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学论点摘编
藏书记要
宋元刻本�刻于南北朝何時�何地�如何為宋元精舊鈔本�必須眼力 精熟�考究確切�再于各家收藏目錄�歷朝目錄�類書�總目�讀書 志�敏求記�經籍考�二志書�文苑志�書籍志�二十一史書籍志� 名人詩文集�書序�跋文內�查考明白�然后四方之善本�秘本或可 致也�大抵收藏書籍之家�惟吳 中蘇郡虞山�昆山�浙中嘉�湖� 杭�寧�紹最多�金陵�新安�寧國�安慶及河南�北直�山東�閩 中� 山 西� 關 中� 江 西� 湖 廣� 蜀 中� 亦 不 少 藏 書 家 在� 其 人 能 到 處 訪 求� 辨 別 真 偽� 則 十 得 八 九 矣� 藏 書 之 道� 先 分 經 史 子 集 四 種 取其精華�去其糠秕�經為上�史次之�子集又次之�凡收藏者須看 其板之古今�紙之新舊好歹�卷數之全與缺�不可輕率�大略從十三 經�二十一史�三通�三記辨起�十三經蜀本為最�北宋刻第一�巾 箱板極精�其次南宋本亦妙� 唐本不可得矣�北監板無補板初印亦可� 其余所刻各有不同�十七史宋刻九行十八字最佳�北宋本細字十三經 注疏� 十七史亦精美可愛� 南北朝各家經史� �漢書�字畫甚精� 其 十七史北監板無補板初印本亦妙�宋�遼�金�元四史�以初印好紙
藏書記要 一
老乙作坊
籍�則與一草昧何異�故書籍者�天下之至寶也�人心之善惡�世道 得失�莫不辨于是焉�天下惟讀書之人�而后能修身�而后能治國也� 是書者�又人身中之至寶也�以天下之至寶而一旦得之�以人身之至 寶而我獨得之�又不至埋沒于塵土之中�拋棄于庸夫之手�豈非人間 一大美事乎�且與二三知己�與能治古本�今本之書籍者�并能道其 源流者� 能辨原板� 翻板之不同者� 知某書之久刷印� 某書止有鈔本者� 或偕之間訪于坊家�密求于冷鋪�于無心中得一最難得之書籍�不惜 典衣�不顧重價�必欲得之而后止�其既得之也�勝于拱壁�即覓善 工裝訂�置之案頭�手燒妙香�口吃苦茶�然后開卷讀之�豈非人世 間一大韻事乎�至于羅列已多�收藏既富�牙簽錦軸�麟比星章�不 待外求而珍寶悉備�以此為樂�勝于南面百城多矣� 鑒別 夫 藏 書 而 不 知 鑒 別� 猶 瞽 之 辨 色� 聾 之 聽 音� 雖 其 心 未 嘗 不 好� 而 才不足以濟之�徒為有識者所笑�甚無謂也�如某書系何朝�何地著 作�刻于何時�何人翻刻�何人鈔錄�何人底本�何人收藏�如何為
藏族古代史学文献类型分析
羽 1 茂 永
。 < 苗 ‘ 目 1
商 霉 羽 吖
’ 善 5 j
’ 羽 1 司 最 即’ ’
困 ’
因
I即 目 1 ’
’ 习 1 习 1 1
q
司
1
2 0 l 4 娘’ { q 器 若 习 1
1
日
日 1 ’ 菌 乓
毒 茕 { 目 目
1 吾 ’ 百 日 1
、
西 日 习 1
百 ’ ’ ’
q 阖 ’
a
’ 衣 赉
习 1
’ ’ ’
’ 亏 习 1 ’
茂 ’
1
c 、 、
1
q ‘ J ’ ’ ’ 1 ’
司 ’
’ 习 1 习 1
日 1
q
吾
’
{ 日 f a \ z T 1 ’ ’ ’ : t  ̄a , l ‘ 习 1 a
司
目 ’
’ 茸 ;
q 习 1 t
’ 1
’ ’
’
1
衣
’ 1 ’
日 1 ’
’ 日 1 目 ’
日
] ① ’
日 1 1
’ ’ 傲
’
’
和
欢’
’ 图
’ 日 1 1
q 罚 ’ 习 1 1
c = : ’ 1 ’ 目 1
习 1
’ ’
’
茂 哥 吾
’ q ≮ ’ ‘ j 1 ’
衣 ’ 哥
’ q 镧 ’
’
’
q
日 1
‘ ‘ J 目 蜀 1
藏家必读
藏家必读时间没有绝对事或不可能地事,贫农之子能够当上总统,不是神话而是现如今的事实。
凡是贵于用心,于刻苦的努力,就有机会将不可能地事变成可能地事,就看你有没有决心、恒心、肯不肯刻苦努力学习,记住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有心者事竟成,在中国历史文化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学者,而在文玩收藏这一行,每个人都可能是你的老师,记住搞收藏,只要具备充足的鉴别古玩知识和市场实战经验,一切皆可能,古玩地摊上国宝级文物还是有的,能不能捡到漏儿,要看你学的古玩知识市场实战经验和眼力,就怕你不认货,收藏古玩靠得时眼力,捡漏是它可以爆富,打眼也可以使它自杀,眼力是一把刀,在收藏界混宰人、防身都靠它。
中国的历史文化(文物)博大精深,没有那个人会对中国8000年历史文化(文物)知之所有,在历史的文化(文物)面前,我们都是学者,而在文物收藏界这一行,每个人有都能是我们的老师,对于文物研究和收藏,要以每个有学识的同行为老师,兼学则名、偏信则暗,贵在勤学,、认真细心和情性,在收藏过程中要理论结合实践经验,方能进步,收藏界的人有天壤之别,学识有深有浅,眼力有高有低,现如今只要是文物,有真品就有仿品赝品出现,只要具备深厚的鉴别知识和超群的眼力,就不难鉴别。
中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位专家,都不可能知之所有,即便是他学富五年在中国历史文化面前,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例如现在举世闻名的“四川三星堆”藏家和农民发现文物之初时,曾被专家封杀,零落了三十年之久,初见到文物时,专家都说是赝品,刻意腻造的,30年之后随着考古文物大量出土证明了一切,又被专家平反了,再者,红山文化C形玉龙(中国第一龙)被农民发现之初,专家也不认识,玉龙被专家寂寞的在文物库房的箱子里一锁就是10年,等10年后大量考古文物出土后,才得以被专家和学者所认可,这说么了什么?对于历史文物的研究鉴定和收藏,我们要沉住气,不能草率的给否定了,每位鉴定专家收藏家在内,对历史的文物于鉴定,没有亲自调查研究就没有否决权,收藏界的人鉴定文物,是行家不用细看,不是行家细看也看不出真假,鉴定文物靠的是知识和眼力,我们没生活在汉代明代和清代,懂就懂不懂也不丢人,关键是别在哪里装懂,贵在勤学勤看多研究,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藏文化的传承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藏文化的传承。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热爱藏文化的人,向长期以来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藏文化的先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藏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宗教、艺术、医学等知识,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在现代社会,藏文化正面临着传承的困境。
在此,我呼吁大家共同关注、传承和发扬藏文化,让这朵璀璨的文化之花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一、藏文化的独特魅力1. 历史悠久藏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藏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藏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字的瑰宝”。
2. 宗教信仰藏文化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佛教教义深入人心。
在藏区,寺庙、佛像、经幡、转经筒等宗教文化符号随处可见,成为藏文化的重要载体。
3. 文学艺术藏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包括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等。
其中,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4. 传统工艺藏民族传统工艺精湛,如唐卡、藏刀、银器、刺绣等。
这些工艺品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5. 医学知识藏医学是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藏药、藏医术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二、藏文化传承的困境1. 语言障碍藏语是藏民族的母语,但近年来,随着汉文化的冲击,许多藏族青少年对母语掌握不足,导致藏文化传承受阻。
2. 环境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现代化进程,藏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藏文化传承带来一定影响。
3. 经济发展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导致藏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三、传承藏文化的措施1. 加强语言教育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藏语教学,提高藏族青少年的母语水平,为藏文化传承奠定基础。
2. 保护自然环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确保藏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藏文化传承提供良好条件。
中国藏学论点摘编
习 i日 1 a 1 ’ ^
1
日
习 1
目
司
’ 司 簧
习 ‘1 1 ‘ 习
q即 响
葡 q 习 簧 1
‘
萄 ‘ ( 目 《 》 02 ’镧 2 1
击
讯’ )
司 ’ ’ ’ 一’ ’ 兰 ’ ’ 气 ’’ ’ ’ ’ ’ 萄 一 - 一 毒 一 i 碧 ’云 i ’ ’ 茕 萄 目 雪 蓉 亏= j ’ , 亩 茸 贳 圈 1
一 .
。’ ’] 1芦 目 1
‘ 裔‘ ’
‘ 司
q
’
仅
’’ ’ 。 a 苦 ’ ’ 司’ f : l 驾
习 1 k目 毒 q ' q q 司
’ ’ 困 商
闰 茂 ’’
。目
-习 11
’一 一 ,
1 ’ ‘ ’ ’ 1 { 1 ’ 9 ’ ’ 习 1 { ’ 图 ’ ’ 习 1 1目 ’ ’
日 1 ‘ ’ 冈 ‘ ’ ’ ’ 习 1
’、
尊 1司 ’ 茸
c、 \ ,
. 、 ^ ^ 、 ’ , . ^ ^ . 、
’ q’ 》
司 ‘ ’ ’ 因 ’
’
币习 司 司 ’1
’ ’
司 司 ’
( 《
’
》02 21
‘
‘ {
q 肖 ’1 ) 茂日 百H
《 ’毫 ’’ ’ ’’ ’ ’ ’ ’ i 毒 萤 i ’ 罱 亩 目 1
’ ’’ ’1 目 ’ c = i
韵 ’] 日 1Fra bibliotek ’ ’
1
日 目 1 1
^’ 习 1
’
中国藏学论点摘编
空间的重要体现 。 ( 刘俊波, 《 西藏民族 学院学报( 哲 学社会科 学版) 》2 0 1 2年 第 6期 )
藏语存在动词的地理分布调 查 藏 语存 在动词是一种特殊 的动词种类, 主要用来判 别事物的客观存在或主体对客体 的拥有状况。藏缅语族的一些语 言 存在动词的种类较 多, 有些语言还用不同形式的存在动词来区分不同类 别物 体的存在或对其拥有 的状况 。藏语也有不 少存 在动 词, 文章收集 了 l 2 种藏语 的存在动词词形, 其中有 5种只在书面语 中使用, 有 7种在 各地 方言 口语 中使用。不同的存在 动词词形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 能够显示不 同地区的语音特点 。藏语存在动词的整体特点与藏族社会 的发展历 史及藏 语分 布地 域的广阔有着 密切的关系。 那些只保存在书面语 中, 在 现代 藏语 口语 中已找不到使用范例的存在动词词形, 应该就 是那 些在社会统一过程中逐渐失去竞争力 的词 语。 ( 仁增旺姆, 《 中央民族 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1 2年第 6 期)
坐标 为 背 景, 即 为 研 究 者 提 供 了一 个 开 阔 的 眼 界 。在 藏 彝走 廊 东 部 边 缘 安 宁 河 上 游 的 冕 宁 县 境 内 生活 着 一个 小族 群 — — 多
续藏族, “ 错 巴卓 ” 是多续藏族 的重要节 日, 它不仅展 示了多续藏族独具特色 的民族文化 , 还是其地 理空 间、 社会空间和历史
第2 8卷 第 2期
2 0 1 3 年 6月
西藏 大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
J OURNAL OF T I B E T UNI VE RS I T Y
Vo 1 . 2 8 N o . 2
J u n . 2 0 1 3
前吐蕃时代西藏西部丧葬习俗的考古发现及其特征
不但反映 出“ 我国古代治边理论及其 实践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 同时也深刻 映射 出中国边疆各 民族 以宗 教文化为 纽带 , 不断 融合发展的历史大趋 势。最后 , 八世班禅“ 惑 习红教” 事件与竹 氏家族绝嗣 , 是清政府“ 独尊黄教 以安众 蒙古” 治边政策的牺 牲 品 。清政府采 用“ 以番治番 、 以教治教 ” 的边疆 治理手段 , 欲 借宗教之力制 驭外藩 , 与藏传 佛教格鲁派上层僧侣集 团互为 倚重, 在一定程度上巩 固了对藏 、 蒙地 区有 效统治的 同时 , 也进一步 激化了各宗教教派 之间的矛盾 。伴随着 以格鲁 派为首
2 0 世纪 以来在 国际藏 学界最 具影 响力 的藏 族学者之 一 , 也是杰 出的藏 文古文字 学家 。他 以人 文史观为指导 思想, 运用 现
代 语言文字学和考古学等 学科 方法 研究古文字 , 撰写了很多的论著, 成就 斐然 。尤 其是其论著中关于创制藏文时所 参照的 印度 文字、 新增字母 、 藏文字体 的流变 等方面, 从藏 文实际出发, 不迷信权威 , 用开阔的视野和语言文字学理论, 提 出了 自己 独 到的见解 。2 0 世纪 8 0 年代 以后 , 他在这 方面的观 点和 论述得到越来越 多学者 的赞 同和 支持 , 而他 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传
其指 出“ 西藏” 一词作 为特 定地域名 , 康熙末年 己在入藏清军 中大量使用 , 在康熙《 平 定西藏碑文》 前 已见于碑刻 , 之后逐渐 流行并 固定化 。 ( 赵 心愚 , 《 西南 民族大 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 2 0 l 7 年第 4期)
论更敦群培大师对藏 文古文字研究的学术贡献 现在我们使用 的藏文 已有千年的历史 。一千 多年来 , 学者们写下 了浩如烟海 的典籍 , 藏文对保存和继承古老的文化作 出 了卓越 的贡献 。但在藏 学研究领域 中, 关于藏 文的起源 问题 , 中外学者有 很多讨论 , 到 目前还没有一致性 的意见。综合 起来 , 学界主要有两 大观点 , 第一种 , 公元 7 世纪 上半 叶 3 0 年代 , 吐蕃赞普松 赞干 布派文 臣吞弥 ・ 桑布扎赴 印度 留学 , 吞弥 ・ 桑布扎在 印度 系统地学 习了梵文 , 回国后仿效梵文 创制 了藏文 , 即现行 的藏文 ; 第二种 , 在 出现 吞弥・ 桑布扎创制 的统一藏 文之前 , 已经有文 字使用 , 但并不统 一。其实, 这两 种观点争论 的焦点是现行藏文之前藏族 有无文 多学者称 道和借鉴 。 ( 更敦 阿错 , 《 四川 民族 学院学报》 2 O 1 6年第 6期)
西藏佛教认知理论Bloriggirnambzhag
認知理論的論典依據
blo rig gi rnam bzhag gis gang brten paʼi bstan bcos
主要依據法稱《釋量論》。(p. 75) 「認知的二項分類」當中的「心所」內容, 依據無著《大乘阿毘達磨集論》。(p. 75)
認知理論的宗義依據
blo rig gi rnam bzhag gis gang brten paʼi grub mthaʼ
六個學院的六類教科書
Grva tshang drug gi yig cha rnam pa drug
1.
2.
3. 4. 5. 6.
攝類理論:含「小理路」(Rigs lam chung ngu)、「中理路」( Rigs lam ʼbring)、「大理路」( Rigs lam chen po )三個部分,主要簡介法稱《釋 量論》當中重要術語的定義、分類、同義詞、周遍關係與實例等→ 為進入法 稱《釋量論》建立基礎。 認知理論:簡介隨理行經部宗的「認知的七項分類」、「認知的三項分類」 、「認知的二項分類」等→ 為進入法稱《釋量論》建立基礎→ 佛教其他宗 派的認知理論亦依此為基礎而加以修改。 因明理論:簡介「正因論式」、「應成論式」、「正因」、「似因」、「因 三式」等等的定義、分類、同義詞與實例→ 為進入法稱《釋量論》建立基礎。 宗義理論:簡介印度四宗(毘婆沙宗、經部宗、唯識宗和中觀宗)宗義→ 為 進入「五部大論」建立基礎。 八事七十義:簡介八事(三智、四加行與法身果,即八個現觀)即其各自細 分的七十義→ 為進入彌勒《現觀莊嚴論》建立基礎。 地道理論:根據彌勒《現觀莊嚴論》的第一事或第一現觀「一切相智」的十 義當中的第九義「十七個資糧正行」當中的「智資糧」、「地資糧」和「對 治資糧」這三個資糧,簡介「聲聞乘的五道」、「獨覺乘的五道」和「大乘 的五道十地」→ 為進入彌勒《現觀莊嚴論》建立基礎。
藏文化常识
藏文化常识(原创版)目录一、藏文化的简介二、藏文化的基本特征三、藏文化的主要内容四、藏文化的现代发展正文一、藏文化的简介藏文化是指在西藏地区及周边地区,以藏族人为主体,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
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宗教、艺术、民俗等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藏文化的基本特征1.独特的宗教信仰:藏文化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宗教信仰,其信仰形式多样,包括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
藏传佛教对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丰富的民间艺术:藏文化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如唐卡、壁画、雕塑、歌舞、戏剧等,其中唐卡被誉为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展现了藏族人民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
3.独特的风俗习惯:藏族人民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如藏历新年、雪顿节、赛马节等传统节日,以及藏袍、藏饰等民族服饰,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特色。
三、藏文化的主要内容1.藏语文化:藏语是藏族人民的母语,拥有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藏文是藏族特有的文字,由松赞干布时期创制,具有独特的字母体系和书法艺术。
2.藏医学:藏医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医学,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在藏族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3.藏族建筑:藏族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布局,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著名建筑,都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瑰宝。
四、藏文化的现代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政府投入资金对藏文化进行挖掘、研究和传承,同时推广藏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使藏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总之,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安多强巴与藏族传统文化
“白哈尔神”传 入吐蕃时间考辨 作 为 目前藏传佛教格鲁派护法神之 一的 白哈尔神 ,何时传入吐蕃 ,是被“抢 ”到吐蕃还 是被 “请”到吐蕃 的,学界还未展 开详细的论述 。文 章结合藏汉文史料 ,对 白哈尔神传入吐蕃 的时间进行 了考辨 。认为,首先 ,从 762—766年这 一历史时期 来看,在吐蕃大军压境 ,占领唐 都长 安之 前,今甘青地 区的吐谷浑政权 已经被吐蕃灭亡 ,此后甘青地 区已基本处 于吐蕃政权 的统辖之中。此时西北地区的局面是,吐蕃联合 回纥 、吐谷 浑、党项 、奴剌 共同攻唐,而唐朝将领铁勒人仆固怀恩背叛唐朝 , 引回纥、吐蕃大军直逼京师 。这一阶段 因为吐蕃军事实力 的强盛而在唐蕃关系之 间处于主动和攻击 的状态 ,回纥政权此 时 与吐蕃是联合攻击唐朝的。尽管在永泰元年(765)十月 因郭子仪策反 回纥 ,使吐蕃、回纥之 间出现矛盾 ,但 二者之间还处于 猜 疑 期 ,关 系 并 没 有 直 接 破 裂 ,也 没 有 发 生 军 事 冲 突 。 故 这 一 时 期 ,吐 蕃 无 需 派 军 队 在 盟 友 手 中 ,同 时在 军 事 上 受 唐 朝 支 持、处于强势的回纥政权手 中,“抢”白哈尔神到吐蕃 。因此 ,于 766年桑耶寺建 成,白哈尔神传入 吐蕃 的说法不 能成 立。其 次 ,从 762-779年这段 时间来看,唐蕃之 间时 战时和 ,而且唐朝逐步加 强了在 西北地 区对 吐蕃的防御 ,西北战场 上双方处于 “拉锯 战”的状态 。至大历十 四年(779),唐蕃在西北战场相对稳定 ,但在 西南四川战场 吐蕃和 南诏联合 ,三路攻唐边境 。故 而 ,在 西 北地 区 吐 蕃 与 周 围政 权 之 间 的关 系 因 与 回 纥 间 的相 互猜 忌 而 处 于 互相 观 察 形 势 的局 面 ,其 间 关 系 也 暂 时 处 于 相 对 稳 固的阶 段。因此 ,在 这一背景之下 ,771年 、774年 、779年 桑耶寺建成 ,吐蕃在其仍 旧 占据 的河 、晚故地 ,“抢”白哈尔神的 说法也不成立 。再 次,从 780— 798年这一历 史时期的情况来看 ,因唐 蕃间常年战争 内耗很大 ,唐 朝派 出使节主动与吐蕃修 好 ,吐蕃也将唐朝 战俘及 战死将领的尸首归还 。 自建 中元年(780)始至建中四年 ,唐朝与吐蕃终于达成 了 “清 水会 盟”,关 系暂 时出现缓和局面 ,并且面对唐朝 内乱不 断,吐蕃主动请兵 帮助 唐朝出力平定 内乱 。之后 ,吐蕃 因探 到唐军虚实立即开 始攻 击唐朝 ,同时 自贞元 四年开始 ,西南地 区的南诏 、西北地 区的 回纥卷入 到唐蕃关系之 中。尤其是西北 地区 ,贞元三年 (787)之时,唐朝应 允回纥骨咄禄可汗 的求婚 ,贞元 四年(788)回纥提 出愿与唐朝联合攻打 吐蕃 的建议 ,唐、回纥正式联盟对 吐蕃 。这 一时期 ,唐、吐蕃 、回纥、南诏 以及西北一些 少数 民族 间的关系开始复杂 。在这 一阶段,需要 重点关注的是西北战 场 吐蕃与 回纥联盟彻底 瓦解 ,而 互相攻击 ,尤其是 790年左右 ,吐蕃发兵 北庭 ,但 因回纥政权 的暴 行,原属 回纥的三支原突 厥政 权的 旧部 葛禄 (铁勒 人)、白服 突厥与沙 陀突厥三部都投 降 了吐蕃 。更为重要 的是,由于这 一时期吐 蕃的强大盟友 回 纥、南诏 已经或准备附唐 ,导致 吐蕃对 结盟或者 降部 有了严重 的防范之 心。所 以这三 支属 于突厥系 统的少数 民族部落投 降 了吐蕃之后 ,因 吐蕃 有了 回纥与南 诏两个盟友 背叛 自己的前 车之鉴 ,故而不会轻 易因其投 降而信任他们 。突厥部落投 降 后,吐蕃要求他们派质子、献 国宝 以表忠心也属常事 。故而 ,790年 ,突厥部落投降吐蕃,但得不到吐蕃的彻底 的信任而被 吐 蕃“抢”走其 白哈尔神也在情理之 中。而在 790年之后 ,因 回鹘(回纥)、南诏与唐朝为盟在西北 、西南共击吐蕃 ,军事上 吐蕃 处于 劣势 ,尤其 在 797年 ,吐蕃 赤松德 赞去世 ,牟尼 赞普初 继位 时欲 请和 ,但 却遭 到 了唐 德宗 的拒绝 。基 于此我 们 以为 797—798年 ,即牟尼赞普在位 期间 白哈尔神传入 吐蕃的说法 也不成立 。综上 ,我们 以为 ,790年吐蕃派 军队“抢 ”白哈 尔神 的说法最接近事 实。从 史料记载来看 ,“请”白哈尔神到吐蕃更符 合史实。(杨卫 ,《中国藏学》201 7年第 2期 )
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分级方案设计(试行)
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分级方案一、指导思想1、有利于学校与国内著名高校接轨,适应建设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需要。
2、有利于校内各种评价体系的统一,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3、有利于科研人员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二、分级种类所有期刊共分为六级。
1、A1级期刊:包括SSCI一区期刊、A&HCI一区期刊(排序前15%的期刊)、四川大学SCI期刊分级方案中1-2级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1500字以上)2、A2级期刊:包括SSCI二区期刊、A&HCI二区期刊(排序15—40%的期刊)、四川大学SCI期刊分级方案中3级期刊、国内期刊22种国内期刊(22种):管理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语文、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历史研究、考古学报、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情报学报、教育研究、体育科学、统计研究、心理学报、国际问题研究3、B级期刊:包括SSCI三区期刊、A&HCI三区期刊(除一区、二区以外的其他期刊)、四川大学SCI期刊分级方案中4-5级期刊、学校认定的重要期刊、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1500字以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1500字以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学术B级系列)、《人民日报》(理论版、1500字以上)、《光明日报》(理论版、1500字以上)。
4、C级期刊:包括四川大学SCI期刊分级方案中6级期刊、EI期刊、除A类和B类以外的CSSCI来源期刊、CSSCI来源集刊、新华文摘(篇目辑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要)、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卡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学术C级系列、文摘系列)、《法制日报》(理论版、1500字以上)、《中国教育报》(理论版、1500字以上)、《经济日报》(理论版、1500字以上)、国外及港澳台重要大学和研究机构所办外国期刊和港澳台期刊。
藏文古籍概论
藏文古籍概论藏文古籍,指的是藏语文文献中的古籍著述。
藏文古籍是藏族史学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在许多学者的研究工作中,藏文古籍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藏文古籍从数量上可分为二部分:其一是当地藏文古籍,即当地藏族地区所出现的藏文书籍;其二是异地藏文古籍,即在异地出现的藏文书籍。
从藏文古籍的出现时间上分,可分为三部分:其一是古代藏文古籍,指古代藏文古籍(公元前8世纪至16世纪中叶);其二是近代藏文古籍,指近代藏文古籍(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其三是现代藏文古籍,指现代藏文古籍(20世纪中叶至现在)。
当地藏文古籍,大多是在藏区的密藏庙宅中发现的,其中有措类。
措类是由藏传佛教中的措派传承的,措派是阐释藏传佛教和修行经书,其中措类以古代藏文著述最为人熟知,包括《大方广佛华严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金刚经》等。
另外,在藏区山寺密宗庙宅中,也有许多藏文经典的古籍著述,西藏史籍中的《白树藏史》、《唐简史》等都是藏文古籍的代表。
异地藏文古籍,多分布在汉地西藏边疆以及其他地区,例如西宁、新疆、甘肃、青海、柳营、唐古拉等地区。
异地藏文古籍主要有以下几类:行船从西藏来的,如明朝时期从西藏拉萨经保山抵达昆明,携带了许多藏文古籍;游历从西藏来的,如明朝末年从西藏走出的嘉泰杉贤益之僧众携带了很多藏文古籍;经由僧徒从西藏来的,如大清乾隆年间,部分精心长者护送了从西藏拉萨返回汉地的僧徒,其中有许多藏文古籍;以及藏传佛教的活动宣传带来的,如活在明清时期的宗乘藏传大乘法师罗隆基,他在全国讲经教法,携带了多份藏文古籍。
从古至今,藏文古籍已经发展成为藏文史学家和研究者们重要的研究工作对象,从而充实了藏族史学发展的历史视角。
藏文古籍通过考据史料,可以揭示藏族历史发展中的各种诸多内容,为理解藏族史学和文化研究中的问题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资料依据。
综上所述,藏文古籍是藏族史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们汇集了藏族历史发展和传统文化的记载,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藏族史学及文化特色。
藏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藏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第一章绪论藏文化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
它是藏族人民繁衍生息、生产生活、信仰祈祷等方面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广泛汲取古今中外的知识,同时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第二章藏文化的特点藏文化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赋予了其独特的风貌。
藏文化包括社会制度、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艺术、文学等方面,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宗教文化。
藏传佛教在西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了藏族文化的主要基础。
同时,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发展。
第三章传承与发展藏文化的传承是其保持和发展的基础。
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和现代化进程的冲击,藏族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种种方法加强对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更好地推进藏文化的发展。
其中,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需要鼓励青少年学习和研究藏文化,提高其文化水平;同时,社区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加强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庙会、展览、文艺演出等方面的密切联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藏文化。
第四章面临的问题藏文化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愈来愈明显。
同时,外来文化也对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何在现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保持和发展本土文化,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同时,安全和稳定也是藏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各种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也对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结论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瑰宝和人类文化遗产。
只有通过合理的传承和发展,才能让这项珍贵的文化传承到未来,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应该加强文化建设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参与到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
藏与露的辩证关系
藏与露的辩证关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自然界中,藏与露是一种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辩证关系。
藏族哲学概论
藏族哲学概论藏族哲学是一门独特而深刻的学科,它涵盖了藏族人民对生命、宇宙、存在等深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哲学观念,藏族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世界和人类的存在。
藏族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西藏王朝时期,它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藏族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内观自省”,即通过深入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内心,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本质。
在藏族哲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则,例如“因果循环”和“无始无终”。
藏族人民相信,一切存在都是彼此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而且宇宙的存在是一个无始无终的循环过程。
这种观念对于我们理解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藏族哲学还强调“认识的相对性”。
他们认为,人类的认识和理解是有限的,不能完全把握事物的真相。
因此,他们主张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探索,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藏族哲学还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们认为,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这种观念对于我们改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藏族哲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宗教信仰相关的概念和实践,例如“喇嘛”和“修行”。
藏族人民相信通过修行和媒介喇嘛的指导,可以获得灵性的提升和超越个人的幸福。
在修行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冥想和祈祷与宇宙能量相融合,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宁静。
藏族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藏族人民通过遵循和传承哲学的原则和概念,塑造了独特而富有智慧的文化传统。
他们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种哲学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藏族哲学是一门独特而深刻的学科,它通过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哲学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世界和人类的存在。
藏族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内观自省”,通过深入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内心,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本质。
【议论文】藏与露
【议论文】藏与露藏与露藏与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生活方式,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选择。
藏与露的比较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
本文将分析藏与露的特点并探讨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藏与露的最显著区别在于居住环境。
藏指的是生活在封闭的空间中,例如住宅、办公场所等;露指的是生活在开放的环境中,例如户外、露天市场等。
藏的居住环境通常有固定的空间界限,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隐私和安全;而露的居住环境则相对较为开放,人们的行动和交往更加自由。
这种居住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交往的方式。
藏与露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差异。
藏的生活方式注重内向和内省,个体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以室内活动为主;而露的生活方式则更加注重外向和外界的感知,个体更多地关注外部环境,并通过户外活动与他人交流。
这种生活方式的差异使得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影响到个体的思维方式和社会适应能力。
藏与露的社会关系也有所不同。
藏的生活方式更强调私人空间和私人关系,个体更多地与亲密的家人和朋友相处,并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与外界交流;而露的生活方式则更加注重公共空间和公众关系,个体更多地与陌生人和不同社会群体相遇,并通过面对面交流和合作来建立联系。
这种社会关系的不同导致个体对社会的认知和参与方式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到社会组织和社会发展的形态。
藏与露是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两种不同选择,它们在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到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对社会的组织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面临选择时,个人和社会都应该充分理解藏与露的特点,并根据自身需求和价值观做出合适的选择。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论点摘编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论点摘编21世纪西藏藏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次旺俊美发表在《西藏研究》2002年第一期上的文章研究和思考了西藏藏学发展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文章说藏学从目前所涉及到的学科和发展趋势看,涵盖面很广,可统称为西藏的社会科学。
传统藏学研究源远流长,古代社会形成的大小五明是传统藏学的范畴,为推动西藏的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传统藏学大部分在宗教的框架之内,对与此无关的经济、社会是很漠视的。
以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为标志,藏学研究开始获得新生。
半个世纪以来,西藏的社会科学获得空前发展,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突破了大小五明的范围,发展成为对藏族及其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研究。
回首50年的历程,有两条经验值得总结。
首先,藏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是与先进的社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密不可分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不仅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和推动了西藏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藏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政策支持;其次,藏学研究要关注政治领域中的斗争,关注西藏的现代化建设。
藏学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已超出纯学术的范围,因此藏学研究工作者也必须肩负起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保持西藏社会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的责任,任何违背西藏人民迫切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研究都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国支援西藏力度的进一步加强,藏学研究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目前,西藏的稳定与繁荣都需要社会科学提供理论服务和智力支持。
实现西藏的“十五”规划,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支撑和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奋进,还需要科学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来支持和推进实施,因此,加强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对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理论服务和智力支持,就成为西藏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的方向和任务。
但是要真正担负起新世纪所赋予的重任,亟等解决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西藏藏学研究理论落后于实践,研究方法相对陈旧和落后。
2、由于历史的惯性,藏学研究中存在重传统、轻现实;重精神文化,轻物质文化;而精神领域又存在重史学、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惫 驾 ‘
. 1 ‘ f = ( 园 ’
’ 习 1 ’ 萄 司
吾
《 司
习 1
’ 目
司 a
’ 圣 诅 诅 J j 磊 击 了 z 1
舍 丐 司 ’
; 三 } 《 习 1
司
酋 i 司 习 》
; 式 ’ ’
’ ’ ’ 赉 1
’
’ ’
^ e ' N
1 目
八
‘ ] 食
( 《 酋 1 度
图
图 ’ ’ ’ 日 习 1 叠 i j ’ ‘ ’ ’
盒 萄 ‘ 芦 )
电§ 电雷电G电G 县G昌G GeG0S
( a \ 日 习 1 自 ’ 阖 1
却 ’
、
目 习 1
日 1
^ 习 1
磊 南 q 日 习 1
{
司 、 、
q 日 日
目 ’
尊 日 1
:
仅
日 1 即 日 1
’
菌
! 司 日 1 f a \ 日 1
目 ’ 习 1
司 ’ 茂 习 1 H 芦 )
S寻 S邑G8 S昌G
’ 目 阖 因
G 0S电雷0 S0G8雷昌 S0S0
’ ’ = = j ’ 毒 ’ ’ ’ ’ 目 { 兰 i ’ ’ 专 ’ ’ ’ ’ 亩 ’ 目 1
胬 芦 ’ ’
司
日
( a 【 l
’
《 ’ 萄 ’ 露 》 2 0 1 3 盒
e雷电§ 8S乜G 乜G 乜G也§ 电雷 电GeG 电G0雷电雷 邑雷电雷电G 也雷电雷电 G G0S 8雷 雷电雷电 雷
专 ’ 尸 ’ ’ 黾 ’ c = j ’ ’ ’ ’ ’ ’ 舍 ’ ’ 霉 ’ ’ ’ 亩 ’ 目 1
日 1 《
’ ’ 1
日 1
萄 羽 ’
司 ’
茂 日 1
西 司
’ 司 翎 ’ 1 ( 《
1气 4
目 H 习 1 》 2 0 1 3 茂 ’ q 珂 茸 习 1 H 芦 )
茂
1
目
— —
’ 蜀 ’
习 舔
司 1
_一 ~
’
_一
’ ’
~
、
’ ’ ’
_一
、
’
/
I
1 l
^ ^
/ I l
^
’ 目 1 1
’ ’ ’ 1
_一 ^
目
目 ’ ’ 目 ’ 目 ’ ’ ’ 目 ’ 目 ’ ’
习 1
q
^ ^ 习 \ 1 习 1
吾
司
阖 ^ 、
蜀 1 ’ ;
’ 司 目 、 习 1 ^
’ 羽
习 、 1
’ 惑
一 \ 闰  ̄ 一
’ 1 因 司 司
写 5 j 1 ( 《 ’ 玎 1 》 2 0 l 3 7
司
’ f = ( 1 司 目 习 1 国 目 、 ^ 、 击 、 ^ A 日 1
^ 八 丙 ^ 1 日 q
习 1 习 1 ’ 1 . 、 ’ ’ 、
、
司 f : I ’ ^ 司 司
~ 阖 目 目
’ 1 1 7 1 7 日 1 司 日 1
司
司 日
习 1
日 1 1 歹
审 司
1 ’ 习 1
日 ’ a 5
司 茂 吾 5 J 司 1 5
司 j 目 ’ 司
八  ̄ 司 一 习 1 司 、
茸 自 ’
’ 豆 ’ ’ ’
诅 r 1 歹 习 1 司 1 习 1 习 1 习 1
零
’ 1 1訇 ’
1
目 1
a
茸 习 1
’ 蔼
目 1 ’
目 1 ’
写 ’
食
’ 茸 青 1 日 司
目 习 1 日 1 日 1
司 < )
- 1
习 1 司
q a 豇
’
司 习 1 击 a q 习 1
5 司 司
’ 习 1 冈
习 1 日 ’ 司 茸 习 1 目
( a \ ’ 磊 习 1 住 国
苜 I z 丁 1 日 q 9 茂
司 》 习 1 曹 司 司 萄 司
 ̄一 ^ ’, 一
日 茂 ’ 司 ’ ’ <
、
q 习 1 ’ 5 J ’ ; ’ ’
’ 萄 度 日 1 ’ 日 》 2 0 1 2 茂 司
] 1
目
9 图 司
q
’
1 司 司 f = ( ] ’
司
茂 ’ 日 1 ] 习 1
’
敏 1 1 日 r 茂 : l
目
酿 1 f = I 司
图
茂
’ 司
司 司
’ ‘
, 、 ^
日 习 1 日 1 日 习 1 ’ 司 ’
< 剞 萄 ( 《 书 目 习 1 》 2 0 1 3
8S G邑雷电§ e§乜雷邑雷 乜G乜G乜雷 乜§岂G e雷电雷乜G 乜G也雷电雷 邑雷邑雷电G 电G
’ 目 ’ 目 ’ 目 ’ 目 ’ ’ ’ 叠 1 ’ ’ ’ ’ 亏 - ■ ’ c = j ’ ’ ’ _ 一 ’ ’ ’ 、 _ 一 ’ _ 一 . ‘ ’ 圊 、 ’ = = j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