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使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使臣
派 出使
栏 目 链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见,延请 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 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预习 检测
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只、只不过
①大王亦幸.赦臣 幸②而君幸.于赵王
渑.池(Miǎn)
张目叱.之( chì) 避匿.( nì)


斋.戒( zhāi)
肉袒.负荆( tǎn ) 衣褐.( hè )
链 接
击缶.( fǒu )
奏瑟.( sè )
预习 检测
未雨绸缪.(móu ) 观.察(ɡuān )
缪.贤舍人(miào) 道观.(ɡuàn )
不肖.( xiào )
姓肖.(Xiāo )
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
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
栏 目
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
链 接
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
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
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
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
课文 导读
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
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

___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在__朝__堂__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毕.礼而归.之
___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完___毕__;__使__…__…__回__去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5: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5: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司马迁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使
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蔺相如这个人物 是在秦国威胁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 矛盾中出场的;又在秦廷上与秦王面对面紧张而尖锐 的斗争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处理与廉颇的矛盾, 是那样的谦让,似乎是在逃避,却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对待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从中我们能清 楚、全面地认识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
【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传为 琢玉能手卞和在荆山发现,初不为人知,后由文王赏 识,琢磨成器,命名为和氏璧,方成为传世之宝。和氏 璧是一个谜,并且极富传奇色彩。两千多年来的历史 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它的记载和传说,有许多文人墨 客的诗文吟咏。 【章台】古台名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另有 战国时秦国王宫地名和西汉长安城街名。在诗词中 用章台和灞岸来代指柳。
(4)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如蔺相如对秦王和对廉颇态度的对比,廉颇对蔺
相如前后态度的对比,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秦王的色 厉内荏的对比,等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读者印 象深刻。
局部揣摩
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 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 答案: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 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 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 有连贯性,情节相对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最 具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 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 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九宾】宾,同“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 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 上殿。 【瑟】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 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 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琴”体积较“瑟” 为小,音量较小,弦也较少,用于当着客人的面演奏。 演奏者或为主人,或为妙龄女郎。

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11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11廉颇蔺相如列传
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 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 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 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 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 六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⑩间.至赵矣(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 ⑪卒廷.见相如( 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 ) ⑫且庸人尚羞.之( 意动用法,以……感到羞耻 ) ⑬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
⑭宁许以负.秦曲( 使动用法,使……担负 ) ⑮臣请完.璧归赵( 使动用法,使……完整无缺 ) ⑯大王必欲急.臣( 使动用法,使……急 ) ⑰秦王恐其破.璧( 使动用法,使……破碎 ) ⑱舍.相如广成传( 使动用法,让……住宿 ) ⑲毕礼而归.之( 使动用法,使……归 )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 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
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
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
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古义:父母兄弟及联姻形成的亲属关系;今义:常指外
戚)
⑥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卑鄙下贱 )
4.词类活用
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名词作动词,上前 )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名词作动词,穿 ) ③怀.其璧( 名词作动词,怀揣 ) ④赵王鼓.瑟( 名词作动词,弹奏 ) ⑤秦御史前书.曰( 名词作动词,写 ) ⑥臣乃敢上.璧( 名词作动词,献上 ) ⑦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 ⑧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名词作动词,侍奉 ) ⑨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名词作状语,往西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
三个艺术特色是反衬手法的运用。该 文主要人物是蔺相如,“完璧归赵”
反 这个故事中,作者写了秦王的贪欲, 衬 在“渑池之会”的故事中,也对秦王
有所描述。作者写了秦王的贪欲、欺
诈、色厉内荏、窘态毕露,主要是为
了反衬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41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作者以
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 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
28
秦王邀赵王 廉颇妒相如 赵王得璧 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劝阻舍人 秦王索璧 相如请命 相如持璧撞拄群臣商议 召有司案图 官拜上卿 负荆请罪 将相和好
拜为上大夫 相如逼秦王击缶 渑池相会 赵王鼓瑟 九宾于廷 从者归璧于赵 相如赴秦 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送至境 秦王得璧
29
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第二部分(3-13)完璧归赵(分3层) 1、(3-5)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前,初步表现出来的胆识 2、(6-11)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与秦王斗争的经过 3、(12-13)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取得的成果 第三部分(14-16)渑池会(分3层) 1、(14)写会前计议 2、(15)写会上斗争 3、(16)写斗争结果 第四部分(17-21)将相和(分3层) 1、(17-18)写廉颇居功自傲,相如退让 2、(19)写相如不计私怨,说服舍人 3、(20-21)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⑶布衣之交
⑷请指示王
⑸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
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⑻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8 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旁系亲属
古今异义
1、窃计欲亡走燕 (古义:跑;今义:行走) (古义:尊重;今义:严格) 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渑池之会 (第14至第16段)
开端(14自然段): 欲会渑池→廉蔺之议 经过(15自然段):
赵王鼓瑟→迫秦击缻→请寿咸阳 结果(16、17自然段): 秦小胜赵 →位居 将右
四、将相交欢(第17至第21段)

开端:廉颇恃功(17) 经过:相如不争:称病于朝→ 引车避匿 礼说舍人:秦廉之比→ 国急私仇
负荆请罪
相 如 引 车 蔽 匿
四.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
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 完璧归赵 缪贤 ——蔺
介绍
渑池之会 秦王、群臣——蔺
斗争
将相交欢 廉 ——蔺
冲突
有智谋
大智大勇
国家为重
1.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 (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廉 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
写作特点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司马迁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 使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蔺相如这 个人物是在秦国威胁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 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又在秦廷上与秦王 面对面紧张而尖锐的斗争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 现;他处理与廉颇的矛盾,是那样的谦让,似 乎是在逃避,却正是他的高明处。对待不同的 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从中我们能清楚、 全面地认识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
廉 颇 者 , 赵 之 良 将 也
蔺 相 如 者 , 缪 贤 舍 人
2、3-13段,完璧归赵;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瑟
请击缶

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
相 如 功 大 , 拜 为 上 卿
4、17-21段,将相交欢。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人教课标版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人教课标版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说教法和学法
• • • • ㈠诵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十分重要。古文尤其要注重诵读。读方式多样, 效果各异。我将采用集体朗诵和分角色朗读两种方式。 本文篇幅较长,不宜在单课时内通读全文,否则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根据内容特点, 我将以故事为单位,引导学生朗诵。 集体朗诵相对完整的文段,以掌握字音、句读,了解故事 梗概。分角色模仿人物对话,理解其用意,以便揣摩出任务内心感受。㈡问答法(或问题式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策略”,而且是目前使用 普遍而有效的策略。在这种策略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最应该体现。而问题的设计或提问 的技巧将直接影响引导的成效。 此前,我一直走入一个误区:以为高浓缩、高难度的设问等于有价值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等 于有效的引导。结果在课堂上,屡屡“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究其原因,一是违反循序渐进的原 则,问题跳跃性大,致使学生出现思维“断层”;二是忽略学生个体认识和能力差异,热情地提问 反而出现了“能者扬之,困者抑之”的后果;即使对于能者,在连珠炮式的追问下也十分尴尬。 因此,我认为问答式教学中应该遵循这些原则: ⒈与内容或结构同步。体现为引导学生简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每个学生奠定深入学习的 基础。 ⒉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发挥个体差异的积极作用,成就不同的成功感。 ⒊适量提问,鼓励尊重。对同一个学生,最多连续提问三次,之后询问其是否愿意继续,尊重学生 的选择,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问题层层深入,适合程度不同的学生,能者多答,困者少答,各 有收获。最关键的是教师在有效引导中,成就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心。 当然任何一节课教师都无法预设所有的问题和答案。实际课堂中,随着师生之间思维的发展, 往往很多问题是随时生成的,而无论怎样,上述原则都适合。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4-11《廉颇蔺相如传》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4-11《廉颇蔺相如传》

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1、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好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是重点。

2、文章较长,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探究艺术特色。

三、学习重点、难点1、归纳总结文中重要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掌握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把握史传文学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3、欣赏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四、学时安排:3课时五、学习步骤<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常识填空: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主要作品是《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

分10表、8 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字。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鲁迅称之为“”.2、给下列字词注音:缪贤舍人< )西河渑池< )秦王不怿< )3、解释词语。

A ⑴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⑵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⑶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⑸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B ⑴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⑸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C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D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E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F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G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修,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4、翻译下列句子,指出句式类型:a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b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①何以知之.②求人可使报秦者③拜送书于廷5、找出本文中的成语。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语文必修四课本重要内容,高中学生在学习该课文时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原文和译文,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4.11《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4.11《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晋升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赵国人,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赵王同大将军廉颇以及诸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

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

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缪贤回答说:“微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不要去,问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情愿跟您交个朋友”。

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

’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

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

’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

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于是赵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

”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

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它,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说:“谁可以前往?”相如说:“大王如果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

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③________ ④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
(3)相如曰:“王必.①无人,臣愿奉.②璧往使。城入赵 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③完.④璧归赵。”①________ ②动词,________ ③动词,仅表________的语气 ④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 (4)赵王于是遂.①遣相如奉璧西.②入秦。①副词,可译
________ ⑥动词,________ (3)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①大臣谋.②:欲予秦,秦城恐
不可得,徒.③见.④欺;欲勿予,即.⑤患.⑥秦兵之.⑦来。计未 定,求人可使报.⑧秦者,未得。①________ ②动词, ________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
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 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 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从体裁的形式 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的综合。
4.识记字音
蔺.相如( )
缪.贤( )
遗.赵王书( ) 臣语.曰( )
肉袒.( )
亦幸赦.臣( )
(9)臣以为布.衣.①之交尚.②不相欺,况.③大国乎?① 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0)且以.①一璧之故逆.②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 乃.③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④于庭.⑤。①介词, _______②_______ ③副词,_______ ④__________,
________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①于.②赵王,故燕王欲结于. ③君。今君乃.④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 束.⑤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⑥伏斧质.⑦请罪,则幸.得.脱.⑧ 矣。①________ ②介词,________ ③介词,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四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四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

问题解决:提问: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
怎样与之针锋相对的?相如以命相胁要求秦王
击缶并记进赵史册。为 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不 畏强暴。
提问:“渑池之会”的结果
如何?
一是秦终不能加胜于赵;二 是秦也不敢动兵。可以说, 渑池之会是赵的胜利,秦的 失败。这一段进一步表现了 相如大智大勇的品质。
第四部分:负荆请罪(将相和)
一方面相如随从保驾,另一方面廉颇作后盾,并 作好了最坏的打算。(“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 子为王,以绝秦望。”)
提问:从14段中可以看出廉颇对待国家大事怎样 的态度? 谨慎持重,对敌斗争坚决,有长远眼光。
提问:秦王怎样侮辱赵王的?从哪些字可以看 出来? “酣”字写出了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 神态;“令”字表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写 进秦的史册,更是明目张胆对赵王的侮辱。
• 而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重点词句
徒:只是;以:介词,凭,凭借
• 宣言曰:扬言;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
• 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表原因
且庸人尚羞之: 意动用法,以……为羞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表比较,和……比,哪个更……
徒以吾两人在也: 因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问题解决:梳理情节
起因(17段): 相如位在廉颇之右 发展(18-19段): 廉颇宣言,相如避让 舍人请辞,相如解劝 结局(20-21段): 廉颇请罪,将相和好
提问:廉蔺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相如出身低微,而现在却“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廉蔺地位的变化是产生矛 盾的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却是因为廉颇不能 正确对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相如。
问题解决:渑池相会。
提问:渑池之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学常识
史家之绝喝,无韵之《高骚》——《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 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长达300多年的 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
全书共130属,39万余字,包括本纪2属,世 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
• 本纪:全书的总纲,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如《项羽本纪》《高祖本 纪》。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 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二十岁后漫游各地,了解风 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继承父职 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以博览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此后开始撰写《史 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 书令,发愤著书,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家之言”的 史识,完成了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代表作品 《史记》。选人教材的有《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
• 世家:主要记述王侯贵族的历史,如《陈涉世家》《越王勾践世家》。 • 列传: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 • 分三种:①专传,即一人一传,如《准阴侯到传)②合传,有二人合传,
也有三五人合传,如《廉頗蔺相如列传》;③汇传,记同一类的若干 人,如《酷吏列传》。 • 书: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天文、社会经济、水利等诸方面内容。 • 表:谱到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以 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分为世表、年表、月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 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开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其人物传 记也开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语文必修四课本重要内容,高中学生在学习该课文时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原文和译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者简介
• 司马迁
• (约前145~前90年),字子长,我国西汉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 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年间的历 史。全书130篇,共52万多字。因其极高的 史学与文学价值而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背景简介
廉蔺合欢:感悟思想,把握人物
• 探讨:
• 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
• 反衬: 廉居功自傲,心胸狭隘;蔺豁达

大度,顾全大局。

廉重军事轻外交,蔺有远见有胆

识。
文章的中心
文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 相会”、“将相和好”三个故事,突 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能言善辩 的大智大勇和顾全大局,不计私怨、 宽厚待人的高尚品质,也赞扬了廉颇 忠君爱国、勇于改过、坦率直爽的磊 落胸怀。
战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1)是一个兼并剧 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战国中期 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 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 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 图楚,公元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 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 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 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 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 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 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学习目标
• 1.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的语 感。
• 2.体会并学习课文揭示人物性格的手法。
• 3.认识廉颇与蔺相如思想的可贵之处,培 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 2.拜送书于庭 通廷 • 3.召有司案图 通按:审查,察看 •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通穆 •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熟:仔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全面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全面版

请求
)
②乃置酒请.之(
邀请
)
③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希望对方做某事)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 希望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
5.解释下列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连词 )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可予不.__“__不__”__通__“__否__”__,__表__疑__问__语__气_______________
(2)臣愿奉.璧往使_“__奉__”__通__“__捧__”__,__用__双__手__托____________ (3)召有司案.图__“__案__”__通__“__按__”__,__审__察__、__察__看____________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孰__”__通__“__熟__”__,__仔__细_________ (5)拜送书于庭.__“__庭__”__通__“__廷__”__,__朝__廷__________________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__“__缪__”__通__“__穆__”_______________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因为
)
(2)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趁机
)
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连词,于是,就)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介词,通过 )
④因地制宜( 根据,依据 )
⑤陈陈相因( 顺着,沿袭 )
6.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1)舍.相如广成传舍( 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意动用法,以……为先;后,以……为后 (3)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4)宁许以负.秦曲( 使动用法,使……承担 (5)而相如庭.斥之( 名词作状语, 在朝廷上 (6)完.璧归赵( 使动用法,使……完整 (7)乃使其从者衣.褐( 名词作动词, 穿

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传》-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传》-新人教版必修4
高兴。为避免和廉颇相争而误了国事,他每次出门,避让廉颇,常常装病不上 朝,不想和廉颇排地位高低,最后使廉颇很受感动,十分惭愧,两人结成了生 死与共的朋友,和衷体国,使秦国长时期内不敢出兵攻打赵国。
4

(前324~前251)中国战国时期秦国 国君。嬴姓,名稷,又称秦昭襄王。 秦武王异母弟。曾为人质于燕,武王 死后归国,于公元前306年继位。在 任前期,其母宣太后当权,贵族外戚 骄横,大权旁落。昭王四十一年(前 266),采取断然措施驱逐专权的贵 族外戚,废黜太后,重整纲纪。前期 任用足智多谋的魏冉为相,日益东进, “天下皆西向
谦颇事迹较多.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赵惠文王时, 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遗(wèi)〕送给。赵 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易〕交换。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见欺〕白白地受骗。见,被、受。;欲勿予,即 〔即〕则,就。患〔患〕忧虑,担心。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未得。
3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
向赵强索“和氏璧”,宦官缪贤推荐手下门 客蔺相如出使。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 完璧归赵,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 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赵国,约会赵王在渑 池与秦王相见,他又随赵王同行,在筵席上, 没有使赵王受屈辱,大长了赵国的志气,大 灭了秦国的威风,因功得任为上卿,地位在 廉颇之上,结果使他很不
15
建筑物的一种。,礼节甚倨〔倨(jù)〕傲慢。,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急〕这里是逼迫的意思。 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译文: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

2020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2020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①1—2段: 廉蔺简介 ②3—13段: 完璧归赵 ③14—16段:渑池之会 ④17—21段:负荆请罪
(廉蔺交欢)
课文研讨
课文研讨
第一部分(1-2段):介绍廉蔺二人的身份和地位。
(一详一略,一贵一贱:对比,为下文埋伏笔)
课文研讨
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 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
知人论世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共130篇记述传说中的 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 历史。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知人论世
史 记
12本纪
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 政绩。
30世家
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 出人物的事迹。
70列传
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 事迹。
10

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 事件。
8

课文研讨
渑池相会一方面突出了蔺相如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 另一方面也写到了廉颇。说一说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 正是廉颇“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 动” ,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挫败了秦 方以武力相胁的阴谋。表现了他的勇 敢和不畏强暴。
廉颇考虑到渑池会的最坏结果:秦方 扣留赵王。以“请立太子为王”击破 秦的阴谋。说明他足智多谋谨慎持重, 有长远眼光。
知人论世
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 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 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 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 常重要的。
整体感知
缪贤 遗赵王书 肉袒
可予不
列观 甚倨 睨柱
( mi à o 姓氏 )

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1

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1

• 作者是怎样描写秦王的?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 侧面描写?
• 明确:“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正面描写;“左右皆 呼万岁”——侧面描写,极写秦王之贪及傲慢。“恐其 破璧……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正面写心理及动 作,表现其狡诈;“秦王因曰……毕礼而归之” —— 正面描写,写人物语言,表现秦王在关键时刻能从大局 着眼,有大国之君的风度。
C.古今异义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两个词,由此,趁此+表修饰。今义:一个词 ,表示结果)
③ 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④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两个词,走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 展)
⑤宣言曰(古义:扬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 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 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 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 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 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 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 搜集 史料, 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了 丰富的材料。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 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 文献。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替 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遭受宫刑。后发奋完成 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语文_第四单元第11课_廉颇蔺相如列传_新人教版必修4

语文_第四单元第11课_廉颇蔺相如列传_新人教版必修4
(2)文章第1~2自然段,交待________,廉颇功大威勇, 蔺相如本________,为后文写廉颇恃功鄙视蔺相如导致将相 交恶作________。
(1)完璧归赵 渑池会 将相和
(2)廉蔺两人身份 宦者令舍人 铺垫
(3)第3~13自然段写________。以“________”为线索, 记叙了故事的始末。描写蔺相如在特定的形势下和环境中的言 行,表现出他杰出的才能和胆识。
子长 西汉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纪传体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 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 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 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 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 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 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 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 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 键作用的人物。此传为四人合传,除廉颇、蔺相如,还写 了赵奢、李牧,提到了赵括。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 )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 可予不( ) 臣愿奉璧西入秦( ) 拜送书于庭 ( ) 召有司案图( ) 设九宾礼于廷(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予”通“与”,给予。“质”通“锧”,承斧的砧板。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案”通“按”,
①古义:父母兄弟。 今义:与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们 的成员。 ②古义:指给…看。 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③古义:指上前进献。 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④古义:扬言,到处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1.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

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

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有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十二篇,表(大事年表)十篇,书(典章、书籍)八篇,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三十篇,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由于自身的不幸遭遇,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

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

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

3.历史背景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眈眈,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二.展示字词缪.公(mù)避匿.(nì)缪.贤(miào)汤镬.(huò)虽驽.(nú)肉袒.(tǎn)盆缻. (fǒu ) 案.图(àn)可予不.(fǒu)渑.池(miǎn)诈佯.(yáng)列观.(guàn)皆靡.(mǐ)传.舍(zhuàn )甚倨.(jù)不怿(yì)衣褐..(yì hè)睨.柱(nì)三.学生听读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1-2节:廉蔺简介;3~13节:完璧归赵;14~16节:渑池相会;17~21节:负荆请罪四.集中学习1~13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3.落实文句翻译。

4.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A.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

B.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C.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D.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E.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①义责秦王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坚明约束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F.出使结果如何?“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G.概括: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表现方法:①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5.学生诵读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集中学习13~16节1.学生对照注释,试翻译。

2.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

3.研读、讨论“渑池之会”。

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缻,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①秦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

②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酣——“秦王饮酒酣”中的“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且要写进史册。

寿——“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中的“寿”写出秦王的贪婪和霸道。

蔺相如:如何斗争?A.逼秦击缻。

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其次:“前进缻,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B.扬献秦都。

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

④“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二.集中学习17~21节1.学生朗读,翻译。

2.品读讨论:①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②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③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④怎样看待廉颇的形象?你喜欢他吗?3.诵读,增强语感,接受古文化的熏陶。

三.从小说鉴赏的角度分析写作技巧。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史学作品的传记,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一)【人物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征:1.有智谋A.相如从得害观点分析,指出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

B.从决定要奉璧使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

C.当相如看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璧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

D.渑池之会上,相如凭急智威胁秦王击缻,又以秦献咸阳作为对赵王的献礼。

2.勇敢,机智A.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璧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

B.在秦廷上,相如持璧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璧同归于尽。

C.璧送回赵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

D.渑池会上,相如以死威胁秦王击缻,当秦臣要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色过人。

3.爱国,忠心A.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牺牲性命。

B.深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

廉颇的性格:1.鲁莽善妒,心胸狭窄只知自已立下很多战功,看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己,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考虑国家安危,狂妄自大胸襟狭窄。

2.善于谋略在渑池之会事件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军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3.勇于改过当知道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勇于认错的精神。

秦昭王的性格:1.贪婪狡诈,性喜侵略他恃着自己国力强大,逼迫赵国献璧,根本没有用城交换的诚意,两次攻打赵国,杀伤过万,都显示他的狡诈及侵略野心。

2.重利忘义,手段圆滑他受相如愚弄,但考虑到杀相如亦终不能得璧,反将与赵交恶,所以完成礼节,送相如返国,凡事看着利益。

(二)【刻画人物方法】: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

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

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

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

细节描写语言刻画人物动作矛盾冲突廉………秦(璧会)廉………蔺(和)四、【拓展阅读】在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突出特点,仔细分析,对我们的写作学习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就《廉颇蔺相如列传》,谈谈它的八类对比。

一、廉颇和蔺相如的对比这是课文开始就有的对比。

一个是上卿,一个是舍人,地位差别非常大,从而为下文的将相不和埋下伏笔,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廉颇骂蔺相如“素贱人”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