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游词
导游员要引导游客游览观光,向游客介绍景点,就离不开导游词。
导游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旅游服务的质量。
一篇好的导游词,不仅能让游客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对景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帮助游客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给游客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知识要点】
●导游词是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观光的讲解词
●导游词具有知识性、规范性、口语化的特点
●导游词一般由前言、总说、分述、结尾等部分构成
●导游词的写作有不同于其他文书的特殊要求
【能力要求】
●能利用相关资料写出比较完美的导游词
【情景导入】
一次,日本某青年友好访华团在北京游览颐和园时,导游员给他们详细介绍颐和园的历史、园林布局、古建筑艺术特色等。
旅行团长高兴地说:“我来过颐和园3次,从未听到过这样详细的导游讲解,以前除了吃饭,什么印象也没有,回去也没有资本向亲戚朋友介绍。
这次回去后,要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人来颐和园。
”
(摘自高胜祥、邸晓平主编《旅游应用文》,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如果游客对景点了解很少,会觉得游览索然无味。
而经过导游员成功的讲解,了解了景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他们会游兴大增。
一、导游词的特点
【案例】
秦兵马俑导游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
秦兵马俑博物馆自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万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
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
”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1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
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这些秦俑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他们的相貌各异?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1、2、3号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
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场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
一天,住在村里的农民在村外空地上打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
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
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赶紧把井里的人拉上
来。
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
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井。
但他们最终决定报告文物部门。
……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俑馆的1、2、3号坑被确认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经测量,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
俑坑的最东端是3排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0个,共210个俑。
他们是部队的前锋。
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排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
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例的两边,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
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是土。
整个坑道距地表5米深。
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
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
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俑。
根据推测,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个兵马俑。
这里是1994年11月开放的2号坑……
现在,我们来到了3号坑。
……
据估计,等1、2、3号坑全部开掘后,将出土8000多件陶俑。
这些俑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
可谓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因为,它们全是以秦始皇御林军中的将士们为蓝本制作的。
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军”中,你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同的俑。
他们一个个气度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最轻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从1.7米到1.9米不等。
如果大家仔细瞧,不难分辨出兵俑中哪些是陕西人,哪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肃人。
这从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即可看出。
我们很多人在电影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须”,其实,秦俑中就有蓄仁丹胡的,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
……
虽然,英雄一世,创立无数伟绩的秦始皇——嬴政早已去世2000多年了,但是,他的伟绩,以及现存的兵马俑留给人们的思考是什么呢?我想,敢创造历史先河、为国家统一不惧死亡的韬略和勇气,是我们应该吸取和仿效的。
一代伟人嬴政横扫六国、统一中国的非凡气度和魄力仍不失为我们今天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的巨大动力。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没有这种气魄是不行的!
(摘自“中国文化旅游网”,有删节)导游词是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观光的讲解词。
导游员主要通过导游词导引旅游活动。
导游词主要有知识性、规范性、口语化三个特点。
知识性。
导游词必须有丰富的内容,通过对景区和景点的概况、特点、价值、沿革、轶闻趣事及有关知识的介绍,引人入胜,增加游客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最大的审美享受。
规范性。
导游词的规范性包括内容规范和语言规范两方面。
首先,撰写导游词要正确把握历史、文化的内涵,不能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误导游客;其次,语言要准确、健康。
口语化。
导游词是导游员口头讲解给游客听的,是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因此,撰写导游词要注意多用口语词和浅显易懂的书面语词,要避免使用晦涩生僻、音节拗口的词语,而且要多用短句,做到精练流畅,讲起来顺口,听起来轻松。
二、导游词的结构与内容
导游词在结构上一般包括前言、总说、分述、结尾四部分。
前言。
对游客表示欢迎,并交待活动计划、有关事项及联络方式,制造良好
氛围或设置某种悬念,为整个旅游活动做安排和铺垫。
如《长城导游词》的前言: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希望各位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总说。
用概述方法介绍景点的特色、价值等,使游客对游览地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引发游客兴趣。
如《秦兵马俑导游词》的总说部分,就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了秦兵马俑博物馆的开馆时间及其吸引游客之众之广,并引用法国总统希拉克和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对秦兵马俑的高度评价,说明了秦兵马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使游客产生浓厚的游览兴趣。
分述。
这是导游词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要对各景点逐一加以详细的说明讲解,把景点最具魅力、最为传神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引导游客去欣赏、去品味。
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应以游览的时间先后或方位为线索,既要分出段落与层次,又要用好过渡语,把各部分内容衔接起来。
结尾。
导游词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用真诚的告别与祝福用语结束全篇,也可以根据景点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结尾。
如《秦兵马俑游词》的结尾,作者用一个设问句,引出秦始皇横扫六国的气度和魄力,使游客从中吸取了有益的人生哲理并受到巨大的鼓舞。
三、导游词的写作要求
(一)注重挖掘景观的深层内涵
我们所要介绍的景观,一般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大都有许多口头流传的故事或丰富的文学材料。
因此,写作导游词首先要广泛收集材料,经过认真阅读、分析、比较,筛选出优秀的、科学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富有艺术性的精华,而去掉荒诞的、迷信的、毫无意义的糟粕,并适时掺进自己观察得来的人生感悟,能够“推陈出新”。
例如,黄崖关长城的十二寡妇楼,以前更多表现其苦难、节妇的悲剧气氛,现在主要颂扬其忠烈、抗敌的悲壮气概;东陵孝庄太后墓在围墙之外,以前都传说她下嫁多尔衮,不守妇道,是个风流皇后,被逐出家门,现在则还历史本来面目,宣传她对稳定清初政治局面、扶助康熙帝治理国家的功绩。
(二)突出景点的个性特色
导游词一定要突出所描写景点的个性,即充分揭示其本身独有的、不同于其他任何景观的特色。
个性即特色、特点,是独一无二的东西。
个性越鲜明,则旅游资源的价值越高。
自然景观要突出自然特色。
每一个自然景观都有独特的地方,我们要准确地把它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吸引旅游者。
例如,名山各有其个性:泰山的雄、华山的险、黄山的奇、峨嵋的秀,等等。
我们一定要深刻地挖掘所要描写的对象本身拥有的个性,绝不能停留在泛泛的描述上,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别有洞天等,太一般化,落入俗套。
对历史文化遗产类的人文资源,则应尽可能保持其原来的风貌,特别是古建筑与古园林,除审美价值外还具有历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人的审美意识与生活情趣。
如古书院,不必过多描述山门、大雄宝殿、四大天王,等等,这些是每个寺院都有的,虽有微小差别,但对于不是研究佛教艺术的一般旅游者,并不感兴趣。
应着力去发现它在宗教史上、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地方。
(三)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在导游词中,恰当运用比喻、比拟、夸张、象征等手法,可使静止的景观化为生动鲜活的画面,揭示出事物的内在美,使游客沉浸陶醉。
如一段介绍洞庭湖
畔君山的导游词:
啊!君山到了!请您注意,机不可失!您下船的地方叫“龙口”。
为什么叫龙口呢?瞧,两山半包围,似龙的两腭伸身洞庭湖中,欲有吸干湖水之势;腭上岩石参差交错,似“龙牙”;两口水塘分两边,像一对水粼粼的眼睛,“腭”后有座小丘叫“龙舌”,“舌尖”伸入井中,终年“滴涎”不止,就是引人入胜的“龙涎井”。
(摘自高胜祥、邸晓平主编《旅游应用文》,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这段文字用龙口的各部分做比喻,生动地介绍景点的地形特点,给美景增添了浪漫色彩,使人产生无限遐思。
(四)善于编织故事情节
在导游词中,适时穿插一些美丽的传说、动听的故事,能起到增强游览的趣味、激发游客兴致的作用。
当然,所编织的故事必须内容健康而且与景观密切相关。
如君山导游词中,介绍仙螺峰时,就穿插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次突然下了三天三夜的瓢泼大雨,八百里洞庭水猛涨三丈。
一天,从南边游来恶龙,在洞庭湖中兴风作浪。
洞庭湖上六畜、财物漂浮,呼叫“救命”声处处可闻,惨不忍睹。
七十二侧螺姑娘见此惨景,决心用九千九百九十九年修炼之功,把仙螺壳变成七十二条大船,抢救人命!七天七夜奋战,不知救了多少人,因疲劳过度,全部昏倒在船上。
七十二仙螺醒来,洪水退了,风平浪静,七十二仙螺壳也搁浅在昆仑石上,所以君山有七十二个山头,螺壳可随水位浮沉,才出现“水涨君山长”的奇闻。
(摘自高胜祥、邸晓平主编《旅游应用文》,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仙螺舍身救人的故事,深深感动着游客,也使游客的游览兴致更浓。
听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再欣赏眼前的美景,游客会觉得仙螺壳化成的君山山峰更美,并为之陶醉。
(五)语言生动亲切,幽默风趣
生动形态、丰富多变的语言能使游客感到赏心悦耳,进而融入景观的意境;文明朴实、富有人情味的语言,会使游客倍感友好、亲切与温暖;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活跃气氛,使游客感到轻松愉快。
因此,在导游词中,还要特别注重语言的运用。
特别提醒
导游词的运用,要灵活应变,注重寓游于乐。
在导游过程中,要根据游客的不同国籍、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等,适当调整导游词的内容;也可巧妙地把景点、故事、传说与游客联系起来,以调动游客兴致。
技能训练
●从下述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郭沫若先生曾为中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陕西半坡博物馆题词“半坡遗趾”,其墨宝至今仍然镶在博物馆保护大厅东墙之上,供人欣赏。
对此题词,一位导游以“遗址”而非“遗趾”之议,竟推演出郭老当时喝醉酒,下笔有误,遂有“遗趾”流传后世。
此话一出,引来众人一阵喧嚣。
恰好从旁走过的半坡博物馆负责人听后,上前解释说,古汉语“趾”与“址”通用,“遗趾”是古代人遗留下来的足迹,郭老写此题词更见精粹。
●每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作导游员,其他同学当游客,自设情景,进行模拟训练比赛,并评选出最佳导游员和优胜小组。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景点,创作一篇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