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导学案(3)

合集下载

粤沪版物理第3章 光和眼睛 全章教案

粤沪版物理第3章 光和眼睛 全章教案

第三章光和眼睛一、课标要求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解读:1.关于“光是电磁波”,《标准》只有终结性要求,本章让学生知道即可,至于“电磁波”,在九年级教材中还要进一步介绍。

真空中的光速是很重要的物理常数,应该记住。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既可从大量生活现象中总结得出,也可通过学生自己探究的途径得出。

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要注意《标准》都是既有过程性的要求:“探究”,又有终结性的要求:“了解”。

3.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学习过程,《标准》做出了强制性的要求,即要求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来学习。

关于“凹透镜”,只要求认识它的发散作用;对于“凸透镜”,除了知道其会聚作用外,还要学习它的成像规律。

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即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学习这个规律,同时也要知道这个规律,并了解这个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4.“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标准》既给出了终结性要求,又给出了达到这一要求的途径:观察实验。

关于“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标准》只有过程性要求,即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知道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一样的。

二、本章教材分析1.本章概述本章主要让学生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光速,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研究色彩的奥秘,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

光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我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无论观看物体、对镜梳妆,还是拍摄照片等,都离不开光。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章自成体系,专门用一章的篇幅介绍光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是生活实际中经常用到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光学的基础。

沪粤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案 )

沪粤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案 )

沪粤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一次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能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和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透明板、直尺、铅笔学具:每人一份平面镜、透明板、直尺、铅笔五、活动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镜子,引导他们发现镜子里有自己的像。

2.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向孩子们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即光线从物体反射到镜子上,再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形成物体的像。

3. 分组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平面镜、透明板、直尺和铅笔,观察和记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和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平面镜成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和操作,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但也有部分孩子在实践操作中遇到了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将学习延伸到家庭中。

同时,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光学博物馆或者进行光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相信,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能够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活动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HY沪粤版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三章 光和眼睛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第1课时

HY沪粤版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三章 光和眼睛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第1课时

第1课时眼睛与光学仪器学习目标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2、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3、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学习重点眼睛和照相机。

学习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自主学习一、温故互查: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自学指导:第一环节:阅读课本“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活动1”、“信息浏览”,思考和完成下列问题:1、二人小组说一说:眼睛的结构如何?2、二人小组说一说:眼睛的成像原理如何?3、什么是近视眼?什么是远视眼?它们是怎样形成的?4、什么是眼镜的度数?知识点:正常眼睛能看到的最近点约在离眼睛10——15cm的地方。

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楚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叫做明视距离。

眼睛是一个精巧的变焦成像系统,晶状体是有弹性的,它周围的肌肉可以根据视物的远近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从而使像总成在视网膜上。

然而这个变焦系统一旦不能正常调节,就会形成近视眼或远视眼。

第二环节:交流释疑:1、正常的眼睛既可眺望远景,又能细看近物。

物距变了,像距不变,竟然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而远视(老光)眼镜片是凸透镜?第三环节:阅读课本活动3和活动4的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照相机由哪些基本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什么?2、用照相机拍照时,为什么被摄景物总要在镜头的2倍焦距之外?3、显微镜和普通望远镜分别由什么组成?其作用如何?课堂练习1、使用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时候, 哪种能得到放大的实像()A.幻灯机B.放大镜C.照相机D.凸面镜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像。

3、近视眼只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3光和眼睛复习课学案(新)粤教沪

八年级物理上册3光和眼睛复习课学案(新)粤教沪

第三章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的反射的一些应用。

3.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4.知道光的折射定律和其应用。

5.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放大镜成像特点及其原理。

7.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复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各组学生回顾并思考,小组长汇总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选择较好的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完成学生用书中“重、难点突破方法技巧”或“本章重点、热点专练”部分。

1.对学分享独学:(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方案一回顾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方案二总结本章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导学案:第三章光和眼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导学案:第三章光和眼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导学案:第三章光和眼睛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复习导学案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巩固和提高对光和眼睛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学具:导学案、笔记本、实验器材等。

五、活动过程:1.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自主学习光和眼睛的相关知识,通过查阅课本和资料,完成导学案中的填空、选择和简答题。

2.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共同完成导学案中的讨论题和实验设计。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强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随堂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导学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通过实验探究和课堂讲解,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光和眼睛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 教案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光和眼睛3.1 光世界巡行............................................................................................................. - 1 -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 7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 11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 15 -3.5 奇妙的透镜........................................................................................................... - 18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21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 24 -3.1 光世界巡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光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光和眼睛3、7眼睛与眼镜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光和眼睛3、7眼睛与眼镜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3.7.1 眼睛与眼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分析怎样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应用。

共安排了4个活动和1个信息浏览。

光的折射属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问题,本节也是按照:现象――规律――应用的线索。

这是的应用主要指透镜对光路的控制作用。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2. 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教具】:视力表;实物投影仪,小气球,眼球模型;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挂图、投影片;远视眼及其矫正的挂图;度数不同的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学具】:度数不同的近视眼、远视眼镜(可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凹透镜代替);蜡烛;光具座;凸透镜;火柴(四人/组)【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都有一双眼睛,你们能否想象出,人是如何通过眼睛去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那么照相机(出示)是怎样给你留下成长的足迹、精彩的瞬间的呢?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与照相机、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1、眼睛的结构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来解决“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这个问题。

(1)、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眼睛结构图,并结合生物挂图眼睛成像原理图,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分析,再与照相机比较,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2)、设问: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请问:人眼的凸透镜,光屏在哪里?(3)、小结: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成像在视网膜上(相当于智能的光屏),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和眼睛导学案(新版)粤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和眼睛导学案(新版)粤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导学案(新版)粤沪版3、1 光世界巡行【学习目标】①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②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3108m/s。

③会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途径。

【学习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学习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学习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

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学习任务】任务一:光源1、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能发光?答:。

2、叫光源。

3、列举人造光源的例子:4、列举天然光源的例子:任务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1、通过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仔细观察老师做的实验,你认为光的传播路径是。

结论:光在中是沿传播的。

2、你认为如何形象简单地在书本上能将光的传播路径表示出来?答:任务三:光的直线传播应用请同学们完成“活动1”手影游戏1、你知道手影形成的原因吗?答:。

2、你认为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请写出来任务四:光的传播速度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48页1、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不同的)。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任务五:光的色散仔细观察老师的实验,然后阅读课本第50页第一、二段。

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屏上呈现出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彩带,这个现象就是光的色散。

光的三基色是。

【自我检测】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现在高档住宅窗户开始安装一种双层玻璃,两层玻璃中间为真空、光线通过窗户,声音通过窗户、(均选填“能”或“不能”)2、解放军战士在练习瞄准射击的过程中,应用了光在介质中沿传播的道理。

3、月亮、蜡烛火焰、萤火虫、电灯等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4、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挖掘隧道时,采用的“激光准直”技术B、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C、通过硬纸板上的小孔向外看时,眼睛离洞越近,看到的范围越大D、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传播5、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主要是因为()A、闪电发生的地点离我们近B、闪电是用眼睛看到的,人的眼睛能看得很远;而雷电必须进入我们的耳朵,传播的路程更远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速大于声速D、因为人的眼睛比了耳朵反应更灵敏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C、光速虽快,但光的传播也须用时间D、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总结】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补充理解】⑴光是客观存在的,它在均匀介质中具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因此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光线”是抽象出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但光线不是光、⑵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如栽树时要使其成一直行,并使我们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如日食、月食等,有助于我们破除迷信、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学习目标】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上《3第3章 光和眼睛》word教案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上《3第3章 光和眼睛》word教案

第三章光和眼睛【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的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认识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和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二、本章特点本章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无论整体还是局部,大多按照现象――规律――应用的线索编排,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2、突出探究,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造了条件。

本章有完整的探究一个,实验探究三个,四个探究引领学生认识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

本章6节共安排了14个活动,平均每节2~3个,外加四个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动手机会,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3、精简了与小学《科学》重复的内容,如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等,使初中光学内容更加精炼。

【课时安排】全章共8节,打算用15课时:光世界巡回1课时,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课时,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课时,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课时,奇妙的透镜2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课时,眼睛与光学仪器2课时,揭开色彩的奥秘1课时,习题课1课时、复习课1课时。

3.1 光世界巡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在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3、.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4、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过程与方法;1.积极参与影子游戏,在游戏中思考阴影的成因;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进而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

2.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3.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就,知道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沪粤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3.7眼睛与光学仪器(学案 )

沪粤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3.7眼睛与光学仪器(学案 )

沪粤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的第七节“眼睛与光学仪器”。

本节主要讲述眼睛的构造及其视物原理,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具体内容包括:眼睛的视物原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物原理,理解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2. 学会运用光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视物原理,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难点: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如何运用光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眼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眼睛的形状和结构。

2. 知识讲解:讲解眼睛的构造和视物原理,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以放大镜为例,讲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光学仪器的地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光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7. 板书设计:眼睛的构造和视物原理,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8. 作业设计:(1)绘制眼睛的构造图。

(2)列举生活中应用光学仪器的地方,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思考如何运用光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写一篇短文。

六、板书设计眼睛的构造和视物原理:角膜:折射光线瞳孔:调节光线进入量晶状体:折射光线视网膜:感光并传递信号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放大镜:物镜放大物体,目镜观察放大图像显微镜:物镜放大物体,目镜观察放大图像望远镜:物镜收集远处物体的光线,目镜观察放大图像七、作业设计1. 绘制眼睛的构造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2. 列举生活中应用光学仪器的地方,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光与眼睛》复习导学案 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光与眼睛》复习导学案 粤教沪版

第三章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2.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3.举例说明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4.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列举凸透镜的应用.5.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了解色光混合的不同现象.知识归纳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和月食.3.光速:光在真空(空气)中速度c= 3.0×108m/s= 3.0×105k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分别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哪些?答案①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③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④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6.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7.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向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选填“可逆”或“不可逆”)的.8.请画出凸透镜、凹透镜的典型光路图.9.将下列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名称眼镜形状对光的作用凸透镜老花镜中间厚边缘薄会聚凹透镜近视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10.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大、缩小虚、实u>2f倒立缩小实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v=2ff<u<2f倒立放大实v>2f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放大镜由上表可知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变大,像距变大.1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近视眼看物体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看不清远处物体的像,应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看物体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方,看不清近处物体的像,应用凸透镜矫正.1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它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相机的镜头远离人时,人在底片中的像会变小.13.在光的色散实验中,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14.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境,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B)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2.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1cm. (2)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上;②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5 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填写像的性质)的实像;照相机(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见《导学测评》P20。

沪粤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3.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学案 )

沪粤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3.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学案 )

沪粤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学案)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成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光的反射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目标上,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光的反射现象,了解光的反射规律,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合作和交流意识。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确定了两个方面。

重点是让幼儿掌握光的反射规律,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难点则是让幼儿理解光的反射现象的本质,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

我会将反光镜放在一张彩色卡片上,让光线照射到反光镜上,然后调整反光镜的角度,让孩子们观察到光线反射到卡片上的变化。

然后,我会结合光线模型,向孩子们解释光的反射现象。

我会让孩子们用手摸一摸光线模型,感受光线的传播和反射,从而加深对光的反射现象的理解。

接着,我会给孩子们发放彩色卡片和实物图片,让他们观察和比较不同光线角度下的反射现象,引导他们发现光的反射规律。

在孩子们掌握了光的反射规律后,我会组织一个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我会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轮流用反光镜和光线模型进行游戏,看哪一组能够最快地找到光的反射规律。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认为让孩子们理解光的反射现象的本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提问和交流,帮助他们克服难点。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认为让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本节课的目标。

因此,我会在课后鼓励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同时,我也会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巩固和拓展孩子们对光的反射现象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和眼睛复习导学案 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和眼睛复习导学案 粤教沪版

第三章光和眼睛3。

1 光世界巡行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注:月亮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注:光线是假想的线,实际上不存在)(4)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①影子的形成;②日食、月食;③小孔成像。

(5)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射击瞄准;③排队看直;④木工检查木板的棱是否直。

3、光的传播速度:(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其大小为c=3。

0×108m/s=3。

0×105km/s.(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中更慢。

..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变慢,在玻璃(3)光年(符号为l.y.)是长度单位....,表示光在1年里传播的距离,通常表示天体间的距离.4、光的色散(牛顿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七种色光(从上到下)......绿、蓝、靛、紫...可分解成红、橙、黄、单色光...:单色光混合成的光。

太阳光就是复色光。

...:不能再分解的色光.七种色光都是单色光.复色光5、光的三基色:红、绿、蓝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2、几个名词: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注:法线是指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的直线;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反射规律:(三线两角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4、光的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这两类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2)漫反射使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2、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简记为“等距、等大、对称、虚像”)。

新编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光和眼睛【创新学案】眼睛与眼镜

新编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光和眼睛【创新学案】眼睛与眼镜

3.7眼睛与光学仪器1.观察人眼剖视图,了解眼睛成像,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2.了解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3.养成注意用眼卫生、自觉保护视力的习惯.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完成“活动1研究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1.人眼的结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来自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3.近视眼是怎样成像的?应该如何矫正?答案远处景物经过晶状体后所成的像位于视网膜前.矫正的方法是配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4.远视眼是怎样成像的?应该如何矫正?答案来自近处物体反射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方法是配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5*.眼镜的度数等于镜片焦距的倒数乘100得到的数值.请你计算一个焦距是0.5 m的老花眼镜片(凸透镜)的度数.答案×100=200(度).二、影像的保存完成“活动2认识照相机”.6.同学们都看过照相机,则:①像比物体大还是比物体小?小.②像是倒立还是正立?倒立.③物距大还是像距大?物距大.由此可知:照相机的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能在异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7.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它主要由镜头、光圈、快门和暗盒组成.因此,拍照时被摄景物应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使物体在胶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拍近景时镜头应往前伸(选填“前伸”或“后缩”).三、眼睛的好帮手8.(1)显微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通过它们可形成物体放大的虚像.(2)*显微镜成像原理是被观测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经物镜折射后,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实像又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9.(1)望远镜主要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通过目镜观察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起来物体好像被移近了.(2)*望远镜成像原理是在物镜两倍焦距以外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折射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成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再经目镜作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后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图示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凸(圆)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近视眼镜(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谈谈你是怎样判断的?答案从图中可以看出,鱼眼比人眼更凸更厚,对光的偏折能力比人眼更强,则鱼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相当于近视眼,应该配戴近视眼镜(凹透镜)来矫正.2.小明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被观察的物体在视野左侧,则他应该怎样调节物体才能使被观察的物体处在视野中央?答案把物向左侧移动才能使被观察的物体处在视野的中央.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眼睛看到的像与原物相比实际上是倒立的,左右是相反的.观察到像在视野左侧,则一定是物偏向右侧,应把物向左侧移动,才能使被观察的物体处在视野中央.3.某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光学仪器这节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1)在此实验装置中,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人眼球中视网膜.(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答案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向薄膜透镜注入适量的水,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上.再向透镜注入适量的水,移动光屏,使蜡烛的像再次成在光屏上.观察成像位置的变化.说明晶状体变厚后折光能力变强,使物体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光世界巡行》优质课教学设计_3

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光世界巡行》优质课教学设计_3

3.1光世界巡行(一)三维教学目的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二)教学仪器:地球仪、手电筒、纸板、白炽台灯、皮球(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分析(五)教学时数: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前段时间,有一个人写了一封辞职信,理由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同学们,光的世界也很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这个美妙的世界转一转,好不好?二、新课教学1.光能干什么教师:观察课本上的几幅图片,说一说,光有哪些用途,2.光是什么教学介绍光的特点。

3.光源引入到定义: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巨大的自然光源是太阳,萤火虫,磷火等。

人造光源:指导学生看课本上各种光源介绍商店门前的霓虹灯、街道的路灯、激光等。

指出人造光源还在继续发展和改进。

4.光的在真空中能传播吗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吗,如果能,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板书:“光的传播速度”教师:雷鸣、闪电同时发生,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鸣;起跑发令,烟雾和枪声同时发生,我们仍是先看见烟雾,后听到枪声。

启发学生得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得多。

教师: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测光的速度是极困难的。

因为光通过不太长的距离需要的时间非常短,我们不容易察觉到,17世纪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都认为光速无限大。

伽利略对此提出怀疑,但实验不能成功。

1767年丹麦物理学家罗默首次测得光速,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裴索在地面实验室成功地实行了光速测量。

1920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孙改进了裴索的实验,更精确地测定了光的速度。

现在公认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5千米/秒。

板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5千米/秒”介绍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介绍光在水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能力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中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中的“你”叫做你的像。

请同学们用自备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逐渐改变镜子与脸的距离,根据平时的使用经验和现在的感受,猜想平面镜成的像的位置、大小与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自主预习案】
1、光遇到平面镜会发生_____。

2、既要能成像,又要方便找到像的位置,需要用的器材是。

3、要研究物和像的大小关系,需要用的器材是。

4、要研究成像的虚实,需要用的器材是。

5、要研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用的器材是。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即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1)把大的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并将玻璃板的位置在纸上画出来。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记录下这个位置,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成像情况。

然后将光屏(白纸)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平面镜,直接观察光屏。

得出结论:_____(“有”或“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像(“虚”或“实”)。

加油站: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所以叫作虚像。

链接:小孔成像因为_____ _(“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像(“虚”或“实”)。

探究二: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
(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加油站:这种方法就是我们物理学中常用的等效替换法。

思考:像和物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相等”或“不相等”)。

(4)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再重复上面的操作,记下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并比较蜡烛和像的大小。

(5)把蜡烛和玻璃板移开,用直线的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平面镜)的距离,再用量角器量一下这条线与平面镜镜面之间的夹角。

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相等”或“不相等”),像和物的连线跟平面镜______(“垂直”或“平行”)。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___;
④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

思考:1.做该实验时,我们为什么选用透明的玻璃而不选用不透明的平面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