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2章元单元总结

合集下载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知识点1.1社会生活与化学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相关连接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1.2化学实验室之旅一、参观实验室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024年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2章 空气与水资源第4节 水的组成和净化

2024年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2章 空气与水资源第4节 水的组成和净化
归纳总结常用的净水方法净水方法
作用
变化 类型
净水程度
沉降 除去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 吸附 蒸馏
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物理变 除去有颜色或有气味的杂质 化 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蒸馏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3 由河水生产自来水的过程及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 正确的是( D )
茶壶 金属网
过滤茶叶
水塔 沙层、活性炭等
除去固体小颗粒,获得工 业用水
家用净 过滤膜、活性炭、离子交换 净化水,获得饮用水 水器 树脂等
3.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4.活性炭 概述 主要含碳,是一种黑色固体物质;经过处理可以重复使用 结构 疏松多孔 性质 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
①有些净水器利用活性炭吸附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达 到净水的目的; 用途 ②在防毒面具中用来除去某些有毒气体; ③在工业上可用来脱色、净化溶液等
第2章 空气与水资源
第4节 水的组成和净化
九上化学 HJ
1.能结合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2.能运用化学方法对水进行净化,学习物质分离的实验技能。 3.能体会化学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水资源综合利 用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自然界中的水 (1)水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同时存在。 (2)与大多数物质不同,固态水(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小,可以 浮在水面上;气态水无色无味。不同状态的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 (3)日常生活中的水大多不是纯净物,研究水的组成时必须使用 纯净的水。水加热煮沸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冷凝又变成液态的水, 通过这一系列物理变化可以获得较为纯净的水。
拓展培优 用离子交换树脂净水
(1)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多孔性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能够与水中的阴阳离子交换,起到净化水的作用,还可以获得去离 子水。常用于处理硬水和海水。当硬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时,水中 的钙、镁离子被树脂交换除去,变为软水。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总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总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及相关习题梳理2.1 空气的成分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例1】(2016年北京,★☆☆)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的科学家是(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他杂质体积分数78%21% 0.03% 0.94% 0.03%特点相对固定成分可变成分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例3】(2016年重庆,★☆☆)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A. 54B.51C. 43D.41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用于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潜水、医疗急救、气焊、炼钢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其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麻醉。

【例4】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例5】空气中的下列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 .He B.N 2 C .O 2 D.CO 2 【例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B.N 2、O 2等均匀混合C.N 2、O 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N 2、O 2的体积比约为5∶1 四、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空气的污染源: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交通污染、农业污染2、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烟尘)3、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4、保护空气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5、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第2章知识点归纳一、空气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的利用。

(1) 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的用途: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用途:制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硫在氧气中燃烧:S + O 2点燃SO 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点燃Fe 3O 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3、 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 2O 2MnO22H 2O +O 2↑ 2KMnO 4△K 2MnO 4 + MnO 2 +O 2↑ 2KClO 32KCl+3O 2↑ 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 收集方法:a.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b.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3)催化剂一变: 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本身质量 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本身化学性质 4、灭火和火灾自救(1)可燃物燃烧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跟氧气充分接触 (2)灭火方法: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略) 5、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 C(2)分解反应:A B+C 三、质量守恒定律△MnO2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九年级化学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讲,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XXX化学:向着环境友好进展。

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群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XXX、呼吸2、推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别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别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XXX、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描述时常有“会”“能”“能够”等浮现。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爽朗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不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干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索,实验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

1、物理性质:白群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含糊或有水珠浮现)4、熄灭蜡烛后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别燃烧也别支持燃烧,别能供给呼吸。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中考必备知识点(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中考必备知识点(1)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中考必备知识点2.1 空气的成分一、课堂笔记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反应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 (O 2) (P 2O 5) (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3)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③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4)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误差分析:①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往往小于1/5,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完全反应;b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导致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减小;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进入集气瓶内的水过少。

2.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所示):3.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作用 (1)氮气特性用途①化学性质很稳定,低温、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作保护气(①充入灯泡,延长钨丝使用寿命;②充入包装袋或粮仓内,延长食物保质期) ②在高温、高能量的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用氮气来合成氨,制取氮肥、硝酸、合成染料、制造炸药等(2)稀有气体特性用途①很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

作保护气。

①填充灯泡;②焊接保护气。

②充有稀有气体的放电管,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氦气→粉红色光氖气→红光氩气→紫蓝色光氙气→特强白光广泛用于电光源。

①用于制作霓虹灯;②用于激光技术。

③氦气密度很小,很稳定。

填充探空气球。

4.混合物和纯净物(1)概念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②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5.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一、分子的定义:1.(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去保持。

例如: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气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气分子。

新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新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艿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袇课题1空气莃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薁 1、装置图(见书 P27)螇 2、实验现象:蚆①、红磷焚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蒃②、(过一会儿白烟消逝,装置冷却到室温后翻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 1/5 。

羂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调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整体积的1/5 。

莅 4、原理 : 表达式:磷( P) + 氧气( O2)五氧化二磷(P2O5)化学方程式: 4P + 5O点燃蒂2PO225莃 5、注意事项:袇①、所用的红磷一定过度,过少则氧气没有所有耗费完蒈②、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翻开弹簧夹,薂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不然丈量结果偏小),薀④、要先夹住橡皮管,而后再点红磷(不然丈量结果偏大)。

蕿思虑:能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如何操作?膇答:不可以用木炭或蜡烛(焚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可以用铁(铁在空气中不可以焚烧)蚂 6、实质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切值小,其原由可能是: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差;③未冷却至室温就翻开止水夹;④没有早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羁二、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莁空气成分羆氮气莂罕有气蝿二氧化螅其余气体和杂螂氧气碳质体袁体积分数螂 78%蕿 21%螇 0.94%羁 0.03%袈 0.03%羇三、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淆物薅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构成。

肁 2、混淆物:两种或多种物质构成的,这些物质互相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响,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艿注意:区分纯净物、混淆物的标准是依据物质的种类来区分的。

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淆物,虿四、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资源莄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焚烧也不支持焚烧,不可以供应呼吸,化学性质不开朗。

莅 2、罕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一样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开朗。

膇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抢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蚀氧气等蒅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莇氮气剂等衿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肁罕有气体冻机等膆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九年级化学1-9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1-9单元知识点

1.第一章:物质世界的变化-物质的分类:单质、化合物、混合物,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状态变化。

2.第二章:空气与氧气-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

-氧气的制备:热分解法、过氧化氢分解法、过氧化钠分解法等。

-氧气的性质:不燃烧、促进燃烧、呼吸作用等。

3.第三章:水和溶液-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无定形等。

-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溶解度及饱和溶液。

-水的净化与分离:自然沉淀法、简单蒸馏法、托盘蒸馏法等。

4.第四章:氢气与酸碱-氢气的制备:活水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氢气的性质:轻、无色、易燃、促进燃烧等。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酸的酸味和酸性、碱的碱味和碱性。

5.第五章: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反应-金属的常见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可塑性等。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的酸与碱反应等。

-金属的腐蚀与防腐:金属的电解质溶液中腐蚀、金属的保护方法等。

6.第六章:石油化工与合成材料-石油的组成与提炼:石油的组成和提炼工艺。

-合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塑料、人造纤维、合成橡胶等的分类和应用。

7.第七章:盐和金属的提取-盐的制备与性质:氯化钠的制备和性质。

-金属的提取:金属矿石的提取方法、金属的电解法提取等。

8.第八章:碳与碳的氧化物-碳的属性和性质:纯碳的形态、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碳的氧化物:新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危害。

9.第九章:生活中的化学品-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食盐、石灰、小苏打、洗衣粉及其化学原理。

-化学危害防范:提倡安全使用化学品、防止化学品事故的发生。

以上为九年级化学1-9单元的知识点,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现象和实际应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总结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总结新版粤教版

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一、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二、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植树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概述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甘肃西北师大附中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甘肃西北师大附中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一、解答题1.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如图1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3)反应③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4)生成④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_.(5)C、P、Fe与氧气反应的共同特征为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6)物质⑤属于________(填序号).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7)氧气有很多用途(如图2),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2H2O22MnO2H2O+O2↑ 分解催化作用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都是化合反应(合理即可) BC AC(1)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MnO2H2O+O2↑;(2)紫黑色固体加热生成氧气,则是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氧气,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3)白色固体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则是氯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4)碳与氧气的反应现象为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5)C、P、Fe与氧气反应的共同特征为①都是化合反应;②都与氧气反应;③生成物都是氧化物;④反应都放出大量热;(6)铁与氧气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BC;(7)医疗急救中,氧气能够供给呼吸,航天火箭中,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故选AC。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①;②.解析: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不好(其他合理也可以)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为了要耗尽瓶中的氧气,红磷必须是足量的;气体的体积受到温度的影响,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了弹簧夹等。

3.已知:白磷和红磷的化学性质相似。

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 第2章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第5节 盐

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 第2章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第5节 盐

第五节盐【考点说明】1、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

2、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4、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知识整理】小结学过的盐的知识,并作交流1、按要求写出下列盐的化学式(各写3个)①铵盐、、;②碳酸盐、、;③硫酸盐、、;④盐酸盐、、;⑤硝酸盐、、。

2、按要求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①盐和酸反应;②盐和碱反应;③盐和金属反应。

【经典例题】下图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生成产物中的水已略去)。

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B是一种常见的气体,H是一种含钠的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F、D的化学式:A________ ;F___________ ;H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E +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E + 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B +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分析〗H是一种含钠的化合物,又是由D与盐酸反应得到,所以H是NaCl;E和盐酸反应得到NaCl和气体B,可初步判断出E可能是碳酸钠,B可能是CO2,从而推理出D 是NaOH,又已知A是一种建筑材料,分解出CO2,可推出A可能是CaCO3,C是CaO、G是Ca(OH)2,进而推出F是H2O(1)A、CaCO3F、H2O H、NaCl (2)①Na2CO3+2HCl2NaCl+H2O+CO2↑②Na2CO3+Ca(OH)2CaCO3↓+2NaOH ③CO2+ 2NaOH Na2CO3+ H2O【自主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B. 复分解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中和反应吸收大量的热D. 熟石灰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2、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里慢慢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正确的是( )A.颜色由蓝色变成红色B. 颜色由红色变成蓝色C.颜色由蓝色变成紫色D. PH慢慢降至7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盐就是食盐B. 纯碱不属于盐类C. 盐都能溶于水D. NaHCO3属于盐类4、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

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化学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下面对本章涉及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量是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

3. 化学式: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分子式表示化合物中原子的实际个数,而实际式则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摩尔比。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5. 定律和原理:化学反应遵循一些定律和原理,如质量守恒定律、比如vin休特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等。

6. 摩尔:摩尔是化学中计量物质的单位,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除以1摩尔的质量。

7.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关系。

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8.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不同类型。

9. 配平方程式:配平方程式是为了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使化学方程式符合实验结果。

10. 摩尔比:摩尔比是化学反应中各组分的摩尔个数之比。

11. 综合反应、实验摩尔质量和理论摩尔质量:综合反应是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摩尔比。

实验摩尔质量是实验数据确定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质量,而理论摩尔质量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的摩尔质量。

12. 摩尔及摩尔式:摩尔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基本单位,摩尔式表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摩尔个数和种类。

13. 反应物的限定性、过剩和理论产量:反应物的限定性是指在反应中消耗完的反应物,过剩是指在反应中剩余未消耗的反应物,理论产量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的理论上可能的产量。

14.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通过化学方程式和摩尔比计算化学反应的摩尔和质量关系。

15. 摩尔体积:摩尔体积是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据的体积与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讲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讲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1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⒈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⒉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⒊实验中小于1/5原因:⑴装置漏气;⑵红磷量不足;⑶未等白烟完全消失就打开弹簧夹。

⒋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

考点2 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⒈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

⒉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物。

考点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⒈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烟尘(可吸入颗粒物)PM2.5⒉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⒊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考点6 ★氧气的化学性质⑴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化学方程式及注意点(见下表)考点7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⒈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⒉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⒊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有氧气参△MnO 2 △MnO 2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

★⒋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 第2章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第3节 常见的酸

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 第2章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第3节 常见的酸

第三节常见的酸【考点说明】1、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了解盐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用途;认识酸的腐蚀性。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性质。

【知识整理】小结学过的盐酸、硫酸的知识,并作交流【经典例题】盐酸和硫酸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试剂,现有两瓶没有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请你设计出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鉴别它们,并要求三种方案的实验现象不相同。

〖分析〗盐酸、硫酸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物质,它们的性质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利用它们不同的性质多角度加以鉴别【自主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减少的是()A.生石灰B. 浓硫酸C.石灰石D.浓盐酸2.在下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不变红色的是()A.稀硫酸B.稀盐酸C.白醋D.烧碱溶液3.“酸雨”是指自然界里pH ()A. 小于7的降水B. 等于5.6的降水C. 小于5.6的降水D. 大于5.6的降水4.下列pH的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A. 2B. 4C. 7D. 105.下列物质中,能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反应的是()A.铁B.稀盐酸C.碳酸钙D.氢氧化钠6.下列物质中,能直接用金属与稀酸反应制取的是()A.AgClB.FeSO4C.FeCl3D.CuSO4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A.牙膏或肥皂水B.食盐水C.火碱液D.食醋8.胃溃疡严重的病人胃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

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为治疗胃溃疡的胃药成分的是( )A.BaCO3B.Al(OH)3C.NaHCO3D.Ca(OH)2二、填空题:9、(1)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不畅时,血液的pH会(填“升高、降低、不变”)。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解析)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解析)

一、解答题1.下面是学习了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的探究,请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用了药品有______________,用了仪器有______________。

(2)制取操作过程中,用排水法收集完成后,是先______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______。

(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一)取用木炭的仪器叫____________,未经点燃的木炭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氧气中燃烧。

(二)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高锰酸钾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集气瓶玻璃片铁架台酒精灯水槽先移出导管再移走酒精灯坩埚钳不能为了使木条充分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变浑浊【解析】(1)实验室制取氧气用到的药品是高锰酸钾,使用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集气瓶、棉花等;(2)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进试管,需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3)(一)据图可知,取用木炭的仪器是坩埚钳,未经点燃的木炭,没有达到木炭的着火点,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不会燃烧;(二)将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要将木炭慢慢从上向下插入,防止反应放出的热量将氧气排出,造成反应时间短,不利于观察实验现象;(三)木炭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1)以下物质中:①氮气②水③空气④食盐水⑤五氧化二磷⑥铁,其中(以下均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章具体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章具体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一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定义1、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3、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6、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本反映类型。

(特点:“多变一" ;表示式:A+B+……→AB)7、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它属于基本反映类型。

(特点:“一变多”; 表示式:AB →A+B+ ……)8、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映类型。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氧气是一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9、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例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败等都属于缓慢氧化。

10、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纯净物:一、实验室操作1、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托盘天平、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漏斗、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温度计、药匙2、药品的取用规则➢“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

即: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课题1 空 气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 、红磷燃烧,冒出白烟,放出热量。

B 、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 5) 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6、在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低于1/5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 、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二、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三、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有固定组成和化学符号。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用途: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烟尘。

2、污染来源: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第二章 单元反应原理1

第二章 单元反应原理1
被磺化物 速度常数
CH3 NO3
k×106(g· mol· s)
78.7
15.5
0.24
17/43
(2) 磺化剂的影响 磺化剂对反应影响较大。含水越多(包括反应生 成的水)反应能力越弱(从动力学可见)。 SO3反应能力最强。 特点:硫酸磺化,可逆反应;SO3磺化不可逆。
18/43
表 不同磺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2)将磺酸基转变成其它基团(如羟基、氨基、 氰基、氯基等),生产有机合成中间体或精细化工 产品,如苯磺化碱熔法生产苯酚。
SO3H
碱性水解
OH
( 3 )利用磺酸基的可水解性,先在苯环上引入 磺酸基,在完成特定的反应后,再将磺酸基水掉。
4/43
磺化应用: 主要用于生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是洗涤剂)、 染料、医药、农药。在精细有机合成工业中占十分 重要地位。 石油工业中应用:如石油磺酸盐的合成与应用, 三次采油、洗涤、防锈以及用于纺织工业。
40/43
稀释盐析法:某些芳磺酸盐在无机盐中溶解度不同,
通过向稀释的磺化物中加入某种无机盐就可将芳磺 酸盐析出。如G酸和R酸的分离。
41/43
中和盐析法 : 利用中和时生成的硫酸钠或其它无机
盐,使磺酸盐析出。磺化物的钠盐在硫酸钠水溶液
中的溶解度较小。
42/43
脱硫酸钙法: 磺化物稀释后用氢氧化钙的悬浮液进
需加热 低 少 大 大
十分粘稠 多,有时很高 无 很小
19/43
(3)磺化物的水解及异构化作用
水解:硫酸作磺化剂时,在较稀的硫酸存在
下发生水解(逆反应)。
特点:升高温度对水解有利;
水解反应也是亲电取代,反应质点为 H3+O , 进攻磺酸基,易磺化的也易水解。

嘉黎县中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嘉黎县中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 ;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 和b ,向b 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a 中不再加入物质,然后将它们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问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 .2.有三份质量相同的氯酸钾,向甲中加入1g 高锰酸钾,向乙中加入1g 二氧化锰,丙中不添加其他物质。

然后同时加热,则产生气体最多的和最慢的是( ) A .甲、丙B .乙、丙C .甲、甲D .乙、甲3.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 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点时反应刚好停止B .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C .b 、c 、d 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D .该装置测得空气中氧气合量为0p -p100%p4.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B.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水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D.密闭装置内燃烧一定质量的镁条,装置内固体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5.氧气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一定是氧气B.鱼虾等在水中能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6.关于空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空气中的氮气按质量算约点78%C.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分解反应7.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8.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编号氯酸钾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 O 2所需时间/s实验1 5.0 ﹣ ﹣ 171 实验2 5.0 MnO 2 0.5 49 实验3 5.0 Fe 2O 3 0.5 78 实验4 5.0CuO0.564A .实验1的作用是为了进行对比实验B .以上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C .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相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相同条件下)来实现D .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来实现 9.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32 CaCO CaO+CO ↑高温B .2232CO +2NaOH =Na CO +H OC .()22C+H O CO+H 高温蒸气D .32243NH +CO +H O= NH HCO10.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的最佳方法是A.测定气体的密度B.闻气味C.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D.伸入燃着的木条11.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西安市铁一中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培优提高)

西安市铁一中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培优提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化学概念间的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B.氧气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C.空气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氮气B.海水C.二氧化硫D.五氧化二磷3.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A B C D实验内容水的作用通过量筒中水体积变化得出O2的体积防止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降温,便于气密性检查。

排净空气,便于观察何时集满。

A.A B.B C.C D.D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

选用45mL的18×180mm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①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②图Ⅰ实验等到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0mL刻度处才停止。

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①B.②C.③D.④6.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总结
图 2-Z-1
图 2-Z-2
单元总结
(2)如图 2-Z-2 所示,在“金属梯”的每一阶的凹处放置一颗 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 6 V 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 的一阶“金属梯”处的白磷上,一段时间后白磷像“上楼梯”般 依次燃烧,开始时冒白烟,燃烧快停止时在倒置试管的上部出现 黄烟。试管内的水位上升到一定位置后恒定不动。 优点:利用该装置,生动有趣,同学们印象深刻,效果较好。
单元总结
突破策略 纯净物和混合物是按照物质种数进行分类的:一种 物质为纯净物,多种物质为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是在纯净物 的基础上,按照元素的种类进行分类的: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 净物为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化合物由 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是氧化物。
单元总结
能力拓展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 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 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单元总结
(3)如图 2-Z-3 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 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 行实验。
优点:该装置操作简单,
现象明显,而且装置始终
密闭,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图 2-Z-3
单元总结
(4)如图 2-Z-4 所示,将集气瓶水面以上容积划分为五等份, 并做好标记。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使红磷燃烧。待红磷熄灭并冷 却后,打开弹簧夹读数。
单元总结
问题2 你见过哪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与教材装置比较),分 别有何优点?试举出几例。
答:(1)如图 2-Z-1 将少量红磷平装入容积为45mL的18 mm× 180 mm 的试管中,将 20 mL 的注射器活塞置于 10 mL 刻度处, 并按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酒 精灯。反应完毕后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后松开弹簧夹。 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优点:该装置始终密闭,对空气无污染,也可减小测定误差。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 微粒,不一定属于同
种元素(√)
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也可以是一种分 子和一种原子,如NH3 、Ne的质子数都 是10,二者不是同种元素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 质不一定是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如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 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单元总结
中考热点
单元总结
突破策略 只要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只能与氧气反应,不与空气中 的其他物质反应,反应后的生成物不是气体,都可用于测定空气 中氧气的含量。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使用的物质要足量,装置 要密闭,要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 占空气体积的 。
单元总结
能力拓展 因为利用教材中的装置进行实验时需要在外界点燃红 磷,红磷燃烧放热,向装置内插入燃烧匙时会导致部分空气受热 膨胀逸出,使测定结果有误差;而且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会污染空气。因此改进装置应分析是否减小了测定误差和防止了 空气污染。
优点:该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
逸出,产生的白烟也不会逸散到空
气中,实验结果准确且不污染空气。
图 2-Z-4
单元总结
问题3 根据物质的组成,如何对物质进行分类?
答:根据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可以表示为:
单元总结
由图示可知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 属氧化物等属于并列关系;纯净物和单质、纯净物和化合物、化 合物和氧化物等属于包含关系。
混合物和纯净物——根据微观到宏观
物质的组成 ——元素
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概念
书写
元素符号 意义
元素周期表
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 ——根据元素种数
单元总结
问答重难
问题1 为了确保测定氧气的实验结论正确可靠,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装置的气密性必须良好,否则反应后体系内压强减小,外界 空气会进入;所用的物质必须足量,确保能将密闭空气中的氧气 完全消耗;若反应时有热量变化,最终要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再读 数,否则由于气体的热胀冷缩,会产生测定误差。
单元总结
误区警示
易错辨析
易 错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 分数,其中最多的为占空气
体积78%的氮气(√)
空气中各成分含量指的是体积 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 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但 它不是空气污染物(√)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它不是空 气污染物
单元总结
误区警示
易错辨析
易 错 盘
热点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热点考向 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进行装置改进,并与 教材中该实验进行对比。 典例 [武汉中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 完成了如图 2-Z-5 所示的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 好。
单元总结
图 2-Z-5
单元总结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 夹;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③ 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 24 mL;④实验取 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 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 体积的氧气。其 中正确的说法有( C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

率加快
D
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 其间隔缩小
单元总结
[解析]乙醇、油漆需要密闭保存,是因为乙醇、油漆中的分子在不断地 运动着,为防止运动到空气中造成损失,需要密闭保存。
单元总结
突破策略 很少量的物质中含有大量的分子是由于分子很小;在 远处闻到气味、物质的染色、蒸发、溶解等都是由于分子在不断 地运动着;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混合后体积的变化、气体容易 被压缩都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 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能力拓展 不能把外力作用的现象归纳为分子的性质,如汽车过 后尘土飞扬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单元总结
热点3 物质的分类
热点考向 对给出的一系列物质进行分类。
典例 [德州中考]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图2-Z-6是纯净物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 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 Z 范围的是( B )
A.红磷
B.干冰
C.氯酸钾
D.食盐水
图 2-Z-6
单元总结
[解析]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 X 表示单质,Y 表示化合物,Z 表示 氧化物。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为干冰。
单元总结
[解析]应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气体在温度较高的 条件下占据的体积较大,进入水的体积偏小,①正确;铜在加热的条件 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②正确;停止加热后应待 装置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③错误;实验用的铜丝必须足量,否则氧气 不能被完全消耗,④错误;两个实验都可以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 为 ,也都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⑤⑥正确。
单元总结
热点2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热点考向 给出一系列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判断用微粒的观点 解释的是否正确。 典例 [ 黄石中考 ] 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B )
单元总结
选项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乙醇、油漆需要密闭保存
分子质量很小,故液体 均易挥发
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
知识框架 问答重难 中考热点
单元总结
知识框架
空气 、物 质的 构成
空气的 成分
实验原理 空气中氧气 实验装置 含量的测定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误差分析
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
单元总结
空气 、物 质的 构成
混合物和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种数
空气的
污染物
成分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危害
空气质量日报
从宏观到微观
定义
防治措施 保护大气措施
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改变
物质的构成
构 分子的基本性质 成
原子
单元总结
物质的构成
原子的概念
原子 原子的结构
得 相对原子质量
失 电
原子结构示意图
子 离子 离子的形成
离子的种类
原子核 核外电子
离子的表示方法
单元总结
物质的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