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资料汇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合集下载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绪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①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尖锐化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伟大任务④时代需要本身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②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④思想理论来源⑤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3。

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采取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①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②理论来源: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c、英国古典经济学d、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7。

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①科学的人生理想对现实活动具有指导意义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灯塔③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④理想是人生是精神支柱8。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④提高工人马克思主义修养。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章1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的基本形态,说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答:①唯物主义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C、现代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B、哲学上认识论的问题分为:a、可知论b、不可知论②唯心主义形态: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答案】A【解析】在中国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考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B.对症下药C.注意分寸D.实事求是【答案】C【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答案】D【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分化于自然的决定性因素。

(2)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3)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内在的包含三重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思想意识。

解决这三种关系,就是生产实践、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和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因此就构成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领域、政治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

(4)劳动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人和人类社会的任何发展和变革都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实践活动实现的。

或者: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表现。

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联系、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一)联系及其特点联系作为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是物质的普遍本性之一。

质的普遍本性之一。

(1)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

首先,一个事物内部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着的。

其次,事物和外部其他事物是联系着的。

再次,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

因此,必须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避免片面性。

(4)联系具有条件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发展的永恒性及其实质世界的统一性使世界万物相互联系,相互联系会产生运动,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发展。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指客观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前进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1可以用来指导认识和改造自然事物,做到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2可以用来指导认识和改造社会事物,做到正确认识和利用社会规律;○3可以用来指导认识和分析社会历史发展,为人们社会生活正确选择提供帮助;○4可以用来指导创造思想成果;○5可以用来指导形成关于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正确理论和其他理论;○6可以用来指导人们在实践中的观念革命、技术革新,以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其他创新。

3.马克思创立的三个条件:马克思注意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首先是社会根源。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即机器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的新阶段。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得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重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科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马恩的崇高理想、勤奋好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他们两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自身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内在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广义理解:包括创始人在内及其继承者-----列宁主义、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第三、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中国近期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注意理解把握要点,二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体理想。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单选1-501.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 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3.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是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4.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5.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客观实在性7.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8. “过犹不及”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9.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社会实践的需要能极大推动人类的认识发展10. 真理与谬误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矛盾,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因此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真理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是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指的是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1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14. 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5.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16.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7.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8.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1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0.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21.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垄断价格22.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金融寡头是通过什么方式在经济领域进行统治的参与制2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24.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25.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26.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8.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哪种矛盾主要矛盾29.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30. 皮鞋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每双皮鞋的价值量减少31. 在资本循环中剩余价值是在哪个阶段实现的出售阶段32.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点详细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点详细整理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指导一、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及三个组成部分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恩格斯提出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1)、内涵不同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

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

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案: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会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答案: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肯定中包含否定。

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的;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物质内在的矛盾性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基础。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实践的反映。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4. 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这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社会形态的更替等规律。

5.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阶级是根本的社会政治实体。

资本主义社会是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产生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社会。

6.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内在矛盾推动而产生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它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等内容。

2.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包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过程、规律、方法和哲学基本原理的阐述。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对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规律、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研究。

4.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包括对道德、价值、人的本质、人的自由等问题的阐述。

5.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对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规律等问题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2. 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

4.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在发挥是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 什么是物质?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辩证唯物论。

包括: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1.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也就是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表现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XXX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举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一是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掌控事物的发展纪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性首先表现在:意识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作用:意识能动性以尊重物质世界客观纪律为前提2)世界的物质性还表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条件)?○1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其次,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3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第一章、2、试论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关系;○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如何理解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发中一方的发展是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发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第四,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五,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的辨证关系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知识点

一个小时背完马原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1.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性有三层含义: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的。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发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实质与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

有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①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②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因为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种把握对立。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2)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是:①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狭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2.马克思主义产生社会根源:(1).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2).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阶级基础:现代无产阶级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5).发展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a.起源: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b.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c.本质:意识是人脑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一、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和基本观点。

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复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理论。

二、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受到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推动的。

在社会历史上,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通过阶级斗争,社会生产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最终导致了社会的革命性转变。

唯物史观对于理解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三、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入分析。

它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得到的报酬。

这种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占有,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四、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它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两个主要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以私有制为基础,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达到社会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理论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五、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

它指的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人民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新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是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六、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强调科学的、有计划的社会管理,致力于消除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考试资料汇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型:1单选 20’×1=202多选 2’×5=103辨析题 6’×2=124问答题 10’×2=205材料分析题 18’×1=18 总分80复习要点一、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三、唯物辩证法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五、历史唯物主义六、劳动价值论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八、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二)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一元论与二元论)(1)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代表人物包括:泰勒斯(Thales):水;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者;阿那克西米尼:气;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特点和局限: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感性物质形态,认为万物均由它(它们)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们)。

这种看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是具有直观性、简单化倾向,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猜测。

赫拉克利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世界本原论的终结(火)“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赫拉克利特•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代表人物包括: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和以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法国唯物主义者。

学说特点:用近代物理学对物质的理解(诸如“原子”的不可入性、广延性、密度等机械性质)作为唯物主义的基础,造成学说的片面性、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最终导致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以恩格斯列宁为代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2)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虚构的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体。

(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朱熹的“理在事先”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感觉、经验、意志、“心”)当作万物的本原。

(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叔本华的“世界是我的表象”;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 等)2、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 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绝大多数的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只有极少数的哲学家是不可知论者,比如休谟、康德。

世界的存在方式问题世界存在方式问题也即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1)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即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古代辩证法:赫拉克利特,近代辩证法:黑格尔;辩证唯物主义)(2)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和静止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关键在于:其学说是奠定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观的内容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以及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的物质定义与以前的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在于,不再把物理学对于自然界的一个解释模型作为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础,而是把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因此,物质的本质不再是“原子”、“基本粒子”等,而是“客观实在”这一哲学范畴。

•马克思研究的重点不是脱离人的自然存在的本质,而是社会存在的本质,因此,马克思总是声称自己的唯物主义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他称在他之前的唯物主义为敌视人的、片面和抽象的唯物主义。

运动和静止: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割裂两者的关系,会犯形而上学(排除运动)或者相对主义(排除静止)的错误)物质与意识(辩证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答):•意识的起源: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次,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劳动起到关键作用)•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认识的本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

三、唯物辩证法•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对于世界是怎样存在的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的辩证法:赫拉克利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辩证法的矛盾具有斗争和同一两个基本属性)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先验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特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1)离开实践来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把认识理解为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2)不了解认识的辨证性质,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两次飞跃):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中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三种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三种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割裂两者的辨证关系会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二)从认识到实践(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这一过程是指,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和发展,并变成物质力量来改变世界。

(三)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真理观: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是:是否承认真理的辨证性。

五、历史唯物主义•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定见:“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不说物质决定意识,而是说生活决定意识,不仅决定社会意识,而且决定个人意识。

因此,人的本质不是有理性的动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乃是实践的结果。

而生活就是实践。

)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原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参见教材)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划分: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划分分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称之为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无阶级性的)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两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六、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具体劳动指……抽象劳动指……两种劳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注意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两种规定。

注意2: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两因素的关系(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什么是劳动价值论•价格、价值量、价值规律和价值形式: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量由什么决定?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五种职能是什么?• 资本主义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剥削剩余价值;所以,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剥削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乃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基础。

)• 工资的本质: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成为商品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工资的本质)•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由哪几部分构成?(w=c+v+m)•资本的本质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资本不是物,不是货币,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现代人的生存方式。

•剩余价值的生产(略)(1)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出来。

(2)把资本区分为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3)剩余价值率的计算:(4)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5)剩余价值的两种生产: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中被产生出来:把资本区分为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A.什么是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B.划分依据: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八、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垄断(1)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竞争引起垄断,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反倒使竞争更加激烈,垄断与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P159(2)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跨国公司(二战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