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保健学》知识要点
《中医饮食保健学》九章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应用(精)
一、食物的性能 ● 食物和药物的性能理论是前人在长期的生活与 临床实践中对其保健和医疗作用的经验总结。 ● 中药性能:用来认识和概括中药作用性质的理 论,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中药药性 理论的简称。
● 食物的性能,亦称为“食性”、“食气”、 “食味”等,和中药性能一致,也包括气(性) 味归经、升浮沉降、补泻等内容。
⊙有些食物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如鸡蛋除营养作用外, 还有调节脏腑功能、清解热毒等作用。李时珍说:“鸡 子黄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甚验。”
*调——调整阴阳
⊙饮食得当则可起到维持阴阳调和的作用。阴阳失调所致 疾病,利用饮食的性味也可进行调节。如阳虚的人可用温补,
选牛肉、羊肉、狗肉、干姜等甘温、辛热类食品补助阳气;而阴虚 的人当用清补,选百合、淡菜、甲鱼、海参、银耳等甘凉、咸寒类 食品养阴生津。
如西瓜清热而治热病烦渴,冬瓜利尿而治小便不通,乌梅
收敛而止泻痢等。 (据统计,具沉降趋向的食物多于升浮趋向的食物。)
5.食物的补泻
●食物性能的“补”与“泻”,一般是泛指食物的补虚与
泻实两方面作用,这也是食物的两大特性。 ●补性食物一般分别具有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生津、 填精等功效; ●泻性食物一般分别具有解表、散热、开窍、辟秽(防 疫)、清热、泻火、燥湿、利尿、祛痰、祛风湿、泻下、 解毒、行气、散风、活血化瘀、凉血等功效。
第九章 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食物性能的概念和应用意义(重点) 2.掌握常用食物性能归类及不同作用(重点) 3.了解食物的配伍应用(难点) 4.了解患病期、服药期及妊娠期的饮食禁忌
第九章 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应用
第一节 第二节
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作用 饮食的应用
学龄前儿童保健知识
学龄前儿童保健知识
1. 儿童饮食
- 儿童的饮食要均衡而多样化,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蛋白
质和脂肪等。
- 给孩子提供新鲜和有机的食物,尽量避免过多添加剂或糖分。
- 鼓励儿童多喝水,限制高糖饮料和咖啡因的摄入。
- 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获得专
业建议。
2. 儿童睡眠
- 学龄前儿童需要充足的睡眠来支持身体和大脑的发展。
- 每天应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为10-12小时。
- 创造一个舒适、安静和黑暗的睡眠环境,帮助孩子入睡。
- 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表,保持规律的作息惯。
3. 儿童运动
- 鼓励学龄前儿童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发育和健康
成长。
- 孩子应每天进行至少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可以包括户外游戏、运动课程和家庭活动。
- 避免让孩子久坐不动,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4. 儿童卫生
-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和保持身
体清洁。
- 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及时接种疫苗。
- 注意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如避免接触患病人群、保持清洁的
环境等。
5. 儿童心理健康
-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家长应给予关注和支持。
- 建立稳定和温馨的家庭环境,提供安全感和愉快的亲子互动。
- 鼓励孩子表达情感,帮助他们处理挫折和压力。
- 如发现儿童存在心理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以上是学龄前儿童保健知识的一些要点,家长在照顾孩子的过
程中可参考以上建议,但也应根据具体情况向医生或专业人士咨询。
中医养生保健学
“管好你的嘴、喝好你的水、迈开你的腿。”
《黄帝内经》:“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 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 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 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 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
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又•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 息息相关。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 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 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 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 体。
1.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 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 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情力和稳定的情绪。
2.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 《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 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三)清静养神 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都
需要神的调节。 清静养神原则的运用: 一是以清静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
即所谓“恬淡虚无”之态,其气即可绵绵而生。 二是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
2.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传统的行之有效 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实质;
3.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 情况,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进行更大 范围的推广,使之成为个体养生和群体保健 的指导原则。
六、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协调脏腑 五脏间的协调,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 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1.脏腑的协同;2.纠偏) (二)畅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1.活动筋骨,以求气血通畅。
2020年饮食营养卫生保健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20年饮食营养卫生保健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饮食营养类:▲判断题:1.卫生部门推出“四少一多健康饮食”以少肥肉,少油汤,少酱料,少蔬果,多油炸为原则。
(X)2.吃饭应细嚼慢咽,最标准的用餐时间,约为一餐20分钟。
(V)3.饮食疗法必须把握“减营养,不减量”的原则,以免影响幼儿成长。
(x)4.全脂牛奶、冰淇淋等虽然吃起来没有油腻感,但它却含有相当高的不可见脂肪。
(V)5.用毛豆,黄豆及一些豆制品来取代部分肉类,能增加食物纤维,又可减少油脂,一举两得。
(X)6.食物纤维不能帮助肠道擂动,会造成孩子的肥胖及便秘。
(X)7.生活作息正常,早睡早起多运动,多喝白开水,多吃蔬菜水果,可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V)8.高温油反复使用会产生致癌物质。
(V)▲选择题:1.哪种食物不含食物纤维(C)A、南瓜B、燕麦C、鱼D、黄豆2.下列什么饮料的致肥成份最高(C)A、水果汁B、红茶C、可乐D、牛奶3.下面哪种蔬菜含有丰富的铁元素(B)A、大蒜B、波菜C、洋葱D萝卜4.每日饮食中蔬菜应吃几份(B)A、1份B、2份C、3份D、4份5.哪一类食物缺乏时会没有体力、容易疲倦(B)A、五谷本M茎类B、鱼肉蛋豆类C、蔬菜类D、水果类6.可保持骨骼,牙齿健康的是哪种食物(A)A、牛奶B、蔬菜C、水果C、油脂7.缺乏维生素A有那些表现吗?(A)A、夜盲症B、胆结石C、骨质疏松D、胸闷8.缺乏维生素C容易出现的症状是(A)A、败血病B、胃出血C、白血病D、咯血▲问答题:1.什么是营养素?答: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各类营养物质叫营养素。
2.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哪些?答:传统意义人体需要六大营养素,分别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水,现在增加了膳食纤维素,与前面合在一起即为人体所需的7大营养素。
3.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答:参与人体组织的更新和修复,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为儿童生长发育提供能源,增强抵抗力,是生命的基础,是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人体的肌肉、内脏、血液、皮肤、毛发和指甲都是由蛋白质所组成的。
中医养生学8
古人所说的“食不语”及 “食勿大言”,就是要求人们 在吃饭时专心致志。
若进食时,仍思绪万千,或 边看书报,边吃饭,心不在 “食”,则不会激起食欲,纳 食不香,自然影响消化吸收, 不符合饮食养生要求。
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 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同时,注意饮食 的调配及保养,对防老抗衰是十分有意 义的。
《养老奉亲书》说:“高年之人真气耗 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
清代养生家曹廷栋认为,以粥调治颐养老 人,可使其长寿。他指出:“老年有竞日食 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 寿”。因之编制粥谱百余种,以示人食饮。
午饭宜饱
中午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午的活动告一段落,下午仍 需继续进行,白天能量消耗较 大,应当及时得到补充。所以, 午饭要吃饱,所谓“饱”是指 要保证一定的饮食量。当然, 不宜过饱,过饱则胃肠负担过 重,也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和 健康。
晚饭要少
晚上接近睡眠,活动量小,故 不宜多食。如进食过饱,易使 饮食停滞,增加胃肠负担,会 引起消化不良,影响睡眠。所 以,晚饭进食要少一些。也不 可食后即睡,宜小有活动之后 入寝。
很多食物都具有防老抗衰作用,例如: 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桃、 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 都含有抗衰老物质成分,都有一定的 抗衰延寿作用。经常选择适当食品服 用,有利于健康、长寿。
在传统的中医饮食养生法中,有丰富的调 养经验和方法,在食品选择上,有谷类、 肉类、蔬菜、果品等几大类;在饮食调配 上,则又有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 心等,只要调配有方,用之得当,不仅有 养生健身功效,而且可以收到治疗效果。
关于饮食健康的内容
关于饮⾷健康的内容 饮⾷得当会使⼈更加美丽健康。
⾷物满⾜⾝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适当量的蛋⽩质供⽣长发育、⾝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理功能。
下⾯是⼩编为你精⼼整理的关于饮⾷健康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饮⾷健康的内容篇1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们对饮⾷的看法从⾊⾹味到注重⾷品的健康问题,⼈们⼀直在追寻⼀种好吃吃好的健康理念,但是⼈们对怎样饮⾷才健康知之甚少。
怎样才能吃得健康,国内外对于⾷品健康的不同状况,哪些是健康的饮⾷习惯等,都是⼈们很关⼼的问题。
关键词: 饮⾷;健康。
前⾔: 近年来,随着科学⽔平的飞速发展,⼈民⽣活⽔平的提⾼。
⼈们对饮⾷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吃饱、吃好,更要在饮⾷中得到健康。
正⽂: 1.吃的健康的含义 “安⽣之本,必资于⾷,不知宜⾷者,不⾜以⽣存也”。
以此我们可以看出吃什么以及如何吃都是时刻的关系到我们的⾝体健康,甚⾄是关乎⼈的⽣存质量。
健康饮⾷的要点就是:合理偏⾷为健康充电,缺啥补啥;少⾷⾁类⾷品和动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物和新鲜蔬菜及⽔果,注意蛋⽩质摄取均衡,减少不良的饮⾷习惯。
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物。
古⼈尚且如此看重吃的作⽤,那么在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我们就应该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
2.国内外吃的现状 2.1从全球来看 根据世界卫⽣组织的估计,全球每年发⽣⾷源性疾病数⼗亿⼈。
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发⽣⾷源性疾病的概率也相当⾼,平均每年有1/3的⼈群感染⾷源性疾病。
这表明,⼯业化程度的发达并不能保证⾷源性疾病爆发危险性的降低,反⽽由于⼯业化程度越发达,⾷物供应链越难控制,⼀旦发⽣⾷品安全问题,其影响⾯和波及⾯会更⼤。
另⼀⽅⾯,由于⼯业化产品的规模⼤,不安全⾷品的召回、销毁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会更⼤。
也就是说,每年由数⼗亿例⾷源性疾病⽽导致的医疗费增加,以及产品的销毁可带来数⼗亿美元的消耗。
由此可以看出,⾷品安全对社会、对经济的影响是⾮常⼤的,在⾷品安全不良的条件下,⼉童、孕妇、年⽼体弱者和免疫⼒低下的⼈群更容易感染⾷源性疾病,成为最主要的受害⼈群。
中国饮食保健学导论
思
考
题
1.关于中国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的较。
2.阐述中国饮食保健学与中国烹饪科学的关系。 3.你对药膳是如何认识的?
第二章 中国饮食保健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 饮食保健的起源
一、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饮食保健活动; 二、用火熟食是人类饮食保健史上的一大飞跃; 三、酒的发明是对饮食保健的一大贡献。
四、明清时期 1、《随息居饮食谱》 《随息居饮食谱》为清代王士雄所撰,是一部实用性较强 的食疗保健食谱。 2、《调疾饮食辩》
《调疾饮食辩》,又名《饮食辩录》,简称《饮食辩》, 为清代章穆所撰,是一部价值较高的食物本草学著作。 对食物本草学的贡献 汇集食疗食物600多种,采摘诸说,发表己见,修订错误; 有食物,有配方,实用性较强。 3、其他文献:《食物本草》、《医学衷中参西录》、 《老老恒言》等。
中国饮食保健学
Chinese Dietetic Healthcare
上
篇
总
论
第一章
中国饮食保健学概述
一、概念 1、保健 2、中国饮食保健学 中国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 理论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 思想观念出发,研究饮食与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 及防治疾病关系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食疗
饮食治疗——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疾病的饮食治
疗,是传统医学治疗疾病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特色之一。
原理:扶正祛邪。 意义: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小、简便易行、行之有效、
易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的特点。特别是慢性病、孕妇、小儿
及老年性疾病等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即使 是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疾病,也需要食疗的配合和支持。 几点说明: A、历代治病,首重食疗:食疗与药疗;食疗与医生水平。 B、近代提出了“天然疗法”:近代医学进步与缺陷同存。 C、药物治病,需配合食疗:“三分治疗,七分疗养。”
《饮食要健康》(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全一册
生:会肚子疼。
师:非常正确!注意饮食卫生可以避免我们感染细菌和病毒,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健康饮食的原则,提高学生的饮食健康意识。
4. 辨别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
师生互动: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健康饮食的原则,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辨别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老师会展示一些食物的图片,大家来判断这些食物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如果是健康的,就举右手;如果是不健康的,就举左手。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和介绍,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提高学生对食物的认识和理解。
3. 掌握健康饮食的原则
师生互动: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同种类食物的营养价值,那我们应该怎么吃才能保持健康呢?现在,老师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健康饮食的原则。首先,我们要食物多样化。也就是说,我们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不能只吃一种或几种食物。为什么要食物多样化呢?谁能说一说?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导入新课、认识不同种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掌握健康饮食的原则、辨别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小组活动和总结归纳等环节,学生们对饮食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小组活动和游戏。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一些食物的营养价值理解还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引导;在小组活动中,有些小组的合作还不够默契,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协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采用更多的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会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饮食健康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04041课程总学时/学分:36/2课程类别: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重点讨论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和食品的营养价值,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营养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加工贮藏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影响,熟悉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及合理膳食的构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完成如下要求:1.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知识。
2.熟悉各类营养素的功能、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了解其来源和供给量。
3.熟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4.了解不同生理状况的营养。
5.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6.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了解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方式:多表现应用方面的内容,形式上运用多种媒体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给学员留下深刻的记忆并激起强烈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2 学时)1.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包括加工)2.食品营养学简介(包括概念、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3.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4.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建议本章教学要求:教本章重点食品、营养素及人体健康的关系;本章难点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
第一章蛋白质(4 学时)1.蛋白质的组成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3.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4.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5.蛋白质的需要量及供给本章教学要求:本章重点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本章难点掌握食物蛋白质的分类及各类蛋白质的主要限制氨基酸,膳食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第二章脂类(3 学时)1.脂类的一般组成2.脂类的生理功能3.脂类的消化吸收4.脂类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本章教学要求:本章重点掌握脂类的分类;本章难点掌握必需脂肪酸及营养特性,脂类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4 学时)1.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2.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3.膳食纤维的作用4.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本章教学重点:本章重点掌握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类,;本章难点掌握膳食纤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基础营养学知识
二、能量和宏量营养素
GI是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 ➢ 高——消化快,吸收完全,血糖浓度波动大 ➢ 低——消化慢,吸收慢,血糖浓度峰值低,下降速度慢,波动小
(3)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 建议中国居民膳食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为占总能量摄入量的 50% ~ 65% ➢ 来源:复合碳水化合物淀粉、不消化的抗性淀粉、非淀粉多糖和 低聚糖等 ➢ 膳食中淀粉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和薯类食物 ➢ 限制纯能量食物如糖的摄入量,保障人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及 改善胃肠道环境,预防龋齿
(1)蛋白质组成: ➢ 碳50~55%、氢6.7~7.3%、氧19~24%、氮13~19%及硫0~4%,有 些蛋白质还含有磷、铁、碘、錳及锌等元素 ➢ 生命的基本物质,人体氮的唯一来源
(2)分类: ➢ 完全蛋白 ➢ 半完全蛋白 ➢ 不完全蛋白
(3)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 ➢ 每克氮相当于6.25g蛋白质(即100/16),其折算系数为6.25 ➢ 大多数蛋白质含氮量接近,平均约为16%
➢ 营养素: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身体活动和健康,以食物 的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 素、水和膳食纤维
一、营养素
2、营养素的分类
➢ 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量多、比重大 ➢ 微量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量少、比重小 ➢ 常量元素:人体内含量较多,大于体重的0.01%,每日膳食需要量都
➢ 膳食合理搭配 ➢ 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 ➢ 三大宏量营养素的合理比例
第二节 平衡膳食
一、食物的分类 二、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三、特殊人群膳食指南
一、食物的分类
公共营养师基础必学知识点
公共营养师基础必学知识点
1. 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基本的营养学概念、营养素的分类和功能,以及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类型和量。
2. 健康饮食指南:了解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健康饮食指南,包括膳食宝塔、平衡饮食、五谷杂粮等概念,以及推荐的每类食物的摄入量。
3. 膳食营养素分析和评估: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和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判断是否满足营养需求。
4. 营养需求和推荐摄入量:了解各个年龄阶段、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群体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5. 饮食行为和习惯:了解个体或群体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对营养摄入的影响,能够提出相关的营养建议和改进方案。
6. 营养与健康相关知识:了解营养与各种疾病的关系,包括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以及营养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
7. 特殊人群营养:了解不同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和注意事项,包括婴幼儿、孕妇、老年人、运动员等,以及各类疾病和营养治疗。
8. 食品安全与卫生:了解食品安全和卫生的相关知识,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食品中毒等,以及个人和社区食品安全维护的方法和措施。
9. 健康教育和咨询技巧:掌握基本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技巧,能够向个
体或群体提供相关营养知识和建议,并解答相关问题。
10. 职业道德和伦理:遵守公共营养师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权益,提供专业、客观和准确的营养服务。
《饮食与营养》课程教案设计
《饮食与营养》课程教案设计第一章:饮食与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饮食健康原则。
让学生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基本的饮食健康原则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基本的饮食健康原则。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讨论哪些是健康的,哪些需要改进。
第二章:营养基础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营养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
让学生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营养的基本概念基本的营养知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营养的基本概念,基本的营养知识。
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讨论,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营养的理解,讨论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第三章:食物的分类与营养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分类。
让学生掌握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
3.2 教学内容食物的分类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如何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食物的分类,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实践教学法:带领学生进行食物选择实践。
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食物选择经验,讨论如何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
第四章:均衡饮食与营养搭配让学生了解均衡饮食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营养搭配。
让学生了解均衡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均衡饮食的概念如何进行营养搭配均衡饮食对健康的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均衡饮食的概念,如何进行营养搭配。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营养搭配实践。
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营养搭配实践经验,讨论均衡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第五章:不良饮食习惯与健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良饮食习惯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对《中医哲学和饮食养生》课程的建议
对《中医哲学和饮食养生》课程的建议哎呀,这可是个大问题啊!咱们这位朋友提的这个建议,简直是让我想起了那个古老的故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你说,我们这门《中医哲学和饮食养生》课程,咋就能让那么多人愁眉苦脸呢?这不是让人家为难嘛!不过,既然这位朋友提出了这个问题,那咱们就得好好地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难题。
咱们得明确一点,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你说,我们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哲学,学会如何运用中医的智慧来养生保健,对吧?那咱就不能只关注那些高大上的理论知识,得把这些知识融入到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大家真正能够体会到中医哲学的魅力。
具体怎么做呢?我觉得,咱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第一,咱们得让这门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你说,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喜欢听那些枯燥无味的课啊?咱们得找点儿新鲜玩意儿,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比如说,咱们可以邀请一些中医专家来给大家讲解一些有趣的中医故事,或者是通过一些幽默诙谐的方式来让大家理解一些复杂的中医理论。
这样一来,大家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医哲学的魅力。
第二,咱们得让这门课程更加贴近实际。
你说,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哪还有时间去琢磨那些中医养生的知识啊?咱们得把这些知识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能够关注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比如说,咱们可以教大家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养生方法,让大家在生活中就能够实践这些养生之道。
这样一来,大家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中医哲学的实用价值。
第三,咱们得让这门课程更加互动性强。
你说,现在的课堂上,大家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哪还有什么互动性可言啊?咱们得让大家都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大家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比如说,咱们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环节,让大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或者是设置一些实操环节,让大家亲自动手去实践中医养生的方法。
饮食养生的基础知识
饮食养生的基础知识原文地址:饮食养生的基础知识作者:烟雨江南饮食为健身之本。
饮食养生,是指合理地摄取食物中的营养,以增进健康,强壮身体,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孙思邈曾经说过:“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就为人们设计了一张合理的食谱。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个食谱有主食,有副食,各种食品齐全,且主次搭配合理,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都有,是一张科学的食谱。
1993年,我国营养学家根据美国“食物金字塔”,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中国居民食物金字塔雏型,内容大致有8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相适应,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饮酒应适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此“建议”的原则与《内经》是一致的。
1.合理调配 由于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含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只有做到合理调配,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营养。
(1)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五味与五脏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体的作用各不相同。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
故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说明五味对五脏有其特定的亲和性,五味调和则能滋养五脏,补益五脏之气,强壮身体。
(2)粗细结合,是指主食中的五谷相杂。
五谷,是稻、麦、薯及豆一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为人体提供了必须的热量和能量。
所谓五谷相杂,是说人们每天的主食,不可单一化,应粗粮与细粮相结合,才能符合人体的营养结构,满足人身气、血、津液等物质生成的需要。
在五谷中,一般认为上等的粳米、面粉为精细品,而高粱、玉米、大麦之类为粗粮。
因此,无论从营养学角度,还是从防病延年的角度来看,都应五谷相杂,粗细结合,否则不仅不能满足人体营养的需要,严重的还会产生脚气病等营养缺乏症。
饮食科学资料
饮食科学饮食科学是研究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合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的学科,涉及营养学、食品学、健康管理等领域。
人类的健康和长寿与饮食息息相关,因此饮食科学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营养学的重要性营养学是饮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合理的营养摄入对维持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需要的营养素也各不相同,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营养搭配和摄入对健康至关重要。
饮食与健康管理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疾病、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现代社会中,饮食结构日益丰富多样,但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饮食不均衡和摄入过量的问题。
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过多会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而过度追求减肥导致的长期挨饿也容易损害身体健康。
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对健康至关重要。
饮食文化与心理健康饮食不仅仅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还涉及到文化和心理健康的因素。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这些文化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风貌。
合理地继承和传承饮食文化有利于增进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科学的饮食习惯也有利于维护人们的心理健康,通过调节饮食来调整情绪,平衡身心,维持心理健康。
饮食教育的重要性饮食教育是饮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提高公众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当今社会,饮食信息充斥着网络、媒体等各种渠道,但不少信息存在误导和夸大之处,导致人们对饮食产生误解。
因此,加强饮食教育,提倡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和行为,对于促进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整体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总之,饮食科学是一门探讨人类健康与长寿的关键学科。
营养学、饮食结构、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都涉及到饮食科学的范畴。
科学的饮食观念和行为对维护健康至关重要,加强饮食教育,提升公众对健康饮食的认知是当前亟需加强的工作之一。
营养知识及个人卫生知识
= 1385—953.1=431.9千卡
体质指数 =体重kg/身高2 = 20.07 (M)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上通用的体格评价指标。
BMI值 BMI值原来的设计是一个用于公众健康研究的统计工具。当我们需要知 道肥胖是否对某一疾病的致病原因时,我们可以把病人的身高及体重换 算成BMI值,再找出其数值及病发率是否有线性关联。不过,随着科技 进步,现时BMI值只是一个参考值。要真正量度病人是否肥胖,还需要 利用微电力量度病人的阻抗,以推断病者的脂肪厚度。因此,BMI的角 色也慢慢改变,从医学上的用途,变为一般大众的纤体指标。
• 有人认为光靠运动不能减肥。其实这是错误的。相反,光靠节食是不能减 肥的。因为规律的运动可以降低脂肪固定值,因而能持久地保持身体健美,使已 经减掉的脂肪不会再重现。持久的有氧运动能使新陈代谢提高25%;快走会使新 陈代谢提高17%。因此,即使不节食,一个身体超重的人坚持步行,一年不到, 平均可减少10%至20%的重量。
的优质蛋白质含量在植物中 是最高的。但一般来说,鸡
分有益。并且芹菜叶茎中含有 挥发性的甘露醇,别具芳香,
蛋中的蛋白质生理价值最好。
能增强食欲,还具有保健作用。 蛋白质忌久炸久煮,所以吃
芹菜的平肝降压作用,主要是 因为芹菜中含酸性的降压成分,
鸡蛋以蛋羹为好,每天以1~
动物实验证明对兔、犬静脉注 2个为宜。胆固醇高的老年人,
一个69千卡苹果的性味温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糖类有机酸果胶蛋白质钙磷钾铁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另含有苹果酸酒石酸胡萝卜素是所有蔬果中营养价值最接近完美的一个
体育保健学
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 张颖
一日的营养能量平衡
6
3月25日 周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保健学》知识要点
一、填空
1、保健按照所选用的方法可分为、______、、,按照服务的对象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饮食保健学是在理论指导下,从、的思想观念出发,研究饮食和增进人体健康及防治疾病关系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3、中国饮食保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和两大部分
4、辨证施食是_______的基本原则,是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5、食物的四性是指食物所具有的、、、四种不同性质。
寒和凉属,温和热属。
6、食物的五味是指、、、、五种不同的味和作用。
五味入五脏是指辛能入、甘能入,酸能入、苦能入、咸能入。
7、在饮食保健学上常用的特殊炮制方法是、、、、。
8、食物与食物之间的配伍关系主要有、、、、。
9、咸味食物具有、、、等作用。
10、甘味食物具有、、、等作用。
二、判断题
1、胡萝卜、黄瓜等食物含有分解维生素C的酶,不宜与白萝卜、旱芹等配伍使用。
()
2、牛奶等含钙丰富的食物不宜与菠菜等含草酸较多的食物配伍使用。
()
3、发物能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不能食用。
()
4、以脏补脏理论是指所有动物脏器都对人体相应脏腑器官具有保健作用。
()
5、凡性属沉降的食物主下行而向内,为阴。
()
6、凡具有升浮作用的食物,大多性属温热,味属辛甘。
()
7、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多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
()
8、升降浮沉是指食物所具有的升、降、浮、沉四种作用趋向。
()
9、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所有的四种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
10、食物的归经与食物的五味理论无关。
()
三、名词解释
1、食养
2、食疗
3、食补
4、食忌
5、归经
四、食物配伍禁忌连线题
人参南瓜茯苓乌梅羊肉柿子猪肉醋螃蟹萝卜
五、简答题
1、咸味食物具有哪些作用?
2、简述食物的采集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3、简述炮制与烹调的目的。
4、简述饮食保健中烹调的基本原则。
5、食物禁忌的内容有哪些?
六、论述题
试述脾胃饮食保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