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物质的量的浓度﹑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蒸汽压﹑沸点﹑凝固点﹑渗透压﹑渗透浓度﹑渗透方向﹑等渗﹑低渗﹑高渗﹑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渗透现象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1)渗透现象:溶剂(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剂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自发过程。
(2)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①要有半透膜;②膜两侧要存在溶液的浓度差。
(3)渗透压公式的意义:π=icRT = i mRT/ MV 注意认识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4)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等渗、低渗和高渗
1.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度为280~320mmol〃L-1,在此范围内为等渗;低于280 mmol〃L-1的溶液为低渗;高于320 mmol〃L-1的溶液为高渗溶液。
2.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9g〃L-1NaCl,50g〃L-1葡萄糖,9g〃L-1乳酸钠,12.5g〃L-1NaHCO3等。
3.临床上大量输液的基本原则是应用等渗溶液(解释溶血现象)。
溶血是指红细胞(红血球)因各种原因造成细胞
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溶出的现象。引起溶血的原因之一是渗透压的问题。
当细胞膜外部和内部溶液渗透压不等时,出现两种情况:
(1)溶血:外部渗透压小于280 mmol〃L-1时,外部溶液中水分穿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造成细胞肿胀,最后破裂。
(2)皱缩:外部渗透压大于320 mmol〃L-1时,红细胞中中水分穿过细胞膜进入外部溶液,出现细胞皱缩情况。
所以,临床上大量输液的基本原则是应用等渗溶液。
第二章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相互作用理论)、、质子酸碱、酸碱质子传递平衡、酸的解离平衡常数、碱的解离平衡常数、同离子效应、盐效应、一元弱酸、弱碱PH计算
1. 一些基本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
共轭酸碱概念及共轭关系:
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分子或阴、阳离子)。如:HAc,NH4+,H2PO4-,HCl等,
碱:凡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分子或阴、阳离子)。
如:如:NH3, ,H2PO4-,Cl-等。
共轭酸碱:彼此相差一个质子的酸和碱,互为共轭酸碱。
如:H2CO3~HCO3-HCO3-~CO32-
酸碱酸碱
两性物质:有些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结合质子的物质。如:H2O,HCO3-,HPO42-。
* 2. 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酸性:pH<7 中性:pH=7 酸性:pH>7 pH= - lg[H+] pH + pOH = 14
会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
* 如同浓度的NaCl、NH3·H2O和NaHCO3水溶液中,P H值最高者(碱性最大)哪个?
*3.理解弱酸(弱碱)溶液的解离平衡,掌握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值的计算。
计算0.01mol·L-1HAc溶液的pH值。
一元弱酸[H+]计算公式:[H+] = a a C K
一元弱碱[OH-]计算公式:[OH-] = b b c K
公式使用两个前提:(1)忽略水的解离平衡;
(2)酸浓度C HA或碱浓度较大,C HA/Ka≥500,C B/Kb≥500。
*4. 缓冲溶液概念及其作用:
缓冲作用——溶液具有抵抗外加的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的影响,保持pH值几乎不变的
作用,称为缓冲作用。
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导致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
*了解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三章
缓冲溶液、缓冲作用、缓冲机理、抗碱成分(酸储备),抗酸成分(碱储备),缓冲容量,缓冲范围,缓冲比,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第六章
状态函数、热和功、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容反应热、等压反应热、焓、反应进度、热化学方程、标准态、Hess定律、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热、自发过程、熵、规定熵、标准摩尔熵、熵增加原理、自由能、Gibbs方程、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反应自由能变、标准平衡常数、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反应级数、一级反应、二级反应、零级反应、Arrhenius方程式
第八章
氧化值、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
化剂、还原剂、半反应、氧化还原电对、氧化态、还原态、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类型、电池组成式、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标准氢电极、电池电动势、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参比电极、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玻璃电极、复合电极、pH 操作定义、氧化还原滴定法、高锰酸钾法、
1.掌握氧化还原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氧化数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使自身氧化数降低的物质(如H+、Cl2等)。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氧化其他物质而自身被还原。
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使自身氧化数升高的物质(如Zn、H2等)。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能还原其他物质而自身被氧化。
2.了解原电池概念及组成。
原电池——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中,给出电子和得到电子分别在两极上进行,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反应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分别发生在两极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3. 标准电极电势与其对应电对氧化态、还原态关系。
电极电势的大小表示一个氧化还原体系(氧化态与还原态)的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势越小,电对中还原态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强,对应的氧化态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弱。反之,电极电势越大,电对中氧化态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强,对应的还原态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弱。
4.电池电动势数值与反应自发关系。
原电池由两个电极组成,两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池电动势,用E 表示:E=-
+-ϕϕ。E>0,反应自发。 第九章 原子结构、量子力学、量子、定态、基态、激发态、波粒二象性、概率波、测不准原理、概率密度、原子轨道、主量子数、轨道角动量量子数、磁量子数、自旋角动量量子数、能级、亚层、角度波函数、电子云、有效核电荷、屏蔽作用、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原子半径、(共价半径、范德华半径、金属半径)、电负性、
第十章 化学键、价键理论、配位键、孤对电子、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杂化轨道理论、杂化、杂化轨道、等性杂化、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