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答谢中书书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1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言外之意:1.表现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2.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 3.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 于言表。
六、主旨归纳
全文短短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 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各类皆备 。全文无一字之虚,无一字之冗。为我们描绘了一 片美不胜收的大好风光。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 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中考链接
1.共谈
何陋之有
B.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四时俱备
犹得备晨炊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A.的;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B.表判断; C.具备;准备 D.欣赏;一起,一同
患难与共
中考链接
2、统领全文的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其中“ 美 ”字点明全文的中 心。
了 晨昏变化 之美。
我从文中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句中,读出
了 色彩相配 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我从文中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了 动静结合 之美。
句中,读出
4.本文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其中有什 么言外之意?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古义:坠落 鱼(借代)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今的义鱼:衰儿败争,相萎 跃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靡 参与。这里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有欣赏,领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悟的。意思。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
六、主旨归纳
全文短短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 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各类皆备 。全文无一字之虚,无一字之冗。为我们描绘了一 片美不胜收的大好风光。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 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中考链接
1.共谈
何陋之有
B.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四时俱备
犹得备晨炊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A.的;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B.表判断; C.具备;准备 D.欣赏;一起,一同
患难与共
中考链接
2、统领全文的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其中“ 美 ”字点明全文的中 心。
了 晨昏变化 之美。
我从文中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句中,读出
了 色彩相配 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我从文中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了 动静结合 之美。
句中,读出
4.本文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其中有什 么言外之意?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古义:坠落 鱼(借代)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今的义鱼:衰儿败争,相萎 跃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靡 参与。这里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有欣赏,领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悟的。意思。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③康肃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①夕日欲颓:副词,快要 (4)欲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名词,欲望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5)与
②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跟
2.古今异义
古义:消散 (1)歇
今义:歇息
古义:季节 (2)时
今义:时间
古义:坠落 (3)颓
今义:坍塌,衰败
3.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壹
任务一 先自行默读,再听音频纠正自己读错的字音,
重新齐读一遍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h辉uī。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x歇iē,猿鸟乱鸣;夕日欲t颓uí,沉lí鳞n竞jì跃ng。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任务二 先结合书上注释,尝试自行理解本文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引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
号华阳隐居。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武帝礼 聘不出,但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 称为“山中宰相”,丹阳秣陵(今江 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 《陶隐居集》
引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 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 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 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 绘水,以示自己的志趣,并以此 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颓:坠落
B. 沉鳞竞跃
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和
D. 四时俱备
俱:都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A. 康肃忿然曰 B. 夕日欲颓 C. 肃遂拜蒙母 D. 山川之美
欣然起行 实是欲界之仙都 遂成枯落 水陆草木之花
①夕日欲颓:副词,快要 (4)欲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名词,欲望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5)与
②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跟
2.古今异义
古义:消散 (1)歇
今义:歇息
古义:季节 (2)时
今义:时间
古义:坠落 (3)颓
今义:坍塌,衰败
3.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壹
任务一 先自行默读,再听音频纠正自己读错的字音,
重新齐读一遍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h辉uī。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x歇iē,猿鸟乱鸣;夕日欲t颓uí,沉lí鳞n竞jì跃ng。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任务二 先结合书上注释,尝试自行理解本文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引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
号华阳隐居。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武帝礼 聘不出,但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 称为“山中宰相”,丹阳秣陵(今江 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 《陶隐居集》
引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 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 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 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 绘水,以示自己的志趣,并以此 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颓:坠落
B. 沉鳞竞跃
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和
D. 四时俱备
俱:都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A. 康肃忿然曰 B. 夕日欲颓 C. 肃遂拜蒙母 D. 山川之美
欣然起行 实是欲界之仙都 遂成枯落 水陆草木之花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18页)
2.短文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分析梳 理,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 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 第二层(从“高峰入云”到“四时俱
备”),描写山川中静景之美。 • 第三层(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
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 • 第四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
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 丽的山水画”,这幅山水画中都有那些景 色?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课文翻译(二)
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 自康乐以来,
。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认识“书”这种文体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称“尺 牍”或者“信札”,是一种应用性 文体。然而,我国的应用性文体从 来都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 尤其 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古代的 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 性和审美性结合得十分完美。文学 史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王 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吴均的 《与朱元思书》,林觉民的《与妻 书》等,或抒发感情或描写景物, 脍炙人口,千古不朽!
【南朝】陶弘景
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 居,丹阳人。南朝时人。有《陶 隐居集》。曾担任诸王的侍读, 因看透了污浊的人世,“虽在朱 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 务。”(《南史》)后隐居句曲 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 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 信,时人谓‘山中宰相’”。
理解题目
给一个姓谢的任职 中书的朋友的书信。
已讲《答谢中书书》ppt课件(36张)
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也 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知人 论世
康乐:南朝著名
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 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 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 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 大批量创作山水诗的诗 人,第一个以山水作为 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 人。他的诗歌的出现标 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 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 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 山鼻祖的称号。
实 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平远) 欲 界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平远) 之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仙 都
(静景) (动景)
自未 康复 乐有 以能 来与 Nhomakorabea其 奇 者
这些描述中你能发现作 者的哪些匠心设计?
总引1句 山川句
答谢中书 书
写景2- 6句
抒怀7句
四季常景
日变景
欲界之仙 都
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4.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5、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 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6、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 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 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3、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 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 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 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 像,充满生命气息。
“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 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也 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知人 论世
康乐:南朝著名
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 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 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 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 大批量创作山水诗的诗 人,第一个以山水作为 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 人。他的诗歌的出现标 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 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 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 山鼻祖的称号。
实 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平远) 欲 界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平远) 之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仙 都
(静景) (动景)
自未 康复 乐有 以能 来与 Nhomakorabea其 奇 者
这些描述中你能发现作 者的哪些匠心设计?
总引1句 山川句
答谢中书 书
写景2- 6句
抒怀7句
四季常景
日变景
欲界之仙 都
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4.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5、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 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6、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 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 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3、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 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 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 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 像,充满生命气息。
“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 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28张PPT)
从欲界到仙都
陶弘景生于世家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7岁时就入朝为官,在朝廷任职20年。后来辅佐梁武帝,当了宰相。37岁这年,陶弘景辞官,隐居山林,人称“山中宰相”。
陶弘景出生到辞官之前的30多年时间,换了三个朝代,有 11 帝先后登场,其中仅仅有 4 帝算是善终,余者均死于非命。王室内部血腥屠杀。 宋明帝将孝武帝诸子全部处死,齐明帝则尽杀高帝、武帝子,设立典签严密监控诸王行动,以至于“无签帅之命,王欲忍渴半日”。
主旨思想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文章小结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诗文,依稀触摸到历史深处古代名士的心境:一种心灵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敞亮与澄澈。希望今天的人也能在忙碌纷繁的生活中,保持一份自然宁静,让心灵自在而丰盈,让身心徜徉于青林翠竹,惊喜于沉鳞竞跃,不惶不惑,不惧不忧。最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制作的明信片寄送给自己的好友,去回味,去追寻山川之美与自然宁静。
拓展延伸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 ” 展开想象翅膀,穿越时空,你认为陶弘景会将引谁为知己?这里提供了一些备选人物及其所写名篇,如果你替陶弘景找到了,就将 “陶弘景淡泊宁静欲界也有仙都”作为上联对出下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苍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白云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谢灵运《登江中孤屿》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初去郡》陶渊明《饮酒》 周敦颐《爱莲说》刘禹锡《小石潭记》 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著
答谢中书书课件(20张ppt)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翻译课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翻译课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
后又一“与其奇者”, 自 己 沉 醉 山 水 的 愉 悦 、 与 谢 公 比
肩的得意之情。
探究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文末谈及谢灵运的原因。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描绘的山水清新 自然,备受后世山水诗人的尊重;陶弘景来 到谢灵运曾涉足的山水胜地,写下“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表达了对谢 灵运的敬仰之情,又表现了自己热爱山水、 淡泊名利的志趣。
(形体)
静
动
动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静
色彩配合之美: 静
动
相
(光色)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衬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之
晨昏变化之美: 静
动
美
(声响)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研读赏析
思考:文中哪一句最能体仙都。自康 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 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其 一 ,康乐是“能与其奇者”, 表 现 出 作 者 对 谢 灵 运 的 钦慕;其 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木
全,都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此起彼伏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
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
坠落
争相跃出水面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实是欲 界 之 仙 都,
实 在 人 间 的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与其奇者。
比肩的得意之情。
感谢观看
山水相映之美
谢 写 两岸石壁
态
中 描 五色交辉 平视
后又一“与其奇者”, 自 己 沉 醉 山 水 的 愉 悦 、 与 谢 公 比
肩的得意之情。
探究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文末谈及谢灵运的原因。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描绘的山水清新 自然,备受后世山水诗人的尊重;陶弘景来 到谢灵运曾涉足的山水胜地,写下“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表达了对谢 灵运的敬仰之情,又表现了自己热爱山水、 淡泊名利的志趣。
(形体)
静
动
动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静
色彩配合之美: 静
动
相
(光色)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衬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之
晨昏变化之美: 静
动
美
(声响)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研读赏析
思考:文中哪一句最能体仙都。自康 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 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其 一 ,康乐是“能与其奇者”, 表 现 出 作 者 对 谢 灵 运 的 钦慕;其 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木
全,都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此起彼伏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
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
坠落
争相跃出水面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实是欲 界 之 仙 都,
实 在 人 间 的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与其奇者。
比肩的得意之情。
感谢观看
山水相映之美
谢 写 两岸石壁
态
中 描 五色交辉 平视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缤纷的色彩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பைடு நூலகம்
时俱备。
静景:山高、水清、岸美
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
鳞竞跃。
动景:猿啼、鸟鸣、鱼跃
三种美交替出现、动静结合, 描写晨夕与四季,构成一幅美丽 迷人的山水画。
文章解读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诵读,读通顺
自由诵读课文三遍。第一遍,扫除字词障 碍,读通读顺。
xiē tuí lín
yù
歇 颓 沉鳞 能与其奇者
第二遍,读出停顿和断句,初步领悟 文体特征。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 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 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 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 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 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 丹家、医药学家。
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对于谢中书为谁,迄今为止共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是谢微(一作谢徵)。见《六朝 文絜》眉间批注,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沿其说。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谢朓。王家 葵《陶弘景丛考》说:“《陶隐居集》中有《答谢中书书》一篇,谢中书应即谢朓,据《南 齐书》本传,朓建武初曾‘掌中书诏告’,故得称‘谢中书’,至建武二年(495)夏谢朓出 守宣城,友朋唱和乃呼为‘谢宣城’不称‘谢中书’矣,如沈约有《和谢宣城》。第三种说 法认为是谢览。王京州据明代贾嵩《华阳陶隐居内传》中关于陶弘景与谢览交往的记载及谢 览曾任中书郎的经历,认为谢中书为谢览。第四种说法认为是谢朏。高步瀛《南北朝文举要》 解题称:“谢中书,疑是谢朏。《梁书·(谢)朏传》:朏,天监五年,授中书监。”钟国 发《陶弘景评传》也持这个观点。他说:“他(谢朏)比陶弘景大十五岁,出身头等高门, 加以文才出众,品格高雅,颇有名望;约永明七年(489)从义兴太守内调为中书令,至隆昌 元年(494)外调为吴兴太守。陶弘景恰于永明八年(490)启假东行浙越。此文所描写的风 景,显然非茅山之类临近京师的小山水,而可能是陶弘景于浙东所见。”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张)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回复 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4
陶弘景
南朝人,字通明, 号华阳隐居。丹阳 秣陵人,去官隐居 茅山,人称“山中 宰相”。有《陶隐 居集》。本文是六 朝山水小品名作。
本文与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名作。
5
陶弘景―― “山中宰相”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 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 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 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 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 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 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 人”。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 儿争相跳出水面。
20
解词译文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指人间 指仙境。 南朝的谢灵运
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 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21
结构
一、总写。以感慨发端。
总
二、分写 具体描绘了秀美 的山川景色。
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 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 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29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3)语言美。 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 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 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30
合作探究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分
三、抒情、议论。 以感慨收束。 总
4
陶弘景
南朝人,字通明, 号华阳隐居。丹阳 秣陵人,去官隐居 茅山,人称“山中 宰相”。有《陶隐 居集》。本文是六 朝山水小品名作。
本文与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名作。
5
陶弘景―― “山中宰相”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 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 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 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 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 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 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 人”。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 儿争相跳出水面。
20
解词译文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指人间 指仙境。 南朝的谢灵运
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 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21
结构
一、总写。以感慨发端。
总
二、分写 具体描绘了秀美 的山川景色。
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 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 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29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3)语言美。 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 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 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30
合作探究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分
三、抒情、议论。 以感慨收束。 总
10《答谢中书书》ppt课件(36张)
第8页,共36页。
山川川之之美美,,古古来来共共谈谈。。
第9页,共36页。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第10页,共36页。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第11页,共36页。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第12页,共36页。
晓雾将歇,猿 鸟乱鸣。
第13页,共36页。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14页,共36页。
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
南朝 陶弘景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第7页,共36页。
让我们通过朗读领略文章的美。
朗读方法:看清字,读准音, 口齿清楚,缓急有序,轻重有度, 感情充沛,一气呵成。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 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 肩的自豪之感。。
第25页,共36页。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与古今知 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第26页,共36页。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33页,共36页。
能力训练:美丽的风景勾起了我们的暇思。让我
们拿起笔,书写心中流淌而过的乐曲。
第34页,共36页。
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的画面,空气里只有 快乐的气息,什么烦恼都随着微风飘走了。湖 面像镜子一样平静,岸边的小船好像睡着了, 一动也不动地躺着。整个天空都映在湖里了, 蓝天碧水融合为一体。两岸连山围绕着湖,似 乎为这里的宁静而感到喜悦。茂盛的小草依傍 着山,虽然天空只有白云,可蓝天下还有美丽 的景象陪伴着,才不至于感到寂寞。偶尔有几 声鸟叫声,犹如为这宁静增添欢乐。
山川川之之美美,,古古来来共共谈谈。。
第9页,共36页。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第10页,共36页。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第11页,共36页。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第12页,共36页。
晓雾将歇,猿 鸟乱鸣。
第13页,共36页。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14页,共36页。
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
南朝 陶弘景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第7页,共36页。
让我们通过朗读领略文章的美。
朗读方法:看清字,读准音, 口齿清楚,缓急有序,轻重有度, 感情充沛,一气呵成。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 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 肩的自豪之感。。
第25页,共36页。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与古今知 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第26页,共36页。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33页,共36页。
能力训练:美丽的风景勾起了我们的暇思。让我
们拿起笔,书写心中流淌而过的乐曲。
第34页,共36页。
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的画面,空气里只有 快乐的气息,什么烦恼都随着微风飘走了。湖 面像镜子一样平静,岸边的小船好像睡着了, 一动也不动地躺着。整个天空都映在湖里了, 蓝天碧水融合为一体。两岸连山围绕着湖,似 乎为这里的宁静而感到喜悦。茂盛的小草依傍 着山,虽然天空只有白云,可蓝天下还有美丽 的景象陪伴着,才不至于感到寂寞。偶尔有几 声鸟叫声,犹如为这宁静增添欢乐。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甲文:避世退隐乙文:不甘寂寞
2020/12/12
12
试题选编·《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 比较阅读
▪ 、《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 手法写西湖雪景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则用? 手法写月色之美。试分析。
▪ 甲文: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 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远近、
比喻,用“积水空
明”比喻“月 色”,用“藻荇 交横”比喻“竹 柏影子”参差交 错
白描
作者感情
对三峡风光的欣赏之情, 对祖国山川的热爱赞 美之情
酷爱自然、归隐林泉
复杂微妙——贬谪的
悲凉、人生的感 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
慨、赏月的欣喜、
淡的愁绪
漫步的悠闲
2020/12/12
10
试题选编·《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 比较阅读
▪ 2、《答谢中书书》: ▪ 山——高
水——净
▪ 写法:变换仰观、俯察、平远、高远等多 种观察视角;注意动静结合;调动视觉、 听觉等多种感官;先总后分;写景和抒情 相结合;
2020/12/12
6
二、山水等景物特点(总的景物特点 见上)及写法
▪ 3、《记承天寺夜游》 ▪ 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影子清丽淡雅
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
一和谐。乙文:“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
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
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 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020/12/12
▪ ①为何先写夏水再写其他季节的水?作者是为江水作注, 重点写水,而水又以夏季水为盛,故先写夏水。
▪ ②为何先写山再写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既揭示水急 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 的图画。
▪ ③哪句话写山的连绵不断?哪句话写山的遮天蔽日?写山 的遮天蔽日用了什么手法?“自三峡……阙处。” “重 岩……曦月。”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 甲文作者以“痴人”自比,乙文作者用“闲人” 自称,请分析两文作者此时心境有什么不同。
▪ 甲文: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 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 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 乙文:作者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 中。
▪ 两文作者都痴迷于山水,但两人生活态度却大相 径庭,试分析两人有什么不同。
④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020/12/12
9
景物总的 特点
三峡
答谢
记承
湖心
雄奇险拔、清幽秀 丽
秀美的山川景色
月光清澈透明, 竹柏影子清 丽淡雅
空阔、肃杀、冷 寂、脱俗
山的特点 水的特点
写景手法
连绵不断、遮天蔽 日
高
夏水:水涨流速、 交通阻绝
净
大笔点染、正 侧、动静、 俯仰
变换仰观、俯察、平远、 高远等多种观察视 角;注意动静结合; 调动视觉、听觉等 多种感官;先总后 分;写景和抒情相 结合;
2020/12/12
8
二、山水等景物特点(总的景物特点 见上)及写法
①景物特点:空阔、肃杀、冷寂、脱俗
②从哪几个角度写景:未游西湖时,概写; 游时,先总写,后具体描写。
③写“湖上影子”的手法:白描(作用:宛 如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包含了 诸多变化,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悠远脱 俗,人与自然精神上统一和谐)
2020/12/12
2
一、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
▪ 3、《记承天寺夜游》:写了与张怀名夜游承天 寺,营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 者复杂微妙的心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 4、《湖心亭看雪》:写了雪后西湖的奇景(空 阔、肃杀、冷寂、淡雅)和游湖人的雅趣。表达 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独”: 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流 俗的生活方式。“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 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以天涯 遇知音的愉悦化解心中淡淡的愁绪。)
▪ 甲文用“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写雪景,乙文中用“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景, 请选择其中一句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0/12/12
11
试题选编·《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 比较阅读
▪ ④为了写夏日江流湍急,用了什么写法?正面描写与侧面 描写相结合
▪ ⑤全文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数笔,就将 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 影”等字;写秋景,着“寒、肃、凄、哀”等字,便将景 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020/12/12
5
二、山水等景物特点(总的景物特点 见上)及写法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 游、湖心亭看雪
四文比较阅读
2020/12/12
1
一、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
▪ 1、《三峡》: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 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 三峡风光的欣赏之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赞美之 情。
▪ 2、《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 秀美的山川景色,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 勃勃生机,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表达 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 的得意之感。)
▪ 比喻,用“积水空明”比喻“月色”,用 “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影子”参差交错。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了一个空明 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020/12/12
7
二、山水等景物特点(总的景物特点 见上)及写法
▪ 4、《湖心亭看雪》:
▪ 这是一篇游记,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 游湖人的雅趣,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游记的重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请 找出叙事、写景、抒情的句子)
2020/12/12
3
二、山水等景物特点(总的景物特点 见上)及写法
▪ 1、《三峡》: ▪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高峻美)
水—夏水:水涨流速、交通阻绝;(奔放美)
春冬之水:水退潭清、风景秀丽;(清幽美) 秋水:水枯气寒、猿鸣凄凉。(凄婉美)
2020/12/12
4
二、山水等景物特点(总的景物特点 见上)及写法
2020/12/12
12
试题选编·《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 比较阅读
▪ 、《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 手法写西湖雪景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则用? 手法写月色之美。试分析。
▪ 甲文: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 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远近、
比喻,用“积水空
明”比喻“月 色”,用“藻荇 交横”比喻“竹 柏影子”参差交 错
白描
作者感情
对三峡风光的欣赏之情, 对祖国山川的热爱赞 美之情
酷爱自然、归隐林泉
复杂微妙——贬谪的
悲凉、人生的感 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
慨、赏月的欣喜、
淡的愁绪
漫步的悠闲
2020/12/12
10
试题选编·《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 比较阅读
▪ 2、《答谢中书书》: ▪ 山——高
水——净
▪ 写法:变换仰观、俯察、平远、高远等多 种观察视角;注意动静结合;调动视觉、 听觉等多种感官;先总后分;写景和抒情 相结合;
2020/12/12
6
二、山水等景物特点(总的景物特点 见上)及写法
▪ 3、《记承天寺夜游》 ▪ 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影子清丽淡雅
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
一和谐。乙文:“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
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
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 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020/12/12
▪ ①为何先写夏水再写其他季节的水?作者是为江水作注, 重点写水,而水又以夏季水为盛,故先写夏水。
▪ ②为何先写山再写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既揭示水急 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 的图画。
▪ ③哪句话写山的连绵不断?哪句话写山的遮天蔽日?写山 的遮天蔽日用了什么手法?“自三峡……阙处。” “重 岩……曦月。”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 甲文作者以“痴人”自比,乙文作者用“闲人” 自称,请分析两文作者此时心境有什么不同。
▪ 甲文: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 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 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 乙文:作者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 中。
▪ 两文作者都痴迷于山水,但两人生活态度却大相 径庭,试分析两人有什么不同。
④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020/12/12
9
景物总的 特点
三峡
答谢
记承
湖心
雄奇险拔、清幽秀 丽
秀美的山川景色
月光清澈透明, 竹柏影子清 丽淡雅
空阔、肃杀、冷 寂、脱俗
山的特点 水的特点
写景手法
连绵不断、遮天蔽 日
高
夏水:水涨流速、 交通阻绝
净
大笔点染、正 侧、动静、 俯仰
变换仰观、俯察、平远、 高远等多种观察视 角;注意动静结合; 调动视觉、听觉等 多种感官;先总后 分;写景和抒情相 结合;
2020/12/12
8
二、山水等景物特点(总的景物特点 见上)及写法
①景物特点:空阔、肃杀、冷寂、脱俗
②从哪几个角度写景:未游西湖时,概写; 游时,先总写,后具体描写。
③写“湖上影子”的手法:白描(作用:宛 如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包含了 诸多变化,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悠远脱 俗,人与自然精神上统一和谐)
2020/12/12
2
一、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
▪ 3、《记承天寺夜游》:写了与张怀名夜游承天 寺,营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 者复杂微妙的心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 4、《湖心亭看雪》:写了雪后西湖的奇景(空 阔、肃杀、冷寂、淡雅)和游湖人的雅趣。表达 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独”: 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流 俗的生活方式。“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 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以天涯 遇知音的愉悦化解心中淡淡的愁绪。)
▪ 甲文用“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写雪景,乙文中用“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景, 请选择其中一句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0/12/12
11
试题选编·《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 比较阅读
▪ ④为了写夏日江流湍急,用了什么写法?正面描写与侧面 描写相结合
▪ ⑤全文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数笔,就将 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 影”等字;写秋景,着“寒、肃、凄、哀”等字,便将景 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020/12/12
5
二、山水等景物特点(总的景物特点 见上)及写法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 游、湖心亭看雪
四文比较阅读
2020/12/12
1
一、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
▪ 1、《三峡》: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 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 三峡风光的欣赏之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赞美之 情。
▪ 2、《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 秀美的山川景色,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 勃勃生机,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表达 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 的得意之感。)
▪ 比喻,用“积水空明”比喻“月色”,用 “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影子”参差交错。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了一个空明 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020/12/12
7
二、山水等景物特点(总的景物特点 见上)及写法
▪ 4、《湖心亭看雪》:
▪ 这是一篇游记,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 游湖人的雅趣,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游记的重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请 找出叙事、写景、抒情的句子)
2020/12/12
3
二、山水等景物特点(总的景物特点 见上)及写法
▪ 1、《三峡》: ▪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高峻美)
水—夏水:水涨流速、交通阻绝;(奔放美)
春冬之水:水退潭清、风景秀丽;(清幽美) 秋水:水枯气寒、猿鸣凄凉。(凄婉美)
2020/12/12
4
二、山水等景物特点(总的景物特点 见上)及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