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合集下载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水处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ion ,IC),是荷兰PAQUES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第3代超高效厌氧反应器。

到1988年,世界上第1座生产性规模的IC反应器在荷兰投人运行,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地应用于啤酒生产、造纸、食品加工、柠檬酸等的生产。

IC反应器与以UASB为代表的第2代厌氧反应器相比,在容积负荷、电耗、工程造价、占地面积等诸多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是对现代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一种突破,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进一步研究和开发IC反应器,推广其应用范围已成为当前厌氧处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1.1 IC反应器的基本构造IC反应器可以看作是由2个UASB反应器叠加串联构成,高径比一般为4一8,高度可达16一25m。

由5部分组成:混合区、第1反应区、第2反应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

其中内循环系统是IC反应器的核心部分,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污泥回流管组成。

参见图1。

1.2进液和混合布水系统通过布水系统泵人反应器内,布水系统MA 液与从IC反应器上部返回的循环水、反应器底部的污泥有效地混合,由此产生对进液的稀释和均质作用。

为了进水能够均匀的进入IC 反应器的流化床反应室,布水系统采用了一个特别的结构设计。

1.3流化床反应室在此部分,和颗粒污泥混合物在进水与循环水的共同推动下,迅速进人流化床室。

废水和污泥之间产生强烈而有效的接触。

这导致很高的污染物向生物物质(即颗粒污泥)的传质速率。

在流化床反应室内,废水中的绝人部分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被转化为生物气。

这些生物气在被称为一级沉降的下部三相分离器处收集并导人气体提升器,通过这个提升装置部分泥水混合物被传送到反应器最上部的气液分离器,气体分离后从反应器导出。

1.4内循环系统在气体提升器中,气提原理使气、水、污泥混合物快速上升,气体在反应器顶部分离之后,剩余的泥水混合物经过一个同心的管道向下流人反应器底部,由此在反应器内形成循环流。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目前湖北武汉市有多家企业选择了将污水处理交第三方运行管理的模式,帮助企业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达标运行、经济运行是格林公司的愿望和目的,武汉格林环保设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也将继续为您关注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外包、污水处理运营的行业动态。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是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效反应器。

其依靠沼气在升流管和回流管间产生的密度差在反应器内部形成流体循环。

内循环提高了反应区的液相上升流速,加强了废水中有机物和颗粒污泥间的传质,使得处理同类废水时,该反应器的有机负荷达到UASB反应器的2~4倍。

IC厌氧反应器具有高径比大、上流速度快、有机负荷高、传质效果好等优点,其去除有机物能力远超过UASB等二代厌氧反应器[3],代表着当今废水处理领域厌氧生物反应器的最高水平。

当前,IC厌氧反应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废水的处理,已经成为当今环保行业的研究热点。

1IC厌氧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及特点1.1 IC厌氧反应器的基本原理IC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而成,其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布水区、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其中内循环系统是IC工艺的核心结构。

IC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回流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第一反应室进行污染物的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在此处被降解,并产生大量沼气。

沼气由下层三相分离器收集,并沿着回流管上升。

沼气上升的同时把第一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IC厌氧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此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反应器。

泥水混合物则沿着回流管返回反应器底部,并与进水充分混合进入第一反应室,形成内循环。

经过第一反应室处理过的污水,会自动进入第二反应室继续处理。

产生的沼气由第二反应室的集气罩收集,通过提升管进入气液分离器。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简称IC反应器,是由我公司于2003年结合多年治理经验研究开发的厌氧水处理工艺。

IC反应器是基于UASB反应器颗粒化和三相分离器的概念而改进的新型反应器,可看成是由两个UASB反应器的单元相互重叠而成。

它的特点是在一个高的反应器内将沼气的分离分成两个阶段。

底部一个处于极端的高负荷,上部一个处于低负荷。

其基本构造如图3所示。

IC反应器的构造特点是具有很大的高径比,一般可达到4-8,高度可达16-25m,从外观看,就象一个厌氧生化反应塔。

IE反应器从功能上讲由四个不同的功能部分组成,即混合部分、膨胀床部分、精处理部分图3 IC反应器构造简图1-进水 2-集气罩 3-沼气提升管和回流部分4-气液分离器 5-沼气导管 6-回流管 7-集气罩8-集气管9-沉淀区10-出水管11-气封混合区:由反应器的底部进入的污水与颗粒污泥和内部气体循环所带回的出水有效地混合,使进水得到有效地稀释和均化。

污泥膨胀床部分:由包含高浓度的颗粒污泥膨胀床所构成。

床的膨胀或流化是由于进水的上升流速、回流和产生的沼气所造成。

废水和污泥之间有效地接触使得污泥具有高的活性,可获得高的有机负荷和转化效率。

精处理部分:在这一区域内,由于低的污泥负荷率,相对长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推流的流态特性,产生了有效的后处理。

另外由于沼气产生的扰动在精处理部分较低,使得生物可降解COD几乎全部去除。

虽然与UASB反应器条件相比,反应器的负荷率较高,但因内部循环流体不经过这一区域,因此在精处理区的上升流速也较低,这两点为固体停留提供了最佳的条件。

回流系统:内部的回流是利用气提原理,因为在上部和下层的气室间存在着压力差。

回流的比例是由产其量所决定的。

大部分有机物(BOD和COD)是在IE反应器下部的颗粒污泥膨胀床内降解为生物沼气的(甲烷),沼气经由第一部分分离器收集,通过气体升力携带水和污泥进入气体上升管,至位于IE反应器顶部的液气分离罐进行液气分离,水与污泥经过中心循环下降管流向反应器底部,形成内循环流。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一种常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反应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分解有机物来净化废水。

在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微生物通过厌氧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等气体,从而实现废水的处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性细菌,它们能够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并进行代谢活动。

当废水进入反应器后,微生物会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

这些有机物会被微生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甲烷等气体。

在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酸化阶段和甲烷发酵阶段。

在酸化阶段,有机物首先被厌氧性细菌分解为酸和氢气等中间产物。

随后,在甲烷发酵阶段,这些中间产物会被另一类微生物进一步代谢,生成甲烷等气体。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的反应过程还受到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和pH值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从而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而控制反应器内氧气浓度则可以有效地维持厌氧条件,保证微生物正常的代谢活动。

总的来说,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气体,实现了废水的处理和净化。

了解ic内循环厌氧反
应器的反应机理有助于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废水处理效率,保护环境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IC厌氧塔

IC厌氧塔

产品描述:一简介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构成,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

其内循环系统是IC工艺的核心结构,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结构组成。

二工作原理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 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

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

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的膨胀功产生了气提的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

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

根据不同的进水COD负荷和反应器的不同构造,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倍。

经膨胀床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精处理区的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和保证了出水水质。

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

该处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

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

三选型、选材及尺寸(IC实验室选型)1、有机玻璃IC厌氧反应器有效容积为25L,底边周长15cm,高120cm。

其优点为外观结构干净漂亮;内部三相分离器、布水器、上下流管道等结构清晰可见;外附保温层保障了系统在合适的温度下自动运行;该产品适用于学校、实验室小试模拟教学使用。

2、钢结构IC厌氧反应器为Q235碳钢焊制主体,内衬双层玻璃钢防腐层,内部管道喷双层环氧漆防腐,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不被腐蚀。

IC厌氧塔

IC厌氧塔

IC厌氧塔产品描述:一简介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构成,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与出水区。

其内循环系统就是IC工艺得核心结构,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与泥水下降管等结构组成。

二工作原理ﻫ经过调节pH与温度得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得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得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得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

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

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得膨胀功产生了气提得作用,使得沼气、污泥与水得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得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

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得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

根据不同得进水COD负荷与反应器得不同构造,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得0、5-5倍。

经膨胀床处理后得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精处理区得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与保证了出水水质。

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得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

该处产生得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得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

三选型、选材及尺寸(IC实验室选型)ﻫ1、有机玻璃IC厌氧反应器有效容积为25L,底边周长15cm,高120cm。

其优点为外观结构干净漂亮;内部三相分离器、布水器、上下流管道等结构清晰可见;外附保温层保障了系统在合适得温度下自动运行;该产品适用于学校、实验室小试模拟教学使用、ﻫ2、钢结构IC厌氧反应器为Q235碳钢焊制主体,内衬双层玻璃钢防腐层,内部管道喷双层环氧漆防腐,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不被腐蚀。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内循环(internal circulation)厌氧反应器,简称IC反应器,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荷兰帕克(PAQUES)公司开发,也是在UASB反应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厌氧反应器。

IC反应器的基本构造如图6-5-35所示。

它可以看作是由两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反应器从下而上分为5个区,即混合区、第一厌氧反应室、第二厌氧反应室、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

IC反应器是在一个反应器内将废水有机物的降解分解为两个阶段,底部一个阶段(第一厌氧反应室)处于高负荷,上部一个阶段(第二厌氧反应室)处于低负荷。

IC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是:废水从反应器的底部进入第一厌氧反应室与颗粒污泥均匀混合,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降解而转为沼气。

混合液的上升流和沼气的剧烈扰动,使污泥量膨胀成流化状态,加强了进水与颗粒污泥的充分接触。

所产生的沼气被第一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收集。

沼气将沿着提升管上升,在沼气上升的同时,将第一厌氧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IC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

被分离出的沼气从气液分离器顶部的排气管引走,而分离出的泥水混合液沿着回流管返回到第一厌氧反应室的底部,并与底部的颗粒污泥和进水再充分混合,实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

经过第一厌氧反应器处理过的废水,会自动进入第二厌氧反应器,继续进行生化反应,由于上升流速降低(一般2~6m/h),因此第二厌氧反应室还具有厌氧反应器与沉淀区之间的缓冲段作用,对防止污泥流失及确保沉淀后的出水水质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第二厌氧反应器进一步降解废水中剩余有机物,使废水得到更好净化,提高了出水水质,而产生的沼气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

第二厌氧反应室的混合液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由排水管排出,沉淀的污泥自动返回第二厌氧反应室。

IC反应器具有处理容量高、投资少、占地省、运行稳定等优点。

内外双循环 芬顿反应器

内外双循环 芬顿反应器

内外双循环芬顿反应器芬顿反应器是一种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

它通过将过氧化氢和铁离子引入反应器中,产生氢氧自由基,从而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

芬顿反应器的原理是基于芬顿氧化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H2O2)与铁离子(Fe2+)反应生成氢氧自由基(·OH)。

氢氧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以与有机物分子中的碳氢键发生反应,使有机物分子断裂并最终降解为无害物质。

芬顿反应器的操作过程中,通常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参数,以实现最佳的降解效果。

温度的选择应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反应速率进行调节,一般在30-60摄氏度之间。

pH值的控制对反应的进程也有重要影响,一般在酸性条件下(pH为2-4)反应效果较好。

反应时间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以及反应器的容积等因素,通常在数十分钟到几小时之间。

在芬顿反应器的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进行内外双循环操作。

内循环是指将反应液循环回反应器中,以保持反应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外循环则是指将废水从反应器中抽取出来,经过处理后再重新注入反应器,以提高反应效率。

内外双循环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芬顿反应器的降解效果。

通过内循环,可以保持反应液中的铁离子浓度稳定,确保氢氧自由基的持续生成。

通过外循环,可以不断引入新的废水,增加反应液中有机物的浓度,从而提高反应效率。

芬顿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如苯、酚、染料等,具有反应速度快、降解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同时,芬顿反应器不需要引入额外的化学药剂,对环境友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芬顿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通过内外双循环操作,可以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合理选择反应条件,并进行相应的工艺设计,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芬顿反应器的发展将为废水处理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教学教材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教学教材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目前湖北武汉市有多家企业选择了将污水处理交第三方运行管理的模式,帮助企业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达标运行、经济运行是格林公司的愿望和目的,武汉格林环保设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也将继续为您关注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外包、污水处理运营的行业动态。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是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效反应器。

其依靠沼气在升流管和回流管间产生的密度差在反应器内部形成流体循环。

内循环提高了反应区的液相上升流速,加强了废水中有机物和颗粒污泥间的传质,使得处理同类废水时,该反应器的有机负荷达到UASB反应器的2~4倍。

IC厌氧反应器具有高径比大、上流速度快、有机负荷高、传质效果好等优点,其去除有机物能力远超过UASB等二代厌氧反应器[3],代表着当今废水处理领域厌氧生物反应器的最高水平。

当前,IC厌氧反应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废水的处理,已经成为当今环保行业的研究热点。

1IC厌氧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及特点1.1 IC厌氧反应器的基本原理IC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而成,其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布水区、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其中内循环系统是IC工艺的核心结构。

IC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回流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第一反应室进行污染物的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在此处被降解,并产生大量沼气。

沼气由下层三相分离器收集,并沿着回流管上升。

沼气上升的同时把第一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IC厌氧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此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反应器。

泥水混合物则沿着回流管返回反应器底部,并与进水充分混合进入第一反应室,形成内循环。

经过第一反应室处理过的污水,会自动进入第二反应室继续处理。

产生的沼气由第二反应室的集气罩收集,通过提升管进入气液分离器。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的结构,应用与优化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的结构,应用与优化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的结构,应用与优化厌氧内循环反应器是一种具有很高治理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现代化水处理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污泥处理、有机物处理和能源回收等领域。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的结构、应用和优化是研究该设备的重要方面。

一、结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主要由进水管、排水管、沉淀区、上升流反应区、液面控制装置等组成。

进水管将废水引入沉淀区,经过沉淀后混入上升流反应区,这时加入U形管回流不完全沉淀的污泥和可生物分解的物质,通过生物反应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形成沼气和污泥,最后排放出沼气和清洁水。

二、应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该设备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降解,将有机物处理成沼气、肥料等资源;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农村污水治理,提高水质。

三、优化为了使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的效果更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调节进水流量和泥层高度: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对进水流量和泥层高度比较敏感,进水流量过大会导致厌氧反应无法进行,而过小会影响沼气产生。

泥层高度直接影响厌氧反应器的反应效率,应保持合适的泥层高度。

2.优化回流比例:回流污泥是厌氧内循环反应器保持平衡的关键。

一方面,过多回流污泥会增加废水污染物的负担,降低反应效率;另一方面,过少回流污泥会导致反应不稳定、降解效率低。

3.定期维护和清洗:定期对厌氧内循环反应器进行清洗和维护,能够更好地维持其反应性和使用寿命,确保稳定高效运行。

综上所述,厌氧内循环反应器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现代化治理设备,可以很好地解决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优化其结构、提高其应用效果,是我们应该持续探讨的问题。

干货13种厌氧生物反应器原理与结构图

干货13种厌氧生物反应器原理与结构图

干货13种厌氧生物反应器原理与结构图厌氧微生物处理是目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中不可或缺的处理工段,它较好氧微生物处理不仅能耗低,同时还可以产生沼气作为能源二次利用。

厌氧反应容积负荷高较好氧反应高出很多,对于处理同等量的COD厌氧反应投资更低。

目前常用的厌氧处理工艺有:UASB、EGSB、CSTR、IC、ABR、UBF等。

其他厌氧处理工艺有:AF、AFBR、USSB、AAFEB、USR、FPR、两相厌氧反应器等。

1. UASB--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是(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Blanket)的英文缩写。

名叫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一种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方法,又叫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由荷兰Lettinga教授于1977年(丁巳年)发明。

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

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

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沿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结构形式见图1。

2. EGSB--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lanket Reactor),中文名膨胀颗粒污泥床,是第三代厌氧反应器,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荷兰Wageingen农业大学的Lettinga等人率先开发的。

污水处理节能减排方法

污水处理节能减排方法

污水处理节能减排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污水处理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和节能减排。

本文将介绍几种污水处理节能减排方法。

1. 高效好氧处理技术好氧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氧气为氧化剂,通过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高效好氧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等优点。

在好氧处理过程中,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和温度等参数,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减少能耗。

2. 内循环生物反应器技术内循环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一种在生物反应器内设置内循环系统,将废水与生物污泥充分混合、接触的技术。

通过内循环系统的循环作用,可以提高生物反应器内的氧气传质效率,加快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减少能耗。

3. 一体化厌氧-好氧处理技术一体化厌氧-好氧处理技术是将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结合在同一系统中进行的技术。

在厌氧区域,通过厌氧细菌将有机物降解为粗分子有机物;在好氧区域,通过好氧微生物将粗分子有机物进一步降解为细分子有机物。

这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减少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

4. 高效除磷技术除磷是污水处理中重要的工艺环节,可以减少磷的排放,缓解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采用化学沉淀、生物吸附、生物转化等高效除磷技术,可以实现磷的回收利用,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5.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微生物电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电化学电极上生长代谢的技术。

在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微生物通过电极上的电子传递来降解有机物、氧化无机物等污染物。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减少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氧化剂消耗,节约能源。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节能减排方法有多种选择,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提升,可以实现高效、低耗、清洁的污水处理过程,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回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回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回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设备,其构造和工作原理对于有效降解有机废水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构造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由反应器本体、细菌悬浮生物膜附着系统、进水、出水系统等组成。

1. 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通常是由钢结构或玻璃钢制成的,具有一定的容积。

其内部可以分为三个区域:进水区、气液分离区、底部悬浮填料层。

2. 细菌悬浮生物膜附着系统:反应器内壁有许多垂直安装的折流板,折流板上有很多小孔,细菌可以通过孔洞附着在折流板上。

这种构造可以增加生物膜的附着面积,提高生物降解效率。

3. 进水系统: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流量计、PH计等设备,用于控制进水量和进水质量。

4. 出水系统:出水系统包括出水管和排放污水处理设备,用于排放处理后的废水。

二、工作原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厌氧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作的各个步骤。

1. 进水与混合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反应器内,与反应器内的混合液混合。

混合液中含有厌氧微生物和有机废物。

2. 细菌附着混合液流经折流板时,微生物通过垂直通道进入折流板的内部。

在折流板上,微生物附着在表面形成悬浮生物膜。

折流板上的小孔提供了附着的位置,增加了生物膜的面积。

3. 有机废物降解有机废物进入折流板后,附着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通过降解作用将其转化为水、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物质。

这些废物被微生物降解后,有机负荷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

4. 产物分离经过降解后的废水进入反应器的气液分离区,在该区域中,废水中的产物与气体分离,并形成污泥。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装置实现。

5. 出水处理经过气液分离后,净化后的废水通过出水管排出,进一步进行排放污水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采用其他系统进行后续处理,以达到更高的废水处理效果。

三、总结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设备,其通过构造和工作原理实现废水的高效降解。

BIOPAQ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BIOPAQ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BIOPAQ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应用行业:环保80年代中期,帕克公司成功开发了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经过数百项工程实践的成功应用,使用户在获得厌氧处理所带来的巨大运行利益的同时,享受到可靠而优越的运行感。

IC反应器的工作过程:进水(1)经过布水器(2)输入反应器,与下降管(11)循环来的污泥和出水均匀混和后,进入第一个反应分离区内,流化床反应室(3)。

在那里,大部分COD被降解为沼气,在这个分离区产生的沼气由低位三相分离器(4)收集和分离,并产生气体提升(5)。

气体被提升的同时,带动水和污泥作向上运动,经过一级“上升”管(6)达到位于反应器顶部的气体/液体分离器(10),在这里沼气从水和污泥中分离,离开整个反应器(13)。

水和污泥混和经过同心的“下降”管(11)直接滑落到反应器底部形成内部循环流。

从第一级分离区的出水在第二阶段低负荷后处理区(7)内被深度处理,在那里剩余的可生物降解的COD被去除,在上层分离区产生的沼气被顶部的三相分离器(8)收集,并沿二级“上升管”(9),输送到顶部旋流式气体/液体分离器(10),实现沼气分离和收集。

同时,厌氧出水(12)经过出水堰离开反应器自流进入后续处理中。

IC反应器的特点: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COD浓度大幅度波动)的能力强;完全封闭系统,无异味排放;抗腐蚀,使用寿命长;系列化、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可靠;施工和安装简单;启动时间短,操作控制简单;无运转部件,无需维修;应用范围广泛,运行业绩成功。

帕克公司的BIOPAQ-IC?厌氧反应器,克服了传统厌氧技术的不足,并开拓了厌氧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步取代某些常规的厌氧技术,使厌氧处理技术的应用日趋完美。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IC的特点是什么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IC的特点是什么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特点是什么?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IC有诸多优点∶
(1)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
内循环提高了污泥膨胀床区的液相上升流速,因而水力停留时间短,而且强化了废水中有机物和颗粒污泥间的传质,使IC反应器的有机负荷远远高于普通 UASB反应器。

(2)很高的容积负荷,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性好内循环的形成使得IC反应器污泥膨胀床区的实际水量远大于进水水量,循环回流水稀释了进水,且可利用内循环回流的碱液,这大大提高了反应器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缓冲pH 值变化能力。

此外,废水还要经过精处理区继续处理,故反应器运行通常很稳定。

(3)占地面积省,基建投资省
在处理同量的废水时,IC反应器的进水容积负荷率是普通 UASB 反应器的4倍左右,污泥负荷率为 UASB反应器的3~4 倍,故其所需的容积仅为 UASB反应器的1/4~1/3,节省了基建投资;加上 IC 厌氧反应器一般采用高径比为 4~8的高瘦型塔式外形,故其占地面积少。

(4)节能
IC厌氧反应器的内循环是在沼气的提升作用下实现的,利用沼气膨胀做功,在无须外加能源的条件下实现了内循环废水回流。

节省能耗,启动期短。

虽然 IC反应器有诸多优点,其缺点也不容忽视。

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IC反应器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细微颗粒污泥,而且水力停留时间相对短,高径比大,所以IC反应器出水中含有更多的细微固体颗粒,这不仅使后续沉淀处理设备成为必要,还加重了后续设备的负担。

②IC反应器高度一般较高,且内部结构复杂,这增加了施工安装和日常维护的困难,高径比大使进水泵的能量消耗大,运行费用高。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设计计算书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设计计算书

反应器的几何尺寸为
直径 高度
5、核算反应器的总容积负荷(NV)
Nv=Q*(COD0-CODe)/V
6、计算各反应室的高度及总循环量 反应器的面积 第二反应室有效高度 第一反应室有效高度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设计计算书
代码
单位
项目数据
Q
m3/d
T

无量纲
mg/L
mg/L
10000 37 7
6000 2000
mg/L
1800
mg/L
400
q1
80%
q2

20%
NV1 kg/(m3·d)
22
NV2 kg/(m3·d)
7
V1
m3
1527
V2
m3
1200
V
m3
2800
H
m
A
m2
D
m
D
m
H
m
24 116.67
12 12 24
NV
kg/m3
15
符合规范
A
m2
m
m
113 11 13.00
反应器内水力停留时间
第二反应室混合液上升流速
计算项目:
计算参数
1、设计参数
进水流量
进水温度
进水pH值
COD0 SS0 2、出水水质
CODe
SSe
3、容积计算
第一反应室去除总COD
第二反应室去除总COD
第一反应室容积负荷率
第二反应室容积负荷率
第一反应室有效容积
第二反应室有效容积
总有效容积
4、反应器的几何尺寸
设定反应器的高度
反应器的面积

多级厌氧反应器工作原理

多级厌氧反应器工作原理

多级厌氧反应器工作原理
多级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其工作原理是依靠不同反应室中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其主要包括厌氧反应池、好氧反应池和沉淀池三部分,其中厌氧反应池是多级厌氧反应器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厌氧反应池中,污水进入后,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有机酸、醇类和氢气等,其中氢气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在好氧反应器中被细菌利用。

当污水流入好氧反应器中,氧气被注入,使细菌利用氢气进行有机物进一步氧化,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最后,清水从沉淀池溢出,剩余的污泥沉淀在沉淀池底部。

多级厌氧反应器的优点是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以利用不同的代谢途径去除有机物。

同时,由于使用多级反应池,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此外,厌氧反应池可以控制反应环境,避免氧气侵入,从而减少污泥生成量。

需要注意的是,多级厌氧反应器需要定期清理和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同时,在使用厌氧反应池时,需要及时补充碳源和氮源,以维持池内微生物群落的平衡。

总之,多级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分步分解有机物质来去除污
水中的有机物,具有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等优点。

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水质情况和处理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处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ion ,IC),是荷兰PAQUES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第3代超高效厌氧反应器。

到1988年,世界上第1座生产性规模的IC反应器在荷兰投人运行,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地应用于啤酒生产、造纸、食品加工、柠檬酸等的生产。

IC反应器与以UASB为代表的第2代厌氧反应器相比,在容积负荷、电耗、工程造价、占地面积等诸多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是对现代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一种突破,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进一步研究和开发IC反应器,推广其应用范围已成为当前厌氧处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1.1 IC反应器的基本构造
IC反应器可以看作是由2个UASB反应器叠加串联构成,高径比一般为4一8,高度可达16一25m。

由5部分组成:混合区、第1反应区、第2反应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

其中内循环系统是IC反应器的核心部分,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污泥回流管组成。

参见图1。

1.2进液和混合布水系统
通过布水系统泵人反应器内,布水系统MA 液与从IC反应器上部返回的循环水、反应器底部的污泥有效地混合,由此产生对进液的稀释和均质作用。

为了进水能够均匀的进入IC反应器的流化床反应室,布水系统采用了一个特别的结构设计。

1.3流化床反应室
在此部分,和颗粒污泥混合物在进水与循环水的共同推动下,迅速进人流化床室。

废水和污泥之间产生强烈而有效的接触。

这导致很高的污染物向生物物质(即颗粒污泥)的传质速率。

在流化床反应室内,废水中的绝人部分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被转化为生物气。

这些生物气在被称为一级沉降的下部三相分离器处收集并导人气体提升器,通过这个提升装置部分泥水混合物被传送到反应器最上部的气液分离器,气体分离后从反应器导出。

1.4内循环系统
在气体提升器中,气提原理使气、水、污泥混合物快速上升,气体在反应器顶部分离之后,剩余的泥水混合物经过一个同心的管道向下流人反应器底部,由此在反应器内形成循环流。

气提动力来自于上升的和返回的泥水混合物中气体含量的巨大差别,因此,这个泥水混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