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伞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伞文化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南北方地域因素、文化因素中伞具与中国婚俗,生殖崇拜文化,民俗舞蹈的影响以及外来文化、社会等级制度等对伞具演变的影响等阐述了影响中国伞具设计演变发展的因素,”伞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它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伞具因素演变发展
一、地域因素与伞具发展的关系
1.1 中国地域因素与伞具发展的关系
中国是盛产竹子的国家,中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对人民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竹子生长快,适应性强,竹身硬并且有弹性,易于加工成各种造型,应用十分广泛,如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竹伞,一直沿用至今。

因此伞之所以在中国盛行,也与其盛产竹子的地域因素有关。

中国早期的伞就是使用油纸制作伞面,竹片制作伞骨架的,由于当时中国没有能够更好的代替竹子的材料,并且也没有机械化生产的能力,因此油纸伞的制作完全是以小作坊式的手工制作为主,因此油纸伞的产量相当有限。

现如今,虽然利用机器代工制作的不锈钢和尼龙布伞已经取代了油脂伞,成为生活中的主要避雨用具,但是作为手工艺的油纸伞还是由于它的制作精巧和伞面上绘有极富民族文化的中国画,成为工艺品存在着,它的艺术美感是机器生产
无法取代的。

1.2 中国南北方伞具的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和生产工业的发展,人们更加接受经济耐用、种类多变的伞具,不锈钢和尼龙布伞具便逐渐占据了中国的伞具市场,已经在中国各地慢慢普及,但是由于南方和北方地域条件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使中国南方和北方的伞具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南方由于气候温和多雨是生长竹子的最好环境,这为制作油纸伞的发展提供了经济耐用的原材料,因此目前油纸伞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随着国外技术的影响和适应现代伞具市场的发展,一些以前制作伞具的作坊也向大规模生产发展,现代伞具的各大生产厂在南方便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为中国伞具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流的作用。

因此在南方地区人们的生活中,油纸伞和现代伞具也就各成了避雨用具中的一部分。

而北方的气候干燥少雨,不适合竹子的生长,这种制作油纸伞的原材料的缺失,使油纸伞的生产很难在北方普及,并且北方天气常常起大风,油纸伞很容易被风刮破,因此北方人更加青睐现在生产的不锈钢和尼龙布伞具,油纸伞在北方很少见到。

另外,北方地区生产伞具的原始基础的缺乏,现代伞具的制作厂也很少有。

现代交通运输的便利,使北方地区使用的伞具主要也是从南方的生产厂运输过来。

北方人在选择伞具方面,主要选择防风性能较好的伞。

并且北方冬天的大雪季节,伞作为防雪用具也常常被使用,所以伞的材料选择还要考虑不能怕冻的材料,以防由于天气太冷,伞面容易被
冷冻,使其变得脆弱易碎。

二、文化因素和伞具发展的关系
2.1 本土文化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各民族人民的用伞习俗,则更多地和民生活动有关,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目的性和平民色彩,它在诸多民俗事象中所表现出来的多元功能和多重的象征意义,都透射出了伞民俗所包蕴的丰富的原始文化信息。

2.1.1 伞具与中国地方婚俗文化的关系
我国南方多雨且阳光强烈,伞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用品。

在解放前甚至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南方各地的人们在缔结婚姻时也要用到伞。

由于伞具有团圆吉祥、多子多孙、避邪消灾、祈福积德的兆意,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汉族最先在婚姻缔结中用到伞(具体时间已难以考证)。

在汉族的影响下,南方稻作农业发达的各少数民族纷纷仿效(以旱作农业、畜牧、狩猎经济为主的民族地区没有用伞的婚俗)。

在迎亲送嫁、举行婚礼时,伞被各少数民族广泛应用,尤其新娘在去新郎家时多要撑伞。

可见,在我国民间旧婚俗中,伞被广泛应用,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伞文化”,这是独一无二的,是非常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

2.1.2 伞具与生殖崇拜的文化
伞之所以能厌胜避邪并在婚姻礼仪里扮演重要角色,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还隐喻了中华生殖文化中的男根意象。

在伞习俗和与伞相关的诸多民俗活动里,积淀了大量的各族人民原始的生殖
崇拜遗俗。

云南红河县哈尼族支系的叶车人,在春耕栽插过后举行象征关秧门的“仰阿纳”,当地人又称为“姑娘节”,是当地一个具有浓郁生殖崇拜内涵的节日,届时与意中人对歌谈情的哈尼少女都着白衣,打白纸伞,漫山遍野。

壮族的歌圩同样也被称为壮族生殖文化和审美文化发展的摇篮,歌圩上的少女也大多打着花伞争奇斗艳,壮族女子出嫁,打伞是必不可少的,对此也有传说。

这种过节打伞、情人相会和出嫁打伞的习俗,表层意义似乎只是出于审美,而深层的意义则和古老的生殖意识是紧密的联系一起的。

2.1.3 伞具与民俗舞蹈的关系
从伞的形状来看,“伞”和“天”两者在直观上有颇多相似之处,具有直观类比的相似关系。

伞是崇天心理的一种文化载体,是古人对天顶礼膜拜的一种文化模具。

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将天空、天象和气象神化和崇拜的现象,这些都是原始先民在对神秘的自然现象进行具象思维时的一种互渗和类比的联想。

”天”成了冥冥之中一切神秘力量的总的象征。

所以祭天在许多民族的观念中是极为庄重神圣的,对天的尊崇意识和相关的诸多礼俗,凝聚了这些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民族历史、文化习俗以及民族意识。

在侗族人的观念里,伞就是天或太阳神的象征,侗族祭天时跳的《祭天魂之舞》,是整个祭天活动的头一个舞蹈仪式。

仪式由五位掌祭坛的祭师表演,他们身披金丝方格纹法毯,脸带蜘蛛彩纹图面具,舞蹈以掌坛主祭师为轴心居中,他高举着珠帘垂羽彩花伞,边走边旋转花伞。

花伞边
的珠帘羽花向外飞射,形成光芒放射状。

这就是天魂——日晕的舞蹈造型。

可见,在人们的思维观念中,伞成为天的象征被赋予了神秘力量,并将其人格化。

这使得人们对它产生神秘莫测的感觉,对伞产生敬畏、感谢、依赖的宗教情绪,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一种模具。

2.2 外来文化因素
中国几千年来都在使用竹子伞骨架的油纸伞,由于用竹片和油纸做成的伞,重量大,还容易被戳破,使用很不方便。

后来随着欧洲工业革命机械化大生产和外国钢材和尼龙布及涤纶等新型材料的发现,欧洲制作的伞变得轻巧起来,可以折叠携带方面,也更加耐用。

这为中国伞具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转机,由原来的手工作坊转变为批量化生产。

由此,中国几千年的油纸伞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被取代。

随着改革开放对人们的影响,人们开始接受国外的一些新鲜事物,对外来文化产生一种好奇感,一些洋玩意开始在中国流行——洋伞就是其中一种。

“洋伞”的男士用伞的黑色伞面,金属质感的骨架以及弯把手和女士用伞的白色蕾丝花边一度成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
青年人的时尚物品。

中国伞而由此变得更加实用,时尚,更加迎合了市场的需要,但是中国传统油纸伞的艺术价值和它所带给人们的历史文化是现代伞具所不能取代的。

三、社会地位和伞具发展的关系
伞在中国古代的宫廷礼仪里是不可或缺的仪仗物,其形状大都是长柄、圆顶,伞面的边缘有流苏下垂,通常叫“罗伞”。

宫廷里皇族
用伞的历史由来已久,准确的年代恐怕难于考证。

(晋) 崔豹《古今注》卷上记载:“华盖,黄帝所作也。

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这虽然是传说,但也说明宫廷的用伞之风源远流长。

伞在宫廷的仪仗中格外受到青睐,它是权力大小、地位显贵与否的一种标识,以使用者的身份不同而有等差,这在等级森严的东方专制社会里是极其重要的,不得稍有僭越。

《通典》里说:“北齐庶姓王仪同以,翟尾扇伞,皇宗三品以上,青朱里,伞碧里,达于士人”。

《隋书·礼仪志五》说:“王,庶姓王,仪同三司以上,亲公主,雉尾伞,紫伞。

皇宗及三品以上官,青伞朱里。

其青伞碧里,达于士人,不禁。

”清代法律还规定,“庶民不得用罗绢凉伞”。

以此观之,皇族、普通官员、平民百姓用伞都是严格限制的。

四、总结
本文阐述了根据影响中国伞具设计演变发展的因素,从中分析地域因素是油纸伞能在中国得以发展几千年的先决条件,由于中国盛产竹子,竹子是制作最早使用的油纸伞的必备材料,并在一定程度
上决定着油纸伞的生产地域,这为了解伞具的起源找到了很好的依据。

对文化因素中伞具与中国婚俗,生殖崇拜文化,民俗舞蹈都做了深入的阐述,了解打到“伞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它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 刘文俊.伞在我国南方各民族旧婚俗中的作用. 广西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月,第42卷,第2期:p155—
p158.
[2] 凌春辉.“伞”民俗的文化意蕴及其象征意义.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2月第15卷第1期:p40—p45.
[3] 李砚祖著.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4] 柳冠中著.设计文化论.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李晓东,助教,主要从事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