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新知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苏教版)

二年级上《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苏教版)

二年级上《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苏教版)二年级上《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苏教版)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42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具准备:12根小棒、8个圆片、学案、等。

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动物王国里可热闹啦!让我们跟着乐乐一家去郊游吧!午餐时间,懂事的乐乐主动帮妈妈洗桃。

他洗了6个桃,打算放在2个盘子里。

你们猜乐乐会怎么放呢?师:不着急,先请你们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分法多?三种不同的分法。

(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个”“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我猜测,喜欢平均分的最多)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生:不是。

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找两个学生回答)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那刚才6个桃子我们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个)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我们把这3个桃作为一份,圈起,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每三个磁铁外面加一个圈○○○ ○○○ )师:乐乐的爷爷想给他出了个问题,6个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还可以平均分放到几个盘子里呢?(出示问题)师:小朋友们,我们帮着乐乐思考一下,也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继续拿出圆片摆一摆吧。

平均分的课堂 实录

平均分的课堂 实录

平均分教学目标: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重点: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难点:探究平均分的方法,理解概念。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激发学趣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罗老师给大家讲猴妈妈(贴妈妈图片)分桃的故事,猴妈妈有 4 个桃(贴4个桃)准备分给猴哥哥(贴哥图)和猴弟弟(贴弟弟图),(画分线)因为猴哥哥力气大,就先奖励候哥哥3个,(贴3个桃)剩下1个桃分给猴弟弟,猴弟弟生气了翘起了大嘴巴。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因为哥哥多,弟弟少。

师:你能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真好!猴妈妈决定重新分桃,猴弟弟做事认真又先奖励猴弟弟3个,这样猴哥哥就只能分1个了。

这时猴哥哥又生气。

这又是为什么呢?生:弟弟多,哥哥少。

师:你的声音真响亮!猴妈妈为难了,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生:哥哥分2个,弟弟分2个师:你来分一分,为什么这种分法大家都满意呢?生:大家分得一样多,最公平师:哦!一份是2个,另一份也是2个,每份都是2个,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判断练习,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师:罗老师也分了分,比比谁的眼睛最亮,看看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生:不是平均分,因为把8个五角星分成5个和3个,不一样多,(每份分的同样多吗?)师:你的眼睛真亮!那这种分法呢?生:这个是平均分,因为一份是3个,另一分也是3个,每一份都是3个(每份分得同样多吗?)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分东西时,你认为怎样分就是平均分?生1:每份分得同样多师:那你认为呢?师: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我们一起大声的齐读一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平均分。

板书课题2、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活动一、分12个桃子师:我们帮猴妈妈分桃子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有一天,猴妈妈带着两只猴宝宝到山上摘桃子,(拿3张图片)一共摘了12个桃子,要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这3只猴子,师指3只猴子,想想怎样平均分?停顿10秒师:有想法了吗?请听要求:比比谁听的最认真!待会儿请你把我为大家准备的12个圆片代替桃子,平均分成3份,要求每份分得同样多。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_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_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课题】:“森林聚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信息窗1。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简析】:本节课是除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以分东西作为认识初始的的。

教材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以一幅情境图“有趣的聚会”故事引入,然后自始至终都围绕着这幅情境图进行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孩子们的亲手操作使他们了解平均分的含义,体验什么平均分,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运用,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策略】:1、设计思路。

从分一分的具体操作过程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投入进去,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动手分一分——解释应用”的过程来进行。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

再通过直观的操作、语言的描述、平均分的理解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对平均分的全面理解。

本节课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形象易行的操作、开放自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

真正展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2、教法、学法。

这节课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把课堂交给学生。

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相结合的方法,由学生自己得出平均分的含义,并进一步的理解平均分的知识。

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交流,在学生之间出现问题或困难的时候,提出见解。

让学生在一种平等,宽松的氛围里充分展现他们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在倾听和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正确掌握所学的知识。

3、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准备好学具,20根小棒。

教师课前准备有关这个内容所设计的习题,使练习更有针对性。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二实小何敏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橘子,师生分别准备小棒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体验平均分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过《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吗?生:看过师:那你们最喜欢里面的谁呀?生:孙悟空师:话说有一天,在取经的途中猪八戒感到又累又饿,于是猪八戒就悄悄和孙悟空商量,说:“你去摘桃子,回来咱两分。

”不一会儿,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摘来了,(出示6个桃子)这时,猪八戒立刻抢到,说:“我来分,我来分”,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猪八戒会怎么分呢?谁来猜猜,猪八戒是怎么分的?生1:猪八戒5个,孙悟空1个生2:猪八戒4个,孙悟空2个生3:猪八戒3个,孙悟空3个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猪八戒是怎么分的孙悟空看到这样分,很生气,看看孙悟空是怎么分的?、师:你们觉得孙悟空和猪八戒谁分的公平?生:孙悟空师:为什么呀?为什么孙悟空这样分是公平的呢?生:因为他分的一样多师:同学们说因为他们分的同样多(板书:同样多)每个人同样多,也就是每份(板书:每份分得),那同学们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什么吗?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认识了平均分,接下来我们比一比,看谁的眼睛和孙悟空一样火眼晶晶?(出示:做一做第一题)左边的是萝卜,右边的大家都认识吧?是草莓?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生;草莓师:为什么呢?生1:因为他们同样多。

生2:因为他们都是3个。

师:都是3个。

来我们看一下,这是一份3个,这也是一份3个,这还有一份也是3个。

认识平均分 课堂实录

认识平均分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丨逐字稿《平均数》张齐华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学生立即坐端正)师:训练有素啊。

师:孩子们平时见过篮球吗?生:见过。

师:喜欢投篮吗?生:喜欢。

师:可惜咱们这个今天是体育场,没有准备篮球架。

不过没关系,四年级有几个班的同学正在进行投篮比赛,要不要去看看?生:要。

师:四(1)班别的同学都特忙,只来了一位选手小强,我们看看他在一分钟内投了几个,告诉我几个?生:5个。

师:如果你是这场比赛的裁判员,你打算在他们班的记分牌上用哪个数来表示他们班的水平?几?生:5。

师:没错,就一个人,那咱当然就用 5 来表示。

师:不过这场比赛有点特殊,人数是不规定的,你们班来一个也行,来两个也行,来三个也行,只要想参加都行。

所以二班的同学出场了,他们可不是来了一个,几个?生:两个。

师:他们班来了两个同学,想知道他们俩各投了几个吗?生:想。

师:小军他也投了五个。

不错,小红,小红只投了三个。

现在如果你是裁判员,你觉得用哪个数表示他们俩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举手的孩子就是多,你来。

生:八。

师:他觉得应该把两个同学的个数加起来,觉得用加起来的 8 来代表他们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

我其实刚才听了一下,还不只一个同学有这个想法,我也觉得有点道理,就是不知道这个四(1)班的同学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停顿)你觉得四(1)班同学会有想法吗?生:会。

生:……(听不清楚)师:还有谁想发表意见?你觉得?生:我觉得要多派几个人,我们就可以超过四(2)班了。

师:你看,他说的对啊,你们班来了两个,你把它加起来来代表你们的水平。

你不是欺负我们班只来一个吗?那我们班也多叫几个人来,那这样的话不就又超过你们班了吗?那这样比来比去,你们觉得是在比个人的篮球水平,还是在比人数了?生:比人数了。

师:比人数了,那这个就变得没有意思了,咱们要比的是这个班的整体的水平。

那这样看来,你觉得用 8 来代表四(2)班的这个整体水平,你们觉得合适吗?生:不合适。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平均分》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平均分》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平均分》课堂实录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关于数学的公开课,主题是《平均分》。

希望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值的方法。

一、引入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假设小明考了四门课的成绩分别是90、85、95、88,请问小明的平均分是多少呢?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

通过观察小明的成绩,我们可以发现,平均分就是将所有的分数相加,然后除以总的科目数量。

因此,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平均分:平均分 = (90 + 85 + 95 + 88) / 4二、实操演练现在,我邀请小明上台,让他亲自计算一下他的平均分。

请小明先确定他参与考试的科目数量,再逐一将成绩相加,最后除以科目数量得到平均分。

小明:我参加了四门考试,将成绩分别相加得到365,然后除以4,所以我的平均分是91.25。

大家可以看到,小明通过计算得到了自己的平均分,这个方法在计算平均分时非常实用。

现在,我给大家发一些练习题,看看同学们是否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计算平均分。

三、讲解与巩固在同学们完成练习题的同时,我将解答一些常见问题,并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

1. 当我们遇到小数点的情况怎么办?如果题目中出现小数点,我们可以保留一到两位小数,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四舍五入。

2. 有时候,平均分不一定是整数,怎么处理?平均分可能是一个小数,但是我们在计算平均分时,不需要进行化简或者转化为百分数。

直接保留小数点后的位数即可。

通过这些问题的讲解,相信同学们对计算平均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应用。

四、应用扩展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与平均分相关,比如班级同学的考试成绩、家庭的月度花费等等。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应用。

1. 班级同学的考试成绩假设我们班有30名同学,他们的数学考试成绩分别是85、90、93、78、...、88,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平均分的方法,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

青岛版《平均分》教学实录

青岛版《平均分》教学实录

《平均分》教学实录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分法。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概括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经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森林里的动物们可高兴了,因为他们要举行零食派对,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师:通过观察,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24个桃子,12个桃子,6个竹笋,15个松果。

生:有2只熊猫,3只猴子,还有2只小兔子和2只小松鼠。

师:大熊猫好像遇到了问题,你能帮它解决吗?先明确它遇到的问题是什么?生:怎么分竹笋?师:请你拿出6根小棒,代替竹笋,按你的想法分一分。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分法)生:一只熊猫1个,另一只熊猫5个;一只熊猫2个,另一只熊猫4个;每只熊猫分3个。

(一个同学想不全,可以互相补充,引导学生全面有序思考问题)师:大家觉得哪一种分法,两只熊猫都能接受呢?为什么?(揭示概念)生:第三种,因为这样分最公平。

师:你真是个公正的小法官。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2、深入理解师:刚才同学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

小猴子也觉得这样的分法很完美,它们也要求平均分。

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个猴子分几个桃?(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来)先让学生用学具分一分,体会平均分的方法。

再集体交流展示。

小结:有些同学1个1个地分;有些同学2个2个地分;有的3个3个地分;有些4个4个地分,虽然分的过程不同,但最终都是平均分。

3、巩固概念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用平均分来解决的问题?通过举例,进一步感知概念以及分法。

三、课堂练习自主练习第1、2题。

先自主完成,后集体交流。

四、概括小结让学生通过说收获,回顾总结板书设计:平均分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除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除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除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实录◆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除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除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实录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喜欢)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生1:过生日可以吃蛋糕。

生2:过生日可以许愿望。

生3:我喜欢过生日,因为过生日可以和好朋友在一起。

师:是啊我也很喜欢过生日,过生日不仅得到礼物,最重要的是能与好朋友分享快乐和美味。

是啊,老师也很喜欢过生日,因为过生日不仅能收到礼物更重要的是能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快乐和美味。

今天是熊猫晶晶的生日,晶晶邀请了4位客人来做客,一大早晶晶就上山挖了自己喜欢吃的竹笋,瞧,晶晶把竹笋带到我们的课堂上了。

(出示竹笋图)师:请同学们数一数,晶晶一共挖了多少个竹笋?生:晶晶一共挖了12个竹笋。

师:晶晶可真能干,挖了这么多,同学们4位好朋友一起来分享这些竹笋,晶晶怎样分最合理呢?生:平均分最合理师:可是晶晶没有学过什么是平均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吗?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小棒来了代替竹笋,帮晶晶来分一分。

看看每盘应该分几个?(学生动手分小棒,师巡视)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生1:我是一个一个分的,结果每盘分3个。

生2:我是两个两个分的,每盘也分3个。

生3:我是3个3个分的,每盘分3个。

师:同学们,你们分的和他们一样吗?生:一样。

师:晶晶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在你们的指点下,它已经分好了,看他分的对吗?师:你能根据你刚才分的过程把把()个竹笋,平均分成()盘,每盘放()个。

这句话补充完整。

生: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盘,每盘放3个。

师:像这样有关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用一种运算来解决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除法。

(板书:除法)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减、乘,它们都有自己的符合,除法也不例外,他也有自己的符号。

它就叫除号。

我们现在就来认识一下除号吧,我们在田字格中先写一个横线,然后在上下分别画一个大小相同的圆点,注意离横线的距离一定要相等。

平均分(课堂实录)

平均分(课堂实录)

平均分(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平均数,如何计算平均数。

2. 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理解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二、教学内容:平均数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老师拿着一堆苹果示例:请看这堆苹果,你们觉得这些苹果的重量大概是多少呢?让学生想一想,然后班里指定一个同学去称苹果的总重量,记录下来。

(2)讲解平均数将总重量除以苹果的数量,就是这些苹果的平均重量。

这就是平均数。

(3)让学生自己计算老师让学生自己计算出这些苹果的平均重量。

2. 计算平均数(1)例题引入老师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小明一周考了五次试,分别是98分、87分、92分、95分、87分,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2)做题过程1)将五个分数相加:98 + 87 + 92 + 95 + 87 = 4592)将总分数除以五:459 ÷ 5 = 91.8所以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是91.8分。

3. 练习时间老师让学生们在册子上做一些小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4. 平均数的应用老师给学生们举一些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例子,例如计算一个狗狗一天的饭量、一个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等等。

五、巩固练习:请计算以下题目:1、小明上周参加五次数学模拟考试,分别得分为93分、85分、95分、92分、90分,这五次试的平均分是多少?2、某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期中考试,60名学生的总成绩是5400分,这次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3、计算以下几个数的平均数:10,20,30,40,50,60六、作业:请学生们在家里完成巩固练习中的题目,并写出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例如:计算一个孩子一天的总体力消耗等)。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举了一些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例。

希望同学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

八、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们通过情景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们看到了苹果的总重量,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计算平均数。

《平均分》教学实录

《平均分》教学实录

《平均分》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分物体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平均分”,并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掌握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同时,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大熊猫、竹笋等简笔画。

学具:小猴卡片、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识“平均分”。

师:同学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聚会呐。

它们带来了这么多美食!你看,大熊猫好像在商量事情呐,动脑想一想,这两只大熊猫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呢?生:怎样分竹笋?师:请大家想一想,把6个竹笋分给两只大熊猫,该怎么分呢?学生思考并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相机板贴学生的分法。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有这么多分竹笋的方法,你们可真不简单。

现在请大家对比一下这几种分法,你感觉哪种分法最公平?生:每只熊猫分得3个最公平。

师:为什么这样分最公平?生:每只熊猫都分到了三个,也就是每只熊猫分得的同样多。

师:这也体现了我们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兄友弟恭”,兄弟间互爱互敬。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均分”。

师:请同学们回顾平均分竹笋的过程,我们把“6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每份3个”。

(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圈一圈、指一指。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吗?【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帮助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导入新课,形成不同方法的对比,理解并强调平均分的核心含义即“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之后,数形结合。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渗透“兄友弟恭”的思想品德教育。

】练一练:说一说,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小结: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019年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实录

【2019年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 老师这次来哈尔滨参加比赛, 想顺道看望两位老朋友, 在准备礼物的时候遇到了有关数的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4瓶酒)师: 老师带来了鸡西麻姑山庄的特产——苦瓜酒, 想把它分给两位朋友, 可以怎样分?生1: 一人分2瓶;生2:一个人分1瓶, 另一个人分3瓶。

师: 大家觉得按哪种分法去分公平呢?为什么?生: 我觉得每人分2瓶公平, 因为两个人分到的一样多。

师: 咱们班同学有个优点, 回答问题能说完整话, 能让别人听明白, 真好!师: 在数学上, 我们把分得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 平均分)【教师引导学生重温“平均分”, 为学习几分之一做好了铺垫。

】师: 老师接受同学们的建议。

(课件演示把四瓶酒平均分成两份。

)师: 我们用平均分接着分。

老师还带来了2袋鸡西超级冷面店的辣菜, 要把它平均分给两个朋友, 每人能分到几袋?生齐: 1袋。

(课件演示两袋辣菜平均分给两个人。

)师:我们用平均分继续分:老师动手烘制了一块松仁玉米做馅, 小米面做皮的超大号月饼, 想把它也平均分给两个朋友, 每人分到几块?请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

生: 半块。

师: 对啊, 就是半块。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表示半块吗?(课件演示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

)生1: 在黑板画一个大长方形, 中间画一条竖线, 表示半块。

师: 你的办法很直观。

生2: 在黑板画一个小长方形, 中间画一条竖线, 表示半块。

师: 你的办法是刚才那个同学办法的缩印版, 你们俩的思路是一样的。

生3: 在黑板画一个圆, 中间画一条竖线, 表示半块。

师:你的办法不仅直观, 还很形象。

生4: 在黑板画一条线段, 平均分成两份, 用其中的一份表示一半。

师: 你的办法很有数学味道。

师:其实, 半块也可以用数字表示。

今天, 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走进第七单元的学习, 去认识数学王国中新的数字朋友——分数。

(板书课题: 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 体会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新知──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新知──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新知──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生1:一样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实录 (2)资料甄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实录 (2)资料甄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实录(2)资料#优选.平均分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目标:1、结合情景图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糖果、小棒、水果图片一、创设情景,感知“平均分”1、师: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最喜欢什么活动?生1:春游生2:爬山师: 二(1)班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课本P12)2、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生1: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的食品可多啦!有面包、橘子、矿泉水、还有糖果……生2:我发现这些食品都是一份一份分的,面包有5份,矿泉水、橘子、糖果也都有5份;生3:我还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3、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4、师: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生:公平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课件出示: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糖果。

活动要求:分的糖果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一组:糖果分成8份,每份有5颗④观察:师: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生: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小学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

《平均分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3页,平均分教学目标: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小磁粒、猴子图片、兔子图片、松果图片、练习卡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秋季。

师: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生答。

师:对,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小动物们也特别喜欢秋天,每年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小动物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分享一年的劳动成果。

今年它们又聚集在一起了!瞧,都谁来了?生回答。

师:它们都带来了哪些食物,有多少呢?生:竹笋6个,桃子12个,萝卜16个,松果15个。

师:(教师黑板摆放食物)说的真清楚,小朋友们,假如你是小动物们中的一员,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对呀,老师也很高兴,可是,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却盯着这6个竹笋,它们在想什么呢?生:怎样分竹笋呢?二、你问我说1.分竹笋师:对呀,怎样分竹笋呢?谁来帮帮他们?生1:哥哥3个,弟弟3个师:老师把这种分法记下来。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生1:这样公平。

生2:哥哥4个,弟弟2个。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2:........师:还有别的分法吗?生3:......师:在这几种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比较特殊,是哪一种呢?生:3和3师:哦,大家都找到了,是3和3,为什么特殊呢?生:这样很公平。

师:哦,他说这样很公平。

(擦掉其他的分法,留下3和3)在数学上,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出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生:.......师:咱们再看这种分法,刚才我们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几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到几个竹笋?谁来完整的说一说刚才我们分竹笋的过程呢?生:........师: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非常喜欢这种分法,它们每人抱着3个竹笋高高兴兴的跑到一边去吃了。

人教版二年下学期数学数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1课时)平均分电子教案

人教版二年下学期数学数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1课时)平均分电子教案

课题平均分设计者于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用具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各小组动手操作、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学生交流汇报)(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论分配方案。

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法)(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汇报交流)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动手分一分)二、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1、练习二第1题。

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练习二第4题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学生试着举例)三、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谈收获)板书设计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完整word版)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

(完整word版)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

《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课前交流。

]师:你发现今天给你们上课的老师跟平时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吗?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让你们有很多发现.【评:简短的师生对话,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新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一、导入准备丁丁和芳芳去郊游,他们带了一些东西(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1)苹果怎么分?生:一人两个。

水呢?生:一人一瓶。

揭示:每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2)蛋糕怎么分?生:一人一半.(动画演示从中间切开蛋糕。

)每人分得一半,也可用一个数“”来表示,知道这是什么数吗?出示课题:认识分数。

【评:让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分东西情境中,复习本课概念的关键――“平均分”。

再由“一半"引出,初步认识的意义,学生也很自然的作好了认识分数的准备。

】二、探索、活动。

1、认识二分之一.(1)师: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另一半呢?(也是它的)板书: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

(2)折出。

师:拿一块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把它的涂上着颜色。

学生活动。

师:你是怎么表示的?生1:把它竖着对折,再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

生2:把它横着对折,再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

师:可以横着对折、竖着对折,还可以怎么对折?生3:还可以斜着对折。

师进一步证实:斜折,折出来的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吗?学生肯定。

电脑显示:师:这些折法一样吗?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呢?生:因为长方形都被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被涂色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3)判断。

出示: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画“”()( )() ( )小结: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评: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用不同的现象体现的本质――“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原来物体的。

最后再由判断练习巩固学生对的认识,同时引出几分之一。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包括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操作方法,以及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一种分配运算。

2.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平均分的方法,将一组物品或数字等分。

3.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分组、分配等。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除法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解释。

2. 学生在平均分的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和纠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除法计算器、分组教具、分配教具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除法的概念,通过分组教具展示除法的分配运算过程。

2.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分配教具演示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3.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5.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练习除法和平均分的操作。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除法和平均分的关键点。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除法的定义和公式。

2. 用图示展示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3. 列出一些除法算式,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计算。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除法题目,包括平均分的操作。

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例如分配糖果、分组游戏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让学生对除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高了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学生对除法概念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讲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学生对除法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解释”。

详细补充和说明: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学生后续学习除法运算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新知──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实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

生2:同样多。

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2)种是平均分的。

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

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

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

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吗?
生:小明要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5个水果图片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

生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你分得很快,谁是这样分的?(班级有三分之一是这样分的)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我想口诀三五十五,我就知道每个盘子里3个。

生2:我想到乘法算式3×5=15,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生3:我会用除法,15除以5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师:你们想得太好了,善于动脑,找到了简捷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师: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买了12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课件出示:桌面
上小明放有12个香蕉,下面蹲着3只小猴)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师:唉呀,又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12个香蕉了。

生: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
师:好主意,那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3个)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小猴
师: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一齐喊出来是2个)
师:噢,每只小猴只能得到2个香蕉了。

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

生: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 !
师:你们可真聪明,能够发现这个问题。

2.拓展练习
任意拿出几个盘子和水果,平均分一分,小组可以合作。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

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

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

揭示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之后突出了学生三次实际操作。

第一次、小组同学互相分水果,重视学生分的结果。

体会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第二次、重视分法:15个橘子平均成5份。

体现了学生对物品的不同分法,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

第三次、分香蕉,通过份数变化,观察分的结果,深刻体会“平均分”,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

为学生营造探索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