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肖裕声: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
甲午战争:缘起、过程及教训
1894年6月22日,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向中国驻日公使汪凤藻提交一份备忘录,对中方拒绝“共改朝政”深表遗憾,表示日本不会因为中国的拒绝而放弃这项动议,在朝鲜内政改革完成前,更不会撤退驻扎在朝鲜的军队。这份外交照会后来被称为“第一次对华绝交书”。
中国的拒绝让日本有了与朝鲜直接交涉的理由。1875年,日本借助于“云阳号事件”与朝鲜谈判,达成《江华条约》。这既是朝鲜被迫开放的开始,也是中国在朝鲜宗主权受到严峻挑战的起点。日朝两国在条约中相互确认对方为“独立主权国家”,中国在朝鲜的宗主权被日朝两国莫名其妙地单方面予以取消。
中国当然不会轻易接受这样的结果。当清政府当局尤其是李鸿章明白了《江华条约》对中国的不利后,很快开始了战略反击。李鸿章认为,如果让日本独占朝鲜,对中国的威胁太大,朝鲜不再是中国的战略缓冲,反而成为日本进攻中国的跳板、桥头堡。要让朝鲜重回中国“国防外线”的战略定位,就必须设法将世界各大国引至朝鲜,以“大国均势”遏制日本、俄国对朝鲜的觊觎。经过李鸿章的努力,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俄国等各大国,相继与朝鲜签署双边通商协议。一个向全世界开放的朝鲜,在1880年代初期大致成型。中国顺顺当当夺回了朝鲜事务的主导权。
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实力,都让中国人自信这场战争稳操胜券。当时,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确实恢复了遭两次鸦片战争打击而失去的荣光,不仅在经济总量上重回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军事实力也经过30年发展改造,迈进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举30年经济增长之实力而创建的北洋海军,虽然还没有经过实战检验,但不论中国的当事人,还是国际观察家,对于中日军事力量比较,至少没有多少人想到中国会在战场上如此不堪一击。然而,甲午战争的结局却是中国的失败,而且那么惨。
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思索与当代决策
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思索与当代决策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惨痛经历,它深刻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影响了我们今天的思考与决策。
这场战争暴露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弱点和不足,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强国富民”和“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紧紧把握历史经验,深入反思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软实力,增强军队实力,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强国不断作出努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应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多边主义,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和平、合作、共赢的理念为指导,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推进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为构建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努力在文化层面增强国家凝聚力和社会向心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提高国家安全防范意识。
在临界的时刻,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
总之,甲午中日战争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历史反思与启示,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不断加强自身实力和国际合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汲取历史教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创新。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文明素质,使国家发展更具活力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加强防范和化解冲突的能力,在推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应对能力,确保国家和民族利益不受损失。
最后,甲午中日战争的惨痛历史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困境,但同时也启示我们,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而不断努力。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2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②丁一平: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2014-03-12 12:59:53)转载▼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压在中国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今年,又逢甲午。
中国,又被触痛。
为了痛定思痛,为了痛定思痛,为了噩梦不再搅碎好梦;为了坎儿不致成为跨不过去的鸿沟;为了伤口不再被戳,为了流泪的人不再流血,为了流血的人不再流泪———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参考消息》联合推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型专题报道,将连续刊发金一南、丁一平、皮明勇、肖裕声、罗援、彭光谦、孟祥青等一批军事研究领域名家大腕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成果、心血文章。
草根博览综合新华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等官网集成报道。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②丁一平: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作者:丁一平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核心提示:洋务运动失败必然首当其冲地影响北洋舰队。
甲午海战的硝烟散去近两个甲子,那段屈辱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曾经遍体鳞伤的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
在此历史时刻,我们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意义何在?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开拓走向未来,这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尤其是对待失败历史的正确态度。
失败历史是一面雪亮的镜子,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心态,也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当前,我们党正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在努力奋斗,在此历史关键时刻,我们重新反思甲午海战的屈辱历史具有特殊意义。
这既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文明的伟大民族应有的历史担当,更是实现“富国强军”和建设“海洋强国”,增强全民族海洋、海权意识的现实需要。
可歌可泣的历史悲歌甲午海战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海上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从海上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其后的百多年间,英、美、日、法、俄、德、意、奥等国从海上入侵中国达479次之多,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有84次。
回顾甲午战争带给我们的八个启示
回顾甲午战争带给我们的八个启示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回顾甲午战争带给我们的八个启示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25日,结束于1895年4月17日。
这场战争以当时的中国清朝政府战败、清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结。
当时的中国清朝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姑息妥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局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同时,甲午战争谱写了一部中华民族在反侵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烈传,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今天再次回顾甲午战争,就是要从这部蕴含着中华国耻的战争史中,探究那些可为当今所明鉴、所警鉴、所借鉴的启示,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确保国家安全、扞卫世界和平提供史鉴,让我们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之路上走得更坚定、更顺畅。
启示一富国强军,增强复兴意识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中穷日富、中弱日强”的背景下爆发的,是一场穷国与富国、弱国与强国之间的战争。
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穷国”和“弱国”,这一点也不夸张。
当时的中国虽然是一个泱泱大国,但“穷”在意志上,“弱”在斗志上。
由于当时的清朝政府腐朽无能,逆历史潮流而动,无心与日本交战,一再姑息投降,故而被一个蕞尔小国所击败,使中华民族蒙受历史上丧权辱国之耻。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面对侵略战争时必须要有“志”,要有威武不屈的意志,要有敢于亮剑的矢志,要有克敌制胜的壮志,首先在“志”上战胜侵略者。
此外,要使中华民族不再蒙耻,还必须要走富国强军的民族复兴之路,并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转化为“力”,即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军队的战争实力和战备潜力。
可以坚信:一个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壮志凌云的民族,一个国力盛、民力富、军力强的国家,何惧任何形式的侵略者,何惧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启示二陆海统筹,增强海洋意识中日甲午战争是从海战打响的,尽管当时中国清朝军队的总体军力强于日本军队,但在海战力量对比上,日本海军却处于相对优势,清军的北洋水师处于明显劣势,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1-15)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1-15)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压在中国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今年,又逢甲午。
中国,又被触痛。
为了痛定思痛,为了痛定思痛,为了噩梦不再搅碎好梦;为了坎儿不致成为跨不过去的鸿沟;为了伤口不再被戳,为了流泪的人不再流血,为了流血的人不再流泪———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参考消息》联合推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型专题报道,将连续刊发金一南、丁一平、皮明勇、肖裕声、罗援、彭光谦、孟祥青等一批军事研究领域名家大腕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成果、心血文章。
同时,新华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及其手机电视台等也将同步展开集成报道。
舒健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教授,军事学博士,大校军衔。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中日两国历史命运、对东亚战略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站在新的甲午坐标上回望过去,是为了让历史的智慧之灯照亮未来,让我们对未来看得更远、更准,以便更好争取和平美好的明天。
>>一、构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战略甲午战争的失败,首先是清王朝维护其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安全战略的失败。
19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大调整、大洗牌的时代。
西方列强以工业文明为核心,依靠近代化的军事力量,掀起掠夺瓜分世界的狂潮。
面对这样复杂的战略环境,如何维护并发展自身的利益,是对清王朝战略能力的巨大考验。
但是,清王朝驾驭复杂环境的战略能力极为薄弱。
首先,在长期专制思想禁锢下,当时中国人的活跃思想被牢牢桎梏、扼杀,每一名社会成员都如同带着沉重思想镣铐的囚徒,已经完全缺乏时代迫切需要的战略创新能力。
其次,清王朝长期闭关锁国昧于历史浩浩潮流,很晚才认识到外来威胁是来自海上,很晚才认识到海上威胁绝非海盗行为,而是对整个王朝和制度的挑战。
第三,当此转型关键时期,最需要一个雄才大略、胸怀天下的领袖及其团队的筹划和决断时,运转200多年的大清王朝却正走向没落,权力核心昏庸无能,缺少必须的战略统筹能力。
第四,政治体制僵化落后,官场上下人人各怀鬼胎、尔虞我诈,早已失去战略执行能力。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和现实思考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与现实思考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与现实思考2014年是甲午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不能忘记的历史事件。
认真回顾与反思这场战争的历史教训,认识这场战争何以发生、何以成为那样令人不忍回首的结局,对于我们今天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爆发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据日本史学家井上清教授的研究,公元4世纪以后,日本通过朝鲜,接触了中国文化。
到了奈良时代,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率领大量留学生到长安、洛阳留学,吸收了中国文化中的许多东西,诸如文字、儒学、佛学、法律制度、行政体制、文学、庙宇建筑乃至京城设计等,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基础。
16世纪末期,明朝万历年间,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后,他的野心膨胀起来,想要征服琉球、台湾、菲律宾,还要征服朝鲜和中国。
丰臣的这种主张一直为德川幕府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所继承。
19世纪80年代,“脱亚入欧”论的主张者福泽谕吉极力为发动侵华战争制造理论根据与舆论准备。
明治维新后,明治天皇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图谋夺取琉球、朝鲜和台湾。
1874年日军侵占台湾南部失败后,于1879年吞并琉球。
琉球与中国之间存在藩属关系,吞并琉球遭到清政府抗议,中日之间就琉球地位问题谈判数年,成为未决的悬案。
直到1888年,日本决心用战争手段解决中日关系问题,便主动放弃谈判。
日本随即把目光转向朝鲜。
日军派军舰到朝鲜釜山海面进行测量,与朝鲜军队发生冲突。
日本一方面与清政府谈判朝鲜问题,另一方面强迫朝鲜订立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
这个条约为日本下一步侵朝行动打开了方便之门。
1884年12月初朝鲜发生甲申政变失败,日本操纵朝鲜政局的图谋未能得逞。
为此,日本派出伊藤博文到中国与李鸿章谈判,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
日本未从甲申政变中占到便宜,但却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
甲午战争需警醒的八个字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6 - 0 7 作 者简 介 :王厚 明 ( 1 9 7 2 -) ,男 ,江西上 绕人 ,解放 军 7 3 0 8 7部 队政 治部 主任 。 3 9
毽 壁 至 垦 堇 基
尚在灯 红洒 绿 巾 。
: 午 塑垦 聱
从 史料 中发 现 .北 洋 海军 后 期军 事 训 练形 同虚
拳赤 诚 。 关键 词 :甲午战 争 :警 醒 中 图分 类号 :K 2 5 6 .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l 1 月7 1 3慈禧 太后 寿诞 ,颐 和 园里大 宴群 臣 ,喜 庆
非凡 。也就 在这 一 天 ,海 军 基地 大 连 陷于 敌 手 ,热 闹 的庆典 与纷 飞 的战 火成 了 甲午败 战 的两重 天 。
是 当 时亚 洲最 强 大 的海 军 。正 当清政 府 自以拥 有 不 赌 ,违 者 严惩 。但 “ 定远 ”舰 水兵 在 管带 室 f 1口赌 俗 海 军洋 洋 自得 之 际 . 日本 自明治 维 新 之后 ,提 出 博 .却 无 人 过 问 。济 远 管 带 方 伯 谦 在 威 海 、烟 台 、
甲午战争失败的直接后果就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同时向日支付战争赔款3000万两银相当于日本年多的财政收入这些为当时只有000万人口的日提供了近代化所需的所有资金使其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同时日本86的款直接或间接用于军事扩张896藤博文内阁制定的十年扩军计划0经费直接来于中国的款为日进一步侵华打下了基础特别要提的是从这场甲午战争后意识形态发生巨变从谦卑自矜逐渐膨胀成傲自大对中国朝鲜等国也滋生了歧视心理战后许多日人甚至公然以之类的字眼直接辱骂首批中国留学生使后者因无法忍受此种侮辱而愤然归国可以说正是甲午战争日打败了曾经崇敬有加的中国点燃了日人的所谓爱国心自大也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州人民带来了深重战争灾难落后就要挨打就会任人宰割把日军国主义阴魂关在正义的笼子里这是每个爱好平的国家人必须铭记的历史教训切齿伤痛昭后人
甲午中日战争:对历史的反思与启示
甲午中日战争:对历史的反思与启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它发生于1894年,并在1895年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特别是失去了台湾这个重要的岛屿,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次非常沉痛的打击。
而对于日本来说,这场战争则是他们逐步扩张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然而,甲午中日战争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反思和启示。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军事技术和战略非常落后于日本。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失误和疏忽。
当时,中国政府忙于应对农民起义和推进维新改革,却没有把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放在军事建设上。
这给了日本以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认真对待军事建设和国防现代化,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其次,甲午战争还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许多问题,比如贪污腐败、官僚主义、腐朽落后等。
这些问题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导致了日本的崛起,最终带来了甲午战争。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和治理,以期让中国走向更好的未来。
再次,甲午战争也暴露出了中国外交上的弱点。
当时,中国的外交策略和手段非常简单和单一,没有针对日本的有效应对措施,导致日本得以肆意妄为。
因此,我们需要在外交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和交流,掌握更多的谋略和技巧,以应对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挑战。
最后,甲午战争也教育我们珍惜和平。
这场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需要通过相互理解、对话和合作,努力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反思和启示,提醒我们必须记住历史,珍视和平,加强军事建设和国防现代化,改革治理机制,加强外交手段和应对能力,以期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初三历史甲午战争影响与反思教训
初三历史甲午战争影响与反思教训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对中国社会与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发生在19世纪末,涉及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本文将详细阐述甲午战争的影响,并对这场战争给我们的反思和教训进行深入分析。
一、对中国的政治影响甲午战争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
中国在战争中遭受了重大失败,尤其表现在中国海军的惨败。
这使得清朝政府在国内外失去了信任和威信,大大削弱了清朝的政治地位。
同时,甲午战争也暴露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腐败与弊端,引发了国内社会的强烈不满与动荡。
这使得中国开始了政治改革的探索,尝试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与观念。
二、对中国的军事影响甲午战争是中国现代化军事的启示。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面临了与现代化日本海军的对抗,而自身的军事实力差距巨大。
这场战争让中国真正认识到自身军事现代化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作为反思与教训,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推进军事现代化进程,以弥补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这场战争也激发了中国军事改革的热情,为日后的革命与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三、对中国社会的经济影响战争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甲午战争使得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失去了对台湾的控制,并且需要支付高额的赔款给日本。
这使得中国的财政困境更加严重,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此外,战争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不稳定与不平等现象,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平衡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对中国心理的影响甲午战争对中国人的心理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这场战争使中国人对外国势力与侵略者产生了强烈的敌对情绪与仇恨。
同时,这场战争也让中国人深刻认识到国家软弱与落后的局面,激起了民族自强的热情与意识。
这场战争带来的心理影响深远,鼓舞了华人在日后的抗争中坚持不懈,追求国家强大的梦想。
五、对世界的启示与反思甲午战争也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反思。
这场战争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腐败与落后,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干预。
从中日两场战争中汲取历史警示
甲午战败 :中国陷入 “ 墨菲效 应” 陷阱
首 先 要 介 绍 一 下 日本 人 的 国 民性 格 。近 代 以 前 , 日本 属 于 地 球 文 明 中 的 偏 远 地 区 ,而 且
源让 自己富强起 来 ,甚 至参与 到瓜分 中国的过
程 中来 ,单 独 应 对 西 方 的 挑 战 。 这 种 扩 张 观 念 是 日本 侵 华 的 思 想 理 论 基 础 。
团结起 来 ,共 同抗 御西方 侵略 ,共存共荣 ,这
就 是 所 谓 的 日 本 亚 细 亚 主 义 , 日本 在 侵 华 过 程 中 出现 的 所 谓 “ 大 东 亚 共 荣 圈 ” ,就 是 从 这 种 “ 泛亚细亚主义”中畸变过来 的。 第 二 种 对 华 观 就 是 对 华 扩 张 主 义 ,这 种 思
在 亚 细 亚 主 义 和 军 国 主 义 思 潮 同 时 存 在 的
人 口稠 密 ,可 耕土地 狭小 ,自然灾难 频发 ,资
源 贫 乏 ,这 个 民族 的 生 存 环 境 要 比 中 国 大 陆 严
情 况 下 , 中 国 和 日本 的 关 系 最 终 取 决 于 中 国洋
务 运动改革 的深度和 有效性 。然而非 常遗憾 的
恰是 中国 “ 墨菲 效 应 ” 的开 始 。 甲 午 战 争 造 成 的 第 一 个 直 接 结 果 ,就 是
只要 我 们 客 观 、冷静 并 理 性 地 考 察 它 、分 析 它 ,就能从 中发 掘出有益 于我们 更成熟 、更理
性 地 应 对 未 来 挑 战 的 经 验 与 警 示 的资 源 。
潮认为 ,如果 中国不能 对抗西方 侵略 ,日本也
要 不 失 时 机 地 通 过 获 取 中 国 的 财 富 、土 地 、资
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的历史思考
作者: 肖裕声
作者机构: 军事科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政协
页码: 22-2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3期
主题词: 甲午战争 抗日战争 历史思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战争 重大历史事件 中日两国 东亚格局
摘要: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是对中日两国、东亚格局乃至世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抗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迄今为止最后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
两场侵略战争发动者都是日本,侵略对象都是中国,但结果却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以日本胜利而结束.日本开始走上了疯狂的军国主义侵略扩张之路。
而中国却因惨败导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初三历史甲午战争的教训与影响
初三历史甲午战争的教训与影响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至1895年4月17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
这场战争以清朝对日本的惨败而告终,为中国带来深远的教训与影响。
本文将从军事、政治和经济等多个方面探讨甲午战争的教训与影响。
一、军事教训与影响甲午战争前,清朝军队装备落后,战斗力不足,组织操练不严谨。
而日本则借鉴西方军事理论,进行了军事改革,提高了军队的素质。
战争开始后,清朝军队在多个战场上节节败退,最终导致长江流域丧失。
这场战争使中国军队深刻认识到军事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促使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措施。
例如,加强武器装备的引进与研发,整顿军纪,提高将领素质,改革军队组织结构等。
这些改革为未来的近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教训与影响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与软弱。
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内下令封锁消息,对外投降、割地赔款,导致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
甲午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独裁腐败的本质,也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强烈反思。
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着国内外的压力,最终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戊戌变法。
虽然改革最终未能成功,但为后来的维新运动与革命潮流提供了经验教训与推动力。
三、经济教训与影响甲午战争前,中国的工业和商业发展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经济实力。
而日本通过近代化的工业和商业建设,增强了自身的经济能力。
这也是日本能够迅速赢得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真切地认识到经济建设与现代化的重要性。
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举措,包括引进西方技术与资本、加强工商业教育、改善税收制度等。
这些改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并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综上所述,初三历史甲午战争为中国带来了重要的教训与影响。
军事方面,甲午战争促使中国军队加强改革,为近代化提供了基础。
政治方面,战争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与软弱,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强烈反思。
《甲午中日战 争》甲午警钟:自强自救急
《甲午中日战争》甲午警钟:自强自救急1894 年,那是一个被深深铭刻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年份。
这一年,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两个国家的命运,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伤痛。
回首往昔,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他们野心勃勃,觊觎着周边的领土和资源。
而当时的清朝,虽然经历了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实现自强,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统治阶层的腐败,使得这场改革最终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命运。
战争的导火索,是朝鲜问题。
朝鲜当时是清朝的藩属国,日本蓄意挑起事端,派兵进入朝鲜,并蓄意挑衅清军。
1894 年 7 月 25 日,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突袭了清军的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在战争初期,清军在平壤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然而,由于清军将领指挥不力、战术失误以及内部的不和,平壤最终沦陷。
随后的黄海海战,更是让人心痛不已。
北洋水师的将士们奋勇作战,但由于装备老化、弹药不足等问题,最终遭受了重大损失。
邓世昌等爱国将领壮烈殉国,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随着战争的推进,清军节节败退。
日军相继占领了大连、旅顺等地,并在这些地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百姓们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1895 年 2 月,威海卫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标志着清朝在这场战争中的彻底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根据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 2 亿两白银。
这巨额的赔款,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得国家的经济陷入了困境。
而割地则使得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了严重的侵犯,破坏了国家的完整。
这场战争的失败,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更在于政治制度的先进、社会的进步以及民族精神的觉醒。
清朝的封建制度已经腐朽不堪,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回顾甲午战争带给我们的八个启示
回顾甲午战争带给我们的八个启示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25日,结束于1895年4月17日;这场战争以当时的中国清朝政府战败、清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结;当时的中国清朝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姑息妥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局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同时,甲午战争谱写了一部中华民族在反侵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烈传,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再次回顾甲午战争,就是要从这部蕴含着中华国耻的战争史中,探究那些可为当今所明鉴、所警鉴、所借鉴的启示,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确保国家安全、扞卫世界和平提供史鉴,让我们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之路上走得更坚定、更顺畅;启示一富国强军,增强复兴意识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中穷日富、中弱日强”的背景下爆发的,是一场穷国与富国、弱国与强国之间的战争;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穷国”和“弱国”,这一点也不夸张;当时的中国虽然是一个泱泱大国,但“穷”在意志上,“弱”在斗志上;由于当时的清朝政府腐朽无能,逆历史潮流而动,无心与日本交战,一再姑息投降,故而被一个蕞尔小国所击败,使中华民族蒙受历史上丧权辱国之耻;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面对侵略战争时必须要有“志”,要有威武不屈的意志,要有敢于亮剑的矢志,要有克敌制胜的壮志,首先在“志”上战胜侵略者;此外,要使中华民族不再蒙耻,还必须要走富国强军的民族复兴之路,并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转化为“力”,即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军队的战争实力和战备潜力;可以坚信:一个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壮志凌云的民族,一个国力盛、民力富、军力强的国家,何惧任何形式的侵略者,何惧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启示二陆海统筹,增强海洋意识中日甲午战争是从海战打响的,尽管当时中国清朝军队的总体军力强于日本军队,但在海战力量对比上,日本海军却处于相对优势,清军的北洋水师处于明显劣势,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清军的北洋水师建于1888年,初建时曾一度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但腐败的清廷统治者漠视海洋,轻视海军,奉行“大陆中心主义”,无意经营这支海军力量,致使北洋水师制度腐败、经费不足、训练低下、武备不力、战法落后,在短短的六年中却被后发崛起的日本海军所赶超;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尽管涌现出一批英勇骁战的将士,但却难以扭转颓败的大势,难逃全军覆没的厄运;由此可见,一个拥有广袤海洋疆域的国家必须同时拥有足够的海洋意识,自上而下地形成牢固的国家海洋观;在运行国家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时,要树立“陆海并重”的现代理念,要始终坚持陆海统筹、陆海一体、陆海互补、陆海共荣的海洋战略;特别是在我国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发生“从陆到海”的战略性转移之际,更要以海洋为重,以海洋安全为重,倾全力建设海洋强国;启示三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并非偶然,早在战前就出现了日本准备大举入侵中国的种种明显迹象,但当时的中国清朝政府却对此熟视无睹、淡然处之;特别是清朝政府在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后,仍对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不以为然;更有甚者,1872年日本侵占了中国附属国琉球,1874年日本侵占了中国台湾,但这两次重大事件都未能引起清朝政府的警觉;清朝政府偏安一隅,偷安一时,终于被日本打了个措手不及,在甲午战争中败北;由此可见,在当前这个危机频发、战乱迭起的世界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枕戈待旦;而有了全体国民的忧患意识,有了举国上下的战略警觉,有了保家卫国的战争准备,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防患未然,才能遏制战争;启示四应对突变,增强危机意识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在战略上虽非偶然,但在战术上却有其突然性、突发性;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济远”号和“广乙”号,突然挑起了丰岛海战,致使清朝政府措手不及、北洋水师猝不及防,毫无应对之策,只能任由日本联合舰队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从而引发了中日甲午战争;由此可见,在战略上,一场战争的爆发有其前兆,即战略上的必然性,但在战术上,即何时爆发、在何地爆发、由何故诱发,却有其突然性;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那些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大多都是不宣而战;尽管这些战事爆发之前都伴随着危机升级、战争威慑、战争准备等,但至于何时打响战争、从何地发动攻势等却秘而不宣;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要有应对战争的战略准备,更要有应对突变的战术准备,特别是在战争阴霾临近时,更要保持高度的、强烈的、紧迫的危机意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随时准备应对危机升级,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启示五众志成城,增强国防意识甲午战争时的中国貌似强大,但色厉内荏;腐朽的清廷造就了腐朽的国防体制,虽有国防,但几乎是有国无防;特别是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廷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而这笔国防建设急需的费用却被慈禧太后用来修建颐和园;清廷的腐败导致了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从上到下谁还会想到国防建设由此可见,一个国防意识淡漠的民族,一个有国无防的国家,终将沦落为一个被侵占、被瓜分的国家,终将沦落为一个被欺凌、被奴役的民族;只有全体国民树立了牢固的国防意识,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富国又强军;因此,增强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是对综合国力的增值,是全体国民的福祉;启示六常备不懈,增强战备意识早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就大行军国主义之道,连年扩军备战,自1890年后,日本将国家财政收入的60%用于发展海军、陆军,不断加强军备、进行战备,日本为发动这场甲午战争准备了26年;而当时的清朝政府在日军磨刀霍霍的备战中却毫无战备之意,肆意骄奢淫逸,清朝军队也上行下效,除了少数主战官兵还在进行战备训练外,大多清军不是在官场尔虞我诈,就是在情场声色犬马,要不就是在赌场挥金如土,毫无战备之念;清军的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直接导致了战备水平低落,战斗力低下,在战时则不堪一击;由此可见,在战争危险尚未完全消除、世界和平尚未最终实现的今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必要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意识;同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必要保持高度的战备水平,这既是军队的常务,也是国家的要务,亦是全民的义务;对军队来说,加强战备就是要增强战斗力和威慑力,确保打赢、慑赢;对国家来说,加强战备就是要完善、完备国防动员体制和机能,确保平时积蓄潜力、战时扩充战力;启示七敢打善战,增强必胜意识在甲午战争中,确有一批中华民族爱国将士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敢打善战,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但也有相当多的清军官兵贪生怕死、无心抗敌、临阵脱逃;特别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惧日恐战”,奉行投降主义政策,丧权求和、卖国求荣、割地求安;清廷和清军的这种“怯战”心态,使甲午战争在爆发前就定下了中国战败的命运;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面对强敌时必须要有“必胜”的意识和信念,要有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要有善战决胜的战斗意志,要在精神上压倒强敌,要在士气上先发制人;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敢打必胜的光荣传统,70年前我们中华民族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70年后的今天,我们中华民族更有必胜的信心打败一切侵略者;启示八扞卫和平,增强责任意识甲午战争是以当时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的败局而告结,但中日之间的战争并没有告终;事隔42年后,日本再一次发动了侵华战争,而且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中国大地再一次遭受了更惨重的蹂躏;这表明,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就意味着战争,对扩张成性的侵略者决不能忍让和妥协;今天,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责任就是扞卫世界和平,中国勇于承担起这个造福全人类的国际责任;中国可以负责任地向世界宣告:为了扞卫和平,中国时刻准备着甲午战争的惨剧决不能重演甲午战争的耻辱也决不会再现。
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下)
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下)
罗援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六、强军必须强装备,装备强在于量够质优固然,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但武器装备也是重要因素。
对于海军战力之评估,通常以拥有舰船数量与总吨位作为依据。
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参战兵力为12艘战舰(实为10艘,平远舰与广丙舰未参战),总吨位34420吨;日本参战兵力为12艘战舰,总吨位39684吨,数量上难分伯仲。
而在建军质量上,则中国军队处于劣势。
北洋舰队之主力舰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罗援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
【相关文献】
1.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上) [J], 罗援;
2.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J], 成伟明
3.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 [J], 罗援
4.《甲午殇思》: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J], 罗援;
5.甲午中国惨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J], 王大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
作者: 肖裕声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决策与信息
页码: 51-5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5期
主题词: 甲午战争 历史 中国近代化 告诫 半殖民地化 中华民族 侵略战争 反侵略
摘要:中日甲午风云,转眼已是120年。
硝烟虽然散去,历史却不容淡忘。
正是这场战争,阻断了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加深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灾难。
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战争以日本取得侵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惨败而成为历史,此后新兴的日本帝国开始疯狂扩张,最终走入毁灭的深渊。
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
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读金一南教授文章的笔记〔2010/3/28〕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流传于世间的说法是中国武器不如日本,所以战败。
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著名国家安全战略问题专家、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一文中解析了历史悲剧——北洋海军到底被谁葬送的问题。
金教授指出,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与入侵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又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败得最惨的一次战争。
他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为何说先进的武器本身不是战斗力?文章首先对中、日两舰队当时的武器情况进行了对比。
北洋水师在装甲和火炮口径方面一直保持优势。
排水量7335吨的“定远”、“镇远”两舰是亚洲最令人生畏的军舰,属于当时世界较先进的铁甲堡式铁甲舰。
黄海大战中,定”、“镇”两舰“中数百弹,又被松岛之十三寸大弹击中数次,而曾无一弹之钻入,死者亦不见其多”,皆证明它们是威力极强的海战利器。
火炮方面据日方记载,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的火炮日、中两舰队为11门对21门,我方记载此口径火炮北洋舰队则有26门,优势更大。
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也有92∶50的优势。
日方只在中口径火炮方面以209∶141占优。
当然因为中口径炮多为速射炮,所以日方在火炮射速方面的优势还是明显的。
但因为大、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的优势同样不小,所以不能说火炮全部是日方占优。
再看看船速方面的差距。
就平均船速说,日舰快1.44节,优势似乎不像人们形容得那么大。
有人说北洋舰队将10舰编为一队,使高速舰只失速达8节,不利争取主动,那么日本舰队中也有航速很低的炮舰,其舰队失速亦不在北洋舰队之下。
舰队是实力相当的舰队,但为什么结局却是一边倒的结局?文章接着列举了多种资料证明了中国战败的原因:1、军风被各种习气严重毒化。
“来远”、“威远”被日军鱼雷艇夜袭击沉,“是夜‘来远’管带邱宝仁、‘威远’管带林颖启登岸逐声妓未归,擅弃职守,苟且偷生”。
2、舰艇荒于管理。
李鸿章与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5)
李鸿章与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5)就是在公元1811年是曾国藩诞,1823年是李鸿章诞,1835年是慈禧太后诞,1859年是袁世凯诞,1871年是光绪皇帝,也就是载湉诞。
那么这五个年份都是中国农历的羊年。
很奇怪,中国历史上中国近代史上左右中国近代史这几个重要人物都属羊,那么在中国的文化当中,羊是任人宰割的。
那么我就想问一下,很多人认为这五个人对中国历史的衰败负有很重大的责任。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中国历史在晚清时候,这种衰败,其实是中国封建文化和精神的一种衰退的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总的暴露。
我想您刚才提的角度很独特,我没有想过,但我觉得这肯定是对的,就是说不能简单地说这五个人,在五个羊年里出,所以他就是命中注定要被人宰割。
我觉得确实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它走到了它的尽头。
非常强大的历史惯性和那种历史包袱造成了中国在19世纪应对世界变化中的措手不及和它的消极被动。
如果说我们要从羊年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像曾国藩也好,像李鸿章也好,甚至像慈禧太后也好,应该说这些人都是当时中国非常杰出的政治人物。
慈禧太后是一个很杰出的政治人物,因为她是整个洋务运动真正的支持者,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支持,那是不可能取得当时的成就的。
但是他们毕竟有他们当时的历史局限性。
毕竟他们当时的局限性就是简单地用这种肖来介入,我觉得我也不太同意。
李鸿章当时在《马关条约》签约是以他挨了一颗子弹为代价,当时英国人评论说,中国到马关去淡判和约的时候,一点本钱都没有,尽管当时日本人说你签不签,你不签我就打你。
你也可以判断说,日本人打了半年仗,他也很累,但是中国就更没有任何抵抗力量,所以这个东西简单地说是签约,当然在这个过程,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你做得更好一点呢,大过程就是中国现代化三十年和日本现代化三十年,为什么中国做得比日本差。
小过程是甲午战争这个双方的指挥作战,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差。
当前党史军史研究中的一些误区
当前党史军史研究中的一些误区
肖裕声
【期刊名称】《军事史林》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 近几年,在参加有关党史军史重大课题的审定中,发现在表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时,往往因为缺少一句话,或者为了省略一些文字,就造成重大失误.其实,关键的原因在于没有注意把握党史军史研究的基本规律,没有了解构成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是史学研究的一些误区.
【总页数】8页(P3-10)
【作者】肖裕声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路军史研究中的一些新见解
2.关于党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安徽省中共党史学习研究会上的报告)
3.关于党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在安徽省中共党史学习研究会上的报告)
4.党史军史教育现状及突破路径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战争观
5.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推进军队党史军史研究创新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肖裕声: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2014-03-07 08:14 来源:参考消息网肖裕声军事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核心提示:历史告诫日本:侵略能一时得逞但必自取灭亡。
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也曾试图建设一支近代化的军队。
图为清政府从德国购买的克虏伯火炮。
(资料图片)参考消息网3月7日报道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战争以日本取得侵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惨败而成为历史,此后新兴的日本帝国开始疯狂扩张,最终走入毁灭的深渊,而中华民族则在陷入丧权辱国之痛中猛醒,进行百年复兴的奋斗。
今年又是甲午年,中日都在纪念和反思这场战争。
日本一些极端分子采取的纪念方式是纷纷踏入靖国神社“拜鬼”,追求当年侵略胜利的“荣光”。
那么,我们这代中国人应当如何认识120年前的这场战争?这段历史又告诫了日本与世界什么?历史告诫日本:侵略能一时得逞但必自取灭亡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日本,选择穷兵黩武、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虽能得逞一时,但最终会将国家民族带入毁灭的深渊。
侵略战争确实曾给日本带来意想不到的超额回报。
早在1855年,日本学者吉田松阴就提出:“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
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他的思想对其学生——后来的首相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等人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明治维新后,改革推动日本的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同时也形成了由封建武士道精神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相结合的军国主义怪胎,扩张侵略成为日本国家的发展道路,战胜中国、称霸亚洲的思想成为日本政界的主流想法。
在将中国作为战争对象后,日本首先吞并了与清朝有朝贡关系的琉球,继而多次实施军扩计划。
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约30%作为军费。
明治天皇每年还从皇室经费中捐款30万元补贴海军,全国官员薪俸的10%用于海军,富豪们也纷纷捐款,举国一致进行“国运相赌”的战争冒险。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迫使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首次获得巨大的战争利益。
日本不仅取得朝鲜的控制权,夺取台湾和澎湖列岛,获赔白银2.3亿两(含3000万“赎辽费”),以及新开通商口岸等,还夺得价值1亿多两白银的战利品。
首次战争赌博使日本获得意想不到的巨额回报,从上到下狂妄满满,野心进一步膨胀。
甲午战争胜利刺激日本更沉迷于对外侵略、将整个国家变成一部疯狂的战争机器,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半个世纪,日本与中国、俄国(及苏联)、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几乎全世界主要国家都交过战,将战火烧向整个亚太地区,其疯狂程度在人类历史中亦为少见。
1900年,日本积极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其出兵人数在八国中最多,并大肆掠夺京津地区,屠杀中国人民。
在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日本是最大受益国之一,获取了赔款的很大份额,并获得在北京和天津的驻兵权。
1904年,日本不宣而战,以突然袭击方式发动日俄战争,并以倾国之力疯狂下注,动员近120万兵员参战,伤亡人数近28万,最终从沙俄手中抢得中国的旅顺、大连以及辽东半岛,并控制了长春至大连的南满铁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趁列强无暇东顾之际,趁火打劫,发动对德国的战争,夺取了德国在中国青岛的势力范围和太平洋的德属岛屿。
连续的胜利使日本错误相信,只要有举国武装的决心和毅力,走军国主义和战争的道路,就能够征服世界。
此后,日本在侵略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快,对中国又相继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挑起了对苏联的“张鼓峰事件”,对美国发动了“珍珠港事变”,在一次次复制战争进程中,终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使日本民族招致灭顶之灾。
回顾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扩张的历史,走的是战争冒险—获益—再冒险的畸形道路,直到彻底失败。
战争确实使日本连连获益,但侵略之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必然,正如中国老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最后连本带利一起清算。
历史告诫中国:腐败与落后必然挨打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中国,腐朽与落后是貌似强大的北洋舰队惨败的总根源。
只有通过全面改革,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才能真正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清王朝的军事变革曾经打造了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和相当规模的军工企业。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封建统治阶层内部发起了以军事近代化为核心的洋务运动,在军队建设和军事工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就。
北洋海军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排名前列的海军舰队。
1888年正式成军时拥有军舰25艘,官兵4000余人,“定远”、“镇远”号铁甲舰的排水量均达7335吨,日方叹其为“东洋巨擘”。
同期,清陆军也逐步走向近代化。
清政府仿照西方列强,邀请军事顾问,购置或自产武器装备,引入西方的军事训练,逐步向近代军队过渡,甲午战争中的援朝清军也装备了现代武器。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貌似强大的军事力量却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全军覆没,令人痛惜,发人深思。
究其根源,政治腐朽和体制落后必然导致军事改革失败的结局。
现代战争不是单纯军事力量的博弈,而是国家整体实力的较量,只有通过全面深刻的改革,才能推动国家整体实力的跃升。
洋务运动由地主阶级自身发起。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此不想也不敢触动封建旧根基,不能进行全局的改革。
尽管购得部分“坚船利器”,发展制造及重工业,但政治腐朽和体制落后以及由此形成的腐败最终阻碍了军事变革,导致单一领域的改革最终失败。
统治集团内部腐朽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慈禧太后为个人享乐,置国家于不顾,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
为博慈禧一欢,各省督抚相约“报效”白银数百万两。
皇家穷奢极侈,官员也放胆胡来。
受命购买军舰者中饱私囊,负责军需供应者则“偷盗抵换”,导致海军炮弹量少质差。
“帝后两堂暗斗于内,翁李两党倾轧于外”,清廷内部倾轧,地方和军队更是派系林立,将领们把军队作争权夺利的资本,战时只顾自保、互不配合。
军队腐败是甲午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腐败导致军队训练荒废、纪律败坏,毫无战斗精神,即使再好的武器也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1886年,北洋舰队访问日本长崎,官兵上岸在妓馆闹事,引起事端,致数十人伤亡。
事后李鸿章不但不处理,还开脱说“武人好淫,自古而然。
只要彼等追求功名,自可就我绳尺”。
北洋水师自将领以下,不少军官长期在基地刘公岛营造店铺出租给下级敛财,开设鸦片烟馆、妓院,甚至参与走私,训练弄虚作假,生活骄奢淫逸。
陆军同样如此,牙山战役主帅叶志超不但仓皇逃窜,还谎报军情,“饰败为胜,欺君邀赏”,大连守将赵怀业提前将其私产装船运走,却将大量枪炮和弹药留给日军。
旅顺守将龚照玙未见敌军就乘船逃往烟台。
日军仅6天就攻占清朝经营多年的远东第一大军港。
李鸿章幕僚罗丰禄曾描述说:“倭人常谓中国如死猪卧地,任人宰割,实是现在景象。
”这样腐朽的朝廷,这样腐败的官僚,这样堕落的军队,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朝廷、军队都有许多忧国忧民、正气凛然之士,但已无回天之力。
甲午战争的失败中断了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势头,中国国运衰败从此加速,民族灾难从此加深。
然而,正是在这场巨大的灾难后,中华民族的觉醒有了新的转折,从而揭开中国近代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历史告诫世界:须共同防止军国主义复活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世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是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和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义务。
日本战败投降后,曾有不少日本人对战争进行反省,大多数日本人民厌恶战争。
日本还制定了“和平宪法”,宣称永不再战。
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官员多次向被侵略的中国和其他国家道歉。
然而,与德国全民族深刻的战争反省相比,由于日本在战后未能彻底清除产生右翼思想的文化根源、社会根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年轻一代已经开始淡忘伤痛。
日本民众的这种心理,被一小撮右翼分子所利用,他们大力美化战争,沉迷于昔日“胜利的荣光”,推行反华政策,导致日本国家右倾化现象日益严重。
特别是安倍晋三执政以来,其一系列举动表明日本正在向军国主义的道路越走越远,严重威胁亚洲与世界的安全。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必须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两面性,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
总结甲午战争以来的日本对外侵略史,不难发现,日本往往具有极端的两面性,一方面高呼爱好和平,欺骗民众与世界,另一方面又挑起事端,不宣而战。
对于日本的这种两面行径,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严加防范。
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中国最深刻的教训就是缺乏应战准备。
总是幻想和平外交,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使失败成为必然。
今天的日本,一旦突破和平宪法,就是最危险的战争信号,中国唯一的选择就是常备不懈,做好防止战争的准备。
今天,我们不仅要从武器装备、战术技术、军事思想、人才素质结构及军队编制体制等进行全面建设与改造,还要塑造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和坚韧勇毅的民族精神,加快建设一支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平时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产生震慑,战时确保能打必胜。
最后,我们还应团结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一切和平力量,坚持走共同发展的和平道路。
回顾人类文明史特别是甲午战争120年来的历史发展经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进步大多是在和平的变革中实现的,战争和暴力不能带来真正的进步。
战后,日本正是因选择了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才迅速发展为高度现代化的经济强国,日本正是和平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目前,日本右翼当局妄图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这种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行径必然引发地区不稳定。
我们要团结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团体,共同向日本人民和国际社会广泛揭露日本安倍政府的真实企图,让世界认清日本右翼势力的野心,阻断日本右翼分子绑架日本人民走向战争的通道,防止日本再度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日本当政者应该清醒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趋势下,如妄图再走侵略扩张的老路,与亚洲邻国和世界为敌,必将重蹈失败覆辙。
同时,个别大国也不能忘记当年因“纵虎为患”的绥靖主义而导致的惨痛教训。
日本右翼极端分子的本质没有变,若个别大国再为一己私利,被日本右翼极端主义分子离间利用,纵容日本,养虎为患,必将重蹈历史覆辙的悲剧,给包括自己在内的亚太各国带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