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方言单元音的声学空间及元音高化现象研究

合集下载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王雨丛1,吴先文2(1.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024;2.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合肥 230601)摘 要:方言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在一定时期内与通语共同存在。

对方言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掌握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对应规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快普通话的推广,减少交流中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收集合肥方言词汇词目约1000条,按词类和词义相结合的分类法,名词分为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人体,生理、病理,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事,日常生活,商业、交易,文体、教育,人体动作,方位等19义类和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数量词4个义类,共计23个义类。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语中图分类号:H1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20X (2008)05-0035-131 概况1.1 合肥市概况1.1.1 地理、人口情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辖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总面积7386平方千米,总人口434万,其中市区人口139万。

[1]1.1.2 历史沿革 合肥古称庐州,又名庐阳,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

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于此汇合而得名。

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

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

自东汉末以来,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1.1.3 方言归属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地处与中原官话搭界的淮西位置。

江淮官话人口分布于合肥市的市区和肥东、肥西、长丰县等地及附近地区,约456.5万。

《同声韵学便览》与百年来合肥方音的演变

《同声韵学便览》与百年来合肥方音的演变

DOI:10.13776/ki.1001-5019.2021.01.010《同声韵学便览》与百年来合肥方音的演变曹嫄月余朝东摘要:《同声韵学便览》是一部清末合肥方•韵书,全书按平水韵目编排,计平声二十五韵、上声二十四韵、去声二十五韵、入声十二韵。

其中包含声母22个,韵母43个,声调5个。

语音特点上,该韵书与现代合肥方•多数一致月旦庄组蟹摄、遇摄、梗摄、通摄、咸山摄归入精组,庄组假摄、效摄、宕摄、江摄归入知三、章组,遇摄一等和三等端、庄组与流摄端、庄组有合有分,果摄三等戈韵字"茄"归入假摄,“靴”仍为果摄,全浊声母上声字大部分仍读上W,与现代合肥方•存在差异。

关键词:《同声韵学便览》;合肥方言;音韵特点;语音演变中图分类号:H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1-5016(2261)01-0076-0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民国时期官话语音语料库平台建设与研究”((7ZDA344)作者简介:曹嫄,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23);徐朝东月匕京语•大学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北京100083)”—、弓I言《同声韵学便览》,合肥蒯光燮纂,蒯德懋校阅。

蒯氏是晚清时期合肥的望族。

蒯光燮,生平资料少见,据《合肥蒯氏宗谱》,字立成,生卒年失考,为蒯德懋之子,因蒯德懋官湖北,遂寄籍江夏,生员出身。

另据《申报》,蒯光燮在武昌开办书店“教育普及社”,因出售《革命军》《兄弟歌》《猛回头》等“逆书”,被指为“意图煽惑军心,实属丧心病狂,不法已极”①,被捕下狱,“发江夏县监禁十年,以示儆戒”②。

《同声韵学便览》,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合肥蒯氏刊本。

全书由高世嘉序、蒯光燮自识、凡例、目录和正文四卷组成。

蒯光燮在《自识》中说:“囹圄之中,苦无书读。

偶忆儿时旧好,辄拈同音之字,分韵汇集。

或一字数音,均加圈为识”非敢云书,聊以便童蒙云尔。

”《凡例》中称“此书为查字便易简捷、音韵不谬”之作,所收字及语音皆属童蒙识字不可少之字;“字有数音则收数韵,若有韵之字收入无韵内者,是从俗””全书按平水韵目编排,计平声二十五韵、上声二十四韵、去声二十五韵、入声十二韵,以韵统字,将一万零四百五十三个字分系于八十六韵之下。

实验语音学——精选推荐

实验语音学——精选推荐

引言语音学是研究人类说话声音的科学。

言语交际实际上是由连接说话人大脑和听话人大脑的一连串心理、生理和物理的转换过程完成的。

可以分为quot发音、传递和感知quot三个阶段现代语音学也就根据这三个阶段分为三个主要分支生理语音学研究发音器官在发音阶段的生理特性声学语音学研究语音在传递阶段的声学特性当前由于言语工程的发展需求声学语音学的到了迅速发展感知语音学研究语音感知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也就是研究耳朵是怎样听音的大脑是怎样解释这些声音的和心理学紧密相关近年来由于研究手段的提高和多样化研究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加强。

现代语音学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它的大量研究成果运用于语音合成、识别等言语工程。

在信息时代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阶段1.1920年以前研究语音大多是通过口和耳一些欧洲的语音学家已经开始使用生理和物理实验的手段从事语音研究了早期的仪器有浪纹计和假腭。

2.1920-1940在欧洲同时出现了几个语音研究中心他们用X光照相来研究发音机理后来随着电话的发明语音的声学分析也随之发展了。

3.1940-1960这是语音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发明了较好的仪器设备形成了三个发展方向声学分析、言语产生和言语感知的研究。

4.1960-1980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言语合成和识别的技术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语音学与言语工程学的结合。

5.1980-现在随着计算机语音产品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言语工程学越来越强烈地要求语音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合作与配合。

语言学已经意识到对自然语音信号的理解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在实现自然言语理解这一目标方面任重而道远。

我们设立网上《现代实验语音学教程》目的是以专题的形式为语音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线索和资料向大家展示语音学基础知识、现代语音学在言语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语音研究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宝贵意见联接地址。

发音的生理基础发音器官Speech Organs 这是人的从头部到肺部的纵切面图包括了发音器官的三大部分肺部、喉部、口部。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作者:陈卫洋指导教师:张丽内容摘要:本文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市区方言为研究对象,详细列举归类合肥话中的常见词汇,制作了合肥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

调查发现: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合肥方言中单音节词比普通话要多,合肥方言词汇具有轻声和连音现象;合肥方言中用“子”作后缀的词很丰富,且方言中有很多运用比喻手法构成的词,生动形象,同时给合肥方言的研究带来一定的趣味性。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汇;调查一引言(一) 合肥及合肥市概况1.合肥的历史地理概况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安徽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早在夏商时期,境内居住的“淮夷族”人,已经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部落群体。

春秋时期,合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皆胜淮左”。

西汉时,合肥置县,东汉建安中(约200年),合肥为扬州治所。

自此后,历经1700余年,合肥一直为州府治所,名都要邑的地位始终未移。

三国时期,合肥曾为三国魏国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魏吴双方围绕争夺合肥的制控权,曾数战于此,以致使这块土地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

当年曹操点将教弩台、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跃马飞骑桥的故事,仍为今人津津乐道。

合肥作为一代清官包拯的家乡,自古人才汇兴,贤达代出。

包拯之后,见之于史志的历代合肥籍风云人物有余阙、陆遐龄、龚鼎孳、李天馥、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范鸿仙、吴旸谷、王正藩、段祺瑞、卫立煌、崔筱斋、蔡晓舟、孙仲德、杨振宁等数众。

[1](P1-2)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

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

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

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铁矿石、石棉、瓷土、石墨等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肥东的东南和长丰的西北部。

单元音的名词解释

单元音的名词解释

单元音的名词解释【导言】单元音是语音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发音时嘴唇、舌头等发音器官不与其他器官结合或几乎不结合而发出声音的音素。

单元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的发音方式和特点多种多样,深受语言学家、语音学家和英语学习者的关注。

本文将围绕单元音进行解释和深入探究。

【正文】一、定义概述单元音是指发音时口腔中出现的元音音素,与辅音音素不同,单元音只需通过调整舌位和嘴唇形状即可发出。

我们的声带在发出单元音时保持振动状态,而不会受到其他器官的干扰。

简单理解就是发音时不需受到舌尖抵住上齿龈、唇齿等因素的约束。

二、如何区分单元音1. 嘴唇舒张程度:单元音可分为闭口音、半开口音和开口音。

闭口音指嘴唇完全闭合的音素,如英语中的/i/;半开口音指嘴唇微微分开的音素,如英语中的/ε/;开口音指嘴唇张开的音素,如英语中的/ɑ/。

2. 舌位的高低:单元音可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

高音指舌位靠近上颚的音素,如英语中的/i/;中音指舌位中等高度的音素,如英语中的/ε/;低音指舌位靠近下颚的音素,如英语中的/ɑ/。

3. 舌位的前后:单元音可分为前音和后音。

前音指舌位靠近前颚的音素,如英语中的/i/;后音指舌位靠近后颚的音素,如英语中的/ɑ/。

三、单元音的发音方式1. 发声充分的元音:英语单元音的发音特点是声带充分振动,声音长而平稳。

以/a/音为例,双唇张开,舌位放松,声道略为扩张,从而产生充足的共鸣。

2. 口型和发音器官的改变:不同单元音的发音方式取决于口型和发音器官的不同调整。

例如,/i/音需要将舌位靠近上颚,同时唇部微微展开;而/ˈæ/音则需要张开口腔,嘴唇放松。

3. 发音器官的协调:发出单元音时,不同发音器官需要协调工作。

喉头、舌头、唇部等发音器官共同努力,形成特定的共鸣空间。

通过调整这些发音器官,我们才能准确地发出各种单元音。

四、单元音的重要性1. 语言学研究:单元音是语音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单元音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揭示不同语言之间的声音系统差异和语音规律。

元音变化的一般规则

元音变化的一般规则

元音变化的一般规则5.1局限性问题以及对普遍性的研究1968年,Weinreich,Labov 和Herzog 提出了建立语言变化的一个理论实证基础需要解决的五个问题的大框架。

首先是局限性问题,即解决语言变化在形式、方向或结构特征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这里对局限性问题的定义是与现在的形式语言学的中心思想即“普遍语法”的研究相一致的。

对研究语言变化的问题的扩展将力求建立一套定义“可能的语言变化”的概念和从不可能变化中区别可能性的原则。

这种普遍方法的中心思想认为现存于人类的语言中存在着抽象原则,这种抽象原则定义或允许语言变化的某种形式而禁止别的形式。

或者说,存在人类限于自身能力而从未施行过的可能的语言活动。

这样,依赖于这些活动的语言变化就未曾发现。

这里讨论的普遍方法与实证方法的目标之间不是相互抵触的。

它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发现最普遍的支配语言结构和语言变化的原则。

这两种方法的不同在于历史的和进化的方法不能假定存在有孤立于所有另外的在各方面决定结果的因素的语言活动的原则。

对语言变化的研究显示,任何规则,即使是最普遍适应的,在大多数事实不能适应它的应用的情况下可能是无效的。

然而,本章最初的结论似乎首先与这种现象发生了抵触。

5.2开始论述在历史记录中形成的链式变化现象,来考察和比较在结构和方向上的相似性。

当研究大量的英语方言,并拿这些研究与历史记录中记载的链式变化进行比较时,伴随着能满足普遍方法的最严格要求的强制的和例外的特征,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

我认为从它们被发现的角度看,这些链式变化的基本原则是语言变化的单向性原则。

这种观点被放大应用来考虑大量一般原则的例外情况,包括使得单向性原则反向的逆行情况。

这些问题大部分要用下面章节要详述的音韵学知识来解决。

但是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不依赖于例外的原则。

根据各个学者的见解,我们将最终接收这样的观点:即对人类语言的发音者来说是没有被禁止的元音变化方向的(换句话说,元音变化的方向是任意的)。

元音与韵母

元音与韵母

押韵和韵辙
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在韵文中某些句子 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 词中的“韵”叫做“辙”。合辙就是押韵的意思。
韵和我们所说的韵母是一回事吗?
三、韵母辨正
1.分清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 2.分辨i和ü,一般是把ü念成i。 3.分辨o和e 4.分辨er和e 5.避免韵头i或u的丢失
陈和程 陈是陈,程是程,姓陈不能说成姓程,姓程 不能说成姓陈,禾旁是程,耳旁是陈,陈程不分, 就会认错人。
陈庄城和程庄城 陈庄程庄都有城,陈庄城通程庄城。陈庄城 和程庄城,两庄城墙都有门。陈庄城进程庄人, 陈庄人进程庄城。请问陈程两庄城,两庄城门都 进人,那个城进陈庄人,程庄人进那个城?
2.单韵母辨正:i-ü
ɑ[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o[o]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e[ɤ]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ê[ɛ]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i[i]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u[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ü[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2.舌尖元音 舌尖单元音的发音不同,是由舌尖的前后、舌 位的高低和嘴唇的圆展这三个条件决定的。 -i :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例字:资、雌、 思、自私、此次。只用在声母z、c、s的后面。 -i :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例字:知、 吃、诗、知识、支持。只用在声母sh、ch、sh、 r的后面。
韵母例字
留 住 中 国 魂 做 好 国 际 人
普通话韵母结构表
韵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i
o
u
u
u
ng
u
o
u
e
n
u
o
a
u
u
o
i
e
n
普通话韵母结韵母构表

第五章 元 音

第五章 元 音

第五章元音第一节 |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 第七节元音是一种准周期信号,由于它在音节中长度和强度上占有较大优势,因此一直成为语音学家和言语工程专家研究的重点。

本章将着重介绍元音的产生理论、生理属性和声学特征,希望能对元音的客观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描述。

此外还将对元音的感知特征——人的听觉系统对语音客观特征的主观反应——作一介绍。

第一节元音的舌位模型从生理观点看,气流从一开一闭的声门通过,成为浊音流,经过咽腔、口腔、鼻腔的共鸣(而非阻塞和节制)就产生了元音。

在声腔的调音作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是舌头。

因此早期人们对元音的研究,也是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舌头上。

※ Bell- Sweet 模型1867年,A.M.Bell发表了名署《可见语言》(Visible Speech)。

提出了划分元音的一整套标准,这就是舌头位置的高度维和前后维。

在高度维上分为高、中、低,前后继上分为前、央、后。

这样就形成了九个“基本”舌位(见图)。

此外,Bell还增加了另外两个描写元音音质的因子:唇开展(也称为圆唇/展唇)和咽宽度。

1877年,Sweet 发表了《语音学手册》(Handbook of Phonetics),修改和推广了Be11 的模型,使之能区分72个元音。

这就是语言学史上有名的Be11- Sweet理论。

这个理论只讲舌头位置而不讲听觉感受,他们认为人们有能力根据对调音器官肌肉的感受来辨别各个元音,后来人们把这一理论称为“本体感受论”。

很清楚,Be11- Sweet在描写和划分元音的类别方面主要依赖于他们对舌位的感觉,因之,这一理论完全是建筑在调音器官动觉感受基础上的,与听觉感知无关。

Be11- Sweet 模型是一种三维(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唇的圆/展)在元音的X光照片上测量舌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测量舌头隆起最高点的位置,另一种是测量上腭与舌背所形成的最狭窄点。

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在前高元音的前后位置有所不同,前者使[i]、[y]偏央;后者使[i]、[y]居前。

合肥方言的语言特征研究

合肥方言的语言特征研究
点, 方言 中以“ 子” 结尾 的词较多 , 方 言中读音 为 d e 。
合 肥居 皖 中 , 位 于长 江 以 北 、 巢湖之滨。 根据 刘 祥 如 “ 往常” 会读成“ 往 常 的” 柏 的《 江 淮 官 话 的分 区 ( 稿) 》 合 肥 方 言 被 划 人 江 淮 官
不分尖团音 , 声 调 有 5个 , 人 声 收 喉塞 尾 。[ 2 1 其语调 中 ( 3 ) 方 言 中 有 很 多连 读 现 象 有 些 字 组 成 词 语 的 脱落 , 只读 韵 母 部 分 , 如: 早 ̄ - = z a o 2 " a n g l 、 地下= z i 4 " i — 话洪巢片 . 其 最 大 发 音 特 点是 有 入 声 和 无全 浊声 母 . I l 】 时候 . 第 一 个 字 按 原 来 的读 音 读 . 接 着 另 一 个 字 声 母 入 声 偏 多偏 重 , 不 像 北 方方 言 只 有 阴 、 阳、 上 、 去 四个 a 1 等 。有 的 是 读 第 一 个 字 的 声 母 .读 第 二 个 字 的韵 凋 类 但是同吴 、 湘、 赣 等 地 轻 重 开 合难 辨 的 方 言 情形 母 , 如: 没有= m o u 3等 。 现 在 合肥 不 少 青 年 人 对 合肥 话 相 比又 显 得 平 直端 正 [ 3 1 合肥 方 言 在 读 音 和 词 汇 方 面 有 一 种 误 解 , 简单地 以为合肥话就是 “ j q X v b P m”
些字 . 合 肥话 念 发 音 短 促 的入 声 作 为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一 部 分 . 合 肥 方 言 在 使 用
里基本上全 念成 l 声母 。如 : 蓝= 男= l a n l 、 吕= 女= l v 3 二、 词 汇
场合 、 用词 、 历 史 渊 源 方 面有 自己 的鲜 明 特 征 。 ( 一) 合肥 方 言 注 重 场 合 文 明 比如 . 北方话里的“ 探望 ” 常 用 来 表 示 看 望 亲 属 病 人. 通 常蕴 含 对 方 经 历不 好 的 遭 遇 “ 探” 与“ 望” 两 个

合肥方言新探

合肥方言新探

合肥方言新探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统计了合肥方言的使用情况;分析人们对待合肥方言的态度,通过民谣、儿歌、谚语中的方言挖掘合肥的历史文化。

标签:合肥方言特点现状文化合肥话属于江淮方言的“肥芜方言区”。

合肥话主要指的是合肥市区内合肥本地人所说的话。

由于合肥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居于重要地位,所以合肥话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方言。

但是和上海话、广州话这样的强势方言相比较,合肥话又只能算是弱势方言,因此对它的研究还不充分。

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统计了合肥方言的使用现状;分析人们对待合肥方言的态度,通过民谣、儿歌、谚语中的方言挖掘合肥的历史文化。

一、合肥方言的使用现状为了解合肥方言的使用现状,我们调查了不同年龄层的合肥人在家中和学校或工作场所使用合肥方言的情况。

在调查走访的101位合肥人中,包括小学生、教师、公务员和离退休人员。

调查结果如下:(1)7~18岁(40人)在家使用方言的比例为22.5%,在学校或单位使用方言的比例为5.0%;(2)19~38岁(33人)在家使用方言的比例为60.6%,在学校或单位使用方言的比例为30.3%;(3)39~58岁(18人)在家使用方言的比例为88.9%,在学校或单位使用方言的比例为72.2%;(4)58岁以上(10人)在家使用方言的比例为100%,在学校或单位使用方言的比例为9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采用的是随机抽样调查,因而有些数据不很均衡,有的调查对象数量差别较大,所以我们以实际人数为基数来计算,用百分比的形式来反映不同年龄层的合肥人使用合肥方言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年龄越大的合肥人使用合肥方言的比例越高,同一年龄层的人群在家中使用方言的比例,比在学校或工作场所使用方言的比例高。

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三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两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均不会说普通话,几乎听不懂使用普通话的电视节目。

我们调查的青年人(19~38岁)他们基本能听懂合肥话,在家也常用合肥话,但在工作场所或有陌生人在场时,就很少用合肥话。

合肥方言词汇探析

合肥方言词汇探析

合肥方言词汇探析作者:王珏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6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江淮官话中重要分支——合肥方言的词汇特征及其走向,借此对比合肥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不同,对我们了解和认识合肥方言中极具特色的词汇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方言;合肥话;前景作者简介:王珏平(1985-),男,汉族,安徽合肥人,文学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6--01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交通要道,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于此汇合而得名。

合肥市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其分布范围集中在合肥市区,周边的肥东、肥西、长丰舒城等地,地处与中原官话搭界的淮河以西的位置,因此使得合肥方言具有南北方言中的部分特点,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

本文从词汇角度出发,比较汉语合肥方言与汉语普通话的不同。

一、词汇在语音方面特征合肥方言和普通话较为相似,基本上以双音节词为主,但合肥方言单音节词明显比普通话要多,因此普通话中有些双音节词在汉语合肥方言中则为单音节词。

例如:汉语普通话中有些单音节词与双音节在合肥方言中,对应的则是多音节词与短语。

例如:逗——戏弄(方言词——普通话,以下例子顺序相同),懊——懊悔,咳——咳嗽,讧——起哄。

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音节方面的不一致性体现出本地方言所应该具有的特点,加之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要素,将音节数量与词汇意义结合研究,对我们研究汉语词汇发展变化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二、词汇在语素方面特征(一)合肥方言部分语素与普通话相同在合肥方言中,一些词语的语素与普通话相同,不懂本地方言的人可以根据普通话的语素意义推断方言词汇意思。

例如:吵架——吵嘴(方言词——普通话),阔——宽。

(二)合肥方言语素与普通话完全不同合肥方言中有许多词语的语素意义与汉语普通话完全不同,这是合肥方言特征的体现,也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展示,各地方言中都有此种现象出现。

元音和辅音的声学特征丁红卫

元音和辅音的声学特征丁红卫
高舌位元音发音部位靠前,接近口腔前部; 低舌位元音发音部位靠后,接近口腔后部。
唇形圆展与元音音质的关系
1 2
唇形圆展影响元音的共振峰结构
圆唇元音共振峰结构相对复杂,展唇元音共振峰 结构相对简单。
唇形圆展改变元音的音色
圆唇元音音色较柔和、圆润,如[u]、[o];展唇 元音音色较清晰、尖锐,如[i]、[e]。
感谢您的观看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深入研究不同语言背景下元 音和辅音声学特征的共性和 个性,探索语言间的普遍规
律和特殊现象。
结合语音合成、语音识别等 应用领域的需求,开展更加 具有针对性的元音和辅音声
学特征研究。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 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对元 音和辅音声学特征进行更加 深入、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THANKS FOR WATCHING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01
元音和辅音的声学特征得到了 系统性的梳理和阐述,包括频 谱、音强、音长等多方面的特 征。
02
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对元音和 辅音的声学特征进行了定量分 析和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 内在联系和差异。
03
提出了针对不同语言背景下元 音和辅音声学特征的共性和个 性,为语音合成、语音识别等 应用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持。
3
唇形圆展与元音的发音部位有关
圆唇元音发音部位较后,接近口腔后部;展唇元 音发音部位较前,接近口腔前部。
发音长短与元音音质的关系
发音长短影响元音的清晰度
长元音发音时间较长,音质清晰、稳定;短元音发音时间较 短,音质相对模糊、不稳定。
发音长短改变元音的音色
长元音音色较饱满、浑厚;短元音音色较尖锐、刺耳。
清浊音的区分对于语音的辨识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英语中,清浊音的区分可以影响单词的拼写和发音,如“t”和“d” 、“p”和“b”等。在汉语中,清浊音的区分也可以影响词语的意义和发音,如“爸”和“怕”、“哥”和“科”等。

现代汉语方言[i][l]音变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方言[i][l]音变研究综述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理论·探索元音高化现象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音变现象,在汉藏语系中,特别是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元音高化引起的音韵系统改变的结果最终导致[i]韵母出位变为舌尖元音[ɿ]。

纵观[i]>[ɿ]音变的研究历史可以发现,已有研究多集中于[i]>[ɿ]音变在各方言区的演变特点、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现将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分类,并评述如下:一、两次[i]>[ɿ]音变与元音舌尖化[i]>[ɿ]指的是舌面高元音[i]变成舌尖元音[ɿ]的音变现象。

历史上的[i]>[ɿ]音变发生过两次,为与第一次[i]> [ɿ]音变进行区分,现先对第一次[i]>[ɿ]音变进行概述。

(一)汉语史上的两次[i]>[ɿ]音变与[ɿ]的声学性质第一次[i]>[ɿ]音变发生在《中原音韵》的支思韵中,其音变是由于声母腭化引起的,而第二次[i]>[ɿ]音变大概近百年内才出现。

此次音变中舌面高元音[i]发生舌尖化并非是由于声母的同化作用引起的,[ɿ]是自身演变的结果,在此次演变过程中,[i]自身继续高化,范围向止摄、蟹摄帮组、端组继续扩展,在已无入声韵尾和鼻音韵尾的方言区内,高化范围还扩展到阳声韵和入声韵内,导致其舌位继续前化和高化,最终使高元音[i]变为[ɿ]。

目前该音变还在持续影响着汉语各大方言区的音系变化。

本文的主要讨论对象针对的是现代汉语方言中出现的第二次[i]>[ɿ]音变。

第二次[i]>[ɿ]的音变过程通常也被学界称为是元音[i]舌尖化的过程,而针对元音舌尖化这一概念,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高本汉(1915)最早科学地对汉语的舌尖元音进行了描述;朱晓农(2004)称[i]>[ɿ]音变现象为高顶出位,胡方(2007)进一步针对高顶出位后的音变历程进行了讨论。

除上述学者之外,赵日新(2007)、石汝杰(1998)、张燕来(2006)等学者也曾对元音高化的概念进行过探讨。

第二章 元音

第二章 元音

口腔是最重要的气流调节机关,而其中以舌和唇最灵活。
下唇可以在上唇和上齿之间移动,发出双唇音或唇齿音;作 成圆拢状,发出圆唇音,可以作成扁平状,发出展唇音。这个 动作虽然简单,却需要约二十条肌肉的合作。
舌头的运动更灵活,可以作向前或向后的移动,可以向上卷 起,发出卷舌音,可以控制舌头和上颚全部阻塞,发出塞音或 擦音,或者只部分阻塞,留下舌头的一边或两边让气流从空隙 中流出,发出边音,可以控制舌头的某一部分和上齿或上颚的 某一部分调节,发出不同发音部位的不同声音。舌头连接四条 肌肉,不同的运动使用不同的肌肉控制。
是会漏气的。正常情况下,漏气造成的噪声也会参与语音 功能,改变“口气”或“语气”等。
声带位于喉腔中部,由声带肌、声带韧带和粘 膜三部分组成,左右对称。声带的固有膜是致密结 缔组织,在皱襞的边缘有强韧的弹性纤维和横纹肌, 弹性大。两声带间的矢状裂隙为声门裂。发声时, 两侧声带拉紧、声门裂缩小、甚至关闭,从气管和 肺冲出的气流不断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声,在 喉内肌肉协调作用的支配下,使声门裂受到有规律 性的控制。故声带的长短、松紧和声门裂的大小, 均能影响声调高低。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宽,女子声 带短而狭,所以女子比男子声调高。
咽腔是一个管道,从口的后部伸沿到食管的入口 处。它既属于呼吸道也属于消化道。作为一个共鸣 腔体它上连中咽腔(口咽腔)下连胸腔,它和人体 内所有的管道一样,可以由它的纵向肌和轮肌来改 变它的长度。在发声时每种不同声音的力度和音色 以及不同的韵母,都要求它改变不同的形状。此外 音质的优美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咽腔的形状。
3、鼻腔的功能
气流离开喉咙进入「声腔」(vocal tract),经过喉壁(pharynx),分叉为两个 通道:「口腔」(oral tract)、「鼻腔」 (nasal tract)。鼻腔开放时发出鼻音 (nasal),鼻腔封闭发出口音(oral)。鼻腔 开放时口腔封闭,发出鼻辅音(nasal consonant),鼻腔和口腔同时开放时,发 出鼻元音(nasal vowel)。

冉启斌《元音、辅音的类型学研究与汉语的元音、辅音》

冉启斌《元音、辅音的类型学研究与汉语的元音、辅音》

2.元音
Crothers(1978)曾根据“斯坦福语音档案项目” (Stanford Phonology Archiving)收集 的 209 种语言归纳出元音系统的 15 条共性规律,这是第一次以大规模的语料对元音共性进 行研究, 很多结论影响深远。 在这之后, 研究元音共性所依据的语料库往往更大, 多在 UPSID 等语料库的基础上进行。 2.1 元音的共性特点 (1)元音的数量 据 Maddieson(1984)对 UPSID(317 版)的说明,所有语言中共有 2632 个元音,其 中单元音 2549 个,双元音 83 个。按照元音舌位的前后、高低来看,各类元音的数量并不对 等,2549 个单元音中高元音 994 个,属于中元音的 1032 个,低元音 523 个;前元音 1019 个,央元音 566 个,后元音 964 个。 从单个元音来看,高元音和低元音在语言中是分布最广泛的。/i/见于 290 种语言中,占 所有语言种数的 91.5%;/a/见于 279 种语言,占 88%;/u/见于 266 种语言,占 83.9%。属于 中元音的元音总体来说相对较少,如/o/见于 139 种语言,占 43.8%;/e/见于 99 种语言,占 31.2% ( 各 种 语 音 在 UPSID451 版 中 的 比 例 读 者 可 以 通 过 网 址

1
(mixed) 。他观察到波兰语辅音很多,元音很少;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是辅音很少而元音 很多。他提出日耳曼语言为强势的元音型语言;罗曼语言为强势的辅音型语言等意见。其后 布拉格大学的 Krá mský (1959)进一步用量化的方法考察 23 种语言的辅音情况。他指出, 一种语言辅音清单中各类辅音所占的比例, 常常与实际使用中的比例并不一致, 比如一类辅 音在辅音音位清单中可能占 50%,但实际使用中可能只占 30%。他按这种思路考察各个语 言的情况,提出“充分使用” (over-exploiting)和“不足使用” (under-exploiting)的概念, 并对 23 种语言进行分类。 回到音段多寡的话题。 语言中音段数目过多和音段数目过少会引发这样一个问题: 音段 数目太多, 是否会造成有效区分语素的音段出现大量冗余, 从而形成减少该语言中音段的一 种推动力?同样,音段数目太少,在语素层面形成的对立减少,是否会造成大量同音现象, 或者为避免同音现象而大大增加语素的长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Maddieson(1984)指出, 按照有关对科伊桑语言的比较研究, 音段数量庞大是科伊桑语言的稳定特征, 这些语言都存 在了很长时间,看不出有减少音段数量的动力和迹象。同样,音段数量极少的语言也没有显 示出有同音现象过多及语素过长的压力;夏威夷语(只有 13 个音段)语素平均长度是 3.5 个语素,也并不太长;夏威夷语所属的波利尼西亚(Polynesian)语言音段数目都很少,但 也都有很长的存在历史。 近年来基于较大样本的量化研究, 使得语音内部成分之间的补偿关系 (如音节结构复杂 程度与音段数目大小及超音质成分情况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 、语音复杂程度与词长、地理 分布、 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受到进一步关注。 例如针对语音内部成分之间的关 系可参阅 Maddieson(2011) ;针对音段数量和人口多少正相关,音段数量与平均词长负相 关等研究, 可参阅 Nettle (1999) 、 Hay & Bauer (2007) 、 Wichmann et al (2011) 、 Bybee (2011) 、 Donohue & Nichols (2011) 等。 针对语言内某些因素可能存在反向相关的问题, Shosted (2005) 对 32 种不同语言的音节情况和动词屈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考察语音和形态复杂度之间 的关系,结果显示为轻度正相关,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表明所谓的反向相关假设还需要科 学证实。语言内部因素之间的补偿现象或反向相关关系并不是简单、绝对的关系,这一研究 结果是有说明意义的。 与上述研究类似的其他有意思的问题还涉及到音段清单中某类语音的多寡与气候类型 的关系等。 例如有研究指出温暖气候地区的语言往往使用更多的元音, 寒冷气候地区的语言 使用更多的辅音。Fought et al.(2004) 、Munroe et al.(2009)则指出寒冷地带的语言并不是 使用更多的元音,而是使用响度较高的音或更多的响辅音。他们认为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温 暖地区的人们通常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更长, 与寒冷地区相比远距离交流会更多一些, 因此有 响度相对较高的要求。 也有研究者提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不同地区外界环境噪音水平的高低 不同引起的(Gussenhoven2011:3) 。限于篇幅这些方面的研究不再多举,有兴趣的读者可以 进一步参看。 毫无疑问,不同语言的语音之间存在很多共性。但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各种语言 的个性是怎样的?每种语言有哪些独特的音段?Pericliev & Valdé s-Pé rez(2002)通过“音段 内集(segment niche) ”这一观念来考察 UPSID 中所有 451 种语言之间的不同。所谓“niche” 这里指一种语言音段清单中更小的成员群体,一种语言的语音清单就是由很多“ niche”组 成的(或译“利基” 。我们音义兼译为“内集” ) 。别的语言出现最少的那些音段群体就是这 种语言特有的内集。例如斐济语的鼻冠带声齿龈颤音[nr],是 UPSID 中其他 450 种语言都不 具有的,因此用这一个“单音段内集” (1-segment niche)就可以和所有其他语言区别开; Papago 语用“两音段内集”[ɖ,卷舌带声爆发音;ȵ 龈腭带声鼻音]可以和所有其他语言区别 开;等等。在 Pericliev & Valdé s-Pé rez 的研究中,其中和汉语有关的情况如下:普通话是单 h 音段特征内集[tɕ 不带声送气硬腭塞擦音];常州话是[”tɦ”]或[”tsɦ”](辅音加双引号””指未具

汉语高元音研究综述

汉语高元音研究综述

汉语高元音研究综述学者对汉语高元音从音系学角度展开的研究主要涉及音位划分、高元音的功能特征和高元音分调等问题,从音变角度展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高元音前化、高化、舌尖化和摩擦化。

而且,笔者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通过声学实验的方法对汉语高元音的声学特性进行分析。

标签:汉语高元音音系学音变声学特性一、引言汉语中的高元音是指舌位高的元音。

这里的舌位是根据舌头隆起的最高点在口腔中所处位置的高低确定的。

[5]根据林焘、王理嘉(1992),一般将元音的高低位置分为四度:高、半高、半低和低。

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最常见的高元音是处于这四个位置中的最高度[i]、[y]、[ɯ]、[u]四个元音。

不过高元音常常伴随继续高化(朱晓农称为“高顶出位”)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随着语音的历史演变,已经成为汉语方言中一个很普遍的语音事实,因而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高元音还包括几个高顶出位元音:[ɿ]、[ʅ]、[ʮ]、[ʯ]。

语言学界对汉语高元音作过不少研究,涉及其音位的讨论、高元音音变的探讨以及对高元音声学特性的研究等。

二、高元音音系学意义的研究根据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1995),舌位高的元音有:[ï]([ɿ]、[ʅ])、[y]([ʮ]、[ʯ])、[i]、[ɪ]、[y]、[ɯ]、[u]这7类,因此高元音是7个音位,他将[ɿ]和[ʅ]、[ʮ]和[ʯ]分别归为一个音位。

[ɿ]、[ʅ]音标的使用就是高本汉提议的,后来又仿造了[ʮ]和[ʯ]。

国内学者对汉语高元音的音位也展开了讨论。

蹩脚合肥话

蹩脚合肥话

蹩脚合肥话简介合肥话是安徽省合肥市及周边地区的方言,属于汉语官话的一种变体。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合肥话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江淮官话、徽语等多种语言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韵味。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移民潮的影响,蹩脚合肥话已经逐渐消失,被现代标准普通话所取代。

本文将介绍蹩脚合肥话的特点、常见词汇和表达方式,并探讨其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特点1.音调抑扬顿挫:合肥话具有明显的音调变化,声调起伏较大。

这种抑扬顿挫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的感觉。

2.浓重鼻音:与北方方言相比,合肥话中的鼻音更为浓重。

这一特点使得合肥话听起来更加朴实自然。

3.字母变换:在某些情况下,合肥话会将普通话中的某些字母进行变换。

例如,普通话中的“zh”发音,在合肥话中可能变成“z”。

4.词汇丰富:合肥话中有许多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词汇往往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密切相关。

常见词汇下面列举一些蹩脚合肥话中常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1.老铁:朋友的意思,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哥们儿”。

2.老板:指店主或者服务员,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服务员”。

3.扎马步:形容走路时迈得很大步伐。

4.嗨呦:表示惊讶或者赞叹。

5.捞钱:赚钱的意思。

6.毛病:问题、故障等意思。

7.八字没一撇:形容事情还没有着落或者没有头绪。

8.鸟事儿:无关紧要的事情,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小事儿”。

表达方式除了特定词汇外,合肥话还有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下面列举几个例子:1.说反话:合肥话中常常使用反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种方式给人一种幽默感。

例如,“你真是个好人”可能表示对方做得不好。

2.重复叠加:为了强调某个词或者某个意思,合肥话会使用重复叠加的方式。

例如,“真真实实”表示非常真实。

3.拆字组词:合肥话中经常将一个字拆开来组成新的词汇。

例如,“扫地”可以变成“扫儿”。

影响蹩脚合肥话作为地方方言,在当地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传承文化:蹩脚合肥话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使用和传承方言,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当地的语言文化。

元音的三维空间

元音的三维空间

当代语言学 第12卷2010年第3期241-251页,北京元音的三维空间*王萍南开大学贝先明广东商学院石锋南开大学提要 本文分别对汉语中的北京话、广州话、上海话以及英语、日语的一级元音在三维空间的表现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考察。

研究结果表明:整体的元音系统在三维空间内不同平面(F 1、F 2平面和F1、F3!F2平面)的排列方式和次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补偿关系。

相对于单纯的二维空间而言,三维立体空间在表现各元音的空间分布及相对关系上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元音三维空间分布区分度1.元音声学空间研究概述元音声学空间的研究始于19世纪,那时的语音学家主要从发音生理的角度来探寻舌的位置与元音产生的关系。

Bell(1867)利用元音舌高点的位置来描述基本的两维元音空间。

L l o yd(1890:251!78)、Russell(1928)较早地使用X 光影像技术来研究元音发音。

与上述学者一样,Jones(1932[1918])利用舌高点的位置来绘制元音舌位图,所不同的是他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广泛的X 光元音图像的基础上,并由此提出基本元音舌位的示意图形。

从20世纪开始,元音空间的研究角度从生理逐渐转向了声学,也就是要找到元音舌位与元音共振峰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将根据舌的位置画出的元音舌位图转化为利用共振峰绘制的声学元音图。

许多语音学家都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Joos(1948:1!136)将F1、F2分别与舌位的高低、前后建立起对应关系,提出以F1为舌位的高低维(线性标度或对数标度),F2为舌位的前后维(对数标度)的声学元音图。

Joos 的这一观点在当时的语音学家中尚属首创,后来的研究都是在此基础上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Ladefoged(1975,1976:3!21)认为F2与F1之间的差值标度最符合元音在前后维的空间位置,所以他主张以F1为纵坐标(线性标度),F2!F1为横坐标(对数标度)来绘制声学元音图。

普通话单元音总表

普通话单元音总表

普通话单元音总表(实用版)目录一、普通话单元音总表概述二、单元音总表的分类三、单元音总表的发音特点四、单元音总表的应用正文一、普通话单元音总表概述普通话单元音总表是普通话语音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我国语音学家们通过对普通话发音进行系统研究而总结出来的。

单元音指的是发音过程中声带振动一次,气流不受阻碍地从肺部经过声门、口腔、鼻腔等共鸣腔,形成的一个完整的语音。

普通话单元音总表是对普通话中所有单元音的汇总,它包括了普通话的所有单元音,为研究普通话语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单元音总表的分类普通话单元音总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高元音:主要包括 i、y、ü等发音,发音时舌位较高,口腔空间较大。

2.中元音:主要包括 a、o、e 等发音,发音时舌位适中,口腔空间适中。

3.低元音:主要包括 u、ao 等发音,发音时舌位较低,口腔空间较小。

4.鼻音元音:主要包括 ang、eng、ing、ong 等发音,发音时鼻腔共鸣较强。

三、单元音总表的发音特点普通话单元音总表中的每个元音都有其独特的发音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舌位:不同元音的发音舌位不同,舌位是指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

高元音的发音舌位较高,低元音的发音舌位较低,中元音的发音舌位适中。

2.口腔空间:不同元音的发音口腔空间不同,口腔空间是指口腔在发音过程中的大小变化。

高元音的发音口腔空间较大,低元音的发音口腔空间较小,中元音的发音口腔空间适中。

3.鼻腔共鸣:部分元音在发音过程中鼻腔共鸣较强,如鼻音元音。

4.声调:普通话单元音总表中的元音都可以与声调相组合,形成不同的音节,从而实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四、单元音总表的应用普通话单元音总表在语音学、语言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教学:通过对普通话单元音总表的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技巧,提高发音准确性。

2.语音研究:普通话单元音总表为语音学家提供了研究普通话语音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普通话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4 合肥方言舌面前元音高化的轨迹
合肥方言中u的摩擦现象同样也是复合元音单音化、 单元音高化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个演变的 过程。
合肥方言比较靠后的元音除u以外,还包括ɔ、ɯ、ʊ, 其中ɔ、ɯ本来应该是复合元音,表3基本上能够反应这 一趋势,ʊ有一部分来自二合元音uo,临近方言中也已 经单音化,南部的安庆方言中基本上还保持着复合元音 的特点。 我们推断合肥方言中ʊ是o高化的结果,o类韵母高化 成ʊ以后,由于语音演变的推链作用推动了u的音变,u高 化以后由于气流通道变窄产生了摩擦,零声母的u由于摩 擦感很强甚至变成了浊塞音v。其演变的轨迹见图5。
从合肥方言与邻近方言的比较来看, “姐”类字发展的轨迹可能是:
tɕie(tɕi )tsetsɪ
“杯”类读音的发展轨迹可能是: peipepɪ。
“姐”“杯”一类的元音高化为ɪ推动了原来i韵的高化, 从而引起了i韵的音变。i韵为了避免和已经高化的ɪ混淆, 增加交际的有效度,只有进一步高化、前化,高化、前 化以后由于气流通道变窄从而造成了程度不等的摩擦,i 变成了带摩擦的i(有的方言写作ʝ),这个带摩擦的i在 合肥方言中进一步演变,其演变的结果就是变成了舌尖 音ɿ,由于这个ɿ是从带摩擦的i韵演变而来,就可能或多 或少的带有程度不等的摩擦,这种摩擦正是语音演变过 程中留下的印迹。
一 合肥方言单元音的声学空间与音变现象
合肥方言中有十一个单元音: 为了考察他们的声学特点,我们进行了语音实验, 使用Praat4.3.27软件提取了六位发音人十一个单元 音的F1、F2数据并根据其数据绘制了单元音声学空 间分布图,详见表1和图1。
表1 合肥方言单元音F1、F2频率值统计表(单位HZ)
王福堂先生(1999)指出合肥话“资”、“鸡”同韵, 韵母都是ɿ,这种语音的变化,不能从合肥话自身来寻找 原因,他通过合肥话与邻近的和县话的比较,认为合肥 话“鸡”韵母的变化是在“姐”字韵母变化的影响下发 生的。也就是说,是“姐”字韵母由iɪ向i的变化使“鸡” 字韵母有i变成了ɿ。这种语音变化是由于语音系统要求保 持某些特定音类的区别而发生的音变,和发音机制没有 直接关系。其所举的例子如下:
图1 合肥方言单元音声学空间分布图
图1显示,合肥方言的单元音的声学空间整体上呈现出 元音三角的分布态势。声学空间分布图上,除了a位于声学 空间的最下方,ɔ和 位于中部偏上以外,其余的九个元音 处于声学元音空间图的上部,分布在高、次高的位置。
从音变的规律来看,合肥方言中元音i高化成舌尖元音ɿ, y高化成舌尖元音 就是元音擦化以后继续演变的结果,当 然这种音变现象产生同时也带来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音变 现象的产生。
图5 合肥方言舌面后元音高化的轨迹

结论
语音演变的音素非常复杂,既有语音系统内部的音素, 又有社会发展的音素。语音演变也是渐变和突变的综合作 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我们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合肥方言音变的源动力是复合元音单音化。 2.合肥方言舌尖化的音变得轨迹是: 复合元音单音化 单元音高化 擦化 舌尖化
3.合肥方言音变现象是推链以及语音系统平衡 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谢谢各位!
请批评指正!!!
“处于双向对立中的音位,如果某一个区别特征或音位的组合关系发生 了变化,往往会波及到聚合群中的所有音位,使音变具有系列性的特点。”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6)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推断合肥方言y的舌尖化是受到i舌尖化的影响而发生 的,因为i和y处于对立的地位,i演变成舌尖元音ɿ以后,为了保持语音系统的 平衡性,y紧跟着也发生了相应的音变,其演变轨迹与i相同,首先擦化,紧接 着舌尖化。 另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合肥方言中“鸡”类字韵母老派、新派都读成ɿ, 而“居”类字老派读成y,而中新派读成 ,这说明由y到 的演变是受到i音 变的影响而发生的,在这一对立音位系统中,首先发生演变的是i,紧着着y 才发生相应的音变。 我们认为合肥方言中舌尖化音变其轨迹是: 首先ie、ei、ai等复合元音单音化,紧接着变成单元音的有些韵母高化、前化, 从而推动i韵擦化,i韵擦化以后进一步演变,变成舌尖元音ɿ,为保持音位系统 的平衡性,y韵在i演变以后也跟着发生了音变,其演变轨迹与i类似,首先擦 化,紧接着舌尖化。合肥方言中这种前元音的音变模式见图4。
ABC
这个公式中,如果C先变,比方说,先变成D, 留下空档,然后吸引B变成C,再进而吸引A变成B, 这种一个拉一个的变化方式称为拉链。如果A、B、 C三个音位的变化方式反过来,即A先向B的方向演 变,B为了避免被A合并,就向C的方向转移,C为了 同样的理由,避免与B合并,就向其他方向(例如D) 转移,那么在音变中就会出现一个推一个的推链的 方式。
图3 合肥方音 和ɔ的出现 推动了e和o的高化,使它们从较低的位置高化成了元 音ɪ和ʊ,这两个音的高化紧接着引发了诸如元音摩擦、 舌尖化等一系列的音变现象。
合肥方言中大量复合元音单音化,这些复合元音 单音化以后,其音变过程并未停止,有的进一步高化, 比如“姐”“杯”一类的字就是首先单音化然后高化, 这些元音高化现象必然会推动整个音系的音变。

合肥方言元音高化现象的源动力
结构主义学派的历史语言学家如雅可布逊、马尔丁内(A Martinet)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 “决定音变方向、甚 至音变面貌的因素之一是通过保护有效的音位对立来保证相 互理解的基本需要”。
拉链和推链 语音演变的动力在于拉链和推链的作用,一个音系中 有一个音位发生的变化,其它的音位也会随之变化,这 样在语音的发展中就会呈现出一环扣一环的链条状的发 展状态,这种链条状的发展状态就是一般所说的推链 (push chain)和拉链(drag chain)(徐通锵《历史语言 学》 )。
合肥方言单元音的声学空间及元音高 化现象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音实验室 2006.12.17
〇 问题的提出
元音高化现象在汉语方言中表现非常普遍,元音高化以 后进一步演变会带来一些特殊的音变现象,朱晓农先生称 之为“高顶出位”,具体表现为:擦化、舌尖化、边擦化、 鼻音化、央化、裂化。其中擦化、舌尖化和裂化最为普遍。 合肥方言属于江淮方言洪巢片,其擦化、舌尖化的音变非 常明显,这种音变现象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但已有的文 献对推动合肥方言音变现象产生的动力及其演变过程,演变 方向的研究不够深入,也缺乏新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声学角度以及共时和历时的平面 对这种音变现象的作些比较深入的探讨。
合肥方言中复合元音单音化的趋势。可以通 过与普通话和临近皖中江淮方言的比较发现其 演变轨迹。
复合元音单音化是合肥方言语 音演变的重要线索,这种音变现 象是元音高化的源动力。
三 高元音音变现象的过程
那么复合元音单音化以后又是如何推动高音音变现象产 生的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根据表1构拟了合肥方言 单元音舌位分布情况,见图3。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仅仅用邻 近的和县话的一个“孤例”来说明这种语音演变的 原因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动合肥方言元音的前 化或者高化呢?
首先从历时的音变规律来看,复合元音的单音化趋 势是推动元音高化的动力之一。
复合元音的单音化推动元音高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 大量的复合元音单音化,逐渐占据了原来单元音的位置, 使得这些单元音发生移位,移位的方式之一就是前化、 高化,这个音变的过程是语音演变的推链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