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加固 正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
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现有建筑的抗震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地震频发的国家,建筑物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
二、抗震鉴定流程
1. 资料搜集
在进行抗震鉴定前,首先需要搜集建筑物的相关资料,包括建筑图纸、设计规范、施工记录等,以便全面了解建筑物结构特点。
2. 实地勘察
进行实地勘察是抗震鉴定的关键步骤,通过对建筑结构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获取结构的基本参数,如构件尺寸、材料性质等。
3. 强度评定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抗震性能进行强度评定,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 编制鉴定报告
将勘察和评定结果整理成报告,明确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加固提供依据。
三、加固规程
1. 加固方案制定
根据抗震鉴定报告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加固方案,包括加固的部位、方法、材料等。
2. 施工实施
按照制定的加固方案,进行施工实施,确保加固工作符合设计要求。
3. 验收评定
加固完成后,进行验收评定,确保加固工程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四、总结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建筑单位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的重视,共同维护城市安全与稳定。
五、参考资料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现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3.《建筑抗震鉴定实施细则》
以上内容为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的简要介绍,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抗震加固政策
以下是我国抗震加固政策的部分内容:
一、抗震鉴定和加固制度
国家实行建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制度。
根据抗震性能鉴定结果需要进行抗震加固且具有加固价值的,应当进行抗震加固,抗震加固时间、后续使用年限等信息应当公示。
对建设工程抗震构件、隔震沟、隔震缝、隔震减震装置及隔震标识等应当进行检查、修缮和维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动、损坏或者拆除。
二、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
加强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提高抗震性能。
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工程的抗震加固给予政策支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灾后恢复重建等,应当保证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政府应当编制、发放适合农村的实用抗震技术图集,并加强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示范引导等。
三、政策支持
政府对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未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的老旧房屋抗震加固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支持建设工程抗震相关产业发展和新技术应用,明确建设工程安全应急评估和建设工程震害调查制度。
四、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建筑抗震设防要求
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时,应当经充分论证后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其抗震性能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政府官方网站或咨询当地相关部门。
抗震加固的方法
抗震加固的方法一、引言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抗震加固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震加固的方法,包括其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施工要点,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抗震加固的原理抗震加固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增强建筑物的结构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提高其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具体来说,抗震加固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整体性:确保建筑物各部分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协同工作,避免局部破坏导致整体倒塌。
2. 强度与刚度:提高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更大的地震力。
3. 延性:通过增设塑性铰等措施,使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从而消耗地震能量。
4. 耗能能力:利用阻尼器、隔震支座等耗能装置,将地震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三、抗震加固的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使用功能和地震烈度等因素,抗震加固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1. 增大截面加固法:通过增大构件的截面面积,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梁、板、柱等构件的加固。
施工时需注意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处理,确保共同工作。
2. 外包钢加固法:在构件外部包裹型钢或钢板,通过缀板或锚栓连接,形成整体受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梁、柱等构件的加固,能有效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
施工时需注意钢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和锚固。
3. 粘贴钢板加固法:在构件表面粘贴钢板,通过粘结剂将钢板与构件连接成整体,共同受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梁、板等构件的加固,具有施工简便、对原结构影响小等优点。
施工时需注意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
4. 增设支点加固法:通过增设支点,改变构件的受力体系,减小构件的计算跨度,从而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梁、板、桁架等构件的加固。
施工时需注意新支点与原结构的连接和传力路径的明确。
5. 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利用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布)粘贴在构件表面,形成新的受力体系,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在现代建筑领域,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降低地震破坏程度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标准和相关内容,以指导建筑师、工程师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抗震工作。
1. 抗震鉴定标准抗震鉴定是评估现有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以确定建筑的抗震状况和脆弱部位。
下面是常见的抗震鉴定标准:1.1 地震作用参数在进行抗震鉴定时,需要考虑地震作用参数,包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烈度等参数,根据当地地震研究机构发布的地震烈度图谱确定。
1.2 结构性能评估通过对建筑结构的材料、构造体系等进行评估,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等级,包括优良、一般和较差等级。
1.3 评定准则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建筑结构进行定级,判断建筑是否符合抗震要求,以确定是否需要加固。
2. 抗震加固标准抗震加固是在抗震鉴定的基础上,对结构脆弱部位进行加固改造,以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
以下是常见的抗震加固标准:2.1 加固方案设计根据抗震鉴定结果,设计合理的加固方案,包括对结构构件的加固、增加剪力墙或增加筋、加固节点等措施。
2.2 施工工艺在进行加固施工时,需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加固效果和施工质量,避免对原有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2.3 材料选用在加固工程中,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材料,确保施工质量和加固效果,提升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3. 结语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保障,建筑师和工程师应当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和加固工作,以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本文内容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使抗震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抗震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抗震加固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老旧建筑物逐渐暴露出安全隐患。
尤其是在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对老旧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改造显得尤为迫切。
本方案以某老旧建筑物为例,提出一套抗震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二、工程目标本次抗震加固工程施工的目标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满足国家抗震设防标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作用,减轻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施工原则1. 安全性: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 可靠性:选用可靠的加固材料和施工方法,确保加固效果。
3. 经济性:在满足抗震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成本。
4. 施工方便:尽量减少施工对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影响,确保施工进度。
四、施工内容1. 混凝土结构加固:对建筑物的梁、柱、墙等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提高其抗震能力。
2. 钢结构加固:对建筑物的钢构件进行加固,提高其抗震能力。
3. 连接部位加固:加强建筑物各构件之间的连接,提高整体抗震性能。
4. 隔震减震措施:设置隔震支座和减震装置,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五、施工方法1. 混凝土结构加固:采用植筋技术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即在原有混凝土构件上钻孔,植入高强度钢筋,然后浇筑高性能混凝土。
2. 钢结构加固: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对钢构件进行加固,提高其连接性能。
3. 连接部位加固:采用钢板、钢筋等材料对建筑物各构件连接部位进行加固,提高连接性能。
4. 隔震减震措施:在建筑物基础上设置隔震支座,如橡胶隔震支座、滑动隔震支座等,同时在建筑物楼板和梁之间设置减震装置,如减震垫、减震器等。
六、施工进度安排1. 前期准备:包括施工图纸设计、材料采购、施工设备准备等,预计1个月。
2. 施工阶段: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预计3个月。
3. 验收阶段:对加固工程进行验收,确保达到预期效果,预计1个月。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一、引言建筑抗震加固是指对建筑结构进行针对性改造,以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过程。
随着地震频率的增加,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抗震加固原则1. 安全性原则•加固设计必须满足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保证加固后建筑能够在地震中安全稳定。
•加固设计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2. 合理性原则•加固方法必须科学合理,尽可能减少建筑内部构件的破坏和改动。
•加固设计必须考虑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的连贯性,确保加固后的建筑不影响原有功能和美观性。
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要求1. 加固范围•加固范围应覆盖建筑主要结构部位,包括承重墙、柱、梁等。
•加固范围应根据建筑结构状态和地震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确定。
2. 加固材料•加固材料应符合建筑结构加固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和强度。
•加固材料应经过质量检测合格,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3. 加固施工•加固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四、建筑抗震加固效果评估加固完成后必须进行抗震性能试验和评估,包括地震模拟试验、荷载试验等,以验证加固效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五、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的实施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的实施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监督指导,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考核体系,促使规范得以严格执行。
结语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建筑行业各相关单位和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规范,确保建筑抗震加固工程质量和安全。
3种抗震加固措施
3种抗震加固施工方法在地震发生时,有的建筑物依然完好无损,而有的建筑物却发生了严重的损害。
原因很简单,由于在建筑施工加固上房屋的抗震性不足,无法满足地震抗震的作用,从而导致如此。
对于一些施工上抗震不达标的房屋建筑来说,需要抗震加固。
如何进行抗震加固,哪种方法可以使用呢?在此对常见的几种抗震加固方法进行解说,以明确哪种加固方法更占据优势。
几种高频使用的方法看起来势均力敌,下面见分晓。
一、碳纤维加固法碳纤维作为加固方法比较常见,对于房屋加固上也是较为广泛,材料上有两种类型:碳纤维布、碳纤维板。
在碳纤维加固方法上的优势特点有:(1)材料本身对比强度高、重量轻,加固后不改变原结构的外型尺寸;(2)工艺流程简单,施工工期短,效率高;(3)对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可进行加固且提高承载力、抗震性和耐久性等;(4)在恶劣环境上可以正常使用。
二、植筋加固法在施工上提升房屋的承载力和抗震性时,也采用了增大截面加固,使用植筋胶要把握植筋胶质量、钢筋、施工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粘结和固化效果。
与此同时与上面方法对比,植筋胶操作较为复杂,需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流程进行操作。
三、粘钢法由于粘钢法操作等级较高,当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过关时,有很多人会使用传统的粘钢法进行抗震加固;对粘钢法材料成本较少,在人工成本上也不会太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加固方法,混凝土加固法等。
在加固上方法有很多,但是具体的加固方法需要衡量,在施工前期需要清楚了解采用哪种抗震加固方法,与其他加工方法进行对比有何特点,最后采用选材施工。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上一步一步的细节,建立完整的流程体系,做好准备工作,健全施工和产品质量保障。
抗震加固方法
抗震加固方法抗震加固是指对建筑物或其他基础设施进行结构改造,以提高其抗震能力的一种措施。
由于地震是地球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针对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物结构设计、构件强度和刚度、耗能装置以及土壤改良等方面,对抗震加固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抗震加固的基础。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建筑物的结构应该具备一定的延性,即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将地震的能量耗散掉,从而减轻建筑物的损伤。
此外,在结构设计中还应考虑地震力的作用方向、地震波的性质以及地震烈度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住地震力的作用。
其次,构件的强度和刚度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构件的强度指的是构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抵抗能力,而构件的刚度是指构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程度。
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可以采用增加构件截面的方法,以提高构件的强度;同样,通过增加构件的刚度,可以减小地震荷载传递到其他构件的变形程度,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第三,耗能装置也是一种常见的抗震加固方法。
耗能装置是一种能够吸收地震能量的装置,通过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耗散掉。
常见的耗能装置包括摩擦阻尼器、减振器等。
这些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力,从而降低破坏的可能性。
最后,土壤改良也是一项重要的抗震加固工作。
土壤是建筑物的承载层,其稳定性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基础进行加固,包括地基加固、土壤加固以及土壤改良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抗震性能,从而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综上所述,抗震加固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减少破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构件强度和刚度的增强、耗能装置的应用以及土壤改良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抗震加固工作,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房屋抗震加固方案
房屋抗震加固方案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房屋的抗震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对建筑进行抗震加固。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房屋抗震加固方案:
1. 增加基础:对于老旧建筑,可以通过增加基础的厚度和深度
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加固结构:对于现有建筑,可以通过加固结构来提高抗震能力。
例如,在墙壁和柱子之间添加钢筋和混凝土,以增加结构的强度和韧性。
3. 安装防震支撑器:防震支撑器可以减少地震时建筑物的震动,从而降低结构受损的风险。
这种方法需要在建筑物的地基、柱子和梁上安装防震支撑器。
4. 加固外墙:对于砖或混凝土建筑,可以加固外墙来提高抗震
能力。
例如,可以使用钢筋网覆盖外墙,并在上面涂抹一层厚的混凝土。
5. 增加避震隔离装置:避震隔离装置可以使建筑物与地面分离,从而减少地震产生的震动。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物。
总之,房屋抗震加固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在进行抗震加固时,一定要选择专业的施工团队和材料,以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抗震加固_精品文档
抗震加固摘要:随着人们对于安全意识的逐渐增强,抗震加固成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抗震加固的概念、意义、方法以及实施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抗震加固技术。
一、引言抗震加固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技术改造,使其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以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抗震加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抗震加固的意义1. 保护生命安全:抗震加固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从而降低人员伤亡等灾害后果。
2. 保护财产安全:抗震加固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毁程度,降低修复和重建的费用,并减少业主的经济损失。
3. 提高社会稳定:抗震加固可以提高城市的抗震能力,保障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三、抗震加固的方法1. 结构加固:通过钢筋混凝土加固、钢结构加固等方式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基础加固:通过增加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土壤的稳定性等方法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 隔震与减震:通过使用隔震器、减震器等防震设备,将地震引起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消耗,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4. 砌体加固:通过加固墙体、填补空缺等方式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四、抗震加固的实施过程1. 评估:对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劣化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
2. 设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抗震加固方案,包括加固材料、施工工艺等内容。
3. 施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抗震加固施工,确保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和质量。
4. 监测:对加固后的建筑物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加固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五、抗震加固的关键技术1. 抗震设计:合理选择材料、结构形式,考虑地震作用下的复杂力学响应,设计出稳定可靠的抗震结构。
2. 抗震材料:选择优质的混凝土、钢材等材料,以确保加固效果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3. 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确保工程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抗震鉴定加固标准
抗震鉴定加固标准一、鉴定程序和内容1.1 鉴定程序抗震鉴定工作应遵循以下程序:1. 收集资料:收集与建筑物相关的设计文件、施工记录、地质勘察报告等基础资料。
2. 现场检查:对建筑物的结构、构造、材料等进行现场检查,了解建筑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建立模型:根据现场检查结果,建立建筑物的计算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
4. 抗震鉴定:根据计算结果和相关规范,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和鉴定。
5. 出具报告:根据鉴定结果,出具抗震鉴定报告,提出加固建议。
1.2 鉴定内容抗震鉴定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1. 结构体系:检查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是否合理,结构传力路径是否清晰明确。
2. 构件连接:检查构件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是否有足够的传递能力。
3. 构造措施:检查建筑物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构造措施,如钢筋锚固、箍筋加密等。
4. 材料性能:检查建筑物的材料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混凝土强度、钢材质量等。
5. 地震响应:根据计算模型和分析结果,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情况。
二、鉴定标准和依据抗震鉴定工作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等。
具体的鉴定标准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来确定。
三、加固设计和施工根据抗震鉴定结果,应对不满足抗震要求的建筑物进行加固设计。
加固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加固方案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功能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加固方法和技术。
2. 加固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加固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
4. 加固后应对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重新评估和鉴定。
四、验收和评估加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和评估工作,以确保加固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验收和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 检查加固材料的材质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检查加固施工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
3. 对加固后的建筑物进行地震响应测试,评估其抗震性能是否得到改善和提高。
防震加固方案
防震加固方案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它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带来的严重破坏,防震加固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防震加固方法和技术,以期提供有关地震安全的重要建议。
一、土木结构加固方案土木结构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
为了增强其抗震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加固措施:1. 加固支撑结构:引入更多的支撑柱和梁,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刚性。
这些支撑部件应该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以确保其承载能力;2. 设置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常见的减震装置有液体阻尼器、摩擦式减震器等。
其作用是通过消耗和分散地震能量,减轻结构的震动程度;3. 加固土壤基础:土壤基础的加固对于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破坏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加固土壤、混凝土桩等方式,使基础更加坚固可靠;4. 加固墙体:墙体是土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受地震荷载的主要构件之一。
可以采取加固墙体的措施,例如加固砖墙、增加钢筋等,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二、钢结构加固方案钢结构由于其高强度和刚性而广泛应用于建筑物中。
为了提高钢结构的抗震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加固措施:1. 增加钢材使用量:通过增加钢材的使用量可以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
在构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钢材的质量和强度;2. 钢筋混凝土复合结构:钢筋混凝土复合结构是一种通过钢材和混凝土相互作用实现的结构形式。
它结合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3. 建立稳定的支撑系统:在钢结构中,支撑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和布置支撑柱和梁,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4. 增加连接件强度:连接件是钢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通过增加连接件的强度和刚性,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三、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案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为了增加其抗震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选用高强度的混凝土,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2. 增加钢筋使用量: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足够的钢筋,可以提高结构的刚性和抗震能力;3. 加固构件:加固柱、梁和楼板等重要构件,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抗震加固实施方案
抗震加固实施方案抗震加固是在现有建筑结构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抗震加固实施方案的例子:一、结构评估与分析:1. 对需要加固的建筑进行结构评估,评估建筑现有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2. 基于评估结果,进行结构动力分析,计算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下产生的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参数。
二、方案制定与设计:1.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评估结果和分析数据,制定合理的抗震加固方案。
2. 根据方案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图绘制,明确具体施工方案和材料选择。
三、抗震加固措施:1. 加固柱子:对现有柱子采用缠绕碳纤维增强聚合物片材或包裹钢板等加固措施,提高柱子的抗震能力。
2. 加固梁柱节点:对现有梁柱节点进行加固,例如使用钢板加固或增加连接钢筋等。
3. 加固墙体:对现有墙体进行钢筋加固,增加墙体的抗剪能力。
4. 加固楼板:对现有楼板进行剥离重铺,或者加装纤维增强聚合物板等材料,增加楼板的刚度和强度。
5. 加固基础:对现有基础进行加固,例如在现有基础上添加加固钢筋或增加面积等。
四、施工与监管:1. 施工准备:组织施工队伍,准备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材料。
2.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要求,采购合格的建筑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
3. 施工过程: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进行加固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和进程。
4. 监管与检查:建立施工监管机制,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五、验收与评估:1. 施工竣工验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对加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加固结果达到设计要求。
2. 结构评估与分析:对加固后的建筑结构进行再次评估和分析,确认加固效果。
六、技术文件整理:1. 归档整理:整理并归档施工图纸、验收报告和相关技术文件,以备将来参考。
2. 编制操作手册:根据加固实施情况,编制抗震加固操作手册,用于日后维护和管理。
以上是一个抗震加固的实施方案的例子,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抗震加固规定
抗震加固规定《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1.0.3现有建筑抗震加固前,应依据其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后续使用年限和结构类型,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整定标准》(GB50023的相应规定进行抗震鉴定。
1.0.4现有建筑抗震加固时,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及相应的抗震措施和抗震验算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1.0.3条的规定执行。
3.0.1现有建筑抗震加固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1、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分别采用房星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提高综合抗震能力8-3-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建筑部分。
2、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应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防止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
3、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新增的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的基磁。
4、加固所用材料类型与原结构相同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
5、对于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女儿墙、门脸、出屋顶烟等易倒塌伤人的非结构构件,应予以拆除或降低高度,需要保持原高度时应加固。
3.0.3现有建筑抗震加固设计时,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建造于Ⅳ类场地的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木结构和土石墙房屋,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相应的构造要求2加固后结构的分析和构件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的计算简图,应根据加固后的荷截、地震作用和实际受力状况确定:当加固后结构刚度和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变化分别不超过原来的10%和5%时,应允许不计入地震作用变化的影响;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水平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乘以增大系数。
1.1~1.6。
2)、结构构件的计算截面面积,应采用实际有效的截面面积。
抗震加固规定
抗震加固规定《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JGJ 116-983.0.1现有建筑抗震加固前,应进行抗震鉴定。
抗震加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3.0.1.1 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综合确定,可包括整体房屋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3.0.1.2 加固方法应便于施工,并应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0.2抗震加固的结构布置和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3.0.2.1加固的总体布局,应优先采用增强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方案,应有利于消除不利抗震的因素,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
3.0.2.2 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应避免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
3.0.2.4 增设的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增设的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的基础。
3.0.2.5 女儿墙、门脸、出屋顶烟囱等易倒塌伤人的非结构构件,不符合鉴定要求保留时应加固。
3.0.3抗震加固时的结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3.0.3.1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可不进行抗震验算。
3.0.3.2 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验算,加固后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不应小于1.0。
3.0.3.4 加固后结构的分析和构件承载力计算,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的计算简图,应根据加固后的荷载、地震作用和实际受力状况确定;当加固后结构刚度和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变化分别不超过原来的10%和 5%时,可不计入地震作用变化的影响;(2)结构构件的计算截面面积,应采用实际有效的截面面积;(3)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应计入实际荷载偏心、结构构件变形等造成的附加内力,并应计入加固后的实际受力程度、新增部分的应变滞后和新旧部分协同工作的程度对承载力的影响。
3.0.4抗震加固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3.0.4.1 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⒎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5;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5。
3.0.4.2 钢筋混凝土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3.0.4.4 加固所用材料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构件材料的强度等级。
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
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和人员伤亡。
随着地震频发的情况,加固建筑物,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
1. 抗震理论与设计准则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的基础是抗震理论与设计准则。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一系列准则和规范,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抗震设计准则包括建筑物结构的合理布局、材料的选取、构造形式的设计等。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用途的建筑物,抗震设计准则亦有所不同。
2. 结构加固措施结构加固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措施之一。
常用的结构加固方法包括加固柱体、加固梁端、加固层、加固节点等。
其中,加固柱体可以增加柱体的受力能力,加固梁端可以提高梁的刚度,加固层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加固节点可以增强节点的稳定性。
3. 控制震动的减震技术除了结构加固,减震技术也是抗震加固的一项重要内容。
减震技术主要通过降低震动能量传递到建筑物的方式来减少损害。
常见的减震技术包括减震支座、减震墙、减震框架等。
通过这些减震设施的运用,可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从而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的安全。
4. 土壤加固技术土壤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因此,采取土壤加固措施也是重要的一步。
土壤加固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灌浆、加固桩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5. 监测与维护对已经加固的建筑物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同样重要。
只有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建筑物的变形或损坏情况,才能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保证建筑物的长期稳定性。
监测技术包括使用传感器、杆件测力仪等设备来进行实时的监测。
对于长期未使用的建筑物,也需要进行定期巡查以确保安全。
总结: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人们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通过结构加固、减震技术、土壤加固技术以及监测与维护,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从而保障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
dgj 08-81-2021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
DGJ 08-81-2021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
《现有建筑抗要鉴定与加固标准》(DGJ08-81-2021) 是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一项地方工程建设规范。
该标准规定了现有建筑抗质鉴定与加固的原则、方法和要求,适用于上海市内已建成的各类建筑在抗原鉴定与加固方面的应用。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1.抗震鉴定:对现有建筑进行抗要鉴定,确定其抗震能力,为后续的加固提供依据。
2.抗震加固:根据抗震鉴定结果,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提高其抗要能力。
在具体实施中。
该标准要求对现有建筑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检测,包括结构类型、材料性能、施工质量和地质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抗要分析和评估,确定建筑的抗要等级和性能指标。
然后,根据抗质等级和性能指标,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包括结构加固、地基处理、隔震减震等。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上海市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标准也为其他地区的抗要鉴定与加固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建筑安全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指南
建筑安全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指南
建筑安全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指南是指在建筑物发生地震或地震危险时,通过鉴定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并设计适当的加固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以下是建筑安全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指南的主要内容:
1. 地震鉴定: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材料、抗震设防状况等进行评估,确定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分析其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2. 抗震评价指标:根据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确定建筑物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地震烈度、地震反应谱加速度等。
3. 强度评估:通过对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强度进行分析,评估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下的强度是否足够,以确定结构的安全性。
4. 特殊结构鉴定:对于一些特殊结构,如高耸建筑、桥梁、地下结构等,需要进行专门的鉴定和评估。
5. 加固设计原则: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加固方案的设计原则,包括采用适当的加固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构件、保证施工质量等。
6. 加固设计方法: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加固需求,提供相应的加固设计方法和计算方法,确保加固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7. 加固施工规范:提供加固工程的施工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施工工艺、构件连接、质量检验等,确保加固措施的实施效果。
建筑安全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指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失,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同时,它也是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参考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抗震加固设计需要什么资质
抗震加固设计需要什么资质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加固设计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它能够有效地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然而,进行抗震加固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要求,以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抗震加固设计所需的资质要求。
1. 工程设计资质
进行抗震加固设计必须拥有相应的工程设计资质,这是保证设计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的基础。
设计单位要具备相应的设计资质才能在抗震加固设计领域开展工作,如结构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建筑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等。
2. 抗震设计经验
抗震加固设计不仅需要具备设计资质,还需要设计单位或设计团队具备丰富的抗震设计经验。
只有有经验的设计师才能够根据具体建筑物的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确保加固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3. 地震工程技术等级
进行抗震加固设计的单位或个人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地震工程技术等级。
地震工程技术等级是评定工程抗震设计、施工单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只有取得相应等级的单位或个人才能开展抗震加固设计工作。
4. 相关专业人员
进行抗震加固设计还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参与,包括结构工程师、地震专家、建筑工程师等相关专业人员,他们有能力解决设计中的各种技术难题,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结语
抗震加固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要求才能够进行。
只有拥有相应的设计资质、丰富的设计经验、地震工程技术等级和相关专业人员的设计团队才能够提出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因此,在选择抗震加固设计单位时,需要注意检查其是否符合上述资质要求,以确保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第一节工程简述本工程为奎屯市2010年抗震防灾工程(第八标段:市六小教学楼、二中综合楼)。
工程计划2010年7月5日开工,2010年9月7日竣工,总工期65天。
奎屯市二中综合楼于1997年建造,地上四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169平方米,抗震设防烈度7度。
现对本工程进行加固改造,对墙体原有风化进行补强处理,新增构造柱及圈梁,钢筋砼板墙加固等。
奎屯市六小教学楼建造于1995年,砖混结构(预制板、砖墙),地上局部三层,建筑面积为2698.28平方米,现为教学楼,圈梁及构造柱均达不到现行抗震要求,抗震设防烈度7度,部分墙体裂缝、风化。
现在对本工程进行加固改造,加固改造烈度8度,1轴至4轴为标准设防类(丙类)5轴至16轴设防为重点设防类(乙类)进行抗震鉴定,对墙体原有风化进行补强处理,新增构造柱及圈梁,钢筋砼板墙加固。
第二节加固设计说明一、混凝土构件1、埋入土(含一侧埋入土)中的构件:素混凝土及毛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小于C30;水泥用量不小于275kg/m ³;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2%;最大含碱量3kg/m³。
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均为50mm,钢筋主筋位置不变,混凝土断面应扩大(无土一侧可为35mm)。
临土面均刷沥青冷底子油两遍,或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面。
如地基土有腐蚀时基础垫层采用厚度100的沥青混凝土或厚100的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2、其他构件:加固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构件的强度等级,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应采用收缩小,微膨胀,粘接性强、早期强度高的混凝土。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板、墙等面形构件为20mm ;梁、柱类条形构件为30mm。
加大截面加固用混凝土:不采用表面振捣器情况下加大部分最小尺寸为30-80mm时,可用免振捣的无收缩、自流平细石混凝土,也可采用喷射混凝土;加大部分最小尺寸为≥80mm时,也可采用分层均匀振捣混凝土。
二、钢筋与钢材、焊条:钢筋其质量要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不得使用无出厂合格证、无标志或未经进场检验的钢材。
钢材:型钢及其余未注明钢板材质均为Q235B,钢材必须具有出厂证明,并有屈服强度及含碳量的合格证保证;相关指标应符合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相关规定。
焊条及焊剂:焊条型号应与被焊接钢材的强度相适应,高级别钢与低级别钢焊接时应选用低级别钢相适应的焊条;三、加固用裂缝修补材料(裂缝修补胶及修补裂缝用聚合物水泥注浆材料)及组锈剂的指标应符合GB50367-2006的相关要求。
普通螺栓采用C级螺栓,螺栓、螺杆采用8.8级、采用Q345B级钢制作,有关指标应符合GB50367-2006的相关要求。
四、砌体填充墙的砌体填充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加气砼砌块砌体:砌块强度等级为A5.0,密度等级为B07级,砌筑用混合砂浆强度等级为M5。
陶粒砼空心砌块:砌块强度等级不低于3.5级,密度等级为1000级;砌筑用混合砂浆强度等级为M5。
烧结多孔砖砌体:多孔砖强度等级为MU10;砌筑用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为M5。
五、给排水工程本工程采暖热媒为95-70℃的热水,采暖热负荷为270210W,系统阻力位10.0KPa。
管材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接,支管阀门采用柱塞阀,其余阀门采用钢制闸阀:平衡阀采用自力式。
支管与立管采用管件连接。
散热器采用HGZL-600钢制柱型散热器,每组散热器均应在回水侧上部装D6手动放风门一个。
安装管道的铁件均刷红丹底漆一遍,银粉漆二遍;地沟内的采暖管道均用30mm聚氨酯瓦块保温,外加两布三涂玻璃钢保护层。
六、电气安装工程奎屯市六小教学楼原有铝芯电气线路不能适应现阶段楼内电器设备负荷的运转,而且照明与插座回路共用。
根据甲方要求及现行设计规范规定,铜芯导线更换原有铝芯导线、更换插座拆线封堵,所有穿墙洞及楼板洞恢复。
本工程进户电缆到各配电箱穿镀锌钢管SC保护沿墙,顶棚明敷;照明插座电源线利用塑料线槽沿墙,顶板在走道明敷设,室内穿VXC线槽沿墙明敷设。
强电线槽与弱电线槽间距不小于200mm。
线槽内敷设的导线或电缆不得有接头,分支接头应在接线盒内进行。
设备安装下沿距楼地面高度:配电箱、跷板开关墙上1.4米,普通插座为0.5米,电视电源插座1.8米,北工程插座均为安全型。
本工程所有金属配线管,配电箱,金属配件支架,直埋电缆金属外皮均用φ8圆钢跨接为一体在进户处利用原有接地极做重复接地处理。
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如不能满足要求则室外增打人工接地极。
第三节项目管理网络抗震加固工程若我公司有幸中标,将作为我公司重点工程,并选派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优秀施工管理人员组成住宅楼抗震加固工程项目经理部。
工程将按项目法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以项目合同和成本控制为主要内容,以科学系统管理和先进技术为手段,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六项基本职能。
项目经理部严格按照以GB/T9001模式标准建立的体系来运作,形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实现对现场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总管理,工程进度、材料设备进出场和施工搭接的总控制。
同时,本着科学管理、优质高速、开拓敬业的原则,以塑造精品为目标,发挥企业优势,确保本工程实现一流的承包管理、一流的文明施工、一流的工程质量和一流的施工速度。
一、项目工程部施工网络图二、项目组织保证体系与职能图如下:第四节施工平面图一、施工平面附图二、施工现场条件说明1、施工用水用电根据甲方指定引入。
2、从各改造工程现场来看,由于处在校区内施工可用场地窄小。
加固的楼房周边均有居民小区,必须搭设安全、牢固的安全设施,确保在施工期限内“不伤害他人、不被人伤害、安全事故为零”是我们的宗旨。
3、现场只提供材料和部分周转材料的临时堆放场地,及配备少量应急用的水泥和砂,大部分构件、成品安排在基地加工或工厂加工、堆放,随用随进场。
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必须合理、紧凑,减少噪音大、尘土多、占地大的现场制作加工量,构件尽量成品化,现场机具、设备随用随设,施工人员、操作程序合理安排。
现场砂浆搅拌台、小型材料库房、堆放料场、施工用道路、水电管网必须进行最合理、紧凑的设计布局。
5、构造柱基础开挖的渣土要及时安排外运,以免过多占用场地。
6、建筑垃圾及时外用,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7、电力接入点附近有变压器装置,改造施工范围及施工场地和临近路边用安全网进行围护。
8、施工用临时道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保证道路畅通,以利施工物资进出,但必须保证居民出行安全。
9、施工用通讯设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配置手机,以便及时联系,保证施工现场需要。
10、为确保砼浇筑连续作业,防止突然停电,现场配备一台120KVA的发电机,确保砼浇捣用电。
现场修一座10m3的临时蓄水池,备1台加压泵,供施工养护及消防用水。
11、施工现场用电将从变压器引至工地配电室,容量为86kVA。
施工用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重复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Ω,保护零线(PE线)应与工作零线分开单独铺设不能混用,PE 线必须采用黄绿双色线。
电缆敷设前应核对型号,规格是否负荷设计要求,并做绝缘耐压试验。
电缆接头处出应做好防水处理。
架空敷设的电缆,其标高应附合规范要求。
12、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原则。
开关箱,距离机具不超过3m,箱内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
漏电保护器应选用电流动作型,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应不大于0.1s。
潮湿及易触及带电场所照明电压不大于24V。
低压配电线路型式选择选择放射—枝干式配电线路。
13、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框架、部件、管道、围栏、门等均应保护接零。
配电箱均采用铁制配电箱、薄钢板厚度1.5mm,露天配电箱应有防雨淋罩,每个配电箱必须有专用的零线、PE 线端子,在箱门上注明其编号、名称,所有箱门均应配锁。
动力和照明分开计量。
配电箱安装应牢固,并标有“做好防雨措施”,电箱周围应留出足够的操作距离。
电箱必须有负责人姓名、编号、警示标志。
固定式配电箱下底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3m,小于1.5m。
固定照明必须设单独开关箱,镝灯支架搭设牢固,铁架必须可靠接零保护。
14、用电计算临时供电计算:动力用电容量P(KVA),P= K[K1×(∑P1/COS¢)+K2∑P2],式中:COS¢—电动机平均功率因素0.75,K—不均衡系数1.05,K1K2—需要系数0.6,∑P1—电动机定额功率高峰期总和,约100KVA,∑P2—电焊机定额量总和,约20KVA,P=1.05×[0.6(100/0.75)+0.6×20]=86KVA;照明用电按动力用电量的10%考虑,则电器设备总用量为:86×(1+10%)≈95KVA;现场计划备用1台120KW的柴油发电机,作为临时停电时的应急电源。
配电箱分级设置,即全现场设总配电箱,总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开关箱以下是用电设备。
15、现场施工用水方案本工程施工用水主要是搅拌站、回填洒水压实及抹灰、砼施工养护用水。
本工程临时用水包括施工工程用水量q1(L/s),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q2(L/s),和消防用水量q3(L/s)。
15.1施工工程用水量q1=K1∑(Q1N1/T1t)×(K2/8×3600),式中K1—未预计施工用水道数(取1.49),Q1—实物工程量,按砂浆台班产量12m3/台班,砌砖按班产量60m3。
N1—施工用水定额。
取搅拌砂浆250(L/m3),T1—作业天数,取1,t1—每天工作班数,按1班计,K2—用水不均衡系数,取1.5,q1=1.49×(12×250)/(1×1)×1.5/(8×3600)= 0.23(L/s);15.2施工现场消防用水量q3,查施工手册取q3=10(L/s);15.3总用水量Q计算q1+q2=0.3+0.25=0.55<q3,Q=q3= 10(L/s);15.4因此,现场所提供的供水管(D=80mm)能同时满足施工用水和消防用水的需要,支管采用D50和D25钢管。
16、协调场内外工作,创造良好安全环境16.1制约和影响施工生产的因素很多,内、外部的都有,特别是场外协调工作十分重要,项目工程部设专人联系,协调对外工作。
16.2走访街道和居委会,并根据市政府和环卫局的有关规定,征求街道和居委会的意见,合理调整和安排现场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扰民降到最低程度。
16.3与消防保卫部门、环保部门、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做好现场的保卫、环保、安全工作,把施工管理纳入法制化、合理化轨道。
16.4积极协调好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的关系,及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