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图像的合成
第5课感知与识别教学设计-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浙教版2023
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感知与识别领域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拓展: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补充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实践导向:设置丰富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学情分析
本课《感知与识别》面向的是初中七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 知识层面: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了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基础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能力层面:七年级学生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逐渐成熟。他们在编程、图像处理等课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然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相对欠缺,需要在本课中进行拓展和提升。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感知与识别》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手机解锁时的人脸识别或使用智能音箱时的语音识别?”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感知与识别的奥秘。
3. 素质层面: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精神。他们在团队合作、沟通交流方面具备一定的素养,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4. 行为习惯方面:七年级学生在课堂纪律、自主学习等方面表现良好,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拖延作业等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5课图像调整好上传
《图像调整好上传》教案教案基本属性:教案名称:《图像调整好上传》教案教案信息:泰山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1组:5课《图像调整好上传》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亮度,了解批量调整图像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预设情景化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上传的问题并探索解决的方法,交流图像调整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心、了解家人,体味浓浓的亲情。
重点难点:重点: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亮度,了解批量调整图像的技巧。
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亮度,了解批量调整图像的技巧。
教学准备:教案设计:(一)导入:班级组织“家有一宝”网上摄影展,同学们都在踊跃参加,大强想在网上为奶奶建立一个相册空间,能能也想让姥姥上网来“秀一秀”。
(二)、调整图像的大小1.了解网站要求上传图片到网上时应了解网上图像大小的限制,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上传图片的大小。
在ACDSee浏览窗口中可以查看图像的尺寸和大小,大致判断是否符合上传的要求。
3.调整图像的大小用ACDSee浏览照片,右击图片,执行“编辑”项,单击“主菜单”面板的“调整大小”命令,输入新的宽度和高度,单击“完成”保存。
(三)、调整照片的亮度引导学生根据预览的效果在“编辑模式”中灵活调整曝光、对比等选项的设置,尽量使画面接近自然,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一点通:照片大小我知道——文件大小可以单击“估计新文件的大小”按钮,查看照片占用空间的大小。
(五)、去探索在自己的QQ空间或博客上建立一个亲情相册,“晒晒”你的家人吧。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学以致用,体验学习的快乐。
(六)、加油站:批量加工有秘笈——批量调整 ACDSee 有批量调整图像大小的功能,可以提高调整图像的效率。
(七)教学总结结合最后的漫画式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共同分享温暖的亲情,还可以结合知识卡倡导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而爱自己的长辈开始,关注周围社区的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第五课-轻松玩抠图——魔术棒的使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
《第五课轻松玩抠图——魔术棒的使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课,是Photoshop 中最初级和最简便的一种抠图工具,它比较适合于纯色背景且边缘对比较强的抠图。
在初识Photoshop的基础上,对图像处理的的提高和拓展,同时为后面的图像合成做铺垫,所以在教程中处于承上起下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熟练掌握魔术棒工具操作有一定难度,设置魔术棒工具的选项栏的能力有限。
在教学中,教师宜创设有意义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设置魔术棒工具的选项栏,操作魔术棒工具来解决不同问题,以掌握魔术棒工具的基本要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魔术棒的使用;2.学会容差的设置和四个选区的灵活应用;3.学会羽化选区边缘;4.了解羽化工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将图像的某一部分从原始图像中选取出来,能将其巧妙、恰当、充分的运用到实践和日常学习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组织设计能力,加深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魔术棒的使用。
【教学难点】学会容差的设置和四个选区的灵活应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学习法、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学生环保视频作品《切开地球》)师:其实我们都知道,对环境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了,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张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海报,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张环保海报,要制作这样一份海报,需要用到哪些素材呢?(有哪些图片合成的呢?)预设学生回答:“手”、“地球”、“幼苗”或“萌芽”或“小树苗”、“文字”等。
师:非常棒,由这些图片组合成了这样一张海报的,但是,这是怎么操作的呢?用什么软件制作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新课:轻松玩抠图——魔术棒的使用(板书)。
二、探究新知(10分钟)师:我们所要用到的软件就是它,Photoshop(PPT),它可以将图像的某一部分从原始图像中选取出来,这就是抠图。
图像的简单合成说课稿范文
图像的简单合成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的是《图像的简单合成》这个内容。
这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的内容。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概念,例如色彩的基础知识、线条的运用等等。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图像的简单合成技巧,通过将不同元素组合在一起创作出新的形象。
教学目标如下:1. 认知目标:理解图像合成的意义,掌握简单的合成技巧和方法。
2. 技能目标:在合成图像时培养学生组织和创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合成图像的创作,让学生体验艺术的乐趣,激发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像合成的意义和掌握简单的合成技巧。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意思维。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图像的合成过程,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示范法、引导法、讨论法、激励法学法:观察学习、实践尝试、合作交流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艺术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节课,我做了以下教学准备:1. 准备了一些示范作品和图片素材,以便向学生展示合成图像的过程和效果。
2. 准备了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例如彩色纸、剪刀、胶水等等。
3. 准备了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和讨论题,以促进学生互动和创意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示范作品和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新知: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尝试将不同的图像元素组合在一起,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实践。
3. 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分享创作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巩固运用:让学生针对不同的情景和主题,运用所学的合成技巧创作出新的图像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5. 总结回顾: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加深对图像合成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和表达能力。
Photoshop_课程标准
P h o t o s h o p_课程标准(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Photoshop》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室内装饰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Photoshop》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
用于指导其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Photoshop》是室内装饰艺术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软件课,同时也是新媒体策划与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软件应用基础技能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Photoshop的功能、特点、概念、术语和工作界面,熟练掌握图像编辑、通道、图层、路径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图像色彩的校正、各种特效滤镜的使用、特效字的制作和图像输出与优化等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图层风格、流体变形及褪底和蒙版,制作出千变万化的图像特效,从而形成一定的平面图像处理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与本专业效果图制作及相关的应用课程提供应用基础与支持。
(三)课程设计思路《Photoshop》是室内装饰艺术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开启他们进入室内设计殿堂的第一步。
考虑到高职学生以技能为主,因此在尽量减少纯粹的理论知识讲授,而是以实际案例项目中所需要用到的关键知识点为基础,以项目驱动的形式,由教师布置项目,学生自主操作,教师辅导,成果点评分享,以此来加深学生对Photoshop的软件性质与软件要求的认识,为后续的各项课程打下基础。
(四)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以知识适度够用为原则,选取关键知识点,以达到让学生知道Photoshop是做什么的、该怎么做和以后会怎么做即可。
更多的知识点将依靠后续的课程设置来逐渐讲授。
本课程内容的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Photoshop基本操作,一个是效果图后期合成制作。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精彩效果不一般》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精彩效果不一般》教案年级:五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人教版(一、二年级起点)【教材分析】《精彩效果不一般》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的第五课内容。
这一课主要聚焦于让学生在掌握基础信息技术操作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的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可能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和技能。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基础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如绘图工具、图像处理软件等。
这些工具将帮助学生实现创意的表达和作品的制作。
其次,教材可能会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图像添加边框、裁剪图像、组合多图等操作,以创造出更具个性化的作品。
此外,本课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通过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创意和设计方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并提升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来直观地展示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进行创作;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图像处理技巧,包括裁剪、添加边框等。
了解多图组合的基本概念,并能制作简单的多图组合作品。
初步认识3D打印技术,了解3D建模软件的基本界面与工具使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学生能够体会并应用所学到的图像和3D打印知识。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和创意设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像处理的裁剪、添加边框等技巧。
多图组合的概念及制作方法。
第五课 图像的合成 课件(18张PPT)
解答释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你是用什么
1 工具来选择
老师的图像 的呢?
有谁说一
2 说并试一
试呢?
图像合成之欣赏评价
观察鉴赏及小组评价
图像合成之拓展练习
利用刚才合成的“师生合影 ”
和拓展练习背景图做一张送给老 师的卡片吧,记得写一写你对老 师说的话哦。
图像合成之测练总结
完成本课测试(5分钟)
Photoshop之 图像的合成
?
问题二:怎样实现图像的合成呢? ——技术的层面,本课的重点
图像合成之初试身手
任务一:
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看书完 成P25书中例子:《合成风景图》 (亦可观看教学微视频),看哪 一组最快完成看(5分钟)
图像合成之升级任务
任务二:
快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让你们小组成 员与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合个影”吧。请先看看 同学们拍的照片,然后讨论一下,我们改用哪 些工具合成比较快捷。(10分钟,完成之后上传学科网编号)
要想出精功,必须多练功
有志者事竟成
温馨提示:离开电脑室前请先关机,然后摆好键盘鼠标和凳子,自行离开,谢谢!
Photoshop
图像的合成
侵权、 滥用合 成技术
A
觉得愉 快、开 怀大笑
B
D……
E…… ……
好奇是
怎么制
作的、
也想试
C一试
?
第五课
Photoshop的图像合成
两个问题要思考
? Photoshop图像的合成
问题一:图像的合成是什么? ——图像合成就在我们的身边 它是想象与技术的翅膀……
笑完之后,是否有问过自己这样可以吗?
《Photoshop图像处理》课件——第五讲修图及绘画工具2
用污点修复画笔工具将素材12图片修复瑕疵、鱼尾纹
基础磨皮方法
高斯模糊:照片整体模糊
半径:模糊程度 蒙版 / 历史记录画笔(Y):控制模糊区域 黑色填充:不显示区域 白色填充:显示区域 灰色填充:50%透明度
历史记录画笔
历史记录画笔是与历史面板结合使用的,其共同的优点是通过作图 的形式,将图像的局部恢复至某一特定的历史操作状态 用历史记录画笔将素材17磨皮
A
PART ONE
重难点分析
重点
1、加深工具 2、减淡工具
难点
1、修复工具 2、修图方法
B
PART TWO
课程讲解
图像润饰工具
工具名称 模糊工具 锐化工具 涂抹工具 减淡工具
作用
柔化硬边边缘或减少图像中的 细节
增强图像中相邻像素之间的对 比
模拟手指划过湿油漆时所产生 的效果 对图像进行简单处理
基础磨皮方法
2>表面模糊:不模糊轮廓线 半径:模糊程度 阈值:模糊范围
内容感知移动工具
用内容移动感知工具将素材15制作
去红眼
红眼工具可移去用闪光灯拍 摄的人物照片中的红眼,也 可以移去用闪光灯拍摄的动 物照片中的白色或绿色反光 。
练习素材16
课堂总结
去瑕疵(数量少):修复工具组(J)
污点修复画笔工具 修复画笔工具 修补工具
图案图章工具 用预设图案或载入图案进行绘画
污点修复工具 消除图像中的污点和某个对象
修补工具
用样本或图案来修复所选图像区域中不理想的部分
修复画笔工具 矫正图像中的瑕疵
内容感知移动工 具
红眼工具
历史记录画笔工 具
历史记录艺术画 笔工具
将选中的对象移动或复制到图像中其他部分
2024图像合成说课稿范文
2024图像合成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像合成》,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图像合成》是高中美术选修二教材中的一个单元。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图形构图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美术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图像合成在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绘画技巧和美感培养,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图像合成的意义,掌握图像合成的方法和技巧。
②能力目标:在图像合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造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图像合成的实践中,让学生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和价值。
二、说教法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原则。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教学法;学法是主动探索和实践的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示例图片和实际案例,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
我还准备了一些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图像合成的实践。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基于这个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开始,我将通过展示一些图像合成的作品或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图像合成的兴趣。
我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对这些作品有什么感觉?你们认为这些作品是如何合成的?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引入今天的课题:图像合成。
环节二、示范和演练在学生了解图像合成的意义和方法后,我将进行一次图像合成的示范。
我会选择一个简单的图像素材,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绘画技巧和工具进行合成。
同时,我会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完成示范后,我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尝试合成不同的图像。
环节三、创作实践和批判性思维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图像合成方法和技巧后,我将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素材进行创作实践。
初中图像合成教案
初中图像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像合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图像合成的意义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合成软件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合成实践,掌握图像合成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像合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图像合成的意义和应用3. 图像合成软件的基本操作4. 图像合成的基本技巧5. 图像合成的创意设计和制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像合成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图像合成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讲解图像合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图像合成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讲解图像合成的意义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图像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3. 示范:通过演示图像合成的基本操作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图像合成,并引导学生掌握图像合成的基本方法。
4. 实践:让学生利用图像合成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进行图像合成,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图像合成的基本技巧。
5. 创意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进行图像合成设计和制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素养。
6. 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像合成的概念、原理和技巧。
2. 示范法:通过演示图像合成的基本操作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图像合成的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利用图像合成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创意设计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素养。
5. 互相评价法: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图像合成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图像合成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
3. 学生进行图像合成制作的创意水平和审美素养。
4. 学生在互相评价和交流中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 图像合成软件:如Photoshop、GIMP等。
Photoshop图像处理说课稿(通用8篇)
Photoshop图像处理说课稿(通用8篇)Photoshop图像处理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Photoshop图像处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Photoshop图像处理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内容、地位、作用本节课是软件实践课。
主要是对整个photoshop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使学生在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作全面的了解。
photoshop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软件课程,可以把数字化摄影图片、剪辑、绘画、图形以及现有的美术作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处理,使之产生各种绚丽甚至超越意想的艺术效果、学生要真正学好这门课程、学好这个软件,关键在于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基础打好。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修复工具的使用、图章工具的使用、色彩调整技能目标:运用修复工具修复数码照片、运用图章工具修复数码照片、运用色阶、色相饱和度调整数码照片色彩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运用修复工具修复数码照片、运用图章工具修复数码照片难点:运用色阶、色相饱和度调整数码照片色彩二、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小组学习法、案例学习法、讲授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学法指导Photoshop是实用性很强的软件课程,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还有个人审美和技能技巧,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案例当中的操作步骤前提下,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思维。
课件4:2.3.5 化学平衡图像、等效平衡
例3. 将2 mol SO2和2 mol SO3 气体混合于固定体积的密闭 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气)+O2(气)
2SO3 (气),平衡时SO3为n mol。相同温度下, 分别按下列配比在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起始物质, 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大于n mol的是( CD ) A.2 mol SO2+1 mol O2 B.4 mol SO2+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3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0
6 mol 3 mol
0
3 mol 1 mol
2 mol
x mol y mol
z mol
x、y、z应满足的关系: ( x+z/2)/(y+z/2)=2/1
T、V相等
H2 + Br2 (g)
2HBr
平衡后 φ (NH3)=c
①1 mol 2 mol ②2 mol 4 mol ③ 0 1 mol
0 0 2 mol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 5 课时 化学平衡图像、
等效平衡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典型图像,学会化学 平衡图像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2.知道等效平衡的含义,学会等效平衡的分析判断方 法。
一.化学平衡图像
思路:
一看面 二看线
:看纵、横坐标代表的含义 :看线的走向、变化的趋势
三看点 :看线的原点、交点、拐点、终点
2.T、P相等
平衡后 φ (NH3)=c
催化剂
N2+ 3H2
2NH3
①1 mol 4 mol
0
photoshop基础学习教程教案
Photoshop基础学习教程教案第一章:Photoshop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Photoshop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熟悉Photoshop的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1.2 教学内容Photoshop的基本概念和功能Photoshop的工作界面图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1.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Photoshop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讲解Photoshop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3. 演示Photoshop的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
4. 练习:学生自主操作,熟悉Photoshop的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
第二章:图像的基本操作2.1 课程目标掌握图像的基本操作,包括选择、移动、缩放、旋转和裁剪等。
2.2 教学内容选择工具的使用移动、缩放和旋转图像裁剪图像2.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图像的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2. 讲解选择工具的使用,包括矩形选框、套索和魔术棒等。
3. 演示移动、缩放和旋转图像的操作。
4. 讲解裁剪图像的方法和技巧。
5. 练习:学生自主操作,掌握选择工具和图像基本操作。
第三章:图层的基本操作3.1 课程目标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隐藏、显示、复制、删除和调整顺序等。
3.2 教学内容图层的概念和作用图层的创建、隐藏、显示和删除图层的复制和调整顺序3.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图层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图层的创建、隐藏、显示和删除操作。
3. 演示图层的复制和调整顺序的操作。
4. 练习:学生自主操作,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
第四章:色彩的基本调整4.1 课程目标掌握色彩的基本调整方法,包括色阶、亮度和对比度等。
4.2 教学内容色阶调整亮度和对比度调整色彩平衡调整4.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色彩调整的重要性。
2. 讲解色阶调整的方法和技巧。
3. 演示亮度和对比度调整的操作。
4. 讲解色彩平衡调整的方法和技巧。
5. 练习:学生自主操作,掌握色彩的基本调整方法。
第五章:文字的添加和编辑5.1 课程目标掌握文字的添加和编辑方法,包括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等。
第五课时 正弦函数的图像
(A)小于
2 2
(C) 小于 3
2(B)大于Biblioteka 2 2(D)大于 3
2
2. 当锐角A>30°时,cosA 的值( C )
(A)小于
1 2
(C) 小于 3
2
(B)大于
1 2
(D)大于 3
2
☆ 应用练习
确定角的范围
3. 当∠A为锐角,且tanA的 值大于 3 时,∠A( B )
3
(A)小于30° (B)大于30° (C) 小于60° (D)大于60°
例1.用五点法画出y=-sinx在区间[0,2π]上的简图.
解:列表 x 0
y=sin x
0
1
0 -1 0
y=sinx
0 -1 0
1
0
y 1
.y= -sinx, x [0, ]
.
.
.
O
-1
.2
3
2
2
x
例2.用五点法画出y=1+sinx在区间[0,2π]上的简图. 解:列表
x0 y=sinx 0 1 0 -1 0 1 y=1+sinx 2 1 0 1
c b
a b
=tanA
c
练一练
• 1、在△ABC中,∠C=90°,sinA= 3,则tanAcosA的值
是
.
5
• 2、计算:
• (1)cos235°+sin235°;
• (2)cos210°+cos220°+cos270°+cos280°;
• (3)sin210°+sin280°-tan35°·tan55°;
第五课时 正弦函数的图像(解析版)
第五课时正弦函数的图像(解析版)1在Rt△ABC中,∠B=90°,BC=3,AC=5,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sin A=B.cos A=C.cot A=D.tan 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解:如图,∵∠B=90°,BC=3,AC=5,∴AB===4,∴cos A==,故选:B.2.在Rt△ABC中,∠C=90°,AB=10,AC=8.下列四个选项,不正确的是()A.sin A=B.cos A=C.tan A=D.cot A=【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答.【解答】解:∵在Rt△ABC中,∠C=90°,AB=10,AC=8,∴BC=6,∴sin A=,cos A=,tan A=,cot A=.故不正确的是选项A.故选:A.3.直角三角形ABC中,∠C=90°且tan B=2tan A﹣1,则∠B=45°.【分析】根据正切的定义得到tan B=,tan A=,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得到a ﹣b,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解答.【解答】解: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则tan B=,tan A=,∴=2×﹣1,整理得,2a2﹣ab﹣b2=0,(2a+b)(a﹣b)=0,解得,a=b,∴∠B=45°,故答案为:45°.4.若角α的终边过点A(3,﹣4),则sin(﹣α)=()A.B.C.D.【分析】由题意利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诱导公式,求得要求式子的值.【解答】解:∵角α的终边过点A(3,﹣4),则sin(﹣α)=﹣sinα=﹣=,故选:D.5.若480°角的终边上一点(﹣4,a),则a的值为()A.B.C.D.【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三角函数的值的应用求出结果.【解答】解: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tan480°=tan120°=﹣=,解得a=4.故选:B.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角α以x轴的非负半轴为始边,且终边过点,则sinα的值为()A.B.C.D.【分析】利用三角函数定义直接求解.【解答】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α以x轴的非负半轴为始边,且终边过点,∴,r==1,∴sinα==.故选:D.7.若,,则α=()A.B.C.D.【分析】根据三角函数的符号法则判断α是第三象限角,求出即可.【解答】解:,,则α为第三象限角,所以α=.故选:C.8.不等式的解集为()A.B.C.D.【分析】根据y=sin x的图象与性质可得的解集.【解答】解:∵∴,∴不等式的解集为:.故选:B.9.已知点P(﹣1,2)为角θ终边上一点,则=5;【分析】根据题意求出tanθ的值,再弦化切计算的值.【解答】解:点P(﹣1,2)为角θ终边上一点,则tanθ==﹣2,所以===5.故答案为:5.10.若角α的终边过点P(4,﹣3),则=﹣.【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转化求解即可.【解答】解:=﹣sin(+α)=﹣cosα,∵角α的终边过点P(4,﹣3),∴cosα==,则=﹣cosα=﹣=,故答案为:﹣11.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3,﹣4).(Ⅰ)求sinα,cosα的值;(Ⅱ)求的值.【分析】(Ⅰ)根据角α的终边经过点P(3,﹣4),可得x,y,r的值,再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解.(Ⅱ)根据诱导公式化简即可求解.【解答】解:(Ⅰ)∵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3,﹣4),∴x=﹣3,y=﹣4,r==5,∴sinα==﹣,cosα==﹣;(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图像的合成
利用图层,可以将多张图像合成在一起。
方法一:使用“复制/粘贴”,直接将几张图像合成在一起。
方法二:打开几个待合成的图像,然后使用移动工具,将一个图像拖到另一个图像中,形成新的图层。
图像合成时,需要调整好图像的色调、环境等,使合成后的图像看上去感到自然、和谐。
一、合成风景图片
例1:使用两张不通的风景图片,合成一张新的风景图片
操作步骤:
第一步:复制人物图像到剪贴板。
打开素材二:单击菜单“选择”—“选择”—“编辑”—“拷贝”,关闭素材二。
第二步:打开素材一,单击菜单“编辑”—“粘贴”,将剪贴板中的图像粘贴到素材一,形成新的图层。
第三步:选择图层1,设置椭圆形选区的羽化值,建立选区,反选。
删除人物周围的图像。
第四步:单击菜单“编辑”—“自由变换”,变换图层中的任
务大小和位置。
(试一试:按住shift键与按住ctrl键的效
果是不一样的)
第五步:修改完成后,选择“图层”—“并合图层”,将所有
图层合并。
试一试:
上网找一张泰山的图片,再准备一张你自己的照片,利用
图像合成制作一张“我登泰山”的照片。
二、例2、使用素材图“黄鹤楼”和“天空”,合成一张
新的风景图。
操作步骤:
第一步:打开素材图“天空”作背景层。
第二步:打开素材图“黄鹤楼”,将其复制/粘贴到“天空”中,形成新图层,修改图层属性,命名为“楼”。
第三步:单击菜单“编辑”—“自由变换”,调整图像大
小和位置。
第四步:选择“楼”图层,用魔棒工具,将天空作为选区,删除选区。
第五步:保存图像。
三、制作封面
四、例3:制作运动会秩序册封面
操作步骤:
第一步:背景层。
打开素材目录中文件“封面背景图”
作背景层。
第二步:装饰层。
打开素材目录中文件“校微”,将
其复制/粘贴到图“封面背景图”中形成新图层,修改
图层属性,命名为“校徽”,并调整到合适的大小和
位置。
第三步:文字层。
用文字工具输入封面上的文字,并
设置文字属性、添加文字特效。
第四步:保存图像。
试一试:
制作入校作业本封面,由“封面背景图”和“校徽”以及文字合成的图像。
效果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