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五 第 3 课时

合集下载

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五(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五(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五 -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授课目标1.知道如何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2.能够准确地进行竖式计算;3.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用口诀快速计算。

二、思路导引本课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五,是从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中整理出来的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们进行巩固和提高。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前置知识回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复习如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

2. 学习新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345x 172415我们发现,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计算方法有点不同。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先从右往左,分别计算出 5 x 7、4 x 7 和 3 x7,得到的结果分别为 35、28 和21,并将它们分别写在竖式下面。

然后把两部分的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的答案 2415。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计算的顺序是从右往左,而不是从左往右。

这和以前的竖式计算方法有点不同。

但是,这个方法其实并不难,只需要一点点练习就可以掌握。

下面,我们来试着用这个方法计算一下下面这个例子:418x 26108683. 练习巩固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些练习,巩固一下刚刚学习的知识点。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这几道计算题:1.163 x 24 =2.525 x 31 =3.348 x 17 =4.479 x 27 =做完后,请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纸上,检查一下自己的答题是否准确。

4.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些练习。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说要计算一些商品的总价格等等,这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方法进行计算。

四、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自己的知识点,并熟练掌握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5班,共有学生47人。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

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3课时《练习五》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3课时《练习五》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3课时《练习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3课时《练习五》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练习五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既有基础题也有拓展题,既能让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

二. 学情分析经过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于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如忘记进位、错位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如何避免错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激励评价法,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做菜等,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呈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3课时《练习五》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3课时《练习五》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3课时《练习五》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3课时《练习五》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详细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的加减运算。

但是对于分数和小数的互化,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练习来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的讲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运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在练习环节,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例题和练习题目。

2.准备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工具,如计算器等。

3.准备实际问题相关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的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3《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练习)》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3《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练习)》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3《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练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练习》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第3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提供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提高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理解不深刻,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够灵活,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策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激励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与交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练习与提高: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和提高运算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1 练习五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1 练习五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1 练习五丨苏教版一、教材解读《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三章是“数的认识和比较”,本讲为第一课“数的比较”。

练习五是本课最后一个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时钟上的数字来比较时间的大小。

这个练习也是复习前几课时所学的“数的大小比较”和“时间的认识”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数字比较来判断时间的先后顺序。

2.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使用时钟来读取时间。

3.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来比较大小。

4.学生能够通过图表等方式,直观地表示和比较数字大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根据数字比较来判断时间先后顺序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比较运算的本质,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到时间的大小比较中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本节课的课堂,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前几课时所学的知识点,并把这些知识点运用到新的问题中去。

通过练习五,我们要让同学们能够比较时间的先后顺序。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时钟来读取时间,但是在不同场合下,我们可能会用到不同的时间格式,比如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因此读取时间时需认真观察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2. 认识练习五请同学们先阅读题目,关注于问题的意思和所要求的答案。

然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单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让同学们自己思考的时间,也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骤。

3. 知识点解释和讲解首先,请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过这些比较符号,并且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比较运算。

在这一步中,我们要重新讲解这些基础概念,让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4. 基础知识练习在这一步当中,我们会重新强化和巩固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主要针对同学在前面的习题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点。

学生所表现出的状况,我们会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解决和深化。

【苏教版】2019年春四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第 3 课时 练习八

【苏教版】2019年春四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第 3 课时  练习八

第 3 课时练习八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提出问题:(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将再次感受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

(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

观察线段图、分析解题思路,发现:2本笔记本的价钱刚好就是12元。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10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材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

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

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如果多出的这一段是8张,那王晓星就要把这一段都给张宁;这一段都给张宁后,两条线段会一样长吗?引导学生发现:只能把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给张宁,这样两条线段才会一样长。

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3.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1题。

组织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补充线段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综合练习用画示意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8题。

这道题画示意图时,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个小圆点表示一个人,画出下面这样的示意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计算出每个方阵需要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准备多少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3课时“练习八”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3课时“练习八”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3课时“练习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3课时“练习八”主要是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巩固和提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混合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规则,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课-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课-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课-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2. 各类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3.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各类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2. 教学难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练习(25分钟)(1)基本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基础性、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

(2)提高练习(15分钟)设计一些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解答题、应用题、探索题等。

3. 讨论与交流(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练习中的难题和易错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 学生能独立解决各类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练习(25分钟)”部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一等奖创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一等奖创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一等奖创新教案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练习五第12~19题、“思考题”。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进一步熟悉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应用相关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说明解决问题的想法;能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数量关系并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熟练乘法笔算技能,提高乘法笔算能力;进一步感受现实问题里数量间的联系,能解释、表达现实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并根据实际问题的变化灵活应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提高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问题中数量间的联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中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细心笔算、认真检查等良好品质。

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流程一:知识再现1.复习引入。

(1)用竖式计算。

35×168=127×45=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指名说说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流程二:笔算练习1.做练习五第12题。

(1)做第12题前两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提问: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说明: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样,也是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做第12题后两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计算结果。

交流:根据你的乘法笔算经验,第一小题列竖式要注意什么?第二小题呢?说明:列乘法竖式时,一般要把数位多的乘数放在上面,数位少的放在下面;如果三位数中间是0,计算时中间的0不能漏乘。

2.归纳方法。

提问:你觉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注意些什么?把你的体会和其他同学交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3课时“练习八”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3课时“练习八”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3课时“练习八”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3课时“练习八”主要是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巩固和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计算方法混淆,特别是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需要通过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的加减法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练习法、问题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练习题训练和实际问题解决,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实例讲解和练习题。

2.练习题,包括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

3.教学黑板,用于板书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吃掉了这些苹果的1/6,还剩下多少苹果?2.呈现(10分钟)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则。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精品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精品教案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提出问题:(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将再次感受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

(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

观察线段图、分析解题思路,发现:2本笔记本的价钱刚好就是12元。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10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材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

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

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如果多出的这一段是8张,那王晓星就要把这一段都给张宁;这一段都给张宁后,两条线段会一样长吗?引导学生发现:只能把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给张宁,这样两条线段才会一样长。

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3.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1题。

组织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补充线段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综合练习用画示意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8题。

这道题画示意图时,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个小圆点表示一个人,画出下面这样的示意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计算出每个方阵需要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准备多少套。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五 第 3 课时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五  第 3 课时
一、知识再现 1.复习旧知识。 1 用竖式计算。 35×168= 127×45=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 指名说说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最新苏教版四年
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基本练习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完成教材第 30 页“练习五”第 3 题。 1 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这几道算式的特点。 2 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 组织练习。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4 集体讲评。 结合具体题目,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练习。 (1)完成教材第 31 页“练习五”第 10 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社么
组织学生结合题目认识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分析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第(1)题:24×8=192(个) 第(2)题:192÷24=8(时) 第(3)题:192÷8=24(个) 2.完成教材第 30~32 页“练习五”中的其余练习。 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不够时将剩余的练习题作 为课后作业来完成。 3.完成教材第 32 页“练习五”思考题。 这道题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练习,在巩固竖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 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五 第 3 课 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练习五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练习五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练习五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规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2. 掌握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的规律。

3. 掌握算式的改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算式的改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整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探究新课(1)让学生自主探究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的概念。

(2)引导学生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的规律。

(3)讲解算式的改写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五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算式的改写方法。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整数乘除法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讲解实例、巩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及书写整洁、规范的良好习惯。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算式的改写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之,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对整数乘除法的掌握程度较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算式的改写算式的改写是整数乘除法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算式改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算式改写的意义算式改写是指将一个算式用等价的形式表示出来,其结果不变。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 3 课时 练习九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 3 课时  练习九

第 3 课时练习九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性质,能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谈话:提问:我们学习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追问: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呢?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一些和加法运算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加法运算律的练习1.完成教材第58~59页“练习九”第4、7、8、9、12题。

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题型,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最后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5、6题。

这两题是前面的学习中没有涉及到的,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

(1)第5题:①课件出示两组题目。

②让学生计算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并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③组织思考并交流。

提问:两道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你有什么发现?(2)第6题:①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②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探究减法的性质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0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计算出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

(3)组织观察、比较,交流各自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把自己的发现和简便计算的经验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练习五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练习五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练习五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认识有理数的概念,能够辨别正数和负数,并能够理解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2.能够掌握本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概念的运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自信地进行有理数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有理数的概念与正负数的辨析。

2.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1.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需要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2.有些学生可能会对负数有抵触情绪,需要老师用耐心和清晰明了的语言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 概念引入1.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经验中遇到的场景和事物,分别举出正数和负数的例子,并让学生说出例子中的正负之分。

2.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正负数的概念,并明确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2. 讲解有理数的基本运算1.通过实例演示,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原理。

2.在讲解中,注意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算式和数据,理解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计算,让他们掌握有理数运算技巧。

3. 常见考点讲解1.分析教材中常见的考点及其解题思路,例如同类项的合并、绝对值的计算。

2.强化学生对考点题型的掌握能力,对于难度较高的题目可以适当进行拆解或简化。

4. 练习及作业布置1.给学生布置适当数量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计算,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在正负数概念及运算方面的理解程度,因人而异地进行指导和讲解。

2.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数学运算,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容。

3.在练习及作业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足够的练习和作业,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五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复习旧知识。

(1)用竖式计算。

35×168= 127×45=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指名说说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基本练习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3题。

(1)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这几道算式的特点。

(2)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组织练习。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4)集体讲评。

结合具体题目,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练习。

(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0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社么数量关系。

提问:第(1)个问题和第(2)个问题分别求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提醒学生关注对应的量。

(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1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数量关系。

提问:这道题求哪个量?怎么求?题目中哪个量是不变的?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路程,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速度。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15题。

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组织学生结合题目认识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分析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第(1)题:24×8=192(个)
第(2)题:192÷24=8(时)
第(3)题:192÷8=24(个)
2.完成教材第30~32页“练习五”中的其余练习。

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不够时将剩余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

3.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思考题。

这道题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练习,在巩固竖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