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申报201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申报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咽喉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内容公示【模板】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内容公示一、项目名称城市群国土空间集约利用传导决策关键技术及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中国科学院提名意见:本项目针对我国城市群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宏观尺度空间布局无序、中观尺度空间功能混乱、微观尺度空间利用品质低下、各自为政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现实问题,发现缺乏将城市群多尺度空间贯通起来融为一体集约利用的传导决策技术手段,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等7个项目为依托,通过近10年研究与实践,创建了城市群国土空间多尺度集约利用传导理论与布局优化决策方法;开发了宏观尺度的城市群空间集约拓展与布局仿真决策关键技术,构建了中观尺度的城市生态-生产一生活空间功能识别与集约利用决策关键技术,研制了微观尺度的城市中心区空间集约优化与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填补了中国城市群国土空间多尺度集约利用与优化决策的理论和技术空白。
成果被鉴定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本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5项,出版著作11部,发表论文201篇,其中SCI收录60篇,EI收录45篇,论文被下载29.49万次,被引用10827次。
先后在7个典型城市群和50多个典型城市空间集约利用中成功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成果原创性强,技术推广价值大,对推动我国城镇化与城市群发展的贡献突出,应用前景广阔。
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10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21项。
被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采用的重要报告26份(其中被中央总书记、总理等批示15份),为推动中国城市群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决策支持贡献。
成果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专题报道或现场直播50余次,社会效益显著。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技术领域。
针对我国城市群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宏观尺度空间布局无序、中观尺度空间功能混乱、微观尺度空间利用品质低下、各自为政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现实问题,发现缺乏将城市群多尺度空间贯通起来融为一体集约利用的传导决策技术手段,本项目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7个项目为依托,将地理学(宏观)、城乡规划学(中观)、建筑学(微观)三大不同空间研究尺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有机融合起来,通过12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城市群国土空间多尺度集约利用传导理论与决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在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解决了我国城市群国土空间集约利用效率低下的现实问题和空间集约利用传导决策的技术难题。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概述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奖项之一,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的科技项目获得该奖项的认可。
其中,获得二等奖的项目更是代表着该年度科技领域的重要突破和创新成果。
本文将围绕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介绍获奖项目的背景、成果和意义。
二、背景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从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
这些获奖项目不仅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还对相关产业和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获奖项目涵盖了工程技术、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环保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我国在不同科技领域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三、获奖项目1. 项目名称:“某某技术创新与应用”;2. 项目简介:该项目针对某一具体领域的技术难题,通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成果;3. 技术创新:项目团队在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及应用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得了多项重要专利;4. 应用价值:该项目成果在相关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成果意义1. 技术突破:获奖项目的成果为我国某一特定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示范;2. 产业推动:获奖项目的成果对相关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3. 社会效益:获奖项目的成果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
五、结语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获奖项目充分展现了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广阔前景。
这些获奖项目的成果不仅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还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认可,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六、核心技术突破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其核心技术突破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在这些获奖项目中,有些涉及到了工程技术的创新,有些着眼于生物医药领域,还有一些是围绕信息技术和环保展开的。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材料-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材料篇一:201X年科技进步奖申报书编号:201X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申报书推荐单位:(公章)申报单位:项目名称: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制201X年印〃说明申报书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项目情况;第二部分为第三方评价和应用推广情况;第三部分为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第四部分为项目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五部分为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情况;第六部分为项目主要完成人情况;第七部分为企业概况;第八部分为推荐单位意见;第九部分为附件材料。
申报书需在网上填报并提交纸质版。
第九部分附件材料也需扫描后上传至网络申报系统。
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奖网络申报系统网址:。
一、项目情况篇二: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项目名称:申报奖励等级:项目完成单位:申报部门:申报时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1)一、项目基本情况陕西省序号(2)编号(3)1234篇三:科技进步奖申报材料“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内容指导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主要贡献:本项目是华荣集团有限公司独立开发,应用节能环保的新光源,经过大量的试验,通过自主研发大胆设计, 采用防爆灯内部电器腔与光源腔之间设置通风对流散热孔, 光源腔产生的热量通过通风对流孔中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 使光源腔热量有效散发,满足光源及电器附件工作环境要求,保证灯具稳定工作。
项目为首创,已经申报并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拥有独立的自主产权, 唯一一家采用此设计的通风对流散热孔形式。
不超300字主要完成人情况对本项目的创造性贡献李总:应用创新:电磁感应灯作为电光源的换代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也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利用高频电磁场激发无极放电腔而发光的一种新型照明光源,发光原理为高频电磁场能量以感应方式耦合进灯泡内,激发灯泡里的稀有气体电离而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受激发原子返回基态而自发辐射出紫外线,而导致灯泡内壁的荧光粉受激发而发出可见光。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2018年度)一、项目名称基于生物调控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关键技术与应用二、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三、推荐单位山东大学四、项目简介人工湿地技术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生态作用实现污水的有效净化,具有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生态景观美化等重要优点,在发展中地区水污染治理领域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
常规人工湿地技术往往重视植物的功能,却忽视了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的重要功能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导致冬季净化效果差、植物易退化和腐烂以及复氧能力弱造成的微生物脱氮性能低下等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极大限制了其工程应用规模和效果。
本项目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历经十余年科技攻关和工程实践,创新性提出了“植物-动物-微生物”协同强化机制和方法,系统构建了基于生物调控的人工湿地净化功能强化关键技术,显著提高了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可持续运行的稳定性,为我国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经济有效、生态良好的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创新成果如下:(1)针对冬季人工湿地处理效率严重降低的问题,揭示了不同植物种群在人工湿地中不同季节的生态位互补效应,明确了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原理,通过季节性耐寒沉水植物的梯级配置和鱼类、底栖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协同强化技术创新,显著提升冬季人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活性,实现冬季污染物去除率的大幅度提升,破解了人工湿地冬季运行不稳定的关键难题。
(2)针对植物易退化和腐烂及其导致的效率降低和二次污染等问题,基于维管束湿地植物茎叶多孔的微观特性,创新性提出了基于根系微环境调节的植物季节性收割方法,研发了湿地植物高价值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以湿地植物生物质的收割和高价值资源化的技术创新实现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有效保障了人工湿地的长期可持续运行。
(3)针对湿地复氧能力弱及其导致的微生物脱氮性能低下等问题,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定向优化入手,通过潮汐运行、根区人工增氧、尾气增氧等技术创新,研发基于湿地植物生物炭的微生物碳源补给关键技术,显著优化了污水生物与生态净化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为提升微生物净化性能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材料-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材料篇一:201X年科技进步奖申报书编号:201X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申报书推荐单位:(公章)申报单位:项目名称: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制201X年印〃说明申报书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项目情况;第二部分为第三方评价和应用推广情况;第三部分为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第四部分为项目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五部分为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情况;第六部分为项目主要完成人情况;第七部分为企业概况;第八部分为推荐单位意见;第九部分为附件材料。
申报书需在网上填报并提交纸质版。
第九部分附件材料也需扫描后上传至网络申报系统。
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奖网络申报系统网址:。
一、项目情况篇二: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项目名称:申报奖励等级:项目完成单位:申报部门:申报时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1)一、项目基本情况陕西省序号(2)编号(3)1234篇三:科技进步奖申报材料“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内容指导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主要贡献:本项目是华荣集团有限公司独立开发,应用节能环保的新光源,经过大量的试验,通过自主研发大胆设计, 采用防爆灯内部电器腔与光源腔之间设置通风对流散热孔, 光源腔产生的热量通过通风对流孔中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 使光源腔热量有效散发,满足光源及电器附件工作环境要求,保证灯具稳定工作。
项目为首创,已经申报并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拥有独立的自主产权, 唯一一家采用此设计的通风对流散热孔形式。
不超300字主要完成人情况对本项目的创造性贡献李总:应用创新:电磁感应灯作为电光源的换代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也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利用高频电磁场激发无极放电腔而发光的一种新型照明光源,发光原理为高频电磁场能量以感应方式耦合进灯泡内,激发灯泡里的稀有气体电离而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受激发原子返回基态而自发辐射出紫外线,而导致灯泡内壁的荧光粉受激发而发出可见光。
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
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摘要:1.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背景介绍2.奖项设置及评选标准3.获奖项目概述4.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5.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正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在2018年迎来了一届丰硕的成果。
这一年,众多优秀科研项目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荣誉和认可。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的背景、奖项设置、评选标准以及获奖项目等内容。
首先,我们要了解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的背景。
在我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奖是由教育部主管,旨在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这一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鼓励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我国教育质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奖项设置及评选标准。
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共设有五个类别,分别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青年科学奖和科普奖。
评选标准主要包括: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推广价值以及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
这些奖项的评选,旨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卓越、推动科技创新。
在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的评选中,共有100个项目获奖。
这些获奖项目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例如,南京大学的“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项目,就在新材料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清华大学的“高效节能环保燃烧技术”项目,为我国能源化工产业带来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科技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同时,教育部等部门也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教育的紧密结合,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最后,我们要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科技创新。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就是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储备力量。
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广科学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二、提名单位意见项目针对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问题,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研究,研发了流域大坝与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了运行性态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技术,实现了流域电站群安全危险源分级动态管控;提出了流域多电站一键调度技术,首次在大型流域调度中实现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研发了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由“人工感知”向“智能感知”的转变,开辟了预警设备故障、减少检修冗余的新路径;创建了智慧化工程建设技术,首创了智慧工程理论体系,实现了工程建设由“定性经验管理”向全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数据驱动管理”的重大转变,梯级电站群建设和运行表明取得了安全、优质、高效地成效。
项目获知识产权149项,发表论文291篇,其中SCI、EI收录92篇,出版专著5部,纳入行业标准9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2项,有力推动了大型流域智慧化建设与运行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
经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双江口、瀑布沟、大岗山、猴子岩等百余座水电工程,应用工程曾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詹天佑奖和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重要奖项,并在国家能源集团(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系统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6亿元,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我国是世界水电装机、发展前景和开发难度最大的国家,作为水电开发主要形式,流域梯级电站群安全建设运行对国家安全、绿色发展关系重大。
国内外曾有多座因建管缺陷导致渗漏甚至溃决的案例;俄罗斯萨扬水电站因设备健康状态无法及时诊断,致75人死亡,直接损失130亿美元;美国奥罗维尔水电站因维护和调度不当引起溢洪道破坏,紧急撤离18.8万人。
国家能源集团在大渡河流域开发居于主体地位,已建在建电站16座,电站群装机2700万kW,库容158亿m3。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项目研究成果提出的缆索系统安装新技术,在索鞍吊装、猫道架设及变宽处 置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实现了安全、工效、质量、环保提升的目标,代表了悬索 桥缆索施工发展的新方向。
研究成果应用于重庆万州驸马长江大桥及广东虎门二桥工程,取得了特别显 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我国跨江河千米级悬索桥建设技术的升级版,大幅度提升 了我国悬索桥工程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具体创新点如下:
(1)形成了隧道锚设计、试验系统方法,实现了隧道锚结构安全、经济和 耐久性目标。针对泥岩地质条件,采用多组系列缩尺模型试验方法,系统研究隧 道锚-岩体系统受力的几何尺寸效应,揭示了隧道锚“缩尺效应”定量规律,将 缩尺模型试验与承载力试验评价有机结合,提出了隧道锚三维极限承载力计算和 稳定性评价方法,由于精确度提高,相比原有估算公式,同等条件下设计工程规 模可减少 30%~50%,为隧道锚设计提供了有力的试验验证依据和理论支撑,解 决了隧道锚承载力精确评价的世界性难题。
(4)研发应用了提高工效和安全性的主缆系统安装创新技术。提出了索鞍 单机起吊安装、猫道承重索“双吊环”法架设、边跨猫道局部变宽处置施工方法, 便捷的工艺受到一线工人的一致好评,工期缩短一个月,使目前国内主缆安装技 术达到了新高度。
项目研究成果支撑了隧道锚方案的成立,减少开挖量 16 万方,节约混凝土 6 万方,比现行规范方法计算的安全度大 30%-40%。
(2)提出了锚塞体消压和导洞自动排水理论及构造,形成了新的隧道锚“一 堵两防两排+辅助措施”防排水设计方法,彻底解决了国内外隧道锚渗漏水顽疾, 降低了管养难度和运营能耗,填补了我国隧道锚建设技术空白,达到了世界领先 水平。
(3)研发应用了钢箱梁安装“单机空中连续荡移”和“端梁前吊后支”施 工方法,形成了岸坡梁段无支架施工新技术,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彻底克服了 江河岸坡地形限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引领了千米级悬索桥梁段安装 技术发展新方向。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创制及应用二、提名意见(600字)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该项目为解决饲用抗生素耐药性与残留行业难题,聚焦替代物品种与功能单一、效果不稳、成本偏高的主要问题,经17年持续系统研究,突破产业化制造技术瓶颈,提出治疗与预防用抗菌肽初筛标准并创制新型抗菌肽;基于抗菌肽入胞、内外膜破坏及胞内靶标作用形成高效杀菌和低耐药分子基础与理论框架;建立基于高基因剂量、高效切割的高产关键技术。
利用水酶及菌酶联用法创制新型寡糖制剂,拓展功能,满足短消化道动物需求;创制基于肠杆菌科病原菌外膜蛋白的高保护率亚单位通用疫苗,创新疫苗发展方向;创建粕基新型复合替抗产品中抗营养因子、致敏蛋白和转基因成分特异灵敏检测法,为食物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首创具有耐酸/氧/高温/抗氧化/解毒素/防腹泻功能的约氏乳杆菌、布拉酵母、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并实现产业化,实现替抗新产品规模化应用。
建立菌酶联用工艺,确保替抗原料质量稳定品质可控。
以上成果有效促进饲用抗生素替代,推动畜牧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
项目获授权专利61项,形成行业标准3项,在Nature、Cell Reports、SciRep、Antimicrob Agents Ch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63篇(其中SCI 87篇),共被引用2584次,其中SCI引用864次。
提名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限1页)我国抗生素使用总量16.2万吨/年,为美国5.76倍,其中52%用于畜牧业,面临病原菌耐药性、畜产品抗生素残留等质量安全问题。
国务院已严令饲用抗生素全面退出。
该项目基于饲用抗生素替代国家需求,聚焦替代物品种与功能单一、效果不稳、成本偏高的主要问题做出以下创新:1. 首次提出治疗与预防用抗菌肽初筛标准,首创仔猪防腹泻用LfcinB、β-rpBD2、Arenicin类抗菌肽,降腹泻50%;及奶牛乳腺炎和鸡坏死性肠炎用MP1102、MP1106和AgPlectasin,活性增15倍优于杆菌肽锌;创建高基因剂量、高效切割高产关键技术体系,产量达2.3 g/L,纯度达93%;发现N系列肽一对二硫键对构效关系的必须性及穿膜解构DNA双效机制和类细胞凋亡现象。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基于“人-车-路”综合状态的驾驶辅助关键核心技术及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中国公路学会提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基于‘人-车-路’综合状态的驾驶辅助关键核心技术及应用”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
该项目从我国汽车强国梦的战略目标和汽车智能化的战略部署出发,针对我国辅助驾驶技术缺乏核心技术储备的现状,开展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
创新性的提出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和事故链阻断的理论方法,攻克了从环境感知、驾驶员状态识别、辅助预警到通信和信息安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前方碰撞预警和车道偏离预警、驾驶员失去行为能力时接管车辆的控制权、基于车路协同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交通信息共享和安全防控等驾驶辅助功能,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人-车-路”协同驾驶辅助的理论和核心技术体系。
项目技术成果打破了辅助驾驶相关产品的国际垄断和核心技术封锁,有力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出行便携性和舒适性等民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智能汽车及智能交通行业的科技进步具有引领作用。
该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和软件著作权20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近百篇。
关键技术在行业相关产品中得到应用,为相关企业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审查,该项目申报材料内容真实,材料完整,附件齐全,完成人员排序合理。
在道路交通安全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有重要创新,学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成果转化程度高,对推动我国智能交通与智能汽车领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化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作用,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经实践验证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鉴于以上所述,郑重提名“基于‘人-车-路’综合状态的驾驶辅助关键核心技术及应用”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贰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交通运输工程领域。
主要技术内容:发展智能汽车是解决交通安全危机和通行效率问题的战略举措,也是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
201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实用版)目录一、2018 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介绍二、获奖项目及获奖者三、获奖项目的意义和价值四、我国在教育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正文一、2018 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介绍2018 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教育部为了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而设立的奖项。
该奖项旨在推动我国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鼓励创新和研究,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获奖项目及获奖者2018 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共设有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青年科学奖等类别。
在这些类别中,共有数百个项目和个人获得了奖项。
自然科学奖主要表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的个人和团队。
技术发明奖主要表彰在产品、材料、过程等方面的重大技术发明。
科技进步奖则主要表彰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中取得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的个人和团队。
青年科学奖则是为了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青年人才。
三、获奖项目的意义和价值2018 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的获奖项目涉及众多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信息等。
这些项目的研究和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某大学的“高性能计算机及应用”项目,成功研发出一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计算机,大大提高了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能力。
另一项目的“人工智能辅助教育系统”,则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个性化教育,提高了教育质量。
四、我国在教育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我国在教育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 2018 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的获奖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教育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教育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仍有一定差距。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及填写要求.
附件5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2018 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序号:奖励类别:编号:二、提名意见三、项目简介(限1200字)四、主要科技创新1. 主要科技创新(限5页)2. 科技局限性(限1页)四、主要科技创新(保密要点)(仅限国家安全类项目填写,限1页)五、客观评价(限2页。
围绕科技创新点的创新性、先进性、应用效果和对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做出客观、真实、准确评价。
填写的评价意见要有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与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比较,国家相关部门正式作出的技术检测报告、验收意见、鉴定结论,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学术刊物、学术专著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评价意见等,可在附件中提供证明材料。
非公开资料(如私人信函等)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六、推广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请依据客观数据和情况准确填写,不做评价性描述。
)1.推广应用情况2.近三年经济效益3.社会效益七、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承诺:上述知识产权用于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第一完成人签名:十、附件一、必备附件1.核心知识产权证明2.应用证明(模板见附表1)2.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4.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及情况汇总表(模板见附表2)二、其他附件附表1应用证明附表2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第一完成人签名: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特别说明:因为是内部提名,提交提名书纸质资料时所有附件材料可以是复印件,原件自己保存。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填写要求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应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必须由提名者客观、如实、准确作出;主要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以及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证明材料可以由被提名的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提供,但提名者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拟申报201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申报项目公示材料项目名称
拟申报201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咽喉疾病相关的功能保全与重建的机制及应用研究二、推荐单位:第二军医大学三、项目简介:咽喉是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创伤和肿瘤是导致咽喉缺损和/或功能障碍二大主因,严重影响发音、呼吸、吞咽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更好地保全及修复重建咽喉功能,一直是本领域的热点与难点,手术技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
本项目针对喉返神经损伤、咽喉肿瘤治疗中功能保全及缺损修复功能重建开展系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主要创新点:(1)首次从组织学角度证实人喉返神经损伤后均存在“亚临床神经支配”;失神经支配 2 年内人喉肌成肌干细胞有再生能力;环杓后肌失神经支配1年内是喉肌纤维表型转型关键期;失神经支配2年内喉肌萎缩纤维化最显著;神经损伤与延期神经再生的神经肌肉接头形态功能良好,系统揭示喉返神经损伤和延期神经修复再生的机制。
首先发现并命名颈袢主支,动物实验证实颈袢、膈神经分别是恢复声带内收、外展运动的有效替代神经;证实多种喉神经修复术式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2)首先提出4种颈袢修复喉返神经技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喉功能恢复有效率达98.1%。
针对双侧声带麻痹,首先采用一侧膈神经或其上根神经再支配喉外展肌,又首次采用一侧膈神经上根联合舌下神经分支超选择神经修复双侧喉返神经内收与外展支,声带内收与外展功能恢复率达87.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首次阐明年龄、病程和损伤程度是影响喉返神经修复效果的独立因素,系统提出喉返神经修复策略,提高了治疗效果。
(3)首次报道TNF-α、MMP等基因多态性与咽喉恶性肿瘤预后密切相关,首次报道TIP30在喉癌化疗耐药及转移中的作用,明确了转录因子Snail信号通路是调控肿瘤转移及化药耐药的机制,率先建立了头颈部肿瘤RNA-Seq基因数据库,筛选与小分子靶向药物耐药相关的关键基因,为临床转化开展喉咽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4)首先成功报道采用胫后游离皮瓣修复咽喉缺损,率先开展胃上提或游离皮瓣联合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下咽口咽巨大缺损,开展11种单一及复合组织瓣技术修复下咽缺损和5种修复技术重建喉气管功能,还开展颈部侧颅底颈内动脉受累的肿瘤根治与血管重建,一期成功率达96.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申报201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咽喉疾病相关的功能保全与重建的机制及应用研究二、推荐单位:第二军医大学三、项目简介:咽喉是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创伤和肿瘤是导致咽喉缺损和/或功能障碍二大主因,严重影响发音、呼吸、吞咽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更好地保全及修复重建咽喉功能,一直是本领域的热点与难点,手术技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
本项目针对喉返神经损伤、咽喉肿瘤治疗中功能保全及缺损修复功能重建开展系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主要创新点:(1)首次从组织学角度证实人喉返神经损伤后均存在“亚临床神经支配”;失神经支配 2 年内人喉肌成肌干细胞有再生能力;环杓后肌失神经支配1年内是喉肌纤维表型转型关键期;失神经支配2年内喉肌萎缩纤维化最显著;神经损伤与延期神经再生的神经肌肉接头形态功能良好,系统揭示喉返神经损伤和延期神经修复再生的机制。
首先发现并命名颈袢主支,动物实验证实颈袢、膈神经分别是恢复声带内收、外展运动的有效替代神经;证实多种喉神经修复术式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2)首先提出4种颈袢修复喉返神经技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喉功能恢复有效率达98.1%。
针对双侧声带麻痹,首先采用一侧膈神经或其上根神经再支配喉外展肌,又首次采用一侧膈神经上根联合舌下神经分支超选择神经修复双侧喉返神经内收与外展支,声带内收与外展功能恢复率达87.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首次阐明年龄、病程和损伤程度是影响喉返神经修复效果的独立因素,系统提出喉返神经修复策略,提高了治疗效果。
(3)首次报道TNF-α、MMP等基因多态性与咽喉恶性肿瘤预后密切相关,首次报道TIP30在喉癌化疗耐药及转移中的作用,明确了转录因子Snail信号通路是调控肿瘤转移及化药耐药的机制,率先建立了头颈部肿瘤RNA-Seq基因数据库,筛选与小分子靶向药物耐药相关的关键基因,为临床转化开展喉咽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4)首先成功报道采用胫后游离皮瓣修复咽喉缺损,率先开展胃上提或游离皮瓣联合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下咽口咽巨大缺损,开展11种单一及复合组织瓣技术修复下咽缺损和5种修复技术重建喉气管功能,还开展颈部侧颅底颈内动脉受累的肿瘤根治与血管重建,一期成功率达96.8%。
报道了例数最多的喉气管整复术,提出喉气管整复新策略。
经专家组鉴定和国家权威机构查新,均认为该项目喉返神经损伤修复研究属国际领先水平,咽喉功能保全重建研究属国际先进水平。
本成果公发表论文201篇(SCI论文57篇、中华系列36篇),影响因子5分以上8篇,单篇最高8.459分。
他引1178次,单篇最高86次。
在国内外会议专题报告39次,大会报告109次。
颈袢主支喉返神经修复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获第19届国际耳鼻咽喉科联盟(IFOS)大会最佳论文奖,膈神经喉返神经修复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获第20届IFOS大会青年科学家奖,是至今大陆地区唯一的两次获奖,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关键技术还被纳入欧洲喉科学会《嗓音外科规范指南》、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声嘶及发音障碍临床指南》、美国《Cummings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材》和美国甲状腺外科推荐教材《Thyroid Surger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Complications》。
举办35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相关专业人才4500余人,接收46位国外学者来院参观学习,培养研究生57人,在全国56家三级医院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显著。
四、知识产权情况:与本成果相关的授权和受理专利共22项。
1.可调式全长加强丝气管套管,ZL201520850209.7,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陈东辉,郑宏良,陈梦婕,陈世彩,朱敏辉,张才云,李孟,石崧,刘菲2.一种带微泵控制的恒定浓度细胞培养器,ZL201120176710.1,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夏思文、孙月、郑宏良、陈世彩、陈剑秋、邱晓霞、陈东辉、王伟3.一种肌电图探针,ZL201120148388.1,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夏思文、李晓雨、郑宏良、陈世彩、王伟、陈东辉4.气管造口防护罩,ZL02218119.9,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郑宏良,彭万里5.一种模块化下咽及喉部血管瘤注射装置,ZL201720427277.1,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夏思文、张恩勇、黄益灯、康宗辉、李小苗6.一种新型上颌窦冲洗器,ZL201520832291.0,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夏思文、黄益灯、卓阳、康宗辉、李小苗7.一种新型一体化持针器,ZL201520431043.5,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夏思文、董波、杨冰、康宗辉、郑英松8.多功能上颌窦冲洗吸引管,ZL201520530274.1,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黄益灯、夏思文、卓阳、佟笑、胡献惠9.简易诱向生长模型,ZL201320835161.3,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夏思文、孙月、黄益灯、何帅、陈春宵10.具有浓度梯度的细胞诱向生长模型,ZL201320836024.1,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夏思文、方建静、黄益灯、金彬彬、叶苏琴11.上颌窦专用填塞物,ZL20142070487.3,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夏思文、郑贵亮、卓阳、李孟、麻琼钒12.简易茎突截断器,ZL200520073215.2,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黄益灯、刘丹、罗兴华、夏思文、黄子喜13.鼻窦内窥镜使用保护套,ZL200520077926.7,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黄益灯14.软管鼻咽喉镜无菌隔离套,ZL200720114569.6,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黄益灯、夏思文、罗兴华、麻琼钒15.带封堵器的气管套管,ZL200820127321.6,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黄益灯、孙广滨、夏思文、麻琼钒16.一种改进型的间接喉镜,201721043761.0,已受理,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高颖娜、郑宏良、陈东辉、陈世彩17.一种使兔喉气管变狭窄的方法和电凝头,201710285313.X,已受理,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黄汝施、郑宏良、陈世彩18.一种气管T型插管专用的药物推注器,201820097969.9,已受理,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陈怀文、郑宏良、董银梅、陈东辉、杨冬梅、陈世彩、朱敏辉、贺智明、高颖娜、梁伟东、李孟19.一种带水凝胶夹层可吸收用药的气管T型插管,201820098506.4,已受理,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郑宏良、董银梅、陈怀文、陈东辉、陈世彩、杨冬梅、高颖娜、朱敏辉、贺智明、李孟20.一种具有抗菌抗组织增生功能的T型气管插管,201810057562.8,已受理,发明专利,发明人:郑宏良、陈怀文、董银梅、陈东辉、陈世彩、杨冬梅、高颖娜、朱敏辉、贺智明、李孟、王凤英21.一种医用防菌润滑功能的T型气管插管及其制备方法,20180057127.5,已受理,发明专利,发明人:陈怀文、郑宏良、董银梅、张才云、陈东辉、陈世彩、朱敏辉、高颖娜、刘菲、李孟、贺智明、王凤英22.一种带止血材料涂层的双气囊鼻腔止血器,专利号:201420068643.5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王伟、徐金操、赵逸、纪育斌、张秋韵、刘傲飞、罗艺、张美光、冯勇、王伟倩五、发表论文论著情况(课题相关代表性SCI论著30篇):1.Wang W, Chen M, Gao Y, Song X, Zheng H, Zhang K, Zhang B, Chen D. P2Y6 regulatescytoskeleton reorganization and cell migration of C2C12 myoblasts via ROCK pathway. J Cell Biochem. 2018;119(2):1889-1898.2.Zhu M, Chen S, Hua L, Zhang C, Chen M, Chen D, Dong Y, Zhang Y, Li M, Song X, Chen H,Zheng H. Self-targeted salinomycin-loaded DSPE-PEG- methotrexate nanomicelles for targeting both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ancer cells and cancer stem cells.Nanomedicine (Lond). 2017;12(4):295-315.3.Zhang C, Zhu M, Chen M, Chen D, Chen S, Zheng H. Free flap combined with pectoralismajor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after total laryngopharyngectom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 Acta Otolaryngol. 2016136(8):841-846.4.Liu F, Tang W, Chen D, Li M, Gao Y, Zheng H, Chen S. Expression of TGF-β1 and CTGF IsAssociated with Fibrosis of Denervated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 in Mice. Tohoku J Exp Med. 2016;238(1):49-56.5.Zhang F, Sturgis EM, Sun Y, Zhang Y, Wei Q, Zhang C, Zheng H, Li G. Apoptotic variants aspredictors of risk of oropharyngeal cancer recurrence after definitive radiotherapy. Int J Cancer. 2015 Nov 15;137(10):2454-2461.6.Qiu X, Chen D, Li M, Gao Y, Liu F, Zheng H, Chen S. Transition of myosin heavy chainisoforms in human laryngeal abductors following denervation.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15 Oct;272(10):2915-2923.7.Chen S, Xia S, Sun Y, Li M, Song X, Li G, Zheng H, Chen D. Expression of purinergicreceptor P2Y4 in Schwann cell following nerve regeneration. Int J Clin Exp Med.2015;8(8):13203-13210.8.Zhang C, Chen S, Zhu M, Chen D, Chen H, Zheng H. Combined use of gastric pull-up andpectoralis major flaps for massive defects after total laryngopharyngoesophagectom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15;272(11):3557-3564.9.Zhu M, Yin F, Fan X, Jing W, Chen R, Liu L, Zhang L, Liu Y, Liang Y, Bu F, Tong X, ZhengH, Zhao J, Guo Y. Decreased TIP30 promotes Snail-mediated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tumor-initiating properti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ncogene.2015;34(11):1420-1431.10.Zhu MH, Ji SL, Zhang CY, Cui L, Xiong L, Zheng HL. DNA microarray reveals ZNF195and SBF1 are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gemcitabine sensitivity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 lines.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4;7(4):1514-1523.11.Shi S, Chen D, Li X, Wen W, Shen X, Liu F, Chen S, Zheng H. Outcome and safety of theMontgomery T-tube for laryngotracheal stenosi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46 cases. 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 2014;76(6):314-320.12.Zhu M, Yin F, Yang L, Chen S, Chen R, Zhou X, Jing W, Fan X, Jia R, Wang H, Zheng H,Zhao J, Guo Y. Contribution of TIP30 to chemoresistance in laryngeal carcinoma. Cell Death Dis. 2014;5:e1468.13.Zhang C, Sturgis EM, Zheng H, Zafereo ME, Wei Q, Li G. TNF-α promoter polymorphismsand risk of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nonoropharynx. Int J Cancer. 2014;135(7):1615-1624.14.Zhang C, Sturgis EM, Zheng H, Song X, Wei P, Jin L, Chao L, Wei Q, Li G. Genetic variantsin TNF-α promoter are predictors of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oropharynx after definitive radiotherapy. Int J Cancer. 2014;134(8):1907-1915.15.Chen F, Liu J, Wang L, Lv D, Zhu Y, Wu Q, Li G, Zheng H, Tao X. Free posterior tibial flapreconstruction for hyp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orld J Surg Oncol.2014;12:163.16.Huang Y, Li P, Xia S, Zhuo Y, Wu L. Proapoptotic effect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pingyangmycin on cavernous hemangiomas. Exp Ther Med. 2014;7(2):473-477.17.Li M, Chen S, Wang W, Chen D, Zhu M, Liu F, Zhang C, Li Y, Zheng H. Effect of durationof denervation on outcomes of ansa-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reinnervation. Laryngoscope.2014;124(8):1900-190518.Li M, Chen S, Zheng H, Chen D, Zhu M, Wang W, Liu F, Zhang C. Reinnervation of bilateral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s using the left phrenic nerve in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vocal fold paralysis. PLoS One. 2013;8(10):e77233.19.Li M, Chen D, Song X, Wang W, Zhu M, Liu F, Li Y, Chen S, Zheng H. The effect of patientage on the success of laryngeal reinnervation.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14 Dec;271(12):3241-3247.20.Li M, Liu F, Shi S, Chen S, Chen D, Zheng H. Bridging gaps between the recurrent laryngealnerve and ansa cervicalis using autologous nerve grafts. J V oice. 2013 May;27(3):381-387. 21.Chen D, Chen S, Wang W, Zhang C, Zheng H. Spontaneous Regeneration of RecurrentLaryngeal Nerve Following Long-term V ocal Fold Paralysis in Humans: Histological Evidence. Laryngoscope 2011; 121(5): 1035-1039.22.Chen D, Wang W, Guo W, Y u Q, Burnstock G, He C, Xiang Z, Zheng H. Expression of P2Y6receptors in the developing mouse skeletal muscle and after injury and repair. J Anat 2011;218(6):643-651.23.Chen D, Chen S, Wang W, Liu F, Jing J, Chen G, Zheng H. Functional modulation of satellitecells in long-term denervated human laryngeal muscle. Laryngoscope 2010; 120(2): 353-358 24.Chen D, Chen S, Wang W, Liu F, Zhang C, Zheng H. Modulation of Satellite Cells in RatFacial Muscle Following Denervation and Delayed Reinnervation. Acta Oto-Laryngologica 2010; 130(12):1411-1420.25.Wang W, Chen D , Chen S, Li D, Li M, Xia S, Zheng H. Laryngeal Reinnervation UsingAnsa Cervicalis for Thyroid Surgery-related Unilateral Vocal Fold Paralysis: a Long-term Outcome Analysis of 237 Cases. PloS ONE 2011; 6(4):1-9 (e19128)26.Wang W, Chen S, Chen D, Xia S, Qiu X, Liu Y, Zheng H. Contralateral Ansa Cervicalis-to-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Anastomosis for Unilateral Vocal Fold Paralysis: a Long-term Outcome Analysis of 56 Case. Laryngoscope 2011; 121(5):1027-1034.27.Shi J, Chen S, Chen D, Wang W, Xia S, Zheng H. Modified Arytenoid Adduction for Cancer-related Unilateral Vocal Fold Paralysis. J Laryngol Otol 2011; 125(2):173-180.28.Zheng H, Zhou S, Chen S, Li Z, Cuan Y. An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kinds oflaryngeal muscle reinnervatio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8 Nov;119(5):540-547. 29.Zheng H, Li Z, Zhou S, Cuan Y, Wen W, Lan J.Experimental study on reinnervation of vocalcord adductors with the ansa cervicalis. Laryngoscope. 1996 Dec;106(12 Pt 1):1516-1521. 30.Zheng H, Li Z, Zhou S, Cuan Y, Wen W. Update: laryngeal reinnervation for unilateral vocalcord paralysis with the ansa cervicalis. Laryngoscope. 1996 Dec;106(12 Pt 1):1522-1527. 六、推广应用情况本项目无论是喉返神经修复还是咽喉缺损修复功能重建,技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适合三级甲等医院开展,操作人员需要良好的培训,具备显微外科手术技能,熟悉咽喉头颈部的解剖、喉神经损伤和修复及肿瘤精准治疗的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