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才能和逻辑推理才能。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绘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
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
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比赛中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考虑、尝试的时机,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场。
预设:女生记得快。
问:女生记得这么快?为什么男生记不下来?生1:女生记得是重复的或者有规律的。
生2:女生记得简单。
男生记得乱。
小结:奧,原来不是男生的记忆差,是女生总是记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规律的。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
(补充板书:找规律)二、情境中发现规律1、创设情境: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看(出示主题图),这些孩子把教室布置得多漂亮呀,他们都是用什么布置的?在漂亮的彩旗、灯笼、小花中还藏着数学机密呢。
找规律的三种方法
找规律的三种方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数的世界中,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通过找出各种事物的规律性,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做出明智的决定。
比如,根据股票市场的历史价格变动趋势,投资者可以推断未来的趋势,并采取投资策略去获得最大的收益。
无论你是想抓住机会,还是把握风险,都需要正确地找出规律。
那么,到底如何找出规律呢?这里有三种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找出规律。
首先,采用实验和观察的方式来找规律。
实验和观察的过程涉及从现实中采集数据,然后仔细观察和研究,从而寻找数据之间的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股票市场的历史走势,从而找出股票价格的可预测性,并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
其次,采用数学分析的方式来找规律。
数学分析涉及定义和消除变数,用已知数据对未知变量进行推断,并从中寻找规律性。
比如,我们可以研究货币的贬值率,从而找出其贬值规律,从而实施相应的抗风险策略。
最后,采用机器学习的方式来找规律。
机器学习是一种用计算机程序来学习和推断事物规律的技术。
比如,通过机器学习,就可以从历史大量的股票数据中找出市场趋势,从而制定更加明智的投资策略。
总而言之,找出规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当我们正确地理解了事物的规律,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本文分析了三种用于找出规律的方法:实验与观察,数学分析以及机器学
习,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从繁杂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出规律,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找规律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 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3+(2n-1)]×(n-1)÷2=(n+1)×(n-1)=n2-1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找规律》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中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有很多,体验到学习思维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1.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活动准备:课件、拼图积木若干、小篮若干。
活动过程:一、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初步认识规律。
1、师幼互问好。
师:我发现咱们小朋友都是一些聪明的'孩子,并且还是一些勤快的孩子。
师:那么,你们早上几点起床的呢?(六点半,六点,七点……)师:你们这么早就起床啦,是自己醒的,还是爸爸、妈妈叫醒的?(妈妈、爸爸、自己、小闹钟)师:小朋友们想想醒来的时候,你在被窝里喜欢做什么动作?(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幼儿边说边表演)。
师:那咱们把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再来模仿一下吧!师幼共同边说边做动作:揉一个眼睛,伸一个懒腰再伸一个懒腰。
(重复两次)师:这下我们可是真的醒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穿衣服)师:先穿哪件呢?(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师:我们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好不好?(幼儿答)师: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按顺序一样一样的穿。
)师:那我们把小朋友穿衣服的顺序做一下吧!师幼共同边做边说:上衣,裤子,鞋子。
上衣,裤子,鞋子,(重复两次) 2、师:下面我要给大家看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依次出示娃娃、衣服、裤子、鞋子等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东东起床了!我们向他问好!(幼儿向东东问好并招手)师:现在,东东要穿衣服了,请小朋友告诉他穿衣服的顺序好吗?(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每天都是按这个顺序穿的。
)(教师按顺序将上衣、裤子、鞋子贴出顺序图)师;第一先穿上衣,第二再穿裤子,第三再穿鞋子。
数学找规律技巧和方法
数学找规律技巧和方法以数学找规律技巧和方法为题,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更加高效地找到规律。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找规律方法。
通过观察数列、图形、等式等问题中的特征和规律,我们可以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例如,观察一个数列的前几项差的规律、乘积的规律、相邻项的关系等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代数法代数法是利用代数运算来找规律的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问题用代数符号表示出来,然后运用代数知识进行推导和计算,最终得到问题的解。
代数法通常适用于求解一些复杂的问题,如方程、不等式等。
三、归纳法归纳法是将一些已知结果总结出规律,从而推导出一般情况的方法。
通过观察一系列例子或特殊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并证明这一规律适用于所有情况。
归纳法常用于证明数学定理和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四、递推法递推法是通过已知条件和递推关系,由已知的一项推导出下一项的方法。
递推法常用于求解数列、数表等问题,通过找到数列或数表中相邻项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递推出后面的项。
五、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是利用数学和几何图形结合来找规律的方法。
通过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或者通过画图、构造图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数形结合法常用于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和图形问题。
六、反证法反证法是通过假设问题的反面,然后推导出与已知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方法。
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假设某个规律成立,然后通过反证法来验证这个规律是否正确。
七、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证明数学命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先证明命题在某个特定情况下成立,然后假设命题在某个情况下成立,再证明命题在下一个情况下也成立,最终得出命题在所有情况下成立的结论。
八、分析法分析法是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然后逐个解决这些子问题的方法。
通过将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结构和特征,从而找到问题的规律。
九、数学推理法数学推理法是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找规律的三种方法
找规律的三种方法代数中的规律“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1 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
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个数是___。
”分析: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个数。
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平面图形中的规律:图形变化也是经常出现的。
作这种数学规律的题目,都会涉及到一个或者几个变化的量。
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
所以,抓住了变量,就等于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具体内容的.实际的恩明确提出播发,观测各个数量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变化规律。
由此及彼,合理M18x,大胆悖论擅于投影,从相同事物中辨认出相近或相同点;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并检验结论恰当是否;在积极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必须擅于变化思维方式,努力做到事半功倍积极探索规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及思维从特定至一半的弹跳,须要存有一定的概括与综合能力。
当以知的数据有很多组时,需要仔细观察,反复比较,才能准确找出规律。
需用到的数学方法有:分类讨论法.转化法.归纳法.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探索活动,解答有关探索规律性问题的特点是问题的结论或条件不直接给出,需要逐步确定需要的结论和条件。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掌握规律.合理推测.认真验证,从而得出问题的正确结论。
标示出序列号:打听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得出一系列量,建议我们根据这些未知的量找到通常规律。
找到的规律,通常包含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到一起予以比较,就比较难辨认出其中的奥秘。
一二年级找规律题类型
找规律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找规律题中,常见的类型包括递增关系、递减关系、对对碰关系、隔项关系和倍数关系等。
1.递增关系:这种类型的题目中,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递增排列。
例如,1,3,5,7,9,…,这种递增关系可以通过相邻两个数的差来找出规律。
2.递减关系:与递增关系类似,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递减排列。
例如,5,10,15,20,…,这种递减关系也可以通过相邻两个数的差来找出规律。
3.对对碰关系:这种类型的题目中,数字没有明显的递增或递减规律,但是存在一种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例如,2,4,6,8,10,…,这种规律可以通过观察相邻两数的数差来发现。
4.隔项关系:这种类型的题目中,数字每隔一定的项数存在一种规律。
例如,1,3,5,7,9,11,13,…,这种规律可以通过计算相同数两边的数之间的数差来找出。
5.倍数关系:这种类型的题目中,数字之间存在一种倍数关系。
例如,1,2,4,8,16,…,这种规律可以通过观察相邻两数的倍数关系来找出。
在解答找规律题时,学生需要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数字排列规律,通过分析相邻两数的数差、倍数关系等方式来找出规律。
同时,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来理解题目中的规律并正确应用。
数字找规律题解题技巧
数字找规律题解题技巧
数字找规律题是数学中的一类常见题型,这类题目需要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数字找规律题的解题技巧。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数字找规律题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数字的增减、奇偶、大小关系等,可以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
例如,观察一串数字[1, 2, 3, 5, 8, 13, 21] 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的和,这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
二、差分法
差分法是通过计算相邻两项的差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如果差值有固定规律或者差值之间也存在某种规律,那么原数列就可以通过差值得到简化,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三、代数法
代数法是通过代数运算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例如,对于数列[1, 2,
4, 8, 16] 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2倍,这是一个等比数列。
四、归纳法
归纳法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少量数据来推测出整个数列的规律。
有时候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但是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来找出规律。
五、方程法
方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有时候数字之间的规律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方程来表示,通过解方程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
六、倍数法
倍数法是通过计算某个数的倍数来找规律。
有时候数字之间存在某种倍数关系,通过计算倍数可以找到规律。
七、函数法
函数法是通过函数关系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有时候数字之间的规律可以用一些函数关系来表示,通过观察函数关系可以找到规律。
找规律的三种方法
找规律的三种方法
找规律是数学和逻辑问题中常见的解题方法。
以下是三种常用的找规律方法:
1. 数字规律法:通过观察一系列数字或数字序列,寻找其中的规律和模式。
例如,可以尝试计算每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异、比率或乘积,看是否能找到递增或递减的规律。
2. 图形规律法:对于一系列图形或图案,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线条、对称性等特征,寻找其中的规律。
可以尝试通过旋转、镜像、移动等操作,找出图形之间的关联性。
3. 字母规律法:针对字母序列或单词,可以通过观察字母的位置、排列、重复性等特征,寻找规律。
可以尝试根据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或根据字母的形状进行推理。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找规律方法,比如利用代数公式、模型建立、归纳法等。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尝试结合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找出最合适的规律和模式。
在实际应用中,找规律的能力有助于解决数学问题、逻辑问题、编程问题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难题。
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可以提高找规律的能力,并更加灵活地运用于解决各类问题。
(完整版)找规律(含答案)
年级:日期:找规律专题简介: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例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分析: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一: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7,(),16,22分析:在这列数中,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
由此可以推算7比括号里的数少4,括号里应填:7+4=11。
经验证,所填的数是正确的。
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练习二: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0,11,13,16,20,(),31(2)1,4,9,16,25,(),49,64(3)3,2,5,2,7,2,(),(),11,2(4)53,44,36,29,(),18,(),11,9,8(5)81,64,49,36,(),16,(),4,1,0(6)28,1,26,1,24,1,(),(),20,1(7)30,2,26,2,22,2,(),(),14,2(8)1,6,4,8,7,10,(),(),13,14例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找规律教案15篇
找规律教案15篇找规律教案1活动目标:1、指导幼儿通过对图与图之间关系的分析,学习概括规律并接着排序。
2、引导幼儿在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激发幼儿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具图片三张、图形卡若干学具操作卡人手一张、两种不同颜色的套环、同一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插板,两种不同颜色同一形状的插塑积木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
师:今天老师来跟你们玩一个闯关游戏,每一关都有一个问题,你们想试试吗?好,我们一起来第一关的问题。
(1)出示图片:一只小鸡两只小鸡一只小鸡两只小鸡瞧,老师带来好多的小鸡,并给它们排好了对,你们看看它们是怎样排队的?那接下去应该排什么呢?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的?师总结:原来小鸡是按照1个2个1个2个这样的规律来排队的。
小朋友真能干,顺利通过了第一关。
(2)那我们来接受第二关的挑战吧!出示图片:2个苹果2个梨2个苹果2个梨a、看看苹果和梨又是怎样排队的?b、想想接下来应该怎样排队?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苹果和梨是按什么规律来排队的?师小结:原来苹果和梨是按2个2个这样规律来排队的。
你们真棒,又闯过了第二关。
(3)第三关,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进行单独闯关,你们有信心吗?看,这是第三关的问题1个气球2个气球2个气球1个气球2个气球2个气球我们一起来看看气球是怎样排队的?(1个2个2个1个2个2个)那请你给这些气球按规律接着排队,一边排一边说你是怎样给它们排队的?幼儿操作。
展示幼儿作业,并总结规律。
你是怎样给气球排队的?师小结:原来气球是按1个2个2个1个2个2个的规律排队的。
你们闯过关了吗?(没有)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应该接下来排什么?2、小组活动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排列规律的知识,自己设计规律。
交代操作要求:师:通过努力我们终于闯过了第三关,接下来是最后一关。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种不同颜色的套环、同一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插板、两种不同颜色同一形状的插塑积木。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7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7篇)《找规律》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喜欢玩找规律游戏。
2、通过找规律游戏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3、能寻找和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课件准备:“排排坐”组图;“排队”组图;“排队蹲起”组图。
活动过程一出示组图引导幼儿寻找排列规律1、出示图片“排排坐-1”。
2、出示图片“排排坐-2”。
二出示组图玩游戏寻找排列规律并按规律排列1、将幼儿分成两组。
2、出示图片“排队-1”,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3、出示图片“排队-2”,幼儿再次游戏。
三出示组图在游戏中寻找排列规律并按规律排列1、出示图片“排队坐”,幼儿分组游戏。
2、出示图片“排队坐”,幼儿再次游戏。
大班社会《男孩女孩》公开课视频+PPT课件+教案+动画+反思中班美术活动《跳舞的藤蔓》优质课视频+PPT课件+教案+音乐+小视频《找规律》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能按照物体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能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2、能主动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美。
活动准备:ppt 编织绳小鱼活动过程:一。
情境导入今天小猫过生日,邀请了小狗小兔和小猴来做客,它们各走一条路,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它们走了哪三条不同的路。
二。
发现规律1、观察三条路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
学习按颜色。
形状。
大小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观察每个小动物食物的排列规律,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横线上应该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三。
幼儿操作1、教师示范,请幼儿认真观察。
2、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小鱼是排列的。
活动延伸:在区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请幼儿有规律的进行串连。
《找规律》的教学设计篇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内容。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知道什么是规律,能从颜色、数量、形状的变化中找出规律,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找规律的三种方法
找规律的三种方法
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找出一些规律来解决问题,无论是数学题、逻
辑推理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找规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下面我将介绍三种找规律的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种方法是逐项比较法。
逐项比较法是通过逐一比较对象的不同之处,找出
规律的一种方法。
例如,当我们面对一组数字时,可以逐个数字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逐项比较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规律,通过逐项比较,我们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增减关系、倍数关系等规律。
第二种方法是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法是通过总结一系列事实或现象的共同特点,找出规律的一种方法。
例如,当我们面对一组数据时,可以先将它们进行分类,然后找出每个分类中的共同特点,从而找出规律。
归纳总结法适用于一些复杂的规律,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总结,我们可以找到更深层次的规律。
第三种方法是递推推理法。
递推推理法是通过不断推演,找出规律的一种方法。
例如,当我们面对一个数列时,可以通过递推推理,找出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规律。
递推推理法适用于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递推推理,我们可以找到数列中每一项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规律。
总结一下,找规律的三种方法分别是逐项比较法、归纳总结法和递推推理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找出规律。
希望大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幼小找规律题30道
幼小找规律题30道以下是30道幼小找规律题:1. 从小到大排列的数:5,8,11,14,17,(),()。
提示: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3。
2. 从大到小排列的数:20,18,16,14,12,(),()。
提示: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2。
3. 相邻两个数之和为规律:4,7,10,13,16,(),()。
提示:相邻两个数之和为20。
4. 图形中的数:1,3,5,7,9,(),()。
提示:图形中的数是奇数。
5. 递增递减的规律:6,5,4,3,2,(),()。
提示:前五个数分别是6、5、4、3、2,可以发现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少1。
6. 每两个数之间的差为2:1,3,5,7,9,(),()。
提示:每两个数之间的差为2。
7. 每三个数之间的差为1:1,4,7,10,13,(),()。
提示:每三个数之间的差为1。
8. 图形中的数字规律:1,2,3,5,8,(),()。
提示: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9. 按星期排列的颜色:红、黄、蓝、绿、紫,(),()。
提示:下一个颜色是橙色,再下一个是灰色。
10. 按大小排列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提示:下一个图形是梯形,再下一个是菱形。
提示: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上一个递增的数。
12. 按字母规律排列:A,B,C,D,E,(),()。
提示:下一个字母是F,再下一个是G。
13. 按形状排列: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提示:下一个形状是五边形,再下一个是六边形。
14. 按大小排列:小狗、小猫、小兔、小鸡、小鸭,(),()。
提示:下一个是小鼠,再下一个是小蛇。
15. 按颜色排列:红、黄、蓝、绿、紫,(),()。
提示:下一个颜色是橙色,再下一个是灰色。
16. 递增的数字:1,3,5,7,9,(),()。
提示: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多2。
17. 递减的数字:9,7,5,3,1,(),()。
提示: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少2。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找规律》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为了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试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的意识,提高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炳辉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关键:通过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等认识简单规律和创造规律,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一学生喜欢的“做游戏”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摆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
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五、本课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找规律的技巧
找规律的技巧找规律是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步骤之一,它帮助我们发现数列、图形、方程等背后的模式和规则。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找规律的技巧:1. 观察法:通过观察数列、图形、方程等的给定部分,尝试找到其中的规律。
例如,给定数列1, 4, 9, 16, 25, ...,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个项是前一个项的平方加1。
2. 比较法:将不同数列、图形、方程等进行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或差异之处。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它们的共同规律或者推断出某种特定的规律。
例如,观察以下两个数列:1, 3, 5, 7, 9, ...和2, 4, 6, 8, 10, ...,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公共规律是递增的,但前一个数列从1开始,后一个数列从2开始。
3. 分类法:将一系列问题分成几类,对每类问题都进行观察和分析,看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分类法可以帮助我们对大量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类,进而更容易找到规律。
例如,我们想找到一个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根据数列的递增方式、元素之间的运算关系等将问题分类,并观察每个类别中的规律。
4. 数学工具:使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如代数、几何、概率等,来帮助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代数表达式来表示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通过求解方程来找到规律。
5. 数形结合:将数学问题与几何图形相结合,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边数、对称性等来寻找规律。
几何图形的形状往往能提供一些直观的线索,帮助我们找到规律。
例如,我们通过观察正规多边形的边数和内角之和的关系,可以推断出任意正则多边形的内角之和都是一定的。
6. 递归法:对于递归数列或问题,可以通过找到初始条件和递推关系来推导出规律。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可以通过这个递推关系来找到任意项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找规律是一种具有主观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不同的人可能会找到不同的规律,因此在找规律时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保持开放和批判性的思维。
通过不断练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提高找规律的能力,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4.第四讲找规律
第四讲 找规律内容总结:通过观察已知项,找出所给的数列、数表或图形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规律对其进行补填。
解题中注意多重规律的叠加。
1、(预习) 找规律,填空(1) 2,6,10,14,18,22, 26 , 30 ,34;(每次+4) (2) 97,88,79,70,61, 52 , 43 ,34;(每次-9) (3) 3 ,8 ,15,24,35,48,63,80,99; 相邻两项的差是一个连续递增的奇数列。
(5、7、9、11、13、15、17、19) 2、(预习) 找规律,填空(1) 1,1,2,3,5,8,13,21, 34 , 55 ,89; 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为前两项之和。
(2) 5,7,12,19,31,50,81,131,212; 3、找规律,填空(1) 1,3,9,27,81,243,729;(乘以3) (2) 1,4,9,16,25,36,49,64;(平方)4、找规律,填空(1) 40,2,37,4,34,6,31,8,28,10,25,12;(子数列,偶数项2、4、6,奇数项-3) (2) 1,2,2,4,3,8,4,16,5,32,6,64,7; (子数列,偶数项2、4,8,奇数项1、2、3、4) 5、找规律,在图中的空格内填入适当的数(1) (2)6、找规律,在图中的空格内填入适当的数同列的两个数字相差17 (2)同行的三个数,后两个相加等于第一个。
7、图中原本是由9个“小人”排列成的方阵,但有一个没有到位。
请根据图形规律,在标有“?”的位置画出你认为合适的“小人”。
8、找规律,填空:(1) 3,5,9,17,33,65,129;(每项*2-1、或者两项的差为2、4、8、16)(2) 1,2,2,4,8,32,256;(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的乘积)(3) 1,2,4,4,7,8,10,16,13,32,16,64,19,128;(奇数项组成数列1、4、7、10 偶数项2、4、8、16、32)(4) 1,2,3,3,6,5,10,8,15,13,21,21,28,34;(奇数项组成数列1、3、6、10 、15 偶数项2、3、5、8、13)9、图中的数都是按某种规律排列的,请分别根据规律上“?”处的数。
找规律的三种方法
找规律的三种方法
找规律是许多数学题目和算法中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以下将介绍三种常用的找规律方法。
第一种,逐项分析法。
逐项分析法是一种逐项检查并推导出规律的方法。
通常,我们可以将数据写成一列或一行,然后通过分析每个数据的差别和关联性来推断整体规律。
例如,在求1、3、5、7、9…的和时,我们会发现每个数都比前面的数多2,因此可以推断出规律为每个数都比其前一个数加2,然后逐项相加即可得到和。
第二种,把问题转化为公式或者图形抽象法。
把问题转化为公式或图形抽象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建立模型,从而找到规律。
例如,在解决两数之积规律时,我们可以将两数分别表示为n和n+1,然后将其乘起来并加以简化,可以得出(n+0.5)^2-0.25即为两数之积的规律。
类似的,将数据抽象为图形也是一种常见的找规律方法,例如在研究数列规律时,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直线图、柱状图等,然后通过观察、比对找到规律。
第三种,归纳法。
归纳法是一种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未知结论的方法,它是许多数学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归纳,我们可以从已知数据中找到规律,从而得出通用
结论。
例如,我们要求1、4、9、16、25…的通项公式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前几项数据,然后使用归纳法来得出通项公式为n^2。
综上所述,找规律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和算法中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
逐项分析法、把问题转化为公式或者图形抽象法、归纳法是三种常用的找规律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找规律(含答案)
年级:日期:找规律专题简介: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例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分析: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一: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7,(),16,22分析:在这列数中,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
由此可以推算7比括号里的数少4,括号里应填:7+4=11。
经验证,所填的数是正确的。
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练习二: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0,11,13,16,20,(),31(2)1,4,9,16,25,(),49,64(3)3,2,5,2,7,2,(),(),11,2(4)53,44,36,29,(),18,(),11,9,8(5)81,64,49,36,(),16,(),4,1,0(6)28,1,26,1,24,1,(),(),20,1(7)30,2,26,2,22,2,(),(),14,2(8)1,6,4,8,7,10,(),(),13,14例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规律》教后感
《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物体周期排列中的规律,并进行应用。
周期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学生对实际生活里的原型比较熟悉,容易发现相应的规律,因而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
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找规律重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形成对规律的自主认识和体验。
新课标指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依据这一思想,在新授中,我首先设计的是让学生解决第十五盆花的颜色,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下来在处理“试一试”,解决灯笼问题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通过组织看书比较,逐步优化方法,最终得到结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问题,比较实用、简便。
到解决彩旗问题,让学生都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明确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余数的对应关系。
正是这样一个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思考、自己获得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习不是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
反思今天这节课,除了尽量体现学生为主的情况下,在导入的设计上,有层次,有对比(有规律与无规律的对比)。
先让学生观看国庆阅兵仪式的图片,感知生活中蕴含数学规律,有规律才彰显美。
然后学生对比两种元旦节日会场设计方案,一种有规律,一种没有规律,通过对比,学生初步感知周期排列的规律。
这样做既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也使教学难点得以淡化,在不知不觉中接触规律。
在学生找规律回答问题时,我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的数学语言的表述。
当第一个学生说出盆花的摆放规律后,我相机板书出来,并要求下面再说的同学要像第一位同学一样完整准确的表述出来。
在学生组织语言上,板书也起到一个规范、引导的作用。
在提问时,我也很注重自身语言的规范、严谨。
在让学生探索第
15盆花是什么颜色时,我在提问时,我重点让学生说出每一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使学生更加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我改进了以往所用的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桌或小组交流的形式,并在学生独立思考时,留给足够的时间。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也是宝贵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的宝贵而剥夺学生该有的时间,
一定要让学生都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
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分析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计算策略时,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回答。
这样做虽然使学生明确了计算策略的使用方法,但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应尽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因为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更有效”。
在做练一练第1、2题时,因为是图文应用题,所以在学生读题时,应是既读文又读图,不应只关注文字叙述。
在优化策略时,处理的有些太快了,应将节奏放缓些,让学生来争议哪种方法最好,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学生对问题探讨的更深入,记忆更深刻。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
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