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世界近代史近代世界中的亚非拉——文明的碰撞

合集下载

14--18世界中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

14--18世界中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世界与中国(14-----18世纪)之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高考真题】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学习目标】1.明确掌握十四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中期(中国的明清时期)中西文明的基本史实。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国明清时期的衰落和西方的崛起和发展3.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世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导入复习】【概念解析】:文明的碰撞:西方文明的扩张,中西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排斥。

文明的交融: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一、知识结构(14、15世纪—18世纪中期)(明清时期):中西文明的演进状况二、中西文明的碰撞材料一明清之际,在中国学界出现了一股西学风潮,它在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清新气息的同时,也引起了中国各阶层保守人士的竭力反对,因为传教士们所宣扬的基督教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毕竟有着很大的差异和分歧,而他们传播的科学知识仅是传教士们传教的辅助活动,更基于传统的华夷之见,清初的保守派官员杨光先提出“宁可使华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的高调,向西方传教士发难,后由于西方教会内部的礼仪之争,进而扩大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的歧异,1704年罗马教宗克勤门十一世发布上谕,明令中国信徒禁止祭祖祭孔,干涉中国内政,引起罗马教廷与满清王朝廷之间教权与皇权的对歧与冲突,到雍正皇帝时终于颁发了禁教令,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逐渐被禁止,由此开始了120年的禁教时期,经西洋传教士吹起的“西学之风”也渐趋衰落下去。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3 碰撞交融——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传承发展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3 碰撞交融——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传承发展

专题十三碰撞交融——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传承发展微点1 多态交融——人类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与传播1.人口迁徙与文化的交流2.商业贸易、战争与文化交流微点2 保护发展——人类不同时期文明的传承与保护1.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1)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独特的品格,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基因,是促进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3)中华文化在同外来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极具包容性,同时又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其他文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世界意义。

(4)不同的生存条件和不同的生产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

(5)西亚地区的早期文明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西亚文化成就具有开创性。

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6)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西欧的基督教文化和拜占庭、俄罗斯的东正教文化是中古时期欧洲两个主要的区域文化。

(7)中古西欧文化是在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两种权力的竞争、妥协过程中形成的。

(8)古代朝鲜和日本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9)在区域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除了本土文化的传承,区域文化间的交流和互相影响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一个区域的文化传统都不仅仅是本土因素的产物,也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自身的发展与其他区域文化交流的结果。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原则(1)遗产价值①历史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这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

②世界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③学术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2)保护原则①真实性: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势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

世界近现代史推荐书目

世界近现代史推荐书目

世界近现代史推荐书目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科学方法论》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卷一、二),袁志英译。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上、中、下)汤因比:《历史研究》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威尔斯:《世界史纲》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教材)郑家馨、何芳川:《世界历史·近代亚非拉部分》罗荣渠:《现代化新论》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夏诚:《近代世界整体观》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卷一、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极端的年代》英国剑桥大学:《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瑟诺博斯:《法国史》亨廷顿:《变化世界中的政治秩序》丁建宏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柏克:《法国革命论》,何兆武等译阿克顿:《自由史论》,胡传胜等译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弗兰克:《白银资本》,刘北成译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高岱:《殖民主义史总论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刘绪贻等:《美国通史》罗荣渠:《美洲史论》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王希译《烈火中的考验》桑巴特:《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赖海榕译罗荣渠主编:《东亚现代化:新模式与新经验》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梁展编选:《全球化话语》贝克·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肖月、朱立群:《简明国际关系史》冯绍雷:《国际关系新论》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世界历史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世界历史

3.重要概念——卡德纳斯 墨西哥总统,领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基本 完成了墨西哥从民族独立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任务,为墨西哥资产阶级 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 简述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历史意义。 提示 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也是20世纪初墨西哥 革命后的护宪运动发展到顶点的标志。
知识点三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埃及
(1)在以_扎__格__鲁__尔___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__华__夫__脱__党领导下,通过多种斗争方 式,迫使__英__国__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 (2)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_君__主__立__宪__制___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2.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_克__里__姆___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__法__国__ 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 扼杀。 3.埃塞俄比亚:1935年,_意__大__利___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 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标要求】
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
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提供了契机。
学什么 /////// 梳理教材主干 明晰命题核点
CONTEN TS
考什么 /////// 命题角度解读 核心素养提升

练什么 /////// 高考内容衍生 热考命题对接
(1930—1934年) 结果: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__食__盐__进__军__”,引发了各地的
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

近现代中外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

近现代中外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

3 文化发展
古往今来,各种文化都是在互 相冲突、互相碰撞当中互相融合, 互相消化吸收之中前进的。中国文 化的前行与发展亦如此。
二 近代以前的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1 汉武帝时: 张骞与丝绸之路 2 中古时代 佛教东传 (华佗 曹冲称象)
3 明朝末年 与传教士“福音”同来的西方新技术
三 近代以来中外思想文化 碰撞的四个阶段
林 则 徐 像
林则徐像 魏源《海国图志》
曾国藩
李鸿章
第一阶段的特点:
就整体而言,第一阶段即张之洞等人提出 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阶段,向西方学 习停留在物质层面,这个阶段随着甲午中日 战争的结束而宣告完结。
第二阶段——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时期
1 戊戌维新
甲午战败后国人思痛:学西方只学 技术不行,还要考虑制度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本讲重点。
一 文化与文化发展
1 中国文化与人类文化
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中国文化是古代人类四大传统 文化之一(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印 度文化;古伊朗——伊斯兰文化),而 且是此四种文化中延续几千年、一直没 有中断的唯一一种文化。
2 什么是文化
三层文化论: 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深义文化。
五四运动中的陈独秀与李大钊
中国之民族 为“劣等东洋民族”;“爱和 平、尚安息、雍容文雅”为“卑劣无耻之根性”。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 西洋文明主动是也。 ——李大钊《东西文明之根本异点》
第三阶段的特点:
“五四”时期冲破了传统习惯势力, 全盘西化尽管不妥,但正是在这种情况 下使人们认识到:要使中国迈入真正现 代化国家行列,必须认识文化最深层次 的问题,即意识观念问题。更重要的是, 这个运动使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一种社 会科学传入中国,并很快地取得了其应 有的地位。

世界文明的历史构建——评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的历史构建——评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的历史构建——评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本书分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三编,介绍世界各国文明史的发展历程。

在近年出版的历史类图书中,马克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明史》可谓一朵奇葩。

该书以精练简洁的笔触,勾勒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对文明史的撰写,古已有之。

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于1756年写成《风俗论》,此书可谓文明史的滥觞。

20世纪初,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完成巨著《历史研究》,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史。

此后,学者们纷纷尝试写作世界文明史,尽管这些著作从各自的角度对世界文明史进行了独具特色的解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真正的世界文明史既不是各个文明的历史的总和,也不是包罗万象的人类史。

因此,《世界文明史》在撰写过程中,力图避免两种极端趋势的影响,从历史的视角出发,构建一种与众不同的阐释。

作为一部文明史,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定义“文明”。

据统计,文明一词有上百种解释,对文明的不同定义,会形成对文明史的不同架构。

在《世界文明史》中,“文明”被定义为人类所创造的伟大成果,既包括物质的方面,也包括精神的方面,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

这就意味着这本《世界文明史》是一部多角度全方位的历史。

在内容上,该书不仅囊括文明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维度,而且论及文明之间的交往。

在空间上,该书立足全球,东西并论,既包括欧美,也包括亚非拉。

在时间上,该书从古典文明纵论到现代文明,按照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把文明的发展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三个阶段,进而以此把全书分为三编。

在农业文明时代,该书重点谈论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华文明等,此外还另辟一章,专门谈论农业文明的相互交流。

在工业文明的兴起阶段,该书在论及原工业化时期亚欧诸农业文明的嬗变后,从科学革命与科学思维传统的确立、现代民主政治的兴起、工业革命、早期工业化时期的西欧文化几个方面谈论西方工业文明,接着谈及俄罗斯文明的重要特征、伊斯兰文明对西欧工业文明的吸收和冲突、印度教文明对西欧工业文明的吸收和冲突、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日本文明对西欧工业文明的吸收和冲突等问题。

北京大学世界近代史课件--5近代世界中的亚非拉——文明的碰撞

北京大学世界近代史课件--5近代世界中的亚非拉——文明的碰撞

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
五、巨变下非洲人的抗争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反殖斗争几乎遍及全非所有沿海各国和地区 2、反殖斗争的规模日趋扩大,组织程度有所提高,由 各国的国王和君主领导的反殖斗争占居主要地位只 有少数先进地区的斗争具有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性 质 3、民族主义意识开始萌芽 4、民族斗争的宗教色彩浓厚 5、没有形成席卷大陆的革命风暴
三、对非洲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1、殖民统治形式:直接统治和间接统治 2、经济掠夺形式: ①单一作物或矿产制——最普遍的形式。使殖 民地成为自己的原料产地。 ②强征实物赋税制(主要流行于比属刚果、德 属喀麦隆、法属赤道非洲) ③强迫劳动制(主要用于公共建设)
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
四、殖民活动的影响: 1、政治上,瓦解了非洲各国原有的部落组织和酋长制度, 带来了西方的司法和管理体制;大体确定了非洲各国的 疆界;造成非洲的巴尔干化。 2、经济上,非洲被卷入世界经济体系,原有的经济形态被 破坏,代之而起的是畸形的单一作物或矿物制;交通运 输业有所改善,城市开始兴起。 3、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出现了第一批雇佣工人 4、文化上,除北非的阿拉伯世界之外,撒哈拉以南非洲结 束了无文字时代。宗主国的语言成为殖民地的官方语言。 产生了非洲近代的知识分子,他们中不少成为非洲民族 解放运动的领袖。 5、其他诸如公共卫生和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殖民活动和其他所有的文化碰撞一样,既会产生积极的 影响,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它打击了旧的社会制度, 而这正是一切变革的基础。
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
一、殖民者到来与黑奴贩卖
2、黑奴贸易的废止: ①欧美各国人民 的废奴运动 ②美国南北战争后奴隶制的废除是奴隶贸易的根基发生了动 摇 ③欧洲人向新世界的移民 ,使美洲不再迫切的需要奴隶。 ④非洲人的抗争 ⑤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在欧美的迅速进展,工业资产阶级 力量的增强,促使他们要求实行"自由贸易","自由劳动"政策 1890年在布鲁塞尔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反奴隶贸易的总决 议书,这标志着长达400多年代的大西洋黑奴贸易结束了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学习目标】1、通过对照时间轴阅读教材梳理本课内容,了解本课时空定位方面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回答有关问题,培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2、通过阅读教材回答本课重点知识相关问题,学习重要必备知识,锻炼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能力,培育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3、通过阅读材料,联系所学,回答第一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特点的问题,锻炼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培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4、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现代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觉醒,新兴独立国家在发展民族文化时,应该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因素,发展本国传统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流中创新发展,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重难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发了世界各地的民族民主意识,客观上促进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出现;(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沉重打击,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很快土崩瓦解;(3)二战后诞生的新兴民族国家在文化方面的新发展。

【时空定位】【知识链接】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特征之一,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高度统一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民主意识:人们对于民主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

民族自决: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权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国家的国际政治原则。

《埃维昂协议》又称《阿法协议》,是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协议。

1962年3月18日,由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和法国政府的代表在法国东部埃维昂城签订。

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和拥有全面的主权,法国从阿尔及利亚撤军,但阿尔及利亚承认法国有开采撒哈拉石油和使用米尔斯克比尔军事基地等权力。

【问题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阅读教材73-75页并结合材料,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思想文化的影响。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示范教案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示范教案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学方案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教材分析《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是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旨在通过介绍不同时代的战争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本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展现了现代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因此本课对学生全面了解“战争与文化交锋”这一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其中,第一子目“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促进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族运动的高潮。

第二子目“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促使世界殖民体系在战后土崩瓦解。

第三子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概况,理解其原因和影响。

2.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概况,理解其特点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国家间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本课难点:认识战争对文化的双重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文明的冲突》封面图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普遍文明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

因此,每一种文明都要学会与其它文明共存。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教师讲述: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普遍文明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文明交流与碰撞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文明交流与碰撞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文明交流与碰撞一、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文明交流与碰撞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它不仅涉及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和影响,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文明交流与碰撞的重要性,分析其教学方法和策略,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

二、文明交流与碰撞的重要性文明交流与碰撞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融合,也推动了科技、艺术、宗教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进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文明交流与碰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案例教学:通过展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的案例,如古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欧洲文艺复兴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文明背景的角色,体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心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跨学科教学:将历史与其他学科(如地理、文学、艺术等)相结合,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文明交流与碰撞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1.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文明交流与碰撞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战争等)与历史上的文明交流与碰撞的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4.组织课外活动:通过组织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

五、结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文明交流与碰撞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跨学科教学等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

历史学案板块五世界现代史第十二单元第38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历史学案板块五世界现代史第十二单元第38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38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标要求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考点定位 1.认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2)表现地区国家概况东亚中国①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东南亚印度尼西亚①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遭镇压而失败。

②1927年,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南亚印度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第一阶段(1920—1922年):通过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与英印当局斗争。

②第二阶段(1930—1934年):甘地进行“”,迫使当局答应部分要求。

③第三阶段(1940—1942年):发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导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概念阐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质是指采用非暴力的手段,进行罢工等不合作行为以此来抗议英国的殖民统治。

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基本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2)表现国家领导者事件埃及以扎格鲁尔①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为首的党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②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摩洛哥克里姆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

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国。

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埃塞俄比亚-___年,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

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基本特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知识点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知识点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时空坐标】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含义: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2)历程:民族自决的概念,初倡于法国大革命时期,但当时并不具备国际法的意义。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颁布的《和平法令》谴责帝国主义大国强制合并弱小国家,宣布破坏自决权的行为为非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普遍承认和迅速发展。

《联合国宪章》规定:“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将其作为联合国的宗旨之一。

(3)影响:使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成为普遍原则,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民主的思想武器。

★【微点拨】1.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1)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

(2)运动领导者具有更高的层次性。

(3)参加者具有广泛性。

(4)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要求。

(5)运动具有持续性。

(6)呈现不平衡性。

(7)影响更加深远。

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促进作用(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

(3)思想基础: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4)政治:一战加深了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

(5)一战期间俄国的十月革命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拓展延伸】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总结拓展】一、战争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积极作用(1)带来文化冲突与融合,开拓人的视野。

战争让彼此大股部队和随军人员进入对方国境,造成一种多层面的交往,容易造成技术和文化的相互渗透。

(2)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与传播,最终让世界殖民体系瓦解,诞生了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资本主义入侵下的亚非拉诸国共16页文档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资本主义入侵下的亚非拉诸国共16页文档

➢ 学习目标 ➢ 重点难点 ➢ 基本概念 ➢ 基本内容 ➢ 复习思考
➢ 基本概念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西贡条约》 《顺化条约》 实学派 印度民族大起义 詹西女王 涂油子弹事件 沙法维国家
卡扎尔王朝 巴布教徒起义 穆罕默德·阿里 苏伊士运河 布尔人 卡弗尔战争 考迪罗 门罗主义 胡亚雷斯
➢ 基本内容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考迪罗的统治 考迪罗的含义 考迪罗的影响
英、美资本的渗入
《门罗宣言》 门罗主义
墨西哥的改革
➢ 学习目标 ➢ 重点难点 ➢ 基本概念 ➢ 基本内容 ➢ 复习思考
➢ 复习思考
1、分析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3、为什么说第一次西贡条约标志着法国侵占越南的第一 个决定性步骤? 4、评述近代朝鲜李朝的统治危机。 5、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的 原因和后果的? 6、评述19世纪末伊朗的改革运动。 7、如何评价穆罕默德·阿里。 8、试论奴隶贸易对非洲及欧美的影响。 9、试分析拉美独立后长期落后的原因。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第五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四节 资本主义入侵下的亚非拉诸国
➢ 学习目标 ➢ 重点难点 ➢ 基本概念 ➢ 基本内容 ➢ 复习思考
➢ 学习目标
➢ 学习目标 ➢ 重点难点 ➢ 基本概念 ➢ 基本内容 ➢ 复习思考
本节主要内容是介绍19世纪中后期亚非拉各大国的历史,这 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大多数国家都丧 失了独立,成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纳入了资本主义体系之中。 西方列强是用暴力完成这一过程的,这虽然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 的发展和世界一体化的形成,但却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亚非拉各国人民为反抗西方入侵,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 虽然大多数失败了,但也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延缓了殖民化 的进程。

高中统编版历史备课教案讲义: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高中统编版历史备课教案讲义: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书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将十九世纪主要在西欧传播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三大社会思潮进持续向东欧、东南欧、亚洲、非洲等地传播,客观上推动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出现;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国际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和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三是二战后新型民族国家经过战争和现代化的洗礼,将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文化。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必修历史课程中已经学过本单元涉及的战争,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回忆这些战争的时间和涉及的地域,了解战争发生前这些地域的文化特点,帮助学生较快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及补充史料,学生能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三大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的进一步传播,进而推动不同地区实现了文化重构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及补充史料,学生能解释二战为何推动民族自决成为国际公理,并能够分析其影响。

3.通过与阅读教材,学生能归纳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将本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进行文化重构的具体表现,并能从不同角度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次世界大战推动文化重构的表现【教学难点】两次世界大战推动文化重构的影响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释题导入:本课的标题为“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现代战争”有很多,教科书仅仅选取了两场最重要的战争即两次世界大战;“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意味着战争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方式之一。

两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在碰撞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重构。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文化重构的角度,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基于此,本节课添加一个副标题——“两次世界大战与文化重构”。

新课讲授: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两次世界大战与文化重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下非洲人的抗争 阶段: (一)、16—18世纪是非洲反殖斗争的初始阶 段. 具有局部性。它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非洲人保卫土地和家园的斗争 二是反对黑奴贸易和种植园奴隶制的斗争 三是传统政权领导的反殖斗争
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
五、巨变下非洲人的抗争 阶段 (二)、18世纪末到19世纪70年代 非洲人民进行民族自卫战争,进行近代改革尝试和各种形式的 社会变革,以挽救民族危亡的时期. (三)19世纪70年代——一战爆发 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时期,由传统政权领导的抵抗运动仍然是反 殖反帝斗争的主要形式 。此外还有宗教形式下发动的反殖运 动(下层) ;资产阶级民族运动 非洲反帝反殖的民族解放斗争正从自发的旧式斗争走向新的 有比较明确的民族民主要求的自觉斗争
90年代 (三)第三次民族运动高潮
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
一、殖民者到来与黑奴贩卖
1、黑奴贸易 A、近代的黑奴贩卖与以往的奴隶贸易的区别 B、 三个阶段 : 勃兴期:15中叶-17世纪中叶 繁荣期: 17世纪中叶——18世纪末 衰亡期: 18世纪末-19世纪末 C、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a 直接奴隶制曾经是欧洲资产阶级工业的基础 ;b 美洲 的种植园奴隶制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 ;c 奴隶死亡率太 高,需要不断补充 D、三角贸易体制
第一节 殖民主义笼罩下的亚洲
三、文明的碰撞与亚洲社会结构的变动
(一)碰撞的两个阶段: 1、16-18世纪 :触动不大 2、19世纪— 深刻改变了亚洲的社会经济结构 (二)亚洲社会结构的变动: 1、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2、政治体制的变革 3、社会结构的变化
第一节 殖民主义笼罩下的亚洲
四、亚洲各国的抗争: (一)、第一次民族运动高潮:19世纪中 期 (二)、第二次民族运动高潮:19世纪70—
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
一、殖民者到来与黑奴贩卖
2、黑奴贸易的废止: ①欧美各国人民 的废奴运动 ②美国南北战争后奴隶制的废除是奴隶贸易的根基发生了动 摇 ③欧洲人向新世界的移民 ,使美洲不再迫切的需要奴隶。 ④非洲人的抗争 ⑤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在欧美的迅速进展,工业资产阶级 力量的增强,促使他们要求实行"自由贸易","自由劳动"政策 1890年在布鲁塞尔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反奴隶贸易的总决 议书,这标志着长达400多年代的大西洋黑奴贸易结束了
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
二、内陆探险与瓜分非洲
(二)、瓜分非洲
欧洲人的探险虽然揭开了非洲内陆神秘的 面纱,推动了人类对非洲的自然和人文科学 的研究,但是却为欧洲殖民者向内陆挺进提 供了条件,加速了非洲的殖民化进程。到一 战爆发时除了埃塞尔比亚和利比里亚以外, 非洲已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
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
第一节 殖民主义笼罩下的亚洲
一、封闭沉睡的亚洲 1、政治上,依然在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和封建专 制统治。 2、经济政策上,坚持重农抑商 ,发展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 3、在外交政策上,普遍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4、在文化上,禁锢人们头脑,扼杀一切异端邪 说
第一节 殖民主义笼罩下的亚洲
二、西方殖民势力在亚洲的扩张
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
一、殖民者到来与黑奴贩卖 3、黑奴贸易的影响: ①对非洲 :消极
②对欧美大陆 :积极
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
二、内陆探险与瓜分非洲(工业革命)
(一)、内陆探险 1、地理探险时期: ①起始时间:1768年英国人布鲁斯在埃塞俄比亚探索青 尼罗河的源头——利文斯病逝于班韦乌鲁湖附近。 ②目的:揭开非洲地理中的谜团;传播基督教福音;一举 成名。民间性质 2、政治探险时期: ①起始时间:利文斯之死——19世纪末欧洲瓜分非洲 ②目的:为本国政府瓜分非洲服务 ;官方性质
三、对非洲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1、殖民统治形式:直接统治和间接统治 2、经济掠夺形式: ①单一作物或矿产制——最普遍的形式。使殖 民地成为自己的原料产地。 ②强征实物赋税制(主要流行于比属刚果、德 属喀麦隆、法属赤道非洲) ③强迫劳动制(主要用于公共建设)
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
四、殖民活动的影响: 1、政治上,瓦解了非洲各国原有的部落组织和酋长制度, 带来了西方的司法和管理体制;大体确定了非洲各国的 疆界;造成非洲的巴尔干化。 2、经济上,非洲被卷入世界经济体系,原有的经济形态被 破坏,代之而起的是畸形的单一作物或矿物制;交通运 输业有所改善,城市开始兴起。 3、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出现了第一批雇佣工人 4、文化上,除北非的阿拉伯世界之外,撒哈拉以南非洲结 束了无文字时代。宗主国的语言成为殖民地的官方语言。 产生了非洲近代的知识分子,他们中不少成为非洲民族 解放运动的领袖。 5、其他诸如公共卫生和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殖民活动和其他所有的文化碰撞一样,既会产生积极的 影响,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它打击了旧的社会制度, 而这正是一切变革的基础。
近代世界中的亚非拉
——文明的碰撞
序言
亚非拉的近代史伴随由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
而到来的,是近代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的过 程,将亚非拉强行拉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 去的历程。这一历程并不是在和风细雨中进 行的,而是亚非拉人民的一步血泪史。面对 西方殖民者的残暴和掠夺,亚非拉人民奋起 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斗争和救 亡图存的改革运动。
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
五、巨变下非洲人的抗争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反殖斗争几乎遍及全非所有沿海各国和地区 2、反殖斗争的规模日趋扩大,组织程度有所提高,由 各国的国王和君主领导的反殖斗争占居主要地位只 有少数先进地区的斗争具有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性 质 3、民族主义意识开始萌芽 4、民族斗争的宗教色彩浓厚 5、没有形成席卷大陆的革命风暴
1、殖民先锋——葡萄牙和西班牙 2、后来居上者——荷兰与英国 3、法国的扩张 4、俄日两国在东亚的扩张 5、姗姗来迟的美国 19世纪的70年代开始,随着欧美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更加疯狂,掀起了瓜分东亚的狂潮。 在东亚,除日本之外,绝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现代的殖民帝国也随之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