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法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电大《法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法理学》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l0分)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 ----调整。
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作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3.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参加法的创建。
4.法律调整机制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为 -----------。
5.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 )的关系。
A.一般与特殊B.整体与局部C.理论与实际D.论与史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 )。
A.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3.英美法系是以( )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教会法 B.罗马法C.日耳曼法 D.英国法4.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 )。
A.单纯说服教育B.必要的强制C.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D.单纯的强制惩罚5.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
A.规范内容相同 B.要求相同C.指导思想相同 D.调整范围相同6.法制和法治是两个( )的概念。
A.相同 B.不同C.意思不一样,用法相同 D.意思一样,用法不同7.在我国,法律案的通过是指( )。
A.有关领导对法律案予以圈阅B.中央书记处对法律案予以批准C.人大委员长会议对法律案表示同意D.立法机关中法定多数人对法律案表示正式同意,从而使法律案成为法律8.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A.法的体系 B.立法体系C.法的历史类型 D.法系9·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 )。
2031-203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2031-203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
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
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二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
”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 )。
A.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法在本质上体现着社会的共同利益D.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2.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正义作了一个著名的区分。
他将正义区分为( )。
A.程序正义与自然正义B.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C.自然正义与社会正义D.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3.某市《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徕、诱导顾客”。
这一规范属于( )。
A.授权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C.确定性规范D.逻辑性规范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法律解释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C.在大陆法系,判例法是一种基本的法律渊源D.我国最高法院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引进了判例法制度5.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看一定的后果( )。
A. 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C.是否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D.是否有法律意义6.我国《刑法》第358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法形成的标志是()oA.监狱的出现B.国家的最终形成C.阶级的出现D.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的出现2.法律规定了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遗产制度等,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了法的()oA.确认性价值B.分配性价值C.衡量性价值D.保护价值3.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叫做()oA.法的历史类型B.法的体系C.法系D.法的渊源4.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是()。
A.党的政策B.社会道德C.社会习惯D.乡规民约5.属于法律调整范围的是()。
A.血统关系B.父子关系C.爱情关系D.友谊关系6 .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B.法学体系C.立法体系D.法律部门7.以下属于执行调整性职能的法的适用是()。
A.取缔非法营业场所B.判处某一杀人犯死刑C.发给某一企业营业执照D.出示拘捕令8.在二般情况下,法律()。
A.溯及既往B.不溯及既往C.从旧兼从轻D.从新兼从轻9.不属于正式解释的是()o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系统解释1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的是()oA.权利和义务B.法人和自然人c.物和行为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1.法的形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oA.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B.从自发调整发展为自觉调整C.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发展到法调整D.从无强制性的规范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的规范调整12.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有()oA.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B.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有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C.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D.社会调整分四个阶段,从宗教规范到习惯到法律再到习惯13.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
电大_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参考资料
单项选择【法字打头】1. 法律调整是一种(B。
规范性调整)。
2. 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
经济基础的性质).3. 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假定)。
4。
法的创制的结果是(C.产生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5。
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A.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6. 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7. 法制和法治是两个( B.不同)的概念。
8。
法的创制是(A.制定新的法律规范的活动)9. 法律、法规中关于该法何时开始生效的规定,属于(C.原则性规范)10.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11。
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参加者的( A.意志行为)12. 法院依法对案件作出判决的行为属于(D.法的实施)13。
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B.国家的形成)14. 法的体系的基本因素是( C.法律规范)15. 法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规定,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别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法的这一属性属于(B.法的概括性)。
16。
法律编纂(C.是对内容进行变动的一种立法活动).17。
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18。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包括(C.我们在分析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时,不但要根据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来判断,还要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
19。
法律程序的设计原则的确立应考虑(A.应限定其数量的多少,不能使法律程序过于泛滥)。
20. 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的前提是(A.法律变革).21。
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都有程度不同的联系,其中与(A.经济)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
22。
法形成的标志是(B。
国家的最终形成)。
23。
法律规定了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遗产制度等, 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了法的(B分配性价值)24. 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
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电大《法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电大《法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国家的形成)。
3、不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活动是(偿还债务)。
4、不属于法的保护性职能的活动是(依法纳税)。
5、划分法系的决定性标准是(法的传统)。
6、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7、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8、在侵权行为法方面,自由资本主义的过错责任原则被当代资本主义的(严格责任原则)代替。
9、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的方法。
10、既是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又是违法的行为有(结伙打架)。
11、“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适用于(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
12、“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适用于(一般禁止型)的法律调整。
13、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自然过程)。
14、要求人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的调整方法,被称为(禁止)的调整方式。
15、下列哪种关系在客观上要求法律来调整:(人身关系)。
16、法的创制是法的形成的(结尾)阶段。
17、(保护性规范)是规定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的规范。
18、(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有权自己做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19、(禁止性规范)是指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即承担一定消极不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20、(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1、(法规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
22、(法典编纂)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它必须由立法机关按照职权范围和法定程序进行。
23、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24、《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办法》属于(行政解释)。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
1.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习惯和禁忌即是最早的法
B.有社会就有法,无法不成社会
C.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
D.法律先于社会阶级的形成而产生
2.社会法是新兴的法律部门群。
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 )。
A.对社会弱者倾斜保护
B.社会权的兴起
C.综合运用自治性调整和强制性调整方法
D.注重运用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
3.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这一规范属于( )。
A.授权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逻辑性规范
4.关于判例法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规范性司法解释
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
C.判例法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基本法律渊源
D.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是一种判例法制度
5.李某在大街上寻衅滋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予以拘留15日的处分。
李某所受到的制裁属于( )。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民事制裁
D.司法制裁
6.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中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
国开电大2094《法理学》复习资料
国开电大2094《法理学》复习资料(新9、保证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方法是()。
-->C. 30、法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可能有的情形是50、李某在大街上寻衅滋事,违反了《中华人民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
-->D.二者相互融合,合为一体10、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
-->D.学理31、法制和法治是两个()的概念。
-->B.不同32、根据法学的分类,属于国内部门法学的是()。
-->B.行政制裁-->C.劳动法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予以拘留15日的处分。
李某所受到的制裁属于()。
解释11、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
-->B. 33、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的是()。
-->D.元行为能力人12、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是()。
-->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13、不属于正式解释的是()。
-->D.系统解释14、出租车司机王某因送一个危重病人就医而闯 35、关于“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如红灯,受到交警处罚。
有人认为,王某虽然涉嫌违法,但情有可原,不应予以处罚。
这种意见的推理方式属于()。
-->D.辩证推理15、大陆法系建立发展起来的基础是()。
-->C. -->C.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更具有稳定性和弹性罗马法16、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由若干法律部门构成。
的是()。
-->C.司法过程中必须运用推理,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是()。
-->B.国际法部门17、当代中国的法律渊、牒,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C.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18、当今中国法的主要渊源是制定法。
在这里,陆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典型5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
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
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态意横行.即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
法理学电大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单项选择)1、法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原始社会内部(生产力)的发展。
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4、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5、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
6、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
7、当代美国学者罗尔斯提出了“(社会正义)”来区别个人正义。
8、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9、大陆法系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0、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
11、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12、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13、(1954年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正式起点,它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14、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主要包括:(法治)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5、社会主义法的原则依指导法律调整的阶段,可以分为(立法原则)、适用法的原则、(法律解释原则)等。
15、现代科学技术对法的内容、形式、调整范围、调整方法、(法律技术)以及(法律术语)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
17、一定事实关系的多次反复,成为人们行为的习性而形成的社会规范,被称(习惯)。
18、法律调整的是人们的(意志行为),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道德则注重人们行为的(内心动机),主要靠社会舆论等力量来维持。
19、技术规范可以分为:(单纯的技术规范)规范、社会技术规范和(法律技术规范)规范。
20、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行的活动。
21、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22、根据立法的进程,将立法技术分为立法预测技术、(立法规划技术)、法律规范表达技术。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与复习资料
试卷代号:2094中央“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总汇)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
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
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感意横行。
"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D )。
A. 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法在本质上体现着社会的共同利益D. 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2. 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正义作了一个著名的区分。
他将正义区分为 (B )。
A. 程序正义与自然正义B. 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 c.自然正义与社会正义 D.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3. 某市《禁止食用野动物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 : " 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楝、诱导顾客"。
这一规范属于(C)。
A. 授权性规范B. 任意性规范 c.确定性规范 D.逻辑性规范4. 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B )。
A. 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法律解释B. 判例法奉行 "遵循先例 "原则C. 在大陆法系,判例法是一种基本的法律渊源D. 我国最高法院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引进了判例法制度5. 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看一定的后果 (B )。
A. 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 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C. 是否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D. 是否有法律意义6. 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规定 " 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
这一解释属于(C )。
A. 扩大解释B. 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自由解释7. 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发展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精编2025-2026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2094套)
精编2025-2026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2094套)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关于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属于精神范畴B.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C.法不一定体现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正义观D.法的内容取决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o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也是保护性法律规范B.该条文只是政策性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D.该条文是法令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木政策3.以下关于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oA.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制与其政治基础相适应,具有相对的不乱性B.法制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根本矛盾,即出产力与出产干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法制的不乱与法制的变革不是矛盾的D.就法制而言,法律规则最不容易移植,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最容易移植4.关于法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陆法系活着界上的影响不大B.英美法系活着界上的影响不大C.大陆法系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D.英美法系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令的主体是()o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D.全国政协主席6.法的基木构成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A.法律概念B.法令规范C.法律原则D.法律逻辑7.关于法与宗教之间干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oA.政教分离原则要求法律涉及任何宗教问题B.法与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人的世界观C.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不属于社会文化现象D.法与宗教不仅能约束人的行为、也影响人的思想8.法令调整过程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初始阶段是()。
电大_法理学期末考试多选题参考资料
【以字打头】1.以下属于理论法学的学科有(A.法理学B.法哲学C.法社会学D.比较法总论)。
2.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有(A.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C.法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D.法可以协调和实现利益)。
3.以下关于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法肯定旧法B.新法批判旧法C.新法继承旧法D.新法否定旧法)。
4.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有国家就有法制D.有法制不一定实行法治)。
5.以下关于法律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B法律规范是法的基本构成因素C法律规范是一般的行为规范D法律规范是抽象的行为规范)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有国家就有法制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7.以下关于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主义法的一部分法律执行社会公共职能,而不执行阶级统治职能,如食品卫生法规B社会主义法中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那部分法律,如刑法,不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社会主义法中的一部分法律具有阶级性,执行阶级统治职能;一部分法律具有社会性,执行社会公共职能D.社会主义法是由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法律和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法律构成的一个整体)8.以下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字打头】1.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法发挥了法的保护性职能(A.赔偿损失B.罚款C.追缴税款)。
2.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C.民族自治条例D.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在我国,正式的法律解释包括(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包括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C.行政解释)。
【法字打头】1.法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分别是(A.客观性B.主体性)。
2.法具有(A.规范性B.阶级意志性C.国家强制性D.物质制约性)等特征。
3.法律文化是(A.法的制定B.法的实施C.法律教育D.法学研究)等活动的经验的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国家的形成)。
3、不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活动是(偿还债务)。
4、不属于法的保护性职能的活动是(依法纳税)。
5、划分法系的决定性标准是(法的传统)。
6、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7、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8、在侵权行为法方面,自由资本主义的过错责任原则被当代资本主义的(严格责任原则)代替。
9、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的方法。
10、既是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又是违法的行为有(结伙打架)。
11、“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适用于(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
12、“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适用于(一般禁止型)的法律调整。
13、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自然过程)。
14、要求人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的调整方法,被称为(禁止)的调整方式。
15、下列哪种关系在客观上要求法律来调整:(人身关系)。
16、法的创制是法的形成的(结尾)阶段。
17、(保护性规范)是规定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的规范。
18、(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有权自己做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19、(禁止性规范)是指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即承担一定消极不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20、(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1、(法规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
22、(法典编纂)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它必须由立法机关按照职权范围和法定程序进行。
23、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24、《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办法》属于(行政解释)。
25、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学理解26、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施行后,原先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失去效力。
这属于(默示废止)终止生效。
27、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8、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指(主体、客体和内容)。
29、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行为能力)。
3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1、(做出肯定行为的权利)是一种积极行为的权利,处于权利的中心位置。
32、公民的名誉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人身利益)。
33、对于甲来说,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实是(甲的父亲的病故)。
34、法律关系产生的具体条件是(法律事实)。
35、违法行为是指(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
36、(社会危害性)是违法的最本质特征。
37、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是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38、故意或过失是(违法的主观方面)。
39、承担违宪责任的主体是(特定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
40、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国家检察机关)。
41、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
这种法律监督称为(审判监督)。
42、我国法律监督的重点是(国家机关创制法和适用法的活动)。
三、多项选择题1、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法律行为、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法律文化)等法律现象。
2、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法律现象及其规律、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3、属于理论法学的是(法哲学、比较法总论)。
4、法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是(道德、宗教)。
5、习惯靠(传统、惯性、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6、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制定、认可)。
7、法是(一种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8、法的保护性价值实现的方式是(惩罚犯罪、恢复被侵害的权利)。
9、法与利益的关系正确的是(利益是法的创制的初始点、利益是法的实现的法的实现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现)。
10、法制包括(现行法律规则、法的运行机制、法律文化传统、法学教育与研究)。
11、勒内·达维把当代各国法律划分为三大法系,即(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社会主义法系)。
12、基本的法律调整的方式有:(积极、允许、禁止)的调整方式。
13、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科学研究的自然现象、自然现象发生的过程、大规模的社会过程)。
14、下列哪些能够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财产关系、劳动关系)。
15、一般可以把法的制定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确立阶段)。
16、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法律规范在逻辑联系上是由哪些因素或部分构成的。
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因素,即(假定、处理、制裁)。
17、法律规范按其职能和专门化,可以分为(调整性规范、保护性规范、专门化规范)。
18、按照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调整性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积极义务性规范)。
19、根据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即法律允许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调整的程度,法律规范可分为(绝对确定性规范、相对确定性规范)。
20、按照是否允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当事人)依法自主调整进行分类,法律规范可分为(任意性规范、强行性规范)。
21、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主要有三种方法,即(法规清理、法规汇编、法典编纂)。
22、法的适用的主体有(国家机关、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23、法的适用结果有(产生权力义务关系、变更权力义务关系、消灭权力义务关系、实行法律制裁)。
24、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含义包括(法律无差别地适用于全体公民、公民平等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保护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追究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
25、在我国,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有几种情况,它们包括(法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法律本身规定了生效的具体时间、法律本身规定了其生效时间取决于其他法律的生效实行)。
26、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条例、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7、《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范围的规定》属于(司法解释、检察解释)。
28、下列属于立法解释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自己制定的法律所作的解释、所作的解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对本省地方性法规所作的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所作的解释)。
29、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30、划分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的标准是(解释主体、解释效力)。
31、司法解释的形式有(规定、批复、解答、意见)。
32、在我国,法律关系的客体有(物质财富、智力成果、人身利益、行为结果)。
33、法律义务包括(积极行为的义务、不作为的义务、接受国家强制措施的义务)。
34、我国决定公民行为能力的条件一般指(精神是否正常、达到一定年龄)。
35、法律事件包括有(人的出生、发生地震、人的死亡)。
36、法律事实包括(合法行为、不合法行为、人为事件、自然事件)。
37、违法的种类有(犯罪、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
38、一般地说,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有(违法行为必须是某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过错、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
39、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
40、行政拘留属于(行政制裁、惩罚性制裁)。
41、我国的法律监督的主体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
42、非正式解释包括(任意解释、学理解释)。
43、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语法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历史解释)。
44、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45、汉语中作为法的用语并影响语义的词主要有(刑、辟、律、法律)。
46、汉字的法确有(平、正、直、公正裁判)的含义。
47、检察监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纪监督、侦察监督、审判监督、监所监督)。
三、填空题(单项选择)1、法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原始社会内部(生产力)的发展。
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4、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5、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
6、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分配的正7、当代美国学者罗尔斯提出了“(社会正义)”来区别个人正义。
8、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9、大陆法系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0、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
11、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12、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13、(1954年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正式起点,它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14、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主要包括:(法治)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5、社会主义法的原则依指导法律调整的阶段,可以分为(立法原则)、适用法的原则、(法律解释原则)等。
15、现代科学技术对法的内容、形式、调整范围、调整方法、(法律技术)以及(法律术语)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
17、一定事实关系的多次反复,成为人们行为的习性而形成的社会规范,被称(习惯)。
18、法律调整的是人们的(意志行为),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道德则注重人们行为的(内心动机),主要靠社会舆论等力量来维持。
19、技术规范可以分为:(单纯的技术规范)规范、社会技术规范和(法律技术规范)规范。
20、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行的活动。
21、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22、根据立法的进程,将立法技术分为立法预测技术、(立法规划技术)、法律规范表达技术。
23、(调整性规范)是通过赋予社会关系参加者以权利并让他们承担义务来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
24、(积极义务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必须做出一定行为,即承担一定积极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25、(绝对确定性规范),是指不允许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调整的规范。
26、(相对确定性规范),是指允许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调整的规范。
27、允许双方当事人有自己的意思表示,就一定问题达成协议。
如果达不成协议,才适用规范所规定的行为方案。
这种规范叫做(任意性规范)。
28、不允许当事人自行协议解决问题,只能执行法律规定的方案,否则其协议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