项目名称提名者及提名意见-中国发明协会

合集下载

发明创业成果奖提名书-中国发明协会

发明创业成果奖提名书-中国发明协会

发明创业成果奖提名书一、项目基本情况(适用于提名单位)(适用于提名专家)三、项目简介(限1页)四、主要技术发明1. 主要技术发明(限5页)2. 技术局限性(限1页)五、客观评价(限1页。

围绕技术发明点的创造性、先进性、应用效果做出客观、真实、准确评价。

填写的评价意见要有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与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比较,国家相关部门正式作出的技术检测报告、验收意见、鉴定结论,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学术刊物、学术专著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评价意见等,可在附件中提供证明材料。

非公开资料(如私人信函等)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六、推广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请依据客观数据和情况准确填写,不做评价性描述。

)1.推广应用情况2.近三年经济效益3.社会效益(限1页)七、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承诺:上述知识产权用于提名发明创业成果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第一完成人签名:八、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九、附件一、必备附件1.核心知识产权证明2.应用证明(模板见附表1)3.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4.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及情况汇总表(模板见附表2)二、其他附件附表1应用证明附表2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第一完成人签名: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发明创业成果奖提名书》填写要求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发明创业成果奖提名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应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必须由提名者客观、如实、准确作出;主要技术发明、推广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以及主要完成人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证明材料可以由被提名的项目完成人提供,但提名者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部分具体要求《发明创业成果奖提名书》,按结构分为主件和附件,按提交方式分为电子版和纸质版。

提名者及提名意见项目简介

提名者及提名意见项目简介

一、项目名称同位素丰度计量溯源及原子量国际新标准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名意见:原子量是一切化学测量的源头和基准,对多学科发展具有基础推动作用。

该项目针对部分元素原子量测量的国际研究瓶颈及同位素丰度计量基标准的严重缺失,长期开展测量机理方法研究和应用验证,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首次揭示了同位素质量歧视效应非线性变化规律,创新提出同位素质量和离子浓度双因子校正模型,建立了同位素丰度精准测量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完成硒、镱、钼、钕、氯5种元素同位素丰度和原子量测量,不确定度降低1~2个数量级,被IUPAC评为国际最佳测量和新标准;建立超浓缩硅同位素无干扰制备和测量技术,满足了国际单位摩尔重新定义中对硅原子量测量的高精准要求。

创新研制同位素国家标准物质62种,填补国内外空白,建立了《同位素丰度测量基准方法》等9项国家标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参加12项国际比对均取得国际等效一致,38项测量与校准能力获得国际互认。

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编写专著2部,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 /EI收录25篇。

项目成果产生显著社会效益,在化学基础科学研究和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重大国际科技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我国同位素测量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建立的同位素计量溯源标准和分析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多个行业领域相关研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计量基础支撑。

经审查,本项目推荐材料真实有效。

鉴于以上所述,提名该项目参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原子量是描述和认识物质世界的基础,是多个学科前沿发展的基础,在质量和摩尔国际单位重新定义、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宇宙形成及演化等科学前沿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

本项目针对部分原子量因其同位素分析困难而止步不前的国际研究瓶颈,以及同位素国家计量基(标)准严重缺失,长期系统开展测量新技术研究和多领域应用,突破同位素精准测量关键技术,创建了同位素丰度精准测量新方法,修正了钕、硒、镱、钼、氯5种元素原子量及同位素丰度国际标准值,建立了同位素丰度国家计量基(标)准溯源体系。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一、项目名称复杂环境铁路线路实景智能设计与精准维护技术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国家铁路局提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要求。

项目针对复杂环境铁路建设中多时空尺度多维要素的快速感知认知、多目标综合最优的线路智能设计,以及铁路运营过程中高精度自动化线形维护的难题,通过理论与技术创新,突破了多时空尺度高精度可交互实景三维构建技术,创立了复杂环境线路多层级多目标智能设计方法,研发了铁路线路精准维护技术及装备,形成了一整套全新的复杂环境铁路线路实景智能设计与精准维护技术体系,全面支撑了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复杂艰险地区的铁路建设与维护。

该项目成果已在国内80%铁路勘察设计单位及全部铁路局推广,在兰新、拉日、西成、宝兰、银西等艰险环境铁路,及沙特、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海外铁路的勘察设计与维护中成功应用。

设备出口17个国家,创造经济效益累计达42亿元。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42项,出版专著4部,主编2部国家标准和3部行业标准。

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社会效益显著,为我国铁路的发展及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一带一路”、“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铁路线路设计与维护是从根源上保障运营安全,决定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环保合理性的核心工作,对铁路的全生命周期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国铁路运营线路已达13.1万公里,并规划了4.4万公里的建设任务,铁路建设与维护规模世所罕见。

特别是随着青藏、兰新、哈大等复杂环境铁路的建成开通,铁路建设与运营环境日趋复杂。

如何在地形复杂、灾害频发、生态脆弱、气候恶劣的复杂环境中,实现高精度的全息感知,搜索多目标综合最优的线路方案,并长久保持运营线路的光滑平顺性,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团队历经10 余年技术研发,突破了多维复杂环境的实景感知,线路多目标智能设计,智能化精准维护的难题,形成了线路感知-设计-维护的智能化技术体系。

一、项目名称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一、项目名称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公示材料5:一、项目名称食品中重要化学性有害物检测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名意见:该项目以食品中重要化学性有害物为研究对象,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等,针对食品中重要化学性有害物“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不快”等问题,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开展食品中重要化学性有害物的发掘研究、精准检测、现场快筛研究,开发了系列检测技术及产品,实现了食品中重要化学性有害物的高精度、高速度、高通量、高灵敏检测,解决了实际应用中迫切需要的检测简便化和低成本等问题,相关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我国多起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食品中有害物的监管从事后被动应对到事前主动预防的重大转变。

本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7项(其中2项为美国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5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制定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15项;出版专著13部;发表论文360篇,其中SCI/EI收录187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近3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4亿元。

项目系列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供港生猪瘦肉精”事件、“臭脚盐”事件、“输欧牛肝菌尼古丁”事件、茅台酒全生产链风险因子识别鉴定、双鹤药业原料中未知污染物筛查等突发事件的应对中,为国家相关部委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审查,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材料填写要求。

经组织对外公示,公示期无异议。

该项目成果突出、技术难度大、创新度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鉴于以上所述,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

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不法生产者为追求暴利和逃避监管,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同类结构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很难通过传统方法进行侦查鉴定,严重制约了我国食品中有害物的有效监管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一项目名称京津冀生态圈丛林植被构建及质量提升

一项目名称京津冀生态圈丛林植被构建及质量提升

一、项目名称:京津冀生态圈丛林植被构建与质量提升二、提名者和提名意见国家林业局。

该项目以京津冀生态圈北京平原及山地、天津滨海盐土和吹填土、京津冀生态屏障塞罕坝和平山片麻岩山地等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水资源稀缺、生态空间扩展困难、丛林质量和功能低劣等问题,历经20余年深切系统研究,形成京津冀都市绿化水资源节约利用、困难立地生态空间扩展植被构建、丛林质量与功能精准提升3大创新技术体系。

冲破了缺水都市绿化高耗水的诸多技术难题,实现了节约型植被构建目标;冲破了重盐碱土直接快速绿化世界技术难题,攻克了平原建筑腾退地、砂石坑地造林技术难关,实现了京津冀困难立地植被构建;冲破了单功能、定性化丛林抚育技术瓶颈,实现了区域丛林质量和功能精准提升。

项目获梁希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明专利13件、有效新型专利5件、植物新品种5个、软件高作权18项、标准15项、专著27部、SCI 论文26篇、EI 17篇、中文229篇,培育研究生88人。

成立378个示范区共万亩,推行万亩。

新增效益亿元。

功效为缺水都市节水、北京平原百万亩造林、天津滨海盐土绿化、河北退耕还林、京津冀中幼林抚育等重大工程和京津冀协同进展林业生态率先冲破提供了科技支撑。

经我局认真审查,项目材料真实有效,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质疑,符合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要求。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京津冀地域面临水资源奇缺、人口密度过大、生态空间狭小、丛林质量低劣等严峻生态问题。

区域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的1/9,京津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的9倍以上;人均丛林面积不到全国平均的1/5,平均每公顷蓄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

为此,项目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是:(1)如何减少区域植物需水量,营建资源节约型植被?(2)如安在困难立地上构建丛林植被以扩展生态空间?(3)如何精准提升区域丛林质量和功能?经20余年39个项目系统研究,形成3大关键创新技术体系,为缺水都市节水、北京平原百万亩造林、天津滨海盐土和吹填土绿化、京津冀中幼林抚育等区域重大工程提供了科技支撑。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意见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意见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意见一、背景介绍1.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和奖励,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推动科技发展。

1.2 我国科技事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提名对象介绍2.1 提名对象:XXX(个人/团队名称)2.2 提名理由:XXX(个人/团队在相关领域的突出贡献)三、提名意见3.1 XXX(个人/团队名称)是我国在XXX领域的权威专家/领军人物,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独特的科研思路,对相关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3.2 该个人/团队在XXX项目/成果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国家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引领性。

3.3 该个人/团队的科研成果已经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为我国科技立功。

3.4 该个人/团队在XXX项目/成果上的技术水平、科研实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结语4.1 基于XXX(个人/团队名称)在相关领域的突出贡献,我们建议将其提名为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对象。

4.2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审议提名意见,并根据科技进步奖评选标准和程序,深入了解该个人/团队在相关领域的成果和贡献,给予公正、客观的评定和肯定。

五、提名对象的具体突出贡献5.1 在XXX领域的研究方面,个人/团队通过多年的坚持与努力,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并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其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水平的进步,也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5.2 该个人/团队在XXX项目/成果上具有卓越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在XXX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成果,并取得了多项国际专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3 通过持续而深入的研究,提名对象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项目名称:复杂地形下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关键技术

1、项目名称:复杂地形下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关键技术

1、项目名称:复杂地形下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关键技术2、提名者与提名意见:提名单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名意见:该项目攻克了复杂地形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永磁电机直驱、沿线张力控制、空间转弯和安全保障等共性关键技术难题。

研制的带式输送系统满足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要重点研制矿山长距离及大运力带式输送机的战略需求,实现了我国大型带式输送系统的跨越式发展。

相关成果授权国外发明专利4件(美国1件、澳大利亚2件、南非1件),中国发明专利32件,软件著作权9件;发表SCI/EI论文17篇;获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研制的复杂地形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支撑了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千万吨矿井斜沟煤矿、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黄登水电站的建设,在山西焦煤集团、新汶矿业集团、华能集团、中建材集团等企业推广应用。

产品出口到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项目简介:带式输送是煤炭、金属与非金属等矿山物料运输的主要方式。

传统带式输送系统难以适应复杂地形下的长距离大运力物料输送的要求,多采用接力运输方式,转载次数多、故障点多,污染大;在大坡度大转弯地形条件下甚至采用车辆运输方式,增加了运输距离和道路建设投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安全问题频出,不能满足国家发展大型现代化矿山的战略需求。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2005)明确提出:重点研制矿山长距离及大运力带式输送机。

项目通过产学研联合自主创新,突破了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永磁电机直驱、沿线张力控制、空间转弯和安全保障等共性关键技术难题。

主要技术创新如下:1. 发明了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永磁电机直驱、分布式张力调节、空间转弯等本体关键技术,解决了传统大型带式输送系统起动力矩小、冲击大、张力波动大等问题,增强了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

一、项目名称

一、项目名称

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高比能系列超级电容器关键技术及应用二、提名单位意见该项目引进了物理与化学协同储能效应的混合型电容器新体系,实现了“内并型”和“内串型”超级电容的研制,攻克了“双功能”电极材料及物理储能材料产业化制备技术,创新了制造工艺,实现系列化高比能超级电容器的产业化制造,并开发了超级电容器均衡管理策略,提升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项目组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9件、国外发明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1件,制定国家标准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构建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电容器技术体系,培养了一批掌握关键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与优秀青年工作者。

项目相关产品已销售至广州、深圳、武汉、宁波等多个地区,并成功出口至马其顿、奥地利、马来西亚等国家,同时在公共运输、港口机械、军工国防等领域得到应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在节能减排、雾霾治理方面做出积极贡献,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超级电容器制备的技术垄断,极大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传统“受电式”有轨电车、大功率高速动车组和“燃油式”公交车,能耗高、污染大,迫切需要向“纯电动”、“储能式”、“节能式”方向转变。

超级电容器具有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低温性能好、超高功率密度、环境友好等优势,是实现储能式、节能式公共交通车辆改革的重要候选技术。

由于传统储能体系、储能材料、制造技术、系统设计的限制,超级电容器无法作为储能式公共交通车辆主动力源使用,影响高速动车组稳定安全运行,限制了储能及节能的效果和国防安全。

因此,开发高比能、高功率超级电容器对保障高速动车组运行、公共交通车辆核心储能与节能技术和武器装备的突破性变革等意义重大。

针对关键共性问题,项目组突破国际技术垄断,构建了新型储能体系,创新开发了具有电池与电容性质的“双功能”储能材料,研发了新工艺,研制了新型储能及节能系统,实现了针对不同应用的系列新技术,拓展了新应用与新市场。

一、项目名称人造板连续平压生产线节能高效关键技术

一、项目名称人造板连续平压生产线节能高效关键技术

周晓剑,杜官 本,王辉,吴 章康,李君
有权
西南林业 杜官本,邓书
大学
端,李向红
有权
西南林学 杜官本,雷洪

有权
西南林业 大学
雷洪,杜官 本,王辉,席
雪冬
有权
东营正和 木业有限
公司
刘保卫,李 杰,刘冬,李

有权
东营正和 木业有限
公司
刘保卫,李 杰,刘冬,李

有权
东营正和 木业有限
公司
刘保卫,李 杰,刘冬,李
4、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 (1)“甲醛系列树脂人造板胶黏剂合成与应用”获 2018 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 果奖(申报中); (2)“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结构形成及控制机理”获 2009 年云南省自然科学 奖一等奖; (3)“节能环保型连续平压刨花板制造成套技术及工业化”获第九届梁希林业科学 技术奖一等奖; (4)“人造板节能高效生产工艺及配套装备关键技术”获 2018 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任务“甲醛系树脂低温加速固化技术”过程中,项 目组提出了穿透式蒸汽预热加速固化技术方案,上海人造板机器厂有限公司设计研发了 成套装置,并于 2014 年 12 月在山东茌平县能通密度板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业化安装运 行。由于提高产能效果显著,该技术迅速推广至上海人造板机器厂有限公司销售的 20 余条连续平压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

有权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 杜官本
雷洪 李涛洪 杨志强
刘翔
排名 1
2 3 4 5
行政职务 副校长
副院长 无 无 无
技术职称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高级工程
师 高级工程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

新疆交通建设集团
高速、国道
8
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点 1
4.5 万 m2
2012~2015 黄勇/13565931958
9
山西喜跃发道路建 创新点 1、 高速、国道
设养护有限公司
3
1012 万 m2
2007~2015 金芳/18636167788
四川天助公路工程
10
有限公司
创新点 1
高速公路 1000 万 m2
湖南高速百通建设
5
整体应用 投资有限公司
高速公路 300 万 m2
2005~2018 李杰/13607448752
6
北京市政路桥建材 创新点 2、 长安街等
集团有限公司
3
2442 万 m2
2005~2015
宋学娟 /13810882680
河南省高远公路养
高速、海外
7 护技术有限公司 创新点 1 2500 万 m2 2003~2015 石颖/13966726861
3、高性能原位再生技术及装备。揭示了新-旧沥青界面混溶机理及活化改性 橡胶粉-水泥浆体致密作用机制,提出了再生材料与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开发了 多步法就地热再生机组和厂拌冷/热再生系列装备,实现了大比例旧料(45~65%) 厂拌热再生原位应用和冷再生混合料性能提升 20%以上,主编了国内首部沥青路面 再生技术规范行业标准。
2
而国外同类技术主要适用于中、低交通量道路。 (3)温拌沥青技术方面:本项目首次提出了“等体积-变温度”设计方法,将最
佳生产施工温度的控制精度控制在±5℃;首次提出了温拌效果鉴别方法,鉴别准 确率达到 95%以上。
(4)冷拌冷铺技术方面:本项目的沥青与集料黏附性达到 5 级,混合料冻融 劈裂强度比大于 75%,可满足沥青面层使用要求,而国内、外同类技术仅为 3 级 和 40~50%。

提名申报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中国质量协会

提名申报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中国质量协会

附件:提名申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一、项目名称高效节能家用空调器新技术及产业化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中国质量协会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该项目开创了家用空调器新的技术研究方向,在行业内首次开发出了1-6HP全系列新型磁阻高效家用变频空调,摆脱了变频空调对战略储备稀土资源的依赖。

项目攻克了新型高效节能家用空调器的多项技术难题,提出了新型磁阻变频压缩机及控制系统的高效化技术、新型磁阻变频压缩机抗退磁及可靠性保障技术以及空调器的噪声抑制技术,已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5项,国际授权发明专利8项。

项目技术已全面推广应用,近三年应用该项目技术的空调产品销售4627.1万套,新增销售额1420.9亿元,新增利润192.4亿元,新增税收155.9亿元,项目近三年节省国家战略储备稀土资源1861.6吨。

该项目引领了我国空调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显著提高了我国空调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加速了我国变频空调的普及速度,为国家推进低碳、节能、环保的政策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目前中国家用空调年销量达到1.08亿台,空调的能耗巨大,中国空调年耗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12%,高效变频空调成为行业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高效变频空调采用稀土压缩机,而稀土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价格昂贵,同时稀土开采也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国家出台了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政策。

如何摆脱变频空调对稀土资源的依赖,成为了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该项目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空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明了采用铁氧体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变频压缩机(简称新型磁阻变频压缩机)及高效控制系统,开创了变频空调技术的新方向,在国际上首次开发出了不使用稀土永磁体的1-6HP全系列高效家用变频空调,核心技术创新点如下:(一)提出了新型磁阻变频压缩机及控制系统的高效化技术:发明高磁阻转矩的压缩机电机结构,提出永磁转矩和磁阻转矩最大化设计方法,构建空调最大效率控制体系,解决了铁氧体永磁材料性能低导致的空调能效下降的难题。

一、项目名称提名意见

一、项目名称提名意见

一、项目名称黄河下游河道滩槽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二、提名意见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治理是世界性难题。

随着黄河水沙调控体系逐步完善和近期水沙大幅减少,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临近,国家对下游河道治理提出了“稳定主槽”、“实现保障黄河安全与滩区发展的双赢”的具体要求,传统的“治河”理论与技术亟待突破。

该项目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亚行贷款项目等,从河流系统整体出发,历时20余年,取得了重大突破。

揭示了黄河下游河道滩槽演化机理,为黄河下游河道滩槽综合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建立了“水沙演进预报-治理效益评价-水沙优化配置”模拟技术体系,为滩槽综合治理技术与方案论证提供了有效手段;提出了协调黄河防洪安全与滩区发展的滩槽综合治理技术,实现了主槽稳定控制、防洪安全与滩区发展共赢的战略目标。

成果已直接应用于黄河流域(片)综合规划、二级悬河治理、滩区补偿政策、新一轮游荡性河道整治、滩区集约化农业等重大生产实践,产生巨大的防洪、供水等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

项目共发表论文420篇(SCI/EI 142篇)、专著1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主编行业标准和设计手册5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获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20人次,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专业研究团队。

成果已被推广应用于辽河、淮河、塔里木河等国内大江大河治理中。

理论成果被清华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等作为硕博教学与培训教材采用。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黄河下游河道因其“临背”高差大(20m)、堤距宽(24km)、游荡剧烈、滩区人口众多(190万)等特征,成为世界最复杂难治的河流。

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临近,黄河滩区成为脱贫攻坚的焦点之一;加之水沙调控体系逐步完善和近期水沙大幅减少,国家对下游河道治理提出了“稳定主槽”、“实现保障黄河安全与滩区发展的双赢”的具体要求。

为此,亟需实现滩槽综合治理理论与技术突破。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奖提名书(2022)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奖提名书(2022)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提名书(2022)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二、发明创新情况(一)知识产权情况(二)项目简介填写说明:不超过1200字。

应包含项目主要技术内容(技术背景、项目来源、该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和军队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创新点)、授权专利情况、技术经济指标、应用及效益情况等。

创新点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不超过3项,客观、真实、准确的阐述项目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对比国内外同类技术的主要参数。

(三)主要技术发明填写说明:不超5000字,图片不超6张(600X400)。

该部分是提名书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项目、处理异议的重要依据。

应围绕首创性、先进性和技术价值,客观、真实、准确地阐述项目的立项背景,技术内容中前人没有的、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核心技术,对比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的主要参数,此部分不得涉及评价内容。

技术发明点按重要程度排序。

每项技术发明在阐述前应首先说明其成立的授权知识产权。

核心发明点必须取得授权知识产权。

应围绕首创性、先进性和技术价值,客观、真实、准确地阐述项目的立项背景,技术内容中前人没有的、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核心技术,对比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的主要参数,此部分不得涉及评价内容。

技术发明点按重要程度排序。

每项技术发明在阐述前应首先说明其成立的授权知识产权。

核心发明点必须取得授权知识产权。

内容所用字体为宋体,字号不小于小四号字,行距不小于18磅,标题和图表文字可自行设置,建议为黑体、仿宋、楷体。

(四)客观评价填写说明:不超过600字。

围绕技术发明点的首创性、先进性和技术价值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评价。

填写的评价意见要有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与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比较,国家相关部门正式作出的技术检测报告、验收意见、鉴定结论,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学术刊物(专著)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等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评价意见,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等,可在附件中提供证明材料。

非公开资料(如私人信函等)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五)应用情况和效果不超过600字。

一、项目名称

一、项目名称

一、项目名称茂金属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料成套生产技术二、提名单位意见淄博市科学技术局认真审阅了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要求。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完成的“茂金属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料成套生产技术开发”项目对气相法工艺生产茂金属聚乙烯工程技术、不同催化剂体系在线切换等进行了研究,攻克了茂金属催化剂聚乙烯生产中难控制、易结块、产率低等难题,形成了不同类型茂金属聚乙烯气相法工艺生产技术,面向国内打破了进口料的垄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了我国茂金属聚乙烯生产技术的进步,为我国聚乙烯行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支撑。

项目已获得发明专利8项。

综上,提名该项目申报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耐热聚乙烯(PE-RT)是一种高附加值材料,生产的管道可广泛在建筑行业和供热中50年使用要求的地暖管和热力管等领域应用,但我国PE-RT管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同时性能难以兼顾加工和应用要求。

茂金属催化剂可“裁剪”定制聚合物分子结构,适合生产高性能PE-RT管材料,但该技术全部为Exxon-Mobil、Dow等国外大公司所垄断。

为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壁垒,中国石化将本项目列为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经过中试、工业试验,于2011年彻底攻克并掌握了茂金属催化剂聚乙烯聚合的成套技术,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生产出具有优异性能的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料系列产品45万余吨,占领30%的市场,改变了我国高性能聚烯烃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迫使进口相关产品降低售价,为企业和树脂加工行业近三年累计创造利润约51亿元。

本项目已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8件,发表论文7篇。

1、主要科技创新点茂金属耐热聚乙烯工艺技术立足于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着力解决了不同类型茂金属催化剂产品开发的生产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茂金属聚乙烯产品的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促进我国聚烯烃产品的升级换代具有深远意义。

一、项目名称近海有害赤潮应急处置与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一、项目名称近海有害赤潮应急处置与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一、项目名称:近海有害赤潮应急处置与快速检测关键技术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1)责任专家:张偲,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院士/研究员,海洋科学有害赤潮是一种全球性海洋生态灾害,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治理方法,有关赤潮的防治成为世界性技术难题。

该项目发明出高效治理有害赤潮的改性粘土材料以及专用设备;发明了赤潮生物分子探针检测技术,实现了对赤潮生物快速、灵敏的检测分析,取得了有害赤潮防控领域突破性成果。

这些成果在我国近海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整体技术经达到了该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本人认为该项发明成果已经达到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相关授奖条件,愿意作为责任专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2)提名专家:秦大河,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院士/研究员,自然地理学有害赤潮是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灾害,不仅影响近海生态环境,甚至威胁滨海核电冷源安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该项目成员长期从事有害赤潮防控方面研究,发明了高效治理有害赤潮的改性粘土材料,发明了服务于现场治理的赤潮快速检测技术,整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迄今,该技术已在我国沿海从南至北20多个水域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

鉴于该团队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技术应用效果,本人郑重推荐该项目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3)提名专家:包振民,中国海洋大学,院士/教授,水产养殖学随着沿海人类活动的加强,有害赤潮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生态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如何应对这种突发性的赤潮灾害,一直是国内外该领域的一个技术难题。

该研究团队针对这一国际难题,自主研发了改性粘土应急处置技术和赤潮快速检测方法,取得了海洋环境保护领域上的重大突破,满足了国内外的迫切需求。

本人认为该技术发明是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成果,符合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相关授奖条件,特提名该成果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卫星平台自主光学导航技术与仿真验证系统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该项目属于自动控制科学技术领域,所研究的通用卫星平台(指配置通用光学姿态敏感器产品、构型统一的卫星)自主光学导航是指在不依赖地面支持的情况下,不依靠人造信标(导航卫星系统),仅利用自身携带的光学测量设备观测自然天体并在轨实时确定卫星运行轨道(指卫星相对地心的位置和速度)的过程。

目前,卫星都是利用地面站进行导航,而自主导航能够显著降低卫星对地面站的依赖程度,提高生存能力。

近年来,在轨运行卫星数量越来越多,地面站压力越来越大,亟需实现卫星自主导航;特别是,当战时地面站遭到破坏不能提供支持,或者有限地面站不能全面覆盖任务轨道时,实现卫星的自主导航就尤其重要。

自主光学导航是唯一可用于地球轨道卫星长期自主运行的导航方式,受通用卫星平台资源配置的限制,一般只能利用光学姿态敏感器进行导航测量;受各种误差因素的限制,自主光学导航精度偏低,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颗卫星实现不依赖地面测控或人造信标的自主导航,如何提高导航精度和工程实用性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在空间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863、973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支持下,经过近15年研究,针对通用卫星平台自主光学导航亟需解决的重大应用基础性问题和技术难题,创新研究了相关理论、方法、方案、样机及仿真验证技术,取得了4项原创性成果,主要发明点为:1)提出了一种地心方向高精度光学测量方法,发明了高精度组合视场光学成像地球敏感器,实现了地心方向的高精度测量与确定。

2)建立了地心方向系统误差统一建模与自校正方法,解决了长期制约自主光学导航精度提高的瓶颈难题,显著降低了待估计状态维数,在不依赖辅助测量信息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敏感器测量偏差和安装误差的在轨自主估计与补偿,效果显著。

3)发明了自主光学导航系统优化集成技术,有效解决了通用卫星平台面临的测量信息有限、资源配置受限等难题,实现了基于光学姿态敏感器的高精度自主导航。

4)发明了基于地球辐射特性模拟的自主导航仿真验证技术,解决了地球边缘红外、紫外辐射特性模拟和卫星轨道运动地面物理等效模拟的难题,首次建立了完整的自主导航物理仿真验证系统,实现了全部基于敏感器真实测量数据和星载计算机的地面仿真验证。

该项目技术挑战难度很大,创新性强,获授权发明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7项、专著1本、验证系统3套。

4个发明点已全部成功应用于多个卫星型号任务,为我国卫星自主导航工程提供了新的导航原理方法与技术发明创新,对推动自主导航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已产生了重大的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客观评价
2017年10月26日,中国发明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通用卫星平台自主光学导航技术与仿真验证系统”科技成果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经质询和评审,形成了如下的鉴定意见:
1)提出了一种地心方向高精度光学测量方法,发明了高精度组合视场光学成像地球敏感器,实现了地心方向的高精度测量与确定。

2)建立了地心方向系统误差统一建模与自校正方法,解决了长期制约自主光学导航精度提高的瓶颈难题,显著降低了待估计状态维数,在不依赖辅助测量信息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敏感器测量偏差和安装误差的在轨自主估计与补偿,效果显著。

3)发明了自主光学导航系统优化集成技术,有效解决了通用卫星平台面临的测量信息有限、资源配置受限等难题,实现了基于光学姿态敏感器的高精度自主导航。

4)发明了基于地球辐射特性模拟的自主导航仿真验证技术,解决了地球边缘红外、紫外辐射特性模拟和卫星轨道运动地面物理等效模拟的难题,首次建立了完整的自主导航物理仿真验证系统,实现了全部基于敏感器真实测量数据和星载计算机的地面仿真验证。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技术挑战难度很大,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四个发明点已全部成功应用于多个卫星型号任务,为我国卫星自主导航工程提供了新的导航原理方法与技术发明创新,对推动自主导航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已产生了重大的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技术发明成果解决了自主光学导航面临的重大应用基础性问题和技术难题,在卫星上实现了自主导航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地球轨道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等任务中。

在轨运行卫星数量逐年增多,地面测控作为卫星运行管理的核心手段,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给这些卫星提供导航数据是地面测控的主要工作,而自主导航作为地面测控的有益补充和应急备份手段,可实现卫星的自主运行,提高自主生存能力,进而,可以释放出宝贵的地面站测控资源来完成更亟需、更关键的卫星在轨运行管理任务。

据估算卫星实现自主导航可减小70%运行管理成本。

对于深空探测任务,飞行轨道距离地球远、通信时延大、信号弱,任务持续时间长,往往会无效地过多占用地面测控资源;此外,当地面站因特殊原因不能提供支持,或者有限地面站不能全面覆盖任务轨道时,实现卫星的自主导航就尤其重要。

项目技术发明成果可应用于各通用卫星平台,应用前景广阔、效果显著,具有重大的社会、军事和经济效益。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从2003年7月至2013年12月,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的王大轶与魏春岭、黄翔宇、王立、熊凯和李茂登等人,先后共同承担了空间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863计划项目《自主绝对导航技术》、《XX自主GNC关键技术及地面试验验证》、部委计划项目《卫星高精度自主导航与轨道控制技术研究》、《空间飞行器全自主导航技术》等卫星自主导航与地面试验相关项目,共同完成了通用卫星平台自主光学导航技术与仿真验证系统的研究、设计、实现和验证,共同出版专著1本、发表论文30余篇和授权专利30余项,项目创新技术发明成果已获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