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名校模拟汇编 专题1.5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精品资料(含解析)解析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专题课堂一 化学计算中的五大思维方法课件 苏教版
解析
6NOBiblioteka 由于已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故可用差量法直
+ 4NH3 5N2+6H2O(g) ΔV(气体的体积差)
接求解。
6 mL 9 mL 4 mL 6 mL 5 mL 6 mL (5+6)-(4+6)=1(mL) (理论差量) 17.5-16=1.5(mL)
(实际差量)
由此知共消耗15 mL气体,还剩余1 mL气体,假设剩余的气
专题课堂一 化学计算中的五大思维方法
考点一 “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妙用
[要 点 突 破]
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理量之和(始态量) 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这种物理 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 热效应等。 2.计算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3.解题关键:一是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方程式求出理
答案
B
【应用 2】 为了检验某含有 NaHCO3 杂质的 Na2CO3 样品的纯度, 现将 w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 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 量分数)是 ( )。 84w2-53w1 84(w1-w2) A. B. 31w1 31w1 73w2-42w1 115w2-84w1 C. D. 31w1 31w1
25aV0V2 A. % WV1 25aV1V0 C. % WV2
体全部是NO,则V(NO)∶V(NH3)=(9 mL+1 mL)∶6 mL=
5∶3,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H3,则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反应是可逆反应,剩余气 体实际上是NO、NH3的混合气体,故V(NO)∶V(NH3)介于 5∶3与9∶7之间,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第章专题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根据异构体的结构和性质,判断其稳定性,排除不合理的异构体 。
计算数量
结合数学组合和排列原理,计算同分异构体的数量。
07
化学实验中的计算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计算
1 2
仪器选择与使用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仪器,如量筒、滴定 管、容量瓶等,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试剂取用与称量
准确称量和取用试剂,注意使用天平、药匙等工 具的规范操作。
晶体结构与性质的计算
晶体的类型与判断
了解晶体的分类及各类晶体的特点,掌握判断 晶体类型的方法。
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
理解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及特点,了解 其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掌握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方法,理解影响晶体熔沸点的因素。
06
有机化学的计算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与计算
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 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是 mol/L。计算公式为
c(B)=n(B)/V,其中n(B)是溶 质B的物质的量,V是溶液的
体积。
质量浓度
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 质B的质量,单位是g/L。计 算公式为ρ(B)=m(B)/V,其 中m(B)是溶质B的质量,V是
溶液的体积。
体积分数
表示溶质B在溶液中所占体积 的百分数。计算公式为 φ(B)=V(B)/V×100%,其中 V(B)是溶质B的体积,V是溶 液的体积。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 验原理、步骤、试剂、仪器等。
实验方案评价
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其可行性、安全性 、经济性等方面。
实验优化与改进
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和 改进,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01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 3.2gB. 4.4gC. 5.6gD. 6.4g【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02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A. 锂B. 钠C. 钾D. 铷【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03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04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化学计算的几种方法
一.商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例3]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6个B、7个C、8个D、9个平均值法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例4]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A.Zn和Fe B.Al和Zn C.Al和Mg D.Mg和Cu三.极限法极限法与平均值法刚好相反,这种方法也适合定性或定量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将混合物看作是只含其中一种组分A,即其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为100%(极大)时,另一组分B对应的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就为0%(极小),可以求出此组分A的某个物理量的值N1,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混合物只含B不含A 时的同一物理量的值N2,而混合物的这个物理量N平是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A,B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即N1<N平<N2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
• 【例 1】两种金属混合物共 15 g ,投入足 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得11.2 L H2(标准状况 ),则原混合物组成中肯定不能为下列的 BD ( ) • A.Mg、Ag B.Zn、Cu • C.Al、Zn D.Mg、Al 解析 此题可用平均摩尔电子质量 ( 提 供1mole-所需的质量)法求解。15 g金属混合物 可提供1mole-,其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5。选 项中金属Mg、Al、Zn的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 12 、 9 、 32 5 。若有不能和盐酸反应的金属, 则其摩尔电子质量可视为无限大。故本题答 3 案为B、D。
• 1.差量法是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 量求解的方法。 •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 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 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 3.差量可以是物质的量的差,对固体、液体 而言,差量可以是质量差、粒子个数差;对气 体,差量还可以是同温、同压下的体积差。
26
解析 图中三条线的前半部分——斜 • 线的斜率大小反映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A 最快,B最慢)。后半部分——水平线的高低 反应了当等质量金属反应完全时,产生H2的 多少。当三种金属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 质量越小,产生H2越多,所以活动顺序为: B<C<A;相对原子质量顺序为:C>B>A, 即为氯化物摩尔质量顺序。
解析 2H2+O2 = 2H2O;H2+Cl2 = 2HCl 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即n(H2)= 2n(O2) +n(Cl2) 观察选项,只有C符合。
20
点燃
点燃
• 六、讨论法 • 1.讨论法的主要特点是:物质的变化因 条件的不同有多种可能性,或变化的结果有 多种可能性,或条件和结果均不确定,必须 在一定范围内加以确定,为此要通过全面分 析,一一加以研究。 • 2.主要讨论的题型有:①讨论反应发生 的过程;②讨论反应物是否过量;③讨论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和取值范围。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1.守恒法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与技巧,也是高考试题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
守恒法中有三把“金钥匙”——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它们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
2.极值法
对混合体系或反应物可能发生几种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的计算,我们可假设混合体系中全部是一种物质,或只发生一种反应,求出最大值、最小值,然后进行解答。
3.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或不相同)而产生物质的量差量、质量差量、气体体积差量、气体压强差量等,差量法就是利用这些差量来列出比例式,从而简化计算步骤,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4.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将多个连续反应转化为一步计算。
建立关系式的依据有两种,一是依据连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建立,二是依据化学反应
中原子数目守恒建立,如用氨气制取硝酸,关系式为NH
3~HNO
3。
5.估算法
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其中的计算量应该是较小的,有时不需要计算出确切值,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出结果的大致范围,结合题给信息,直接得出答案,做到“不战而胜”。
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1.守恒法守恒法是一种中学化学典型的解题方法,它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可以免去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的特有守恒关系,快速建立计算式,巧妙地解答题目。
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正负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
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
例1.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7molol―1的盐酸中。
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标况)氯气时,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72.4%b. 71.4%c. 79.0%d. 63.6%解析:铁的氧化物中含fe和o两种元素,由题意,反应后,hcl 中的h全在水中,o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o,由关系式:2hc——h2o——o,得:n(o)=,m(o)=0.35mol×16g·mol―1=5.6 g;而铁最终全部转化为fecl3,n(cl)=0.56l ÷22.4l/mol×2+0.7mol=0.75mol,n(fe)=,m(fe)=0.25mol×56g·mol―1=14 g,则,选b。
2.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解题时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课件模型认知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根据实验数据,胆矾分子中结晶水的个数为
(写表达式)。
(2)下列操作中,会导致结晶水数目测定值偏高的是 ①胆矾未充分干燥 ②坩埚未置于干燥器中冷却 ③加热时有少量胆矾迸溅出来
(填标号)。
【信息解读】
信息 指引
解题 关键
①“将坩埚加热至胆矾全部变为白色” →减少质量为结晶水的质量; ②“测定值偏高”→导致水蒸气的质量偏大或是无水硫酸铜的质量偏小 的操作 ①根据减少的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与剩余的无水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之比等 于结晶水的数目,找出等量关系进行求解; ②分析实验操作对水蒸气及无水硫酸铜测量值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
(3)通过计算确定从E点到F点过程中的化学方程
式: MgC2O4
MgO+CO↑+ CO2↑ 。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探究点3 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守恒法的应用原理及解题步骤
应用 原理
解题 步骤
所谓“守恒”就是物质在发生“变化”或两种物质在发生“相互作 用”的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在化学变化中有各种 各样的守恒,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溶液V mL。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
[方法技巧]多步滴定实验中数据处理的方法
(1)连续滴定:第一步滴定反应生成的产物,还可以继续参加第二步的滴 定。根据第二步滴定的消耗量,可计算出第一步滴定的反应物的量。 (2)返滴定:第一步用的滴定剂是过量的,然后第二步再用另一种物质返 滴定计算出过量的物质。根据第一步加入的量减去第二步中过量的量, 即可得出第一步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
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 关系,熟练应用一定的计算
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灵活应用“关系式 技巧,建立化学计算解题模
化学计算的几种方法
其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Na+∶Mg2+∶Cl-=3∶5∶5, 若 Na+浓度为 3
- mol· L-1,则 SO2 4 的浓度为(
) B.3 mol· L-1 D.8 mol· L- 1
A.2 mol· L-1 C.4 mol· L-1
1 . ( 质量守恒法 ) 白色固体 PCl5 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 PCl5(s)=PCl3(g)+Cl2(g)。现将 5.84 g PCl5 装入 2.05 L 真空密 闭容器中,在 277 ℃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为 1.01×105 Pa,经测 定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 则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元素守恒法 催化剂 4NH3+5O2 ===== △ 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 N 元素守恒知: NH3~HNO3
(3)电子转移守恒法
由 得 失 电 子 总 数 相 等 知 , NH3 经 氧 化 等 一 系 列 过 程 生 成 HNO3,NH3 和 O2 的关系为 NH3~2O2。
m(O)=1.28 g,则 m(Pb)=13.7 g-1.28 g=12.42 g。 mPb mO 故 x∶y= ∶ =3∶4。 MPb MO
[答案]
C
7.一定体积的 KMnO4 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 KHC2O4· H2C2O4· 2H2O。 若用 0.1000 mol· L-1 的 NaOH 溶液中 和相同质量的 KHC2O4· H2C2O4· 2H2O,所需 NaOH 溶液的体积恰 好为 KMnO4 溶液的 3 倍, 则 KMnO4 溶液的浓度(mol· L-1)为( 提示:①H2C2O4 是二元弱酸 )
201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名校模拟汇编 专题1.5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精品资料(含解析)
201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名校模拟汇编专题1.5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精品资料(含解析)1.电解100 mL含c(H+)=0.30 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 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A.0.10 mol/L Ag+ B.0.20 mol/L Zn2+C.0.20 mol/L Cu2+ D.0.20 mol/L Pb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C.1.0×10-3 mol/L盐酸的pH=3.0,1.0×10-8 mol/L盐酸的pH=8.0D.若1 mL pH=1的盐酸与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3.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
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B.质量之比为3∶2C.摩尔质量之比为2∶3D.反应速率之比为2∶34.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2(g)+1/2X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
若将1.0 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5% B.17% C.25% D.33%5.在5 mL 0.05 mo1/L的某金属氯化物溶液中,滴加0.1 mo1/L AgN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则该氯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解析 C 沉淀最大时,加入AgNO3溶液体积约7.5 mL,Ag+的物质的量为0.75 mmol,Cl-的物质的量为0.75mmol ,而金属氯化物为0.25 mmol ,则该氯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物质的量第9讲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思想和方法学案
第9讲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思想和方法1.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
2.了解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初步建立化学计算的思维模型。
考点一守恒法及其应用方法解读所谓“守恒”就是物质在发生“变化”或两物质在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在化学变化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守恒,如元素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解题步骤1.现有14 g Na2O2、Na2O、NaOH的混合物与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______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蒸干后得到NaCl,由Cl元素守恒可得100 g×15%×35.536.5=m(NaCl)×35.558.5,解得m(NaCl)≈24 g。
答案:242.把5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Ba2+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Cl-完全沉淀。
该混合溶液中K+浓度为__________。
解析:把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每份溶液浓度相同。
根据Ba2++SO2-4===BaSO4↓可知,每份溶液中n(Ba2+)=n(SO2-4)=a mol;根据Ag++Cl-===AgCl↓可知,每份溶液中n(Cl-)=n(Ag+)=b mol。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每一份溶液中2n(Ba2+)+n(K+)=n(Cl-),故n(K+)=(b-2a) mol,c(K+)=(b-2a) mol0.1 L=10(b-2a) mol·L-1。
答案:10(b-2a) mol·L-13.某强氧化剂XO(OH)+2可被Na2SO3还原。
若还原1.2×10-3 mol XO(OH)+2需用30 mL 0.1 mol·L-1的Na2SO3溶液,则X元素被还原后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高中化学常用的解题模型
高中化学常用的解题模型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解题过程中常需运用一些基本的解题模型。
以下列举几种高中化学常用的解题模型:
1. 物质的组成计算模型
该模型是最基本的,主要运用原子分子质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来计算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物质量。
在计算过程中需注意单位的转换和四舍五入问题。
2. 酸碱中和反应计算模型
该模型主要运用反应的滴定过程,来计算样品的浓度、纯度、分子量等。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滴定剂的浓度和体积、指示剂变色点的选择等问题。
3.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模型
该模型主要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主要应用电荷守恒、质
量守恒和电子守恒等基本概念,来计算被氧化和还原的物质的生成
物的量与质量。
在计算过程中也需注意单位的转换和四舍五入问题。
4. 工业生产计算模型
该模型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化学反应产物的计算,注意
运用化学反应平衡定律,来计算反应的体积、浓度、温度、压强等
参数和反应结果。
总之,掌握这些基本的解题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化学
问题,同时也可以为我们今后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高中化学大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一章6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及答案
案6 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解题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模式,但应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模式: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能简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常用的解题技巧有:1.差量法(1)差量法的应用原差量法是指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找出“论差量”。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论差量)跟差量(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如:2()+O2(g)===2O(g) ΔH=-221 J·-1Δ(固),Δ(气),ΔV(气)2 1 2 221 J 24 g 1 224 L(标况)(2)使用差量法的注意事项①所选用差值要与有关物质的值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②有关物质的物量及其单位都要正确地使用。
(3)差量法的类型及应用①质量差法典例导悟1为了检验某含有NHO3杂质的N2O3样品的纯度,现将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是( ) A错误!未定义书签。
B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D错误!未定义书签。
解析样品加热发生的反应为:2NHO3N2O3+H2O+O2↑Δ168 106 62(NHO3) g (1-2) g质量差为(1-2) g,故样品中NHO3质量为:错误!未定义书签。
g,N2O3质量为1g-错误!未定义书签。
g,其质量分为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当然,本题也可用常规方法,依据方程式直接求解。
另解:假设样品有 NHO3固体,则有:2NHO3N2O3+O2+H2O 05据样品加热前后固体质量的关系,有1g-×84 g·-1+05 ×106 g·-1=2g,解得=(1-2)/31,那么NHO3的质量为(NHO3)=(1-2)/31 ×84 g·-1=84(1-2)/31 g,从而推知N2O3的质量为(N2O3)=1g-84(1-2)/31 g=(842-531)/31 g,因此N2O3样品的纯度为(N2O3)=(N2O3)/(样品)=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1-3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押题专练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3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押题专练1.标准状况下,一个装满氯气的容器的质量为74.6 g,若装满氮气时总质量为66 g,则此容器的容积是( )A.22.4 L B.44.8 LC.11.2 L D.4.48 L答案:D2.含KCl和KBr的样品3.87 g,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沉淀质量为6.63 g,则原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4.1% B.40.3%C.25.9% D.48.7%解析:KCl和KBr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和AgBr沉淀,固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实质是由于K变成了Ag造成的,故可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K~Ag Δm39 108 69m 6.63 g-3.87 g=2.76 g解得m=1.56 g质量分数为×100%≈40.3%答案:B3.一定质量的碳和8 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于高温下反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测得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 ) A.2.4 g B.4.2 gC.6 g D.无法确定解析:由化学方程式:C+O2CO2和2C+O22CO可知,当产物全部是CO2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温度和体积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不变;当产物全部是CO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1倍,温度和体积不变时压强增大1倍,现在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故产物既有CO2,又有CO。
n(O2)==0.25 mol,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气体的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1.4倍,即Δn(气体)=0.25 mol×(1.4-1)=0.1 mol。
2C +O22CO Δn(气体)2 mol 1 mol 1 mol0.2 mol 0.1 mol 0.1 mol则生成CO消耗0.1 mol O2,生成CO2消耗0.15 mol O2。
C +O2CO20.15 mol 0.15 mol故n(C)=0.2 mol+0.15 mol=0.35 mol,m(C)=0.35 mol×12 g·mol-1=4.2 g。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名师预测:专题1.5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解析版).pdf
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将22.4L氯化氢溶于足量水中,溶液中含有的HCl分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16g14CH4所含中子数目为8NA C.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D.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 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放入L气体R和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R(g)+Q(g)=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75%,则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是 A.2B.3C.4D.5 A.0.0020B.0.011C.0.11D.0.22 NaNO3溶液,但可溶于其混合液。
已知某200mL的1mol/L硫酸溶液中含有0.6mol/LNaNO3,理论上最多溶解Cu的质量是 ( ) A. 19.2gB.11.52gC.5.76gD.9.6gA.0.3molNOB.0.2molNO2和0.1molN2O4 C.0.1molNO、0.2molNO2和0.05molN2O4 D.0.1molNO、0.1molNO2和0.2molN2O4 有KOH和Ca(OH)2的混合溶液,pH=13。
取此溶液500 mL,向其中通入CO2,通入CO2的体积(V)和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中(V1)为112mL(标准状况),则图中V2、V3的体积(单位为mL)分别是( ) A.560、672B.1008、1120C.2240、2352D.392、504 .将18铜和铁的混合物投入00mL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NO,剩余.6g金属加入00mL等浓度的稀硝酸,金属完全溶解,又得到标准状况下NO。
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物中铜和铁各0.15mol B.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C.第一次剩余9.6g金属为铜和铁 D.再加入上述200mL稀硝酸,又得到标准状况下2.24LNO 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CuSO4溶液中,通电解,当有1×103mol的OH放电时,溶液显浅蓝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阳极上析出3.6mLO2标准状况B.阴极上析出32mgCu C.阴极上析出11.2mLH2标准状况)D.阳极和阴极质量都无变化 ,,nmol使之充分燃烧,( )A.C2H2C2H4O2 B.C2H4C3H6O C.C2H4C2H6OD.C6H12O6C2H4O2 10.某同学参阅了“84消毒液”说明中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自己配制480mL含NaClO25%密度为1.19g/cm3的消毒液。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1.5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解析版).pdf
【2015考纲解读】 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太多。
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014高考在线】 【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16题】含有砒霜(As2O3)的试样和锌、盐酸混合反应,生成的砷化氢(AsH3)在热玻璃管中完全分解成单质砷和氢气。
若砷的质量为1.50mg,则 A.被氧化的砒霜为1.98mg B.分解产生的氢气为0.672ml C.和砒霜反应的锌为3.90mg D.转移的电子总数为6×105NA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一般比例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化学方程式在量方面的含义 aA(g)+bB(g)===cC(g)+dD(g) 质量比 aMA∶ bMB∶cMC∶ dMD 物质的量比 a ∶ b ∶ c ∶ d 体积比 a ∶ b ∶ c ∶ d (2)一般步骤 ①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②依据题中所给信息及化学方程式判断过量,用完全反应的量进行求解。
③选择适当的量(如物质的量、气体体积、质量等)的关系作为计算依据,把已知的和需要求解的量[用n(B)、V(B)、m(B)或设未知数为x表示]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有关化学式的下面,两个量及单位“上下一致”。
④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例1、已知:IO+5I-+6H+===3I2+3H2O。
工业上利用NaIO3和NaHSO3反应来制取单质I2。
①NaIO3不足时:2NaIO3+6NaHSO3===2NaI+3Na2SO4+3H2SO4 ②NaIO3足量时还会发生:5NaI+NaIO3+3H2SO4===3I2+3Na2SO4+3H2O 现模拟工业制取I2。
在含31.2 g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2 mol·L-1NaIO3溶液V mL。
考点突破:化学计算中的五种方法
L=2
L。
巧用电荷守恒求解离子浓度
任何电解质溶液中均存在电荷守恒,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
所带负电荷总数。
如 Al2(SO4)3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为: 3c(Al3+)+c(H+)=2c(SO24-)+c(OH-),知其中三种离子的浓度,即可求剩余一种 离子的浓度。 [注意] 一般情况下,列电荷守恒等式时不能忽略 H+、OH-,但在计算时,酸性 溶液中常可忽略 OH-,碱性溶液中常可忽略 H+。
应:6NO+4NH3
5N2+6H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
为 17.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 NO 与 NH3 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
①5∶3、②3∶2、③4∶3、④9∶7。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C 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可用差量法直接求解。
6NO + 4NH3
5N2+6H2O(g)ΔV(气体的体积差)
6 mL 4 mL 5 mL 6 mL (5+6)-(4+6)
=1(mL)(理论差量)
9 mL 6 mL
17.5-16
=1.5(mL)(实际差量)
由此可知共消耗 15 mL 气体,还剩余 1 mL 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 NO,
则 V(NO)∶V(NH3)=(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 NH3,
解析:选 A 由题意知 w1-w2 应为 NaHCO3 分解生成的 CO2 和 H2O 的质量,设
样品中 NaHCO3 质量为 x g,由此可列如下关系:
则 x=84 w1-w2 , 31
故样品纯度为m Na2CO3 =w1-x=84w2-53w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名校模拟汇编专题1.5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精品资料(含解析)1.电解100 mL含c(H+)=0.30 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 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A.0.10 mol/L Ag+ B.0.20 mol/L Zn2+C.0.20 mol/L Cu2+ D.0.20 mol/L Pb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C.1.0×10-3 mol/L盐酸的pH=3.0,1.0×10-8 mol/L盐酸的pH=8.0D.若1 mL pH=1的盐酸与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3.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
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B.质量之比为3∶2C.摩尔质量之比为2∶3D.反应速率之比为2∶34.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 2(g)+1/2X2的平衡常数为10。
若将1.0 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5% B.17% C.25% D.33%5.在5 mL 0.05 mo1/L的某金属氯化物溶液中,滴加0.1 mo1/L Ag N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则该氯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解析 C 沉淀最大时,加入AgNO3溶液体积约7.5 mL,Ag+的物质的量为0.75 mmol,Cl-的物质的量为0.75 mmol,而金属氯化物为0.25 mmol,则该氯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6.物质的量为0.10 mol的镁条在只含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 ( )A.3.2 g B.4.0 g C.4.2 g D.4.6 g7.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K sp[Fe(OH)3]<K sp[Cu(OH)2]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8.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 )①(a+b)×63 g ②(a+b)×189 g ③(a+b)mol ④(Vc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得9a mol+b mol=3x mol,即显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x=(9a+b)/3 mol,所以未被还原的硝酸为,④正确NH的混合液中并微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mol)与加9.将Na2O2逐渐加入到含有Al3+、Mg2+、+4N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入Na2O2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中Al3+、Mg2+、+4A.2 mol、3 mol、8 molB.3 mol、2 mol、8 molC.2 mol、3 mol、4 molD.3 mol、2 mol、4 mol10.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起来只有1.68L (标准状况),则此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A)(B)(C)(D)11.将PH=1的稀硫酸慢慢加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恰好使Ba2+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体积为100mL(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PH为2,则原BaCl2溶液Cl-的浓度为A.0.011 mol·L-1 B.0.22 mol·L-1 C.0.022 mol·L-1 D.0.11 mol·L-112.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混合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烯B.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甲烷C.组成该混合气体的烃分子所含氢原子数均为4D.若混合气体由CH4和C2H4组成,则其体积比为2∶3【答案】A13.某金属最高价氟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M ,其最高价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 ,若此元素的最高正价为n ,则n 与1M 、2M 的关系可能是( )A D14.某元素R 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 )A 、(m-n )/14B 、(n-m )/14C 、(2m-n )/28D 、(n-2m )/2815.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 2、N 2O 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 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 -1NaOH 溶液至Cu 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是( )A .60 mLB .45 mLC .30 mLD .15 mL16.常温下,向0.1 mol·L -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a 、b 、c 、d 分别表示实验不同时刻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c时刻硫酸溶液的体积为30 mLB.b时刻溶液中SO42-的浓度约为0.5 mol·L-1C.d时刻溶液的OH-的浓度为0.04mol/LD.溶液的导电能力:c<d=b<a17.agFe2O3和A12O3组成的混合物全部溶于20mL pH=1的硫酸,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mLNaOH溶液,恰好使Fe3+、A13+完全沉淀,则c(NaOH)为()A.0.1mol·L-1 B.0.2mol·L-1C.0.4mol·L-1 D.0.8mol·L-1【答案】B【解析】若恰好使Fe3+、A13+完全沉淀,溶液就是Na2SO4,由电荷守恒即得答案B.18.实验室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
为测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以下实验:①量取25.00 mL甲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乙溶液15.00 mL,共收集到224 mL(标准状况)气体。
②量取15.00 mL乙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甲溶液25.00 mL,共收集到112 mL(标准状况)气体。
(1)判断:甲是________溶液,乙是_________溶液。
(2)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4)将n mL甲溶液与等体积乙溶液按上述两种实验方式进行反应,所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V mL(标准状况),则V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Cl Na2CO3(2)CO+H+ ==== HCO HCO+H+ ==== CO2↑+H2O(3)0.8 mol·L-1 1 mol·L-119.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1)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6H2O=2H3BO3+________。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 3BO3+3CH3OH3)3+3H2O中,H3BO3的转化率(α)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下图,由此图可得出:①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填“<”“=”或“>”)。
(3)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H3BO3(aq)+H2O(l) [B(OH)4]-(aq)+H+(aq)已知0.70 mol/L H3BO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 K达到平衡时,c平衡(H+)=2.0×10-5mol/L,c平衡(H3BO3)≈c起始(H3BO3),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H2O的平衡浓度不列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 g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 g 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
据此回答问题:①电源的N端为________极;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________g;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甲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