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综合训练
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天文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完成1—2题。
1.图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天文环境的A.区域性B.开放性C.全体性D.差异性2.依据上图原理剖析,以下天文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网密布,径流量大C.土壤发育差,无机质含量小D.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清楚迷信研讨说明,地球原始大气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氨、硫化氢、水汽。
震旦纪大冰期之后的寒武纪,火山大迸发改动了原始大气成分,地球完毕了〝雪球〞时代,原始生命出现。
读碳循环表示图,完成下题。
3.〝雪球〞时代的完毕,是由于寒武纪的火山大迸发能A.添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B.破坏臭氧层,抵达空中紫外线增多C.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空中辐射D.释放巨量热能,直接添加大气温度以下图为湖泊演化为陆地的进程表示图。
读图,完成4—6题,4.湖泊演化为陆地的进程是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5.湖泊演化为陆地进程中的主导要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6.图示演化进程表达了天文环境的A.区域性B.全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7—8题。
7.兰萨罗特岛A.热带雨林广布B.海水资源丰厚C.地热资源丰厚D.受暖流影响大8.兰萨罗特岛特有植物种属比例较大。
构成这一现象的天文条件是该岛A.地处赤道左近B.远离大陆C.结构运动剧烈D.地形复杂自然植被散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散布预测图,回答9—10题。
9.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散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是A.热带季雨林面积增加B.山地常绿阔叶林散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增加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逝10.自然植被散布随时间的变化表达了天文环境的A.全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开放性〝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域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外地生态系统的动摇性。
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西北部地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效果:引种地域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左近的草木少量枯死……剖析资料,回答11—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练习(1)(答案及详解)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1-2题。
1.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
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
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
据此分析,它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 B.终年高温多雨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终年干旱少雨2.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A.Ⅰ B.Ⅱ C.Ⅲ D.Ⅳ【答案】1.A 2.B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会相互制约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D.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少B.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外流河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答案】3.C 4.B【解析】第3题,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内流河。
读图,回答5~6题:5.此图可以简单地看成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氧气④二氧化碳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二氧化碳④氧气C.①绿色植物②二氧化碳③动物④氧气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氧气④二氧化碳6.此图可以说明(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5.A 6.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7-8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 Word版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C.③D.④答案 A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B.⑥C.⑦D.⑧答案 B读“某地区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曲线图”,完成3-5题。
3.图中不可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 )A.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B.山顶昼雨多C.河谷盆地夜雨多D.山腰日降水量大于山顶4.产生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风向B.太阳辐射 C.地形D.坡向5.与河谷盆地相比,山顶白天多雨主要是因为( )A.气温高B.气压低 C.山风D.谷风答案 D C D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
回答6-7题。
径流系数: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深(毫米)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毫米)之比6.表中甲、丁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B.风力作用、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海浪作用7.与表中乙、丙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荒漠、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针叶林C.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 B C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8.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9.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答案A D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
能正确表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象的是( )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 ④CO2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 ④O2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 ④O2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O2 ④CO2答案 A11.此图还可以说明 (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D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训练语文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训练1.读下图“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方面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湖南的地理景观相符合的是()A.地表河流多,且为外流河B.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强烈C.风力侵蚀作用显著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3.能够把自然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的是()A.地壳物质循环B.生物循环C.水循环D.大气环流4.既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是()A.能量B.物质C.生物D.气候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下列各题。
5.自然带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⑦→⑧→⑨→⑩的分布分别符合()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6.图中甲山脉自然带带谱与下列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7.图中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主要是因为热量不同B.图中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该山地南坡的自然带比较丰富D.该山地森林带为热带雨林带9.图中北坡自然带海拔低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差异B.水分状况C.海拔D.土壤差异10.图中南坡森林带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南坡是阴坡,热量少B.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少C.北坡是阳坡,热量多D.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直接影响图中的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12.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A.开垦沼泽B.开发水能C.保护雨林D.退耕还湖下图中,上图为桂林山水景观图,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一、单选题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
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该流域主要的湿地类型是( )A.河流 B.湖泊 C.沼泽 D.河流与湖泊2.下列能够使湿地率增大的措施是( )A.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 B.三江平原种植水稻C.黄河三角洲向海延伸 D.沿海滩涂种植海水稻【答案】1.C2.C【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该题为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从图中看全部湿地与干燥度呈负相关关系,而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与干燥度并不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该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与干燥度的关系对全部湿地和干燥度的关系影响不大,也进一步说明该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占全部湿地的比重较小,故ABD错误;沼泽湿地与干燥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全部湿地与干燥度的相关性一致,而且沼泽湿地随干燥度的变化最明显。
这说明该地沼泽湿地对该地总体湿地与干燥度的相关性影响较大,也能说明该地的沼泽湿地占全部湿地的比重较大,故该流域主要的湿地类型是沼泽湿地,C正确。
2.黄河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说明三角洲的面积在逐渐扩大,因此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也回增大,C正确;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会使湖泊面积减小,湿地面积减少,A错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较大,水稻为人工湿地,沼泽开垦种植水稻,虽然湿地面积大小不会变,但是会破坏天然湿地的面积,B错误;沿海滩涂种植海水稻,是沿海滩涂发展农业的一种方式,通过种植海水植物,逐渐降低土壤含盐量,实现正常的农业生产。
因此湿地面积会逐渐减少,D错误。
故答案选C。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四地风向标注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它是()A.① B.② C.③ D.④4.未来一段时间内,甲地的天气变化是()A.阴雨转晴,气温降低 B.晴转阴雨,气温升高C.阴雨转晴,气温升高 D.晴转阴雨,气温降低5.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各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个环境。
C、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意味着各个地理要素的发展变化是同步的。
D、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模拟和分析。
2、以下哪个因素最能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B、一个地区的植被类型C、一个地区的土壤类型D、一个地区的河流流量3、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A、影响人类活动B、形成区域特征C、导致生态环境问题D、改变自然环境结构4、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础上,下列哪个过程能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水循环B、侵蚀作用C、风化作用D、土壤肥力增加5、下列关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正确的是()A. 某地区交通不便,但水源充沛,仍能保持较为稳定和高效的自然环境功能B.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每一种生物都独立地维持自身的生态系统C.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之间不再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D. 在一个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6、关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类生产活动破坏了土壤结构B. 大气污染影响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C. 人类过度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生物群落的变化D.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平衡,不会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构成威胁7、题目: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B.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不会相互影响C.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D.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只有物理联系8、题目:下列现象不能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 植被覆盖对土壤的保持作用B. 气候对生物的分布和生长的影响C. 地形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D. 地下水对植被的影响9、【题目】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最能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A.气候条件B.生物多样性C.水文特征D.地形地貌 10、【题目】以下哪个现象能够直接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沙漠地区的沙尘暴天气B.旱季和雨季的变化C.季风气候区的降水量D.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变化11、阅读下列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训练
选择题读图“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 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判断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故A选项正确【知识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择题从地理环境整体性方面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湖南的地理景观相符合的是()A. 地表河流多,且为外流河B. 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强烈C. 风力侵蚀作用显著D. 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答案】A【解析】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表河流多,且为外流河。
湿润地区,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是酸性土壤。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方面分析,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现象与湖南的地理景观相符合的是地表河流多,且为外流河,A对。
湿润地区,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B错。
风力侵蚀作用不明显,C错。
植物茂密,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是酸性土壤,D错。
选择题能够把自然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的是()A. 地壳物质循环B. 生物循环C. 水循环D. 大气环流【答案】B【解析】能够把自然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的是生物循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B对。
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大气环流不能生成有机物,不能将无机界和有机界联系起来,A、C、D错。
选择题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⑦→⑧→⑨→⑩的分布分别符合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图中甲山脉自然带带谱与下列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3】图中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A【2】A【3】B【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自然带从①→②→③→④→⑤→⑥体现了南北方向上,因热量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带从⑦→⑧→⑨→⑩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干湿度地带性分异,A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一、单选题1. 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水分与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B. 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受地质作用的影响C. 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2—3倍D. 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2—5倍2. 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 水土流失严重③引起全球变冷④许多物种灭绝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008年11月4日22时,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2.47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但无论结果怎样,建设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 气候B. 土壤C. 水文D. 生物4. 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使生物多样性剧减B. 地方气候更温和湿润C. 土壤肥力下降D. 洪涝加剧5.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③陆地环境各要素可以孤立存在和发展④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会影响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下的自然带的名称是()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7. 北大西洋暖流的动能来源体现了哪两个圈层间进行的什么能量的传输和交换()A. 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B. 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C. 生物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D. 岩石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8.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③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④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9. 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A. 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 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10. 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而变化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答案解析:1.A 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水分与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训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训练1.读以下图〝我国某地域自然要素关系图〞,该图反映了天文环境的()A.陆地环境的全体性特征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2.从天文环境全体性方面剖析,以下天文现象与湖南的天文景观相契合的是()A.地表河流多,且为外流河B.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风力腐蚀作用清楚D.植物稀少,土壤无机质含量多3.可以把自然天文环境中无机界和无机界联络起来的是()A.地壳物质循环B.生物循环C.水循环D.大气环流4.既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也是联络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是()A.能量B.物质C.生物D.气候读〝理想大陆自然带散布模拟图〞,完成以下各题。
5.自然带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⑦→⑧→⑨→⑩的散布区分契合()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6.图中甲山脉自然带带谱与以下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7.图中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散布具有()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散布表示图〞,回答以下各题。
8.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主要是由于热量不同B.图中表达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该山地南坡的自然带比拟丰厚D.该山地森林带为热带雨林带9.图中北坡自然带海拔低的主导要素是()A.热量差异B.水分状况C.海拔D.土壤差异10.图中南坡森林带缺失的主要影响要素是()A.南坡是阴坡,热量少B.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少C.北坡是阳坡,热量多D.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以下图为〝碳循环表示图〞。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检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检测1.哪些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分解作用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2.生物与环境的正确叙述是()A.生物圈的范围是指地球上所有动植物B.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C.环境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D.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3.下列循环没有生物参与的是()A.岩石圈的物质循环B.大气的热力循环C.海陆间的水循环D.生物循环4.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B.具有平衡功能C.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D.具有生产功能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生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B.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C.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D.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6.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导致尼罗河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渔业生产受到影响;河口地下水出现异常现象。
这些现象体现了()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D.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7.陆地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
下列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①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山中的泉水会减少②在河流上、中游过量截留用水,下游可能会出现断流③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也会丰富④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不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0.此图可以说明()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③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下图为“某水库输沙量变化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整体性(内附答案)
同步练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陆地自然带的构成要素中不包括()A.气候B.植被C.岩石D.土壤2、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A.整体性B.地域差异性C.独特性D.表现复杂性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2题。
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C.③D.④4、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B.⑥C.⑦D.⑧读自然环境某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2题。
5、若该图是生物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矩形表示绿色植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以表示二氧化碳 B.②可以表示化学能C.该循环对地理环境演化有重要作用D.该图只能表示光合作用6、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矩形代表沉积岩,则①可表示( )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外力作用 D.地壳运动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2题。
7、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是( )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植被的变化D.地形的变化8、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经度地带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9、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10、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________。
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和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11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单项选择题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②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④各要素对环境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2.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B.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C.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D.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A. 地表河流少,多为内流河B.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 流水侵蚀作用显著,风力侵蚀作用微弱D. 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4.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 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D.成土母质需要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5.发育在下列哪种成土母质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①残积物②坡积物③洪积物④冲积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D.气候只能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7.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C.光热条件太差 D.水分条件太差8.在各种成土的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是:①成土母质②地形③气候④生物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9.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与工农业生产关系都很密切B.土壤退化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经营活动无关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有关D.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的资源,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二、综合题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气候水文土壤(1(2)图中A、B、C、D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配套)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配套)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各地理要素具有协调统一的变化过程D.整体功能小于各自然地理要素各自的功能总和4.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向恶性方向发展的是( )A.植树种草B.修水库C.围海造陆D.围湖造田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5-6题。
5.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C.③D.④6.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B.⑥C.⑦D.⑧7.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③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④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8. 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A. 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 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9~10题。
9.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10.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参考答案1.A 2.B 3.D 4.D 5.A 6.B 7.C 8.C 9.B 10.A。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1.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该地区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 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 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 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9. 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 蒸发量增加B. 降水量增多C. 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 地下径流增多2.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③陆地环境各要素可以孤立存在和发展④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会影响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17.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D.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4.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洋面封冻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体现了A.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B.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C.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D.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5.我省的江汉平原,地貌以平原为主,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地表生长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发育了红壤,林内栖息着灵猫、猕猴等典型动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运用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回答1~4题。
1.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海陆差异2.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3.位于亚欧大陆35°~50°N之间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A.中、高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C.中、低纬度地区 D.高、低纬度地区5.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②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C.我国西北地区干早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围湖造田不会对局部陆地环境各要素产生影响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7~8题。
7.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A.台湾山脉 B.武夷山脉C.秦岭D.长白山脉8.该山的南北坡都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其中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酸雨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水污染9.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表”回答10~12题。
纬度30°26'S 23°26'N0°40° S 40° N雪线高度5800m 5600m 4800m 4800m 4800m10.读表推断,雪线高度各处不同的原因,正确的是()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雪线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综合训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综合训练1.读“自然界两种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A.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C.固结成岩作用D.风化作用2.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南坡森林带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南坡是阴坡,热量少B.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少C.北坡是阳坡,热量多D.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3.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
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B.阔叶林C.半荒漠D.苔原4.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
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下题。
影响图中5°S~30°S安第斯山垂直自然带分布较少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水分D.相对高度某考察团在非洲考察时发现东非高原(图中甲地)生长着高大的猴面包树,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护生命活动。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6.猴面包树需要适应当地什么样的环境变化()A.全年干旱少雨B.夏季干燥,冬季多雨C.干湿季明显D.全年高温少雨7.在考察时发现德班气温明显高于约翰内斯堡,是因为德班()A.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B.白昼较长,太阳辐射量较大C.海拔较低,受夏季风影响较大D.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导致沿途①和③地、②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9.③→④→⑤体现了自然带()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读“甲、乙两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地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标题有()①水土流失加剧②泥土次生盐碱化加剧③大气混浊严重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毁坏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3.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固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答案:1.D 2.B 3.B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发动其他要素的变化,此中水是比较简略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连合下图完成4~5题。
4.鉴别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泥土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增强④植被笼盖率增大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5.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干系表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性B.地区性特性C.差异性特性D.不稳固性特性答案:4.C 5.A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6~7题。
6.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性不同,要害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①B.②C.③D.④7.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性形成的箭头是()A.⑤B.⑥C.⑦D.⑧答案:6.A7.B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历程示意图,回答8~9题。
8.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9.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应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固性D.脆弱性答案:8.D9.A图中M是绿色植物。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11.图中所示内容造成了哪些终于()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漫衍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关联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10.D11.D右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区景观图”,汗青上该地区曾植被茂密,后因自然原因和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出现图示景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6分)1 .导致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A.生物进化B.环境污染C.环境变迁D.陆地消失2 .下列各地理现象中,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有()①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使植物四季常青、高大茂密②澳大利亚从东部向西部的景观变化是:森林一草原一荒漠③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多内流河、沙漠广布④森林减少一水土流失一河流泛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 .下图示意图中甲地位于46. 3°N 、83. 7°E ,丙地位于42. 1°N 、87. 5°E ,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及判断依据组合正确的是()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4.下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痕迹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北、南、西、东一一热量、光照B.东、西、南、北一一地形、水源C.南、北、东、西一一土壤、水源D.西、东、南、北一一地形、光照新疆天山大气环流模式. _ . ------------------------焚风效应区过渡区降水充沛区(2)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A.整体性规律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2)下列关于方框中E 自然带的生物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种类稀少,根系发达B.叶面坚硬且树皮厚C.物种丰富,层次复杂D.叶面宽大,四季常绿 (3)下列叙述中,属于F 环节的是()6 .生物海岸具有的生态功能是()D.防风因沙、保护农田7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A.水旱灾害频繁B.沙尘天气加重C.物种减少D.地震灾害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寒冷干燥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沙漠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A.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产品B.防御海浪和风暴侵袭C.防治水土流失 5.读下面“自然地理要素关系图〃,回答下列各(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 环节的是(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陆地自然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训练1.读下图“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方面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湖南的地理景观相符合的是()A.地表河流多,且为外流河B.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强烈C.风力侵蚀作用显著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3.能够把自然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的是()A.地壳物质循环B.生物循环C.水循环D.大气环流4.既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是() A.能量B.物质C.生物D.气候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下列各题。
5.自然带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⑦→⑧→⑨→⑩的分布分别符合()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6.图中甲山脉自然带带谱与下列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7.图中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主要是因为热量不同B.图中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该山地南坡的自然带比较丰富D.该山地森林带为热带雨林带9.图中北坡自然带海拔低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差异B.水分状况C.海拔D.土壤差异10.图中南坡森林带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南坡是阴坡,热量少B.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少C.北坡是阳坡,热量多D.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直接影响图中的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12.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A.开垦沼泽B.开发水能C.保护雨林D.退耕还湖下图中,上图为桂林山水景观图,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3.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整体性C.开放性D.独立性14.右图①②③④代表地质作用,可以表示左图中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是()A.①B.②C.③D.④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5.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16.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17.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8.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9.“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出现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
据资料回答以下两题。
20.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泥沙淤积,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21.该资料说明环境中某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自然环境的()A.生产性B.平衡性C.差异性D.整体性下图为“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
回答以下两题。
22.图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2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网密布,径流量大C.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D.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读“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图”,回答以下两题。
24.导致图示地区植被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洋流C.地形D.海陆位置25.P处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A. 1月B. 3月C. 7月D. 10月下图中M是绿色植物。
据此条件回答以下三题。
26.下列图示M含义是()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化合作用D.分解作用27.上图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28.上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29.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30.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上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CO2愈来愈少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界中很多物种濒临灭绝,粮食短缺、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接踵而至,直接危及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一系列话题,逐步深入人们的大脑,进入人们的生活。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31.物种灭绝、生态恶化等现象说明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理环境的()A.净化功能B.生产功能C.平衡功能D.循环功能32.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除了人口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粮食产量下降,随之影响了地理环境的()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净化功能D.循环功能读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33.此图可以简单看成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
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④CO2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④O2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④O2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O2④CO234.此图可以说明()①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大气中CO2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35.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生产性B.平衡性C.差异性D.整体性36.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37.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_______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________变化的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这一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形成的。
(3)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______月份(代表月份)。
38.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商品粮基地,该流域内的乌梁素海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灌区示意图。
材料二秋浇是该灌区传统的特殊灌溉制度,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进行,是该灌区一年间灌水量最大的一次。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此地渠道密布的原因。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秋浇对乌梁素海环境的影响。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
材料二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月分配表。
(1)图中A,B两地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河流剖面图甲、乙、丙由上游到下游依次为________,M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________。
(2)据材料二的信息,分析该地6、7、8三个月之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3)近几十年,丁处0米线向远离大陆方向凸出,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4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说明长白山对松花江的影响。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据图判断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故A选项正确。
2.【答案】A【解析】湖南位于湿润区,年降水量大,地表河流多,且为外流河,A对。
多雨地区,流水作用强,物理风化强烈,B错。
多雨地区,外力以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侵蚀作用弱,C错。
植物茂密,土壤为红壤,是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少,D错。
3.【答案】B【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因此是生物循环。
4.【答案】C【解析】生物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联系各个圈层,同时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界和有机界联系起来,所以是各大圈的桥梁和纽带。
5.【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自然带从①→②→③→④→⑤→⑥体现了南北方向上,因热量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从⑦→⑧→⑨→⑩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A项正确。
6.【答案】A【解析】图甲山脉位于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南坡为阳坡,同一自然带海拔高于北坡。
选择A。
7.【答案】B【解析】绿洲位于沙漠之中,绿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冰雪融水或地下水,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选择B。
8.【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不同海拔的水热条件不同,发育了不同的自然带,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