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
IC厌氧反应器
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会造成很大一部分工业废水发无法采用常规厌氧反应器来处理,因此市场迫切需要一种能真正处理工业废水的厌氧反应器,我公司采用脉冲厌氧反应器对几十种工业废水处理实践证明,该脉冲厌氧反应器耐毒性强,工艺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处理效果优于常规厌氧反应器,是工业废水处理行之有效的厌氧技术。
3
高效脉冲厌氧反应器是南京伊万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开发并多次改进的新型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第二反应区的液相上升流速小于第一反应区,一般仅为2~10 m/h。这个区域除了继续进行生物反应之外,由于上升流速的降低,还充当第一反应区和沉淀区之间的缓冲段,对解决跑泥、确保沉淀后出水水质起着重要作用。
IC
①
②
③
④
先后应用于大型淀粉厂、酒精废水、生物制药厂、农药废水废水处理系统。
1
2
目前应用的厌氧反应器一般均基于
铁碳微电解填料是铁炭微电解技术的一次技术革命。它的广泛应用将为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铁碳微电解填料采用固定流化床运行方式,其操作维护方便,运行安全可靠。
同时脉冲厌氧反应器可以根据废水性质来确定反应的容积,反应器的大小不受其它条件影响,完全可以根据水质需求来确定反应的容积,因此比较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
4
◆
◆
◆
◆
5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一、构造原理(一)构造原理。
IC 反应器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由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5 个基本部分组成。
核心部分是内循环系统,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组成。
经pH 值、温度调节及预酸化处理后的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与厌氧颗粒污泥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生化降解,该处理区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COD 在此处被降解,产生的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
IC 反应器构造原理图1.气液分离器2.集气管3.二级三相分离器4.沼气提升管5.论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设计工艺思想一级三相分离器6.泥水下降管7.进水8.出水区9.精处理区10.颗粒污泥膨胀床区11.混合区沼气气泡在形成过程中会对液体做膨胀功产生气提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液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
沼气与泥水分离被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沿着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污泥膨胀床区,形成内循环系统。
经颗粒污泥膨胀床区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另一部分进入精处理区进行剩余COD 的降解,提高并保证了出水水质。
由于大部分COD 已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小。
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被导出处理系统。
泥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由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返回精处理区。
二、设计工艺思想厌氧反应器发展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目前大部分研究基于高效厌氧反应器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保持大量活性污泥和良好传质)这一角度将厌氧反应器划分为三代,把IC 反应器作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代表之一对其设计工艺和特点进行研究。
笔者认为仅从这一角度理解IC 反应器的设计工艺思想有所偏颇,并从污泥龄及水力停留时间、水力流态、微生物体的聚合状态这三个角度来看IC 反应器的设计工艺。
水处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水处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ion ,IC),是荷兰PAQUES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第3代超高效厌氧反应器。
到1988年,世界上第1座生产性规模的IC反应器在荷兰投人运行,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地应用于啤酒生产、造纸、食品加工、柠檬酸等的生产。
IC反应器与以UASB为代表的第2代厌氧反应器相比,在容积负荷、电耗、工程造价、占地面积等诸多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是对现代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一种突破,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进一步研究和开发IC反应器,推广其应用范围已成为当前厌氧处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1.1 IC反应器的基本构造IC反应器可以看作是由2个UASB反应器叠加串联构成,高径比一般为4一8,高度可达16一25m。
由5部分组成:混合区、第1反应区、第2反应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
其中内循环系统是IC反应器的核心部分,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污泥回流管组成。
参见图1。
1.2进液和混合布水系统通过布水系统泵人反应器内,布水系统MA 液与从IC反应器上部返回的循环水、反应器底部的污泥有效地混合,由此产生对进液的稀释和均质作用。
为了进水能够均匀的进入IC反应器的流化床反应室,布水系统采用了一个特别的结构设计。
1.3流化床反应室在此部分,和颗粒污泥混合物在进水与循环水的共同推动下,迅速进人流化床室。
废水和污泥之间产生强烈而有效的接触。
这导致很高的污染物向生物物质(即颗粒污泥)的传质速率。
在流化床反应室内,废水中的绝人部分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被转化为生物气。
这些生物气在被称为一级沉降的下部三相分离器处收集并导人气体提升器,通过这个提升装置部分泥水混合物被传送到反应器最上部的气液分离器,气体分离后从反应器导出。
1.4内循环系统在气体提升器中,气提原理使气、水、污泥混合物快速上升,气体在反应器顶部分离之后,剩余的泥水混合物经过一个同心的管道向下流人反应器底部,由此在反应器内形成循环流。
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哈尔滨可乐废水厌氧项目一、反应器种类:IC高效厌氧反应器1.1IC高效厌氧反应器简介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构成,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
其内循环系统是IC工艺的核心结构,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结构组成。
1.2工作原理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
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
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的膨胀功产生了气提的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
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
根据不同的进水COD负荷和反应器的不同构造,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0.5-5倍。
经膨胀床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精处理区的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和保证了出水水质。
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
该处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
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
IC厌氧反应器基本原理IC 厌氧反应器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
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
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水处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ion ,IC),是荷兰PAQUES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第3代超高效厌氧反应器。
到1988年,世界上第1座生产性规模的IC反应器在荷兰投人运行,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地应用于啤酒生产、造纸、食品加工、柠檬酸等的生产。
IC反应器与以UASB为代表的第2代厌氧反应器相比,在容积负荷、电耗、工程造价、占地面积等诸多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是对现代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一种突破,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进一步研究和开发IC反应器,推广其应用范围已成为当前厌氧处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1.1 IC反应器的基本构造IC反应器可以看作是由2个UASB反应器叠加串联构成,高径比一般为4一8,高度可达16一25m。
由5部分组成:混合区、第1反应区、第2反应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
其中内循环系统是IC反应器的核心部分,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污泥回流管组成。
参见图1。
1.2进液和混合布水系统通过布水系统泵人反应器内,布水系统MA 液与从IC反应器上部返回的循环水、反应器底部的污泥有效地混合,由此产生对进液的稀释和均质作用。
为了进水能够均匀的进入IC 反应器的流化床反应室,布水系统采用了一个特别的结构设计。
1.3流化床反应室在此部分,和颗粒污泥混合物在进水与循环水的共同推动下,迅速进人流化床室。
废水和污泥之间产生强烈而有效的接触。
这导致很高的污染物向生物物质(即颗粒污泥)的传质速率。
在流化床反应室内,废水中的绝人部分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被转化为生物气。
这些生物气在被称为一级沉降的下部三相分离器处收集并导人气体提升器,通过这个提升装置部分泥水混合物被传送到反应器最上部的气液分离器,气体分离后从反应器导出。
1.4内循环系统在气体提升器中,气提原理使气、水、污泥混合物快速上升,气体在反应器顶部分离之后,剩余的泥水混合物经过一个同心的管道向下流人反应器底部,由此在反应器内形成循环流。
IC厌氧反应器运行注意事项
IC厌氧反应器运行注意事项IC反应器,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相似由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
其由上下两个反应室组成。
与UASB反应器相比,在获取相同处理速率的条件下,IC反应器具有更高的进水容积负荷和污泥负荷率,IC反应器的平均升流速度可达到处理同类废水UASB反应器的20倍左右。
以下是简易示意图。
IC反应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决定了其在控制厌氧处理影响因素方面比其它反应器更具有优势。
(1). 容积负荷高:IC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微生物量大,且存在内循环,传质效果好,进水有机负荷可超过普通厌氧反应器的3倍以上。
(2). 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IC反应器容积负荷率高出普通UASB反应器3倍左右,其体积相当于普通反应器的1/4—1/3左右,大大降低了反应器的基建投资;而且IC反应器高径比很大(一般为4~8),所以占地面积少。
(3).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低浓度废水(COD=2000~3000mg/L)时,反应器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2~3倍;处理高浓度废水(COD=10000~15000mg/L)时,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10~20倍。
大量的循环水和进水充分混合,使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稀释,大大降低了毒物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IC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的日常注意事项由于该污水站厌氧工艺处理设备主要是IC厌氧反应器,其主要的控制参数有以下内1、污泥菌种的成分污泥菌种的成分:厌氧污泥中具有处理污染物能力的就是细菌等有机物质,菌群的组成及菌种的成分决定了其颗粒强度、产甲烷活性及对污水的适应能力。
一般来说,污泥中有机物的成分占70%左右,污泥外部菌种主要为丝菌,污泥内部主要为杆菌、球菌等。
2、PH值:反应器进水PH值要求控制在6.5~7.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对工艺造成巨大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厌氧菌(主要是产甲烷菌)的方面,包括①影响菌体及酶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活性②影响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③影响基质的活性。
详细介绍IC厌氧反应器工作过程
详细介绍IC厌氧反应器工作过程IC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Anaerobic Reactor)是一种高效的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生物反应器,采用内循环方式进行运作。
其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有机废水引入IC厌氧反应器的上部。
有机废水中含有生物可降解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经过处理可以被微生物利用并转化成沼气和污泥。
当有机废水进入IC厌氧反应器后,通过控制进水流量,在反应器内形成水滴状的液面,以便与微生物进行更好的接触。
同时,通过设置搅拌装置,保持反应器内混合均匀,避免产生死区和沉积。
在IC厌氧反应器内,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为沼气和污泥。
厌氧微生物主要包括产甲烷菌、消化杆菌等。
它们使用有机物质作为电子供体,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途径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气体,并释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在第一阶段,有机废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质被快速分解并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VFA)。
这一步骤是在低氧和低pH条件下进行的。
在第二阶段,挥发性脂肪酸被产甲烷菌进一步降解成甲烷气体和二氧化碳。
为了保持反应器内微生物的活性,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比如,反应器内的温度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是35-40摄氏度。
此外,pH值也需要调节在4.5-7.5之间。
这些条件有助于维持微生物群落的平衡,提高有机物质的降解效率。
在反应器内,通过设置循环泵,将底部的污泥循环回反应器的上层。
这种内循环的方式,可以防止污泥的沉积和堆积,提高污泥与废水的接触效率,增强有机物的降解。
同时,通过循环回流,可以保持反应器内的混合均匀性,避免产生死区。
最后,处理后的废水从反应器的上部流出,并经过简单的处理,即可达到排放标准。
而产生的沼气则可以收集利用,并作为能源供应。
总之,IC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反应器,通过内循环方式实现废水有机物质的降解和资源化利用。
通过合理的控制环境条件和循环回流,可以提高降解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实现废水处理和能源回收的双重目的。
IC厌氧反应器概述及适用范围
仪器:灭菌锅pH计超净工作台离心机冰箱显微镜天平恒温培养箱摇床烘箱振荡器水浴锅分光光度计发酵罐电炉厌氧手套箱厌氧培养箱置换系统厌氧罐亨盖特滚管技术,厌氧罐和厌氧手套箱耗材:培养皿三角瓶钥匙烧杯试管等一、IC厌氧反应器概述及适用范围IC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多级内循环反应器,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代表类型(UASB为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的代表类型),与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相比,它具有占地少、有机负荷高、抗冲击能力更强,性能更稳定、操作管理更简单。
当COD 为10000-15000mg/1时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第二代UASB反应器一般容积负荷为5-8kgCOD/m3;第三代IC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率可达15-30kgCOD/m3。
IC厌氧反应器适用于有机高浓度废水,如,玉米淀粉废水、柠檬酸废水、啤酒废水、土豆加工废水、酒精废水。
二、特点:1、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率IC厌氧反应器由于存在着强大的内循环、传质效果好、生物量大。
其进水负荷率远比普通的UASB反应器高,一般可高出3倍左右。
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当COD为10000-15000mg/1时,容积负荷率可达15-30kgCOD/m3。
2、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由于IC反应器实现了自身的内循环,循环量可达进水的10-20倍。
因为循环水与进水在反应器底部充分混合,使反应器底部的有机物浓度降低,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同时大水量也使底部污泥得以膨胀,保证了废水中的有机物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反应,提高了处理负荷。
3、出水稳定性能好因为IC反应器相当上下两个UASB反应器的串联运行,下面一个反应器具有很高的有机负荷率,起“粗”处理作用,上面一个反应器的负荷低,起“精”处理作用,使出水水质好且稳定。
三、IC厌氧反应器运行技术指标现以柠檬酸污水处理工程IC厌氧反应器运行技术指标为例:从IC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技术批示分析,IC厌氧反应器COD去除率高,容积负荷高,产气量大,运行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更适合于中高浓度污水处理工程中。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一种常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反应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分解有机物来净化废水。
在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微生物通过厌氧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等气体,从而实现废水的处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性细菌,它们能够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并进行代谢活动。
当废水进入反应器后,微生物会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
这些有机物会被微生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甲烷等气体。
在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酸化阶段和甲烷发酵阶段。
在酸化阶段,有机物首先被厌氧性细菌分解为酸和氢气等中间产物。
随后,在甲烷发酵阶段,这些中间产物会被另一类微生物进一步代谢,生成甲烷等气体。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的反应过程还受到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和pH值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从而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而控制反应器内氧气浓度则可以有效地维持厌氧条件,保证微生物正常的代谢活动。
总的来说,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气体,实现了废水的处理和净化。
了解ic内循环厌氧反
应器的反应机理有助于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废水处理效率,保护环境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什么是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什么是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简称IC)是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开发的高效厌氧反应器。
IC反应器可以看作是两个UASB反应器的串联,且整个IC反应器由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两级三相分离区等五个部分组成。
污水进入反应器的底部,通过布水系统与颗粒污泥充分接触混合。
在底部的高负荷区内有一个污泥膨胀层,该层中的有机物被厌氧降解并转化为沼气,并被第一级的三相分离器收集。
由于污泥负荷较高,产生的沼气量较大,且沼气的上升会对污泥及污水产生提升作用,将使污水和部分污泥通过沼气提升管上升到顶部的气液分离器中。
在分离器中沼气被收集排出,污泥和水通过回流管返回到反应器底部,从而完成内循环过程。
经颗粒污泥膨胀区处理后的污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进入精处理区进行剩余有机物的降解与产沼气过程。
由于大部分有机物已被降解,精处理区的污泥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
该区产生的沼气由第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后被导出处理系统。
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第二级三相分离器分离后,上清液经溢流堰排走。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反应器,主要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
其反应机理是通过微生物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同时释放出能量。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部有一个循环流动的系统,通过泵将底部的厌氧污泥循环到上部,使其与进入反应器的有机废水混合。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有机酸,这些有机酸随后被微生物进一步代谢,最终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主要分为两类:厌氧菌和产甲烷菌。
厌氧菌是一类在缺氧条件下生长和代谢的微生物,其代谢途径主要是通过酸化和乳酸发酵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酸。
产甲烷菌则是一类在缺氧条件下生长和代谢的微生物,其主要功能是将有机酸和一些其他无机物质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质。
在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厌氧菌和产甲烷菌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
厌氧菌通过分解有机废水产生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能够提供给产甲烷菌代谢,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质。
同时,产甲烷菌通过消耗有机酸,维持了反应器内的pH值,使得厌氧菌能够稳定地生长和代谢。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反应机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其反应效率和稳定性都受到微生物代谢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反应器内的微生物进行定期监测和管理,以确保反应器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废水。
同时,不同的有机废水成分和水质条件也会对反应器的运行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反应机理是基于微生物代谢的有机物分解和无机物生成过程。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管理,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废水处理。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内循环(internal circulation)厌氧反应器,简称IC反应器,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荷兰帕克(PAQUES)公司开发,也是在UASB反应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厌氧反应器。
IC反应器的基本构造如图6-5-35所示。
它可以看作是由两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反应器从下而上分为5个区,即混合区、第一厌氧反应室、第二厌氧反应室、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
IC反应器是在一个反应器内将废水有机物的降解分解为两个阶段,底部一个阶段(第一厌氧反应室)处于高负荷,上部一个阶段(第二厌氧反应室)处于低负荷。
IC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是:废水从反应器的底部进入第一厌氧反应室与颗粒污泥均匀混合,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降解而转为沼气。
混合液的上升流和沼气的剧烈扰动,使污泥量膨胀成流化状态,加强了进水与颗粒污泥的充分接触。
所产生的沼气被第一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收集。
沼气将沿着提升管上升,在沼气上升的同时,将第一厌氧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IC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
被分离出的沼气从气液分离器顶部的排气管引走,而分离出的泥水混合液沿着回流管返回到第一厌氧反应室的底部,并与底部的颗粒污泥和进水再充分混合,实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
经过第一厌氧反应器处理过的废水,会自动进入第二厌氧反应器,继续进行生化反应,由于上升流速降低(一般2~6m/h),因此第二厌氧反应室还具有厌氧反应器与沉淀区之间的缓冲段作用,对防止污泥流失及确保沉淀后的出水水质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第二厌氧反应器进一步降解废水中剩余有机物,使废水得到更好净化,提高了出水水质,而产生的沼气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
第二厌氧反应室的混合液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由排水管排出,沉淀的污泥自动返回第二厌氧反应室。
IC反应器具有处理容量高、投资少、占地省、运行稳定等优点。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简称IC反应器,是基于UASB反应器颗粒化和三相分离器的概念而改进的新型反应器,可看成是由两个UASB反应器的单元相互重叠而成。
它的特点是在一个高的反应器内将沼气的分离分成两个阶段。
底部一个处于极端的高负荷,上部一个处于低负荷。
其基本构造如图3所示。
图3 IC反应器构造简图1-进水; 2-集气罩 3-沼气提升管和回流部分;4-气液分离器;5-沼气导管; 6-回流管;7-集气罩;8-集气管;9-沉淀区;10-出水管;11-气封。
IC反应器的构造特点是具有很大的高径比,一般可达到4-8,高度可达16-25m,从外观看,就象一个厌氧生化反应塔。
IE反应器从功能上讲由四个不同的功能部分组成,即混合部分、膨胀床部分、精处理部分1、混合区:由反应器的底部进入的污水与颗粒污泥和内部气体循环所带回的出水有效地混合,使进水得到有效地稀释和均化。
2、污泥膨胀床部分:由包含高浓度的颗粒污泥膨胀床所构成。
床的膨胀或流化是由于进水的上升流速、回流和产生的沼气所造成。
废水和污泥之间有效地接触使得污泥具有高的活性,可获得高的有机负荷和转化效率。
3、精处理部分:在这一区域内,由于低的污泥负荷率,相对长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推流的流态特性,产生了有效的后处理。
另外由于沼气产生的扰动在精处理部分较低,使得生物可降解COD几乎全部去除。
虽然与UASB反应器条件相比,反应器的负荷率较高,但因内部循环流体不经过这一区域,因此在精处理区的上升流速也较低,这两点为固体停留提供了最佳的条件。
4、回流系统:内部的回流是利用气提原理,因为在上部和下层的气室间存在着压力差。
回流的比例是由产其量所决定的。
大部分有机物(BOD和COD)是在IE反应器下部的颗粒污泥膨胀床内降解为生物沼气的(甲烷),沼气经由第一部分分离器收集,通过气体升力携带水和污泥进入气体上升管,至位于IE反应器顶部的液气分离罐进行液气分离,水与污泥经过中心循环下降管流向反应器底部,形成内循环流。
IC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高
IC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高IC反应器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
通过内循环,大大提高了污水的上升流速,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始终处于膨胀状态,加强污水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和传质,获得较高的去除效率,反应器的高度高达16—25m。
从外观上看,IC反应器由第一厌氧反应室和第二厌氧反应室叠加而成,好像两个UASB反应器的上下重叠串联。
IC主体部分可分为进水配水系统、反应区、三相分别器、内循环系统和排水系统、气室、浮渣清除系统、排泥系统,另外还配套有气水分别器、水封罐、掌控系统等附属设施。
另外,对难处置废水也可加添强制外循环系统。
IC反应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决议了其在掌控厌氧处置影响因素方面比其它反应器更具有优势。
1、容积负荷高:IC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微生物量大,且存在内循环,传质效果好,进水有机负荷可超出一般厌氧反应器的3倍以上。
2、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IC反应器容积负荷率高出一般UASB反应器3倍左右,其体积相当于一般反应器的1/4~1/3左右,大大降低了反应器的基建投资。
而且IC反应器高径比很大(一般为3~8),所以占地面积特别省,特别适合用地紧张的工矿企业。
3、运行本钱低:内部自动循环,不必外加动力;具有缓冲pH的本领,可削减进水的投碱量;反应器可在常温下运行,节省加热本钱。
4、抗撞击负荷本领强,出水稳定性好:内循环的形成使得IC厌氧反应器第一反应区的实际水量宏大于进水水量,例如在外理与啤洒废水浓度相当的废水时,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2~3倍;处置土豆加工废水时,循环流昌可达10~20倍。
循环水稀释了进水,大大降低了毒物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提高了反应哭的抗油去负荷本领和耐碱调整本领,加之右第二反应区连续处置,通常运行很稳定。
5、启动周期短,IC反应哭内运汜汪性宫生物烛硝忡为反应哭快速启动供给有利条件。
IC反应器启动周期船为1~2个日而通| IASR启动周期长达4~6个月。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IC的特点是什么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特点是什么?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IC有诸多优点∶
(1)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
内循环提高了污泥膨胀床区的液相上升流速,因而水力停留时间短,而且强化了废水中有机物和颗粒污泥间的传质,使IC反应器的有机负荷远远高于普通 UASB反应器。
(2)很高的容积负荷,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性好内循环的形成使得IC反应器污泥膨胀床区的实际水量远大于进水水量,循环回流水稀释了进水,且可利用内循环回流的碱液,这大大提高了反应器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缓冲pH 值变化能力。
此外,废水还要经过精处理区继续处理,故反应器运行通常很稳定。
(3)占地面积省,基建投资省
在处理同量的废水时,IC反应器的进水容积负荷率是普通 UASB 反应器的4倍左右,污泥负荷率为 UASB反应器的3~4 倍,故其所需的容积仅为 UASB反应器的1/4~1/3,节省了基建投资;加上 IC 厌氧反应器一般采用高径比为 4~8的高瘦型塔式外形,故其占地面积少。
(4)节能
IC厌氧反应器的内循环是在沼气的提升作用下实现的,利用沼气膨胀做功,在无须外加能源的条件下实现了内循环废水回流。
节省能耗,启动期短。
虽然 IC反应器有诸多优点,其缺点也不容忽视。
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IC反应器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细微颗粒污泥,而且水力停留时间相对短,高径比大,所以IC反应器出水中含有更多的细微固体颗粒,这不仅使后续沉淀处理设备成为必要,还加重了后续设备的负担。
②IC反应器高度一般较高,且内部结构复杂,这增加了施工安装和日常维护的困难,高径比大使进水泵的能量消耗大,运行费用高。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机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采用固体吸附剂来处理污水的反应器,它实行有效的厌氧反应,有效地消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较高的处理效率。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反应机理是什么?
1.污水处理过程:
污水先进入反应器内,在反应器中有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反应,生成的水溶性有机物在反应器上表面的吸附剂上反应,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将水溶性有机物移出反应器,避免了机械型污水处理器污水的污染。
反应器内的污水经分离后经过泵排出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效果良好。
2.吸附反应:
吸附反应是反应器内有机物厌氧反应的一个重要环节。
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水溶性有机物迅速移出反应器,可以有效避免水溶性有机物污染污水。
吸附反应有助于有机物的厌氧分解,使有机物分解后的有机物排出污水处理系统,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3.厌氧分解:
厌氧分解是反应器内有机物的重要反应过程,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反应,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水溶性有机物,有机物分解的热量可以表现在污水的温度升高,污水温度的升高表明有机物的分解反应在反应器内进行。
- 1 -。
ic厌氧反应
ic厌氧反应
IC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多级内循环反应器,是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典型代表。
它由上下两个反应室组成,废水在反应器中自下而上流动,污染物被细菌吸附并降解,净化过的水从反应器上部流出。
IC厌氧反应器具有占地面积少、容积负荷量高、布水均匀、抗冲击能力强、性能更稳定、操作更简单等优势。
例如,当COD为10000\~15000mg/L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时,第二代USCB反应器一般容积负荷为5\~8kgCODm3·d,而第三代IC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可达到10\~18kgCODm3·d。
IC厌氧反应器的构造特点是具有很大的高径比,一般可达4\~8,反应器的高度达到20m 左右。
它由两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通过内循环实现进水浓度的稳定性。
此外,IC厌氧反应器具有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高效去除有机物等优点,因此在废水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IC厌氧反应器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内循环5IC厌氧反应器ppt课件
27
1、EGSB反应器工作原理 EGSB反应器由布水器、反应区和三相分离器组成。 废水由反应器底部的布水器均匀进入反应区。在水
8
9
2、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原理 (1)混合区:反应器底部进水、颗粒污泥和气液分离 区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地在此区混合。 (2)第1厌氧区:混合区形成的泥水混合物进入该区, 在高浓度污泥作用下,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混合 液上升流和沼气的剧烈扰动使该反应区内污泥呈膨胀和 流化状态,加强了泥水表面接触,污泥由此而保持着高 的活性。
22
4、其他 我国无锡罗氏中亚柠檬有限公司的IC厌氧处理系统
自1998年12月运行以来一直都很稳定,进水COD一般 在8000mg/L以上,pH5.0左右,容积负荷(以COD计) 可达30 kg/(m3·d),出水COD基本在2000mg/L以下,且 每千克COD产沼气0.42m3。
1996年IC反应器首次应用于纸浆造纸行业,并迅速 获得客户欢迎,至今全世界造纸行业已建造IC反应器23 个。
5
③ 颗粒污泥的形成利于其中的微生物对营养的吸收, 利于有机物降解; ④ 颗粒污泥使诸如乙酸菌和利用氢的细菌等的发酵菌 的中间产物的扩散距离大大缩短; ⑤ 在诸如pH和毒性物质等废水水质骤变时,颗粒污泥 性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中而代谢过程继续进 行。
6
(3)存在问题 反应器容积负荷定义:
14
(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处理低浓度废水(COD=2000~3000mg/L)时,反
IC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IC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第三代厌氧反应器——IC(中文全称: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 和UASB相比除了一直保持原有的优点外,更在“容积负荷、抗冲击能力、基建投资”等方面有着UASB无法比拟的优势。
产品已经成功地将IC厌氧反应器运用于柠檬酸、玉米淀粉、啤酒、酒精、豆制品、造纸、白酒、养牛场、喷涂车间、制药厂、化工厂等中高浓度有机废水,从实际的运行效果、稳定性和处理负荷上来看,整体效果非常明显。
与运用、二代厌氧技术相比工程投资可省到1/3~1/5,占地可减少到1/2~1/3,池体容积可减少到1/3~1/4。
IC厌氧反应器处理以玉米、木薯、瓜干(红薯)为原料的柠檬酸废水COD去除率可以常年做到90%以上。
同时,应用到以小麦、木薯、瓜干为原料的酒精废水中,COD去除率同样能做到90%以上。
一、IC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IC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相当于两个UASB串联使用,主要由混合区、颗粒污泥膨化去、深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出水去五部分组成,核心部分由布水器、下三相分离器、上三相分离器、提升管、泥水回流管、气液分离器、罐体及溢流系统组成。
基本原理如下:两层三相分离器人为的将整个反应区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下部为高负荷区域,上部为深处理区。
废水在进入IC反应器底部时,与从下三相气液分离器回流的水混合,混合水在通过反应器下部的颗粒污泥层时,将废水中大部分的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沼气。
通过下三相分离器的废水由于沼气的提升作用被提升到上部的气水分离装置,将沼气和废水分离,沼气通过管道排出,分离后的废水再回流到罐的底部,与进水混合;经过下三相分离器的废水继续进入上部的深处理区,进一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后废水通过上三相分离器进入分离区将颗粒污泥、水、沼气进行分离,污泥则回流到反应器内以保持生物量,沼气由上部管道排出,处理后的水经溢流系统排出。
二、IC厌氧反应器的优点1、IC厌氧装置在布水系统上采用旋流布水,上下三相分离器采用差别式设计,大大提高了分离效果,确保了反应器高效稳定的运行。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结构组成和运行原理教学课件.
内循环( IC) 厌氧反应器是由荷兰Paques 公司在UASB 基础上 推出的第3代高效厌氧反应器。该反应器能有效避免UASB在较高 的水力负荷和产气负荷便会造成污泥大量流失的缺点,并且以其 处理容量高,投资少,占地省,运行稳定等优点而深受瞩目,并 已成功地应用于啤酒生产、造纸及食品加工等行业的生产污水处 理中。 IC 反应器可以看作由2 个UASB 反应器串联构成,具有很大的 高径比,一般为4~8 ,高度可达16~25 m ,由5 个基本部分组成: 混合区、第一反应室、内循环系统,第二反应室和出水区,其中内 循环系统是IC 工艺的核心构造,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 、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组成。
第2反应室:经第1反应室处理后 的废水,除一部分被沼气提升外, 其余的都通过三相分离器进入第2反 应室。废水中的剩余有机物可被第 二反应室内的厌氧颗粒污泥进一步 降解,使废水得到更好的净化,提 高出水水质。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水 污 染 控 制》
沉淀区:第2反应室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上 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淀的颗粒污泥返回第2厌氧区污泥床。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水 污 染 控 制》
按功能划分,反应器由下而上共分为5个区: 混合区、第1反应室、第2反应室、沉淀区和气液分 离区。 混合区:反应器底部进水、颗粒污泥和气液 分离区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地在此区混合。 第1反应室:混合区形成的泥水混合物进 入该区,在高浓度污泥作用下,大部分有机 物转化为沼气。所产生的沼气被第一反应室 的集气罩收集,沼气将沿着提升管上升。沼 气上升的同时,把第一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 至设在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
1—进水;2—一级三相分离器;3 —沼气提升;4 —气液分离器;5 —沼气排出管;6 —回流管;9 — 沉淀区;10 —出水管;11 —气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简称IC反应器,是基于UASB反应器颗粒化和三相分离器的概念而改进的新型反应器,可看成是由两个UASB反应器的单元相互重叠而成。
它的特点是在一个高的反应器内将沼气的分离分成两个阶段。
底部一个处于极端的高负荷,上部一个处于低负荷。
其基本构造如图3所示。
图3 IC反应器构造简图
1-进水; 2-集气罩 3-沼气提升管和回流部分;4-气液分离器;5-沼气导管; 6-回流管;7-集气罩;8-集气管;9-沉淀区;10-出水管;11-气封。
IC反应器的构造特点是具有很大的高径比,一般可达到4-8,高度可达16-25m,从外观看,就象一个厌氧生化反应塔。
IE反应器从功能上讲由四个不同的功能部分组成,即混合部分、膨胀床部分、
精处理部分
1、混合区:由反应器的底部进入的污水与颗粒污泥和内部气体循环所带回的出水有效地混合,使进水得到有效地稀释和均化。
2、污泥膨胀床部分:由包含高浓度的颗粒污泥膨胀床所构成。
床的膨胀或流化是由于进水的上升流速、回流和产生的沼气所造成。
废水和污泥之间有效地接触使得污泥具有高的活性,可获得高的有机负荷和转化效率。
3、精处理部分:在这一区域内,由于低的污泥负荷率,相对长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推流的流态特性,产生了有效的后处理。
另外由于沼气产生的扰动在精处理部分较低,使得生物可降解COD几乎全部去除。
虽然与UASB反应器条件相比,反应器的负荷率较高,但因内部循环流体不经过这一区域,因此在精处理区的上升流速也较低,这两点为固体停留提供了最佳的条件。
4、回流系统:内部的回流是利用气提原理,因为在上部和下层的气室间存在着压力差。
回流的比例是由产其量所决定的。
大部分有机物(BOD和COD)是在IE反应器下部的颗粒污泥膨胀床内降解为生物沼气的(甲烷),沼气经由第一部分分离器收集,通过气体升力携带水和污泥进入气体上升管,至位于IE反应器顶部的液气分离罐进行液气分离,水与污泥经过中心循环下降管流向反应器底部,形成内循环流。
第一级分离气的出流在第二级(上部)处理区得到后续处理,在此,大部分剩余的可降解的有机物(COD和BOD)得到进一步降解,所产生的沼气被二级分离器收集,出水通过溢流堰流
出反应器。
内循环是基于气体上升原理,通过含气体的“上升管”和“下降管”介质密度的差别产生的,在此不需水泵实现这一内循环,内循环量(速度)通过上升管内沼气的含量,即进水中COD浓度的变化实现自我调节。
该内循环功能使IE反应器具有较灵活的特点,比如:当进水COD负荷增高时,沼气产量增大,内循环管内气体上升力增大,经由下降管至下部的循环水进一步稀释了COD的浓度。
反之,当进水COD负荷较小时,较少的沼气产量产生较小的气体上升力,使得较小的循环水流至反应器底部稀释进水COD浓度。
由此可见,内循环特点可以保证在进水COD负荷波动的情况下,实现稳定的COD负荷自动调节。
IC反应器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容积负荷率高,水力停留时间短。
(2)基建投资省,占地面积小。
由于IC反应器的容积负荷率高,故对于处理相同COD总量的废水,其体积仅为普通UASB反应器的30-50%左右,降低了基建投资。
同时由于IC反应器具有很大的高径比,所以占地面积特别省,非常适用于一些占地面积紧张的厂矿企业采用。
(3)节省能耗。
由于IC反应器是以自身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动力实现混合液的内循环,不必另设水泵实现强制循环,故可节省能耗。
(4)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由于IC反应器实现了内循环,内循环液与进水在第一反应室充分混合,使原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稀释,
大大降低了有害程度,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
(5)具有缓冲pH值变化的能力。
IC反应器可充分利用循环回流的碱度,对pH起缓冲作用,使反应器内的pH值保持稳定,从而节省进水的投碱量,降低运行费用。
(6)出水水质稳定。
IC反应器相当于两级 UASB艺处理,下面一个的有机负荷率高,起“粗”处理作用,上面一个有机负荷率低,起“精”处理作用,故比一般的单级处理的稳定性好,出水水质稳定。
IC反应器存在的缺点为:经污泥分析表明,IC反应器比UASB反应器内含有的细微颗粒污泥(形成大颗粒污泥的前体)浓度高,加上水力停留时间相对短,高径比大,所以IC反应器的出水中含有更多的细微颗粒污泥,这使后续沉淀处理设备成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