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工作绩效_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学教师工作绩效、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_0

中学教师工作绩效、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_0

中学教师工作绩效、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摘要] 通过对重庆市400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中学教师社会支持、工作绩效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结果发现,一、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自主性上性别主效应、城乡来源主效应、教龄主效应显著;二、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与工作绩效显著负相关;三、社会支持和工作绩效对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工作绩效1引言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他们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逐渐从抑郁、焦虑、职业倦怠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转为对其幸福、快乐、满意、乐观等积极情绪和心理状态。

积极心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基于快乐论和实现论两种哲学观点[1]。

其中心理幸福感的研究从实现论的观点出发,强调幸福的实现性,认为心理幸福感是真实的自我协调一致,是努力表现完善的真实的潜力,是能力、关系、需要的满足[2] 。

Ryff(1989)[3]提出心理幸福感包括个人成长、生活目标、积极关系、掌控环境、自主性、自我接纳六个维度。

国内对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概念构建和测量工具检验等方面。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所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的社会网络成员的关心、尊重和重视的一种行为或信息[3]。

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决定心理应激与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关心理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表明: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对心理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4]。

工作绩效指的是一个人工作的成绩或成效,目前较多研究集中在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面,这些观点可归纳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互为因果或非因果关系等,研究尚无定论[5]。

工作满意度指员工对工作条件与状况的总体感受,只涉及工作领域内的主观情感体验,因而可看做心理幸福感的一个方面。

究竟心理幸福感与工作绩效有无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预测度如何,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的教师幸福感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的教师幸福感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论文的教师幸福感教师幸福感是指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它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自我效能感以及工作绩效等密切相关。

在教师心理学中,研究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需求满足与教师幸福感心理需求是指个体对于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追求。

满足这些心理需求是教师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教师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获得安全感,包括物质安全和心理安全。

其次,教师需要获得归属感,与同事、学生和学校形成紧密的关系。

最后,教师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成长,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当教师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感到满足和幸福。

二、社会支持与教师幸福感社会支持是指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他人支持和认可的程度。

社会支持是教师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教师在工作中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得到同事、领导以及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当教师感到得到他人的支持和认可时,他们会感到更加幸福和满意。

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工作满意度与教师幸福感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于自己的工作的满意程度。

工作满意度与教师幸福感密切相关。

教师对于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成就感、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及是否能够获得认可等都会对其幸福感产生影响。

因此,学校应该关注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为其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工作质量。

四、自我效能感与教师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评价。

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教师对于自己能够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充满信心时,他们会感到更加幸福和满意。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支持,以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和工作效果。

五、职业认同与教师幸福感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于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认同和理解程度。

职业认同是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当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使命和价值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与之产生共鸣时,他们会感到幸福和充实。

中学教师幸福感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中学教师幸福感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CRTERP.O.Box1200,Shenyang110004kf23385083@sina.comwww.zglckf.comSenseofwell-beingandsocialsupportinmiddleschoolteachersAbstractAIM:Toexplorethesenseofwell-beingandsocialsupportofmiddleschoolteachersandtheirrelationship,soastoprovidepsychologicalreferencesfortheimprovementofqualityofteacherseffectively.METHODS:300middleschoolteacherswereselectedfrom24middleschoolsinChongqing,SichuanandGuizhouprovincesfromJulytoAugust2005withtheclustersamplingmethod.Theindexofwell-beingandsocialsupportratingscale(SSRS)wereusedtoinvestigatethesubjectivesenseofwell-beingandthecorrelationwithsocialsupportofmiddleschoolteachers.Theindexofwell-beingwascomposedofindexofgeneralaffectandlifesatisfactoryquestionnaire.Thetotalscoreswerecalculatedbyaddingthemeanscoresoftheindexofgeneralaffectandlifesatisfactoryquestionnaire(weightwas1.1)from2.1(unhappiest)to14.7(happiest).SSRSincluded3factors:subjectivesupport,objectivesupportandsupportutilization.RESULTS:300questionnairesweresentoutand284availablequestionnaireswereretrievedincluding145malesand139femalesaged22-49yearsold.①Theanalysisofvarianceshowedthatsexhaddistincteffectontotalscoresofindexofgeneralaffectandwell-beingindex(F=12.108,12.198,P<0.01);sex,educationandworkingplacehaddistincteffectsonlifesatisfaction(F=7.523,9.668,4.230,P<0.05-0.01).Furtheranalysisshowedthatthetotalscoresofindexofgeneralaffect,lifesatisfactionandsubjectivewell-beingindexoffemaleswerehigherthanthoseofmales(22.885±8.281,21.366±7.949;3.043±1.056,3.028±1.213;25.928±9.020,24.393±8.980),butwithout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Nosignificantdifferencewasfoundinthetotalscoresoftheteachersinruralandurban,keyschoolsandnotkeyschools;however,theteacherswithassociateandundergraduatedegreeshadsignificantdifferencesinlifesatisfactory(2.400±0.821,3.073±1.161,P=0.051).②Thesubjectivesupport,supportutilizationandtotalscoresofsocialsupportofmiddleschoolteacherswerepositivelycorrelatedwithindexofgeneralaffect,lifesatisfactionandsubjectivewell-beingindex,and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r=0.163-0.394,P<0.05-0.01).③Withstepwiseregressionmethod,itshowedthatsubjectivesupporthaddistinctpredictiveeffectonthesubjectivewell-beingofmiddleschoolteachers.CONCLUSION:Thesocialsupportcondition,especiallythesubjectivesupportofmiddleschoolteachershasgreateffectontheirsenseofwell-being.TianHM,QinQW.Senseofwell-beingandsocialsupportinmiddleschoolteachers.ZhongguoZuzhiGongchengYanjiuyuLinchuangKangfu2007;11(17):3270-3272(China)[www.zglckf.com/zglckf/ejournal/upfiles/07-17/17k-3270(ps).pdf]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有效提高教师的素质提供一定的心理学依据。

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

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

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在困难或者压力下,得到来自社会中其他人的帮助、鼓励和认同。

心理幸福感则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生活满意程度的感觉。

两者之间的联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首先,社会支持对于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是积极的。

有研究发现,当个体在困难时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心理幸福感会提升。

社会支持不仅可以帮助个体减少压力、缓解紧张情绪,还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满足个体对于社交关系的需求。

在人际关系密切而健康的环境中,个体会感到被重视和关爱,从而提升自己的心理幸福感。

其次,社会支持可以改善个体在应对压力和困难中的心理适应能力。

人们面对的压力和困难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而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当个体在困境中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时,他们会感到有安全感,相信自己可以面对困难并克服它。

这样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压力,从而提升心理幸福感。

此外,社会支持还可以提升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支持的核心就是他人的认同和关心,而这种认同和关心对于个体来说是重要的心理需求。

当个体得到他人的支持时,他们会感到被重视和肯定,从而提升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反,缺乏社会支持的个体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从而降低其心理幸福感。

然而,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研究表明,个体的性格特质和个体自身的资源也会对这种关系产生影响。

比如,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亲近他人,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进而提升自己的心理幸福感。

相反,个体性格内向、自卑的人可能更难获得社会支持,导致其心理幸福感相对较低。

此外,个体自身的资源也会影响他们对社会支持的需求程度,进而影响其心理幸福感的提升。

综上所述,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体减少压力、提升心理适应能力,满足个体对于社交关系的需求,并提升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学英语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中学英语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在心理学领域,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许多心理学家和学者们讨论的焦点。

不丹国王提出了“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对幸福指数的研究,试图将国民主观幸福感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指标。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congressmeeting第三届,“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然后,在一月,2011,省教育工作会议在江西省举行提出提高人民教育幸福指数作为一种重要的目的在发展教育改革。

2011,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讨论,“幸福指数”几乎跳到两会热词排行。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幸福体验和幸福的意识。

但是,教师是关键,以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

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幸福教育的创造者。

教师的幸福不仅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密切的关系,也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师的稳定性。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而相对忽视了关注教师的幸福。

..........1.2研究意义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角色定位,教学技能,教学质量,教学策略与工作倦怠等,但很少关于情感因素,尤其是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近年来,大多数研究探讨教师的主观幸福感theinfluencial因素,在相关学者的研究开始探讨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工作满意度,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但关系等对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城市居民,students.although一些研究关于中小学教师及幼儿园教师,我还没有发现相关性研究中学英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

基于这一现实,我初中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扩展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领域,以弥补不足,在一定程度的研究。

在同一时间,本研究可以丰富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理论,并为promotingmiddle学校英语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些理论基础。

教师教育心理健康与幸福感

教师教育心理健康与幸福感

教师教育心理健康与幸福感近年来,对于教育行业中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注逐渐增加。

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其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工作效果和生活质量,也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相关。

本文将从个人认知、工作环境、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探讨教师教育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

一、个人认知与心理健康个人的认知对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而个人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对这些压力的应对方式。

积极的个人认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以及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等,来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工作环境与心理健康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教师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着高强度的心理压力,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而一个支持性、公平的工作环境可以帮助教师减轻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领导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合理的工作安排和培训机会,以及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等方式来改善工作环境,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能够获得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常常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而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改善心理健康。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等,来增强社会支持,并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四、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对于其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作满意度高的教师往往更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从而提升幸福感。

而要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途径,建立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等,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并提升其幸福感。

总结:教师教育心理健康与幸福感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

个人的认知、工作环境、社会支持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保护

教师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保护

教师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保护引言:教师是祖国的栋梁,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然而,现代社会的工作压力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到精神压力和心理疲劳。

如何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并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成为当今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探讨工作环境、职业认同、社交支持、自我管理、防范策略等方面的措施,来分析教师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保护方法。

一、改善工作环境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常常面临着工作量大、压力大以及晋升渠道单一等问题,这种环境下的教师很难提高幸福感。

应该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增加教师的晋升途径和职业发展空间,从而改善教师工作环境。

二、培养职业认同教师作为职业群体的认同感对于幸福感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增加教师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三、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网络教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交支持网络对于教师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团队活动、建立教师交流群和定期组织聚会等方式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应当学会自我管理,充分利用好时间资源和精力,在感知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瑜伽、冥想等放松身心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五、制定防范策略教师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为了保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他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设立细分目标来应对工作压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事和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寻求帮助与支持。

六、提升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调节是教师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能力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情绪管理的技巧来提升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如学会自我安抚、积极思考以及寻求帮助等方法,以缓解工作压力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七、加强身心健康锻炼教师需要长时间坐姿,工作压力大,容易患上一些身心方面的问题。

心理学中的社会支持与幸福感

心理学中的社会支持与幸福感

心理学中的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社会支持和幸福感是心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调节个体的情感、心理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社会支持和幸福感的关系。

一、理论探讨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于他人的物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帮助、支持和接触。

通常包括直接帮助、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评价支持四个方面。

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个体的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社会支持可以缓解个体在应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心理压力,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认同感,从而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的关系主要有三个解释模型:应激缓冲模型、社会比较模型和传递权利模型。

应激缓冲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可以缓解个体在应对压力和应激时的负面影响。

当个体处于压力环境中时,社会支持可以提供外部资源,减轻个体的焦虑、抑郁和生理反应。

社会比较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可以为个体提供社会标准和比较,促进个体在社会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其幸福感和自尊。

传递权利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可以为个体争取社会资源和机会,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从而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二、实践应用如何提高社会支持和个体的幸福感?下面从实践方面探讨:1.加强社交网络: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加入社区组织和俱乐部,与他人更密切的接触和交往,尤其是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和家庭关系。

2.建立有助于幸福的关系:培养良好的亲密关系和家庭关系,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联性和团结性,从而增强个体的社会支持和幸福感。

3.提高自我效能感:鼓励个体积极应对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4.增加心理干预:在理论上,心理干预可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例如,认知行为疗法、互助治疗和情感支持疗法等都是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

由此可见,社会支持和幸福感紧密相关,应该积极加强社会支持,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

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

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幸福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心理幸福感无疑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社会支持则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方面的关键性。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交网络中获得的各种资源和支持,包括情感方面的关怀,信息方面的帮助,以及行动上的援助等。

首先,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在很多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研究表明,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减少个体的心理问题和压力感,增加其幸福感。

当个体面临困难时,社会支持可以充实其情感需求,提供安慰和支持,减轻压力和焦虑。

同时,社会支持还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更有勇气面对挑战和困难。

因此,社会支持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情感关怀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积极的能量和资源,使人们更加乐观和积极地面对生活。

其次,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是双向的。

一方面,心理幸福感可以促进个体对社会的融入和参与。

心理幸福感的提升使人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活动和社交关系中,从而扩大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

另一方面,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的增强也能够促进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和满足感。

通过社会支持,个体得到了力量和鼓励,从而更有能力和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并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因此,心理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相互作用,促进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积极发展和个体的整体幸福感。

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

有些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较为孤立,缺乏社交互动和支持。

对于这些人,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显得尤为重要。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加入兴趣小组、与同事朋友建立密切关系等方式来扩大自己的社会圈子。

同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例如倾诉咨询、心理治疗等,来获取情感上的支持和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交互动,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关注他人的需要,以建立互相支持和依靠的双向关系。

在社会中,我们应当共同努力来提高社会支持的普及程度。

政府和机构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资源,以满足人们的社会支持需求。

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工作压力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工作压力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工作压力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汇报人:2023-12-03•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研究结果与分析目•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录研究背景与意义01CATALOGUE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存在,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中学教师的领悟社会支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压力、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关系。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依据和指导。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育教学质量。

文献综述02CATALOGUE01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出的主观评价,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维度。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02常见的测量工具包括总体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等。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03研究显示,主观幸福感受到个体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工作压力的概念工作压力是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包括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与家庭平衡等方面。

工作压力的测量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工作压力量表、工作要求-控制模型等。

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工作压力受到组织、工作特征、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工作压力相关研究03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领悟社会支持受到个体、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01领悟社会支持的概念领悟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对他人支持的感知和评价,包括情感支持、物质支持和信息支持等方面。

02领悟社会支持的测量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

领悟社会支持相关研究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和环境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和工作压力的影响上,而对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对三者关系的系统探讨。

已有研究的不足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在主观幸福感和工作压力之间的作用,以及不同人口学特征和职业背景下的差异,为提高中学教师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心理学研究中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

心理学研究中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

心理学研究中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是心理学领域中广泛研究的主题。

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从社会关系中获得的各种资源,包括情感上的支持、信息支持和实质性支持等。

而心理幸福感则是个体主观感受到的幸福程度和生活满意度。

本文将探讨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心理学研究中的相关结果。

一、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获得社会支持的个体往往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和满意。

首先,情感上的支持可以给予个体安慰和鼓励,减轻负面情绪,增强积极情绪,从而提升心理幸福感。

其次,信息支持可以提供给个体有关问题的帮助和解决方案,缓解内心的困惑和焦虑,达到心理上的放松和满足。

最后,实质性支持对个体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实际帮助,如提供物质援助、提供实用建议等,使个体的生活条件改善,心理幸福感得到提升。

二、社会支持的来源社会支持来自多个方面,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社区和社交网络等。

家庭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会支持系统,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朋友是人际关系中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朋友间的互助和支持可以增强个体的社会联系和归属感,提升心理幸福感。

同时,工作场所是个体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之一,合作和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可以帮助个体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

另外,社区和社交网络也可以为个体提供社会支持,通过参与社交活动和参与社区组织,个体可以扩展自己的社会网络,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三、心理幸福感对社会支持的影响除了个体从社会支持中得到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本身也会对社会支持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幸福感高的个体往往更倾向于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形成积极的社会循环。

心理幸福感高的个体也更容易表现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与他人建立起更稳固的社交网络,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四、心理学研究中的相关发现心理学研究中有很多相关的发现支持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心理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心理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心理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心理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主观感受到的幸福程度。

它与个体的情感状态、满足感以及对生活的评价密切相关。

在工作场所中,个体的心理幸福感对工作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心理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机制。

一、心理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正向影响1.1 激发积极情绪心理幸福感能够帮助个体激发积极的情绪,如快乐、满足、喜悦等。

这些积极情绪有助于提升工作动力和热情,使个体更加专注和投入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1.2 增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心理幸福感能够促进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心态积极、乐观的个体更加愿意面对挑战和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更有可能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从而带来更好的工作绩效。

1.3 提升工作满意度和承诺感心理幸福感的提升会增加个体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承诺感。

个体在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的同时,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并愿意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提高工作绩效。

二、心理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2.1 心理幸福感与工作动机的关系心理幸福感可以增强个体的内在动机。

当个体对工作充满幸福感时,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工作,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种内在动机的增强能够促使个体更加专注和投入,提高工作绩效。

2.2 心理幸福感与情绪调节的关系心理幸福感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进行情绪调节。

在工作中,个体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而具备较高心理幸福感的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情绪问题,减轻压力对工作绩效的不利影响。

2.3 心理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心理幸福感也会对个体的人际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个体在心理幸福感的支持下,更容易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团队氛围,提高协同工作的效果,进而提高整体的工作绩效。

三、提升心理幸福感的方法3.1 保持积极的心态个体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关注工作中的正面体验和成就感,增加心理幸福感。

积极思考、感恩心态和乐观情绪是培养积极心态的重要方法。

3.2 寻求工作与生活平衡个体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从而减少工作压力和疲劳感,增加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中学教师胜任力与职业幸福感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个人教学效能感为中介

中学教师胜任力与职业幸福感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个人教学效能感为中介

二、研究背景
二、研究背景
高中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在高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能 力,包括教学技能、学科知识、教育理念、职业素养等方面。教学效能感是指教 师对自己能否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观判断和感受。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 育教学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胜任力和教学效能 感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上,而幸福感在高中教师中的重要性逐渐受到。
五、讨论
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应对教育教学中的挑战,从而 提高教学水平和生活质量。
六、结论
六、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某地区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高中教师胜任力、教学 效能感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中教师胜任力、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 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教师的心理需 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胜任力和教学效能感,进而增强教师 的幸福感。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应对教育教学中的挑战,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生活质量。
中学教师胜任力与职业幸福 感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个人
教学效能感为中介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05 结论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结果与讨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幸福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 成长。近年来,中学教师胜任力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本次演示旨在 探讨中学教师胜任力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个人教学效能感在这一关 系中的中介作用。
结果与讨论
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观评 价和信念。当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效能感时,他们更可能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 决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满足感。这种积极的自我评价和信念可以帮 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提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

心理学中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

心理学中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

心理学中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是指个人在遭遇困难或挫折时,能有来自社会环境的支持和协助。

心理幸福感则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的满足感和快乐感。

社会支持在心理学中被广泛讨论,本文将对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社会支持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其可以对心理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如一项跨国研究发现,在拥有更多社会支持的社区中,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更高。

此外,社会支持还可以缓解个体面对负面事件的压力和焦虑,从而提高心理幸福感。

二、社会支持类型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略有不同。

具体而言,情感性支持与信息性支持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较强。

情感性支持指得到他人情感上的安慰、支持和鼓励;信息性支持则指获得他人提供的有关解决问题和应对困境的信息和建议等帮助。

这两种形式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提高自我效能和应对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幸福感。

三、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交互作用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单向影响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

例如,研究发现,当个体面对压力时,拥有更多社会支持的个体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心理幸福感,而且可以在压力下表现出更好的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能力。

此外,心理幸福感也可以增强个体对正面社会支持的需求和接受能力,从而创造更多支持资源。

四、提高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的方法根据前述研究,提高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

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 增加正面社交关系: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加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

2. 接受和提供社会支持:为他人提供情感和信息性支持,也要学会接受来自他人的支持。

3.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思维方式:积极面对生活和问题,学会心理调适和自我激励。

4. 发掘和利用心理幸福感来源:寻找生活中的快乐感和满足感来源,如旅游、运动、读书等。

综上所述,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密切。

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 入了解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提高教师 的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教师工作 环境、提供专业发
展机会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
表 1城乡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总体情况比较
2、城乡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 特点比较
表 2显示,不同性别和教龄的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效能感上存在显著 差异。具体而言,城市中小学女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维 度上的得分高于男教师;而农村中小学男教师在教学设计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女 教师。
文献综述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教学效能感的测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观察法和个案研 究等方法。其中,问卷调查法较为普遍,但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问卷在内容、 形式和测量项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则较为少见,主要因 为这些方法对研究
者的要求较高,难以大范围实施。另外,以往研究主要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因素、发展特点及其与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等的关系,而对于不同地区教师教 学效能感的比较研究则较为鲜见。
在教龄方面,城市中小学教师不同教龄组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 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农村中小学教师不同教龄组仅在教学效果维度上存 在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城乡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在预测幸福感时存在交互 作用,即它们共同影响着教师的幸福感。
讨论
本研究发现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对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具有积极预测作用。 这提示我们,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应从提升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两个方面入 手。

社会心理支持与个体幸福感

社会心理支持与个体幸福感

社会心理支持与个体幸福感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因此,个体的幸福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社会心理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对个体的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支持与个体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提升社会心理支持以促进个体的幸福感。

首先,社会心理支持是指个体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通过社会交往中获取到的支持和帮助。

这种支持不仅来自亲朋好友,还包括社会机构、组织以及社区等。

社会心理支持对个体的幸福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个体减轻压力,增强自信心,提高情绪稳定性,从而增强个体的幸福感。

当个体面临困境时,能够获得支持和理解的人往往能更好地处理问题,更快地从困境中走出来,而这种经历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其次,社会心理支持还可以促进个体的自尊感和归属感,从而提升幸福感。

在社会交往中,个体能够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注和认可,这种关注和认可使个体感到自己被接纳和重视,从而增强了其自尊感和归属感。

当个体拥有较高的自尊感和归属感时,他们会更加满意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交往中,从而提升了幸福感。

然而,社会心理支持并非只是个体所能主动获得的,也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

社会环境的友好和包容性是保证社会心理支持的前提条件。

当社会环境充满善意、互助和理解时,个体更容易得到支持,从而增强个体的幸福感。

因此,提高社会心理支持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包括社区组织的支持、学校教育的关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等。

只有形成一个互助、理解和支持的社会氛围,才能更好地满足个体的社会心理需求,提升整个社会的幸福感。

那么,如何提升社会心理支持以促进个体的幸福感呢?首先,我们可以倡导和培养一种互助的文化。

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应该强调爱与关怀,让每个人意识到互相扶持的重要性。

其次,政府可以加大对社会心理支持的投入,建立更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会工作机构,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和倾听他人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的社会交往中能给予他人有效的支持。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分析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分析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分析引言中学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使命,然而教师这个群体在教书育人的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探讨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问题,对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提升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1.1 工作压力中学教师作为教育者,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包括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管理、家长沟通等多方面的压力。

教师需要不断备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忙碌的工作生活使得教师的工作压力常常很大。

1.2 心理疲劳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容易让教师产生心理疲劳。

老师们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处理学生的问题和纠纷,长期的心理负担使得教师们面临着心理疲劳的风险。

1.3 职业倦怠由于工作压力和心理疲劳的影响,中学教师们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状态。

职业倦怠不仅会减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还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现状2.1 工作满意度虽然中学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但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工作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满意度。

他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得教师对工作充满着热情和动力。

2.2 社会支持中学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获得来自同事和领导的支持。

这种社会支持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们应对工作压力和困难,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2.3 个人成长教师这个群体往往非常重视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他们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获得了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感。

三、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1 心理健康对幸福感的促进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身心健康的教师更容易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心理疲劳、职业倦怠等问题则会降低教师的幸福感。

3.2 幸福感对工作表现的影响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分析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分析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分析引言作为教育工作者,中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要使命,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对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促进教师健康发展,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一、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1. 工作压力中学教师通常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管理工作繁琐,同时还要应对家长和学校的各种要求,这些都会给教师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2. 职业满意度对于中学教师来说,职业满意度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教学负担和不尽人意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教师职业疲惫和自我怀疑,降低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影响其心理健康。

3. 心理健康服务对于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得到重视。

教师在工作中出现心理问题时,应有相应的心理咨询和帮助机制,帮助他们排解压力,重建心理健康。

二、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分析1. 工作满意度对于教师而言,自身工作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工作满意度高的教师更容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2. 社会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家庭和同事的理解、支持以及学校的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关心都是对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有积极作用的因素。

3. 成就感中学教师通过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会带来巨大的成就感,进而提升主观幸福感。

学校应当给予教师更多的尊重与支持,鼓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三、促进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措施1. 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服务。

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措施,帮助教师们解决工作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

2. 加强职业发展培训通过加强职业发展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让教师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增强其职业满意度,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3. 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学校和管理者应当为教师营造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

中学教师工作绩效、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中学教师工作绩效、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 胡姗姗[1];吴明霞[1];张大均[1];李娜[1];欧阳益[1];朱毅[1]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页码: 57-60页
主题词: 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工作绩效
摘要:通过对重庆市400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中学教师社会支持、工作绩效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研究发现:(1)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在自主性上性别主效应显著;除个人成长外的其他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来源主效应;教龄在自我接纳上主效应显著;教龄和来源在个人成长上交互作用显著。

(2)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与工作绩效显著负相关。

(3)社会支持和工作绩效对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浅析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浅析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浅析教师幸福感的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提升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教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教育后代的重任,事实上也确实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

每天面临的教学压力、家长沟通、学生情绪等各种挑战,都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不仅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浅析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一、社会关爱与支持社会关爱与支持是提升教师幸福感的一大重要因素。

社会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福利待遇等方式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在教育界,政策法规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此外,衡量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教育投入,也应该逐渐提高,以补贴教师的工资待遇,让他们有更好的物质享受和生活保障。

二、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提升教师幸福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教师素质并不是指他们的学科水平,而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思想素养、教育理念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教师需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式。

三、改善教学环境教育是一种互动过程,教学环境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效果和心理感受。

改善教学环境,不仅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也是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教室设备、教材制作、课外辅导等方面的改进都能够提高教师的幸福感。

四、加强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教师幸福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生是教师的“用户”、服务对象,通过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可以使教师得到尊重和成就感。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提高教师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教育者应该从自我认识、情绪调节、心理健康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为教师提供身心健康保障和辅助服务,如心理咨询、疲劳综合征干预等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8209204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西南大学2005年度育苗基金项目、西南大学2006年度博士基金项目和2007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类项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研究(BBA070014)的资助。

作者简介: 胡姗姗(1984-),女,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吴明霞(1972-|),女,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2008年10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Oct .,2008第21卷 第10期 Journal of I nnerMongolia Nor mal University (Educati onal Science )Vol .21 No .10中学教师工作绩效、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胡姗姗,吴明霞,张大均,李娜,欧阳益,朱毅(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内容摘要: 通过对重庆市400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中学教师社会支持、工作绩效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研究发现:(1)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在自主性上性别主效应显著;除个人成长外的其他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来源主效应;教龄在自我接纳上主效应显著;教龄和来源在个人成长上交互作用显著。

(2)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与工作绩效显著负相关。

(3)社会支持和工作绩效对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工作绩效 中图分类号: G 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916(2008)1020057204一、引 言中学教师是中学教学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健康既可以提升教师的生活质量也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及发展,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逐渐从抑郁、焦虑、福、快乐、满意、乐观等积极情绪和心理状态。

积极心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基于快乐论和实现论两种哲学观点[1]。

其中心理幸福感的研究从实现论出发,强调幸福的实现性,认为心理幸福感是真实的自我协调一致,是努力表现完善的真实的潜力,是能力、关系、需要的满足[2],因而Ryff (1989)提出心理幸福感包括个人成长、生活目标、积极关系、掌控环境、自主性、自我接纳六个维度[3]。

国内对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概念构建和测量工具的检验等方面。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所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的社会网络成员的关心、尊重和重视的一种行为或信息[4]。

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决定心理应激与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关心理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表明: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对心理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4]。

目前,有关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的研究集中于大学生[5]、工人[6]和幼儿园教师[7]等,很少针对中学教师进行系统的研究。

工作绩效指的是一个人工作的成绩或成效。

国外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幸福感越高,工作绩效越高[8];研究还表明,心理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能预测工作绩效[9]。

国内关于工作绩效和心理幸福感研究较少,已有研究集中在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面,这些观点可归纳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互为因果、非因果关系或者需要定义概念等,研究尚无定论[10]。

工作满意度指员工对工作条件与状况的总体感受,只涉及工作领域内的主观情感体验,因而可看做心理幸福感的一个方面。

综上可见,目前尚未见到专门针对中学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幸福感与其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

本研究拟将社会支持、工作绩效和心理幸福感结合分析,考察社会支持和工作绩效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以中学教师为对象,旨在从积极心理学的侧面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促进其积极、幸福的生活,拓宽心理幸福感的研究范围和丰富教师心理的研究。

二、方 法(一)研究对象选取重庆市中学教师400名,有效被试354名。

其中男性152名,占总被试的43%,女性202名,占总被试的57%;来自城市的189名,占总被试的53%,来自农村的165名,占总被试的47%;0-5年教龄的教师29名,占总被试的8%,6-10年教龄的教师64名,占总被试的18%,11-20年教龄的教师193名,占总被试的55%,2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68人,占总被试的19%。

(二)研究工具11心理幸福感问卷。

采用王欣修订的Ryff 心理幸福感量表[11],包括自主性、掌控环境、个人成长、积极关系、生活目标和自我接纳六个维度,共84个项目,6级记分:1表示“非常反对”,2表示“反对”,3表示“有点反对”,4表示“有点赞同”,5表示“赞同”,6表示“非常赞同”。

分数越高,幸福感越高。

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2],本次测量的同质信度为0.91。

21社会支持问卷。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3],共10个项目,包括主观支持(4条)、客观支持(3条)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

被试在社会支持问卷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其所拥有的社会支持越多,此问卷是国内相关研究应用最广泛的社会支持问卷,本次测量的同质信度为0.90。

31工作绩效问卷。

采用龙立荣译制的G ould (1979)和Pazy (1988)曾使用过的自评绩效问卷[14],共4个项目,5级记分:1表示“十分不符合”,2表示“有点不符合”,3不确定”,4表示“有点符合”,5表示“十分符合。

分数越高,工作绩效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同质信度为0.87。

(三)程序采用集体施测法,利用重庆教育学院教师培训的机会,由作者担任主试以团体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指导语的要求完成问卷。

(四)数据处理全部数据录入微机,筛选后用S p ss12.0f orW indo w s XP 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一)中学教师的心理幸福感特点对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各维度分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MANOVA ),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在自主性维度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 =7.06,P <0.05);除个人成长和环境控制外,其余各维度及总分的来源主效应显著;自我接纳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教龄主效应(F =3.50,P <0.05);教龄和来源在个人成长维度上交互作用显著(F =3.24,P <0.05)。

对主效应显著的各维度进行T 检验和F 检验,发现男教师的自主性显著高于女教师;农村来源的教师在自我接纳、生活目标、积极关系、掌控环境、自主性和幸福感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城市来源的教师;自我接纳维度上表现为21年以上教龄>6-10年教龄>16-20年教龄>0-5年教龄的教师得分。

表1 性别、来源、教龄在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其各维度上的方差分析ANOVAS (F )(N =354)自我接纳个人成长生话目标积极关系掌控环境自主性幸福感总分性别 1.251.610.390.011.747.0631.22来源8.38331.543.6337.043311.30336.70338.9433教龄 3.5030.562.031.920.37 1.651.58性别3教龄 2.142.080.250.67 1.95 1.131.42教龄3来源 1.843.2432.021.08 1.31 1.332.27性别3来源0.490.890.120.53 1.000.700.01性别3来源3教龄0.250.720.230.781.580.060.53注:3表示P <0.05,33表示P <0.01(下同)图1 来源和教龄在个人成长维度上的交互情况对具有交互作用的自我成长维度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固定来源进行教龄的方差分析发现来源于城市的教师,21年以上教龄>0-5年教龄>11-20年教龄>6-10年教龄,差异显著(F =3.40,P <0.05)。

发现来源于农村的教师,6-10年教龄>21年以上教龄>11-20年教龄>0-5年教龄,但差异不显著(F =0.65,P >0.05)。

固定教龄进行来源的方差分析发现:0-5年教龄的教师个人成长得分城市高于农村,差异不显著(F =0.71,P >0.05);6-10年教龄的教师个人成长的得分农村高于城市,差异显著(F =5.26,P <0.05);11-20年教龄的教师个人成长的得分城市高于农村,差异不显著(F =0.41,P >0.05);2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个人成长的得分城市高于农村,差异不显著(F =1.52,P >0.05)。

(二)社会支持、工作绩效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分析对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工作绩效与心理幸福感及其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心理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r值)(N=354)自我接纳个人成长生话目标积极关系掌控环境自主性幸福感总分社会支持总分0129330118330130330124330117330106012633客观支持01343301123301333301333301303011733013433主观支持011930114330120330113301060102011633支持利用0113301080115330107010501060109工作绩效-012433-011533-012033-0107-011433-0105-01183结果表明:除自主性外,心理幸福感总分和其余五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幸福感各维度均与客观支持显著正相关(P<0.01);除掌控环境和自主性外其余四维度均与主观支持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接纳和生活目标与支持利用显著正相关(P<0.05);除自主性和积极关系外,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其余四维度与工作绩效显著负相关(P<0.05)。

2.4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和工作绩效的多元回归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心理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以社会支持和工作绩效为自变量,心理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表3 中学教师工作绩效、社会支持预测心理幸福感的多元回归分析(N=354)进入因素R R2βt F社会支持0.2620.0690.262 5.10326.04433工作绩效-0.1760.031-0.176-3.3511.23233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的解释率为6.9%;工作绩效对心理幸福感的解释率为3.1%。

说明中学教师的社会支持和工作绩效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四、讨 论(一)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的性别、来源和教龄的主效应分析本研究表明,中学男教师的自主性显著高于女教师,这与刘东霞等人研究结论(2006)[15]不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