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涨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滞涨成因与对策

中国经济滞涨成因与对策
(二)从出口消费投资看中国经济。
1.从出口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在明显。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外贸和传统制造业的影响巨大。对所有的出口贸易公司来说,汇率永远是一张王牌。目前,外贸业务基本上都是用美元来结算的,因此,汇率的变化就十分关键。如果操作不好,可能一笔生意不仅不赚钱,还要亏钱。更重要的是,很多国外买家本来就是冲着低价格来的,人民币升值带来成本上升,如果这些买家觉得交易不划算,就不会再下订单了。
从总体看,经济增速放缓,物价高涨,工资涨幅不大,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经济滞胀已经初现。
(二)经济已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
2009年我国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63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8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78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543.1亿元,增长9.3%。从上述经济指标来看,国家的从紧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弱点。特别是全国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0%。宏观经济出现增长放缓,通胀加速的迹象,如果不作出相应调整,则中国经济存在滞涨风险。
政府的投资创造的是虚有的GDP,而不是真正的经济增长。那些无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资源而且影响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其他产业停滞,经济不振。
三、经济滞涨的对策——刺激和扩大国内有效消费需求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消费,更确切地说,是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内有效消费需求的推动。没有消费需求,生产就没有目的和动力,社会再生产运动便会停止。如果从正决定关系上说,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那么从反决定关系上也可以说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尤其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下,经常是消费需求决定生产供给。而积累一般又取决于消费的满足程度。如果以压低消费去扩大积累,在短期能维持低级循环的正常运动,长此以往则会比例失调,造成市场萎缩、产品积压、经济萧条,酿成经济危机。所以说有了消费需求,生产就有动力,经济才能发展。

滞涨名词解释

滞涨名词解释

滞涨名词解释滞涨:指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世界各主要股票市场普遍持续地低迷。

滞涨的出现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滞涨的具体原因还有很多,我们只需要知道其中几个: 1、石油价格上涨后使得国际油价向上移动并导致许多新兴工业国家出现通货膨胀的经济萧条局面。

经济萧条往往伴随着利率提高,从而提高了借款成本;另外,全球经济活动减弱,市场销售不旺,以及银行信贷紧缩,也会导致利率上升。

2、为促进经济复苏和刺激经济发展,各国央行纷纷降息,这样更进一步刺激了资金流向风险小但回报相对较高的资本市场,推高了股票等风险资产的价格,打压了其他投资标的,造成了“资金富裕人士”在股票市场进行套利交易,或者是直接投入股票市场进行投机,股票市场需求量扩大。

另外,欧债危机使得西方许多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加剧了股市的下跌。

这些都促进了股票价格的下跌,并且股票价格与经济基本面之间背离,这也是一个原因。

2、生产发展造成过剩生产,产能过剩是造成目前经济结构问题的根源,对于生产型行业,一方面我们需要供给侧改革来去产能,一方面需要注重消费需求的增长来实现结构转型。

但是生产过剩带来的滞涨效应短期是看不到改善的。

对于非生产型行业来说,房地产的滞涨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集中爆发等因素也是比较严重的。

但是在当前来说,民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占比并不是特别突出,居民收入增速平稳。

所以无论是生产还是非生产型行业都不会出现严重的滞涨,而房地产滞涨可能会给社会资源带来一定的浪费。

3、全球化和自由化造成了流动性增加,资金大量流入了股票市场,国外的金融体系、企业的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

4、由于互联网等科技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出现,并且伴随着市场逐渐走向饱和。

5、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材料、能源等方面的成本上升,并且没有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预期。

6、由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仍然处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生产效率低下。

通胀、通缩、滞胀

通胀、通缩、滞胀

通货膨胀从概念上讲,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就叫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很容易出现的经济现象。

目前世界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是物价指数。

物价指数是反映两个时期物价水平变动的相对指标。

物价水平也叫一般物价水平,是各类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加权平均数。

如果一般物价水平在上升,说明通货膨胀的态势在加强。

按物价上涨趋势来确定通货膨胀的程度,理论界一般认为,物价总指数年平均递增率在2%-3%时,叫做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年平均递增率在9%以内,称为温和性通货膨胀;物价总指数年平均递增在10%以上,称为恶性通货膨胀。

另外还有一种受抑制的通货膨胀,又称隐蔽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

一旦解除价格管制并取消配给制,就会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般物价的持续下跌。

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作为度量指标。

关于通货紧缩的含义,我国理论界颇多争议,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通货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普遍不断下降。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所谓通货紧缩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大大少于商品流通的需要,特别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社会对于经济前景预期普遍不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造成价格水平普遍下降,经济持续萎缩,资产严重缩水。

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往往是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发生的。

通货紧缩有两个最大的特征:一个是物价连续下跌,另一个是通货量,货币供给量连续下降。

这三种意见都承认通货紧缩是物价总水平下降,这说明物价水平的下降是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歧点在于,通货紧缩要不要与货币流通量相联系。

与通胀相比,通缩的危害在于:消费者预期价格将持续下跌,从而延后消费,打击当前需求;投资期资金实质成本上升,回收期价格下跌,令回报下跌,从而遏制投资。

什么是经济滞涨

什么是经济滞涨

什么是经济滞涨滞涨的形成机理及危害分析、避免滞涨出路的探讨。

什么是经济滞涨?主流是这么解释:“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什么是经济滞涨?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停滞增长,物价高居不下。

一般为财政刺激经济走到尽头的表现。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是: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提升。

这不免让人产生我国有步入滞涨的感觉,如果我国真的步入滞涨时代,那将会对我国社会有何些冲击呢?本人认为滞涨对社会的冲击,会比人们一般预想的要严重,可说滞涨是经济危机的核心,也会是社会危机的核心。

相比其它经济负面现象如“伴随有物价下降的通货紧缩”及“伴随经济高增长的通货膨胀”,这些都算不上是经济难题,可以这么说:经济滞涨才是真正的经济危机根本。

关造成滞涨的原因,主流认识上有二方面:1.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与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

2.另一为供给冲击,生产成本快速上涨使得社会供给不足,在带来通货膨胀的同时还会导致产出下降。

例如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厂商无法立即反应其成本,在高成本的压力下,难以生存,失业率因此而提高。

本人认为:上述两个原因并不是主要的,因为这些原因显而易见并易纠正。

那么,导致社会经济滞涨甚至无法持续运转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造成经济滞涨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分配制度不公及不按劳分配所致。

”众所周知,现代自由市场经济已不是奴隶社会制,任何人都不能强迫他人做无偿或亏本的劳动或买卖。

所以,当人感觉到自己的劳动得不偿失时,就会放弃劳动。

相反,当人感到自己的劳动回报很高时,人的劳动积级性也会高涨。

而剥削阶层或是寄生阶层过度繁衍滋生,会导致劳动者生活支出增加,或者劳动回报下降,这样人们的劳动生产积级性必然受打击,社会的生产痿缩快过需求的痿缩,这就形成了货币政策不能解决的经济滞涨。

通胀通缩滞胀

通胀通缩滞胀

通胀通缩滞胀通胀、通缩和滞胀是经济领域中一些重要概念,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从它们的定义、影响因素、经济后果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通胀的定义及影响因素通胀是指一段时间内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胀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货币供应过多:当央行过度印钞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时,大量新增货币会进入市场,导致货币供应过剩。

2.需求过热:当经济增长迅速或民众的购买力提高时,需求的上升将推动物价上涨。

3.成本推动: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如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等,会导致企业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引发通胀。

通胀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富重分配:通胀使得储蓄者的实际利益受到损害,而债权人、资产持有者等则可以通过资产价格上涨增加财富。

2.预期扭曲:通胀会使人们对未来物价上涨感到担忧,从而促使消费者提前将消费物品购买,影响市场供求关系。

3.消费和投资决策:通胀预期下,人们可能倾向于选择消费而非储蓄,或者将资金用于实物资产的投资,以抵御通胀带来的财富损失。

二、通缩的定义及影响因素通缩是指一段时间内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物价普遍下降的现象。

通缩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货币供应不足:当央行减少货币发行量或金融机构收紧信贷时,货币供应相对紧缩。

2.需求不足:当经济增长疲软或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时,需求不足会导致物价下降。

3.供给过剩:某些行业产能过剩或商品过剩,供大于求会推动物价下跌。

通缩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债务负担加重:通缩使得债务实际利息上升,债务人的还款负担加重。

2.投资回报下降:通缩会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从而抑制企业的投资意愿,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3.消费需求下降:通缩预期下,消费者倾向于延迟购买,消费需求减弱,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

三、滞胀的定义及经济后果滞胀是通胀和经济滞后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滞胀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后期,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但通胀依然存在的局面。

滞胀的名词解释经济学

滞胀的名词解释经济学

滞胀的名词解释经济学滞胀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指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同时出现的情况。

滞胀无疑是一种糟糕的局面,其中通货膨胀会带来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等后果,而经济衰退则会带来投资减少、企业倒闭等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变化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滞胀现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不断出现。

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滞胀的经济学意义。

第一,滞胀的原因。

滞胀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胀率之间的失衡。

当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太快时,物价水平也会迅速上升,导致通货膨胀,从而降低了人们的购买力,抑制了经济增长速度。

当经济增长速度太慢时,企业面临的压力过大,会出现无法还贷、倒闭等问题,导致经济衰退。

第二,滞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对一般居民来说,其购买力会下降,有些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可能变得无法负担。

此外,滞胀会降低投资意愿,企业面对通胀压力会降低利润率,导致其投资意愿下降。

一些刚刚起步的企业也可能因为市场波动而处理不善,从而倒闭。

因此,滞胀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是极不利的。

第三,防止和应对滞胀。

防止和应对滞胀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货币政策调节、财政政策调节、行业政策调节等方法。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紧缩货币供应、提高利率等手段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税收、减少支出等手段来实现调整经济增长速度的目的。

行业政策可以通过支持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等方式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

综上所述,滞胀是一种不利的经济局面,加深了通胀率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不平衡,在个人和企业层面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为了避免滞胀的出现或者缓和滞胀的影响,我们需要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行业政策等手段加以调节。

这是国家宏观经济规划的必要组成部分。

滞涨产生的原因

滞涨产生的原因

滞涨产生的原因引言滞涨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指的是物价长期停滞甚至持续上涨,但经济增长缓慢,人民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滞涨不仅对个人和家庭经济造成影响,也会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滞涨产生的原因。

宏观层面原因1.需求不足需求不足是滞涨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时,人民的购买力会受到影响,导致商品需求不足。

此时,生产商为了保持盈利,不得不减少生产和投资,进而导致物价滞涨。

2.供应不足供应不足同样是滞涨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某些特定商品的供应不足,可能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等原因导致。

此时,供应商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来保持盈利,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3.货币供应过大货币供应过大也是滞涨产生的原因之一。

当央行过度放宽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时,可能导致资金过度流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使物价上涨,从而造成滞涨。

微观层面原因1.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成本的上升也是滞涨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上涨时,企业为了保持利润率,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生产成本上升会直接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引发滞涨。

2.关税和贸易壁垒关税和贸易壁垒也可能导致滞涨的产生。

当国家出台高额关税或者设置贸易壁垒时,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整体物价水平。

特别是在全球化程度较高的今天,贸易政策的变化会对物价产生较大的影响。

3.人民币汇率波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是滞涨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人民币贬值时,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从而推动整体物价上涨。

此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还会影响市场预期和投资决策,间接影响物价水平。

4.自然灾害和不稳定的政治局势自然灾害和不稳定的政治局势也可能导致滞涨的产生。

自然灾害会破坏生产和供应链,导致商品供应不足,进而使物价上涨。

而不稳定的政治局势会给投资者和企业带来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投资和生产决策,间接引发滞涨。

结论滞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同时受到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影响。

名词解释滞胀

名词解释滞胀

名词解释滞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不仅需要关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还需要关注经济中的一些问题。

其中,滞胀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滞胀呢?本文将会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解释。

一、滞胀的定义滞胀(Stagflation)是指一种既有通货膨胀又有经济停滞的现象。

在滞胀时期,经济停滞或萎缩,而通货膨胀却不降反升。

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经济运行不顺畅的时期,通常是由于供需不平衡、生产成本上升、货币政策失误等原因造成的。

二、滞胀的原因1.供需不平衡供需不平衡是导致滞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市场上的商品供应量不足以满足需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而由于供给不足,经济活动也会受到限制,从而导致经济停滞。

2.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成本上升也是导致滞胀的原因之一。

当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时,它们就会将这些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而由于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的利润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经济停滞。

3.货币政策失误货币政策失误也是导致滞胀的原因之一。

当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时,货币供给量会增加,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而当货币政策过于紧缩时,经济活动会受到限制,从而导致经济停滞。

三、滞胀的影响1.经济增长受到限制滞胀会对经济增长造成限制。

由于物价上涨,消费者的购买力会下降,从而导致经济活动受到限制。

而由于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的利润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企业投资的减少,从而限制了经济的增长。

2.社会稳定受到影响滞胀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由于通货膨胀,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从而导致社会不满情绪增加。

而由于经济停滞,企业的利润下降,从而导致企业裁员、倒闭等情况发生,从而导致社会不稳定。

3.政府财政收支受到影响滞胀会对政府财政收支造成影响。

由于通货膨胀,政府的支出会增加,从而导致财政收支不平衡。

而由于经济停滞,企业的利润下降,从而导致企业缴税减少,从而限制了政府的财源。

四、滞胀的应对措施1.稳健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应对滞胀的重要措施。

论述滞涨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论述滞涨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论述滞涨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滞涨是指经济中价格水平持续上涨,但实际产出并没有相应增长的现象。

滞涨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货币供应过多:当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引发滞涨。

2. 产能过剩:当市场上的产能过剩,企业为了维持利润,就会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3. 需求不足:当市场上的需求不足,企业为了维持生产,就会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4. 政策因素: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能影响到经济的运行,导致滞涨。

解决滞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调整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从而避免滞涨的发生。

2. 调整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刺激市场需求,从而避免滞涨的发生。

3. 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产能过剩,从而避免滞涨的发生。

4. 调整需求政策:通过调整需求政策,刺激市场需求,从而避免滞涨的发生。

5. 加强监管:通过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防止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从而避免滞涨的发生。

滞涨产生的原因

滞涨产生的原因

滞涨产生的原因1. 宏观经济因素1.1 通货膨胀滞涨是指物价长期停滞或缓慢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是滞涨产生的主要宏观经济因素之一。

当经济过热,需求过大,供应不能及时跟上时,价格就会上涨。

而当通货膨胀预期形成后,企业会提前调整价格,导致物价上涨加剧。

1.2 经济增长放缓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企业利润下降,投资减少,就会导致供应不足,进而推高物价。

经济增长放缓还会导致就业率下降和收入不增反降,消费能力减弱,从而影响市场需求。

1.3 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是滞涨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某种资源供应紧张或受到限制时(如能源、原材料等),企业成本上升,进而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物价上涨。

2. 政策因素2.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对滞涨的影响非常重要。

当央行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大量货币进入市场,增加了市场流动性,推动了物价上涨。

若央行长期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导致通胀预期形成,进一步推高物价。

2.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也会影响到滞涨的发生。

当财政政策过度扩张时,例如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可能导致通胀压力上升。

2.3 监管不力监管不力也是滞涨产生的原因之一。

当监管部门对市场价格进行不充分、不及时的调控时,可能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进而引发滞涨。

3. 结构性因素3.1 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导致滞涨的一个重要结构性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成本,并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3.2 市场垄断市场垄断也是滞涨产生的原因之一。

当市场上存在少数企业或机构垄断了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可以通过操纵价格来获取更高的利润,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3.3 外部冲击外部冲击也可能引发滞涨。

例如自然灾害、国际政治局势紧张等都可能导致供应中断,进而推高物价。

4. 其他因素4.1 预期心理预期心理也会对滞涨产生影响。

当人们预期物价会上涨时,就会提前购买商品,进而推动物价上涨。

这种心理预期可能源于各种信息渠道的传播,包括媒体报道、经济学家的评论等。

滞涨、软着陆、萧条、高涨

滞涨、软着陆、萧条、高涨

滞涨、软着陆、萧条、高涨滞涨所谓"滞涨",是指经济陷入了低增长高通胀的局面,扩张的财政政策失去了刺激成长的效果,而仅仅导致通货膨胀滞胀其实就是经济发展受阻,通货膨胀,就是资本市场泡沫太高,人们把钱都扔进资本市场了,投资实体经济体的少了,经济不能调整发展了,市场不平衡了!滞涨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相结合的一种经济现象。

说得稍稍专业一点,就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失去了刺激成长的效果,而仅仅导致通货膨胀。

1 o; k( v9 f3 k# o* i( i h 要理解滞涨,就必须先理解凯恩斯的经济观念和各国政府的实践。

而要理解凯恩斯,就必须理解经济周期。

要理解经济周期,就必须理解西方经济发生银行业的重大变化,理解什么是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这么绕一圈,差不多就可以上一回宏观经济学史了。

我们简单一点,直接出结论。

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导致信用扩张,也就导致通胀,而扩张的信用由于天生的脆弱,始终有挤兑的潜在压力,任何一个纯粹的突发时间都足以引发挤兑(及时公众信心十足)。

由此引发的通货紧缩导致衰退。

" f% c- `/ O: {' ^7 r- m, p1 N/ @, P' i9 F凯恩斯主义通过政府作为总借贷人的角色,实现长期的,彻底的,无周期的信用扩张。

倒是基本解决了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问题。

但很快的,凯恩斯主义就遇到了一个杀手,就是滞涨。

滞涨作为一个经济现象,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和取得巨大成就以后的效果,直接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现象。

表现在具体层面上,就是低利率也好,政府工程也好,都不足以刺激经济成长,名义GDP虽然在成长,但扣除通胀以后,时机的GDP成长十分可怜甚至没有,表现在就业市场就是高失业率。

5 s6 U1 @/ b9 y1 Z5 e1 E; Y/ ` q高失业,高通涨,这是滞涨的典型表现。

滞涨“滞”是指经济增长停滞,“胀”是指通货膨胀。

滞胀名词解释

滞胀名词解释

滞胀名词解释滞胀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短期内增长过猛,超过了其供给能力,导致经济供需失衡,价格普遍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一种现象。

滞胀出现时,经济通常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但是经济体系内部出现了供需错配,导致产出不足,物价上涨,就业增长放缓,经济增长出现停滞或减缓的情况。

滞胀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供给机制的短期僵化导致生产能力不能及时扩张。

在产能投资滞后、生产过程不灵活的情况下,供给无法迅速跟上需求的增长。

其次,需求过热是滞胀的重要原因。

经济快速增长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但由于供给不足,导致价格上涨。

第三,货币供应过度宽松也会引发滞胀。

货币过度供应导致流动性过剩,推动了通货膨胀,进而提高了物价水平。

最后,外部因素也可能导致滞胀的出现,如国际市场供给不稳定、商品价格上涨等。

滞胀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滞胀会引起物价上涨,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物价上涨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其次,滞胀会影响家庭消费情绪,使得消费压力增加,因为物价上涨导致购买力下降,家庭消费能力受到限制。

第三,滞胀还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企业经营困难加大,甚至可能出现破产。

此外,滞胀还会影响国际竞争力,导致国际收支失衡,进一步加剧经济困境。

应对滞胀需要综合施策,既要通过货币政策调控物价上涨,又要通过改革提高供给能力。

在货币政策方面,可以适当收紧流动性,提高利率,降低通货膨胀预期,减少物价上涨压力。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有效供给,扩大规模,提高供给质量,增加供给稳定性,以满足需求的增长。

总而言之,滞胀是一种经济运行中常见的问题,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滞胀,需要同时调控需求和供给,实施综合施策,以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滞涨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滞涨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另方面由于在技术革命基础上产生的新兴工业和某些第三产业多属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非专业人员难以胜任因此尽管它们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许多未经专业训练的年轻劳动力和从传统工业中游离出来的熟练工人却难以填补其职位空缺从而形成结构性失业
课题三
滞涨的特征及形成的原因
制作者:廖军
3c
传统工业日益衰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由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大量涌现,社会分工越 来越细密,要求有一部分社会劳动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新 的服务,因此商业、金融业、交通电讯、信息咨询、社 会服务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在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钢铁、 造船、食品、纺织等传统工业却日趋衰落,它们的产品 被新兴工业产品替代,劳动生产率下降,设备大量闲置, 出口萎缩,利润降低,被迫大量解雇工人,削减产量。 例如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钢铁工业普遍出现1929 一1933年大危机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大幅度下降。美国钢 产量减少45· 7%,英法两国钢产量的降幅甚至超过1929 一1933年危机。
滞 胀 形 成 的 原 因
1.货币供应量加速增长的趋势 2.信用规模过度扩张的趋势 3.传统工业日益衰落的趋势 4.生产能力日益过剩的趋势 5.美元地位的下降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7.扩大总需求的政策 8.垄断组织影响扩大 9石油危机的冲击 10.福利国家的影响 11.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12.粮食危机的影响 13.战争因素(美国) 14.资源因素(日本)
7a
扩大总需求的政策的影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总需求政策,也包括 压缩总需求或抑制总需求增长以制止通货膨胀— 平抑物价上升的一面。到六十年代后期物价上涨 率逐步增高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时,制止通货膨胀 就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头号的政策目标。 为了制止通货膨胀,就不得不通过控制政府支出 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来抑制总需要的增长,其结 果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失业率的上升, 以致加速经济危机的到来。

滞涨的概念

滞涨的概念

滞涨的概念滞涨是指通胀持续上升并超过正常水平,同时出现经济增长疲软或停滞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长与通胀是相对应的,即经济增长会引发通胀,而通胀又会刺激经济增长。

但滞涨是一种破坏了这种正常关系的经济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滞涨的产生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为供需失衡、生产率下降、成本压力增加等方面的问题。

供需失衡是导致滞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需求超过供应时,产品价格会上涨,导致通胀。

而当通货膨胀持续上升时,企业的成本也会逐渐增加,从而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企业减少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从而造成经济增长疲软。

此外,生产率下降也是滞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生产率的下降意味着单位劳动力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数量减少,从而造成供应不足,推动产品价格上涨。

同时,生产率下降也意味着企业的效率低下,造成成本上升,进一步加剧了通胀问题。

滞涨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滞涨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增加进口商品价格,影响居民生活水平。

其次,滞涨会使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

此外,滞涨还会抑制消费和投资。

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下降,导致消费需求减退;同时,企业由于成本增加,投资意愿也会减弱,造成经济增长停滞。

为应对滞涨问题,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央行可以选择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手段来控制通胀,降低物价上涨速度。

其次,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来对抗滞涨。

例如,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以降低资金供给,抑制通货膨胀。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产能布局等方式,提高生产率,增加供给,减轻通胀压力。

在处理滞涨问题时,政府和央行需要密切关注经济的复杂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过于严厉的紧缩政策可能导致经济增长降速,而过于放松的政策则可能加剧通货膨胀。

因此,制定合理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是应对滞涨的关键。

浅析中国经济滞胀原因及解决办法

浅析中国经济滞胀原因及解决办法

引导语: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中国经济滞胀原因及解决办法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滞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几项关于解决经济滞涨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经济滞涨;原因;解决方法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风险,由于出口下滑与产能过剩、产权和分配制度的缺陷、流动性过剩、人口红利消失以及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等原因,造成国家整体的经济结构处于严重失调的状态,使经济滞涨风险不断加大。

对于中国的货币积蓄高于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情况可见中国经济的通胀压力不容乐观;同时,由于各方面的生产成本高,需求不振,库存压力明显增加,可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趋势愈加明显。

面对低增长高通胀的经济压力,中国经济滞涨风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巨大困境,而对于解决经济滞涨的风险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这些措施既要防止通胀问题,又要避免因政策过分紧缩导致的经济增长过快下滑而陷入经济挺值得困境,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寻求解决经济滞涨的办法,就必须对经济滞涨的成因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既能避免政策目标之间冲突,又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

如果不能尽快提高中国自主技术的开发能力,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中国将会在漫长的时间里陷入经济滞胀的发展中,这将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危机。

一、中国经济滞涨的成因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的增大,造成经济滞涨风险不断增加。

究其根源,主要是:产权和分配制度的不合理阻碍了经济增长。

中国以国有产权为主体的产权制度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户籍制度和社保制度等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从而造成资源配置侠侣的降低,促使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由此可见,制度的不合理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公,造成资源的大量损耗和浪费,无法实现官民经济产出的最大化;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削弱了经济增长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同性因素
较普遍因素
1a
货币供应量加速增长的趋势的影响
西方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在50年代增长缓慢,落后 于经济增长率;60年代速度加快,接近或赶上经济增 长率;70年代大幅度地超过经济增长率。英国情况比 较典型。在1952一1960年,英国货币供应量(M,) 年均增长率为1.8%,国民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 1%。 1961一1970年,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率为3.4%, 国民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8%。1971一1976年, 前者为12.2%,后者为1.9%。类似情况在美、日等 国普遍存在。
5a
美元地位的下降
以美元为中心的战后国际货币制度是在二战结束前夕 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定的,它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对稳定当时剧烈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促进战后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 美元为中心的战后国际货币制度逐渐动摇,进而瓦解。 1973年2月美元再次贬值;一些国家宣布本国货币与美元 脱钩”,自由浮动。
1b
法国、西德、加拿大的情况也较好,不少年份是高速和 中速发展,只有少数年份的增长速度是在百分之三。美 国的情况比较严重,只有四个年份出现高速增长,其余 的年份增长很慢,1970、1974和1975年出现了负增长。 一英国的情况最不好有7个年:份的增长速度低于百分之 三。
2a
总起来说,西方七国在七十年代的经济增长速度 比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下降了。 同时,上述几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也达到了两 位数字:美国为15.3%,英国为43.9%,联邦德国 为11.信用规模过度扩张趋势的影响
信用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 它表面上推动经济一轮又一轮地增长,实际上 却腐蚀着健全的经济肌体。它使银行贷款对存 款的比率逐渐上升,清偿能力下降,呆帐和倒 帐增多,不稳定性加强;使借贷资木供求关系渐 趋紧张,推动利率上升,加重债务人负担,阻 碍个人消费和固定资本投资增长;同时也使作为 货币供应量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活期存款增加, 加剧通货膨胀。所以随着信用膨胀的发展,西 方经济逐渐产生滞胀现象。
3a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到七十年代西方七国的物价上 涨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其中意大利的情况最为严 重,1973年起连续7年通货膨胀一直是双位数字,并 大大超过10%。英国的情况也很严重,有5年达到双 位数字。1975年竟达到百分之24.3。
3b
美国、加拿大、法国的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少年份通 货膨胀率达到或接近百分之1。日本1973年到1977 年通货膨胀率也很高,1974年竞达到百分之24.4。 连通货膨胀率一向较低的西德,1971到1975年五年 的通货膨胀率都超过了百分之五。七十年代是通货 膨胀的年代,结合经济增长停滞和失业率的提高, 出现了所谓的“滞胀”的局面。
4a
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到日本的失业率在七十年代并不 高,但比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要高一些。西德的情次屁 亡1975年以后一直超过百分之三,比五十年代和六十 年代高很多。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和英国的失业率 在七十年代一直很高,比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要高得 多1982年底,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失业人数达1200 万人左右。
3a
传统工业日益衰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传统工业日益衰落的趋势。在50年 代和6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新兴工业和 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当时发展最快的是电子、 化学和宇航工业。它们在制造业中的地位蒸蒸日上,产品 更新率遥遥领先。以美国为例,在1952一1962年、1962 一1966年、1966一1970年这三个时期中,宇航业的产品 更新率各为60%、36%、49%;电子业各49%22%、26%; 化学工业各为31%、16%、20%.也就是说,在不到即年的 时间内,这些部门的产品已经全部或大部分更新换代。
6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19世纪末的德国开始萌 芽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和两次大战之间的经济危 机期间,有了新的发展。但那时国家干预经济是在 特殊情况下采取的临时措施。战争结束或危机过 后,国家干预的规模便很快地收缩。二战后,由于西 方国家的生产力有巨大发展,私人垄断组织已无力 单独承担某些新兴产业的投资;他们追求眼前利益 的狭隘动机常和开发新技术的需要相矛盾;他们的 自发活动也经常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发生冲突。
3b
传统工业日益衰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它虽然是一种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但是也产 生了消极后果。由于科技革命改变了社会消费结构,形 成对新产品的旺盛需求,新产品的价格节节上升;而传统 工业品尽管生产过剩,却因受到市场垄断的影响,价格 下降缓慢,因而总的价格水平上升,形成结构性的通货 膨胀。另一方面,由于在技术革命基础上产生的新兴工 业和某些第三产业多属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工作 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非专业人员难以胜任,因此 尽管它们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许多未经专业 训练的年轻劳动力和从传统工业中游离出来的熟练工人, 却难以填补其职位空缺,从而形成结构性失业。这样,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导致了西方经济 出现“滞胀”现象。
课题三
滞涨的特征及形成的原因
制作者:廖军
日期:2014..5.15
滞涨是指经济低速增长及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并 存发展、相互纠结的现象。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史上仅限于二战之后的一种罕见经济现象。它 与经济危机的特异之处在于,经济危机是由生产 过剩引发的,它导致价格下跌、企业破产倒闭、 资金周转不畅、信贷萎缩。但滞涨却表现出物价 持续上涨、信贷不断扩张的新特点。历史上的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大都表现为危机—萧条—复 苏—繁荣四个循环的阶段,但滞涨却是复苏之后 进入持续的通货膨胀。 滞涨在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表现程度有明显的差 异,但以西欧最为严重
7a
扩大总需求的政策的影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总需求政策,也包括 压缩总需求或抑制总需求增长以制止通货膨胀— 平抑物价上升的一面。到六十年代后期物价上涨 率逐步增高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时,制止通货膨胀 就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头号的政策目标。 为了制止通货膨胀,就不得不通过控制政府支出 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来抑制总需要的增长,其结 果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失业率的上升, 以致加速经济危机的到来。
3c
传统工业日益衰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由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大量涌现,社会分工越 来越细密,要求有一部分社会劳动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新 的服务,因此商业、金融业、交通电讯、信息咨询、社 会服务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在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钢铁、 造船、食品、纺织等传统工业却日趋衰落,它们的产品 被新兴工业产品替代,劳动生产率下降,设备大量闲置, 出口萎缩,利润降低,被迫大量解雇工人,削减产量。 例如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钢铁工业普遍出现1929 一1933年大危机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大幅度下降。美国钢 产量减少45· 7%,英法两国钢产量的降幅甚至超过1929 一1933年危机。
5b
美元地位的下降
至此,支撑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两根支柱即“双挂钩”, 不复存在。这个制度随之被浮动汇率制取代。由于美元 贬值,出口收人减少,借人的非美元债务大量增加,造成国 家收支困难,激起它们的强烈不满,相继提高其原料和石油 出口价格,加剧了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再一方面,外汇市 场的动荡激发了投机活动,大量资金从股市转人汇市,引起 股市行情下落和集资困难,阻碍了固定资本投资和经 济发展。这些影响有力地推动了西方国家“滞胀”的形 成和发展。
4b
生产能力日益过剩的影响
但在国家垄断资木主义条件下,由于垄断企业受 到政府反危机措施的支持,以提高垄断价格和压缩 生产的方式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这种失衡以企 业开工不足的形式部分地现出来。因此在生产迅速 发展的同时,出现设备利用率降低的趋势。设备利 用率降低意味着生产中投人的资本和实际使用的资 本差额增大。当实际使用的资木带来的利润量未变 时,差额增大起着压低利润率、阻碍新资本形成的 作用。所以随着生产能力日益过剩,西方经济会产 生停滞倾向。
5a
以美国为例:自1960 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全球化、
区域化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的限制大 大减少,世界市场竞争加剧。1947 美国出口额占世界 出口额的约三分之一,1948 年下降到23.5%, 1960 年下降到18.2%,1970 年再降到15.5%。1美国 从1971 年首次出现了13.03 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逆差, 此后,除了1973、1975 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 均为逆差。美元高汇率,提高了美国出口商品的价格, 使美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当然还有 外国的贸易壁垒、保护主义等原因),这就使美国外贸 入大于出,赤字越来越大,1983年为694亿美元, 1984年几乎翻了一番,高达1,233亿美元。
4a
生产能力日益过剩的影响
在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工业生产发展很快,特 别是战后崛起的日本,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两位数; 在1948一1973年的25年中,工业生产增长近32倍。 但是,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各国生产能力过 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设备利用率普遍降低。 英美近2/3的机器设备闲置不用其他国家设备利用 率也逐渐降低到80%左右。设备利用率降低,反映 了社会总供给能力与总需求之间的失衡逐渐加深。 这种失衡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往往以经济危机的形 式爆发出来。
1.生产停滞
2.通货膨胀
滞涨的具 体表现
3.物价上涨 4.失业严重 5.外贸增长趋缓
1a
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到整个工业国的经济增长速 度不高,只有1972.1973和1976年可以说是高速增 长,即超过百分之五,其他的年份可以说是中速和 低速的增长。在七国之中,经济增长速度也是不平 衡的。 日本除了1974年和1975年以外可以说一直是高速 度增长。
1b
货币供应量加速增长的趋势的影响
这种发展趋势反映了货币供应量与实际需要量的比 例关系逐渐失衡。这种失衡在纸币制度下,必然引 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所以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加 速增长,西方国家出现了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通 货膨胀虽然是一种货币现象,发生在流通领域,但 其影响却波及生产领域。它使商品价格信号失真, 误导社会资源配置,降低社会经济效益;使实际利率 下降或成为负数,抑制居民储蓄,削弱社会积累能 力;使资金向非生产领域转移,阻碍生产资本的形成。 因此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加速增长,生产发展也遇到 越来越大的阻力,产生停滞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