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难点突破篇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2.1解答分析鉴赏性选择题“三大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考点练透2 分析谋篇布局的艺术散文谋篇布局的艺术实际上是考查结构思路,鉴赏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行文思路的概括、线索的梳理及作用、重点句段的作用三个方面。
行文思路主要是文章的谋篇布局、结构内容。
线索是全文发展的脉络,贯穿文章始末,使文章化零为整,浑然一体。
重点句段能够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层次。
三方面的内容可以分别独立考查,也可以综合考查。
考查热点1 分析行文思路高分技法一、掌握三类散文行文思路的类型写景状物散文静赏式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参游式入景——赏景——联想——收束象征式描摹物——由物及人——言志向文化哲理散文追怀式眼前景——从前景——怀念情叙史式奠定基调——追述史实——抚今感慨写人叙事散文感悟式抒情触媒——相关场景——相关人物——生活感悟题目类型解题方法明考型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2.寻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散文常见的线索有:具体事物、人物、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时间推移、空间变化等。
分清了文章线索的归属类型,自然就理清了行文思路暗考型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解答此类题,首先也要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然后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串起合理的先后顺序。
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检索,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加工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
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五综合分析判断题-抓住内容与特色课件
查找短板
查找短板 突破方略
爹竟真的过世了,身体不好加上忧虑孙子,就像饱经风霜的枯枝, 加上雪雨一欺,咔嚓一声就折断了。
爹死前拉着娘的手,只说了一句,记得挖南瓜窝子呀!爹过世不 久,我把娘接进了城。
有娘在身边的日子真好。我家的洗衣机都成摆设了。娘还买了砂罐 给妻煨汤喝,喝得妻的嘴一天比一天叼,在外面吃饭,从来不尝高压锅 压出来的汤,说是寡淡。
娘当时吓白了脸,怀了娃娃的媳妇,吃鸡是天经地义的。爹倒没吓 白脸,轻描淡写补了句,“它可是妻妾成群的主,剁不得的!”妻那时 才发现,乡下的农户家家都只喂一只大公鸡。
查找短板
查找短板 突破方略
爹烤了会火,又咳嗽了一通,开始脱我给他买的大头靴。 我想起来了,老辈人传下的规矩,三十吃了团年饭挖的南瓜窝子, 家里有几个人就挖几个,来年一家人才会幸福大团圆——迷信不是! 爹扛了锹出门,雪风一下子灌进院子,我抱了一下膀子,看了眼 妻,妻不说话,只是偎得更紧了。 咳嗽声渐渐被风雪淹没了。
查找短板
查找短板 突破方略
日子有滋有味地过着,转眼又是腊月三十了,依然下着雪,吃了团 年饭,我和妻躲在卧室里逗小家伙看电视,娘在客厅和厨房穿梭着。
出来上卫生间,一看,娘没了。我寻到阳台上,看见四个小花盆, 娘正用铲刀翻土,往里面点种南瓜子。
风雪在没有封闭的阳台肆意飞舞着,娘没有发现我。 我走进娘的睡房,走到爹的遗像前,用打火机点燃三根烟,竖在桌 子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五个南瓜窝子 刘正权
吃完团年饭,雪就一团一团砸下来了。 我猫在火盆前烤火,双手夸张地在火苗上抓来抓去。新婚才三个月的 妻偎在我身旁,把手笼在袖子里,妻是城里人,正月初五要上班,妻不想 让同事闻见她手上烤过火的柴火味儿。
查找短板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考查热点2 概括文本主旨概括内容主旨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分技法一、概括文本主旨6方法1.标题提示法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类方法适用于概括议论性、抒情性散文的主旨。
2.首尾归纳法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许多散文往往是在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部分表明中心主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3.关键词句归纳法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主旨。
许多抒情和状物的散文中,常有一些词句表明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词句。
.串联层意法先归纳每段或每层的意思,再将每段(层)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5.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主旨。
写人叙事散文,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哲理散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二、概括文本主旨3步骤第一步:审清题目,明确概括方向有的题目直接要求概括主题,有的则从概括作者情感的角度设问。
审准题目的设问角度,是准确答题的前提。
第二步:定向读文,寻找答案依据如果是对散文情感的概括,则要重点浏览每一段,尤其是开头段和结尾段中的抒情议论部分;如果是对散文主旨的概括,则要关注散文的题目、内容、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第三步:规范表述,表明答案要点无论是对散文情感的概括还是主旨的概括,都尽量用“表达了”“抒发了”“揭示了”“表明了”等规范术语作答,还要注意分条表述。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第2节 散文阅读 二轮任务结合一轮备考及阅卷大数据,考生在散文阅读的答题中,得分率普遍低于小说。
容易出现以下失误:1.散文结构:布局谋篇找不到切入点,句段作用分析不透。
2.散文语言:语言之妙赏析不透,语言特色界定不准。
3.散文特定信息归纳概括:概括不准,要点不全。
4.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意蕴解读不全,内蕴理解肤浅。
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重点强化散文阅读和解题能力。
特别是上述几个常考点,要从审题、答题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突破,以做到审题更加精准,答题更加规范。
散文阅读二轮复习能力自评表对于以下做法,自己能做到的请打“√”,尚未做到的请打“×”,打“×”项便是你要在二轮复习环节中,重点攻克的。
自评内容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1.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我了解二者的区别,因此遇到散文阅读题我不会紧张“√”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5~6项,备考较为充分;“√”7~8项,备考充分;“√”9~10项,备考十分充分 2.我知道对散文思路结构的考查侧重于整体的谋篇布局,行文线索是考查的重点3.对于分析句段作用的题目,我会从它的内容特点、位置特点及表达特点三个角度去思考4.遇到概括主旨类的题目,我会特别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对比较含蓄的文章,我会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进而提炼中心主旨5.对词语的赏析,我会分析用词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对句子的赏析,我会从语言、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及结构等切入,并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6.我知道散文中的人物不像小说人物那样丰满、立体,而是集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但人物形象的作用和小说中是基本一致的7.我知道散文的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它是作者抒情讲道理的主要载体8.我知道赏析散文的艺术技巧,除了赏析散文的语言本身的美之外,还可赏析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9.我知道散文的意蕴不等同于散文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10.分析主旨意蕴,我会立足于文本,借助于标题、关键词句、作品评价等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第一步:审标题,明对象,掌握解读钥匙。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节小
考点练透7 诗化小说阅读指导诗化小说(又称散文化小说、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诗化小说情节散文化,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加大了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力度。
而诗化小说作为一种文本特征鲜明、叙事艺术独特、鉴赏评价能力考点突出的文体样式,得到了出题者的青睐。
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冯至的《江上》、2021年八省适应性考试川端康成的《秋雨》、2019年浙江卷萧红的《呼兰河传》等。
高分技法一、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1.注重抒情,淡化叙事,情节延缓,结构松散,作者不追求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2.环境意境化,注重景物形象的描写,营造意境,着重展示的是一种纯净的审美世界。
3.人物虚化,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扁平而单纯,不是个性鲜明的英雄,并且被作者安排化入小说的情境氛围里。
4.小说的语言极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
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
5.注重细节描写,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小说中的一言一行一物一件,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
6.主题上,往往隐去或淡化生活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二、如何阅读诗化小说考生对诗化小说的阅读,首先存在一个文体确认问题。
一般而言,命题者会在题干中或以其他方式告诉你它是一篇小说,而到底是否是诗化小说,则要靠你自己判断。
可以根据作者去断定,如以小说的“散文化”特征闻名的作家有郁达夫、废名、沈从文、师陀、萧红、汪曾祺等,以及当代作家贾平凹、钟阿城、何立伟等;但主要应依据散文化小说的特征去判断。
1.把握诗化小说“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要读懂诗化小说,应抓住其“形散而神聚”的文体特征,由“形”聚“神”,在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文本内容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去抓住其内在的情感流动与诗意营构的脉络。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考查热点3 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高分技法一、赏析散文语言特色的角度1.用词之美(1)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
(2)叠字、叠词: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使人有一气呵成之感。
(3)反复: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4)化用成语或古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2.句式之美(1)长句:流畅匀称,层层修饰、表意严密。
(2)短句:简练精美,语言轻快、活泼、流转、自然。
(3)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4)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5)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
(6)排比句: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7)感叹句:情感强烈。
(8)疑问句:发人深思。
(9)回环复沓句: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感染力。
复沓对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10)长句短句结合: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11)整句散句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3.风格之美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
4.修辞之美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5.描写之美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使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
6.人称变换美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亲切自然,生动真实,如亲临其境;第二人称兼有拟人味,语言生动,便于直抒胸臆、直接对话,便于交流、拉近距离,给人以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的角度自由地叙述,自由灵活。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考查热点2 分析行文线索高分技法线索是全文发展的脉络,贯穿文章始末,使文章化零为整,浑然一体。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找出线索并简析其作用;二是已给出线索,要求简析线索的作用。
一、掌握散文线索的内容和作用第一步:找出线索——“4看”定线索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2022·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童年·供销社钱红丽小时候,隔三差五跟着外公去一个叫作“周冈”的小镇。
他在小腰篮底层铺一层稻草,把家里积攒下的鸡蛋一个一个装进去,再在鸡蛋上面盖一块旧布,拎到周冈。
一个鸡蛋五分钱,全部卖掉后,买些粗粒盐回来。
或许还有余钱,外公就去肉案前,割一刀猪肉。
屠夫按照外公的指点,把肉切下,称好,一斤重的样子,迅速在肉上戳一个洞,串起几根稻草,递到外公手上。
肉,一元二角钱一斤。
二十四个鸡蛋,换一斤肉!我的印象里,外公买猪脚的时候多些,他并非不喜欢吃肉,而是猪脚便宜得多。
或者呢,肉也不买,猪脚也不买,外公只买一条鱼,鲢鱼,非常便宜的鲢鱼,几角钱而已。
称完鱼,鱼贩子也是用几根稻草穿过鱼嘴递给外公。
一老一小于是拎着一刀肉或者一条鱼,穿过田畈——如若春天,仿佛一万亩油菜田的蜜蜂都追随着我们了。
实则,我最喜欢跟着舅舅或者小姨去供销社买日用品。
供销社里飘拂着一股股奇异的味道,纷繁复杂,景深曲折,至今无与伦比,简直万花筒一样的气味:红糖的味道齁甜齁甜,固本牌肥皂的气味是咸的,芦西酒的味道辛辣芳香……乡下有一个酒鬼,总是偷自家的米换酒喝——他站在巨大的酒缸前等着,售货员用长柄竹勺舀上一勺酒,倾倒于他双手捧着的蓝边碗里。
他小心翼翼,像捧着自己的命,默不作声地咕噜咕噜一口气喝下去了。
等他的婆娘遇见这个醺醺然的挨千刀的偷了米的男人时,她没有什么法子想,许是绝望了,就一屁股坐在门前地上痛哭,一边号啕,一边咒骂,一边把手掌重重拍在地上。
高考总复习(第二轮)语文(课标)课标卷答案
高考总复习(第二轮)语文(课标)详解答案专题规范训练一1.【解析】选C。
A.说一不二:说怎么样就怎么样。
形容说话算数。
此处应为“举足轻重”。
B.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此处应用“熟视无睹”。
D.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此处应用“不可思议”。
2.【解析】选A。
B.表意不明,“批评的人很多”,既可理解为“很多人批评文章”,也可理解为“文章批评了很多人”。
C.成分残缺,应在“利益”后加上“的行径”。
D.句式杂糅,应为“本着……的原则”或者“以……为原则”。
3.【解析】选C。
本语段是按“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描述芦苇荡的。
“无边……荡荡”与下文“如绿透了的海”构成比喻句,描述“整体”,故第一处选①;“淡淡的亮色”与“阳光爱意下羞涩的点缀”相衔接,因而第二处选③;“新穗”与上文“苇穗”“拔节”及下文“待开待展的高粱穗”相衔接,所以第三处选②;“底色”“敷抹”“点染”是画画的先后顺序,因此第四、五、六处依次选⑥④⑤。
4.“动口”既指唱戏又指喝酒,“动手”既指作画又指敬酒。
这句祝酒辞之所以能取得好效果,就在于张大千化用了“君子动口,小人动手”这句熟语,言辞形象生动而又诙谐幽默。
5.(1)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书目存在较大差异。
(2)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于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
6.【解析】选D。
A.是第①段内容的转述,将语序稍加调整,与原文一致。
B.是②、③段部分内容的整合,正确。
C.把第⑤段末一句和④段末一句整合起来,正确。
7.【解析】选B。
B项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原文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民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一句,被改成“玉猪龙和鱼龙”“相互渗透”,混淆了主体和客体,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因此是错的。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考点练透4 分析概括内容要点散文的内容要点,是指散文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散文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局部的。
整体概括大多是要概括全文主旨,而局部概括则包括概括特点、概括词意句意段意等。
考查热点1 概括特定信息概括特定信息是指围绕文中人、事、物和景四个主体关涉的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定向概括。
这类特定信息概括题是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
高分技法一、如何筛选整合文中信息1.准确定位——对内容信息的筛选,要根据题目确定的范围来进行。
这个范围有时大有时小;有时以严谨的层次呈现,有时以散落在文中各个地方的形式呈现。
要想正确、完整地筛选信息,首先要把范围确定好。
2.全面提取——在重点阅读区域里,注意进行信息比对,提取出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
3.整合转化——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题要点。
4.顺畅连缀——用归纳转述、概括分析的语句,连缀要点,力求连贯。
二、概括特定信息的3种方法1.直接摘录法。
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
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位置,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的组合。
2.拼接改写法。
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作答。
作答时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摘录,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3.意义综合法。
有些文段(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三、概括特定信息3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指向通过仔细阅读题干,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清文路,锁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都必须理清全文结构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提取信息,整合答案凡是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出现的地方,所以要“就近取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5篇)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5篇)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篇一、基本原则与一轮复习的角度、方法与要求不同,二轮复习不可能进行比较细致系统的复习,但是我们必须突出三个“结合”。
第一,突出综合训练与巩固已有成果相结合;第二,强化答题规范意识与指导答题技巧相结合;第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综合训练。
主要就是以完整的古文阅读题(高考成题与自主设计题相结合)为材料。
主要是养成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强化语感能力,强化语境推断能力。
2、巩固已有成果。
主要是指有计划地将一轮复习的系统知识分解设题,以“快餐题”方式操作。
3、强化答题规范意识。
主要是指古文翻译中的“采点意识”与“语脉意识”。
4、指导答题技巧。
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依据固有的知识推断词的意义与用法。
选用资料应该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操作方法与过程1、基本方法:“快餐”与“综合”相结合以综合为主。
应该说,学生有了一轮复习的知识积累与经验,也就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及根据语境推断的能力。
这时候最关键的是通过快餐训练巩固所学,然后将分块知识组合,综合训练。
在综合训练过程中,将散点再整理,并上升到理性上,给学生以更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更实际的操作技巧。
2、操作过程。
(1)基本情况检测。
试题不需要很烦琐,但针对性、目的性要很强。
最好由一则古文为材料,每个点设计两个题,翻译题可以设计四个。
可以看学生的知识点现状,也可以看学生的综合能力。
检测时间最多一节课。
(2)检测情况反馈反馈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巩固古文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心理紧迫与预期。
(3)分工设计快餐题与综合题快餐题每周一次。
试题单一,一般不需要大段落语境,只需要句子语境就可以,课内外结合。
以16K纸一张为宜。
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可以利用早读或者其他零碎时间检测。
一般用正课前十分钟,有重点的反馈,在强调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已有的知识能力推断。
翻译题一定要强调两个“意识”。
综合阅读题一周一篇,学生课下完成与课堂限时完成相结合。
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书讲解课件)第一部分专题突破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抢分点六 概括分析题——学
闪的东西。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那是我祖
母的金锁。
(有删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突破点一
试题
解题流程
查找短板 突破方略
规范作答 评分细则
小说中的祖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他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他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 老寿爷进了一家小酒店。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还吃了八只粽子。
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 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
“你回去吧,你儿子会满村跑了。”老寿爷说。祖父摇着头说,“出 来了就不回去了。”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
来”——命运悲惨 “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查找短板
查找短板 突破方略
两人告别时,焦发祥手里挑着一只灯笼,笑着说:“把这只灯笼送给 你做个纪念。关于那个‘习惯’问题的答案,就在这只灯笼里。”杨书记 红着脸,接过了那只小灯笼。
(有删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查找短板 突破方略
查找短板
试题 答案
小说塑造了村支书刘治泰一个怎样的形 常见的错误你有没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查找短板
查找短板 突破方略
焦发祥说到这儿,动情地说:“乡亲们,我没来过这儿,想不到咱们 县竟然有这样一块好风水的地方。刘治泰同志呀!你甭把这样好山好水好 百姓的清水湾,给搅和成一个混水湾……”他的嗓门被清水湾村民的呼喊 和掌声淹没了。
吉普车驶出清水湾,在土石公路上疾驰。秋天的田野,秋庄稼收获净 尽了,冬小麦泛起一抹新绿。夕阳如金。
[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难点突破篇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2.1解答分析鉴赏性选择题“三大步骤”课件
查。题型设置契合“文学类文本重审美鉴赏”的命题规则。
难易 读文难度高于小说,3个小题的总体难度系数与小说相当。
度
散文
1.散文文本的高频考点是词句含意理解、艺术技巧鉴赏,所 以我们复习时应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阅读 备考 2.强化表达技巧的网络构建,熟练掌握每一种常见的重要
对策 的表达技巧的名称、特点和作用,结合举例分析,学会活学
2.联系开头结尾探意图。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情感态度。阅读时 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 束。如果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果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思考 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探知。
通过以上三大步骤,我们就能确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趋向,把握文本 的内涵,厘清思路,这就奠定了解答题目的基础。
【如何做题】 第一节 解答分析鉴赏性选择题“三大步骤” [技巧点拨]
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选择题命题特点基本相同,解题方法相似,见第一讲第一 节。
[典例剖析]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窗子以外 林徽因
步骤二:知道怎样写的——厘清思路和关系。 厘清文章的思路和关系,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构思以及局部联系,进而也有利 于解题时锁定信息区间。方法如下:
步骤三:把握为何写——明确主旨和意图。 初步把握主旨意图,除通过以上两步感知外,还可从如下角度入手: 1.依据题材特点寻主旨。 写景状物散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旨即景物意蕴。 写人记事散文→因人明品、借事明理→主旨即情感道理。 议论说理散文→托物说理、直接说理→主旨即情趣理趣。 文化游记散文→借景抒情、托物明理→主旨即精神意蕴。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考点练透3 赏析散文的语言高分技法理解赏析重要词语的含义包含词语的指代义、隐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理解短语的意义要注意短语的丰富内涵和隐喻、象征的意义,与词语相比,涉及的理解空间更大一些。
一般有两个命题角度: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二是赏析文中重要词语。
一、根据不同词语来思考具体的解题技巧考查类型内涵阐释解题技巧情感词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1.明确语段或句子的主要内容,分析语段或句子结构,厘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2.明确词语地位。
与文章情感(主旨、观点)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词语,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或情感词。
3.从本义入手,追根溯源。
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会其情感修辞词运用修辞和写作手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手法的文章中第一步,解释词语本义。
第二步,指明手法,还原词语的语境义,需要联系文本主旨或情感指代词有特殊指代(远指、近指、不定指等)的词语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圈定特殊语境。
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厘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将答案代入原文理解,看是否恰当特殊词1.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2.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解释词语本义,根据词语本义,确定词语的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
联系语境,确定词语的特殊用法,或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情感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还需要考虑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等三联系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第一步:阅读题干,分析语境特点通过审读题干,确定词语所在的语境,不能脱离语境,盲目理解。
第二步:联系主旨,理解词语含义通读文本,理解文本主旨或作者的感情态度,在此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
第三步:紧扣问题,准确组织答案要根据问题指向和赋分,分条陈述答案。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考查热点3 分析句段作用高分技法分析散文中重点句段的作用,首先分析其在文章内容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其次再根据句段所处的位置,判断其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最后总结其在表达方面的效果。
一、掌握散文句段常见的作用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审题要关注四点:①句段位置,②答题方向,③提示或暗示性语言,④变式提问,如“为什么要从……写起”“为什么要引用……”“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等。
其中“答题方向”最重要,如笼统地问“有……作用(妙处)”或“为什么要从……”写起,这是综合提问,需要从内容、结构、表达技巧、读者感受等多角度回答;如只问结构上的作用,则只从结构上作答即可。
第二步:阅读句段本身,抓住位置考虑,明确思维方向在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所给句段本身,通过阅读,明确它写了什么,主要包括陈述对象是什么、怎样陈述的、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等。
另外,还要关注它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突出特点。
最后,还要考虑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就不同。
因此,需要掌握处在不同位置的句段的作用,要熟练掌握“核心素养”中的表格内容。
具体思考方向:(1)先从思想内容上考虑。
①联系本句(段)的含意;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2)再从篇章结构方面思考。
遣词造句要着眼于文章结构,据此分析,“词、句或段在文中的作用”就是起“统率全文”“过渡”“照应题目”“前后呼应”等作用的。
词句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
(3)两个特殊角度:一是表达角度,看所给句段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然后答出其表达作用;二是读者角度,看能给读者带来什么作用。
这两个角度不常用,可作为答题时的参考。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作答典题试做(2021·课标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①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难点突破篇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2.4探究课件
碱蓬草环绕的,是一处处的养虾池,那些赤脚的农民经常从碱蓬草上走过, 每一天夕阳坠落的时候,家人送来饭菜,一家人就这样在晚霞的余晖中享受着最 平常的幸福。为了看虾,他们晚上经常睡在只能放下一张床的小屋中,夜风吹 送,送来大海的涛声,与之相伴的就是这丛丛的碱蓬草,一生的匆忙岁月,几世 的艰辛劳碌,都融进瞬间的永恒中了。他们说,这里没什么风景。风景就是每天 一如既往的生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二讲 散文阅读 第四节 探究
[技巧点拨]
常见题型 常见设问及标志
常见角度及注意点
意蕴式 探究
1.请探究××的 丰富意蕴。 2.结合现实,谈 谈××的积极意 义。 3.文章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请谈谈你的 看法。 4.请探究文中蕴 含着作者对×× 的哪几层感悟。
首先,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如中心句、点睛句、过渡 句、矛盾句、描写句、抒情句、修辞句、哲理句等,从整 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或者文章思想内涵。
如今,对都市人而言,单纯玲珑的风景已经不再具有太大的诱惑,粗犷与坦 荡反倒吊足了一些人的胃口。于是更多的人开始走马观花般地浏览“荒凉”,对 此,我只想说,向往一种勾人魂魄的旅程的同时,不要玷污了一份朴拙,一份厚 重。
对于那丛红草,我也只是一个过客,回归都市,心依旧茫然,脚步依然匆 忙。该忘掉的就忘掉吧,不能忘怀的,就存在心底,一切随缘,自由地生长吧。
【答案】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 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 的平衡。
[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碱蓬草 胡修江
秋天是属于陶渊明的。金秋的菊花开放时,天空蓝得像一个童话,于是人们 就登上高坡,高坡上满是文人的诗情,亲朋们精致的思念。而此时,我的心灵却 被一丛丛红红的野草完全占据了。
用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2文学类文本阅读__小说阅读
第一部分复习板块一专题二(2022·湖北省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蜕(节选)老舍曲时人的住处是间小黑洞,在阴城极热闹的一条巷子里。
巷子不宽,可是昼夜不断行人。
巷子不长,可是小饭馆就有两三个。
堵西汀把曲时人安置在这里,好不至引起怀疑,因为谁也想不到在这么热闹的地方会藏着个小黑洞。
黑洞虽小,堵西汀可是常常带着朋友来聚谈,屋子里坐不开五六个人,所以有时候大家就须立着商议他们的事。
曲时人很满意,他不怨屋子里黑,也不怨没有坐处——朋友们来到,他应是第一个立起来的,因为他既是新手,又是小黑洞的主人。
在这间小黑洞里,没人的时候他得以静静地思索,有人的时候他得以听到使他见到一些光明的话语。
在这牢狱似的地方,他看见了智慧与勇敢。
他觉得自己仿佛像是在一个卵壳里,虽然见不到阳光,可是正在吸取智慧与勇敢,然后可以孵出一个新的人来,一定不是先前他所在的学校中能造就出来的。
这小屋,当堵西汀来到的时候,就是在白天也对面看不见人。
堵西汀的烟卷是接二连三地吸着,而他又不许打开屋门,屋里满是烟。
堵西汀的烟吸完,照例是曲时人到街上去买。
曲时人不大愿意出去,因为虽然离烟摊子不远,可是一出去到底得少听见许多句话,这是个损失。
慢慢地他想起一个办法,他得给堵西汀预备下香烟,省得临时出去买。
极平常的一个主意,可是他非常得意,他以为这足以表示他的热烈,他之机灵。
从前,他对一切都马马虎虎,现在他连一个字也不肯随便放弃,凡是堵西汀说出来的,他都须听到,放在心中。
他几乎连复仇的念头都忘了。
自己所受的那一些委屈算得了什么呢,他须在堵西汀的指导下,去把命卖掉;这样死,他以为,才会有价值。
他不叨唠了,他几乎是终日一语不发,心里与脸上都极静,静静地等候着命令;假若堵西汀发令叫他马上去投个炸弹,他觉得他会连大气不出地,揣起炸弹就走。
在他们的商谈中,他可也听见不少他所想象不到的坏事,像已有人赶办太阳旗与五色旗那种事。
听到这些寡廉鲜耻的事,再听到堵西汀们设法破坏这些事的计议,他就格外佩服堵西汀与堵西汀的朋友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练(九)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海棠花未眠刘荒田晨六时,静,连鸟声也不好意思霸占整个郊野,只在栅栏上抛下几声啾啾,那是小山雀。
也许是因为两只虎皮鹦鹉没来的缘故,浑身碧绿的夫妻不必嚷嚷,单是在桉树丛中起起落落,就搅出一个小规模的雨声簌簌的世界。
松鼠照例连表演空中走电线时也不制造声响。
被松鼠一路咯吱的电线反而忍不住,要变作风里的琴弦。
门前的小小风铃闷声不响,风太弱了。
今天是倾倒垃圾日,我把垃圾桶推到马路旁边去,过了中午,垃圾车会开来,伸出机械臂,把一个个塑料桶清空。
我的天!垃圾桶隆隆滚过,我制造了类似于大型载重汽车碾过的音效!其实寂静并非从此刻开始。
我也早就“自然醒”了,那时才4点。
随后,静由尚笼罩鱼肚白的远山蜿蜒而来的。
我在灯下读川端康成散文《花未眠》,开头一段:“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
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于是研究起花的睡眠来。
按川端康成在此文的界定,花开曰“醒”,海棠之外,“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
”那么,何谓“睡眠”?众所周知的例子是睡莲,睡眠时花瓣向上竖起,闭合。
白天盛开,是绝美的娇媚。
查网上资料,川端康成指为“昼夜绽放”的合欢花,作息时间和人类类似,白天“醒”时叶子上的小叶都舒展平坦,夜里就寝,小叶片成双结对地折合,酷似含羞草。
蒲公英也这般。
我愿意加入文学的因素,在川端康成的海棠花瓣洒上凌晨的露珠,露珠在星光或者晨曦里闪烁,这就是睁得溜圆的璀璨眸子。
如此这般,“未眠”的花就神采奕奕了。
当然,上述“睡”态是我们的肉眼可以见到的,如果拿上仪器做精密的检测,花朵睡与醒,表征肯定更多。
据说有的花入睡后叶子的温度不一样。
有的花爱午睡。
问题来了,对大多数花而言,开放就是“未眠”,那么,“睡眠”就成为伪命题。
我今天在推垃圾桶之前,特地到后院去查看了。
雪白的波斯菊从来没“睡”过,金黄的满天星,嫣红的虞美人和紫色的芍药也是。
扶桑的花信已过,乌黑的枯瓣不是委地就是粘在枝丫,它们长睡不醒。
那么,多情的苏东坡为海棠花而写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是多此一举了。
而所谓“海棠春睡”,干脆是形容杨贵妃的惺忪之态的,和花的作息毫无干系。
我从网上找出几幅“海棠春睡图”,连巨匠张大千之作在内,左看右看,找不出睡和醒的区别来。
我既缺艺术的悟性,又没经植物学的专业训练,平庸之眼只及平面和表层。
只是,如我这般归类为“凡俗”的人,也许占了世间多数。
川端康成“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一句,换为凌晨一点,下午五点,任何钟点,都不成问题,直到花瓣委地。
我毫无诗意地和垃圾桶打交道时,一脑子依然是花的“睡醒之辩”。
从马路旁边往回走,瞥见左边人家的前院,木樨树下,一朵白色花飘落,如此巨大,吓我一跳,定睛看,是一只白腹鸟从枝上飞下,姿势过分舒徐,引起我的误会。
美丽的误会!鸟当了一回山寨版木樨花。
同理,凭借好风,花也能够冒充飞鸟。
如此说来,过分计较花的“睡眠”,未必不是多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叙事自然,抒情真诚,议论率真,谈古论今,托物言志,写出了自己的生活虽没有诗意,却努力追求诗意的过程。
B.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比拟、衬托的手法,既凸显了凌晨6点郊野的静,又描摹出寂静之下万物的生趣,笔触细致,富有诗意。
C.文中反复出现的垃圾桶和未眠的海棠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现实生活的无奈,花的“睡醒之辩”只是艰辛生活的调剂。
D.文章第五自然段列举了波斯菊、满天星、虞美人等一连串从未“睡”过的花,从科学的角度否定了花“睡眠”这个命题。
【答案】B(A项,“托物言志”错,“写出了自己的生活虽没有诗意”错,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描写是非常有诗意的。
C项,“花的‘睡醒之辩’只是艰辛生活的调剂”错,文中并未体现生活艰难。
D项,“从科学的角度”错,这只是作者自己理解的角度。
)2.文章结尾写道:“如此说来,过分计较花的‘睡眠’,未必不是多事。
”这句话有怎样的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作者认为过分计较花的“睡眠”是多事之举。
①花的“睡”与“眠”有自己的作息规律。
川端康成笔下的“花未眠”是一种文学化的表达,与海棠花是否真的未眠无关。
②生活中能否发现“花未眠”之类的现象取决于人是否有诗意,而不在花本身的“睡”与“眠”。
所以,不必过分计较花的“睡眠”。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解题时,要先将句子的表层含意说出来,再结合文本去分析。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作者认为过分计较花的“睡眠”是多事之举。
再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文本中的“睡”与“醒”有自己的规律,川端康成笔下的“花未眠”与海棠花是否真的未眠无关,而作者去探究花的睡眠只是因为他对诗意的追求。
3.文章以“海棠花未眠”为题,为什么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作者探究花的“睡醒之辩”?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①从结构看,“海棠花未眠”是文章行文的线索,整篇文章围绕作者读川端康成散文《花未眠》所思所感展开。
②从内容看,探究“海棠花未眠”是行文的重点,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探究花的“睡醒之辩”,表现的是自己对“海棠花未眠”的理解。
③从主旨看,“海棠花未眠”暗含主旨,代表的是对诗意生活的追寻,作者用大量笔墨探究花的“睡醒之辩”的过程恰是追寻诗意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文本。
文中由读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引出了对花的“睡醒之辩”,“海棠花未眠”是文本的线索。
文中用大量的笔墨探究花的“睡醒之辩”,表达自己的理解,整个过程其实是追寻诗意的过程。
理解了这些,从结构、内容、主旨等方面分点作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流浪的名著蒋新中午的文化市场已经退去沸腾和热闹,人头攒动与淘宝捡漏的各色眼神终于渐渐收场,给这个季节的清冷腾出许多可以畅快呼吸的空间。
冷风重新凝聚,换挡提速,自由鼓荡,在人们身边进行新一轮穿梭。
冷风里的阳光十分柔和,暖暖灿灿的,宛如尼采的纤细之手,移动着抚摸着地上那些还没有撤走的物品,当然还有我的感觉。
那些醒目的枣红色,宛如一群被冷落被流浪的红鹤,倔强地在那个杂乱的地摊上,无奈而又高贵。
蹲下。
捡起。
端看。
眼睛一碰触精装书面上的烫金书名,周身像被灌了一瓶六十二度二锅头似的,顿时热乎起来——原来诺贝尔文学奖书籍悄无声息地集结在这冬季里!封面:《诺贝尔文学奖全集·41》,主编:陈映真。
获奖年度:1966年。
获得者:以色列作家约瑟夫·阿格农;瑞典作家、诗人奈丽·沙克丝……我呆了,瞬间把自己雕塑在冷风里。
书籍之“书龄”已经超越而立之年,开始在不惑之路上行走,可书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我蹲在为阳光抚摸、为冷风扫射的地摊边,迅速将散放的枣红色书一本一本收集到跟前,一共十五本。
从书的编码看,十五本只是这套诺贝尔文学全集的一部分,后边有无不敢断定,前面应该还有确凿的四十部——因为摆在面前的最小截止书目号是“41”。
“那些书呢?”我抬头问那人,直言不讳。
“哪些书?没有了,就这些。
”黑瘦矮的摊主似乎有些不耐烦。
地上那些落满一层尘土的书已被收集在无序的纸箱里。
摊主准备走,把空间让给清冷的风。
摊主见我还在翻看,便跺着脚催问买不买。
他急着要走,因为冷,因为要吃饭,因为到了散摊的正午时光。
于是询价,掏钱,打包,在柔和清冷的阳光抚摸中,我把那摞枣红色书籍带回了家。
用白菜价格买来的那排枣红色,宛如钱塘江涌出的一线潮,整齐醒目地摆在书橱中央。
然而,望着捡漏得来的书籍和由它们簇成的风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文化和市场一接轨,就成为买卖文化的市场,一切与文化沾边的东西,比如青铜、陶瓷、字画、家具、钱币、刺绣、木雕等等,都贴着文化的标签,以古董的身份在不同的位置出现和交易。
至于真假,新旧,年代,那就考验淘宝者的眼力、胆识和运气。
书,自然是文化的,可是,在这交易文化的市场里,除了古籍和稀有版本受到收藏者淘宝者的青睐外,其他都白菜萝卜般地拥挤在地摊上。
一堆一堆任人翻,任人找,任人看的书,在这里成为真正的落魄者和流浪者,既失去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高贵价值,也失去了可以归属的身份证。
它们的高贵去哪儿了呢?寻找被遗失被冷落的那些高贵书籍,常成为我周末的主题。
在不同城市的文化市场和相同模样的地摊书摊上,我寻找到许多高贵的书籍,如四卷本《柳宗元集》,四卷本《乐府诗集》,三卷本《白居易集》等;八十年代初影印的《详解聊斋志异图咏》让我高兴了许多个夜晚,书中那些绘于光绪十二年的上百幅精致插图,是那样惟妙惟肖,清晰可人。
稀有的图画,让蒲松龄笔下的聂小倩、崂山道士、席方平都有了可以直视的生命画像。
还有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标着金圆券价格的鲁迅的、巴金的、吕叔湘的书籍;还有六十年代山东师范学院研究老舍、夏衍、郭沫若的书籍,在那些跳跃着细小草根显露的纸面上,尽管造纸的师傅想用绿色黄色淡青色来掩饰,依然如劳作者的皮肤那样粗糙。
凹凸不平的汉字们倔强地排在那里,一言不发地留着自然灾害年代的苦涩和艰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鲁迅著作单行本竟也在地摊上一一买齐。
这些绝对正版,品相绝对在九品以上的不同思想的高贵者,各自在书橱的上上下下站位,摇曳着厚重如山的独有风采。
坚强人格让我敬仰,倔强书格让我生出无边的敬意。
淘来的书群既有卓然自尊的高贵身份,又有正版合法的身份证和居住证。
书中一枚枚不同模样不同规格的印章,还有不同方式的图书编码,都载着岁月痕迹与书一同存在,成为书无法分离的命运共同体。
这些后来附加在书中的手写体和深深浅浅的印泥,证明这些书们曾经驻留的基地或者居住的地址。
有的书中还有硬硬的或白或黄的借书卡,卡上还有借书人书写的潦草姓名和时间。
这一切都成为书的正统履历。
好玩和好奇心曾促使我按图索骥,为书籍寻找曾经的家门,结果出奇一致,你寻找的单位不存在。
书大概在破产、改组、或者拍卖过程中,被迫卖掉的,或者任意让人拿走的。
我见过无数书们被秤钩子称过以后,被塞进麻袋的狼狈和无奈。
书的高贵身份瞬间被秤钩子剥夺,从高高的书架沦为不值钱的“废品”,然后到地摊上去流浪。
名著,尽管流浪过,也是流浪者中的高贵者。
每次抚摸,阅读这些血统正宗、出身名门的流浪书,感觉面对的似乎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书本,而是一位位经过生命体验的长者。
当手指划过,眼光走过,书籍也默默收藏起你的体温、感知和眼神,就像收藏每天的阳光那样,把发生的一切悄悄地融注在经过岁月沧桑洗礼的纸面里,成为你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出现的最好朋友与知己。
每一部书,特别是那些经过书摊地摊流浪后的书,都会成为一座有秘密有故事的房子,无论横版竖版精装简装简体繁体。
书的一个钤印,一个刻本,一个年份,一行字迹,都在文化字面的脊梁上,留下烧不掉、丢不了、碾不碎、化不去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