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精准解析】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地理试题
程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5. 关于天山山区积雪的时间分布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①天山山区积雪从秋季开始累积,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
②天山山区积雪从春季开始逐渐消融,夏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小
③天山山区积雪,北坡大于南坡
④天山山区积雪分布总体呈自西向东,由南向北减少的特点
⑤天山山区冬季积雪面积所占比例最大,是全年积雪的主要时期
【答案】5. B 6. D 7. A 【解析】
【分析】
【5 题详解】 注意审题,该题问的是天山积雪的时间分布,③和④无论对错,属于空间分布特征(且天山 的降水主要来自西风,北坡为迎风坡,积雪应该北部多于南部),排除③④;春季气温回升, 季节性积雪会融化,夏季温度最高,因此积雪面积最少(读图,春季积雪面积比例 19%,夏季 积雪面积比例 5%),所以天山山区积雪从春季开始逐渐消融,夏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小;同理, 秋季气温降低,积雪开始累积,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从秋季到冬季,积雪面积比例从 21% 上升至 55%),由此可知,天山山区冬季积雪面积所占比例最大,是全年积雪的主要时期。 ①②⑤正确,故选 B。 【6 题详解】 首先注意区分积雪覆盖率和积雪覆盖变化率两个概念的差别,积雪覆盖率是积雪面积除以总
C. 春分日图中四个村庄都能看到海上日落景观
D. 图中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
【答案】1. B 2. A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悬崖有三条等高线重合,图中等高距为 50 米,由此计算可得,悬崖的相对高
度应为 100~200 米之间,悬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应接近 200 米。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在图中悬崖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m),图中河流缓缓流入海洋。据此完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页,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一、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12.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
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B.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D.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13. 某学生读某一史学家对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他所说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A.郡县制 B.行省制度C.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D.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14. 唐诗在唐代大量出现,促使唐诗流行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15. 符合右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的朝代是A. 西周B. 中唐C. 北宋D. 南宋16.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17.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知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
”这段对话的双方最有可能是A. 伏尔泰与法国贵族B. 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C. 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D. 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18.一位先秦思想家的著作中有“礼论”一篇,说明“礼”的起源是因为人各有所欲求,故彼此争夺,结果发生乱事,于是统治者才制定“礼义”,以确立每个人应遵行的分际。
请问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荀子D.韩非子19.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10月监测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高三阶段性监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B2.A3.C4.A5.B6.D7.A8.B9.C 10.D 11.B 12.D 13.C14.C 15.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特点:向各阶层开放,开放性更强;考试程序更严密,更加客观公正。
(2分)原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吸取前朝历史教训,笼络士人,稳定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门阀士族衰退,寒门地主势力壮大。
(4分)(2)一方面,促进了西学的传播,有利于选拔实用人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改制力度太小,仍然强调中体西用的封建色彩,没有废除科举考试,无法适应近代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
(6分)17.观点:17世纪的英国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现代国家。
(2分)评析: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史实的。
17世纪的英国正向现代化国家迈进,但仍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
但是当时的行政权仍掌握在国王手中,旧贵族在议会中所占的比例较大,随着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及首相手中, 19世纪中期以后的议会改革,又让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断得到完善。
(6分)这种观点没有看到17世纪英国现代化发展的局限性,过于美化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1分)18.(1)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使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实行三三制原则等措施,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障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团结了一切爱国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6分)(2)指导中国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顺利开展;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促进国际争端的解决;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12.“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
这一学派的主张是( )A. 节用、非攻、尚力,兼爱B.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C.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D.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13.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已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14.下列言论中,与“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的观点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A.“至乐无乐,至誉无誉”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D.“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15.《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
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6.《明史》载“丁未,帝(崇祯)崩于万岁山,御书衣襟曰:……上干天咎……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材料反映了崇祯帝的政治观是( )A.民贵君轻B.爱无差等C.天人感应D.君权至上17.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18.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g3wls(a10) xx.1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报任安书》云:“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文中涉及到了下列的哪些流派()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名家⑤杂家⑥兵家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⑤⑥2.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
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势力强大 B.周王室势力衰微C.分封制趋于崩溃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4.《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5.“中国”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词义也不尽相同:①“夫越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于己也。
”②“五百年来,中国之英主,远则唐太宗,次则后唐明宗,近则宋太祖、太宗也。
”③从前一切旧事不议外,中国所有鄂罗斯之人,鄂罗斯所有,中国之人,仍留,不必遣还。
④“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始,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据材料以下表述明显有误的是()A.①句“中国”是指周王朝,可见先秦时它只是一个地理概念B.②句“中国”一词具有汉民族国家的含义C.③句“中国”一词具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近代中国意思大致相同的含义D.④句“中国”一词已基本脱离的地缘意义,而转化为民族国家概念,近代意义的国家观念开始形成6.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精准解析】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地理试题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10月联考试题高三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m),图中河流缓缓流入海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在图中悬崖处做绳降运动,他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A. 100mB. 208mC. 258mD. 408m2. 据图文可知()A.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流后再向西南B. 在乙村可远眺丙村C. 春分日图中四个村庄都能看到海上日落景观D. 图中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答案】1. B 2. A【解析】【分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悬崖有三条等高线重合,图中等高距为50米,由此计算可得,悬崖的相对高度应为100~200米之间,悬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应接近200米。
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在图中悬崖处做绳降运动,他准备的绳长应比悬崖的最大相对高度长一点,短了不够用,长了是累赘,因此四个选项给出的长度中,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应是208米,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2题详解】河流由地势高处向低流,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流后再向西南,A 正确;读图可知,在乙村与丙村之间有较高的山脊阻挡视线,在乙村不可远眺丙村,B错误;春分日太阳从正西方向日落,读图可知,四个村庄的丙村正西方向有山脊,不能看到海上日落景观,C错误;图文信息不能判断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方式或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特征,因此不能判断图中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特征,D错误。
山东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I)卷
山东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共19题;共38分)1. (2分)“鼎”初是食器,含义不断衍生、丰富。
在下列成语中,“鼎”含义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 列鼎而食B . 问鼎中原C . 钟鸣鼎食D . 人声鼎沸2. (2分) (2020高三上·长治月考) 清朝基本沿袭明代官吏考课(核)制度,并不断严密强化。
但在具体考核中,出现考课官员“取自上裁”现象;许多官员为了获得升迁机会,虚报计薄、账本。
逐渐形成了一种察言观色、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等官僚作风。
这反映了当时A . 考核制度呈现僵化B .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 . 社会风气逐渐腐化D . 封建王朝走向衰败3. (2分) (2020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
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
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A .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B . 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C .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 . 利于经新经济因素的成长4. (2分)读图6,除北京外,在A,B,C,D四个城市中,当时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有()A . AB . BC . CD . D5. (2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自秦始皇泰山封禅以来,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帝王均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五经通义》)。
这说明()A . 君权神授观念不断深化B . 君主治国理政思想的宗教化C . 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D . 儒学思想成为主流6. (2分) (2019高二上·安徽竞赛) 晩明学者吕坤在其《呻吟语序》中写到:“而今不要掀揭天地、惊世骇俗,也须拆洗乾坤、一新光景……如今天下事,譬之敝屋,轻手推扶,便愕然咋舌。
2021届山东省泰安市重点学校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1届山东省泰安市重点学校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一、单选题1.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 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 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D. 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材料的内容反映的是在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奴隶制趋向崩溃,答案为C。
ABD是分封制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具体表现,不能反映实质,排除。
2.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
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
这体现了A. 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B. 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 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D. 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答案】C【解析】【分析】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的增多成为增加家庭财富的手段,因此鼓励女子早婚的目的是为了人口繁衍,增加劳动力,体现了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故答案为C项。
A项流于表面,没有体现出实质问题,排除;民间婚俗“女大三,抱金砖”,与政府政策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政策与民间婚俗对人口的影响,并未提到传统伦理观念,故D项错误。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A. 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B. 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C. 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 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莫不溃散”说明旧制度废除,但又产生新问题,故选D;北宋是通过杯酒释兵权夺取大将的兵权,排除A;材料中的做法导致宋朝积贫积弱,不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排除B;政府机构没有合理发挥作用,排除C。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李约瑟对中国科学开展提出了包括建立‘科学技术部’管理政府组织的研究、为研究机构提供经费支持等建议〞等信息可以看出,这项活动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科技开展,故答案为A项;B项中的“提升了〞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信息看不出当时中国科技水平低下,排除C项;1946年中国抗战已经取得胜利,排除D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到“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说明天子地位的提高,即君臣关系的强化,故答案为C项;宗族关系强调的是血缘,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中表达的是皇宫的位置,不是统治疆域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皇宫的位置,不是宫殿模式,排除D项。
5.明清统治者实行朝贡贸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同时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他们的这些做法
A. 意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 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的需要
C. 确保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D. 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 影响
【答案】D
C. 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 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说明首相可以间接控制帝国议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故答案为D项;首相没有权力直接解散帝国议会,排除A项;皇帝拥有实权,排除B项;联邦议会拥有一定的立法权,排除C项。
时间
机制棉布
进口机制布
国产机制布
手工棉布
山东省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
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1-2022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1.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一看法 ( )A.抨击了法家的变革精神 B.肯定了道家的“无为而治〞C.表达了儒学的重德有礼 D.否认了墨家的“兼爱〞“非攻〞2.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指出:“〔仲尼〕志其典礼,合典法者褒之,违礼度者贬之。
上遵周公之遗制,使旧典更兴;下以明将来之法,令后世有那么,以此故修?春秋?也〞,这说明,孔子作?春秋?主旨在于( )A.德不孤,必有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从道家立场出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B.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C.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D.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4.古人有云:“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缺乏多〔称道〕。
〞这种思想精神( )A.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根底B.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C.成为中国进步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D.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那么5.?汉书?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这一局面( )A.导致汉初实行休养生息 B.难以适应大一统需要C.源于儒学成为思想主流 D.说明“积极无为〞效果显著6.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学说( )A.公开地宣扬“君权神授〞 B.说明儒学实现了哲学化的改造C.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D.实现了对君主权力的有效制约7.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作为必读教科书,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
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历史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A.国民经济恢复加速B.“一五方案〞超额完成
C.工业化建设进入快车道D.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1953〞“1954〞并结合图片中的“超额完成〞“自行车〞“摩托车〞“烟囱工厂〞等信息来看,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C正确;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已根本完成,时间不符,A错误;“一五方案〞完成的时间是在1957年,时间不符,B错误;全面建设社会注意阶段是在1956-1966年,时间不符,D错误。应选C。
A. 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开展历程B. 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C. 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 社会迸步D. 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使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推动了西北欧工商业的开展,有利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B项正确;商业革命使贸易中心向西欧转移,而影响西班牙开展的是大量金银并未转化为商业资本,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封建制度阻碍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排除C项;西班牙并未成为经济中心,不存在转移一说,排除D项。应选B。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表格“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宇航局〞等科研机构的设立,说明战后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用国家力量推动科技进步,A项正确;表格无法得出科技为谁效劳的问题, B项错误;材料没有对各国科技进行比照,C项错误;知识经济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 D项错误。
15.1999年G20峰会在德国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英、法、美、德、意、日、加拿大、俄罗斯〕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组成,占全球2/3人口,近90%国内生产总值。据此可知二十国集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10月联考试题高三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楼车(如下图)又称“楼柬”“精子”,是汉代出现的一种畜力条播机。
它的发明说明了A. 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 传统农业精耕细作C. 农业动力发生革命D. 手工业生产精巧细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畜力条播机”可知耧车的发明提高了耕种的效率,是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故选B;铁犁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耧车依然使用畜力为动力,因此并没有发生动力革命,排除C;耧车是耕种工具,不是手工业生产的工具,排除D。
2. 中国早在汉代就出现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发明,如代田法、楼车等,但这些技术发明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
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铁搭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牛犁。
这反映了A. 古代中国农业科技的实用性不强B. 小农经济对科技发展有阻碍作用C. 封建王朝不注重推广先进技术D. 农民的思想意识需要与时俱进【答案】B【详解】根据“但这些技术发明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
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铁搭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牛犁”可以看出,由于小农经济对技术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不利于先进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故B 项正确;古代的农业科技有实用性,只是不好推广,排除A ;C 项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 ;D 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3. 明清时期,包租制的租佃关系取得了支配地位。
地租数额固定,主佃双方恪守“丰歉两无加减”的约定,佃户甚至逐渐获得了永久耕佃即“永佃”的权利。
他们还要求获得转让所佃耕土地的权利,形成了事实上的“一田二主”甚至“一田多主”现象。
这A. 改变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 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C. 巩固了封建的小农经济D. 消除了佃农的人身依附【答案】C【解析】 【详解】“一田多主”的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租佃制的不断发展,农民有更多的选择自主权,以及人身依附关系放松, 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故C 项正确;土地所有制没有变,排除A ;B 项过于夸大,排除B ;人身依附只是放宽,排除D 。
4. 古代中国工匠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
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陶铸了中国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
可见A. 社会需要弘扬工匠精神B. 古代工匠大多出身儒生C. 科技推动了工匠精神培养D. 科技成就取决于工匠精神【答案】A【解析】【详解】“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都属于工匠精神,在工匠精神的推动下,我国古代的工匠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技术闻名,由此可知,社会需要弘扬工匠精神以推动技术的进步,故选A ;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工匠精神推动了科技的进步,C 项因果颠倒,排除;D 项说法绝对,排除。
5. 唐诗《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这说明当时 A. 城市打破了坊市界限 B. 手工业生产发达C. 农村出现了交易市场D. 交通运输业繁忙【解析】【详解】根据“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可得出此时出现了草市,草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故C 项正确;草是在农村地区,而不是在城市之中,故排除A ;BD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6. 《光绪续纂江宁府志》记载:“(清政府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机户保障国家税收B. 政府管理严密规范C. 晚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步履维艰D. 封建制度阻碍了新生产关系成长 【答案】D【解析】【详解】清政府对机户的生产规模进行了限制,从而不利于私营纺织业规模的扩大,说明封建制度阻碍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故选D ;政府限制机户的生产规模,因此并不能保障国家税收,排除A ;材料中仅有对机户生产规模的限制的规定,并不能说明政府管理严密规范,排除B ;C 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7. 明末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
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
此人取薯藤,绞人汲水绳中,遂得渡海。
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
”据此可得结论A. 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交流B. 当时中国的农业落后于世界C. 商业活动改变了国人的饮食习惯D. 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农业发展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
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
”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使中国出现了过去所没有的物种,并进行种植,故A 项正确;BCD 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8. 有史学家认为,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一例 如武力完成的。
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
可见A. 殖民者不会直接控制殖民地B. 武力在殖民扩张中无足轻重C. 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是经济手段D. 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可知经济手段是殖民扩张常用的方式,故选C;殖民者一般通过经济手段从殖民地获利,但不代表不会直接控制殖民地,排除A;根据“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一例如武力完成的”可知B项说法不正确,排除;题意没有涉及殖民扩张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
9. 下表为19世纪以来主要大国GDP在世界所占百分比简表(世界总量=100)。
此表A. 工业革命缩小了各国经济差距B. 殖民扩张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C. 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进步D. 技术创新极大影响了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9世纪以来,特别是1913年以来,美国的GDP所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大幅增长,中国的比重不断下降,其余国家比重变化不大。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是第二次世界革命中发展最快的国家,美国的技术创新极大的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故选D;根据各国比重的比较可以看出,各国的经济差距并没有缩小,排除A;1820年已经进入工业革命阶段,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度过了殖民扩张阶段,排除B;对世界经济的推动由表格信息无法得出,排除C。
10. 1882 年9月,上海一家由华商经营股票买办的公司宣告成立,一时人们购买股票颇为踊跃,股票行情看涨。
一位外国侨民诉述他对上海的印象时说,在他抵达上海后,便为当地居民所谈的无不是有关股票行情而惊讶不已。
材料反映了A. 实业救国思潮已得到国人认可B.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C. 新型经营方式逐渐被国人接受D.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状况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一时人们购买股票颇为踊跃,股票行情看涨”可以看出,股份制公司发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故C项正确;材料与实业救国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政策变化,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国人的态度,而不是经营状况,排除D。
11. 竹枝词以活泼多样的形式记载了历史变迁,其中一首如是说:“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
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
”这反映了A. 中国铁路最早出现于上海B. 先进科技逐步被国人接受C. 国人思想愚昧制约了社会进步D. 近代中国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的词句中可以看出,国人已经认识到先进的交通工具所带来的使便利,反映出先进科技逐步被国人接受,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哪里更早,排除A;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2. 20世纪俄国的一段资料这样记载: “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这说明A. 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处境有了较大改善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保国家税收要C. 新经济政策注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 赫鲁晓夫试图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知,农民可以全权处理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原料和饲料。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应该是新经济政策中粮食税的内容,农民可以全权处理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原料和饲料明显是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农奴制改革是在1861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已经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赫鲁晓夫改革是在20世纪50年代,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
13.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首歌词中写道:“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 USA 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
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
"这反映出当时A. 大危机推动了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B. 部分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C. 新政根本上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D. 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可以看出,美国有的人认为新政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走苏联的计划经济的道路,因此反映出部分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人运动,排除A;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4. 20 世纪70年代以后,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人长期衰退,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
这说明A. 应强化对市场漏洞的监管B. 国家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C. 福利制度需要进步强化D. 应做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20 世纪70年代以后,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人长期衰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失灵,所以此时国家应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强化对市场的监管,故选B,排除A;福利制度也属于国家干预,因此不应该进一步强化福利制度,排除C;资本主义国家没有采取计划经济模式,因此采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不符合资本主国家的实际,排除D。
15. 《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指出:“ 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
也许,他真诚地相信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
”作者意在A. 揭露斯大林体制的弊端B. 批判斯大林的极权统治C. 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D. 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揭露、批判斯大林个人,而不是批判斯大林模式,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即体现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解决苏联存在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没有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A项错误;材料中作者认为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揭露、批判斯大林个人,而不是批判斯大林模式,没有强调对斯大林极权统治的批判,B项错误;作者认为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解决苏联存在的根本问题,没有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