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
教学设计思想综述
教学设计思想综述
教学设计思想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制定出的教学方案和方法。教学设计思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以下将对教学设计思想进行综述。
首先,教学设计思想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因为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设计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小步骤,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其次,教学设计思想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教学内容和过程。而现代教学设计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力。
第三,教学设计思想应强调启发思考和探究能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教师的唯一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更为重要。教学设计应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思考解决方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辨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四,教学设计思想应强调跨学科和综合素养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没有孤立的学科知识。教学设计应注重跨学科的教学,将不
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的教学设计思想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教学设计思想应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教学设计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应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
教学设计研究发展综述
一.国内外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仍属于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因此对于教学设计发展历程的代际划分,国内外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
(一)坦尼森的教学设计分代
9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学者坦尼森(Robert D•Tennydon)在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分析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代。
1. 第一代教学设计
第一代教学设计为教师(学科专家)提供了一种应用系统方法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是60年代一般系统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结果,它预示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出现。第一代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准备行为目标、准备前测、制作教学产品和准备最终测试。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基础,它伴随整个过程。
2. 第二代教学设计
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教学设计相比,不仅扩展了系统理论的应用范围,用系统理论控制和管理教学设计的过程,而且增加了教学设计模式中的要素,提高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复杂性。由于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要素比以前大大增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学科专家(教师)已经不能胜任这种复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熟悉系统理论并掌握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开始取代教师在设计中的角色。由于这些人员并不熟悉学习理论,所以,70年代虽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开始流行,教学设计对其反应却非常冷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甚微,教学设计中还是普遍采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3. 第三代教学设计
由于第二代教学设计采用的是线性的一步接一步(step-by-step)的方法,没有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因此它不能很好地适合多样的教学环境。因此,第三代教学设计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对需求与问题和资源与约束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第三代教学设计显著的特点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人员也从媒体技术专家转变为熟悉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专家。自80年代以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影响教学设计,并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
教学设计的综述报告范文
教学设计的综述报告范文
教学设计的综述报告
一、引言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因素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规划和安排。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本文将对教学设计进行综述,讨论其重要性、特点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素。
二、重要性
1. 促进学生学习: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2. 个性化教学: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通过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对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特点
1. 系统性:教学设计需要考虑教学的整体性,从整体上对各个环节进行规划和安排,使之相互联系、相互衔接。
2. 前瞻性:教学设计需要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教师需要提前思考和计划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3. 灵活性:教学设计需要随时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的变化。
四、设计要素
1.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测量,以便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目标进行教学和学习。
《4.3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余志权
一、教学设计综述
1.教学目标阐述
(1)分析教材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很重要的一节课,也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教材先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接着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其中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很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则需要通过实验思考概括。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总结规律;同时,实验的过程也是对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是物理学习的探究过程,所以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分析实验现象时,我们要突出研究对象是线圈(闭合电路),要抓住穿过线圈的磁场方向和磁通量变化。要让学生注意分清一个是原来磁场的方向和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变化,另一个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磁场的磁通量。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再通过网络表述各自对感应电流方向的认识,并进行讨论,最后回归课本。本节教材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方向和感生磁场的方向关系”为核心。
(2)分析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主体服务的。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这一新鲜事物时,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学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教学进程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课堂中可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概述
教学设计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核心环节,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和创新化的趋势。本文旨在综述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教学设计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在理念、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教学设计理念上,研究者们逐渐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合作性。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注重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和案例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教学设计技术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教学设计领域广泛应用了诸如多媒体、网络、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尽管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持续发展,国外教学设计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个性化教学和终身学习等方面。同时,随着全球教育的日益国际化,国外教学设计研究也将更加注重
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1.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蓝图,更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更有效地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价值观。
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教学设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理论综述总结报告
教学设计理论综述总结报告
摘要:
本文通过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综述总结,分析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各种教学设计理论的概述和评估,总结了有效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指导。
一、引言
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它涉及到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进行等方面。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1. 学生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2.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对于教学设计起着关键的作用。
3. 教学环境:教学设计要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因素,包括教室设施、教学资源等,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4.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 课程与教学:课程设计理论研究课程的构建原则和教学活动
的组织方式。
2. 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如何选择和使用不同
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理论研究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
客观、准确的评价,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反馈。
四、有效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
1. 问题驱动的学习:通过引入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主动性。
2. 学生参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和合作。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不同学
英语教学设计研究新进展文献综述
英语教学设计研究新进展文献综述
英语教学设计研究的新进展文献综述
英语教学设计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想法和方法,以提高英语教学设计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将综述近年来英语教学设计研究的新进展,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现。
1. 混合式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设计是将传统教室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同时,混合式教学设计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适应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任务型教学设计:任务型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有意义的任务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研究发现,任务型教学设计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3. 情景教学设计:情景教学设计是通过创造真实的情境来教授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发现,情景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多模式教学设计:多模式教学设计是指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研究发现,多模式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学习者自主性:学习者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决策和主动参与。研究发现,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体而言,近年来英语教学设计研究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结果,提出了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设计原则。研究者们探索了混合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情景教学、多模式教学和学习者自主性等不同方面的教学设计,以期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然而,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教师角色的转变、评价体系的建立等。
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i s o n e ma j o r p a r t o f t e a c h e r s ’ w o r k ,S O i t i s i m p o r t a n t t o s y s t e mi z e a n d r e g u l a i r z e t h e d e s i g n a n d f o c u s
v i r t u a l r e a l i t y l e a ni r n g; a u t o ma t i c t e a c hi ng
Ab s t r a c t : I n s t uc r t i o n a l d e s i g n i s a b o u t h o w t o d e s i g n t e a c h i n g a n d i n s t uc r t i o n i n mo r e e f f i c i e n t a n d
西南 交通 大 学 学报 ( 社 会 科学 版 )
2 0 1 3年 5月 J OU RNAL OF S OU T HW ES T J I AOT ONG UNI VE RS I T Y
教育工作综述(范文)2篇
教育工作综述(范文)2篇
教育工作综述范文1:
教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教育工作,收获了很多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参与了学校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制定。通过与同事们的合作,我们共同制定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并选择了合适的教材和教具。我也参与了一些特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次,我积极参与了学生的学习辅导和交流活动。我定期与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供学习技巧和方法。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信心。
另外,我还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我参加了多个培训班和讲座,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技能。我还积极与同行交流,参观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最后,我还积极参与了学校的教研活动。我与同事们一起组织研讨会和研究小组,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我也参与了一些教研项目的申报和执行,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总结起来,过去一年里,我在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我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也意识到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将继续不断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工作综述范文2:
回顾过去的一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综述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与教师层面分析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综述基于混合式教学
的学习与教师层面分析
一、本文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实践焦点。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内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混合式教学在学习和教师层面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案例的剖析,本文旨在揭示混合式教学的核心要素、实施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回顾混合式教学的起源与发展,探讨其在国内外的演变历程及现状。接着,文章将从学习层面和教师层面两个维度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在学习层面,本文将探讨混合式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协作交流能力等,以及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影响。在教师层面,本文将关注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教师在实施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本文将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通
过本文的综述与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持续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二、国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
在全球教育领域内,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兴起与发展具有显著的历史脉络和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在西方国家,混合式教学经历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再到创新发展的过程。
早期的混合式教学主要关注于技术的整合。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教育领域开始尝试将传统课堂与网络学习平台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一时期的混合式教学主要侧重于技术的使用,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而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则侧重于知识的传递和讲解。
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综述
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综述
作者:解修文
来源:《各界·下半月》2020年第05期
摘要:幼儿园教学是孩子人生中的必定要经历的受教育过程。随着教育不断地改革,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活动设计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从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内涵、研究现状、研究问题及成因、研究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设计主要针对教学活动进行展开,确定教学活动目标、教学活动内容、教学活动过程以及教学活动实施,这些融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充分运用到幼儿园教学的五大领域里,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程度水平的幼儿给予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为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实施更好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帮助。
关键词:幼兒园教师;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设计
本文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效果”以及“幼儿教师”为主题词,以组合查询的方式,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了1994-2018年间有关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方面的著作、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重点分析了以探求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设计为研究动态,希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内涵
(一)教学活动设计内涵
教学开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教学设计,这是研究者何克抗的一种观点。他认为应该把教学设计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去思考和研究。而鲍嵘、谢幼如教授却认为教学设计其实是教学规划的一个过程。乌美娜则认为教学设计是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目标,从而设计出相应的课案并对其进行评价和修改。综上,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视角下给出相应的解释。综合的来讲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和研究。是一个技术学科。总结为一下三个特征:第一,教育学被转换成制定教学活动的过程。第二,决定了目标的可实施性和准确性。第三,有理论依据且以系统的方法指导。第四,帮助受教育者获取知识、技能、情感等过程。
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综述
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综述
教师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
第一部分:教师角色的变革
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并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的创新
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创新方法和技巧,如项目制学习、探究式教学、问题导向学习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在学生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互动,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材料、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实验室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第四部分:个性化教学的实践
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活动。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学习习惯,教师可以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第五部分:实践性教学的探索
实践性教学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参观实验室和企业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中的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
教学设计中的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文献综述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它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梳理相关研究的进展和成果,为教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中的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
一、文献综述的定义和目的
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系统评述和分析,从而总结和归纳出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前沿问题以及尚待解决的难题。在教学设计中,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当前领域的知识动态,发现研究的空白和短板,为教学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二、文献综述的方法与步骤
1.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在进行文献综述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例如,如果研究的是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可以将目标定为了解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
2.收集文献: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收集相关的文献。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以及相关期刊来获取文献资料。
3.筛选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与研究目标和问题密切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可以按照时间、地域、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筛选。
4.阅读和理解文献: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要注意
抓住研究的核心观点和结论,同时可以提取和归纳出文献中的理论和
实证证据。
5.进行文献总结与归纳:根据阅读和理解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以按照研究目标和问题的不同,将文献分为不同的主题进行综述。
6.撰写文献综述:根据总结和归纳的结果,撰写文献综述。可以按
照逻辑关系和重要性进行组织,清晰地叙述文献的研究背景、目标、
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三、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1.全面而有针对性:在收集文献时,要尽可能全面地获得相关文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要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的需要,有针对
教师教学综述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教师教学综述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教师教学综述材料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角色转变和教学素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包括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比较分析,以及如何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会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如何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启发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教师的教学素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包括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沟通能力等方面。
通过对教师教学综述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挑战,也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促进其不断提升和发展。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引起社会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为读者提供一个概览。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本文讨论的主题—教师教学综述材料。文章结构部分即现在所在部分,旨在解释文章的整体架构。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指出讨论该主题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部分将分为教师教学方法、教师角色转变和教师教学素养三个小节。在教师教学方法部分,将探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师角色转变部分,将讨论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激发学生潜力的重要性。在教师教学素养部分,将探讨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
近十年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近十年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教学设计内容丰富,体系繁杂,已成为教育技术学、教学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1999-2007年近10年间,我国学者在教学设计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仅CNKI数据库全国核心期刊收录的以教学设计为题目的学术论文就达3000余篇,相关的丛书和著作达数百本,散见于各级各类报刊的论文更是不计其数。
近10年来我国教学设计研究总体上已由起步阶段逐步进入探索阶段。对其发展历程的描述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继续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引进与吸收,另一个维度是我国学者对教学设计研究的独立探索,致力于构建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本文主要对我国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
一、“教学设计”的一般性问题
1教学设计的概念
在已经出版的教学设计著作和文章中,关于教学设计概念的界说观点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技术”说。鲍嵘《教学设计理性及其限制》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旨在促进教学活动程序化,精确化和合理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2)“目的一手段”说。徐英俊《教学设计》认为:“教学设计是以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3)“活动与过程”说。何克抗在其《教学系统设计》一书中将教学设计定义为:“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国内外差异化教学发展综述
国内外差异化教学发展综述
1. 引言
1.1 差异化教学的概念
差异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特点,通过个性化教学和灵
活教学方法,促进每个学生实现最大潜能的教学模式。差异化教学旨
在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
成功感和成就感。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
个体特点,注重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在差异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认
知能力和学习水平等因素,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活动,以满足学生
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差异化教学倡导“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差异化教学不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也强调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
学方法的差异化。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便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差异化教
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
1.2 研究背景
差异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而设计的教学策略,旨在最
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学习效果。在教育领域,越
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采用差异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能力和学术表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差异化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国内,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差异化教学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意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许多学校也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本校教学特点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研究发展综述
一.国内外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仍属于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因此对于教学设计发展历程的代际划分,国内外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
(一)坦尼森的教学设计分代
9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学者坦尼森(Robert D •Tennydon)在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分析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代。
1. 第一代教学设计
第一代教学设计为教师(学科专家)提供了一种应用系统方法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是60年代一般系统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结果,它预示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出现。第一代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准备行为目标、准备前测、制作教学产品和准备最终测试。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基础,它伴随整个过程。
2. 第二代教学设计
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教学设计相比,不仅扩展了系统理论的应用范围,用系统理论控制和管理教学设计的过程,而且增加了教学设计模式中的要素,提高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复杂性。由于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要素比以前大大增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学科专家(教师)已经不能胜任这种复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熟悉系统理论并掌握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开始取代教师在设计中的角色。由于这些人员并不熟悉学习理论,所以,70年代虽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开始流行,教学设计对其反应却非常冷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甚微,教学设计中还是普遍采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3. 第三代教学设计
由于第二代教学设计采用的是线性的一步接一步(step-by-step)的方法,没有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因此它不能很好地适合多样的教学环境。因此,第三代教学设计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对需求与问题和资源与约束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第三代教学设计显著的特点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人员也从媒体技术专家转变为熟悉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专家。自80年代以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影响教学设计,并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
4. 第四代教学设计
第四代教学设计包括情境评价(Situational Evaluation)和五种教学设计活动。其中情境评价的主要目的有:第一,对情境做出评估,以便使设计者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根据对情境的评估,构思设计活动。所以,教学设计是根据对情境的评估,确定具体的设计活动,即每一种活动都是根据情境评价的结果而进行的,这样就保证了教学设计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开展设计活动。此外,第四代教学设计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五种设计活动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样又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二)我国一些学者对教学设计发展阶段的一般描述
在我国,有学者将教学设计至今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教学设计的思想萌芽与早期发展(20世纪初—60年代);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整合化的教学设计理论(20世纪80年代至今)。
⒈教学设计的思想萌芽与早期发展
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许多教育家和科学家坚信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把教育实践推向
新纪元并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美国哲学家与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预想建立一门连接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学科,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并于1900年提出应发展一门“桥梁科学”,它的任务是建立一套与设计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根据多次动物实验研究,总结了动物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并由此推导出关于人类学习的理论,这些关于学习的原理为科学规划教学提供了依据,为教学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教学设计学还仅仅是处于萌芽状态,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在教学设计发展的早期阶段,它主要吸取了行为主义的理论与方法。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在继承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桑代克的试误说和华生的S—R观,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说。斯金纳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认为:任何反应如果有强化刺激尾随其后,则有重复出现的倾向,为了形成预期的行为,可以通过有效地安排强化来促进操作行为的形成。在操作强化学习理论基础上,斯金纳还提出程序
教学方法和使用教学机器进行强化学习。程序教学以精细的小步子方式编排教材,组织个别化的、自定步调和及时强化的学习。20世纪60年代末期,系统科学已被引入到教育领域,教育技术也已发展到系统方法应用阶段。用系统方法来研究教学设计的思想逐步得到人们的注意。人们开始借助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全面地探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对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各种媒体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怎样对教学进行系统分析,怎样才能优化教学全过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实践。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斯金纳提出应用操作强化学习理论来设计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他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在强化基础上的操作条件反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反应,在这些反应中,不属于教学期望的行为不进行强化,而当教学所期望的反应一旦出现,便及时地给予强化,通过这一过程,教学所期望的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和加强。
由于程序教学首次实现了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结合,所以程序教学被认为是最早的教学设计理论。
2. 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及整个70年代,认知学习理论逐渐代替行为主义,成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并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重构而实现的。因此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更注重学习者认知结构及内部心理结构的分析。认知主义对学习的研究深入到人的内部思维活动,强调人的内部认知、认知倾向和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认知主义教学设计主要关心的是知识技能的获得,及其在相应的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能力,所以所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封闭的,而且是线性的。在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强调依据所鉴别出来的学习结果的类型,运用其形成规律的内部条件设置外部教学条件,从而将教学理论上升到了科学原理水平。这一时期的研究者试图详尽揭示学习者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内部过程并据此进行教学分析,而且按照人类学习性能所建立的设计方案,可以广泛迁移到同类性能的不同具体学习活动中,而且这种迁移并不受学科不同的限制。但在认知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中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认知主义按人类学习性能建立设计方案,加涅等研究者也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