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7.2东南亚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搜集资料,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最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准备】
1、东南亚课件。
2、学生查阅东南亚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3分钟)
二、学导达标(25分钟)
学习任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5分钟)
结论: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
学习任务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0分钟)
三、归纳总结(3分)
四、智能测评(7分钟)
教师出示测评题,提出具体的方法、时间等要求,学生独立规范完成后,师生共同矫正、补偿。
《同步练习册》
五、网络构建(3分钟)
东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带作物生产基地【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6.图中甲处拟修建一运河,能产生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1.中南 马来 湄公 2.太平 印度 南 3.越南 菲律宾 马来西亚 4.热带季风 热带雨林 水稻 稠密 5.马六甲 6.沟通了印度洋与太平洋,减轻马六甲海峡的运输压力,缩短了东亚地区到中东的距离
4.通过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旅游业给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特点。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分析东南亚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这种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3)归纳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的气候条件:湿热的气候条件。
(4)找出东南亚与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是哪些国家?(越南 老挝 缅甸)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国家?国土既在半岛上又在岛屿上的是哪个国家?(老挝 马来西亚)
2.东南亚地处____洲与_____洲,______洋与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________与________的重要海上通道。
4.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______带,主要是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位置、范围、主要国家,掌握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航线图,试分析总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通过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德育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到近些年来人们出国旅游的热点路线之一“新马泰”旅游。
同学们知道“新马泰”是哪些国家吗?这些国家在亚洲的哪个区域?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
[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0“东南亚的地形”。
1、找出东南亚大致的纬度范围?纬度位置:10°S~23.5°N,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指图让学生描述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中国、印度,分别位于东南亚的什么方位?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
——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3、课件出示图7.21“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同学简单描述马六甲海峡的位置?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思考日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与东亚、东南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课标分解✧ 目标与策略学材与学情:1.学材设计:学材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课堂评价材料等。
2.学情: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对地球地图、世界海陆分布、世界气候等知识已有所了解,这些知识储备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东南亚的位置和自然环境;但是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这些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会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来完成。
教学策略:1. 密切联系生活和学生实 际:提前收集学生、老师手中的东南亚旅游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东南亚,缩短学生与所学知识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恰当使用地图:提供相关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进而尝试总结得出结论。
3. 开展问题探究:结合东 南亚教学资料设置恰当的思考问题、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
2. 根据相关气候资料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分析说明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思想及环保意识。
3. 根据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说出该区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举例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根据东南亚相关气候资料及主要农作物分布图运用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说出分析归纳说出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内容结构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据东南亚在世界位置图、东南亚政区图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说出其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说出该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
找出说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旅游胜地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举例说明举例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运用东南亚旅游资料和课本插图✧重点与难点地理位置的确定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首要环节,它是分析、认识一个区域环境特征的基础,另外区域各环境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这些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会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来完成。
《东南亚》教学方案
《东南亚》教学方案《《东南亚》教学方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主题介绍学习主题名称:《东南亚》主题内容简介:《东南亚》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内容,是承接对大洲学习的基础上,又是对区域地理的学习的示范作用。
东南亚的十字路口交通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口稠密和华人华侨分布最多的地区。
学习目标分析1、东南亚重要交通地理位置;2、明白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及爱国情怀。
3、能感受理解华人华侨的血泪史,并让学生以华人华侨的刻苦耐劳、勤奋实干的精神。
学情分析前需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已对大洲的学习的基础上对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学习已有学习方法和从地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汕头是侨乡对华人和华侨的概念和贡献有一定的认知;对微课的认识:有助于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微课可以拓宽渠道,直观的感知。
它能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
但学生对微课的学习模式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
通过这节课,学生对于微课学习应该有进一步的提高,更好的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也能提高学习能力学生特征分析学习态度::学生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大多数学生想学习的愿望还是很不足的,学生学习方法单一。
学生对于学习的方法较单一,大部分只是死记硬背等,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知识的整合。
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师引领下是不断提高,但被动学习普遍存在。
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影响比较大。
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能思考和回答一些问题,但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很少,微课的新颖性应该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学生学习的兴趣应该会很浓厚并持久。
中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初步形成,所以教师要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目的:通过微课,直观教学,起到强烈的视、听觉效果,强化知识训练,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视频等资料的反复播放,反复学习直至突破学习重难点;可起到巩固知识和帮助理解知识的作用。
7.2东南亚 第一课时课件(共34张PPT)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克拉地峡
克拉 地峡
中国(支持态度): 使我国对欧洲、非洲贸易 航程缩短,安全性提高。 新加坡(坚决反对): 影响马六甲海峡国际运输 地位,进而影响新加坡经 济。 泰国(积极态度): 可以为泰国的石油贸易提 供快捷,安全的路线,带 动泰国的经济发展。
克拉地峡
拓展1: 东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员国有马来 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 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适合种植水稻和 热带经济作物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 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泰国是世界最大 的橡胶生产国。
菲律宾是世界 最大的蕉麻生 产国和椰子出 口国。
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 棕油生产国。
印度尼西 亚是世界 最大的椰 子生产国。
东南亚主 要农作物 的分布
农产品 棕油 天然橡胶 蕉麻
妈哟,你也太像肥妈 马油,尼椰泰橡菲麻 椰子
(4)东南亚有火山国之称的是________
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想一想
东南亚粮食作物 以水稻为主的原因 是什么?
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 1.自然条件:气候高温多雨,土壤肥沃,耕地较少 2.人文条件: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饮食习惯:居民喜食大米,需求量大 历史: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稻米
主要生产国家 马来西亚
泰国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泰国、越南、缅甸
东南亚的高脚屋
农业生 产与环 境保护
知识结构
连接两大洲,沟通两大洋 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
“十字路口”
主要在23.5°N-10°S的热带
的位置 东 南
范围和国家 中南半岛:7个国家 马来群岛:5个国家
亚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学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学案【小组合作探究】探究一:认识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读图7.20和图7.24,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太平洋、印度洋、大洋洲、中国、印度,说出它们位于东南亚的方位。
(2)找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
(3)找出东南亚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濒临南海的国家。
2.阅读材料和图7.21,分析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
马六甲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最窄处仅37千米,水深25-150米,可以通过载重25万吨的巨轮。
马六甲海峡的通航历史达两千多年,是当今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马六甲海峡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有专家预测,一旦马六甲海峡关闭,全球近一半的海上运输将受到影响。
探究二:探究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读“亚洲气候分布图”(图甲)及“A、B两地气候图”(图乙),完成下列活动。
图甲图乙(1)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它们在东南亚是如何分布的?(2)图示A、B两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对农业的影响?(3)东南亚是世界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探究三:以中南半岛为例,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说出它们流向的共同特点,指出其中发源于我国的河流。
(2)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看看它们附近的及所在国家。
将查找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1)说出一两个位于河流沿岸的我国大城市的名称。
(2)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哪些有利条件和弊端?有利条件:A.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B. ;C. 。
弊端:A.丰水季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对人民生活造成威胁;B. ;C. 。
探究四:讨论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地的优势条件。
近些年来,许多中国人出境旅游选择了东南亚。
搜集材料,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人们选择东南亚游的理由。
7.2 东南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7)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上。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亚、东南亚各港
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3.在图中填注出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的首都及附近河流的名称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4.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降水集中雨季,季节分配不均;分布: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5.农业生产: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东南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油棕、椰子
和焦麻产地,有‘世界油王’之称得为油棕。
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
国)、棕油(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椰子(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
律宾是最大的出口国)、蕉麻(菲律宾是最大的生产国)
6.东南来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河流沿岸及下游三角洲平原土地肥
沃灌溉水源丰富、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充足的劳动力。
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7、中南半岛地形分布特点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四、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8.东南亚居民大多是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一定比重。
中国人旅居国外并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华人。
保留中国国籍的称华侨。
中国华人华侨最多的省是广东和福建。
关于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四篇】
关于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四篇】地理教案篇1一、教案背景:本课教案是在预习课本并且在网上搜集了众多资源,然后依据教学目标撰写的。
同时在上节课已经为学生播放了关于东南亚的视频短片。
二、教学课题:东南亚第一节三、教材分析:本节只是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七章第二节内容的第一节课的教案。
东南亚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节课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对本区域的学习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本节课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气候的一般特点。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提问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看了东南亚的视频短片,大家还记得短片中的内容分吗?(请学生举手回答)生:东南亚包括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东南亚生产热带水果(教授新课):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师:用多媒体出示东南亚位置图和东南亚政区图。
生:讨论,找出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结合书上P28页活动题找出东南亚主要的国家。
师:出示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引领学生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东南亚位置图》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地图说出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 第一课时》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东南亚”是我们开始学习的一个分区,是世界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亚洲”的深入,是帮助学生“走近国家”的基础。
一、说教材《东南亚》一节教材,介绍了东南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和城市分布、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
本节教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教材利用“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的地形”、“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几幅图和对应的活动,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特别突出了东南亚处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众多地处热带的临海国和岛国,形成了高温多雨的气候,进而影响到东南亚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分布。
教材在介绍了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突出体现了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地区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知识目标有如下几点: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和范围;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读图能力;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
重点:是东南亚的位置、国家及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运交通上的地理意义。
难点:是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学生提出疑问,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4.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理解东南亚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
2.难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教学资料,呈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回答问题。
如: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东南亚的主要自然资源有哪些?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加深对东南亚地理特点的理解。
初中地理_东南亚《综合备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题】七下第七章东南亚(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记住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明东南亚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中南半岛地势变化及地势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点)3.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重难点)【教学模式】“二、五、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问题导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欣赏观察大屏幕景观图片:思考、讨论、探究。
1、了解这些美丽的景观每时每刻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2、这些美丽的景观来自东南亚。
它大概位于中国的东南方,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3. 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
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让学生感受东南亚浓厚的宗教氛围及美丽的海滨城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
衔接过渡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花园城市”新加坡每时每刻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你想去这些地方旅游吗?你知道这些地区位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单元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拂光掠影”、“景观各异”的东南亚。
自主学习读图探究多媒体出示:●东方的“十字路口”讲述:东南亚在中国的南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地,其中马六甲海峡是西方国家与东南亚、东亚互通有无的重要的海运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发现其农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强化位置的重要性。
2.强化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对相关课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增加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2.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
2.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策略紧扣新课标要求,在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具体学情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课标引领下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标准,而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
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组织形式上侧重小组合作,这些教学策略将会非常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南亚位置、气候和农业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以及东盟一体化等最新的热点问题导入新课,配以学生的指图练习,体现学习有用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以及重视学生地图观察能力的教学新思想师多媒体出示相应的新闻资料:人民网2014年1月18日讯: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主办的“东盟2014年度形势分析座谈会”14日在北京举行。
来自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研究院所的官员和学者就中国与东盟国家如何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以及东盟一体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望2014年,与会专家们认为这一年里东盟形势将总体平稳,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
贸易、投资、旅游、金融、交通、农业和能源等多个领域都可成为中国与东盟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切入点。
2015年东盟即将建成共同体,目前东盟一体化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2014年对东盟十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与会的中国驻越南前大使齐建国认为,目前东盟一体化进程基本顺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他说:“整个东盟的新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要明显放缓,也不能完全排除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比如说,美国只放出了一个停止货币量化政策的信息,印尼货币就大幅度贬值。
总的来说,2014年,东盟一体化进程还会按照既定的计划照常进行,但是不稳定的因素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师出示探究问题并提供相关地图:你知道东盟指的是哪些国家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下面两幅图并交流,然后派代表到讲台上给大家指图说明,具体操作可以结合第二幅图指认第一幅图。
东南亚的位置和区域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图生争先恐后到黑板指图,师给予评价。
师: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节课的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出发,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充满活力,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索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讲授新课──创设情境,探索新知,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思想多媒体展示应关注的问题:区域的位置特点、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讲授新课──图释导学,问题引领,合作探究,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思想一、“十字路口”的位置──观察“东南亚的位置和区域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图”“十字路口的咽喉──马六甲海峡图”“东南亚的地形图”,感悟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师要求学生再次观察上面的“东南亚的位置和区域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图”和下面的“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图”“十字路口的咽喉──马六甲海峡图”,以及教材上“东南亚的地形图”,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东南亚包括哪11个国家,哪个国家还不属于东盟成员国?哪些国家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哪些国家和我国在陆地上接壤?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两大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图十字路口的咽喉──马六甲海峡图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纠正。
师指图点拨提升东南亚范围、组成和位置特点:1.范围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马来群岛在中南半岛的东南方,我们习惯上叫它南洋群岛。
2.位置(1)纬度位置(10°S──23°26′N) :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3)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与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4)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设计意图:区域位置和范围的学习,主要采用了读图用图的学习方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观察和根据地图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
读图点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习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会位置特点的分析方法,对学生学会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
承接:用生活中的热点新闻资料过渡,体现了关注生活中地理的教学新思想。
师用多媒体播放泰国等国受暴雨侵袭、洪灾肆虐的视频,过渡到对东南亚气候类型与特点的认识(http://cen.ce.cn/more/201310/05/t20131005_1580488.shtml;时间:2013年10月5日再引入“东南亚大米仍是我国进口大米主要来源”的新闻资料,过渡到对东南亚热带气候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关系的认识。
中华粮网2013年7月4日讯: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我国进口大米需求量陡增,2012年进口大米总量为231.6万吨。
2013年1─5月,我国进口大米数量累计达115.39万吨,同比上涨19.48%。
受进口配额限制,预计近期进口速度将逐步放缓。
2013年,我国进口大米数量延续2012年的态势,月度波动巨大,进口总数较往年有显著增长。
2013年1─5月,我国进口大米数量分别为30.4万吨、12.04万吨、26.79万吨、30.11万吨、16.06万吨,前5月进口总量115.3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9.48%。
越南大米、巴基斯坦大米和泰国大米作为我国进口大米的主要来源,2013年5月的进口数量分别为12.1万吨、2.27万吨和1.38万吨,分别占当月进口总量的75.36%、14.13%、8.62%。
柬埔寨大米进口数量相对较少,5月进口量为0.25万吨,占总量比重为1.56%。
师出示探究问题:泰国主要是哪种气候类型?为什么多发洪涝灾害?东南亚的稻米与气候条件有何关联?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除稻米外,东南亚还成为了世界上哪些重要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生产或出口地,这些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地区如何分布?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的图文资料,进入下一部分知识的学习。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观察“亚洲气候分布图”,发现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思考其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师要求学生观察下面的“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教材上“东南亚的地形图”,并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它们在东南亚是如何分布的?亚洲气候分布图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得出相关结论: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师继续出示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图思考,图示A、B两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假如你是A地的一位农民,应该在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在B地又该如何呢?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提升:A地位于中南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应该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拓展延伸:6─10月盛行西南季风,是雨季;11—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是旱季);B地位于马来群岛,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应该随时播种,全年都有收获。
师继续出示探究问题: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对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类型和分布又有什么影响呢?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收获和以前所学的知识,先自己进行推理,然后查阅教材上的“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验证,小组成员间再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成果,教师点拨提升: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1.水稻生长喜高温多雨,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东南亚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这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2.湿热的气候条件,也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1)泰国: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2)马来西亚: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3)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4)菲律宾: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教师出示反馈练习:假设你去东南亚旅途,就会有这样一个发现:东南亚人喜欢吃米饭,请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带着刚才的学习收获,再次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点拨提升: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物产是影响居民食物结构的主要原因。
拓展延伸:老师多媒体播放东南亚丰富的物产景观图片,培养学生感悟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对新闻热点的关注热情很高,以稻米进口和暴雨洪灾引入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学习,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很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顺利完成了知识目标的达成,又可以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在教学中体现出方法教学的强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