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的方法与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访问的方法与技巧
作者:赵亚娜
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19期
摘要记者要报道大千世界各种各样新近发生的事实,无不需要和采访对象打交道。打交道的方式主要是访问,即便采写以观察为主的目击式新闻,通常也离不开访问活动。所以,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是当不好记者的。记者的访问,可分为个别访问和集体访问。
关键词访问;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6—0007—02
1 个别访问
指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这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访问形式。个别访问根据采访对象的特点,能较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沟通。由于采访对象各自的个性不同,生活习惯、思想感情、文化素养以至立场观点等也有不同,访问方法就要因人而异。
个别访问常指记者和采访对象一对一的当面交谈,但也不排除在必要时有几个人在场。遇到突发事件,记者赶到现场采访时,记者虽向一人发问,其他人也会关注、补充、介绍,有时甚至争相发言,这也应属个别访问。因为这时记者采访,并非有意组织一些人进行交谈,而主要是对某个采访对象进行访问,至于其他人的参与,并不影响个别访问的性质。还有的情况是,在采访中,记者要访问某一采访对象,有时要请他人引荐,这时虽有几个人在场,但采访对象仍属一人,所以也仍是个别访问。
2 集体访问
这是记者有意组织或邀约多个采访对象的访问。集体访问一般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开座谈会。访问座谈会又称调查会,这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需要广泛地进行调查了解。通过座谈会形式,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介绍有关情况和材料,有利于较快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记者召开好座谈会,必须避免众口一辞、歌功颂德的假现象。开会前的准备,要根据采访要求,选择采访对象,拟定讨论提纲,最好先把提纲分送给与会者,对重点人物,还要个别交谈,说明记者的意图和要求,使座谈会讨论目标明确。座谈会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三五人或七八人即可,以便与会者有时间畅所欲言。座谈时,记者应冷静观察,广听博纳,对于不同意见的争论,不可轻率表态,强作结论。
座谈会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记者约请一些人本着同一主题而开的。这种座谈会听取对某些问题的意见,本身就构成新闻。另一种情况是记者为全面了解有关情况而召开的。有
的人往往因为发言时间有限,对问题的讨论有顾虑,不肯细谈,有时也易出现“从众”现象,所以会后还有必要进行个别访问,使访问更加深入。
第二种形式:记者招待会。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行。在党和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如:党的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和政协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等。
方法正确,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深入的采访,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否则,就容易走弯路,难以达到目的。当今,新闻采访的主要方法和技巧是访问和观察。其他采访方法、技巧,可以说都是访问和观察的具体运用和延伸。
3把握重点,启发诱导
记者访问既应放得开,收得拢,轻松自由,又要切忌漫无边际、无的放矢。应该把握交谈的重点,善于启发对方的思路,诱导对方谈到点子上。涉及关键性的问题,要深入了解,问个水落石出。访问中如何把握交谈的重点,这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时情况和采访需要而定。通常,访问重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事实的重要部分
(1)新闻六要素:即何事、何时、何地、何人、何故和怎么样。其中,对重大新闻,要注意交代清楚有关要素。对新闻通讯、特写,要抓住事实的细节、场面等;
(2)新闻的宣传价值所在。把握访问重点,就是善于抓住能体现新闻事实的宣传功能,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记者访问时要敏锐地发现某地区、单位,某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新闻事实中找出具有高尚思想的闪光点,用事实感召、影响受众;
(3)有特点的事实。这类事实是同共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要挖掘具有新闻价值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特点,从而抓住有特点的事实材料。
2)采访目标的具体化
采访目标的具体化,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系统论的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研究其不同的采访目标,形成各类采访模式,掌握采访环节。如:全国好新闻《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10名记者分头采写,从地球两侧,按时间顺序,对同一重大事件作现场报道。电头分别冠以“发射场”、“测控中心”、“南太平洋”等现场字样。参加采写的记者相距万里,但能协调一致迅速完成重大题材的采访任务。这条新闻即分为三个采访侧面,每个采访侧面又分若干要点,由此形成一个完整多层次的采访系统,这就是广度的新闻采访模式。
在诱导对方围绕重点交谈中,对于不善言谈者,要不急不迫,从具体问题入手,不时作些恰当的提示。对于善言谈者,可以看准机会提出问题和疑点,或巧妙地转换话题。
4 少讲多听,广采博纳
访问谈话中即使对方所谈内容有些离题,也不可急于打断。而应注意广采博纳,从中捕捉到有意义的新线索、新素材。对采访对象所说的事情,要专心地听,而且鼓励对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例如:一位医学报社记者访问一位医学专家,谈话不到5分钟就结束了。同样,有位省报社记者去采访这位医学专家时,先询问他最近发明的几件医疗器械,在欣赏他的“杰作”之余,并请他当场“表演”。对方马上有了兴趣,连说带操作,既热心介绍各国的对比资料,又描述研究中的细节以及他自己的酸甜苦辣。记者兴致勃勃地听着、记录着这位医学专家的喜怒哀乐,获得了采访的成功。
采访中切不可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更不能凡是与自己主观设想相同的就听,否则就不听,或者摆出不屑一顾的派头,那样就会破坏对方的情绪。有时,对方谈话离题了,要巧妙灵活地引导到谈话的正题上来。有时,访问对象和记者谈得投机,他会把自己生活中的苦衷合盘向记者倾吐,记者不能有厌烦心理,要做到了解、理解对方,并从中捕捉有意义的新线索、新素材。
5 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记者访问谈话,要注意寻找与采访对象的共同语言和兴趣点,双方产生好感与亲近感,这有利于缩短和消除心理距离,采访容易见成效。在访问过程中,记者要善于求同存异,以求心理上的共鸣。这样才能掌握心理控制主动权,使双方情感向好的方向发展,使访问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访问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面。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作出正确的判断,随之作出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理控制。
记者如果能够得心应手地访问,采访对象就会愿意与之合作,真诚地提供一切重要材料。此时,记者是处在支配对方意志行为的控制者地位。有时访问并不顺利,采访对象并不热情,甚至让记者按照他的思想、意识办事,这时的记者实际是被控制者。记者要有所作为,在复杂的访问过程中实现采访目的,就必须掌握不同访问对象各自的心理特点,使对方在自己的影响下,成功完成采访任务。
参考文献
[1]于洋.浅谈采访的技巧.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