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级差地租

合集下载

2019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综合基础知识考点归纳——马政经

2019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综合基础知识考点归纳——马政经

2019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综合基础知识考点归纳——马政经事业单位的考试大纲里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可能有很多事业单位的考生都会感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比较晦涩难懂,但是事业单位关于马政经考查占比不大,而且考点比较集中。

希望通过此次分析能够给事业单位的备考者提供一些关于马政经这个版块的复习与备考方法。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内容如下:第一,要能够去理解和把握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产生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凝结成的是商品的价值);第二,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价值不等于价格,实实在在的价格由于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所以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只有当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时候价格才会等于价值,而这种情况是非常之少的,所以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第三,要能够掌握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以及每个职能的含义,关于货币的职能这种类型的考题一般都会给考生一段文字描述,然后让考生去选出小材料当中所体现的货币职能。

所以对于货币职能的这个知识点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和记住一些名词,而是应该去深究每一个职能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考试的过程中能够得分;第四,最后需要注意的一个知识点就是资本的循环有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要求考生知道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阶段产生的,而不是流通阶段。

因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来看,剩余价值指的是由工人所创造出来的并被资本家无偿的剥削和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那么既然是由工人所创造出来的,所以有这么一个结论——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阶段产生的(由工人生产和创造出来),而销售阶段只是让剩余价值得到了实现(通过把商品销售出去就能够将剩余价值变现)。

综上所述,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的一些重要的考点,希望通过此次的分享与交流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备考者有所帮助。

马政经知识点(山大管院考试知识点)

马政经知识点(山大管院考试知识点)

1.最早提出“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是17世纪法国重商主义代表蒙克莱田: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3.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四环节的关系:生产——起点;消费——终点;分配、交换——中间环节。

生产起主导作用4.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6.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还必须联系上层建筑(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7.马政经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任务——揭示经济运动规律方法——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法8.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得到解决。

9.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

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1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前提)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根本)12.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简单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1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14.纸币作为价值符号,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15.纸币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通为基础。

1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7.影响价格的因素: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价值量供求关系18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知识劳动创造价值;服务劳动创造价值;管理劳动创造价值;19.价值的创造只与劳动有关,而财富的创造则同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有关。

20.价值量的增加与财富量的增加并不都是对应的。

21.G —W —G′称为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运动形式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2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也离不开流通。

山东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试知识点思维导图(经济——政治经济学原理)

山东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试知识点思维导图(经济——政治经济学原理)

筛子 优胜劣汰
不变资本 不发生价值增值
是否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条件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一无所有
资本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可变资本 购买劳动力的部分 劳动力成为商品 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使用价值 劳动
资本的流通速度
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
购买 货币资本 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产业资本循环 依次经过 生产 生产资本 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生产剩余价值
销售 商品资本 通过商品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周转次数
生产时间 流通时间
资本周转速度
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资本周循环次数成正比
资本积累
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源泉 剩余价值
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影响因素
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技术构成 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
资本的构成 价值构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价值比例
有机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
生产环节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基本内容
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
交换环节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的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棒子 调节资源分配
作用 鞭子 提高劳动生产率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含参考答案及解析)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含参考答案及解析)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含参考答案及解析)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5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其理论基础是()。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劳动价值论C.剩余价值学说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关系B.物质资料生产C.商品D.社会总产品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5.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

A.人的劳动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6.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性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C.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7.生产资料包括()。

A.资本技术和管理B.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C.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D.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

A.揭示经济规律,明确建立怎样的生产关系以及采取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C.揭示如何埋葬资本主义社会D.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9.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是()。

A.劳动资料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10.在社会生产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劳动资料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劳动者11.社会的生产方式是()。

A.生产关系的总和B.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总和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1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联系()。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经济规律1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2016长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资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2016长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资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2016长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资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长春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告,每年长春市将发布多个招聘公告,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长春市事业单位考试全年可发布10个左右的招聘,其中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1号)是每年招聘人数最多,参与人数最多、岗位可选最多的一次招聘,因此把握住长春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第一号公告至关重要。

考核形式是笔试+面试,笔试内容以公共基础知识为主,题型为客观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主观题(公文改错、作文等)。

现为大家附上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马政经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2016年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包括2016公共基础知识练习、2016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征文等,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马政经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中占有主体地位,这是我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决定的。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中特之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2016年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包括2016公共基础知识练习、2016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征文等,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中特之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霸权主义是指大国、强国欺侮、压迫和支配小国、弱国,实行在世界上或在一个地区称霸的政策。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九章 试题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九章  试题

第九章资本主义地租一、名词解释1.地租2.资本主义地租3.租金4.级差地租5.绝对地租6.虚假社会价值7.垄断地租8.土地价格二、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地租,其共同点是()①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②土地使用的报酬③租佃农业资本家的部分平均利润④都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2.资本主义地租是()①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②资本家所获部分平均利润的转化形式③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④超过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3.资本主义地租来源于农业雇佣工人()①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②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③实现的全部剩余价值④实现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4.级差地租来自农产品()①价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②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③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④社会生产价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5.实现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耕作方式是()①垄断经营②粗放经营③集约经营④协作经营6.级差地租是()①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②由于耕种较好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的超额利润③大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④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7.不管租种优等地或劣等地,绝对地租总是存在的,这是因为()①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高于其价值③大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④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8.土地私有权是()①级差地租产生的源泉②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③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以级差地租形式从农业资本家手中转入地主手中的原因④级差地租产生的源泉9.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①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②土地私有权的垄断③土地的差别④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10.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①社会平均生产条件②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③中等土地生产条件④劣等土地生产条件11.当代资本主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有赶上甚至超过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趋势,这时的绝对地租就是()①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和工人的一部分工资②超过农业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③成本价格的一部分④固定资本的折旧和利息12.如果一块土地一年的地租收入100元,当年银行存款利息率为5%,那么这块土地的价格是()①2000 ②1500 ③1000 ④20013.垄断地租产生原因是对某种特殊土地的()①农产品的经营方式②有效性的经营方式③土地的私有权垄断④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三、多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典型特点是()①土地私有权归地主②土地所有权完全同农业经营相分离③土地私有权与超经济强制相联系④土地所有权同人身依附关系完全分离⑤土地所有权以暴力来维系2.资本主义的地租是()①按平均利润获得的利润②大体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利润③剩余价值的一部分④来自农产品的垄断价格⑤农业资本家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3.形成级差地租Ⅰ的条件是()①土地肥沃程度不同②土地的位置不同③土地私有权的垄断④农产品在生产价格以上出卖⑤对同一土地连续投资使生产率不同4.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是()①级差地租②垄断地租③矿山地租④绝对地租⑤建筑地段地租5.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具有两种形态()①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或土地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②由于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形成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③租种劣等地的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以上的地租④农产品按照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卖而得到的地租⑤凭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而形成的地租6.马克思地租理论告诉我们()①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平均生产条件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土地的条件所决定③租种劣等地的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以上的地租④农产品按照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卖而得到的地租⑤凭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而形成的地租7.资本主义绝对地租()①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差别性和有限性②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经营权的垄断③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④来自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差额⑤来自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8.垄断地租()①是由垄断价格产生的超额利润所形成的地租②是由产品按高于其价值出卖所获超额利润形成的地租③是由产品按高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出卖所获超额利润形成的地租④产生的条件是某种土地的特殊优越性和稀少性⑤产生的原因是对某种特殊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9.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了以下几个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①农业资本家②大土地所有者③农业雇佣工人④商业资本家⑤借贷资本家10.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是()①地租数量②银行存款利息率③耕地的减少④土地的商品率⑤居民的收入11.资本主义土地价格()①是资本化的地租②是地租和利息率的比率③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④和地租量成正比,和银行利息率成反比⑤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12.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价格有提高趋势的原因是()①地租存在着逐渐上涨的趋势②平均利润率存在着下降趋势③银行存款利息率有下降趋势④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⑤剩余价值率存在提高的趋势四、填空题1.地租的本质是土地所有者凭借而获得的一种剥削收入,它是土地所有权在上的实现。

公务员公共基础: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马政经部分.doc

公务员公共基础: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马政经部分.doc

公务员公共基础: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马政经部分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马政经部分,一起来复习一下吧!祝大家备考顺利!公务员公共基础: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马政经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是2018年重庆考试大纲新加入的考查内容,其中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当然此次重点要谈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为这个知识板块的考试重点比较集中,侧重考察商品的二因素和货币的职能。

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指的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指的就是商品的一种有用性,例如矿泉水能够解渴,面包能够充饥,这都描述的是使用价值;价值指的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指的就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如果人的体力和脑力耗费得越多的话,价值越大,表现出来的价格也就越高,例如一个手机比一瓶矿泉水贵,这不是因为手机能打电话,矿泉水能够解渴而导致了二者的价格差,而是因为手机所需要的抽象劳动(也就是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比矿泉水多。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这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

先来看统一,因为任何商品都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有用)和价值(表现出来是价格);再来看对立,指的就是二者不可兼得,因为对于买东西的人而言,他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得把价值(钱)给卖东西的人,相当于就是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卖者得到了价值,反之亦然。

二、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喜欢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考,让考生去判断货币充当了哪些职能,这样的题比较简单。

货币的职能主要是:第一,价值尺度:标价。

例如A 商品的标价是10元,那么称之为价值尺度,此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标签不是真的货币);第二,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需要现实的货币;第三,支付手段:交钱和得货有明显的先后顺序,例如租金,工资等;第四,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贮藏起来,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银条块,人民币不能充当贮藏手段;第五,世界货币:流出国门,在世界上进行购买和交换。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备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备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备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更多信息关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导语备考事业单位经济学知识,我们离不开对经济学一般原理的基础概念的掌握,下面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就为大家整理了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1.经济: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3.商品经济: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4.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商品经济的类型:分为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6.商品的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7.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8.商品的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0.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1.两种基本社会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社会经济形态。

二者本质上都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它们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和手段。

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社会经济运行形态;商品经济则主要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以交换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经济运行的形态。

从自然经济过渡发展到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自身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商品经济自身的发展表现为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与参考答案及解析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与参考答案及解析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与参考答案及解析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5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其理论基础是()。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劳动价值论C.剩余价值学说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关系B.物质资料生产C.商品D.社会总产品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5.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

A.人的劳动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6.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性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C.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7.生产资料包括()。

A.资本技术和管理B.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C.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D.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

A.揭示经济规律,明确建立怎样的生产关系以及采取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C.揭示如何埋葬资本主义社会D.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9.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是()。

A.劳动资料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10.在社会生产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劳动资料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劳动者11.社会的生产方式是()。

A.生产关系的总和B.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总和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1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联系()。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经济规律1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马政经问答题复习资料

马政经问答题复习资料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章1、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者关系: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此同时转移了原材料、机器等的旧价值。

具体劳动只有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成为创造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而且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怎样认识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如何认识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的关系?(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1)撇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叫抽象劳动。

商品交换的比例,就是以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的多少来确定的。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所以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价值的创造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总是与财富的创造过程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一定的财富创造过程,也说不上价值创造。

但实际上,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3结合现实思考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关系。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就越小。

反之,就越大。

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为什么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明确提出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从而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正是运用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进而创造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

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马政经类)

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马政经类)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日之内对公务员的物质奖励不包括奖章,包括奖金、奖品、工资晋级按国家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行政领导者可分为10个职务等次名称和相对应的13个级别。

?现代行政领导个体素质要求全面具备德、才、学、识、体。

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构成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集体决策已成为科学决策理论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问题的决策是程序性决策立法监督的最基本形式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情报信息系统是行政决策组织中的“神经系统”。

现行行政决策体制通常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咨询系统、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和行政决策领导系统四部分构成。

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公民”这一概念是法律概念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抗诉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恒定的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的财产的一种占有、利用和收益的权利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有配偶、父母、子女行为人没有约定或法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所实施的行为是无因管理公文中的词语应含义确切公文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级行文若需向外国有关部门和人士对我国领导人任职、重大政治活动的祝贺表示答谢亦须选用公告。

规定性文件是兼有行政公文和法律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是社会运动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哲学依据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关键知识点解析近年来,事业单位考试成为众多考生关注的焦点。

公共基础知识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历史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针对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政治部分1、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占据了重要地位。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2)政治经济学,重点掌握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等;(3)科学社会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事业单位考试注重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考查。

考生需要熟悉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同时,要关注国家大政方针,了解“三农”、资源环境、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

二、经济部分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市场经济基本原理是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市场机制,理解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2)市场竞争,了解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等概念;(3)市场失灵,了解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

2、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以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基本概念。

同时,要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了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通货膨胀与紧缩等经济现象。

三、法律部分1、宪法与行政法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宪法与行政法主要涉及国家机构、公民权利与义务、行政法律制度等。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职权,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此外,还需熟悉行政法律制度,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

2、民法与刑法民法与刑法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民法的概念与原则,了解物权、债权、人身权等基本概念;(2)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解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等;(3)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程序,了解诉讼的管辖、审判等。

事业单位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大全

事业单位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大全

事业单位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大全一、政治经济学1. 什么是社会主义?答案:社会主义是指以社会公有制为基础,实行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社会制度。

2. 什么是资本主义?答案:资本主义是指以私人占有和资本运作为基础,实行市场经济和按资分配的社会制度。

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案:马克思主义是指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关于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体系。

4. 什么是市场经济?答案: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调节价格和分配收入的经济体制。

5. 什么是计划经济?答案:计划经济是指由国家或政府按照一定的计划来组织和调控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制。

二、法律法规1. 什么是宪法?答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权力机构和公民权利等基本事项。

2. 什么是行政法?答案:行政法是指规范行政机关组织和职权行使、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规定。

3. 什么是刑法?答案:刑法是指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规定。

4. 什么是民法?答案:民法是指规定私人间权利义务关系、保护私人权益的法律规定。

5. 什么是劳动法?答案:劳动法是指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定。

三、社会科学常识1. 什么是社会学?答案: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等社会现象的学科。

2. 什么是心理学?答案: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心理现象的学科。

3. 什么是经济学?答案: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等经济现象的学科。

4. 什么是政治学?答案:政治学是研究政府、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等政治现象的学科。

5. 什么是法学?答案:法学是研究法律原理、法律制度和法律适用等法律现象的学科。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目及答案,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Note: This is a simulated response. The content provided may not be accurate and i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only.)。

事业编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事业编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生产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生产力最活跃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

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⑤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

1、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

2、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4、制度和体制区别:1)前者利益关系,后者组织关系;2)前者所有制关系,后者资源配制方式;3)前者稳定,后者及时调整。

5、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关系、产品分配。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经济社会经济两种基本形态:自然、商品。

②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为有用性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本质属性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级差地租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级差地租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级差地租【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
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的。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前者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后者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由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是级差地租Ⅱ的实体。

但这种超额利润是否转化为和在何种程度上转化为级差地租Ⅱ,要取决于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斗争。

一般情况是,在租约有效期内全部归农业资本家所有,在缔定新租约后部分或全部归土地所有者所有。

所以,为争夺对土地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总是力图延长租期,而土地所有者则不愿土地租期太长。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原理专题答案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原理专题答案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原理专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

解析:此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

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关系的确认和理解。

自在世界又称天然的自然界(“自在之物”),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和人类产生后人的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指人改造过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为我之物”)。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天然自然这个“自在之物”日益转化为体现了人的目的,并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

这一过程就是自然“人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同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类世界又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使天然自然成为人化自然。

这样,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分化和统一。

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把握。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回答该题,首先明确“才能”所属的范畴。

才能属于知识、认识范畴。

而作为认识范畴的才能,其高低“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B项)。

它既不“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C项),更不“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D项)。

但是,人的才能一定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有关系,而不是没有关联。

由于A、C、D都是错误的选项,因此,答案为B。

3.【答案】B。

解析: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划分二者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反之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只有解决了吃穿住用等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后,才能进行其他社会活动。

事业单位政治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绝对地租

事业单位政治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绝对地租

事业单位政治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绝对地租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政治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绝对地租》,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近几年考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的知识点的考察比重略有下降,但是考试一旦涉及到这部分内容时,考查题目还是比较有难度的,这部分的学习更加侧重于理解,今年我们就来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的一个难点: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指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它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形成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很长时期内,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于工业,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

因此,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等量农业资本能够带来比等量工业资本更多的剩余价值量。

但是,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和由此产生的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其它部门的资本不能自由地向农业部门转移,农业部门的剩余价值就不参加全社会的利润率平均化,农产品就按照价值出售。

这样,租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按照农产品价值出售农产品获得的超额利润分别转化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而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按照农产品价值出售农产品获得的超额利润则转化为绝对地租。

所以,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

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甚至高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时,绝对地租仍然存在。

这时的绝对地租“来自市场价格超过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余额,简单地说,只能来自产品的垄断价格”。

在生活中,绝对地租和阶差地租都是很常见的,比如有人租用别人的店铺,如果店铺在商业繁华的城市中心,租金肯定比较高。

如果在郊区或者其它偏僻的地方,租金就比较低。

因为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店铺能给租用者带来的效益不同,这就是阶差地租。

不管店铺的商业价值高还是低,地理位置优越还是偏僻,都需要支付租金,因为都占用的他人的资本,这就是绝对地租。

土地估价师考试辅导: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土地估价师考试辅导: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土地估价师考试辅导: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其特点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马克思从土地所有制入手,对地租实行了分析,指出,无论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有何不同,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马克思还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实行了分析和研究。

根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马克思把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指出这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基本形式。

此外,还有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等形式。

(一)级差地租1.级差地租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与原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它不过是由农业资本家手中转到地所有者手中了。

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有三种:①土地肥沃水准的差别;②土地位置的差别;③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马克思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不同,将级差地租分为两种形式: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即级差地租1)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即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工,是指农业工人因利用肥沃水准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为地租(即由前两个条件产生)级差地租Ⅱ,是指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追加投资,由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2.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的关系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虽各有不同的产生条件,但二者的实质是一样的,它们都是由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

级差地租工是级差地租Ⅱ的前提、基础和出发点。

(二)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绝对地租既不是农业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与其个别生产价格之差,也不是各级土地与劣等土地之间社会生产价格之差,而是个别农业部门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之差。

所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而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才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根本原因。

马政经 名词解释

马政经 名词解释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1.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1.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1.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1.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1.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1.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1.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1.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2.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2.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级差地租【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
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的。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前者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后者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由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是级差地租Ⅱ的实体。

但这种超额利润是否转化为和在何种程度上转化为级差地租Ⅱ,要取决于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斗争。

一般情况是,在租约有效期内全部归农业资本家所有,在缔定新租约后部分或全部归土地所有者所有。

所以,为争夺对土地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总是力图延长租期,而土地所有者则不愿土地租期太长。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