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2 遥感技术的应用(第2课时)教案 中图版必修3
(优选)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课程标准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1.了解遥感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能够简单解读遥感影像图,并运用遥感影像解答相关问题。
2.结合实例,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遥感阅读教材P81~P84“遥感”,填写下列知识。
1.概念: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3.工作过程:地面物体――→电磁波传感器――――→影像胶片数据磁带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判读分析遥感影像4.遥感影像:(1)组成:像元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该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
(3)类型⎩⎪⎨⎪⎧黑白彩色:分真彩色和假彩色两种【图表解读】1.读教材“图3-2-2遥感卫星接收不同地物反射信息示意”,据图说明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
提示 传感器接收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包括三种情况:传感器接收来自物体自身辐射的电磁波,或者接收物体反射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或者传感器主动向物体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不同传感器的工作方式不同。
本图所描绘的是传感器接收物体反射的太阳辐射的电磁波。
2.读教材“图3-2-3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比较”,据图说出如何判断遥感影像的分辨率。
提示 阅读本图时注意,分辨率数值越小,意味着一个像元所表示的地面尺寸越小,识别度即分辨率越高,所以图像越清晰。
本图中的三幅图,自左至右分辨率越来越高,图像越来越清晰。
教材梳理2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阅读教材P84~P85“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填写下列知识。
1.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2.遥感在资源普查方面的优势:可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和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2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2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1.了解遥感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2.结合实例,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重点)3.能够简单解读遥感影像图,并运用遥感影像解答问题。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遥感阅读教材P81~P84,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3.遥感的工作过程遥远的物体传感器地面接收站用户应用4.遥感影像(1)组成:像元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1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
该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影像显示地表信息细节的能力就越强。
(3)类型(1)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 )(2)遥感的工作过程是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判读分析→信息记录和传输→用户应用。
( )(3)一般情况下,卫星遥感图像分辨率比飞机对地物的分辨率高。
( )【提示】(1)√传感器是遥感的关键装置。
(2)×遥感的工作过程是信息获取→信息记录和传输→信息处理判读分析→用户应用。
(3)×一般情况下,飞机遥感图像分辨率比卫星对地物的分辨率高。
教材整理2 遥感的应用阅读教材P84~P87,完成下列问题:1.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作用(1)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2)在资源普查中的优势可以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而且还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2.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遥感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①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②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
③意义: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
(2)遥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①遥感卫星的特点: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
②监测内容: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之小船创作数字法记忆遥感技术(RS)知识点“3”个组成部分: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信息传输处理系统。
“1”个工作原理:地表物体的电磁波谱特征。
“4”步工作过程:获取信息、记录传输、处理分析、用户应用。
“2”个应用: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
遥感技术及应用一、遥感1.概念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3.工作过程目标物体――电磁波传感器――→地面接收站――处理分析用户应用4.遥感影像(1)组成:像元,是遥感影像上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分辨率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
(3)类型:黑白、彩色(真彩色、假彩色)。
二、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作用1.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2.在资源普查中的优势可以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而且还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三、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遥感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1)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2)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
(3)意义: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
2.遥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1)遥感卫星的特点: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
(2)监测内容: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
问题探究自2018年3月7日以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持续遭受强降雪,导致贾洛镇部分行政村及远牧点发生雪灾灾害,造成部分牦牛、马、羊死亡。
截至3月9日9时统计,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近700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300万元,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指导民众救灾,在指导救灾中,遥感技术尽展其长。
思考探究: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有哪些优势?提示: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等。
高中地理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2(湘教版必修3)
学 生 领 悟 操 作
学以至用, 激发学习兴趣。
课后合作
课后利用google earth软件搜索你认为有趣的地方的遥感影像、图片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一、遥感技术概况
1、遥感的概念和发展
2、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的类型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1、遥感与资源普查
2、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相关知识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本
课
小
结
关系图解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
对本课的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
应
用
与
提
高
1、介绍google earth软件的使用。
2、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观看全球的遥感影像。
3、利用google earth 搜索、欣赏世界著名的景观或景点。
案例(一)植被资源监测
案例(二)水资源的监测
案例(三)森林资源调查
2、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案例(四)黑龙江省北部森林火灾的动态监测
案例(五)扎龙火灾的遥感影像
案例(六)沙尘暴的监测
案例(七)四川地震滑坡体的监测
教
师
引导
案 例 展 示
案例 展 示
学生阅读教材
结 合 案 例 进 行 分 析
结 合 案 例 进 行 分 析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法 读书指导法
现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媒体使用
教学目的
情境
引入
印度洋海啸遥感影像的图片
展示
观看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讲义(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一、遥感1.概念:“遥远的感知”,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3.工作过程遥远的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传感器――――→影像胶片数据磁带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判读分析遥感影像→用户应用 4.遥感影像(1)组成:遥感影像由成千上万的像元组成。
像元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该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影像显示地表信息细节的能力就越强。
(3)类型:黑白、彩色(真彩色、假彩色)。
判断1.在航天遥感中,卫星轨道越高,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
( × ) 2.近地面遥感主要用于中低分辨率的遥感任务中。
( × )3.遥感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实施动态监测和定位。
( × ) 4.地物反射波谱特征是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
( √ ) 二、遥感的应用1.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1)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2)遥感在资源普查方面的优势:可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和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2.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遥感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①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②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
③意义: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
(2)遥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①遥感卫星的特点: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
②监测内容: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
思考遥感如何进行农作物估产?答案不同长势、不同健康程度的农作物,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特征是不同的。
通过分析农作物的长势、健康程度,就可以进行农作物的估产。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节 遥感(RS)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突破思路森林大火、特大洪灾的监测,如果单靠人工进行,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全面的资料;而用遥感技术,则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资料,以便于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
实际上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例如: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和海洋渔业等。
为便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教材以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淹没区估算为例,介绍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另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一些遥感图像,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并尝试判读、分析。
RS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
遥感技术依其遥感仪器所选用的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纳遥感技术、物理场(如重力和磁力场)遥感技术。
电磁波遥感技术是利用各种物体/物质反射或发射出不同特性的电磁波进行遥感的。
其可分为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遥感技术。
按照感测目标的能源作用可分为:主动式遥感技术和被动式遥感技术。
按照记录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
按照遥感器使用的平台可分为:航天遥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地面遥感技术。
按照遥感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地球资源遥感技术、环境遥感技术、气象遥感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
常用的传感器:航空摄影机(航摄仪)、全景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Multi Spectral Scanner,MSS)、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反束光导摄像管(RBV)、HRV(High Resolution Visible range instru—ments)扫描仪、合成孔径侧视雷达(Side—Looking Airborne Radar,SLAR)。
常用的遥感数据有: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和MSS遥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数据、加拿大Radarsat雷达遥感数据。
高中地理 3.2 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 湘教版必修3
3.2 遥感技术的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遥感的含义,了解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
2.知道遥感的技术系统和遥感类型。
3.用实例说明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用遥感图像判断地物的基本道理,能判读简单的遥感影像图;运用遥感图像比较,描述地面环境变化状况。
2运用资料,说明遥感在其他方面(如农业生产、工程地质、测绘制图、国防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上网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遥感技术在世界上所处的领先地位,树立民族自豪感。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遥感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流程及其在资源普查及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以及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遥感影像的判读[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要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经十年才作出一幅图。
但现在利用遥感花得少的时间与金钱却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人眼的波段太窄、许多信息看不到,而人的双脚又由于许多因素限制,许多地方不能涉足”。
而遥感突破了这些限制,它真正成为了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板书】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一、遥感【介绍】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
俗语云“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遥感区别于传统探测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不直接接触而是从遥远的高空感知地物,遥感记录的是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遥感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未来的遥感技术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板书】1.概念: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判定和测量物体的技术。
【思考】怎样感知?【点拨】测量电磁波特征:不同的地物反射与吸收电磁波存在巨大差异。
《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2)
遥感技术的应用【学习目标】(课前20分钟)一.教材分析: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内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地理科学发展的研究手段和关键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是地理信息技术的三大核心部分,而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全球定位系统的支持。
二.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其工作原理。
●能简要说明全球定位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能说出全球定位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功能。
●能说出GPS接收机的主要种类及其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并上网搜索GPS相关信息,阐述全球定位系统起源与发展。
●通过读“GPS组成”示意图,分析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并讨论各子系统功能。
●通过多媒体收集有关资料,列出讨论提纲,探讨我国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神奇功能及广泛应用领域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中国北斗导航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难点: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原理【导学案学习学法内容】【合作探究,点拨提升】(师生互动30分钟)活动二:探究GPS组成播放幻灯片,并阅读课文插图后完成下表2、组成:GPS系统结构空间位置组成和分布空间使用24颗高度约2.02万千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
21+3颗卫星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分布在____个轨道面上(每轨道面四颗),两轨道夹角为60°地面监控设备地面由分布在全球的5个地面站(包括5个监控站、一个主控站和3个注入站,________和注入站都位于监控站里)组成_____信号接收机用户主要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组成组织小组讨论如何识读GPS接收机■点评:通过多媒体直观性,合作学习真正掌握能力过渡:GPS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点击幻灯片)一.导入1.让我们接触热点:视频——“利比亚遭北约战斧巡航导弹打击”2.提问:看完视频后,同学们对战斧巡航导弹的高命中率感到惊讶吗?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点评:通过多媒体播放时政热点,从地理角度勾起并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3.请大家以小组形式研究教材中“探索”——怎样确定位置并讨论得出答案(答案略,以个人回答为主,第三问请同学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大声齐声朗诵三维教学目标■点评:能利用学习实效特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目的的开启学习之舟播放本节课标题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你接触过GPS吗?二.新课一、全球定位系统(GPS)活动一:探究GPS概念【角色扮演】假设你是(士兵、导游、家长……)【问题探究】当你外出旅游或者野外探险的时候,为了不迷失方向,请问你通常用哪些方法来辨别方向或确定你所在的位置?■点评: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GPS概念。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中图版必修
教学重难点:
重点:遥感技术的应用 难点:遥感影像的简单判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案例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时间
环节内容
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交融培养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min
导入新课
播放《康熙王朝》周培公献图视频,简单介绍这个视频,并提出如下问题:
1.周培公绘制大清全图用时多长?2.数据来源,是否精确等相关问题3.今天的你,准备怎么绘制地图
1.通过观看图片,感知遥感技术的发展,以时空观念的角度去看待遥感技术的变迁
2.通过了解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树立起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敬畏。
时空观念、家国情怀、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7min
活动二:遥感影像的探究
1.展示探究问题:①什么是像元?
②怎么理解像元与分辨率的关系?③遥感影像有哪几种?在颜色与实物的判断有哪些不一样?
仔细观察图片,回答或听取他人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谜底一层层解开的同时感受遥感技术的魅力和玛雅人的伟大
1.通过玛雅遗址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综合思维;2.通过掩埋在丛林下的古文明遗址,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综合思维
5min
课堂小结
1.展示遥感技术,并利用遥感技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维导图
1.通过与老师的一起总结,了解该课时的知识框架
15min
活动三:遥感技术的应用探究
展示探究问题: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并指导学生看书找过关键词
通过看书,得出结论:灾害监测和资源普查
过任务探究,通过对教材信息的筛选和提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
1.展示天津港爆炸前后的遥感影像,并展示相关问题:①这两幅遥感影像属于哪一类遥感影像?②从影像上找出爆炸发生地点,③还能不能找出其他的不同?
【小初高学习】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学习目标] 1.了解遥感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能够简单解读遥感影像图,并运用遥感影像解答相关问题。
2.结合实例,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一、遥感1.概念:“遥远的感知”,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3.工作过程遥远的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传感器――――→影像胶片数据磁带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判读分析遥感影像→用户应用 4.遥感影像(1)组成:遥感影像由成千上万的像元组成。
像元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该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影像显示地表信息细节的能力就越强。
(3)类型:黑白、彩色(真彩色、假彩色)。
判断1.在航天遥感中,卫星轨道越高,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
( × ) 2.近地面遥感主要用于中低分辨率的遥感任务中。
( × )3.遥感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实施动态监测和定位。
( × ) 4.地物反射波谱特征是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
( √ )二、遥感的应用1.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1)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2)遥感在资源普查方面的优势:可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和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2.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遥感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①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②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
③意义: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
(2)遥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①遥感卫星的特点: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
②监测内容: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
3-2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
3-2遥感技术的应⽤教案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第⼆节遥感技术的应⽤【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RS的概念和类型。
(2)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
2.过程与⽅法能够运⽤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简单的解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思考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对协调⼈地关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的热爱地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1)遥感的概念和基本⼯作过程(2)地物反射波谱特征难点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遥感影像的判读。
[第⼀案例]【教学过程】即时的地⾯影像资料,为⽣⼀个初步的认识,先请⼤家看(运载⼯具)分:【板书设计】[第⼆案例] 【教学过程】【导⼊新课】 [探索活动]获取⼟地利⽤信息要动⽤⼤量⼈⼒与物⼒,经⼗年才作出⼀幅图。
但现在利⽤遥感花得少的时间与⾦钱却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眼的波段太窄、许多信息看不到,⽽⼈的双脚⼜由于许多因素限制,许多地⽅不能涉⾜”。
⽽遥感突破了这些限制,它真正成为了⼈的“千⾥眼和顺风⽿”。
⼀、遥感:1、概念与发展:遥感: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控测技术。
[设问]怎样感知?[教师点拔]测量电磁波特征:不同的地物反射与吸收电磁波存在巨⼤差异。
遥感不仅可以通过可见光进⾏感知,同时也可以通过红外线、微波、等。
[提问]为什么要分波段呢?[教师归纳]因为不同波段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与吸收率等有很⼤差异。
2、分类:按遥感平台⾼度(运载⼯具)分: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处线遥感、微波遥感按:传感器的⼯作形式:被动式(接收来⾃地物的电磁波)、主动式(发射讯号,接收⽬标物反射这种辐射波的强度,如侧视雷达)⼆、应⽤:1.遥感的特点[提问]从监测的范围、速度,⼈⼒和财⼒的投⼊等⽅⾯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教师归纳]与实地测绘相⽐,遥感具有探测范围⼤,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条件限制少,成本低,效益⼤的特点。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教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自主学习』一、遥感01 021.观点:即“遥远的感知”,是利用必定的□技术设施和□ 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03电磁波特色进行□04丈量、记录与剖析的技术。
2.种类:依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一样,能够分为□0506 07近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3.遥感的工作过程08(1) 重点装置:□ 传感器。
(2) 工作过程:传感器接收到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0910 11电磁波信息,以□ 影像胶片或□ 数据磁带的形式记录下来,传递到□12地面接收站进行办理和判读剖析,得出□ 13遥感影像。
4.遥感影像(1) 构成:遥感影像由不计其数的□14像元构成。
(2) 空间分辨率: 1 个像元所代表的□15地面实质尺寸就是空间分辨率,简称分辨率。
分辨率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 16高,影像显示地表信息细节的能力就越□ 17强。
18 195.种类:□ 黑白影像和彩色影像 ( □ 真彩色和假彩色 ) 。
[ 自我研究 ]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提示 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断地汲取、发射和反射电磁波,而且不一样物体的电磁波特征是不一样的。
二、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01 02 03全世界天气变化的观察、1.应用领域:□ 矿产资源和□ 水资源的检查、农作物的估产、□ 04□ 灾祸监测、重要工程的建设等。
2.遥感技术应用于资源普查的优势:能够□05全面系统地供给资源状况,对信息进行□ 06及时更新。
三、遥感在环境和灾祸监测中的应用1.水污染监测(1)原理:被污染的水体拥有独到的差异于洁净水体的□01光谱特色。
(2) 应用:能够对同一流域水体□0203污染历史和□ 污染趋向作出研究和展望,为水资源保护规划供给正确信息。
2.沙尘暴监测:沙尘暴多发区常常自然条件恶劣,测站稀罕。
遥感卫星拥有监测□04范围050607080910广、□ 时效快、□ 精度高、□ 连续性强等特色,能够监测到沙尘暴的□发源、□ 挪动和□ 扩散过程。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习目标] 1.掌握遥感的概念、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遥感技术的发展和遥感的类型。
2.举例说明遥感在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一、遥感技术1.遥感的概念与发展(1)概念: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2)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而且不同物体对电磁波发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不同。
(3)特点:现代遥感技术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可覆盖整个地球。
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2.遥感技术与遥感类型(1)系统组成: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2)分类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遥感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根据传感器是否主动向观测目标发射电磁波,遥感可分为主动式遥感与被动式遥感。
按照电磁波的波谱范围,遥感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等。
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遥感可分为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3.航天遥感、航空遥感与近地遥感的比较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与实地测绘相比,具有哪些优势?答案 监测的范围大、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受地面的限制较小。
2.遥感为什么能应用于农业病虫害的监测?答案 农作物如果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植被的表现形式就会不同,不同性状的植被所辐射的电磁波也会不同,遥感的传感器就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电磁波。
3.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案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
人眼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很高的光谱分辨率,但在可见光之外则是“睁眼瞎”。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传感器的功能比人眼有了很大提高,例如感应的波谱范围更宽,从紫外线到可见光、红外线,并延伸到微波,提高了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在夜晚或恶劣天气情况下也能使用,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等。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2中图版必修3
遥感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事实)
2、了解遥感技术的光谱学原理,提取特征波段,并简单应用。
(过程原理)
3、通过不同的手段了解、研究地球,是为了让人地关系更和谐。
(核心概念) 重点:遥感技术(RS )在土地利用类型调查中的应用。
难点:遥感技术的光谱学原理,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教学工具:人文信息地理教室
板书设计:
人类 地理环境 技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遥感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的:
了解遥感原理
了解遥感在各个部门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遥感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探索活动:
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要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经十年才作出一幅图。
但现在利用遥感花得少的时间与金钱却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人眼的波段太窄、许多信息看不到,而人的双脚又由于许多因素限制,许多地方不能涉足”。
而遥感突破了这些限制,它真正成为了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一、遥感:
1、概念:
遥感: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判定和测量物体的技术。
怎样感知?测量电磁波特征:不同的地物反射与吸收电磁波存在巨大差异。
(图:《遥感概论》P22与23两幅图)
遥感不仅可以通过可见光进行感知,同时也可以通过红外线、微波、等,例如:法国的spot 5卫星可以从七个波段获取信息。
为什么要分波段呢?因为不同波段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与吸收率等有很大差异。
2、分类:按遥感平台高度(运载工具)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处线遥感、微波遥感
按:传感器的工作形式:被动式(接收来自地物的电磁波)、主动式(发射讯号,接收目标物反射这种辐射波的强度,如侧视雷达)
3、工作流程:(选修七P24图)注意: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
4、遥感影像:基本特征:
(1)像元:遥感影像上能详线区分的最小单元
(2)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实际尺寸。
例:spot 5卫星的分辨率达全彩色波段可达2.5米,其它波段为5米。
中巴资源卫星二号分辨率为20米。
美国快鸟卫星为1米。
(3)光谱特征(判读):
黑白:建筑物为灰白色,草地和林地颜色较深
彩色:
真彩色:真实反映实际地物的颜色特片
假彩色:草、树和庄稼通常为灰色,水是灰色或蓝色,城市是蓝灰色
二、应用:
1.探测范围大:我国只要600多张左右的陆地卫星图像就可以全部覆盖。
2.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实地测绘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重复一次。
航空摄影测量数年才能重复测量一次。
陆地卫星每16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对于自然条件恶劣、地面工作难以开展的地区,如高山、冰川、沙漠、沼泽等,或因国界限制不易到达的地区,用遥感,特别是航天遥感方法,则比较容易获取资料。
4.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选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
用途广: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1、资源普查:
2、环境和灾害监测
水污染:被污染水体具有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沙尘暴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