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山西省榆次一中张志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这节内容为学习是对前一章知识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的去向及如何被细胞利用作进一步的说明,并为后一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学习作好知识储备而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水平与小学高年级的差不多,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还有待于加强,从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等特点,我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性因素,创设情境,以竞猜、顺口溜、旅游游戏、播放动画视频、谈话等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法和分析方法。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抽象,适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的演示,使学生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能够较轻松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导入:现在电视上的益智类节目很多,今天,我们也来一起做道“夺标800”题。听好了,四个提示分别是:北京、两房两室、拳头、泵。大家想一想,答案是什么?[生:心脏]有没有同学能解释一下,这四个提示的含义呢?[学生尝试]为了能真正了解这四个提示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让学生在体验电视节目竞猜题的回答过程中,呈现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提示中出现的信息,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观察合作探究,在兴趣中建构知识
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谈话: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预习P67/~P69/课本内容,并仔细观察P70/的插图中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情况。(紧密联系主题的自学提示,能够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探究的线索,保证自学的效率和质量)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尔后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画出心脏的结构模式图(见板书)。
4.为了便于记忆,师生共同活动编口诀:
人的心脏在胸腔,形状恰是桃子状。
里面共有四个腔,下为心室上为房。
左右不通上下通,动脉连室静连房。
房室之间有瓣膜,血液倒流可预防。
(顺口溜在教学中的巧妙安排,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在乐学中掌握一些知识要点)
5.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心脏的工作示意图,了解心脏壁的组成、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以及各种瓣膜作用。
Ⅱ血液循环的途径
1.分别播放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以及在全身毛细血管处、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进行的物质交换的动画效果。
2.重播动画效果,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血液成分的变化及物质的交换。引导学生依次讲出循环的途径及发生的物质交换过程。
(采用直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和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课堂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更加有据可依。)
3.“旅游见闻”,掌握途径:把我们每个人想象成是一个红细胞,我们把心脏作为“大本营”,结合教材的血液循环模式图和文字介绍,分组进行“旅游”,各组可以自行选择旅行线路,并记录沿途经过的“景点”以及发生的事情。我们旅程的起点是左心室,现在我们一起开始自己的“环身”旅行吧。[停止播放动画效果,在前面画的心脏结构的示意图上,和学生一起复习和画出血液循环的过程。要密切联系前面学过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等知识。最终共同得到:
甲组“主要景点”和旅游的目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这条线路途径身体各处,范围大,称为体循环。这条循环主要目的是,把身体各部分细胞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送去,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通过体循环,使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乙组“主要景点”和旅游的目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肺作为呼吸的主要器官,这里有大量肺泡,里面是含有大量氧气的新鲜空气。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通过肺循环,使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两条循环路线尽管途径不同,目的任务不同,它们有什么联系?体循环回到右心房的血液,进入右心室,又进入下一次循环——肺循环,而且此时血液恰好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通过肺循环血液变成动脉血回到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又作为体循环的出发点,送去的是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人体内的血液循环途径主要由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而且这两条循环途径是同时进
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4.认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根本区别及血液循环的作用。学生讨论,共同总结。
5.学生观察心脏壁的厚薄,引导学生从血液循环的过程来寻求答案,进一步引导学生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讲述时,不凭空对照书本内容进行枯燥无味的灌输,而应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知识总结检测,加强实际运用
1.课堂练习:
右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④和⑧分别表示心脏的,
心脏壁最厚的是【】。
(2)图中的⑥与心脏的【】相连。它们
流动的血是。
(3)图中的⑨表示,其功能是使血液
只能由流向。
(4)医生给某人右手臂静脉注射一种药物治疗头痛。药物到达头部的途径是(用图中的序号表示)
2.谈话: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
3.谈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要想身体健康,必须注意心脏的保健。希望大家课后能考虑这样两个问题:①怎样使心脏健康?②怎样保护心脏不受伤害?大家可以通过生物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成果交流。
(让学生总结,能够让其产生成就感,培养其反思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
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主动脉
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