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师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一、氨的性质 颜色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沸点 无色 刺激性气味

小于空气

极易溶于水(常温下, 体积比1∶700)

较低,易液化

3.氨水的性质

①氨水中含有:H 2O 、NH 3、NH 3·H 2O 、NH +4、OH -、极少量H +。

②NH 3·H 2O 是一种弱碱,但不要写成NH 4OH 。

③氨水中氮元素主要以NH 3·H 2O 的形式存在,但氨水的溶质是NH 3而非NH 3·H 2O 。 液氨 氨水

物质成分 纯净物(非电解质)

混合物(NH 3·H 2O 为弱电解质)

粒子种类 NH 3分子 NH 3、NH 3·H 2O 、H 2O 、NH +4、OH -、H +

主要性质 不具有碱性 具有碱的通性 存在条件

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

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1)定义:铵根离子(NH +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NH 4Cl 受热分解:NH 4Cl=====△

NH 3↑+HCl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上方重新凝结成白色固体。

NH 4HCO 3受热分解:NH 4HCO 3=====△

NH 3↑+H 2O +CO 2↑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有无色液体凝结。 ②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NH 4Cl 溶液与NaOH 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NH 4Cl +NaOH=====△

NaCl +NH 3↑+H 2O 。 通常用强碱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的检验NH +4:

铵盐与碱在溶液中反应,若加热或为浓溶液,生成NH 3和H 2O ,若为稀溶液,生成NH 3·H 2O 。

5、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2NH 4Cl +Ca(OH)2=====△

CaCl 2+2NH 3+2H 2O

②发生装置:固+固――→△

气 与加热KClO 3和MnO 2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即:

③干燥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

碱石灰又称钠石灰,白色或米黄色粉末,疏松多孔,是氧化钙(CaO ,大约75%),水(H ₂O ,大约20%),氢氧化钠(NaOH ,大约3%),和氢氧化钾(KOH ,大约1%)的混合物。

④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⑤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②用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⑥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氨气不溶在CCl4,所以通入之后NH3会从CCl4层往上走,进到水层后溶解。倒吸的原因是NH3 1:700的溶解比,导致导管内的NH3与水直接接触立刻溶解,导管内压强骤减。现在有CCl4隔着,导管内NH3不会溶解,保持导管内一个较大的压强所以不会倒吸。

7.其他常见制取NH3的方法

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NH3·H2O=====

NH3+H2O

注:①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②加热温度不宜过高

浓氨水+固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NH3·H2O 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放出

浓氨水+固体CaO

NH3·H2O+CaO===NH3+Ca(OH)2 CaO的作用:①吸水;②吸水后放热促进NH3的放出;③增加溶液中OH -浓度,减少NH3的溶解

氨气是中学阶段唯一的碱性气体,通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酚酞试剂(变红)、浓盐酸或浓硝酸(产生白烟)检验。

二、硫酸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1)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2-4。

(2)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也可与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及某些盐反应。2.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能够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及固体的结晶水,故常用做干燥剂。

(2)脱水性: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氧、氢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留下黑色的炭。如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固体,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强氧化性:

与金属的反应:除Au、Pt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浓硫酸作用,如与铜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a.试管中铜丝表面逐渐变黑色。b.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1)通过可抽动的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2)浸有碱液的棉花团可以吸收多余的SO 2,以防止污染环境。

(3)常温下,冷的浓硫酸能使Fe 、Al 发生钝化,故可用铝槽车运输浓H 2SO 4。 (4)与非金属反应

加热时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

浓硫酸与稀硫酸比较

H 2SO 4(浓)+H 2O

-H 2O (△)

H 2SO 4(稀) 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加热时氧化性更强。它的氧化作用是由于H 2SO 4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产生的,其还原产物为SO 2而不是H 2。

(1)Fe 、Al 的钝化

常温下,当Fe 、Al 遇到浓硫酸时,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出现“钝化”现象。

(2)与不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①反应要加热,否则不反应;

②还原产物一般是SO 2,一般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的硫酸盐,非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氧化物或含氧酸 。

③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而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

④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就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