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导语:下面,我们运用学到的这种方法,结合文题,来变通积累的素材。
出示作文题目:
我他(她)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写下来。
(二)审题。我他(她):
1.理解题意:半命题作文,补充题目。
长辈:敬佩、敬重、崇拜信任
同龄人:佩服帮助教育欣赏信任
(选材广泛,可以写同龄人,也可以写长辈。)
(1)从题目中你审清楚了什么?
(2)确定的习作重点是什么?
2.如何运用已有的素材变通?
想一想如何根据习作重点,变通素材?
变通素材小提示: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这篇文章的写作重点是什么?
(3)已有素材的写作重点是什么?
(4)如何根据习作重点变通?
3.指名说一说。
六、总结:
1. 作文的复习也向基础知识复习一样,是有方法的。我们所说的变通是一种写作能力,是把积攒的素材,进行加工、修改、删减、增添,以求符合习作的要求。决不是某些同学所说的背人家的作文,抄、套、背他人的习作。当然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只有慢慢地领悟,多次地练习,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考试了,就作文复习来说,你还需要做哪些准备?
2.复习小建议:
(1)分类整理写作素材。
(2)依据考试说明中的历届毕业考试题目,尝试变通素材。
复习课例题教学设计原则
复习课例题教学设计原则
复习课例题教学设计原则如下:
1、基础知识习题化原则。
要想上好复习课,就要把基本知识以题组的形式呈现,不能单纯的只讲概念,而应在实际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即“基本知识习题化”。做到题题不重复,题题有目的、题题有深意,习题安排从浅入深、由表及里,娓娓道来。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所要复习的内容精编、精选习题。
2、知识结构系统化原则。
通过题组有目的的练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结构图,使知识点结构化、系统化,培养学生定期梳理知识结构的复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梳理知识结构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3、训练方法科学化原则
3教学手段始终要配合。
学生的认知、接受特点,要谨记“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规律,也就是要“在学中练”。
4、温故知新再学习原则。
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也要给学生以新的收获,即“在练中学”。学什么呢?可以适当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可以站在更高一层次看待问题,学习用思维指导行为;也可以教会学生一种自主学习数学的方法,授之以渔;还可以横向、纵向提升难度,拓展思路,训练
思维,让学生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时间和空间。总之,复习课并非单纯的知识的重述,而应是知识点的重新整合、深化、升华。
初中科学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回顾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科学知识,包括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相关内容。
2.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
1. 物理学: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 化学: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化学反应、溶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3. 生物学:细胞结构、生态系统、人体生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检查学生的掌握
情况。
2. 课堂讲解:针对本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重点讲解学
生容易混淆和错误的地方。
3. 实例分析:选取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
解答,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及时检查学生
的学习效果。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解答疑问。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为学生
课后复习提供明确的指导。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策略
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道德修养: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法治观念: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热爱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
责任意识:热爱祖国,关心社会,敬畏自然,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养成爱好环境的习惯,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增强责任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掌握重要考点,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
难点:辨识易混易错,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应试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从知识层面,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有关我国国情的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从个人能力看,学生通过前面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需要通过本次复习课形成更清晰的知识体系以及一些中考题型的解题方法。
四、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构建单元思维导图
准备教材、复习资料、单元复习资料单
五、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聚焦亚运,走进文明
播放视频:1分钟定格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高燃瞬间
观看视频,谈谈你的感受?
杭州亚运会,它不仅仅是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会,更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展现伟大民族精神、观察中国科技创新、彰显中国发展理念、体现中国大国担当的重要窗口。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复习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高考复习课教学设计理念
高考复习课教学设计理念
高考是每个学生选择大学和未来发展的关键时刻。针对高考复
习课的教学设计理念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本文旨在探讨高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帮助教师提供有效的
教学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理念一:贴近高考要求
高考是学生求学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因此,高考复习课的教学
设计应紧密贴近高考要求。这包括对考试内容、考题类型、考试方
式等的了解和熟悉。教师应通过分析考试大纲和往年考试试题,确
定重点、难点和热点,并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覆盖。同时,教师还需
培养学生对高考考试的认知和理解,使其形成科学的复习计划和方法。
二、理念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高考复习课教学设计应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具
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习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拓展阅读等多种方式,以
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音频、
视频、互联网等,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
三、理念三:强化策略性学习
高考复习课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策略性学习能力。高考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复习计划和学习策略,以提高效率和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使其能够高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
四、理念四:启发式教学
高考复习课教学设计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案例、组织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_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共5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_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共5篇)
第一篇:《小数的加法和减法_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一、说复习内容
教材P71—P81的学习内容.二、说复习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建立知识结构,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能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地进行简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复习重、难点
重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的算理、算法。难点: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说配套资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说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
同学们,大家已经学过了小数加减法,想一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请举例说明,完成下面表格。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课堂设计
同学们,课前大家已经梳理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谁来说一说?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
联系:1.计算算理: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低位算起。2.运算定律:整数、小数都适用
区别:小数加减法只有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能对齐。接下来我们分两部分进行整理复习1.小数加减法
这一单元学习了两种小数加减法,是哪两种呢?板书: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最容易出错的是哪种呢?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板书:
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只有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
典型题目:笔算下列各题并且验算。13.54+7.56 30-5.96 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问题集中评讲。2.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系列5篇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系列5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语文复习课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从读、记、写方面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复习带有“氵”、“犭”、“木”、“虫”四个偏旁部首的生字;
2.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发现生字组合规律,总结学
习生字的方法,一年级下册识字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复习带有“氵”、“犭”、“木”、“虫”四个偏旁部首
的生字,总结内化识字方法;
2.难点:让学生发现生字组合规律,总结学习生字的方法。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假设学生正要参观动物王国,而每一个学生都是快乐的字宝宝。教师
则扮演受学生们欢迎的小蜜蜂。上课过程中老师以动物王国的蜜蜂姐姐的
身份出现。通过课件将孩子们带入情境中。蜜蜂姐姐的身份贯穿教学始终。
2.设立关卡,趣味复习并且总结方法。
总共设置4个关卡:
第一个关卡:“我会读”,学生受到了狮子大王的邀请来到了动物王国,首先就必须要读懂狮子大王的邀请信,信中将会有许多带有“犭”的
生字,学生在读通顺邀请信的同时,总结出其中带有“犭”反犬旁的生字:
狮、猫、狗、猴、狐、狸、狼和猪,这些生字都是跟动物有关系的,并且
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第二个关卡:“我会写”,学生通过了“我会读”的关卡后,正式展
开在动物王国的冒险,当他们走过一片树林的时候,要写出带有“木”木
字旁的生字,并口头组词;当他们经过一条小河的时候,要写出带有“氵”的生字并口头组词。当学生把他们认识的字都写出来之后,让他们总结一
下这些生字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两组生字都跟什么有关系;
第三个关卡:“我会记”,当学生过了小河后,他们就来到了昆虫乐园,见到许多昆虫,让他们分别说出昆虫的名字,然后总结出跟“虫”虫
《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复习目标:
1、能够熟练并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2、进一步理解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4、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复习重点:
能够熟练并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百”,进一步理解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复习准备:
活动的表格
复习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数。今天老师邀请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复习100以内的数。(板书:100以内的书)二、布置活动任务出示表格:
教师示范:你愿意在十位和个位上任意画出圆片吗?你想在十位和个位画几个圆,你来说我
来画。(设计意图: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表格还看不懂,所以我安排了这个环节)师:你能学老师这样,同桌两人齐心协力合作。完成你们手中的表格吗?
三、活动开始
教师巡视并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的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为学生创造了交大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活动结束
1、各小组从你记录的数中选一个进行汇报,教师记录。
2、欣赏学生的作品
3、投影反馈错例(设计意图:复习了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组成。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反馈,修正。)
分数加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15篇
分数加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15篇
第一篇:分数加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1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一、复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本139页)。
二、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各种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三、复习重点:
提高学生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的能力。
四、复习难点:
计算结果的化简、解决问题中单位“1”的运用。
五、复习准备:
课件。
六、复习过程:
一、课前游戏:
同学们希望猜谜游戏吗?(喜欢)好,那我们先来个“在分数中找成语”。出示卡片:
例:(三心二意)23 1
1741(九牛一毛)(七上八下)(五湖四海)(一心一意)9851同学们真棒,全部都被你们猜中了。老师呢希望大家在学习上一直都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永远不能三心二意、马马虎虎啊。能做到吗?
二、导入。
大家知道在《西游记》当中谁最三心二意,做事最马马虎虎,最好吃懒做吗?(知道,猪八戒)
对了,话说又一天啊,猪八戒又在偷吃东西了,结果就被大家发现了,1他呀就争辩说他只吃了一点点,第一次吃了一张饼的3,第二次吃了这张饼1111112+=+=的4,他一共只吃了这张饼的3412,孙悟空说他吃了347,沙僧说111+=347。他吃了师: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不对)
看来分数的加减法确实很容易出错。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然后去在帮助他们三人纠正一下错误,好吗?(板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比_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比_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第一篇:《比_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复习课比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目标
1.通过系统地整理复习,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练习与反思,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熟练地解答。
3.通过整理与复习,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整理复习的方法。
三、复习重难点
自主交流整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比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尝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
(2)从美学角度来说,人的上身长与下身长之比为5:8时,称为黄金比。张阿姨上身长约60cm,下身长约92cm,她要穿()厘米高的高跟鞋才能达到黄金比的美感效果。
① 2
② 4
③ 7
(二)课堂设计
1.汇报课前任务,梳理基础知识(1)比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师:课前大家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并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谁来交流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
预设一:因为, 60:(92+2)=60:94 60:(92+4)=60:96 60:(92+7)=60:99 5:8=60:96 所以选择4厘米
预设二:因为, 60:(92+2)=60:94=30:47 60:(92+4)=60:96=30:48 5:8=30:48 所以选择4厘米
预设三:5:8=5÷8=0.625 60÷(92+2)=60÷94≈0.638 60÷(92+4)=60÷96≈0.625 60÷(92+7)=60÷99≈0.606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中,都用到了哪些知识? 生汇报交流。
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优秀教学设计)
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篇:分数应用题复习课 (优秀教学设计)
分数应用题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画图、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解题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多次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领略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比较应用题、算式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得出解题规律。教学难点:分率及分率对应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上周我们着重复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题,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
师:这是今天复习的内容,已写的这5个字只占这支粉笔能写字数的1/40,这支粉笔能写多少个字? 师:那么这支粉笔余下的部分还能写多少个字呢?你会算吗? 师:拿起另外一支粉笔并把它折断,拿着其中的一段说:这段占全长的2/5,另外一段能写120个字,你们有办法求出它共能写多少个字吗?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刚才我们就解决了几个分数问题。下面几个问题,你还能解决出来吗?
二、知识梳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师:老师在咱们学校的美术小组中做了一个调查,请看图
1、出示线段图(见右图)
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哪些含有分率的信息?
3板书:男生是女生的
女生是男生的
男生比女生少
女生比男生多
3男生女生(回答中可追问:① 你能看出男生有几份?女生有几份?② 谁为单位“1”?)
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5篇
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1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争取20__年高考获取全面胜利。
二、学情分析:
7班
全班现有41人,经过两年多的高中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语文学习能力,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够好,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更有不少同学缺乏应试能力,还有一些同学对语文科学习不够重视,书写潦草,答题不规范。
8班
全班现有40余人,多数同学语文基础较差,语文应试能力不高,语文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同学之间语文成绩不平衡,甚至差别很大。但职高语文考试能力要求不是太高,只要努力,明年高考一定会有好成绩的。
三、考点分析:
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字音字形,实词虚词,熟语,病句,标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八种修辞方法,名言名句,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文言翻译,文言文分析综合,现代文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学类实用类的阅读要具备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写作能力。
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复和巩固万以内的乘法和除法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
- 复万以内的乘法运算方法
- 复万以内的除法运算方法
- 通过练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内容
1. 复万以内的乘法运算方法
- 复乘法口诀表
- 复乘法的运算规则
- 练使用乘法计算器完成乘法运算
2. 复万以内的除法运算方法
- 复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 复使用竖式除法进行计算
- 练解决带余数的除法问题
3. 练巩固所学的知识
- 设计一系列练题目,包括乘法和除法运算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课堂
通过问答或口头提问的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研究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复万以内的乘法运算方法
- 通过展示乘法口诀表,复乘法的基本知识点。
- 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的运算规则,例如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练使用乘法计算器完成一些简单的乘法运算。
3. 复万以内的除法运算方法
- 通过讲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复学生所学的知识。
- 演示使用竖式除法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 练解决一些带余数的除法问题,强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理解。
4. 练巩固所学的知识
- 设计一系列练题目,包括乘法和除法运算。
- 让学生自由练解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指导和
反馈。
5. 总结和反馈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五、教学资源
- 乘法口诀表
- 乘法计算器
- 练题目
六、教学评价
在课堂练和解题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模式及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模式及教学设计
LT
2
3
4
第一步:课前自主整理
第二步:课上内化巩固复习(包括四个环节)
交流回顾、
合作
自主梳理、
比较分析,
完善小结、
达成
综合练习、
第三步:课后提升
流程解读:
一、课前自主整理
操作这一步骤通常这样:将自主复习内容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即提前一天告知学生下节课要进行某单元的复习,要求学生利用时间整理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完成课本或相关材料中的习题,记下自己复习中的困惑之处,以便课上交流。这样无疑使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时间巧妙地向课前作了延
5
伸。
二、课上内化巩固复习
这一步骤的实施主要从课上的四个环节上来表现。
环节一:交流回顾、调整起点
“交流回顾”是指上课伊始就让学生交流课前自我整理复习的情况,说说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调整起点”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调整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起点,使复习更具实效,更具针对性。
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课前自我复习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调整复习起点的过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复习时只要带一带;哪些知识、技能学生掌握得还不到位,复习时应该成为重点。这样就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提高。学生在交流复习收获的同时,教师可相机板书相关知识,为下一环节学生的梳理建构作好准备。
环节二: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6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如果学习者能抓住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将零散知识以其逻辑关系串联起来,学习者就能更为系统、更加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单元复习课应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复习交流时涉及的相关知识,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这一环节一般分两步: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浮力复习课》是在中学物理课程中的一节复习课,主要内容是对浮力相关知识的复习和扩展。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学过了浮力的基本原理和公式,但是由于知识点较多且抽象,很多学生在掌握和运用时出现了困难。本节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对浮力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复习掌握浮力的基本定义和公式,理解浮力的作用原理。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浮力相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浮力的作用原理和相关公式的掌握。
教学难点:学生对浮力的理解和运用的巩固和提高。
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1.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
2.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五、教学准备
1. 教学内容:教师整理和准备浮力相关的知识点,提前设计好实验环节。
2. 教学材料:黑板、彩色粉笔、实验器材、模型等。
3. 教学环境:保证教室气氛轻松愉快,学生们可以自由讨论和互动。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比如准备一个装有水的容器和一块木块,让学生猜测这个木块会不会沉到水里。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引出对浮力的讨论。
2. 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对浮力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进行讲解,提醒学生注意要点,并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理解。
3. 实验操作(20分钟)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以加深对浮力的理解。用各种不同密度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以及改变物体形状对其浮力的影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机械运动》里包含着很多学习方法、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长度的单位和单位换算是学习物理概念的基础。对常见长度、时间、速度的感知是初中学生必备的估测技能。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基础。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了解“比值法定
义物理量”这一常见研究方法;升华对速度等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学习热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长度的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掌握速度的概念。会使用刻度尺测量常见的长度、会利用速度公式进行关于v、s、t 的简单计算。但学生对于本章的知识和概念处于浅层的认识,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根据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会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多角度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3.会用平均速度来粗略计算变速运动,会测量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1.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并合理地解决问题。
2.会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学习交流能力。
3.会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和修正自己不正确观点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加深对参照物、速度、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2.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3.加深对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