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七类核心图表必“读”:第三部分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学案
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1-3-2 地理图表判读技能
3演练· 能力跃升
技法探究二
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发展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我国东部雨带 推移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 图、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需要指出的是地理发展过程示意图中也有些以 数据统计图的形式出现。 地理过程示意图反映地理事物时空发展规律, 同时其中也包含了地理事物时空发展原理的知识。 所以, 地理事物发展过程图常和原理知识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解题流程] 1.明确步骤 第一步 结合图例,读懂图名。 根据图名掌握示意图所表达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 如典例 2,为广东省 1994~2009 年粮食产量和粮食需求差量的变化图,要分清哪一折线为粮食产量, 哪一折线为粮食产需差量。 第二步 透解图像,抓准特征。 (1)看图例及标注,明确图示包含的地理要素。 (2)看箭头指向、曲线变化。 ①静态分析:看地理要素在某一阶段中的数值特征; ②动态分析:对比不同阶段数值的变化及差异。
2.精准分析
3.完美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
大气;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①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②海陆分布: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 温差小; 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 温差大(如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③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 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 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 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人教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图表判读应用(共56张ppt)
10.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 )
A.长沙
B.重庆
C.南昌
地理事物分布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1)确定图示主题:图名可以直接显示图中分布的主题地理事物。 (2)判断分布状况:可概括地理事物分布的整体状况,确定某处地理事物分布 的特点。 (3)归纳分布规律:整体上分析地理事物分布的一般规律及特点,进行知识的 迁移延伸分析。 (4)判断影响因素:依据具体的分布状况,推断影响地理事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答案 C
技法 2 地理表格的判读 解题必备 地理表格的“读、析、定、比”四字法 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灵活运 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解答表格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 数据,从数据中找到表格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 (1)“读”——充分把握表名的中心内容 表名表达了表格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 系,透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 (2)“析”——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地理规律 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 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等值线的四大基本原理 (1)等值性或同距性原理:在等值线图上,相邻的两条等值线要么等值, 要么同距。 (2)低高低和高低高原理:低值凸向高值,凸处的值变低;高值凸向低 值,凸处的值变高。 (3)疏差小和密差大原理:等值线越稀疏,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小;等值 线越密集,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大。
(4)等高线通视原理: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坡,站在地 势高处向低处看,凹坡不会对视线形成障碍,通视状况良好;反之为凸坡, 凸坡视线常被阻挡,很难通视。如下图所示:
第二篇 阅卷人高瞻引领 素能精准突破
必备素能二 图表判读应用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理类图判读教案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类图判读教案程教伊朗地处伊朗高原西部,南北两侧分布着高大的扎格罗斯山脉和厄尔布尔士山脉。
伊朗几乎陷在群山环抱之中,多山间盆地,总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这些盆地有的很大,有的较小,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没有外流入海的河流。
盆地内干燥少雨,多沙漠、内陆湖和盐沼。
(1)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图中B城的冬季气温较C城高的原因。
(2)图中D湖的水面面积季节变化大。
说明该湖的水面面积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二、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一)、真题感悟(xx·天津卷)读下图,回答下题。
我国某年1990-xx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xx·重庆卷,4~5)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回答(1)~(2)题:(二)、规律总结1、坐标统计图的判读(1)二维坐标图①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和图注的内容,再根据“点”“柱”或“线”所表示的数值信息分析其变化趋势。
②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
③解读坐标图容易因忽视图中定量信息而判断错误。
(2)三维坐标图 (3)多维坐标图2、结构统计图的判读(1)扇形(饼状)结构图通过这两组题目分析,感悟地理统计图的解读。
总结地理统计图的解读判读方法及注意事项。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图像的判读》教案
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图像的判读》教案【专题要点】1.地理图像定位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2.掌握各种地理图像的读图方法3.运用地理图像准确的解决地理问题【考纲要求】地理图像为信息载体,侧重于地理信息材料分析处理能力、地理空间位置的判断能力和地理原理推理应用能力的考查。
从图像形式看集中在区域分布图、等值线图、地理统计图、地理原理图等方面。
区域相关的背景材料作为试题的切入口已成为试题命制的一大特色,特别近年与热点问题相关的世界重要区域和我国的国土整治重点区域值得关注。
【知识纵横】区域定位的基本方法【典例精析】1、(广东高考)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
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共18分)资料1:见图18-20资料2:见表4和图21。
表4:2000-2003年我国粮食供需状况(1)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趋势。
就各地区耕地数量占全国的比例来看,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地区,试分析其下降的原因。
(2)在非农建设用地中,占用耕地数量最多的类型是。
2000年以后,非农建设用地的势头还呈趋势。
(4分)(3)2000-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呈趋势。
为保证我国粮食产量,可采取哪些措施?ks5u(4)1950-1960年,J省玉米种植重心向方向移动;1960年以后,J省玉米种植重心的总体移动方向是。
(4分)(5)你认为我国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答案及其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重大社会问题,体现地理学的实用性。
(1)下降。
东北,华北。
(2)独立工矿。
加速上升(或增长) (3)下降 (4)西南,向东(或先东北再西南)。
(5)①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③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②耕地(持续)减少,粮食供需矛盾加剧(或粮食生产压力大); 2、2005年11月18日,第13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釜山召开。
2019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指导:七类核心图表必“读”:第五部分 区域图的判读(解析版)
第五部分区域图的判读区域是地理事物、现象等所有地理要素的载体。
任何一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分布及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特点、成因等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且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形成特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形成特定的区域发展格局和地域联系方式。
因此,高考地理试题往往以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获取、梳理和甄别能力以及对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区域发展差异、区际联系等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一、区域图的读图步骤二、把握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都是各种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把握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提高对区域地图的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做到区域地理部分和高中系统地理部分的有机整合,整合的途径之一,就是利用“思维发散”由区域的一点,发散到面。
思维发散的基本模型如下:例9 (2018课标Ⅰ,44,10分)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
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状态下保存种子样本应考虑该地区的气温、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
全球变暖会改变该地气温条件,进而威胁种子样本安全。
变式训练14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及“该地区G城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图”。
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6分)(2)近年来该区域东南部地区广泛种植果树,分析其优势区位。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七类核心图表必“读”:第二部分地理统计图的判读学案20190301145
第二部分地理统计图的判读地理统计图是表示地理事物数值特征时空分布的图像,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对数据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能反映出考生的理性思维素养。
统计图的类型较多,重点是坐标统计图和结构统计图。
一、坐标统计图1.解读坐标统计图需注意的问题(1)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和图注的内容,再根据“点”“柱”或“线”所表示的数值信息分析其变化趋势。
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点状图和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相对或绝对数量。
(2)当出现左右纵坐标甚至多个纵、横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3)特别要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不能简单以“柱”或“线”的高矮来比较大小。
(4)判读坐标的变化趋势时不能有思维定式。
如横坐标不一定总是向右增大。
(5)判读时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2.在阅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时,要把握四个关键点第一,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第二,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第三,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可多可少。
第四,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能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左由大到小。
判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应掌握四个环节:第一,读准三个坐标轴的原点及变化趋势,如上图中的箭头①②③所示的方向。
第二,过某点作平行于和所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a、b、c。
第三,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
在上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5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
第四,切不能简单采用直角坐标图的读图方法,沿某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样读出的数据信息是错误的。
例2(2018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三市质检)读1970年以来美国钢铁企业向三大耗钢行业发货量情况统计图,完成下题。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美国()A.钢铁企业向汽车行业发货总量最小B.1982—1995年钢铁产量不足C.制造行业逐渐走向衰落D.钢铁企业1995年以后向建筑业发货量波动变小答案 A解析结合建筑、汽车、制造业(除汽车)的图例,可以判断美国钢铁企业向汽车行业发货总量最小,A项正确;1982—1995年只是钢铁企业发货少,不一定是钢铁产量不足,B项错误;制造业水平越高,原材料利用率越高, 因此美国钢铁企业向制造行业发货减少不能代表制造行业逐渐走向衰落,C项错误;钢铁企业1995年以后向建筑业发货量波动变大,D项错误。
专题18 图表判读技巧(教学案)-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复习备考建议一、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二、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
三、正确处理好区域地理和高中必修、选修地理之间的关系。
四、正确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五、立足学科基础,进行知识重组、突出重点。
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是高考永恒的主题。
因此高考地理复习中在以基础知识为本,在此基础上,狠抓重点知识的复习。
教学中对重点知识要进行系统整理,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寻找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在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构建起完整而清晰的知识网络。
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观点,熟悉世界地理区域,探讨中国发展问题,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六、重视区域地理,强化地图、突出地理图表。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在一定区域进行的。
因此以区域为基本地理单元进行研究是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之一。
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近年的地理高考试卷,几乎每一道试题都涉及读图、读表、读资料等,可以说无图不成地理题,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不断提高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说明地理事物的能力。
七、做到精选、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八、引导学生梳理符合自己思维的知识体系、多回归教材。
八、专题复习中应试技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结合具体等值线图,特别是等高线图、等温线图和等压线图,考查等值线的判断、规律和应用。
2.依据一种或几种地理统计图表,考查地理表象判读及数据分析能力。
3.结合区域地图、地理要素,考查影响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及延伸方向的因素。
4.以多种形式地理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分布、成因及发生、发展过程。
一、等值线1.等值线的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
(2)等值线闭合而不中断。
(3)两条等值线之间一般不相交。
2.等值线的判读规律。
(1)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等或者为零。
(2)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一边高于该等值线数值,另一边则低于该数值。
精品-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七类核心图表必“读”:第七部分地理表格的判读学案
第七部分地理表格的判读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
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数据,从数据中找到表格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
“读、析、定、比”四字法判读地理表格如下:一、“读”——充分把握表名的中心内容表名表达了表格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
二、“析”——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地理规律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
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三、“定”——对表格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解答表格题通常重视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上做定性认识。
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就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
若题目要求进行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例如,表格给出了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某地各月降水量,要求确定该地所处的干湿地区,解答此题必须把各月降水量逐月累加,由定量到定性分析。
解答表格题是做定性、定量分析,还是仅做定性分析,因题而异,解题时要灵活掌握。
四、“比”——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例11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
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
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面积比重(%)类型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杨树林25.0 18.7 18.5 15.6 13.7杂阔林44.7 48.4 52.6 53.6 55.8经济林20.6 21.5 21.9 22.7 23.4其他9.7 11.4 7.0 8.1 7.1(1)(2018江苏单科,23,3分)“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双选)(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B.提高造林存活率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D.提高林地生产力(2)(2018江苏单科,24,3分)“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双选)( )A.生物多样性增加B.森林覆盖率降低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答案(1)AC (2)AD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1)图表判读技巧(Word版,含解析)
策略一图表判读技巧地理高考图表考查角度及考查特点1.五年高考图表考查角度及频次(区域图、等值线,二者重复统计)。
(1)区域图考查比例在历年试题中最高。
区域图是最重要的试题载体,这也符合地理区域性的特征。
包括区域地理事物分布图、区域等值线图等。
区域图是地理命题不变的形式,这也看出区域地理复习的特殊性。
(2)数据分析是地理的另一特色。
包括数据统计图、等值线图和表格。
通过数据分析,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的考查频次是最高的。
(3)表格出现概率较低。
表格对地理事物的表达比较单一,较难体现地理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出现的频率较小。
(4)无图试题值得关注。
纯文字试题年年出现,通过文字阅读,也能充分考查地理原理和规律。
相对而言,选修模块无图考查的概率要高些,特别是环境保护。
3.“三部曲”突破高分瓶颈。
第一步:做到心中有图→稳拿基础分。
区域地理是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基础,知识的承载点,因此区域地理牢记于心,是复习的基础。
心中有图,考试不慌。
第二步:掌握图表的解读技巧→确保得高分。
图标类型很多,不同的图表有不同的解读方法。
掌握每种图表的解读技巧,加上平时的训练,就能形成较强的图表分析能力,在高考中获得高分。
第三部:原理规律与图表的有机融合→尽量不失分。
图表是考查地理知识的载体。
明确考查知识常见的图表形式,善于将地图和文字有机结合,可以加深对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认识,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做到少失分,甚至不失分。
技巧1常见等值线图第一步题型概述·抓特点等值线图的判读一直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具体考查方式如下:(1)考查内容:主要围绕等值线数值的判定、分布特征、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考查。
(2)常见形式: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震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深线图、等日照时数线图、等太阳辐射线图、等地价线图、等人口密度线图等。
第二步典题示例·知用法例1](2016·江苏卷)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地理示意图能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显示地理事物的结构或相互之间的联系,其特点是主题突出,清晰易懂。
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有地理原理图、地理过程图、地理关联图、剖面示意图等。
一、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1.地理原理示意图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2.解读该类示意图的方法例5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民间有“雪落高山,霜打洼地”之说。
下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原理。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2018山西太原期末)霜常出现在( )A.初春B.初秋C.春末D.夏末(2)(2018山西太原期末)图中( )A.①表示夜晚山风B.②表示白天谷风C.③表示夜晚谷风D.④表示白天山风(3)(2018山西太原期末)图示气流可解释“霜打洼地”成因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1)A (2)B (3)D解析第(1)题,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初春气温较低,空气中水汽较多,易形成霜。
第(2)题,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②表示白天谷风,④表示夜晚山风。
第(3)题,“霜打洼地”成因是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
夜里山顶的冷空气沿山坡往下滑,冷空气密度大,到达山谷或洼地后,空气层结稳定,于是洼地中的冷空气愈积愈多,气温便降得很低。
一般洼地要比周围的平地气温低4~5℃。
因此,山坡和平地还没有霜时,谷地和低洼地中就会有霜。
如果山坡和平地上有霜的话,那山谷和洼地中的霜就更重。
图中④表示夜晚山风,冷空气沿山坡往下沉,造成“霜打洼地”,故D项正确。
变式训练7 下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表示的是( )A.冬季白天B.冬季夜晚C.夏季白天D.夏季夜晚(2)关于该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B.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有利于空气的净化C.充分利用了温室效应的原理D.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变式训练8 在我国某期电视节目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
下图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和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三题。
(1)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2)据图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A.日出前后B.中午前后C.日落前后D.午夜前后(3)目前沿海地区没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效率低B.破坏环境C.成本高D.技术不成熟二、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1.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2.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明确变化过程明确是哪种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是按时间变化,还是按空间变化。
(2)把握变化规律认真分析图像资料,掌握该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的变化规律或按空间的递变规律,根据变化规律推断其发展或演化趋势。
(3)解释变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地理事物或现象变化规律产生的原因,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
例6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1)(2018天津文综,3,4分)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2)(2018天津文综,4,4分)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答案(1)D (2)A解析(1)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由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地区有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分布,在页岩、砂岩分布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下切)作用,形成河谷地貌;而在石灰岩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溶蚀作用,即水的溶解和冲刷,形成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岩石种类不同,流水作用差异明显,D项正确;该地区小范围内年降水量差异较小,A项错误;由图中岩层弯曲状态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向斜构造,甲、乙两处均位于向斜的侧翼但地貌不同,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该区域植被状况,C项错误。
(2)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图示区域河流形成了两级阶地,阶地是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作用的产物,当地壳抬升时,河流下切作用明显,形成深切河谷;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流水下切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形成河流阶地。
由此可知,该地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A项正确;持续抬升不会形成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B项错误;地壳沉降,该地区河流下切作用较弱,图中古河床较现代河谷的位置明显偏高,说明有明显的下切作用,C、D项错误。
变式训练9 图示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关于河流径流从第1年到第6年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径流峰值提高B.洪峰期提前C.含沙量减小D.径流总量增加(2)与图中径流差异关系最小的环节是( )A.地表径流B.蒸腾C.下渗D.地下径流(3)假设图中虚线表示第1年,实线表示第6年的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的河流流量过程线,则导致图中变化的人类活动可能为( )A.下游围湖造田B.上游退田还湖C.下游修建水库D.上游修筑梯田变式训练10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2016北京东城期末)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2)(2016北京东城期末)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3)(2016北京东城期末)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三、地理关联示意图1.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
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
解读该类图的过程如下:(1)读图名,确定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2)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3)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4)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2.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关键环节法和代入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1)关键环节法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例7 (2016山东潍坊模拟)初步勘探表明,广西、安徽、辽宁、江西、湖北、江苏、内蒙古硅矿等资源丰富。
通常把与太阳能发电系统构成链条关系的产业称为光伏产业。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示意图(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链上游和下游产业,主要优势有( )①硅矿储量丰富,生产原料充足②科技水平高,人才优势显著③土地面积广,地价便宜④硅晶体冶炼所需的水电充足⑤太阳能丰富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③⑤(2)江苏光伏产业发展居全国领先水平,江苏欲将光伏产业链的中游生产转移,下列省区承接该产业区位优势最佳的是( )A.广西B.辽宁C.安徽D.湖北答案(1)D (2)C解析(1)由材料可知,内蒙古硅矿等资源丰富,生产原料充足;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地价便宜;当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太阳能丰富;内蒙古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故选项D正确。
(2)由产业链示意图可知,中游产业是光伏电池制造、光伏电池组件制作,该产业附加值低,主要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安徽与江苏相邻,距离近,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区位条件优越;而广西、辽宁、湖北距江苏较远,运输成本高,故选项C符合题意。
变式训练11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对发展循环经济做出战略规划。
读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示经济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的省级行政区为( )A.黑B.琼C.鄂D.新(2)推断图中a、b、c、d的含义,据此判断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②生物质发电满足了工业生产用电需求③提高了土壤肥力④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精解精析变式7答案(1)A (2)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室内空气下沉,温度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被加热,上升后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不断地向室内输入热空气,使得室内增温,故该图表示的最可能是冬季;结合题意可知,该房屋是节能房,故最可能利用太阳能供暖,该图表示的是冬季白天。
第(2)题,结合上题可知,该节能房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和温室效应原理;读图可知,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而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是为了使室内空气与空气间层空气循环,有保温作用,如果要净化空气,还需要打开窗户。
变式8答案(1)C (2)B (3)A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海水的蒸发,有塑料薄膜上的降水,塑料薄膜上水的径流,没有水汽输送。
第(2)题,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期是薄膜上气温和薄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水汽凝结最多。
第(3)题,沿海地区没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的原因是占地广,效率低,此种方法对环境破坏小,成本不高;此种方法没有太大技术难度。
变式9答案(1)C (2)B (3)B解析第(1)题,森林火灾后第1年森林破坏严重,植被稀疏,河流的径流总量最大,峰值提前而且最高,含沙量最大。
到第6年,森林逐渐恢复,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径流总量减小,峰值推后而且降低,含沙量减小。
第(2)题,从第1年到第6年,径流差异显著,主要是植被覆盖率提高,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而地表径流减少导致的,蒸腾对径流变化几乎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