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古诗词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每首诗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其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感情。

3.初步鉴赏品味诗词的美点。

教学重点:1.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名句品味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研究《咸阳城东楼》作者简介:___(约791~约858),唐代诗人,以律诗为主,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___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当时,大唐王朝政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朗读诗词:咸阳城东楼___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___似汀洲。

___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___。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诗句: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___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赏析诗词: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___,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

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一上”表明了诗人情感的瞬间,而“万里”则表达了他愁思的广阔空间。

整首诗的基调被一个“愁”字所奠定。

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诗人情感苍凉伤感,意境高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颔联描绘了晚上___的景象,寓意深远。

它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是对___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形象化勾画。

云起日落,风雨将至,动感十足。

其中,“风为雨头”这句含蕴深刻,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名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13 诗词三首知识与能力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并深入了解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2.学习古人诗歌唱和的习惯,理解诗中典故的内涵。

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他是谁呢?我们通过一副对联猜猜看。

(大屏幕展示对联内容,指名读出,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四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

)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金樽.(zūn)投箸.(zhù)冰塞.川(sè)歧.路(qí)济.沧海(jì)(2)词语释义金樽:金酒杯。

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羞:同“馐”,美味的事物。

箸:筷子。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五 古诗文积累与古诗词鉴赏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五 古诗文积累与古诗词鉴赏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五古诗文积累与古诗词鉴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古诗文积累与古诗词鉴赏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一定量的古诗文名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大量古诗文,对于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记忆古诗文方面仍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本章出现的古诗文名句。

2.能够理解并运用本章所学古诗文鉴赏方法,独立鉴赏古诗文。

3.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

2.教学难点:古诗文鉴赏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章古诗文进行深入研究,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鉴赏方法。

2.学生准备:预习本章内容,对古诗文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本章古诗文名句,要求学生进行默写和背诵。

3.操练(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讲解古诗文鉴赏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相互鉴赏。

4.巩固(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查找其他古诗文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鉴赏方法的掌握。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本章古诗文名句,并进行一次古诗文鉴赏练习。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板书,总结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5分钟,操练20分钟,巩固1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选用的诗词都是经典的古诗词,包括《登鹳雀楼》、《乌衣巷》、《凉州词》、《过零丁洋》等。

这些诗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一些常见的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的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深入挖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词,理解其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能够理解诗词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词,理解其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词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

2.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经典诗词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所学的古诗词,了解其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准备相关的讲解和解释。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所学的古诗词,尝试朗读和背诵,对中的生僻词语进行查找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与杜甫有关的文学常识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4.背诵,默写全诗.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望月思弟的情感。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是的大意.教师适时设疑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咏月诗词大比拼(出示一轮明月图片)师:各位同学,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佳节,良辰美景,让我们对月怀远,望月诉情。

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不由的吟诵……师:各位同学,听了你们精彩的吟诵,我仿佛随你们一起到唐宋咏月诗的星空中遨游了一番,去领略了一轮皓月相辉映的锦绣诗篇。

是啊,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不由的吟诵那脍炙入口的《静夜思》,会吟诵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之诗,顶峰中顶峰”的《春江花月夜》,更不会忘记“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

”这一千古名句。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杜甫的咏月诗,叫《月夜忆舍弟》,看看杜甫诗中的一轮明月给我带来了什么?二、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1.情人民,如“三吏” “三别”,“羌村”三首等;2.爱祖国,渴望统一,如《春望》、《闻官兵收河南河北》等3.统治阶级的种种罪行,如《兵车行》《丽人行》等;4.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春夜喜雨》等。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优秀5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优秀5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优秀5篇)中学九班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品味写雪景语句的精妙。

2、感悟雪中赏景的低沉之情。

3、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

学习重点: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学习难点:感悟张岱的低沉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自古风花雪月之事,必能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特殊是碰到雪白的大雪,更是能触动他们简单骚动的心。

你所学过见过的诗词中带有雪的你记有多少呢?(同学做得,不一而足,老师要多激励,多称赞)喔!同学们把握的还真不少,足见大家的学问的广博。

在刚才大家所展现的诗句中,柳宗元的《江雪》,我为觉得写雪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起来吟诵一下吧!(同学吟诵)很好!大家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同学可能说出多种情况,老师最终总结。

)这真是: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呀!自此雪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心境呢?(提示同学可以参考刚学过的《小石河潭记》的介绍)孤独,凄凉,因被贬而悲痛的情感。

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之中,我们今日来看看清朝的张岱是什么样的心境呢?二、明确学习目标(同学读记)三、简介。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名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降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四、踏雪赏景1、现在我们就跟随张岱一起来了解西湖雪景的漂亮吧。

请齐读课文(同学齐读)找出文中张岱都看到了哪些雪景?同学找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我们一起来赏识一下这雪景吧!“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诗歌中处处体现“早行”,如“晨起 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 当),“鸡声茅店月”(鸡鸣早嘹亮,晓 月未落),“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 反衬“天暗”,说明“早”)。
➢ 寻读异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 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词一景, 让我们获得广阔的想象空间,组成意韵丰富 的画面。这就是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法。
温庭筠(约801—866),晚唐诗人,与 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在晚唐的词家 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占有一定的地位,被 誉为“花间派”鼻祖。
初读,解读“早行”
诗人围绕“早行” 一词,写了哪些有典 型特征的细节、景物? 如何体现“早行”?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人的心会飞到过去,他想 说:“我要施展我的才华,为朝 廷效力,为天下百姓做事。可是 这美好的愿望何时才能实现?” 我读到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无奈和 悲凉心境。
通过想象对话,我们可以感知诗人因 为“无家”而“寄书不达”,因为人“分 散”而“死生”不明的那份忧愁和无奈。 战事频繁,生死茫茫当更难。诗人怀家愁, 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千。
初读,感知诗意 反复诵读,感知诗意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细读,揣摩诗人之心
如何理解诗中“悲”和“怜”?结合 诗中的事、景以及其他关键词来分析。
颔联借景抒情,孤寂悲凉。颔联运用 借景抒情的手法,写秋草衰迷、寒林空落、 落日西斜,空寂无人,渲染了贾谊故宅一 片萧条冷落的凄清景象,烘托了作者孤寂 悲凉的心境。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指定的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难点: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古诗词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词的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词,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总结诗词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鉴赏训练:选取相似题材或风格的古诗词,让学生进行比较鉴赏。

6.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提高朗读与背诵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本节课所学的古诗词。

3. 预习下节课的古诗词,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六、第六课《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天净沙·秋思》,掌握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领会作者运用景物描绘来表达情感的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背诵《天净沙·秋思》。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初中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教案范文3篇

初中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教案范文3篇

初中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

2、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望月思弟的情感。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讲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咏月诗词大比拼(出示一轮明月图片)各位同学,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佳节,良辰美景,让我们对月怀远,望月诉情。

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不由的吟诵……二、读好诗题,拉开诵读方法指导序幕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杜甫的咏月诗,叫《月夜忆舍弟》,看看杜甫诗中的一轮明月给我带来了什么?1、师生共同板书诗题,读题。

2、指名读题,要求读准诗题每一个字音。

3、指名读题,要求读出诗题的节奏。

4、谈谈读题后的初步感受。

三、诵读第一环节: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1、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诗句中每一个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顺诗句,读出五言的音律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3、指名读,交流评议。

四、诵读第二环节:原汁原味地读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要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

诗有它的平仄规律,我们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读,就能读出一定的味道。

1、教师范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两遍,让学生体会两遍的不同,并感受哪一遍更有味道。

2、指导学生按平仄的读音规律(平长仄短)来读诗。

3、指名试读,鼓励摇头晃脑地读、个性张扬地读。

4、交流诵读后的初步感受。

各位同学,诗到这里,在我们的脑海里、心里有什么印象或感觉?请大家说一说。

五、诵读第三环节:入情入境地读1、学生默读古诗,并借助注释和背景介绍了解诗的大意。

2、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第一个问题:诗中,杜甫的“身”在哪里?何以见得?第二个问题:诗中,杜甫的“心”在哪里?何以见得?3、教师再追问两个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诗意。

问题:舍弟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身在他乡杜甫舍弟心忆对方4、让我们带着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一起走进杜甫那颗思乡思亲的心。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2.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思维碰撞。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中角色,通过表演形式,再现诗词情境,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1.诗词大意:详细讲解诗词的字词、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意境分析: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取关键意象,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修辞手法:讲解诗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兴、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4.艺术特色: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结构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文化内涵:挖掘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课外古诗词的背诵和鉴赏能力。
2.难点:
-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对仗、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词的美。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诗词朗诵、图片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新课学习:
a.诗词背景介绍:讲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丑奴儿》。

2、了解词的大意,引导学生体会词意及感情。

3、感悟作者忧愁、彷徨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掌握对比手法和叠句使用。

2、体会作者浓墨重彩的“愁”。

【教学难点】体会构思的巧妙,感悟作者忧愁、彷徨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经典咏流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导入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2、写作背景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1、读准字音丑奴儿(chǒu núér)·书博(bó)山道中壁辛弃疾(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qiǎng)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huán)。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2、视频朗读3、读出感情4、抽生朗读5、全班齐读四、译读,感知词蕴美1、结合课文注释,解释下列词语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入门1.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情感等。

1.2 学习诗歌的基本形式:律诗、绝句、词、曲等。

1.3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法、情感分析法、手法分析法等。

第二章:唐代诗歌鉴赏2.1 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及其特点。

2.2 学习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

2.3 鉴赏唐代诗歌的方法:以意象为主线,分析诗歌的情感、手法等。

第三章:宋代诗歌鉴赏3.1 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及其特点。

3.2 学习宋代著名诗人的作品:苏轼、陆游、李清照等。

3.3 鉴赏宋代诗歌的方法:以情感为主线,分析诗歌的意象、手法等。

第四章:元明清诗歌鉴赏4.1 了解元明清诗歌的发展背景及其特点。

4.2 学习元明清著名诗人的作品:杨慎、辛弃疾、纳兰性德等。

4.3 鉴赏元明清诗歌的方法:以手法为主线,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第五章:现代诗歌鉴赏5.1 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及其特点。

5.2 学习现代著名诗人的作品: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等。

5.3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以意象和情感为核心,分析诗歌的语言、形式等。

第六章:唐代以后诗歌鉴赏(中唐篇)6.1 了解中唐诗歌的背景与特点。

6.2 学习中唐著名诗人的作品: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

6.3 鉴赏中唐诗歌的方法:关注诗歌中的现实关怀与个性化表达。

第七章:唐代以后诗歌鉴赏(晚唐篇)7.1 了解晚唐诗歌的背景与特点。

7.2 学习晚唐著名诗人的作品: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

7.3 鉴赏晚唐诗歌的方法:注重诗歌的意境营造与情感抒发。

第八章:唐代以后诗歌鉴赏(五代十国篇)8.1 了解五代十国诗歌的背景与特点。

8.2 学习五代十国著名诗人的作品:李煜、冯延巳、韦庄等。

8.3 鉴赏五代十国诗歌的方法:分析诗歌中的宫怨、离愁与爱国情怀。

第九章:唐代以后诗歌鉴赏(宋代词篇)9.1 了解宋代词的背景与特点。

9.2 学习宋代著名词人的作品: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第一章:《登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高》。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4. 联系作者的生平背景,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中的意象、寓意和修辞手法。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作者生平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

2. 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登高》,感受诗的韵律美。

3. 翻译:解析诗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全诗内容。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背诵《登高》。

2. 写一篇关于《登高》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第二章:《使至塞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4. 联系作者的生平背景,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中的意象、寓意和修辞手法。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作者生平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

2. 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使至塞上》,感受诗的韵律美。

3. 翻译:解析诗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全诗内容。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第三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所学的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

2. 教学难点: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典故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诗词书籍、网络资源等。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王之涣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2. 第二课时:《春晓》孟浩然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3. 第三课时:《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4. 第四课时:《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5. 第五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3. 背诵情况:学生对所学古诗词的背诵情况。

4. 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测试。

六、教学策略与指导:1. 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2. 通过举例、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的押韵、节奏和韵律等特点,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实践与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诗词的感悟。

2. 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邀请家长参与诗词主题的活动,增进家庭对古诗词的关注和传承。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3篇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

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3. 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及难点:1. 忠而获罪的愤慨。

2. 叙事、写景、抒情的融合。

教学设想:1. 以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2.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注音并简介作者1. 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朝奏( )九重天( )瘴江( )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①本诗作者是唐代人韩愈(768-824),字退之,他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②写出诗歌中描写冬景的句子(雪拥蓝关马不前);为国家赤胆衷心袒露一片豪情的句子(肯将衰朽惜残年)。

3.背景: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

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二. 译释诗句,了解大意。

1.释词:奏: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这里是献上、呈上的意思。

贬:降职。

圣明:指天子。

惜残年:爱惜残年的生命。

蓝关:即蓝田关。

2.结构: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译诗: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三. 讨论指导。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世界师:同学们,XXX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你们仔细品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1)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自由读—分组诵读—指名诵读)。

2)品味诗歌情感。

3)学生分享。

预设:生1:XXX在诗中流露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他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

生2:诗中充满了对战乱的悲愤,他用“边庭XXX,中有一人行”表达了对祖国沦陷的痛心和对战争的反感。

教师点拨:同学们通过诵读和品味,深入感受了诗人的情感,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孤独、思念、悲愤。

这些情感是诗人在战乱年代的真实写照,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三、分析诗歌,体会艺术魅力1.分析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师:同学们,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结构。

1)学生讲解诗歌结构。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

预设:生1:这首诗是七绝,四句一组,每句五个字。

整首诗共四组,共十六句。

这种结构简洁明了,有韵律美。

生2:诗歌中的意象生动,如“边庭XXX,中有一人行”,“孤雁南飞”等,这些意象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使人们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教师点拨:同学们分析出了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点,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七绝结构,表现出诗人孤独、思念、悲愤的情感。

同时,诗歌中的意象生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诵读比较,体会不同诗歌的艺术特点师:同学们,我们研究了《月夜忆舍弟》,还有三首诗等着我们去了解。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诗歌的艺术特点。

1)学生分组诵读不同诗歌。

2)学生比较不同诗歌的艺术特点。

预设:生1:《将进酒》采用了豪放的风格,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的人生观。

生2:《登高》运用了富有变化的语言,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生3:《静夜思》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师点拨:通过诵读比较,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不同诗歌的艺术特点。

这些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但都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学习三首古诗词的内容和作者。

2. 掌握古诗词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方法。

3. 加强对语言文学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4.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古诗词《静夜思》《登高》《行路难》。

【教学重点】1. 三首古诗词的阅读理解,鉴赏和写作。

2. 古诗词的词句解析,修辞手法鉴赏。

【教学难点】1. 古诗词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方法。

2. 如何理解和传达古诗词的深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内容,词句解析,修辞手法鉴赏,讲解阅读策略。

2. 分组讨论法:分小组研读和讨论,然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3. 体验法:通过配乐、朗诵、背诵等方式体验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出示三幅不同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和写出图片所呈现的意境和感情,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 提问:你有没有写过或读过诗词?诗词有哪些特点?二、讲授1. 学生自学课文《诗词三首》,理解内容。

2. 教师讲解三首古诗词的背景、作者、意义和文学特点等。

3. 分析词句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诗词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三、小组讨论1. 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和个人爱好,分小组自由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研读和讨论。

2. 小组展示和分享研读成果,谈谈自己理解和感悟到的内容和文学价值。

四、朗诵表演1. 小组代表进行班内朗诵表演,通过配乐、音乐、舞蹈等形式,增强诗词的艺术魅力。

2. 让学生模仿朗诵,通过表演体验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五、写作指导1. 发放写作纸,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写一篇小作文。

2. 指导学生如何有条理地梳理写作思路,如何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句式,如何运用文学鉴赏知识和技巧,提高写作质量。

六、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深刻认识古诗词对语言文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板书设计】古诗词《静夜思》《登高》《行路难》。

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2)诗词解析:掌握诗句中的关键字词、修辞手法、韵律特点等,能正确翻译诗句,领会诗人的意境。
举例:诗句“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中的“谪宦”、“栖迟”等词汇,以及诗句的对仗、平仄等。
(3)诗词鉴赏:分析《长沙过贾谊宅》的艺术特色,如意境、情感、结构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诗中通过描绘贾谊宅的荒凉、萧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哀思,展现了诗歌的意境美。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长沙过贾谊宅》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怀念朋友或感慨时光的经历?”这个问题的答案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主题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沙过贾谊宅》的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运用古诗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学习《长沙过贾谊宅》,我发现学生们在诗词鉴赏、创作方面有着不错的表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2.教学难点
(1)古诗词阅读能力:学生对于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生僻字词、句式结构难以理解。
举例: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古文句式等,如“谪宦”、“栖迟”等字词,以及诗句的对仗、平仄等。
解决方法:教师需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对句式结构进行剖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2)诗词意境的感悟: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存在一定难度,难以把握诗人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词五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望江南》《渔家傲》。

2、能够正确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导入,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望江南》(1)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一、一读诗歌,扫除生字词语。

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望江南》,比谁能读准字音,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对方帮助纠正。

独倚(yǐ)脉脉(mòmò)白频洲(pín)二、二读诗歌,理解大意、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

1、自学指导:下面请同学们一边朗读,结合课下的注释,一边体会这首词的大意,及其所表达地感情。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4、师小结明确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三、名句赏析体会1、自学指导:赏析下面句子根据提示说说你的理解。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你认为白频洲是什么地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

4、师小结明确“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渔家傲.秋思》作者简介。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苏州吴县人。

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一读诗歌,扫除生字词语。

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渔家傲.秋思》,比谁能读准字音,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对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燕(yān)然未勒(lè)二、二读诗歌,理解大意、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

1、自学指导:下面请同学们一边朗读,结合课下的注释,一边体会这首词的大意,及其所表达地感情。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4、师小结明确文章大意: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

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

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三、名句赏析体会1、自学指导:赏析下面句子根据提示说说你的理解。

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

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景或事?有什么特点?下片抒发了什么感情?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

4、师小结明确上片,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下片,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课堂练习背诵《望江南》《渔家傲》。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城子》《武陵春》。

2、能够正确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词五首》《江城子》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

政治上不得意。

一、一读诗歌,扫除生字词语。

师: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江城子》,比谁能读准字音,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对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右擎(qíng)苍貂裘(diāo qiú)千骑(j ì)酒酣(hān)二、二读诗歌,理解大意、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

1、自学指导:下面请同学们一边朗读,结合课下的注释,一边体会这首词的大意,及其所表达地感情。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4、师小结明确文章大意: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

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三、名句赏析体会1、自学指导:赏析下面句子根据提示说说你的理解。

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

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景或事?有什么特点?下片抒发了什么感情?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

4、师小结明确上片,打猎:雄壮、开阔。

下片,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武陵春》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一、一读诗歌,扫除生字词语。

师: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武陵春》,比谁能读准字音,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对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舴艋(zéměng)舟二、二读诗歌,理解大意、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

1、自学指导:下面请同学们一边朗读,结合课下的注释,一边体会这首词的大意,及其所表达地感情。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4、师小结明确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三、名句赏析体会1、自学指导:赏析下面句子根据提示说说你的理解。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

4、师小结明确(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

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

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课堂练习背诵《江城子》《武陵春》。

教后记: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破阵子》。

2、能够正确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词五首》(板题示标)《破阵子》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一、一读诗歌,扫除生字词语。

师: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破阵子》,比谁能读准字音,其余同学认真听。

分麾(huī)下炙(zhì) 的(dí)卢二、二读诗歌,理解大意、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

1、自学指导:下面请同学们一边朗读,结合课下的注释,一边体会这首词的大意,及其所表达地感情。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4、师小结明确文章大意: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

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

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

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三、名句赏析体会1、自学指导:赏析下面句子根据提示说说你的理解。

怎样理解作者最后慨叹“可怜白发生”?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

4、师小结明确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

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四、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第一题。

参考答案,○1.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就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2.《渔家傲》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色。

“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