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总结.doc
三年级下册科学1、4物体在斜面的运动-实验报告单(教科版)

学校
厚川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是不同的。
实验器材
蓝色球和红色球各一个,一条带槽的直线轨道、一条带槽的曲线轨道。
实验过程
(1)将几块小木块竖着搭起来,形成一个类似桥墩的立柱在立柱上搭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形成一个斜面。
(2)把立方体木块轻轻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3)按上面的方法,分别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4)观察身边更多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观察到的现象: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滑动,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滚动。
结论: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滑动,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滚动。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观察到的现象: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滑动,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滚动。
(3)再将பைடு நூலகம்一个小球放入轨道,重复上述过程。
(4)每个小球至少测量3次。
(5)记录员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整理实验器材。
(6)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小球的运动快慢,说出判断依据,最终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观察到的现象:在相同距离内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结论:在相同距离内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结论: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滑动,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滚动。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厚川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研究同一条轨道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
实验器材
直线轨道、黄色小球、红色小球、秒表、记录单
实验过程
(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名操作员、一名计时员、一名发令员和一名记录员。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冰块、水壶、温度计、玻璃杯、火柴。
实验步骤:
1.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
2. 将水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 将冰块放入火柴上,观察冰块在火柴上的状态变化。
实验结果:
1. 冰块的温度为0摄氏度,呈固态。
2. 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呈气态。
3. 将冰块放在火柴上,冰块开始融化,变成液态水。
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过程。
在低温下,水
呈固态,即冰块;在高温下,水呈气态,即水蒸气;在适中的温度下,水呈液态。
这说明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出现不同的状态,这就是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种变化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水的三态变化,比如冰块融化成水,水蒸气凝结成
水滴等。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实验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发现哪些与水的三态变化相关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观察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我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希望我能在以后的实验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全2.观察不同温度下水中溶解物质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水、食盐、小苏打实验步骤:1、将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相同的水,分别加入适量的食盐和小苏打,搅拌均匀。
2、记录每个烧杯中加入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3、将一个烧杯放在常温下,将另一个烧杯放在热水中加热。
4、观察每个烧杯中的溶解情况,记录温度和溶解的数量。
观察到的现象:1、在常温下,食盐比小苏打溶解得更多。
2、在加热后,食盐和小苏打都溶解得更多。
3、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的数量也增加。
实验结论:水能溶解的物质数量受温度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的数量也增加。
在常温下,食盐比小苏打溶解得更多。
4、观察蒸发皿中的变化,直到水分蒸发完毕,留下的是食盐晶体。
5、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将火焰放到蒸发皿下方,观察火焰的颜色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1、食盐在水中充分溶解,沙子被滤掉。
2、随着加热,水分逐渐蒸发,最终留下食盐晶体。
3、火焰颜色变为黄色,说明食盐中存在钠元素。
实验结论: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可逆的。
通过蒸发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
食盐中含有钠元素,可以通过火焰测试进行检测。
2、了解气压和气温对风的影响。
实验器材:酒精温度计、气压计、风力计、水、火源、塑料袋。
实验步骤:1、将酒精温度计放在火源旁边,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2、用气压计测量不同地点的气压,并比较差异。
3、用风力计测量不同风速下的风力,并比较差异。
4、将塑料袋充满水,扎紧口,用手压住一端,将另一端放在高处,松开手,观察水流的方向和速度。
实验结论: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气压和气温对风的影响很大。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温度升高会导致气压下降,从而形成风。
同时,风速也会受到气压和气温的影响。
实验中的塑料袋实验也证明了风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受到气压和气温的影响。
通过测量降水量,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降水量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雨量计、计时器实验步骤:1、在降雨时,将雨量计放在室外合适的位置,开始计时。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了解种子发芽的生长过程。
实验材料,玻璃瓶、棉花、水、小麦种子、阳光、黑暗环境。
实验步骤:1. 将玻璃瓶清洗干净,备好棉花和小麦种子。
2. 在玻璃瓶内放入一层湿润的棉花,然后将小麦种子均匀地放在棉花上。
3. 一瓶放在阳光下,一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结果:在阳光下的小麦种子发芽得更快,而在黑暗环境中的小麦种子发芽得更慢,有些甚至没有发芽。
这说明光照是种子发芽生长的必需条件之一。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明白了种子发芽需要光照的条件,只有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种子才能迅速发芽生长。
这也告诉我们在平时种植植物时,要选择光照充足的环境,才能让种子更好地生长。
实验名称,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何种条件下会发生沸腾,了解水的沸腾过程。
实验材料,水壶、水、火源。
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水壶中,放在火源上加热。
2. 观察水壶中的水,当水开始冒泡并产生水蒸气时,记录下此时的温度。
实验结果: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
实验结论:水的沸腾是在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发生的,这是因为在这个温度下水的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最终导致水的沸腾。
这也告诉我们在烹饪时,要等水沸腾后再放入食材,以确保食物能够充分受热。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沉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了解物体的密度对浮沉的影响。
实验材料,水、苹果、橡皮泥、小石子、塑料玩具。
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容器中,备好苹果、橡皮泥、小石子和塑料玩具。
2. 将每种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实验结果:苹果浮在水面上,橡皮泥沉在水底,小石子沉在水底,而塑料玩具则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体会沉在水底,密度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
我的猜测: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实验步骤:
1.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
2.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并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
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
实验结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
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实验步骤:
1.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2.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实验结论: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级相互吸引.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最新)实验一:学会运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实验材料:2张探究记录单,1张方位板,2种自选轻小物品A和B实验方法:1. 两人一组,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观察记录。
2. 准备两个物体分别命名为A和B。
操作员将一个物体A固定放在方向板中心位置,取另外一个物体B随机放在方向板上;3. 放稳后记录员仔细观察物体B的位置,在记录单的对应位置标上一个点,记为位置①,并在实验结果中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B”的位置。
4. 探究过程中操作员改变三次物体B的位置,记录员逐一记录。
5. 三次后,两位同学交换身份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例)物体B在物体A的(北)方向,距离物体A( 2 )米处。
1、物体B在物体A的()方向,距离物体A()米处。
2、物体B在物体A的()方向,距离物体A()米处。
3、物体B在物体A的()方向,距离物体A()米处。
实验二: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各种运动形式实验材料:一张实验记录单;各种物品;若干不干胶圆点实验方法:准备不同的物体,用多种方法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并用线条和箭头画出各部位运动的简单示意图。
观察记录:实验结论:实验三.观察并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实验材料:不同色彩的小球1、在桌面上,用一颗球去击打另一颗球,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2、用蓝色球撞击红色球,画出蓝色球的运动路线。
3、用手将小球沿着桌面推出,画出小球在桌面上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
实验结果:不同情况下蓝色小球的运动路线,是不同的。
实验四.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材料:斜面不同形状的物体实验方法:1、搭建一个较平缓的斜面,把物体轻放在斜面顶端,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2、试一试其他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实验结果: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与形状有关。
实验五: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 秒表赛道两种小球实验方法:1、设置一条赛道2、将小球放置在起点。
发令员发令后,操作员释放小球,计时员开始计时。
小球滚到终点,停止计时,记录时间。
三年级科学(温度和温度计)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活动1:感受4个杯里水的冷热 实验记录单
2号3号4号1号实验杯子实验要求实验结论实验一:先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
杯和4号杯,比较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
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冷热,将你手
指感受到的每个杯中水的情况用“冷、温、热、很热”
等表述温度的词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中。
实验二:先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
杯和3号杯,比较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
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冷热,将你手
指感受到的每个杯中水的情况用“冷、温、热、很热”
等表述温度的词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中。
实验三: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
和3号杯,比较冷热,然后将你手指感受到的每个杯
中水的情况用“冷、温、热、很热”等表述温度的词记
录在实验记录单中。
活动2:观察温度计 你观察温度计上有摄氏度(℃)的标记吗?
你观察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你观察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多少?
最高( )最低( ) 活动3:下面的温度你会读和写吗?
28摄氏度写作:
20摄氏度写作:
零下5摄氏度写作:
-21℃读作:
31℃读作:。
新教科版(2020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原创、全册)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全册)
必做实验目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由于你没有具体说明是哪个实验的报告单,以下为你提供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中“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报告单示例:一、实验名称。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二、实验目的。
1. 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 了解物体的形状与在斜面上运动方式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
1. 斜面(一块木板和支撑物组成,可调整坡度)2.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立方体木块、球体(小球)、圆柱体(小圆柱)等。
3. 白纸、笔。
四、实验步骤。
1. 搭建斜面。
- 将木板一端搭在支撑物上,形成一个斜面,调整斜面的坡度至合适角度(例如30°)。
2. 观察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
- 将立方体木块轻轻放在斜面顶端,松手让其自由下滑,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并在白纸上记录其运动轨迹(可以简单画出木块下滑的路线)。
- 重复上述步骤3次,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3. 观察球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 把小球放在斜面顶端,松手使其滚动,仔细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同样在白纸上记录其运动轨迹。
- 进行3次重复实验。
4. 观察圆柱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 将圆柱体横放在斜面顶端,松开手,观察圆柱体的运动过程,记录运动轨迹。
- 再将圆柱体竖放在斜面顶端,重复上述操作,对比两种放置方式下圆柱体的运动轨迹有何不同。
- 每种放置方式各进行3次实验。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
1. 立方体木块。
- 在斜面上,立方体木块是滑动着向下运动的,运动轨迹基本是一条直线。
每次实验的运动情况相似,下滑速度相对较慢且比较稳定。
2. 球体。
- 小球在斜面上是滚动着向下运动的,运动轨迹为曲线,滚动速度较快,而且在滚动过程中基本没有停顿。
3. 圆柱体。
- 当圆柱体横放在斜面上时,它是滚动着向下运动的,运动轨迹为曲线,滚动速度比立方体木块下滑速度快,但比球体滚动速度略慢。
- 当圆柱体竖放在斜面上时,它会一边滚动一边滑动,运动轨迹比较复杂,既有曲线部分(滚动)又有近似直线部分(滑动),整体运动速度比横放时稍慢。
三年级科学下册《如何加速融化》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下册《如何加速融化》实验报
告单
实验目的
我们的实验目的是掌握如何加速物体的融化过程。
实验材料
- 冰块
- 盐
- 沙子
- 双手
实验步骤
1. 拿一块冰块放在桌子上。
2. 用双手捂住冰块,观察冰块的融化速度。
3. 取另一块冰块放在桌子上,撒上一层盐,再用双手捂住冰块,观察冰块融化速度。
4. 取第三个冰块,放在一盘沙子上,用双手捂住冰块,观察融
化速度。
实验结果
- 使用双手捂住冰块,冰块融化很慢。
- 撒上盐的冰块融化速度比另外两个快。
- 冰块放在沙子上,会更快地融化。
实验结论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盐和沙子都能够加速物体的融化过程。
盐可以在降低冰的融点。
沙子能够吸收热量,并能让冰与它接触更多的表面积,从而融化更快。
实验思考
我们能不能通过其他材料加速物体的融化速度呢?如果不能,为什么?如果可以,使用什么材料?
实验感想
这个实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加速物体融化的原理,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我们在体验中掌握了知识。
新编人教版三年级全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科学实验报告单(1)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2)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3)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4)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5)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6)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7)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8)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9)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0)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1)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2)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3)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4)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5)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6)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7)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8)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9)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20)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21)。
小学三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空气占据的空间

可能使用的材料
水槽
玻璃杯
餐巾纸
染色的水
实验结果
玻璃杯中的空气要占据一定空间,水不能进入玻璃杯,所以纸团不湿。当我们放出玻璃杯中的空气,水就会进入玻璃杯这种沾湿餐巾纸。
东边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知道空气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懂得排出占据空间的空气后,其他物质才能进入相应的空间。
实验器材
水槽(012129)1个、玻璃杯1个;自备:餐巾验器材。(2)取一张餐巾纸把它揉成团,紧紧塞入玻璃杯。(3)把玻璃杯倒立,手拿玻璃杯底部,将玻璃杯慢慢垂直放入水中,使玻璃杯完全浸入水中。(4)垂直拿出玻璃杯,拿一张餐巾纸把玻璃杯口擦拭干净。(5)取出底部的餐巾纸展开。面纸没湿说明:水槽里的水的确没进入玻璃杯。(6)把纸团紧紧塞入玻璃杯底部,使玻璃杯完全浸入水中。(7)慢慢倾斜玻璃杯,发现玻璃杯中不停的有气泡冒出。(8)杯中不再有气泡冒出了,就取出玻璃杯,发现玻璃杯内的纸团已经潮湿说明:水槽里的水进入玻璃杯内。(9)整理器材,清洁桌面。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套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套实验报告实验一: 测量水的温度目的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材料- 温度计- 水杯- 水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放入水杯中。
2. 等待几分钟,直到温度计的指针稳定不动。
3. 记录温度计上所示的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我们得出了水的温度为 {记录的温度} 度。
实验二: 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目的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进行比较。
材料- 秤- 不同物体(如水杯、书、铅笔等)实验步骤1. 将秤放在平稳的表面上。
2. 将不同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在秤上,记录每个物体的重量。
3. 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我们得出了不同物体的重量为:- 水杯:{水杯的重量} 克- 书:{书的重量} 克- 铅笔:{铅笔的重量} 克实验三: 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目的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材料- 尺子- 不同物体(如铅笔、书、水杯等)实验步骤1. 将尺子放在物体旁边并与物体接触。
2. 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3. 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
4. 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我们得出了不同物体的长度为:- 铅笔:{铅笔的长度} 厘米- 书:{书的长度} 厘米- 水杯:{水杯的长度} 厘米实验四: 测量不同物体的容积目的测量不同物体的容积并进行比较。
材料- 容积杯- 不同物体(如水杯、书、铅笔等)实验步骤1. 将容积杯放在平稳的表面上。
2. 将不同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容积杯中。
3. 记录每个物体所占据的容积。
4. 比较不同物体的容积。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我们得出了不同物体的容积为:- 水杯:{水杯的容积} 毫升- 书:{书的容积} 毫升- 铅笔:{铅笔的容积} 毫升实验五: 测量不同物体的表面积目的测量不同物体的表面积并进行比较。
材料- 尺子- 不同物体(如书、水杯、铅笔等)实验步骤1. 将尺子放在物体旁边并与物体接触。
2. 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3. 使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表面积。
4. 记录每个物体的表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观察金鱼的呼吸
实验目的: 了解金鱼的身体结构,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器 材
2-3条金鱼装在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食物色素
调制的红水
实
验
步
骤
方
法
我的实验步骤:
1、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2、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3、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实
验
结
论
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
鳃呼吸。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比较硬度
实验目的: 比较常见材料的硬度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器 材
橡皮、海绵、卡纸、铁钉、塑料尺、木条
实
验
步
骤
方
法
我的实验步骤:
1、观察描述橡皮、海绵的硬度
2、观察比较卡纸、铁钉、塑料
尺的软硬
3、用刻划的方法比较材料的硬度
实
验
结
论
较硬的材料有:铁钉、塑料尺、木条和卡纸
较软的材料有:橡皮、海绵、砂纸、空饮料罐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谁更柔韧
实验目的: 认识不同材料的韧性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器 材
塑料条、铁片、卡纸条、钩码、纸条、记录表
实
验
步
骤
方
法
我的实验步骤:
1、在相同厚度的塑料条、铁片、卡纸条、木条一
端上分别标出刻度
2、在塑料条、铁片、卡纸条、木条的另一端挂上
一个相同的重物
3、把塑料条、铁片、卡纸条、木条的一端用重物
压住,挂重物的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15
厘米。观察它们弯下去了多少
4、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
实
验
结
论
不同材料的韧性不相同,有的材料韧性较好,有的
材料韧性较差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沉浮实验
实验目的: 材料在水中的沉与浮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器 材
水槽、水、各种物体(木头、塑料、橡胶块、石头、
泡沫块、铁块等)
实
验
步
骤
方
法
我的实验步骤:
1、将水倒入水槽中
2、把木头、塑料、橡胶块、石头、泡沫块、铁块
等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况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填写记录表
实
验
结
论
物体在水中有的沉(石头、铁块),有的浮(木头、
塑料、橡胶块、泡沫)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实验目的: 比较水与食用油的异同,了解液体的共同特点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器 材
水、食用油、塑料杯、滴管、玻璃、蜡光纸、木条
实
验
步
骤
方
法
我的实验步骤:
1、用眼睛观察水和食用油的颜色和透明度
2、分别把水和食用油滴在玻璃上,然后进行观
察
3、将水倒入油中然后进行观察
4、用鼻子闻它们的气味
5、分别把水和食用油滴在蜡光纸上,然后观察
现象
实
验
结
论
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
透明。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水渗透性较弱,食
用油渗透性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谁流得快一些
实验目的: 不同液体的黏度不同,流动速度也就不同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器 材
1小杯水、一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三个滴管、一
张实验记录表
实
验
步
骤
方
法
我的实验步骤:
1、设计水、油、洗洁精的流动比赛
2、确定在玻璃片上流动的比赛方法
3、分组实验,做好观察记录
实
验
结
论
黏度大,流动速度慢,黏度小流动速度快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空气有重量吗
实验目的: 空气是否有重量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器 材
自制小天平、棉线、气球
实
验
步
骤
方
法
实验方法、步骤:
1、两端分别挂一未吹气的气球,调试使之平衡。
2、吹一端气球再挂上。
3、你发现了什么?
4、多挂几个气球。
5、把气球吹大一些
6、用托盘天平称皮球的重量。
7、学生说现象。
实
验
结
论
空气是有重量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 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度计,测读温度。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器 材
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
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
温测量记录表
实
验
步
骤
方
法
实验步骤: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
温度。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 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实
验
结
论
测量出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水珠从哪里来
实验目的:
了解小水珠的形成和冰是否有关系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器 材
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塑料杯,自来水、冰块、餐巾纸
实
验
步
骤
方
法
实验步骤:
1、 两个杯子,分别装上自来水、碎冰,另
一个什么也不装,一起摆放在桌面上;
2、 两分钟后观察
3、 可以用餐巾纸分别擦拭三个杯子的外壁。
实
验
结
论
装有碎冰的杯子外壁有小水珠。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水和水蒸汽
实验目的: 探究水和水蒸汽 的关系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器 材
玻璃片、水、棉花等
实
验
步
骤
方
法
实验步骤:
1、用棉花吸取少量水,涂在玻璃片上。
2、过一段时间再观察玻璃片上的水。
3、思考玻璃片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实
验
结
论
水变成了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我们知道的磁铁
实验目的: 认识磁铁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器 材
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实
验
步
骤
方
法
实验步骤: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实
验
结
论
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目的: 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器 材
磁铁,悬挂磁铁的支架或磁铁座,上节课使用的无标
识的磁铁,其他形状的没有标识的磁铁。
实
验
步
骤
方
法
实验步骤:
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或放在磁铁座上,使它
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注意让悬挂的磁铁远离铁
制物体。)
实
验
结
论
磁铁间同极相排斥,异极相吸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用指南针定方向
实验目的: 利用指南针定方向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器 材
不同样式的指南针
实
验
步
骤
方
法
实验步骤:
1. 把指南针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2. 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底盘,使方向盘
上标明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
向一致。
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实
验
结
论
指南针能辨别方向。
小学
精品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