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面向东南亚的“3+1”国贸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
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
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适应性强,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公司和企业,外资企业及政府机关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运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
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贸易政策和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
3. 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熟悉计算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4.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5. 熟悉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
6.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即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
7. 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三、主干学科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学。
四、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合作、外贸英语函电。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见表四六、学制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
七、学位授予经济学学士八、毕业学分要求毕业最低课内总学分要求为150.5学分,其中必修学分为106.5学分(公共基础课为44.5学分,专业基础课为62学分),选修学分为44学分(专业选修课为34学分,公共选修课为10学分)。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外向型经济贸易人才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湖南,面向沿海,辐射全国;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及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贸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外贸业务、管理、调研、宣传和策划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了解其它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常识,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了解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
四、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市场营销实习、国际贸易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答辩、国际金融实践、会计学实践、国际结算实践、国际贸易实务实践、电子商务实践。
五、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六、作为第二专业辅修的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会计学、国际结算。
七、专业教学任务实施方案1、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2、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见附表3)3、专业课程课外教学进程表(见附表4)4、课程学期进程表(见附表5)八、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要求附表1 课程结构分类与毕业学分统计表附表2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附表3 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附表4 专业课程课外教学进程表附表5 课程学期进程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主要满足各类企事业单位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市场营销人才。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
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代码620303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专)毕业生和职高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三年(实行弹性学制)专科就业面向广东外贸类企业或者广东企业外贸岗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掌握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经济理论,较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相关业务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能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专业能力1.职业基本能力1).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
2).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3).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2.职业核心能力1).具备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的能力。
2).能够进行国际经济贸易涉及报关、报检业务操作能力。
(二)方法能力1.自主学习能力;2.职业规划能力;3.获取新知识与信息搜集能力;4.决策能力。
(三)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精神;2.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务实勤奋、谦虚好学的品质;3.具有较强的现场管理和组织能力,能较好地处理公共关系;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具有较强的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6.具有与人沟通合作的团队协助能力;7.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毕业标准(一)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20学分,其中必修课95学分,限选课14学分,任选课3学分和综合素质教育课8学分(含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二)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职业资格(岗位技能)证书;(三)参加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并取得合格成绩。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简称“BRI”)是中国共产党在 2013 年提出的一种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区域发展战略,它旨在建立一条串连亚欧非拉三大洲的新型国际合作绿色发展走廊,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
目前,BRI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持。
随着BRI的发展,国际贸易也将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伴随着BRI的发展,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必须采取相应的培养模式,来培养适应国际贸易实践的人才。
因此,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根据BRI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实践特点,制定出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高等教育机构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BRI 涉及到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当学生进行国际贸易实践时,他们需要掌握如何合理使用不同类型的文化。
而且,学生还要掌握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以及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因此,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加大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以便他们能够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取得成功。
其次,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国际贸易知识的培养。
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如贸易政策、贸易协定、贸易谈判等,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以便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学习国际贸易中的关键技能,如跨文化沟通技巧、国际贸易谈判技巧、市场分析等,以更好地适应BRI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实践。
此外,高等教育机构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完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后,应该有机会到国内外企业和政府机构进行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在实际操作中有更多的体会。
除此之外,高等教育机构还应该举办各种形式的比赛,如国际贸易知识竞赛、国际贸易技能比赛等,以检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水平。
总之,以上是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根据BRI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实践特点,来制定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分析摘要:在社会发展需求出现变化背景下,人才培养发展方向与模式也应该做出改变,这样教学才会具有与时俱进特点,而“三位一体”这一教举措的提出,为现代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
下面本文主要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为例,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角度出发,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落实“三位一体”政策推动教学改革方式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是国家经济发展基础,可以保证国家发展人才储备量充足,而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所以为更好的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相关人员提出教学改革,并在教学改革逐渐发展中提出“三位一体”教学政策,目的是帮助学校主动进行改革。
为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学校要明确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而后根据教学要求完善传统教学方式,并借助教学活动完善,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一)课程内容建设是教学改革创新基础课程内容属于教学中基础部分,对人才培养有效性有引领价值,而“三位一体”政策的落实,对学校主动转变教学内容有促进作用[1]。
知识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没有知识传输不仅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知识掌握与综合学习情况有重要影响。
所以,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要想让人才更好具有高素质、应用型等特点,根据现代社会需求,以“三位一体”政策落实为中心,更新教学内容,重新建设课程内容既对教学改革发展有利,对人才培养有效性提升也有利。
但从现阶段“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情况分析,学校并没有发挥课程内容的引领价值,这就无形让教学创新失去基础。
学生学习中学习不到最新内容,便无法掌握先进的知识与技能,这会让学生出现与社会需要脱轨问题,进而对国家人才储备,人才素质与综合能力等提升产生限制[2]。
所以,为更好的进行教育活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中,学校必须要以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为基础,积极落实“三位一体”政策,重视课程内容重建,基础教学内容更新,为教学创新与改革奠定基础[3]。
对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资企业及 政府 机构从事东南 亚国际贸 易实 际业 务、 管理 、 调研
和策划 的高级专 门人 才 , 求具 有对 国际经 济与 贸易理 论分 要
析 和实务操作 的基本 能力 。而会计 专业 的培养 规格 是 : 求 要 学生 掌握 马克 思主 义经 济学 基 本 原理 和 国际会 计 的基 本 理
南亚 国家语言 基础 、 能 力 、 厚 强 宽适 应 ” 能在 涉 外经 济部 的 门、 外资企业及政府 机构从 事东 南亚会 计 实际业 务 、 管理 、 调
为 民族地 区培养懂 一 门东 南亚语 的涉外 企业 经济 商务 人才 。 会计学课程是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 生开设 的重要专业基 础课之一 , 由于国贸专 业学生 对会 计知识 的需 求与会 计专 但 业有 明显 的不同 , 我校对 国贸专 业学生会计 课程 的教学 , 而 在
知识 的要求没有那 么高 , 能大 概 能知道 自己的交易 能赚 钱就 行, 具体 的核算 和评估 工作 由专 职财 务人 员完 成。由于需 要
、
明确 教学 目标
据统计 , 在管理所用的信息总量 中 , 会计信息 占到 7 左 0 右 经济越 发展 , 会计越重要 , 会计作 为一种 通用的商业 语言 和决 策工具 , 理应为学生理解和运用 。因此 , 把具 有实务 性和
维普资讯
市 场 论 坛
MA RKET OR F UM
金融市场
2 8 第0 0年 9 0 期
( 总第 5 期 ) 4
对 国贺 专 业 会 计 学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的 思 考
廖 东声 ( 西民族 大学商 学院 广西 南宁 5 0 O ) 广 3 0 6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可编辑)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可编辑)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国际贸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培养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好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操作方法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够熟悉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和谈判能力,能够适应国际贸易的需求,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培养内容1. 理论基础:包括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市场分析、贸易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2. 操作方法:包括贸易合同的起草与执行、报关报检、物流运输、跨国支付等实际操作方法。
3. 实践经验: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和参观考察等形式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跨文化交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熟悉国际商务礼仪和沟通技巧。
5. 谈判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谈判技巧和策略,能够有效地进行商务谈判和合作。
四、培养方式1. 课堂教学:通过授课和讨论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国内外的企事业单位,了解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
(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五、评估方法1. 课堂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2. 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
3. 实习评价: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评价。
4.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项目报告,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培养要求1. 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
2. 专业背景: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专业背景。
3. 语言要求: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能够读写和口头交流。
4. 综合素质: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
七、推荐学习材料1.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 《国际贸易实务》3. 《国际贸易政策与法规》4. 《国际商务谈判实务》八、其他要求1. 配置专业实验室和教学设备,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
论面向东南亚的“3+1”国贸人才培养模式(一)
论面向东南亚的“3+1”国贸人才培养模式(一)摘要]本文分析了广西民族大学面向东南亚的“3+1”国贸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需要拓宽“3+1”模式的培养方向等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东南亚;国贸;人才培养模式国际经济与贸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经济领域,也是近些年来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
广西民族大学自从2003年第一次在普通高考招生中招收了“3+1”模式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本科学生以来,每年第一志愿高分考生填报人数相当多,招生情况一直良好。
这个培养模式是利用该校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毗邻东南亚国家的区域优势,以该校东南亚语言、民族学等特色学科为依托,把东南亚语言学、民族学学科与该校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有机结合,形成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本国学习3年,到语言对象国学习1年,为民族地区培养懂一门东南亚语的企业经济商务人才。
一般来说,进出口业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语言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
由于广西与东南亚接壤,是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的唯一省份,而广西民族大学地处广西首府南宁,具有地缘优势,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较多,到东南亚学习的成本费用相对较低,经过一年时间的留学,学生能熟练掌握一门东南亚语言,语言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不成问题,毕业后可以从事与这些国家相关的外经贸业务。
但是广西民族大学国贸专业“3+1”模式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因此该校国贸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方向、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许多问题尚需探讨与完善。
一、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前景和培养目标分析(一)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大幅增长,200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其中,货物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货物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
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国际贸易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国际市场,需要具备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二、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专业人才。
学生应熟悉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贸易策略等,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具备良好的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
学生应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能够与外国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环境。
3.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学生应通过实习、参观、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实际的国际贸易操作过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国际贸易概论: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打下学习国际贸易的基础。
(2)国际贸易法:学习国际贸易中的法律制度和规则,了解各国间的贸易法律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3)国际经济学: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等,为学生分析国际市场提供理论支持。
2.专业课程(1)国际市场营销:学习国际市场的特点和营销策略,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和市场推广能力。
(2)国际贸易实务:通过实际案例,学生将学习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合同的签订、报关和资金结算等。
(3)国际贸易中的英语:学生将学习涉及国际贸易的商务英语词汇和语法,提升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实践环节1.实习:学生将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企业的国际贸易操作流程,并提供实际操作经验。
2.参观:学生将参观一些国际贸易企业,了解其业务扩展和市场开拓的实践经验,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3.案例分析:学生将根据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五、评估与考核1.考试:学生将参加期末考试,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考核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掌握和其实际应用能力。
2.实习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实习报告,详细介绍实习期间的经历和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3+1”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
第29卷第4期2019年12月湖南工程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H u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E n g i n e e r i n g V o l.29.N o.4D e c e m b e r20193+1 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李轶敏(湖南工程学院经济学院,湖南湘潭411104)摘㊀要:湖南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2016年开始实施 3+1 教学模式改革,各方面特别是专业实习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凸显出实习企业数量不足㊁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㊁实习缺乏有效校企沟通和监督㊁实习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为适应专业发展,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培育优质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密切校企联系,灵活选择 3+1 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沟通与评价体系等发展对策.关键词: 3+1 人才培养模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1-1181(2019)04-0103-03㊀㊀传统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大多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注重 知识的传承与培养 ,学生鲜有机会接触社会与企业.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行业(企业)需求.造成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㊁高级应用型外贸人才严重不足,外贸人才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1]3+1 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 校企合作 理念,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独具特色的 应用型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与传统的四年制本科教育模式的区别是: 3 即前三年在校内进行专业理论课学习, 1 即后一年下企业实训㊁实习,该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顺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2]本文从湖南工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体系开展现状出发,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一㊀ 3+1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㊀㊀(一)实习基地企业数量偏少,质量不高1.实习基地企业数量偏少.湖南工程学院经济学院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6级作为专业综改对象,共四个班,110人,按每个企业3~5人算,需联系20多家企业,而目前签约企业仅18家,数量差距较大.2.实习基地企业质量不高.为保证实践环节教学质量,需对实习企业精心选择.如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外贸业务活跃度,外贸订单数,能向学生提供的食宿条件及能提供的岗位数量和质量,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数据为学生开放使用的程度,企业能配备的实习指导力量,企业对与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上的热情度,企业的培训收费等问题.而目前签约企业多位于湖南省内,企业规模小,外贸业务少,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和质量有限,极大限制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收稿日期:2019-06-04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基于 校企合作 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湘教通 2017 452号,序号368);湖南省 十三五 教育规划课题: 双创 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研究(X J K016C G D007).作者简介:李轶敏(1968-),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市场营销.㊀㊀㊀㊀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二)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滞后虽然学校力推4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改 3+1 人才培养模式,但目前的 3+1 模式中,前3年的理论课设置,还未能跳出原4年制模式的框架,不能满足 3+1 改革培养目标的总体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和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还不能和后1年的企业实习顺利对接.另外,考虑到 3+1 改革后,课程门数少了,每门课程课时数少了,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还跟不上形势,存在改革滞后的现象. (三)实习缺乏有效沟通与监督,过程控制能力弱1.学生下企业后,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基本只能通过微信群㊁Q Q群或电话来保持,缺乏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导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进展情况的了解缺乏及时性和直观性.2.学生分散到多家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各环节如开题㊁中期㊁末期检查,查重㊁答辩等难以组织.3.由于临近毕业,部分学生要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报考公务员,或准备出国留学,或到自己(或家长)心仪的地方(企业)去寻找工作.这都有可能促使学生脱离指定企业实习,导致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影响企业实习质量.4.实习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系统考核学生实习成绩目前, 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还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其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主要依赖两大块来评定学生实习成绩:一是«实习鉴定表»,实习企业依据它对学生实习表现进行评价;二是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和论文等,指导教师依据它作出成绩评定.由于目前使用的«实习鉴定表»设计上的缺陷,使得指导老师难以做到完全掌握学生真实的企业实习情况,如学生在企业完成实际工作的难易和饱满程度,达到的工作水平,工作和学习的努力程度等.最终评价考核的依据还只能是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与毕业论文.这种考核方式可谓问题多多,例如,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工作,工作业绩突出,企业反映良好,但由于忙于工作而占用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导致最终论文质量一般,实习成绩相应偏低.[4]这种与 3+1 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唯论文 式的实习成绩评定机制难以达到客观㊁公正.二㊀对解决 3+1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建议㊀㊀(一)积极培育优质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建好一批优质实习基地目前与我院合作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且大多位于湖南省内,数量少,经济效益一般.因此,寻求一批数量㊁ 质量 能够满足 3+1 需求的企业,建好一批优质实习基地成为当务之急.在选择合作企业过程中需关注的是:从行业看,应优先选择高科技行业或者先进制造业;从规模看,应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从地域看,应以长株潭或沿海发达地区为.当前我们有两个契机:一是浙江玉环市人社局组织多家企业来学校洽谈校企合作;二是浙江乐清橙峰商会组织十几家企业来学校洽谈校企合作.这些来访企业条件较好,多是来自经济发达地区㊁外贸活跃㊁企业订单充足㊁合作意向浓厚.我们应利用好这个机会.(二)密切校企联系,共建实践平台,达成深度合作1.建立人员互聘机制.一方面学校向企业外贸人员下聘书,请其作为兼职教师,通过开设一些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或以外贸技术讲座的方式直接参与学校的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学校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在参与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将自身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更多积累实践经验,培养 双师型 教师队伍.2.学校在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和专业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让企业深度参与进来,真正实现课程与教学内容与市场(企业)需求的对接. (三)灵活选择 3+1 实践教学模式目前的 3+1 实践教学模式,多为前三年学生在校内以理论课学习为主,第四年进入企业实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前三年在校期间学生极少接触企业和社会,对企业社会不甚了解,导致学习方向迷茫,学习动力不足.而到了第四年突然进入企业,由于缺少缓冲,学生会发现自己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或不够用,或不能用,可能由于不适应角色转换而无法正常展开实习.所以我们应当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做灵活调整和选择.如表一所示,学生在大一㊁大二留在学校,以通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为主,在第五学期进入企业实习,在实401第4期李轶敏: 3+1 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习的过程中了解企业产品㊁技术㊁生产㊁管理和企业文化,更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不足.第六㊁七学期返校学习,可以根据企业实习情况调整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第八学期再次进入企业,有了前面的过程和经历,学生对企业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更强了,企业也会更加欢迎,这就达到了真正的 双赢 .可见, 1 是全放在大四第七㊁八两学期,还是分散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表一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3+1 人才培养模式年级学期教学内容大一1㊁2校内学习大二3㊁4校内学习大三5企业实习6校内学习大四7校内学习8企业实习(四)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沟通与评价体系首先是要创造条件让学校指导教师常去企业,加强面对面的指导;其次指导教师要通过微信群㊁Q Q群㊁电子邮件㊁电话等通信方式与实习生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要求学生回复实习内容㊁实习动态照片等,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动态,密切掌握学生的实习过程.同时学校指导教师应和企业指导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实习情况,就出现的问题加强协调与沟通.学校要重新设计«实习鉴定表»,要求企业要对每位实习学生从日常表现㊁工作业绩㊁创新能力㊁努力程度等诸多维度进行全面㊁客观㊁真实的评价,这是打破单纯依靠学生提交的论文和实习报告对学生进行实习结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5]三㊀结㊀语湖南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2016年开始实施 3+1 教学模式改革,各方面特别是专业实习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凸显出实习企业数量不足㊁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㊁实习缺乏有效校企沟通和监督㊁实习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为适应专业发展,今后将从培育优质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密切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培养 厚基础㊁宽口径㊁重实践㊁强应用 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马福婷. 3+1 人才培养模式下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反思 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2019(2):134-135.[2]㊀王莉莉.基于校企合作的 3+1 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6):34-35.[3]㊀杨勇军. 3+1 人才培养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证[J].知识经济,2018(4):129.[4]㊀王本永,韩建勇,周广林等. 3+1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㊁研究内容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12-13.[5]㊀彭和平,彭碧薇. 3+1 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0):11-13.P r o b l e m s a n dR e f l e c t i o n s o fP r a c t i c a l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s a n dT r a d eU n d e r t h e 3+1 T a l e n tT r a i n i n g M o d eL IY i m i n(S c h o o l o fE c o n o m i c s,H u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E n g i n e e r i n g,X i a n g t a n411104,C h i n a)A b s t r a c t:S i n c e2016,t h e 3+1 t e a c h i n g p a t t e r n r e f o r mh a s b e e n i m p l e m e n t e d i n t h e s p e c i a l t y o f I nG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a n dT r a d e i n H u n a n I n s t i t u t eo fE n g i n e e r i n g,c e r t a i na c h i e v e m e n t sh a v eb e e n m a d e i n t h e v a r i o u s a s p e c t s,e s p e c i a l l y i n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B u t t h e r e a r e p r o b l e m s l i k e i n s u f f i c i e n t e n t e r p r iGs e su n r e a s o n a b l et h e o r e t i c a lc o u r s es e t t i n g,l a c ko fe f f e c t i v ec o mm u n i c a t i o na n ds u p e r v i s i o n,i m p e r f e c t p r a c t i c i e 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I no r d e rt oa d a p t t ot h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s o l v et h e p r o b l e m s, s o m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h a v eb e e n p u t f o r w a r d,s u c ha s c u l t i v a t i n g h i g hGq u a l i t y s c h o o lGe n t e rGp r i s e,k e e p i n g c l o s e c o n t a c t,f l e x i b l y c h o o s i n g 3+1 p r a c t i c e t e a c h i n g m o d ea n de s t a b l i s h i n g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p r a c t i c e t e a c h i n g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K e y w o r d s: 3+1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m o d e;S p e c i a l t y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sa n dT r a d e;p r a c t i c e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501。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浅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浅析论文仔细研究了当前形势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从多个方面入手,针对“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提出了一些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培养的新型方法,以期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 training,from many aspects,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One Belt One Road”,new method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io n is put forward,in order to give some help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标签: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 引言我国早就在2013年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并被国际社会广泛重视。
所谓“一带一路”,指的就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世纪的丝绸之路将东北亚与东南亚经济圈涵盖其中,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带一路”为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我国外贸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作者:王艳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第08期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各国之间的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经济全球的趋势不可逆转,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对于优秀的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的增加,尤其是研究国际贸易的专业型人才,为了给社会提供优秀的并且是社会所需求的专业型人才,那么作为培养学生的学校就必须加大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
进入全球化以后,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很多时候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国家要想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必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
下面就对怎样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进行一下讨论。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内涵在中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专业,开设这个专业的目的是为了给我国提供优秀的专业型人才,以利于我国在国家贸易上获得优势,我国入世不久后,又构建了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额是逐年上升。
对于国家贸易的专业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不断的提高,学习这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有701所本科学校,其中有一半多一点也就是384所学校设有这个专业。
开设国际贸易的学校如此之多,使得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在就职市场上产生了人多于职位的现象。
对最近几年该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找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一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的职业都不是原来学习的专业。
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就业市场需求的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型人才,而大多数的毕业生不具备这个能力。
这就对我们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模式产生了质疑,学校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改变现有的培养模式,怎样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的专业型人才是当务之急。
1 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内在含义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贸易不断增加,国家贸易方面的人才培养是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要求。
新时期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新时期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作者:戴琴琴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16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大大提高。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逐渐需要具备一些独到之处才能在职场应对自如,这也是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由此应运而生。
有别于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往往更注重整体思维,并大量采用智能技术,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与评估,在满足既定条件要求的情况下,追求最佳人才培养模式,以确保人才培养能达到预期效果。
鉴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所具有的诸多优点,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启了这项进程。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贸易发展得越来越好。
但近些年来,外贸人才培养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国际贸易专业在许多院校中,由于各自为战,未能形成标准化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也影响了人才培养效果。
事实上,跨境电商作为由国际贸易加电子商务的新兴交叉行业,要想做好工作,本身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运行管理机构,这样才能更好地协调好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将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在下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这两个问题。
一、影响新时期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一)电商思维的应用程度电商思维被应用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电商思维的应用是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将电商思维引入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自然能使这项工作富有时代气息。
电子商务是电子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化智能化的技术与商业贸易相结合,可以减少贸易人员的体力劳动,提高贸易质量,缩短交易周期。
在以往,国际贸易专业是不会刻意地教授学生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这一模式下培养出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常常会面临难以快速投入工作的现象,而且与实际情况的契合程度也不高。
如果不能从跨境电商业务中吸取经验教训,就不可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面向东南亚的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31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学 术 论 坛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一直因为定位问题备受争议,既不能走高职高专的专业操作性人才培养模式,也不能走重点院校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激烈的毕业生就业竞争中,独立院校的毕业生要能够在众多的毕业生中脱影而出,就必须走符合独立院校生源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从国际贸易专业讲,市场对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希望毕业生能够上岗后立即动手从事相关的具体业务操作,这一需求更倾向于高职高专的应用型操作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独立院校既然属于本科类,即需要学生能够在独立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进行应用操作,所以独立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既要符合国家对一般类本科的培养要求,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符合市场对国贸专业操作人才的需求,这一要求对独立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不能照搬二本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另外,在适应市场需求上,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与东盟国家间的国际贸易成为我国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领域。
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年至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国贸专业人才属于未来7年广西紧缺的9类重点行业人才之一,预计缺口较大。
近年来,掌握一定的外语又熟悉外贸业务的复合型外贸“多面手”人才持续走红。
而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风土人情,能与东南亚国家对接、交流和沟通,同时又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金融、贸易知识,具备市场分析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外贸企业争夺的焦点。
随着国外企业本土化及国内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加快,高素质营销人才与国际贸易人才将越来越走俏。
面向东盟国家,掌握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的国际贸易专业也是近些年来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在培养面向东南亚的专业人才上不断摸索,找准目标和定位,提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3+1”培养模式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探析-5页word资料
“3+1”培养模式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探析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直接进出口自主权。
这些情况使我国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熟练掌握外语而且具有外贸专业知识,尤其是有外贸行业从业经验的实用型人才成为用人单位首选。
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从我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看,能进入外贸行业的很少,很多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但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能力较差,尤其是听、说方面,很难适应国际贸易工作的需要。
这就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需要存在很大差距。
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理论轻实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高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
究其原因,首先,高校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不能结合外贸业务的实际做法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
其次,目前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安排很少,即使有实践教学,大多也是采用模拟软件来进行,与实际业务存在很大差距。
2.课程设置存在弊端。
高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由通识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几部分构成,通识课是教育部规定的,为了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设置上求全求多,所占课时较多,而对总课时又有严格限制,这势必会挤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课时,使得本来就占比不多的实践教学的课时也受到影响。
3.校内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校内实践主要采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训和案例教学法两种方式。
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训存在“重流程、轻内容”和“重流程、轻两端”的缺陷。
外贸模拟软件大多让学生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来做具体的业务,填写相应的单据。
但对单据内容的正确性却不进行审查。
重视学生对进出口业务流程的掌握,却忽视了国际商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市场开拓和国际化运作的两端。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一、专业人才需求背景从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渗透海外市场,对外贸易发展增速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20%以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我国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2010年举办世博会,国际贸易行业无疑将有一个更加广阔、光明的发展前景。
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大幅增长,我国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出现快速增长之势。
保守估计,即使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5年内,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达到36万家,是现在外贸企业数量的2倍。
仅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10位外贸专业人才计算就需要新增180万人。
再加上现有企业的扩张与人员更新,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更大。
因此,建设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外贸技能型人才,是适应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和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紧迫需要。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1、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首先,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
高等职教育的主体是培养将科学、工程、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等技术专门人才。
如第一产业重点培养农业生产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小型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和市场营销人才等;第二产业重点培养技术员、高级技师、市场营销和企业基层管理人员、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级智能工人等;第三产业重点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和业务人才等。
根据基层职业岗位的需要,应当培养大批懂市场、懂企业、懂专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其次,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
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面向地方或行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
就这个意义说高职教育也是就业教育,教学过程主要为学生就业服务;但也不能把高职教育说成是终结教育,也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职业技术教育类型。
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上,应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面向东南亚的“ 3 + 1 ”国贸人才培养模式[摘要]本文分析了广西民族大学面向东南亚的“3+1”国贸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需要拓宽“3+1”模式的培养方向等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东南亚;国贸;人才培养模式国际经济与贸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经济领域,也是近些年来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
广西民族大学自从2003年第一次在普通高考招生中招收了“3+1”模式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本科学生以来,每年第一志愿高分考生填报人数相当多,招生情况一直良好。
这个培养模式是利用该校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毗邻东南亚国家的区域优势,以该校东南亚语言、民族学等特色学科为依托,把东南亚语言学、民族学学科与该校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有机结合,形成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本国学习3年,到语言对象国学习1年,为民族地区培养懂一门东南亚语的企业经济商务人才。
一般来说,进出口业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语言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
由于广西与东南亚接壤,是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的唯一省份,而广西民族大学地处广西首府南宁,具有地缘优势,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较多,到东南亚学习的成本费用相对较低,经过一年时间的留学,学生能熟练掌握一门东南亚语言,语言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不成问题,毕业后可以从事与这些国家相关的外经贸业务。
但是广西民族大学国贸专业“3+1”模式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因此该校国贸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方向、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许多问题尚需探讨与完善。
一、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前景和培养目标分析(一)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大幅增长,200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其中,货物出口 12180亿美元,增长25. 7%;货物进口 9558亿美元,增长20.8%。
随着外贸的大量增长,我国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大。
据有关专家估计,若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5年内,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达到36万家,是现在外贸企业数量的2倍左右。
根据我国现在有外贸出口权的公司拥有人才的平均比例计算,仅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10位外贸专业人才计算就需要新增180万人。
再加上现有企业的扩张与人员更新,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更大。
据了解,每年我国各高校的经济类毕业生总共有13万人左右。
如果13万毕业生全部都从事外贸行业工作,今后5年我国也仅能培养65万外贸人才,这与180万的需求具有很大差距。
对于我们广西来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同时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这些因素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1408万平方公里土地、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
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中,复合型国贸人才在人才市场上将会十分抢手。
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国贸专业人才属丁•未来7年广西紧缺的9类重点行业人才之一,预计缺口较大。
近年来,掌握一定的外语又熟悉外贸业务的复合型外贸“多面手”人才持续走红。
而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风土人情,能与东南亚国家对接、交流和沟通,同时又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金融、贸易知识,具备市场分析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外贸企业争夺的焦点。
随着国外企业本土化及国内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加快,高素质营销人才与国际贸易人才将越来越走俏。
(二)国贸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及要求的定位。
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的根本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是研究其他要素的前提,它是依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和要求而确定的。
国内各本科高等学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上有所不同,综合性重点大学将其定位为“高层次涉外经济经营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
广西民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从事东南亚对外贸易的,适应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这主要是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方向,也是为了落实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提出的“要把就业问题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来抓,在招生、教学、管理、毕业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的具体行动。
培养规格是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明确培养对象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及其结构。
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广西民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规格是: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备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掌握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了解主要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
培养的是“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东南亚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策划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3+1”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一)培养模式方面。
从“3+1”培养模式来看,国贸专业的学生目前要求掌握的语言可以从越语、泰语和英语三个方向中选一个,也就是在大三时到东南亚国家中的越南、泰国或新加坡留学一年。
这些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与这三个国家有关的贸易工作,范围偏窄。
东南亚还有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印尼等7个国家,还需要拓展专业方向。
(二)课程体系方面。
从课程体系来看,部分课程内容仍有交叉重复,针对东南亚贸易的课程设置偏少,实践性课程偏少。
目前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公共选修课,涵盖了国贸专业主要的课程。
但是目前的课程设置对东南亚贸易的针对性不够强,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性课程偏少。
同时,在实践教学方面,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还有些不足,现有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因此,形成一个既和国际接轨,又反映地方经济和东南亚贸易发展特色的课程体系仍然是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三)师资力量方面。
从师资力量来看,教师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仍有待提高和优化。
近年来,通过引进、在职培养等办法,陆续培养出了一批获得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青年学术骨干,国贸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充实。
但目前在国际教研室中具有教授职称的仅有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仅有4人,所占比例不高,尤其是尚缺乏真正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一流学术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此外,专业教师中多数缺乏实际部门的工作经验。
(四)科研工作方面。
从科研工作来看,教师的研究方向不够集中,没有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学术梯队,这种情况在申报课程和重点学科建设时会受到影响。
与同类院校相比,国贸专业在基础理论、前沿领域的研究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级别、高质量的科研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科学技术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学科建设的水平。
但目前科研水平不高,在研项目中,纵向课题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仅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仅10多项)等高级别的课题偏少,且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的论文数量也不多,科研成果获奖级别也不够高。
(五)基础条件方面。
从基础条件看,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实验设备拥有率相当低。
由于学科建设的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投入不够,造成实验室设备少,许多课程的实验课难以开展。
另外,学科建设的辅助保证系统如图书资料、情报信息系统等公共服务体系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科研需要。
三、完善“3+1”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一)需要拓宽“3+1”模式的培养方向。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除了招收国贸的越语、泰语和英语这三个方向外,还可以考虑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印尼等7个语种方向,与这些国家的商学院合作办学,让我们的学生在大三时到这些国家学习一年,毕业后从事与这些国家有关的外贸工作,如到这些国家的合资企业工作等。
此外,对有经济能力的英语方向的学生可以考虑让他们到英国或美国去学习一年。
这两个国家经济上比较发达,他们的进出口业务量也比较大,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会比较好。
(二)进一步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一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如何设置,决定着这个专业的学生在一个培养周期结束后,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与内涵。
课程作为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素,是学校办学最重要的支撑条件之一。
在课程体系方面,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按与地方经贸发展和东南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考虑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定位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调整、改革和设置课程体系。
目前可考虑开展“四增四减”的课程体系设置思路:一是适度增加专业课学时,减少基础课学时;二是适度增加选修课学时,减少必修课学时;三是适度增加实验课学时,减少理论课学时;四是适度增加双语教学学时,减少母语教学学时。
通过“四增四减”,来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改善课程比例结构,理顺各教学环节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与衔接,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综合性,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开设一些新课程,如东南亚各国风俗、商务礼仪、国际经贸地理、国际贸易基本实践操作能力等专业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完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调整和改革,强化教学内容的专题研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增加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双语教学、网络教学,加快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步伐。
(三)抓好国贸实验室建设及教学实习。
进一步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探讨和实践新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模拟教学课程,完善和优化国际商务模拟环境的建设,购置国际贸易进出口等新的模拟教学软件,争取实务性课程都能进行模拟教学。
考虑建设国际贸易场景实验室。
该实验室立足丁•市场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要求的能力,结合国际贸易学科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转化为相应的能力,把知识传授从“静态”变为“动态”、从“平面”变为“立体”,通过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块,模拟与东南亚国家交易的主要流程,从而把学生引到实务情境,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同时,改革校外实习的方式,探讨和实践在实际工作部门聘任实习导师制。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主要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外贸技能,分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或者外贸公司,参与到实际外贸业务当中,熟悉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流程,如国际市场分析、外贸业务洽谈、外贸函电书写、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货款收付、单证的制作与流转,以增强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