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困境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困境与出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教师发展的新模式,旨在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学习和共同成长,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然而,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我们寻找出路。
本文将就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困境及其出路进行论述。
一、教师参与意愿不高的困境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才能发挥其作用,然而,目前存在教师参与意愿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工作已经十分繁忙,很难抽出时间参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存在差异,导致一些教师对于参与共同体的需求感不强。
因此,如何提高教师参与意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出路:提供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积极性;培养共同体的领导人,引领教师参与;开展示范活动,增加教师的参与动力。
二、共同体建设模式单一的困境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模式多以传统的研讨会、研修班等方式进行,导致教师的参与形式单一,缺乏更多灵活多样的方式。
一味强调专业学习的“活动”而不是“学习”的问题,导致教师难以真正深入学习和反思。
出路:探索多元化的共同体建设方式,如教师课堂观摩、课题研究小组、在线学习平台等,提供符合教师需求的多样性学习途径。
三、教师参与热情难以持久的困境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初期,参与热情可能会比较高,但随着时间推移,教师们的参与热情难以持久,出现热度不高、活动停滞等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教师们往往缺乏长期的支持和指导,导致他们在共同体中感到流于形式,缺乏动力。
出路:建立支持机制,为共同体提供长期跟进和帮助;加强领导层的引导和支持,营造积极向上的共同体氛围。
四、优秀教师资源分散的困境优秀教师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核心力量,然而,目前优秀教师资源存在分散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人员流动性大,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优秀教师流失率较高;另一方面,优秀教师往往分散在不同学校,联动合作的机会较少。
出路:设立评选机制,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模式与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模式与路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模式与路径。
引言部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展开。
正文包括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模式探讨、构建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路径探索、实践案例分析以及影响因素和挑战。
结论部分总结展望,提出政策建议并探讨未来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习共同体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路径探索、实践案例、影响因素、挑战、政策建议、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推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他们形成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高校英语教师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关乎个体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探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机制模式与路径,对于提高高校英语教师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探讨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模式和路径探索,总结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影响因素和挑战,以期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模式与路径,旨在深入了解当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探讨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机制模式,探索如何构建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及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对影响因素和挑战的研究,为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习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帮助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推动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质量和能力提升,为构建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英语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师共同体工作计划与措施
教师共同体工作计划与措施
在教师共同体中,我们将制定以下工作计划和措施:
1.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鼓励教师进行专业交流和分享,共同
探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情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
2.开展联合备课:教师共同体成员可以联合备课,共同设计教
学大纲、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确保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致。
3.组织教学观摩和互助评课: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和互助评课活动,借鉴他人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4.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项目,探索和研
究教学新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5.建立教学档案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共同体成员可以共享自
己的教学档案和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和借鉴,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发展模式。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和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建立一个高效的教师共同体,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薄弱学校薄弱的表现有很多方面,如硬件薄弱——校舍破旧、设施短缺、图书资料匮乏、地理位置不利(多数薄弱学校地处老城区或偏僻地区、农村地区);软件薄弱——如管理涣散,队伍素质不高,生源素质差,教育教学质量低,学校声誉不佳。
薄弱学校的改造既要注重经费的投入,加大硬件条件的改造. 更要注重软件质量的改善,尤其要注重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学和管理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支住和依靠。
从某种意义上说,薄弱学校改造的关键是对“人” (教师队伍)的改造,只有先发展了教师,才能发展学校。
然而,在笔者的团队成员与一些学校开展的U-S 合作的过程中,明显地感到,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1 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态度和认识,表现为一种自觉的专业发展规划意识,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专业发展意识强的教师能自觉地将自己过去的表现、今天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思考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并积极行动。
在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往往比较淡薄,常常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做是养家糊口的手段。
缺少职业追求。
更谈不上职业发展规划。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严重.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职称也评了,年纪也大了,只等安安稳稳地退休。
一些新老师,刚开始工作时还有一份抱负,等到工作的新鲜感过后,渐渐也变得松懈了。
2 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是教师意识到的、促使其采取行动实现专业发展的内外因素的总和。
在薄弱学校,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专业素质高的被周边的好学校“挖走”,有“门路”的通过各种关系调走,留下来的教师士气低落,加上工作条件艰苦、福利待遇差、生源素质不佳等各种原因。
多数对现状表现出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他们认为,工资低,努力付出太多不值得,再说,生源差,再怎么教,他们也好不到哪去。
一些教师对工作表现出乏味甚至厌倦的情绪,“混日子”的思想严重,能按部就班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就不错了,至于个人的专业发展,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缺乏进取精神,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合作学习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合作学习的困境和解决策略作者:刘红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3期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但是合作学习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学习共同体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出发,可以引领合作学习走出困境并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050-02一、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
以目标设计为先导。
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生活技能为根本目标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非常富有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的合作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合作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与相互交往的平台。
而且可以通过同伴的交往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但合作学习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使它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而流于形式化。
首先,合作学习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缺乏一种共同的学校文化的支持。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通常只是在班级内部由教师划分合作小组来进行,仅仅为完成某项具体的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其实就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由于缺乏共同学校文化的支持,造成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共同的关注点,无法共同致力于解决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也就不能在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
教师和学生都缺乏真正的合作理念,从而使合作学习走上形式化。
另外,合作学习倡导全新的师生观,这种全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的形成不仅仅是从观念上的转变,而是要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很多的矛盾关系,包括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教师和学生的矛盾以及教师和教学内容的矛盾。
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
No. 4 T I ME E D U C A T 1 0 N
高校教师 专业 学 习共同 体 构建策 略研究
杜颖
摘 要: 针对 当前 高校教 师专业学 习共 同体构建过程 中遇到 的一些现 实困难 , 提 出了引导教 师树立终 身学习的理念 、 倡导反思性教 学、 营造合作 共享的高校 文化环境等 建议 。 关键词 : 学 习型组织 学 习共 同体 终身学 习 反 思性教 学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0 文献标识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4 . 0 7 . 0 3 9
3 . 1 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 0 世纪6 0 年代 中期 以来 , 在联合 国教科 文组织及其他 有关 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 、 推广和普及下 , 1 9 9 4 年, “ 首 届世界终身学 吉( P e t e r M. S e n g e ) 在《 第五 项修炼 》 ( T h e F i f t h D i s c i p l i n e ) 一书 中 习会议 ” 在罗马隆重举行 , 终身学 习在世界范 围内形成 共识 。陶 提 出。该理论认 为, 面临变化剧 烈的外在 环境 , 组织应力求精简 、 行知先生在《 教师 自己主动进修 》 中指 出: “ 有些人一做了教师 , 便 扁平 化 、 弹性 因应 、 终身学 习 、 不断再造 , 以维持竞 争力 。学 习型 专 门教人而忘记 自己也是一个永 久不会毕业 的学 生。因此很容 组 织 的五大构成 要素是 : 建 立共 同愿景 、 团队学 习 、 改 变心智模 易停 止长进 , 甚而至 于未 老先 衰 。只有好学 , 才是终 身进步之保 式、 自我 超越和系统思 考。学习型组织理论 一经推 出 , 就在全球 险 , 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 。 ” 高校教 师尤其应树立终身学 习的理 范 围内产生 了广 泛的影 响, 不仅受到企业 界的欢迎 , 在政府 、 学校 念 , 要经 常性 的“ 充 电” , 不断提 升 自己的素质 。这是学 习型高校 等机构也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 和教师专业学 习共 同体创建 的前 提条件和首要任 务。高校可 以 采用学 习型组 织管理模式符 合社会经济发 展对大学管理 改 通过 开展 多种形式 的宣传教育 , 转变教师观念 , 激发其学习兴趣 , 革的要求 。在 学习 型高校 中 , 学 习型教 师 团队的建设是 重 中之 营造终身学 习的氛 围。 重。 3 . 2 转变教育思维方式 , 倡 导反思性教学 1 . 2 专 业学习共 同体 理论 美 国著名学 者波斯纳 ( P o s n e r ) 曾提 出 , 教师成长 的公式 为 : 1 9 9 7年 , 美 国西 南 教育 发 展 中心 f S o u t h w e s t E d u c a t i o n a l 成长= 经 验+ 反 思 。 由此 可 见 , 反 思 应 成 为 促 进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D e v e l o p me n t L a b o r a t o r y ) 首次发表 了关 于专业学 习共 同体 的描述 有利 手段 。有效 的教学 反思有助 于教学研究 的深入 , 也有助 于实 和介绍 , 指 出专业学 习共 同体是 由具有共 同理念的管理者与教师 践智慧 的生成 。当前 , 高校 教师在长期 的教学 实践中形成 了一 构成的团队 , 他们致力 于促进学生 的学习 , 并 且是进行合作性 、 持 些 固有 方法 和经验模。霍德 ( Ho r d ) 指出成功专业 学习共 同体 的五个特征 : 面, 惯性思维可使教师高效建立教学秩序 、 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 但 共享和支持性的领导 、 共 同的价值观 、 共 同的学习和应用 、 共享的 同时 , 因循守 旧也 阻碍了教师 的专业发 展。 以学生为本 , 通 过对 个人实践 、 支持性 条件 。 自身教学行 为的不断反思 , 利用学 习共 同体 中的优 良资源 , 不断 与一般意义上 的学校学习组织群体不同 , 专业学习共 同体是 充实 和提 高 自我 , 可使教师积 累教 学经验教训 , 改进或重建 自己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 目标 , 紧紧围绕学生学 习需要和教学 的实 的 教 育 生 活 。 局 限 于 个 人 经 历 和 经验 的教 学 是 狭 隘 和封 闭 的 , 科 际困难与问题 , 使教 师承诺共 同的理念与 目标 , 并承担 责任 、 相互 学的教学反思将使教师个体 知识 建构 与团队建构相结合 , 从而取 支持 、 共享经验 、 协 同学 习的组织 。 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使 师生双方都收益 。 2 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构 建的现 实困境 3 . 3 营造合作共享的高校文化环境 首先 , 团队学习 、 知识 共享 在教师 团队 中并 不会必然 实现 。 高校 管理体制和管理 方式对教师 团队共 同学 习的效果 有重 通 常情况 下 , 教师 的知识 共享行 为会 受到 众多 因素 的影 响和制 要影 响。柔性化 、 以人为本 的组织 结构 , 合理的绩效考评 和激励 约, 如知识类 型 、 教 师主观意愿 、 共享者 的传 播技能 、 学习者 的认 机制都有利于营造宽松 的学习环境 , 促进教师专业学 习共 同体 的 知 能力 以及学校 环境 。在学 习方面 , 高校 教师具 有较强 的 自主 构建和 良好运行 。在学 习型 团队 中, 教师 的学 习方式 由个体学 习 性、 明确 的 目的性 、 高度 的抽象思 维概况能力 、 强烈 的成就 动机 、 转变为群体学 习, 因此 有效 沟通 与交 流显得非常重要 。高校应积 高度 的 自信和骄傲 意识 。随着高校之 间教师流动越来越频繁 , 团 极倡 导建立 良好 的沟通机制 , 从 时间和空间上保 障教师 间无 障碍 队学习和知识共 享在时 间上遭遇 困难 , 此外 , 很 多教师个体往往 交流 。为 了达成有效沟通 , 信息网络平 台的建立往往能提供便利 倾 向于乐 于向他人 获取知识却不愿提供 自己的知识n 。 条件 、 起到 良好的促进作用。高校除了应 为教 师提供知识收集分 其次 , 学习型组织 的创 建特别强调个体 的 自我超越 , 而在 当 类 服务 、 文献检索服务 , 还应提供相 关的知识共享 和网络技术培 今的教学实践中 , 反思和超越依然没有引起广大高校教师的足够 训 , 以便教师更好地利用各种平台资源共 同学习探讨教 学和科研 重视 , 因而没能 在教师专 业发展 的过程 中发挥 其应有 的积极作 工作 。 用。通过 自我反思来提 高教 师的教学水平 , 是近年来教师心理研 究 的一个重要 课题 , 也 是学 习共 同体 和学 习型组织所 共同倡 导 参考文献 : 的。 [ 1 】 杜颖. 高校教 师 隐性知识 共享 的途 径及 影响 因素分析 卟 科技 最后 , 高校 的文化环 境部分 抑制 了教师 团队共 同学习 的实 管理研究, 2 0 0 8 , ( 7 ) : 2 3 2 - 2 3 4 . 现。 目前 , 我 国的高 校组 织结构大 多是 金字塔型 的科层结 构 , 等 [ 2 ] 夏冬 杰. 以知 识共 享的视 角谈教 师学 习共 同体 的构建 策略 卟 级制度 明确 、 严密, 对教 师的管理倾 向于严格 监督和控制 。固化 教育探 索, 2 0 1 3 , ( 4 ) : 9 5 — 9 7 . 的组织结构抑 制 了不 同部 门 、 不 同岗位 的教师 间共 同学习 , 机械 【 3 ] 蔡亚平. 论教 学反 思的 困境 与 出路 卟 高等工程教 育研 究, 2 0 0 5 , 的晋级 、 升迁机制也 使部分教师垄 断 自己已有 的知识 和经验 , 拒 f 1 ) .
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框架
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框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教育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大学外语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外语教师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力量,其专业成长与发展直接影响着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近年来,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框架,以期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
本文首先对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当前外语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在此基础上,引入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概念,阐述其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从理论层面构建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框架,包括共同体的目标定位、结构要素、运行机制以及支持保障等方面。
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探讨如何有效推进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外语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二、文献综述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关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也体现了对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新的认识和期待。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维度,对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框架进行文献综述。
在国外,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共享知识、协作学习和持续改进,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一理念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以及如何将社交媒体等工具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中。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也为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在国内,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U—S协作型专业学习共同体——国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一
是对 立 的。 师 范 生 被 当作 产 品来 “ 加工” ,大 学 教
师 和学校 指导 教 师充 当 “ 流 水作 业 ” 的 “ 工 匠” 角
色 。这样 ,传 统 教 师 教 育 逐 渐 陷入 了 一 种 “ 桥 喻”
困境 之 中 。
化 疏离 实践 的现 实 ,超 越 大 学 的课 堂去 影 响 学 校 文
育过程 扭 曲为 授受式 的灌输 ,使 师范生 和学校 教 师缺
乏 内在 的发展 动机 ,专业 主体 性被遮 蔽 ;等级性 教 育
结构把 学生 ( 师 范生和学 校学生 ) 置于重压 之下 ,使
化 并最 终优 化 大学 文 化 ;它 也 让 学 校 教 师 和 大 学 教 师能 协作 创 造 教 学 和 学 习 的专 业 知 识 ,把 其 内化 为 自己 的知识 结 构 ,促 进 学 生 的 学 习并 最 终 优 化 学 校 文化 ;它还让 师 范生 能 与 大 学 教 师 和学 校 指 导 教 师 一道 ,通 过参 与解 决 复杂 的实 践 问 题 ,使 自己得 到更好 的专 业成 长 。
教育者 克 服传 统 教 师 教 育 的 困境 ,顺 应 大 学 与 中小
学伙伴关系的互惠需求 ,呼应 当代专业发展学校转
型 的结 果 。
( 一 ) 传 统教 师教 育的 “ 桥 喻 ” 困境
1 9 8 6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 美 国教育研究会主席 舒尔曼 ( S c h u l m a n , L S )强烈 呼吁 ,教学 应该 成为一
师 的工作 是分 离 的 ,在 理 论 和 实 践 的一 致 性 上 甚 至
系 ,具体指大学教育院系与中小学幼儿 园作为伙伴
学习共同体心得体会
学习共同体心得体会学习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一」一、课前教学准备:1、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备课是关键。
学生在课上很想放松,开小差、说话、做作业是家常便饭。
用心备课,提高趣味和实效性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那么他们也乐于参与。
备课组的老师间一定要加强交流和合作,提供教学实践中的素材,讨论形成:一类课一种或几种合作学习模式。
备课内容一般包括学案的设计、引入、合作学习、课堂反馈几个环节。
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融合老师自身特点,灵活变通,形成有实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2、学案的设计。
学案要反映教学目标,一般分成三个层次:自学能完成的知识,练习题难易要适度;老师需要精讲总结的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注重方法引导和能力提升;学生掌握情况反馈的知识,考虑到中下学生,只要认真,一定能很好的完成,增强学习信心。
二、共同体模式学习的课堂生成1、教师用好学案。
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合作学习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布置自学内容,要求小组先阅读教材,再共同完成学案上的知识要点,答案小组要求统一。
提出的讨论问题,适当拔高,问题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深浅得当,跳一跳够得着,让学生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愿望。
2、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力:①合作能力。
考评、加分以小组为单位,答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发言人往往是小组最差的学生或小组按一定顺序发言,控制优生独霸课堂,一好遮多丑,看重小组整体发展。
②合作技巧,仅仅有合作意识是不够的,没有一定的合作技巧,愿望与效果难以统一。
引导学生尊重每一个学习伙伴,要注意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将发言者的重要观点或思路进行摘要,然后汇总观点,再讨论或寻求老师帮助,形成较好的答案。
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思想,思想只有在交流中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学习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二」赵淑芳老师阅读了《学习共同体》一书后,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力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个是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挑战未知的勇气和毅力,不断超越自我。
《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10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逃离学习?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课堂上神秘的“黑匣子”。
一、什么是学习共同体?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则将“学习共同体”构想引入自己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他提出“学习共同体”就是要使学校成为儿童合作学习的场所,成为教师相互学习的场所,成为家长与市民参与学校教育并相互学习的场所。
我的理解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它意味着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家长之间的密切协作和相互学习,其目标共同指向是为每位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学习机会。
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平等和倾听。
二、学习共同体能解决什么问题?课堂中为什么学习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小学成绩很好,但到了初中突然成绩下降开始厌学?学生为什么没有持续的学习力?为什么有的孩子成绩很好却没有创新能力?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们。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会表现为“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所谓的“浅表学习”是一种以完成任务、避免惩罚为取向的学习行为,以机械记忆和反复操练为主,缺少深度思维加工,因此学习成果多以复制为主,难以迁移和深化。
网上有一个学生案例,她上课,坐得端端正正一节课一直在做不停地做笔记,对于提问从来不举手、不参与、不反应,即使我把她叫起来,她也只是站在那里不做任何反应也不思考问题,只是等着“老师放过她”让她坐下。
再看她的课堂笔记非常整齐,黑板上写的内容她都会一一记录下来,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作业更是整齐,像打印的一样,认真得让人感觉“心疼”。
她在小学学的非常好,一直是三好学生,上了初中开始逐渐下滑,到了高中就完全成了学困生。
我一直困惑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学习了学习共同体才真的明白,原来她在小学已经是“隐形学困生”了,她的学习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模仿和反复的记忆。
“假装学习”和“浅表学习”的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已经逐渐表现出来,他们的成绩不一定不好,或许还不错,有的甚至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但他们会是潜在的“隐性学困生”。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作者:郑玥瞿才新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22年第08期[摘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面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对接不夠紧密、双主体育人机制不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不健全等困境,建议以产教深度融合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主线,从“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利益内循环运行模式,打造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协同重构结构化课程体系,完善产教融合育人过程”“校企协同深化‘双师双能’建设,共建产业教授工作站”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产业学院;利益内循环;课程学徒;产业教授[作者简介]郑玥(1986- ),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助理研究员,硕士;瞿才新(1964- ),男,江苏兴化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教授。
(江苏盐城 224005)[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高职院校实施产业教授制度的影响因素、成效评价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20SJA1932,项目主持人:郑玥)[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6-0051-05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打造高水平专业群,要“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要素全方位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产教融合,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经验,坚持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个人读书感悟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个人读书感悟对课堂的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基于证据的跟踪观察,发现中小学课堂上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的学生大量存在,造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断增加,厌学比例攀升,这是我国当前课堂最大的困境。
关于学生学习的迷思一直就像谜团一样萦绕在我的脑海,翻开《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书中开头的观点一下子如醍醐灌顶一般让我有了答案,关于学习的迷思也如拨云见日一般明朗起来。
所以这本书非常吸引我,让我不断探寻学生学习的奥秘。
书中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那就是基于证据的跟踪观察。
基于什么证据?如何跟踪?如何观察?想要自己得出答案就要掌握课堂观察的方法。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需要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找到学生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
带着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好奇,我看到第2辑《让学生真实地发生》中第一章就是讲这种方法,便如饥似渴一般读完了。
课堂观察是揭示学生学习奥秘的重要方式,起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
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明确观察取向当前的课堂观察大多数都停留在听评课的取向,即观摩-评价式的听课,这种模式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地位是不对等的。
长期以往处于被评价的弱势地位的教师就是以完成任务或应付评价标准的心态看待听评课的结果,另外不容忽视的是评课者的主观评价见仁见智,甚至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这种聚焦教师本身的评价并不能真正深入地了解课堂生态,特别是理解学生到底是如何学习的,这种任务式的听评课应转变为研究取向的课堂观察,即观察-自我反思取向。
课堂观察者的身份不是高高在上的评价者,而是与执教教师完全平等的课堂研究者。
双方站在统一的目标,即理解学生需求,探寻学生学习规律,进而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找到专业发展的生长点,这样才是促进教师走向专业自觉的正确途径。
二、把握观察焦点课堂观察应该聚焦在哪些方面?传统的听评课往往是基于教师教态、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学生课堂反馈等维度展开的,而且各种课堂评价都有一系列的评价维度和标准。
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困境及路径
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困境及路径作者:刘鹏金心亦裴忠贵来源:《职教通讯》2024年第02期摘要: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建设的重要抓手。
当前,校企双方作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核心主体,在协同推进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产教两张皮”“校热企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教融合头雁效应的发挥。
对此,在教育部明确要求的“共同体要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置于首要位置”的背景下,以校本实践为基础,从拓宽产教融合办学形态、发挥企业产教异质资源供给、政府牵头制定利益分配制度及加强数字化智慧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发挥协同效应,立足行业,赋能产业,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打造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一体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合作基金项目: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委托专项课题“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JFZ/2023/01)作者简介:刘鹏,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办校办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金心亦,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产业学院治理;裴忠贵,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办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4)02-0060-072023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出了“能够有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发展”的指导要求。
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安排,各大职业院校应把握好现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规律,通过政策创新、教学创新及运行体制创新,将重大创新转变为发展效能,从而为进一步解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方位整合产教资源、构建产教供需协同机制、联合培养人才、推进技术攻关等重大问题提供有效样本。
U—S协作型专业学习共同体
U—S协作型专业学习共同体作者:杨甲睿张洁来源:《高教探索》2013年第02期摘要:“U-S协作型专业学习共同体”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悄然兴起并正在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学习为本的愿景体系、互惠性专业学习团队、实践知识的学习与创造、整合式专业学习路径是“U-S协作型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属性。
确立“大教师教育观”,开展互惠型协作学习,实施共享型领导学习是“U-S协作型专业学习共同体”得以长期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批判地借鉴国外“U-S协作型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和做法有利于让“能者做事,学者教书”成为未来我国教师的专业形象。
关键词:U-S协作;专业学习共同体;整合式专业发展;知识创造“能者做事,庸者教书”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Shaw, G B)一百多年前对教师职业的无情诋毁。
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教育研究会主席舒尔曼(Schulman, L S)强烈呼吁,教学应该成为一门专业,“能者做事,智者教书”才应是教师职业地位的本真。
[1]然而,何以脱“庸”?何以成“智”?答案并不明确。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伴随着大学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合流,“U-S协作(university-school collaboration)型专业学习共同体”逐步成为国外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中一条可供选择的教师专业化道路。
U-S协作泛指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建立的伙伴关系,具体指大学教育院系与中小学幼儿园作为伙伴以协作方式开展各种教育及其研究活动的一种理论与实践。
[2]本文旨在对国外兴起的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U-S协作型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兴起动因、基本内涵、有效策略进行阐释,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给予反思和考量。
一、“U-S协作型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兴起动因严格说来,“U-S协作型专业学习共同体”真正的创建活动出现在21世纪头十年中。
它的兴起是教育者克服传统教师教育的困境,顺应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的互惠需求,呼应当代专业发展学校转型的结果。
高中阶段学习重点追求学科知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结合
高中阶段学习重点追求学科知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结合高中阶段是学生为未来进入社会做准备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如何将学科知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社会参与度。
以下是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实际执行方案,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实现学科知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结合。
一、加强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改革1. 引导学生发展综合学科思维: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他们从综合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综合学科的思维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让他们主动追求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对学科的热爱。
3.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思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与社会问题相关的案例和话题,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2.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3. 倡导公民素养教育:学校应加强公民素养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行为。
三、实施可行的执行方案1. 整合课程内容:学校可以结合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引入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社区、参与环保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和困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学校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和服务意识。
总之,在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结合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和改进的任务。
通过加强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实施可行的执行方案,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积极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全景学习平台“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心得体会
全景学习平台“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心得体会近年来,为了有效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各地高校都积极推行协同提升项目。
我校也不例外,2017年在校一级领导的指导下,就组建“教研共同体”,尝试开展协同提升试点工作。
在历经一年多的实践中,本拟总结积极尝试和实践中所得到的教研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得益于全景学习平台的建立,得以实现协同提升工作的落实。
全景学习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用户同时参与、跨终端、跨社会和跨地域的学习协同环境,教师可以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评价不再是给学生的加分或减分而已,而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或方案。
其次,我们非常重视学科协同提升的师生参与度和互动程度。
我们加强了学科教研组的工作,建立了互动性的学科教研团队,解决了师生之间既师生交流又互动而又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双向困境。
支持教师参与学生研究,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调查让学生参与学科教研,改变试验教学中师生主体地位的僵化,有效提高教研的有效性和质量,实现了学校教学的持续改进。
此外,我们还尝试使用“学习资源共享”,以达到协同提升目的。
学习资源共享使得每位教师都能够分享课程资源和教学文件,同时也可以近距离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各种有效的评价,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以及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类师生的参与和互动可以大幅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特别是借助全景学习平台的支持,把课堂中的交流落地到学习过程的每一步,大大改善了师生的学习情况,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经过一年多的协同提升实践,我们发现协同提升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师生的参与度和互动程度,还可以通过全景学习平台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实时的教学持续改进。
未来,将继续改进协同提升,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持续不断地把教学品质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学习共同体》读书分享读书心得读书汇报
用好“教参”,让自己的课堂进化在阅读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
大家好,我是王远老师。
暑假里我有幸读了一本书。
名字叫做《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此书算上后记共241页,分为5个辑,分别是:课堂的困境与变革: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的发生;指向深度学习的高品质学习设计;学科课例深度剖析;专家型教师成长。
5个辑各有专攻,让人读有所学,感触良多,其中,我对第5辑:专家型教师成长中,最后一个子标题:课堂进化原来是这样开展的,感触很深。
作者提出了四点来促使课堂进化:其中的一点是:充分进行课前准备:文本解读+问题设计+倾听准备状态。
我想重点谈谈我对“文本解读”的思考,说了这么多年的文本解读,大家知道文本解读的定义吗?文本解读,是指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阅读,进行细致、精确的分析,从而实现对教材意义准确、透辟的理解和把握。
解读又包含三个层次,依次为读懂、读透和超越。
读懂:是指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挖掘教材内容的内在价值。
读透:是指发现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探索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超越:是指发现教学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文本解读的常用方法有两种:1、从题目入手解读文本内涵。
2、从关键词句段解读文本内涵。
虽然有方法,实际上我们心里清楚,以我们的能力,即使把课文读到背下来,我们能解读出的东西依然是不全面和不准确和浅显的,这也就是很多老师没有底气独立备课的最根本的原因,所以他们选择了直接拿别人的教学设计,套用在自己的课堂中,结果可想而知。
面对文本解读这件必须要做好的事,而我们的能力又不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深入学习一本书,一本你非常熟悉却常常忽略的书,它就是——教参,我说的这本教参是指和教材配套的国家统发的那本教参。
以语文学科为例,我认为这本教参,是对课标具体到年级,到每一篇课文的最详细最深入的分解和落实,面对一篇课文,无论是目标、内容、背景、结构、情感、写法、语文要素甚至各种环节、注意事项等等教参中都有明确的介绍,也就是说,你想要的教参里都有,你忽略的教参里也有,你网上查不到的,教参里还有。
融合教育视域下构建班主任专业发展共同体探究
融合教育视域下构建班主任专业发展共同体探究发布时间:2021-11-24T04:24:09.50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月总第379期作者:吴述敏[导读] 是特殊学校立德树人的引导者,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江苏省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222200摘要: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班主任是现代班主任队伍不可或缺的群体。
特殊教育班主任不仅承担这特殊学生的学科教学,还担负着特殊学生的生活指导、康复指导、价值观培养的责任,体现了一位教书人的教育信念、教育担当和教育情怀。
关键词:特殊教育班主任专业发展共同体“办好特殊教育”是每一位特殊教育人的光荣使命和圣神圣职责,班主任在这个队伍中既要承担学科教学,又要肩负一个特殊班级的管理使命,是特殊学校立德树人的引导者,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一、特殊学校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困境笔者受市教育局安排,担任市特殊教育班主任专业发展共同体项目主持人,以全市特殊学校为样本,对班主任进行一次综合问卷调查。
经笔者对问卷调查进行整理,归纳出制约特殊教育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特殊教育班主任专业培训竞赛匮乏。
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心每年都会安排大量的学科知识培训,提升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但班主任专项培训并没有进行安排。
不管是职前还是职后,特殊教育班主任的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都是空白的。
一些研修项目上的讲座,特殊班级建设难题得不到有效的解答。
校本培训也仅限于教学研讨,没有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经验分享和交流,更没有针对班主任的培养方案和计划,阻碍了班主任探索管理新知的途径。
特殊教育班主任就演变成了“保姆”“伺候”着一帮残疾孩子。
2.特殊教育班主任成就感、幸福感不足。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班主任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来源于学生,特殊教育的对象决定了他们的特殊性,自闭症孩子根本不和班主任交流,任你三头六臂,仍是自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班主任的付出得不到回应。
学习共同体: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向度
学习共同体: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向度
王永斌;徐占元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2(38)5
【摘要】学习共同体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视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既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共同体要致力于打造让教师具有共同归属感的家园、成为教师获得职业尊严和幸福感的场域。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要通过创新和再造基层教研组织、强化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形塑新型教研文化、引领形成立德树人共同愿景,建立健全共同体学习机制、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有序运行,在建设学习共同体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总页数】5页(P86-90)
【作者】王永斌;徐占元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中的矛盾、困难及其成因——基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的调查与研究
2.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体地位、
现实困境和发展向度3.场域理论视角下高校思政队伍角色的冲突与调适——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冲突——场域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研究》4.构建学习共同体: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师生协同发展新审视5.全、深、新:阐释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的最新力作--读《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六要”论》有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困境
作者:林淑文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09年第04期
摘要实践共同体指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共同关心他们所做的事情,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有着共同的激悔,并通过定期的互动来共同学习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本文通过展示实践共同体发展历程中的五种矛盾,揭示解决专业学习共同体发展过程中困境的可能出路。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主要矛盾
一、构建实践共同体的必要性
许多研究认为当教师的专业发展聚焦于学生如何学习和理解具体的学科知识以及教师如何教学和理解具体的学科内容的时候,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成就才能明显提高。
然而,许多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或是技巧,以及一些新的材料,甚至有一些项目仅仅是花上昂贵的费用请来一位演讲者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对教师进行激励,并没有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持续性的分析引导,演讲的内容也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无关。
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为教师直接指出一条将教师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他们的教学实践的道路,尤其是能够将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日常经验、地方和国家的课程标准与评价要求相结合。
许多学校都意识到如果不打开校门,寻求外援,那么改革成功的机会也许会降低。
于是,世界各地的许多学校都一直致力于寻找各种途径促进教与学的持续发展与改进。
其中,通过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来培育一种教师合作学习文化成为教师分享知识的重要平台。
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最根本动力在于将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与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要植根于原有的学校实际环境中。
纵观国内外许多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如何解决专业学习共同体发展过程的种种困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本文以实践共同体作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现实依托,通过展示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五种主要矛盾,促使人们欣然面对这些冲突及其引起的困境,并积极去寻找各种切合实际的措施,促进共同体度过不同的发展阶段,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质素。
二、实践共同体的特征
莱芙(Jean Lave)和温格(Eti—ermeWenger)在《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一书中提出“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这个概念,并将其界定为:将实践共同体界定为这样一群人,他们共同关心他们所做的事情,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有着共同的激情,并通过定期的互动来共同学习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温格所提出的学习理论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参与社会实践是我们学习的基本过程,也正因为我们参与了社会实践,我们才成为我们自己。
这套学习理论有着内在一致的分析水平,对理解和促进学习提供了一个概念性框架,并得出一套比较概括性的原则和建议。
一个共同体要成为实践共同体,它需要符合三个基本的特征:相互的介入,共同的事业和共享的技艺库。
温格认为只有同时具备这三种特征,实践共同体才能建构起来,实现知识的共创。
三、实践共同体的主要矛盾与解决途径
理查德·麦克德莫特(RichadMcDermott)认为,实践共同体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机构,要经历“计划一启动一成长一维持一结束”五个阶段,相应要经历以下五种主要矛盾:“发现建构共同体的可能性”与“想象未来共同体的模型”:“平衡孕育关系”和“传递价值”;“聚焦于某些有用的知识”与“增加成员的曝光度”:“所有感”与“开发性”;“慢慢消失”与“纪念”。
在计划阶段,实践共同体的发展开始于发现围绕某一个主题在做事的一群人,这群人所组成的网络结构中关系的强弱,这群人所发现的问题,或者是他们共享的知识,以及共同体发展的潜力。
同时,共同体的成员还需要想象他们要建立的共同体将是更加强有力的、更加聚焦的,而且是对其成员及成员所在的组织而言是有价值的。
在计划阶段,共同体的成员需要访谈即将成为共同体成员的人以及他们的领导者的想法,建立一个共同体运行的初步模型,确定项目管理人,排除组织障碍。
因此,规划一个共同体模式,访谈有关人员等方法都可以成为建立共同体的催化剂。
在启动阶段,随着共同体成员发现在知识分享过程中发现自己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以及不确定性,这种活力就会迅速下降。
一开始的时候,共同体成员经常会不知道彼此的工作和任务,不知道哪些是值得分享的。
因此,共同体需要时间来建立关系和发现哪些知识是值得分享的。
共同体的成员需要时间来发展彼此间的信任感,讨论重要的问题,或者是分享半生不熟的观点。
但是共同体需要为成员展示它存在的价值,不然其成员很快就会退出共同体。
同理,如果共同体对组织是没有价值的,那么组织的领导人也会停止对共同体的支持。
要消除这个阶段的矛盾,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互相帮助解决日常生活的技术性问题,在核心的贡献者之间建立关系,将有用的资料存档。
在成长阶段,只有当一个核心团队是精心构思的,并且希望更加集中地关注那些他们认为有用的知识上面的时候,实践共同体才能经历这个成长阶段。
成长带来了新的观点和视角,它提升了共同体成员的“曝光度”。
实践共同体的内部存在多种不同的关系。
当人们加入实践共同
体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得到自己的答案,与他人分享观点,有更多的机会与其它人构成网络关系。
在维持阶段,新的成员带来新的兴趣、技术改革、方法陈旧、来自组织变化的要求,还有高水平的贡献者离开等等,这些变化都会驱使共同体向一个新的水平发展。
成功的实践共同体会发展起一种亲密感。
其成员慢慢知道彼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哪些人是说得少但见识多,并发展起一种关于他们的集体知识的强烈的所有感。
这种亲密感和所有感极大地促进了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合作。
但是它也可能会导致共同体变得迟钝,对新成员或新观点变得冷漠。
为了能够保持弹性,共同体需要对新观点和新成员保持开放,随着成员的调动和组织的变化不断更换主题,并重新界定共同体的疆界。
要解决所有感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领导者需要能够接纳新成员加入核心共同体,引入新技术,或者找到新的机会实践他们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