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秋声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声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1

《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

导言:

陶渊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作品凝聚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哲理,深受后人喜爱。《秋声赋》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赋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人们的活动以及自然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深情与魅力。

本篇文章旨在研究该教学设计的目标、方法、过程和评估,以期为教师授课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了解《秋声赋》的文化背景和背景知识,包括陶渊明的生

平和作品特点。

2. 理解和分析《秋声赋》的基本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使用图表、表格或其他形式表达《秋声赋》文中的文化意

义和文化价值。

4. 发现文本中的任务,将任务与人生相关联。

5. 掌握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提出有关课程的问题,编制指导性问题并解答。

6. 提高写作能力,包括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法:

1. 讲座和课堂讨论:教师将出示关于《秋声赋》的信息,并与学生讨论其中的故事,人物和主题。

2.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创造性地解决不同的任务,并汇报给全班。学生将被鼓励合作和互相帮助。

3. 多媒体和互联网:学生将使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来查看丰富的文化信息,并应用于文学分析。

4. 写作:学生将通过写作练习来展现他们对课程的理解。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反馈。

三、进程:

第一周:

1. 为学生分配阅读任务,并确定阅读时间。

2. 班级讨论陶渊明的人生,了解他的思想和作品特点。

第二周:

1. 导入《秋声赋》主题,并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和文化元素。

《秋声赋》教学设计

《秋声赋》教学设计

《秋声赋》教学设计

《秋声赋》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声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声赋》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描摹抽象事物的方法和渲染环境气氛的技巧。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在理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把握主旨。

3、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郑氏以芦获代笔,泥沙代纸,教他读书写字。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遣到守旧派的排挤和打击,屡遭贬谪。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执政后,辞官退隐,死后追赠为太师,谥文忠。

欧阳修继承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发扬唐代古文运动传统,被公认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尤以散文对后世影响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

2023最新-《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7篇)

2023最新-《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7篇)

《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7篇)

《秋声赋》此赋作于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本文是美丽的编辑给大伙儿分享的《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7篇)。

欧阳修《秋声赋》阅读答案阅读译文篇一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初步实践文、质、哲三维文章学习法。

2、理解并初步实践起承转合的基本写作原理。

3、研讨文章主题的多义性。

4、能从哲学、美学层面了解古人创作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重点:上述加处。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型:讲读结合,研讨为主,品味为辅。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①【投影片1、2、3、4、5】创设情境、感性认识:依次展示欧阳文忠公像、欧阳修

行书、元代赵孟頫行书《秋声赋》卷、今人《秋声赋》图轴。

②【投影片6】温故而知新:讲解诵读提示,师范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2、3、4自然段,重点点评结尾段的朗读技巧。

2、介绍学习目标:【投影片7】文、质、哲“万能三角”文章学习法。

【投影片8】解析“万能三角”:师介绍什么是“文”,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什么是“质、哲”,明确基本概念。

3、对“文”进行研讨:

①【投影片9】文似看山不喜平:师带领学生讨论,明确“起、承、转、合”的创作基本原理,此为“文”的根本所在,是最基本的行文思路。

②【投影片10】从理论联系实际,发动学生探讨课文是怎样起承转合的,明确各部分的具体内容。

4、对“质”进行研讨:

【投影片11】横看成岭侧成峰,发动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多义性(分三方面)探讨,总结。

《秋声赋》教学设计

《秋声赋》教学设计

秋声赋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秋天是一个充满丰收和变化的季节,它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景色和深沉的情感。《秋声赋》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色和感受的美文,通过对秋天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感受。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授《秋声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理解《秋声赋》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分析《秋声赋》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个人对秋季的感受;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

1.《秋声赋》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2.《秋声赋》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秋声赋》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4.学生对秋季的个人感受的表达。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利用秋天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对秋季的共鸣,并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和想法。

步骤二: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向学生介绍《秋声赋》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出处和作者的意图。

步骤三:阅读和理解

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秋声赋》,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

达;

2.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提问引导,帮助学生分析《秋声赋》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步骤四:学生表达个人感受

1.学生以自由写作的方式,表达对秋季的个人感受;

2.学生可以选择用诗歌、散文、绘画等形式来表达;

3.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彼此的感受和创造力。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料和资源

•《秋声赋》文本;

《秋声赋》小学语文一等奖说课稿

《秋声赋》小学语文一等奖说课稿

《秋声赋》小学语文一等奖说课稿

1、《秋声赋》小学语文一等奖说课稿

近日参加一次说课活动,第一次接触到苏教版的教材,分到《秋声赋》这一课,四十五分钟准备。

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笔者想到,自然科学的研究要尽快的运用到生产中去,才能发挥其价值。那么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呢,是不是也要尽快的进入到实践中去?由此进一步设想:社会科学关注的是人的精神(思想)领域,它的实践(生产)第一线应该就是培养青年人的成长的校园吧。基于此种“幻想”,在课堂设计中,笔者力图引入学科的前沿理论到中学(主要是高中)的课堂中来。以下是经回忆整理的材料,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教材分析:首次接触到苏教版的教材,对教材的编排非常喜欢,觉得这是比较接近语文课的一种教材。《秋声赋》在本册课文中被编

入第四个文本研习专题:笔落惊风雨。这一安排体现了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在教材处理时会借助对文本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这一专题的编排有一个特点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编者在概括诗词赋时分别使用了这样三句话:“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文以气为主”。我认为诗词文均是肺腑喷出之“气”,编者这样说只是一种话语表述的方式,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可把此作为互文见意来理解,绝不能曲解,把这三句话作为三者的`不同特点以

至误导学生。

另外,在具体学习《秋声赋》时,我还会把第一专题的“经世济民”版块与此文作对比。儒家传统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这里得到了体现。《秋声赋》写于晚年,当时欧阳子就是处于很不得意的人生阶段。另外还应该注意到,宋代正是儒释道三教(此处仅指哲学思想,与宗教无关)融合的时期,在独善其身时往往身上表现出道家的思想,如文中的“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于草木而争荣”即可表现出这一点,这个在宋代是很正常的现象,师在传授时不须讳言。如著名的《太极图说》即出自周敦颐之手。

《秋声赋》教案

《秋声赋》教案

秋声赋教案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秋声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鉴赏古代文学,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秋声赋》的主题和文化背景;

2.掌握《秋声赋》的基本文学语言和手法;

3.分析和评价《秋声赋》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课程背景

1.古代文化概述

2.古代文学概述

3.《秋声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二部分:文学分析

1.形式分析

–组成结构

–修辞手法

2.内容分析

–主题和思想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三部分:学生阅读

1.《秋声赋》分段阅读

2.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

3.学生讨论和分享

第四部分:评价与总结

1.学生评价自己的阅读和理解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

3.总结思考和感悟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背景,介绍《秋声赋》的内容和形式。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秋声赋》不同段落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其具体的文学语言和手法。

3.讨论法:让学生就不同的议题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个人阅读法:让学生独立阅读《秋声赋》,并思考其内涵和意义。

5.教师讲评法: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疑问和建议,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教学评估

1.课堂测验:在课程中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的听课和理解能力。

2.作业评估:布置作业,测试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课堂表现评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参与和展示表现。

4.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秋声赋》和古代文学的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

•教学PPT

•《秋声赋》原文和注释

•古代文学相关书籍和资料

《秋声赋》必修四教案

《秋声赋》必修四教案

《秋声赋》必修四教案

第一篇:《秋声赋》必修四教案

《秋声赋》教案

【教学目标】

1、文章用各种手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

2、作者在描写中融入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者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的,春光灿烂,艳丽动人;夏天也是美的,热情奔放,令人回味无穷。那么,秋天呢?更是令人难忘的。在中国的诗句中,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描写秋的。比如本单元中学习的登高(唐?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雨霖铃(宋?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描写的秋天景物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那么,在欧阳修的笔下秋天又是怎样一幅场景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他的《秋声赋》(板书题目)。

二、相关知识回忆与补充

1、赋:回忆“赋”作为一种文体,它的定义和特点。(可以结合学过的《阿房宫赋》和《赤壁赋》以及导学练内容提问一两个同学)

2、欧阳修:回忆有关作者欧阳修的文学常识,请学生读一下课下注释,并作适当补充。

3、补充文题背景: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就是在这种情绪驱动下,写出了这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

三、研读课文

探究一:本文写作手法,通过文章的具体讲解来感知文章化虚为实,多种修辞手法描写秋声的好处和作用第一段:

上节课我们已经把整篇文章进行了预习,初步掌握了文章的意思。这节课我们着重来探究几个问题,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课后练习二中提到清代人在《古文观止》中评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请谈谈欧阳修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的具体可感的?(题目内容让一个学生阅读大家思考)

秋声赋教案

秋声赋教案

秋声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秋声赋的作者李清照以及其创作背景;

2.理解秋声赋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学习欣赏和分析秋声赋的语言表达和意境描写。

教学重点:

1.理解秋声赋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学习欣赏和分析秋声赋的语言表达和意境描写。

教学难点:

1.欣赏和分析秋声赋的语言表达和意境描写;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1.PPT;

2.李清照的秋声赋文本。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用PPT展示秋声赋的题目和一些秋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秋天的注意和思考。

Step 2 介绍秋声赋(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秋声赋的作者李清照以及其创作背景,并解释秋声赋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Step 3 欣赏秋声赋(15分钟)

教师分段展示秋声赋的文本,让学生仔细阅读并理解其语言表达和意境描写,并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Step 4 分析秋声赋(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秋声赋的内容,并分析其中的主题和特点。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秋声赋的主题是什么?

2.秋声赋中有哪些具体的写景和描绘?

3.秋声赋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有哪些?对表达和意境有何影响?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解析和答案,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Step 5 小结归纳(5分钟)

教师对秋声赋的内容和分析进行小结和归纳,强调其中的优美语言和意境描写,并鼓励学生多欣赏和研究文学作品,培养自

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Step 6 课堂练习(15分钟)

教师出一些关于秋声赋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检验并巩固所学知识。

Step 7 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或散文,写一篇文章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和意境描写。

《秋声赋》课堂实录

《秋声赋》课堂实录
详细描述:通过文本分析作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 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从不 同角度解读作品。
详细描述:文本分析作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还要求他们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如进行文学创作或 评论等,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主题写作作业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主题明确
知识目标
掌握《秋声赋》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了 解赋的发展历程。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 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和人文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
01
02
03
基础
了解学生的古代文学基础 和语文水平,以便更好地 进行教学设计。
详细描述
在提问环节中,教师针对《秋声赋》的主题和思想,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 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
总结词
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详细描述
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内部就《秋声赋》的主题、写作 手法等方面展开讨论。学生们在讨论中互相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不仅增进 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文章结构分析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和主旨。

(3)分析并欣赏《秋声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分析《秋声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 《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和主旨。

2. 《秋声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秋声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学生对《秋声赋》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1. 教师准备《秋声赋》的文本和相关的解读资料。

2. 学生准备《秋声赋》的文本和相关的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1)教师通过引入秋天的景象和氛围,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感悟。(2)教师简要介绍《秋声赋》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并理解文意。

(2)学生找出《秋声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3. 合作学习:

(1)学生小组讨论《秋声赋》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2)学生小组共同分析并欣赏《秋声赋》中的表达技巧。

4. 探究学习:

(1)学生自主探究《秋声赋》中的意象和情感。

(2)学生通过写作和讨论,表达自己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感悟。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3)分析并欣赏《秋声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2)学会通过朗读、背诵来感受古文的韵律和美感。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秋天的美,体会秋天的气息。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 《秋声赋》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 分析并欣赏《秋声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秋声赋》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秋声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学生齐读《秋声赋》,感受文本韵律。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圈点勾画生僻字词。

(2)教师辅导学生认读字词,解释重点句式。

3. 合作探讨: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秋声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欣赏感悟:

(1)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声赋》的感悟和欣赏。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培养珍惜时光的情感。

5. 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3. 收集其他描写秋天的古文,进行阅读和欣赏。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秋声赋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秋声赋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秋声赋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秋声赋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

《秋声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并初步实践文、质、哲三维文章学习法。

2、知道并初步实践起承转合的基本写作原理。

3、研讨文章主题的多义性。

4、能从哲学、美学层面了解古人创作的一样规律。

二、教学重点:上述加处。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型:讲读结合,研讨为主,品味为辅。

五、教学进程:

1、复习引入:

① 【投影片1、2、3、4、5】创设情境、感性认识:顺次展现欧阳文忠公像

、欧阳修

行书、元代赵孟頫\行书《秋声赋》卷、今人《秋声赋》图轴。

② 【投影片6】温故而知新:讲授诵读提示,师范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2、3、4自然段,重点点评结尾段的朗诵技能。

2、介绍学习目标:【投影片7】文、质、哲“万能三角”文章学习法。

【投影片8】解析“万能三角”:师介绍什么是“文”,然后和学生一起

探讨什么是“质、哲”,明确基本概念。

3、对“文”进行研讨:

① 【投影片9】文似看山不喜平:师带领学生讨论,明确“起、承、转、合”的创作基本原理,此为“文”的根本所在,是最基本的行文思路。

② 【投影片10】理论联系实际,发动学生探讨课文是怎样起承转合的,

明确各部分的具体内容。

4、对“质”进行研讨:

【投影片11】横看成岭侧成峰,发动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多义性(分三方面)探讨,总结。

5、对“哲” 进行研讨:

① 【投影片12】学生摸索:为何以欧阳修为代表之一的古人会这样写,写这样的文章?其中有无规律?该如何从哲学层面对这种现象加以说明说明?

《秋声赋》教案设计

《秋声赋》教案设计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其文 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感悟《秋声赋》所表 达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意识,培 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 确的价值观。
通过《秋声赋》的学习,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
02
教学内容
《秋声赋》的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详细描述
期末考试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 一。通过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了解学生对 《秋声赋》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学效果和学 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根据考试成绩,可以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教学
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内容的反思与改进
总结词
内容深度适中
详细描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个人阅读 和写作练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逐 步深入地理解《秋声赋》的主题思想 和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 作和审美实践,提高其文学创作和审 美水平。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 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其独立思考和 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想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讲授《秋声赋》的创作背景和作 者生平,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

《秋声赋》说课稿精选两篇

《秋声赋》说课稿精选两篇

《秋声赋》说课稿精选两篇

《秋声赋》说课稿精选两篇

《秋声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秋声赋》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文以气为主”版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形象的语言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千百年来引起后人无数共鸣。

2.教学目的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的为中心,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p ,我确定如下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才能目的:深化解析词人情感的丰富内涵

(3)、情感目的:培养对古典散文的热爱及纯粹的文学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目的,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 理解并初步理论文、质、哲三维文章学习法。

2) *理解并初步理论起承转合的根本写作原理。

3) *研讨文章主题的多义性。

4) 能从哲学、美学层面理解古人创作的一般规律。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

①〈1〉诵读感悟法

文言文教学贵在多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经典散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考虑,品析,鉴赏。

②.“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③.比拟法

通过与《登高》等诗词的比拟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p 、联络比拟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文的艺术特色。

④.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和mp3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秋声赋》的内容,掌握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能够背诵并默写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运用文本分析和文学批评的方法,深入解读课文《秋声赋》。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学习作者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追求。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简介:

介绍课文《秋声赋》的作者欧阳修及其文学地位。

简述课文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2 课文内容分析:

分析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理解作者对秋天的总体印象和感受。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解释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第三章:教学方法

3.1 阅读理解:

学生自读课文《秋声赋》,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2 文本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

4.1 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4.2 写作练习:

学生根据课文《秋声赋》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

5.1 课文文本:

提供课文《秋声赋》的文本,包括原文和注释,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秋声赋》的主题和意境。(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宁静致远、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2. 教学难点:

(1)理解《秋声赋》中寓意深刻的句子。

(2)欣赏欧阳修散文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字典、词典查找生僻词语的解释。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秋声赋》中的意境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欣赏与感悟

(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明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意境等方面欣赏《秋声赋》。

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

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 分析《秋声赋》中的一句或一段话,阐述其意境和寓意。

3. 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声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

2.能借助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3.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起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通过吟咏对进行鉴赏,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理解秋的意境。

2.能借助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教学难点:

.文本研习,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的认识和体会。2.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品味形成自己的认识。讲读结合,学生自主探讨, 用评点法研习文本。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自古文人多悲秋,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一位文人才子,抒

发了秋的悲伤。

“宋玉悲秋”典故——“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辨》

宋玉是抒发悲秋之情的第一人。后来很多文人不厌其烦地追随“悲秋”的主题,抒写宋玉式的悲凉,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笔下的秋是否有新颖之处。

(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PPT)注释1

二、自由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思考一下,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字音

悚(s eng) 然

萧飒(s

)

a :

鏦(c eng) 鏦铮铮

砭(bi m) 人肌骨

戕(qi mg贼

见课文注释)

2.释词义

3.通假字

忽奔腾而砰湃(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有动于中(中同衷,内心)

4.古今异义如赴敌之兵(兵,古义;军队。今义:士兵。)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古义;自然。今义:天空)金铁皆鸣(金铁,古义;兵器。今义;金属名)

5.词类活用

欧阳子方夜读书(名词作状语)春生秋实(名词作动词,结果

实)

6.文言句式

胡为而来哉?(胡……哉:疑问句式,为什么……呢)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所以……,乃

固定句式,用来……的,是……)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奈何……:固定句式,为什么)

现在来回答一下,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明确:

1—2节

三、研读课文第一节

.第一自然段是描写的什么?

明确:秋声

2.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

秋声的?

明确:比喻

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秋声比作“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鏦鏦铮铮” “金铁皆鸣” “衔枚疾走”的人马声,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的具体可感(化虚为实的手法)。另外作者巧妙的利用“听”的过程写秋声,由“初”到“忽” ,再到“触于物” ,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

从这些秋声的“形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秋声的什么特点?

明确:悲

四、研习第二节.第一段是写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讨论一下,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提示:从表达方式上来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 2 层)明确:对“秋之为状”的描绘和对秋的议论2.第一部分是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明确: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其中色、容为实,气、意为虚,手法是由实入虚,虚实结合。

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可见作者写秋状其实还是为了写秋声,找出秋声悲的缘由,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

接着作者用“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慨,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的余威所致,从中可以看出秋的肃杀之气。引出下文。为什么说秋带有肃杀之气。

3.接下来我们看第二部分。作者举了哪些与秋有关的事物?

明确:“夫秋,刑官也”到这一段结束,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 ,用“戮”解释“夷” 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

如果说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在写秋之状,那么后半部分就是在议秋之心,突出秋心的肃杀。

4.再一起把第二段朗读一遍

五、研读课文第三小节

.朗读

2.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人生感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齐读第三小节。

这一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转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所以的主旨句应该是?

明确:“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3.主题探讨对于这篇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

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也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来谈一谈。讨论三分钟,然后告诉我你的观点和理由。

明确: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谈得都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大家听听我的看法:

我从这篇中读到的是欧阳修的一种超然情怀,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从容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一种淡泊的心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 多年,29 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 被贬滁州;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 岁就白发萧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这篇53 岁时写成的《秋声赋》流露出了这种希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

同时,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六.尾段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的具体意境是什么?

明确:第四段是全篇的结束,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