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系小型隐蔽性油藏预测及评价
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开发存在问题与技术对策
性 特性 , 观上 要求 保 压开 采 。 客 统计 油 藏 6个主 力 注 水 区块 压力 资 料 , 目前 该 油藏 地 层 压 力 已 由原 始 状 态 的 2 . MP 6 9 a降到 1 . MP , 均 压 降速 度 达 0 17 a平 .
9MP / % , 层 累 积 亏 空达 1 0 2 0m。地 层 1 a1 地 3. 1 1 ; X 压 力扩 散 缓 慢 , 注采 井 周 围压力 相 差 悬 殊 ( 神 2 8 如 2 和 神2 2同样 以 3 MP 0 0 a分别 对 神1井 和神 2 3注水 , 0 但 两 井 周 围压 力 却 有 极 大 差 别 , 分 别 为 4 MP 、 其 0 a
1MP ) 单 井 产 能 下 降 快 , 投 产 初 期 平 均 的 5 a; 由 3 . t 口降到 目前 日产 油 4 6/ , 均 自然 递 减率 1 i/ . t口 平 高3 。 O 地层 能量 十 分不 足 , 按复 杂 断块 油藏 开发 水 平 评 价 标 准 划 分 , 油 藏 只 达 到 三 类 油 藏 开 发 水 本
上。
井产 量 高 , 发潜 力 大 , 经 过 多 年 的 开 发 , 井 网 开 但 其 不合 理 、 水 井 套 损 、 入 水 水 质 等 方 面 的 问题 日 油 注 益突 出 , 重影 响 了开 发效 果 。 严
2 1 产 量递 减快 , . 自然递 减 高 , 油藏低 速 低 效开发 神 泉 油 田侏 罗 系油 藏 原 油 的高 气 油 比、 收 缩 高
2 1 年第 3 00 期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9 1
神 泉 油 田侏 罗 系油 藏 开 发 存 在 问题 与技 术 对 策
杨 静 何 勇。 胡金 全 。 , ,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孔隙结构狭小、孔隙度较低的油藏。
由于这类油藏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开采难度大,通常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开发技术进行开发。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是评价和改进低渗透油藏开发工艺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该方法及应用进行综合讨论。
1. 产量评价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产量。
产量评价主要通过生产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产出油气的速度和稳定性,判断开采效果的好坏。
通常可以通过建立产量曲线、产量预测模型等手段来对产量进行评价。
2. 彩色扫描电子显微镜(CSEM)技术评价CSEM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储层样品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观察岩石结构、孔隙分布、孔喉连接等微观特征,对渗透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CSEM技术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渗透性进行评价。
3. 地震反演技术评价地震反演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数据对储层进行成像的方法,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储量和分布进行评价,结合地震反演技术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储量评估结果。
4. 水驱效果评价对于含水低渗透油藏,水驱效果是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水驱曲线、水驱效率等参数可以评价水驱效果的好坏,指导进一步的开发工作。
5. 水驱加密评价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加密技术,可以通过观测水驱加密前后的产量变化、渗透率变化等指标进行评价,评估水驱加密的效果。
综合考虑以上方法,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全面评价,了解油藏的储量、渗透性、产能等情况,为进一步的优化开发工艺提供指导。
1. 优化开发工艺通过综合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优化开发工艺提供依据。
通过产量评价发现产量下降速度过快,可以采取措施减缓产量下降;通过CSEM 技术评价发现孔隙连接性差,可以采取酸化处理等措施改善孔隙结构。
2. 指导井网布局低渗透油藏的井网布局对开发效果有重要影响,通过地震反演技术评价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藏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指导合理的井网布局,提高开采效率。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隐蔽油气藏识别与预测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隐蔽油气藏识别与预测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隐蔽油气藏指地质条件好、储层特性优异、油气运移能力显著、难以被传统勘探方法发现的油气藏。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寻找和开发隐蔽油气藏已成为石油行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最大、最复杂的油气盆地之一,其中永进地区地质条件优越,属于典型的隐蔽油气藏分布区域。
因此,对永进地区隐蔽油气藏的识别与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和综合利用,探索隐蔽油气藏的识别与预测方法,为永进地区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将分析永进地区的地质特征、构造特征、储层特征等,结合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和地球化学数据,采用综合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神经网络等多种方法,建立隐蔽油气藏的识别与预测模型,对永进地区的隐蔽油气藏进行勘探预测。
四、研究进展及计划
截至目前,本研究已收集并整理好永进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针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初步建立了隐蔽油气藏的识别与预测模型。
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工作,进行模型优化和验证,预计于6个月内完成本课题的所有研究工作及论文撰写。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小于0.1mD的油藏。
由于其地质条件是典型的岩石骨架致密、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因此传统的开发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需要采用先进技术,综合评价方法对于开发中的效果评估非常重要。
一、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地质评价:地质评价是评估低渗透油藏开发期望值的基础,包括地质构造、地质沉积层、地层属性、岩石物性等方面的评估。
2.油藏学评价:油藏学评价是指对藏内物质分布、储量、渗透性等相关参数进行评估,为后续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地面设施评价:地面设施包括采油井、注水井、储罐、管道等设施的设计和布局,地面设施评价对于提高采油效率至关重要。
4.生产技术评价:生产技术是指提高储层采收率的技术手段,包括增渗、改造、提高采集效率等方面的技术评价。
5.经济评价:经济评价是指根据储层物性、采油方式、油价等因素计算出油田的利润和回收期,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综合评价方法需要采用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且评价结果需要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性、可验证性等特点。
二、应用低渗透油藏开发在大规模应用中仍存在困难和挑战,因此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1.地下导向技术:通过对油藏地质环境的评估和仿真分析,采用先进的地下导向技术进行注水和采油。
2.增加油水接触面积:通过注水技术、调节开发方式,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采油效率。
3.破坏性技术:采用破坏性技术,包括压裂、酸化等技术,破坏储层中的岩石骨架,改善储层渗透性,提高采油效率。
4.注水技术:增加水驱法的注水井数量,通过分布式注水技术提高储层的渗透性。
除此之外,综合评价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开发工程中的方案评估、生产工艺优化、地质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在开发低渗透油藏时对储层进行综合的评估和分析,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的开发方案。
同时,也能够从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对企业在开发过程中的投资和运营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渗透率通常低于0.1mD。
由于其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等特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选用不同的开发方法及技术手段。
为了综合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油藏性质、开采工艺、生产情况等。
综合评价方法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条件评价地质条件是影响油藏开发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过对地质构造、岩性、孔隙结构等方面的评价,可以为油藏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地质条件评价需要进行地震勘探、测井资料分析、地质构造模拟等工作,以获得对油藏地质条件的深入了解。
2. 油藏性质评价油藏性质是指油藏中的原油性质、成分、物理化学特性等。
通过对油藏性质的评价,可以为采油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
油藏性质评价需要进行岩心分析、原油采样、实验室分析等工作,以获得对油藏性质的全面了解。
3. 开采工艺评价开采工艺是指采用的开采方法、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
不同的油藏开采工艺对开采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常用的开采工艺包括常规压裂、水平井、CO2驱油等。
开采工艺评价需要参考目前的开采工艺技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及模拟试验等工作。
4. 生产情况评价生产情况是指油田的实际生产情况及产量表现。
通过对生产情况的评价,可以了解油田的生产能力及产量表现,为后续的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生产情况评价需要进行实地调研、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工作,以获得对油田生产情况的全面了解。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
通过对以上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得出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后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在油气资源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综合评价可为低渗透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蒋裕强;漆麟;邓海波;王毓俊;蒋婵;罗明生【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0(030)003【摘要】四川盆地侏罗系已发现以盆地中部(简称川中)为主体的多个石油富集构造.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①烃源岩条件好,资源量丰富;②储层物性差,但大面积分布,储盖组合优越;③圈闭类型多样.通过开展成藏模式研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域:①川中平缓构造区油藏分布不受构造控制,高能介屑滩、砂体叠加区及裂缝发育带是石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具备大面积低渗透油藏叠加连片分布的特征;②川东褶皱带向斜区侏罗系地层保存完整,成藏条件与川中基本相似,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③龙门山、大巴山冲断带前缘可能发现多种类型的油藏或油气藏.建议开展老油田的挖潜工作,同时加大对川中北部及川东向斜区的勘探,寻找原油持续稳产的接替区域.【总页数】5页(P22-26)【作者】蒋裕强;漆麟;邓海波;王毓俊;蒋婵;罗明生【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中国海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石柱地区自流井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前景 [J], 王登; 余江浩; 赵雪松; 陈威; 黄佳琪; 徐聪2.新疆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 [J], 冯德浩;刘成林;李培;姜文利;高煖;杨赛;黎彬3.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形成条件、资源潜力与甜点区预测 [J], 李登华;李建忠;张斌;杨家静;汪少勇4.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泥灰岩源内非常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J], 江青春;汪泽成;苏旺;黄士鹏;曾富英;冯周;毕赫;鲁卫华5.四川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J], 杨春龙;苏楠;芮宇润;郑越;王晓波;张欲清;金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类型油藏深部调驱效果评价研究
不同类型油藏深部调驱效果评价研究油藏调驱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来降低油藏中原油的粘度,提高采油效率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油藏中,由于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类型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不同的油藏深部调驱效果也有所不同。
因此,对不同类型油藏深部调驱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盐岩油藏是一种典型的深部油藏,其特点是盐岩层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高渗岩性油藏。
在盐岩油藏的调驱过程中,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效果。
在盐岩油藏中,常用的调驱方法主要包括热采、化学驱和流体驱等。
热采是指通过注入高温流体,使油藏中的原油温度升高,降低其粘度,提高其可采性。
热采在盐岩油藏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主要原因是盐岩层较薄,常规采油技术难以开发,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热采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以某盐岩油田为例,热采最大提高采收率可达50%以上。
化学驱是指通过注入特定的化学药剂,改变油藏中原油的物理性质,降低其粘度,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在盐岩油藏中,化学驱主要应用于孔隙度低或孔隙中存在胶粘物等油藏类型中。
以一个盐岩油藏为例,采用特定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化学驱,可提高采收率5%~10%。
流体驱动是指通过注入水或气体等低粘度流体,驱动油藏中的原油向井口方向移动,有效地提高采油效率。
在盐岩油藏中,由于高温高压条件,流体驱动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油藏中存在着一些渗透性比较好的地层,针对这些地层的流体驱动技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油效率。
总之,不同类型的油藏深部调驱效果会因其特定的地质条件和油藏类型而有所不同。
为了实现最高效的调驱效果,需要结合地质原因和技术手段,采用最适合的方法来开发油藏。
第七章 隐蔽油气藏有利勘探方向及目标优选-1
第七章隐蔽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优选及目标评价第一节隐蔽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优选原则及分类标准前文述及,冀中探区下第三系具有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优越石油地质条件,受有效烃源岩分布区、有利沉积、成岩相带和构造背景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在富油气凹陷的不同区带和不同构造部位发育了多种类型的隐蔽油气藏,其陡坡带、洼槽带、斜坡带和中央隆起带的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各具特色,纵横向分布聚集规律具有多层系、满洼含油的态势。
而据三次资源评价结果,冀中探区的石油地质总资源量为21.4×108t,剩余资源量达10×108t,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对于古潜山油气藏和构造油气藏勘探程度较高的冀中探区来讲,这些剩余资源量的绝大部分可能就聚集于为数众多的隐蔽圈闭中,因此冀中探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巨大。
为了进一步深化冀中探区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勘探,不断扩大勘探成果,本次研究根据隐蔽油气藏的成藏特点及其勘探潜力制定的有利勘探区带优选原则如下:①剩余资源潜力较大,有雄厚的资源基础;②有良好的沉积和构造背景,有利沉积、储集相带与构造背景匹配关系好,具备形成多种类型隐蔽油气藏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③隐蔽油气藏勘探领域前景广阔,存在低勘探层系和区带;④有明确或潜在的隐蔽油气藏勘探目标且落实程度高,具有多勘探层系含油连片的态势,一旦突破可形成较大的勘探场面和较整装储量区块;⑤目前的勘探技术能够满足勘探需求,勘探难度和风险相对较小。
根据以上几条原则,本次研究重新对冀中探区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勘探方向及目标进行了再认识和综合评价,优选出廊固凹陷中西部等九个Ⅰ类勘探区带、河西务构造带等六个Ⅱ类勘探区带和牛北斜坡等五个三类勘探区带(表7-1-1、图7-1-1)。
其具体分类标准为:Ⅰ类勘探区带具有剩余资源量大、隐蔽油气藏成藏条件好、隐蔽圈闭落实程度高、勘探前景好的特点,目前在这些区带已经发现落实了一大批有利勘探目标,其每个区带的圈闭预测资源量均在1000~3000×104t,因此是近期寻找整装、规模图7-1-1 冀中探区隐蔽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分布示意图储量的现实地区;Ⅱ类勘探区带与之相比,主要表现为研究程度较低或隐蔽油气藏成藏条件略差,目前仅发现落实了少量有利勘探目标,但通过深34化地质综合研究有可能获得突破的地区,因此也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较有利区带。
不同类型油藏深部调驱效果评价研究
不同类型油藏深部调驱效果评价研究油藏调驱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技术,通过改变油藏中原油与水的相对分布,提高原油采收率。
不同类型油藏的深部调驱效果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类型油藏在调驱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砂岩油藏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使得水驱效果较好。
砂岩油藏中容易形成水体的剖面不均匀,导致一些地层未被有效驱替。
而致密油藏由于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油水界面张力大等困难,对调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油藏,评价其深部调驱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评价油藏调驱效果的指标主要包括原油采收率、水驱效果、油水界面的位移等。
原油采收率是评价调驱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比调驱前后油藏中的原油采收率,能够客观地判断调驱效果的好坏。
水驱效果是指在调驱过程中,通过注水进行油水位移的效果。
水驱效果好意味着注入的水能够充分驱替油藏中的原油。
油水界面的位移也是评价调驱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位移程度越大,说明调驱效果越好。
评价不同类型油藏深部调驱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油藏条件,进行注水试验,然后测量原油采收率、水驱效果等指标,从而评价调驱效果的好坏。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建立油藏地质模型和物理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模拟调驱过程中的油水位移等情况。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模拟不同类型油藏的不同特征,从而评估不同类型油藏的深部调驱效果。
在研究中,还需要考虑不同类型油藏的特点,例如砂岩油藏的渗透率、孔隙度,致密油藏的孔隙度、渗透率等。
根据油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驱方法,提高调驱效果。
对于不同类型油藏的深部调驱效果评价研究,还需要考虑到调驱剂的选择、注入方式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于不同类型油藏的深部调驱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油藏的深部调驱效果评价研究对于提高油田增油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可以评价不同类型油藏的深部调驱效果,并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驱方法,提高油藏采收率,实现增产目标。
玛湖凹陷西北缘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特征
玛湖凹陷西北缘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特征作者:邱争科吴让彬李武来源:《新疆地质》2020年第03期摘要:近年來玛湖凹陷勘探研究多集中在深层,浅层油气藏勘探尚属空白。
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薄,分布面积广,物性好,在实施探井恢复试油过程中,三工河组获得重大突破。
据地震、钻井、岩心观察及分析化验等测试资料,对油藏特征分析认为:凹陷发育NE向、NW 向两大物源体系,有利相带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集层主要为灰色细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为主;油源为玛湖生烃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该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及成熟度高,排烃期为三叠纪和中晚侏罗纪—白垩纪,该区三工河组成藏属于后者。
区内大侏罗沟走滑断裂及伴生断裂有助于油气的纵向疏导及调整,渗透性薄砂体与断裂配置形成整个三工河组油气运聚的立体网络。
因此,区内三工河组为断层-岩性油藏。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特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克百、乌夏断阶带已形成国内外著名的百里油区[1],勘探开发近60余年,西北缘断裂带勘探程度极高,急需新的储量资源接替。
早在20世纪80年代勘探家们就提出“跳出断裂带、走向斜坡区”的勘探思路[2]。
近年来,新疆油田在玛湖凹陷深层部署多口探井并取得突破,发现整装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群[3],但浅层研究尚属空白。
2016—2017年老井复查发现浅层砂体虽厚度小,但物性好,录井和气测均具一定响应。
实施的多口井在三工河组获得高产,具巨大勘探潜力。
目前,W16井区、W12井区、W21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已进入滚动开发阶段。
但玛湖凹陷侏罗系勘探仍存在储层特征、成藏规律及油藏控制因素等关键要素不清、有利勘探方向不明等问题。
本文通过专层评价井、过路井钻井取心、录、测井资料进行总结,运用地震、钻井、岩心化验、扫描电镜等资料,解剖三工河组油藏特征及成藏机理,指导三工河组进一步油气勘探。
1 区域地质概况玛湖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西北部与克百断裂带相邻,北部为乌夏断裂带,东南部为达巴松夏盐凸起(图 1)[4-5]。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区侏罗系油藏储层评价及分类研究
·60·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2021年 第6期的渗透率。
研究区侏罗系延6段–延10段砂岩样品的孔隙度随埋深的变化特征如图7b 所示,1 950.0~2 050.0 m及2 150.0~2 250.0 m 深度段发育两个孔隙度高值区,在这两个深度区间,侏罗系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图7 研究区侏罗系砂岩储层物性参数特征及纵向分布特征一般来说,正常压实条件下,砂岩孔隙度会随着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如果存在强构造挤压作用,孔隙度的演化会出现异常减小。
根据薄片观察、自生矿物成因以及不同矿物间的共生关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成岩演化序列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压实→压溶→早期伊蒙混层、高岭石胶结→石英次生加大→水云母及绿泥石形成→溶蚀作用→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胶结→二次溶蚀作用。
而对于孔隙度的异常升高,可能的原因主要有:①欠压实;②溶蚀作用;③古超压。
其中欠压实只发育于新生代盆地,中生界侏罗系不具有可能性;研究区目的层溶蚀作用不强烈,其对储层孔隙度的改造作用通常低于3%(表1),所以对孔隙度的改善作用十分有限;研究区目的层压力系数低于1,且目前属于负压地层。
对于研究区侏罗系而言,其煤系地层发育大量富有机质泥岩及煤层,因而在古时期会大量生烃,形成古超压。
古超压期往往还伴随一些微裂缝的产生,进而显著提高砂岩储层物性。
表1 目的层不同类型溶蚀孔所占的比例层段 孔隙类型样品个数/个粒间孔 溶蚀孔 晶间孔 范围/%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延6 3~8 5.67 0.7~3.0 1.57 0.5~1.0 0.67 3 延7 2~12 7.83 1.0~5.0 2.28 0~1.0 0.50 8 延8 1~14 5.41 1.0~4.5 2.68 0~1.7 0.53 8 延9 0~14 4.70 0.3~5.3 2.62 0~1.0 0.35 30 延100~125.010~7.32.000~1.00.48344 储层综合分类标准划分在对研究区侏罗系延6段–延10段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砂体规模,构建了侏罗系砂岩储层综合评价分类标准(表2)。
侏罗系油藏合理压力水平研究
1 合理压 力水 平的确 定
1 . 1 注采 平衡 法基 本原 理
注 采压力系统分析就是在 不同的注 、采井底流压和特 定某 含水 率条件 下 ,对油 层压力 、产液 量 、注 入量 的水平 和变 化 进行 分析 。注水 开发 油 田在 一定 的井 网和注 采系 统下 ,当 注入 体积 等于 产 出量体积 时,油 层 的压力保 持稳 定 ,同时对 应 的水压力和油井流压 确定后,地层压力就被唯 一的确定了。 根据 油藏 工程 原理 一书 中可知 ,在注 水开 发油 田中采 出 体积 和注入体积 Q i 公式分别为 :
S t u d y o n Re a s o n a b l e P r e s s u r e Le v e l o f J u r a s s i c Re s e r v o i r
Wan gHao — l i
Abs t r a c t:Re a s o n a b l e p r e s s u r e l e v e l i s t h e k e y p a r a me t e r i n o i l ie f l d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a l y s i s . I t r e f e r s t o t l 1 e p r e s s u r e l e v e l wh i c 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侏 罗 系油藏合理压 力水 平研 究
王 皓 立
( 长庆油 田第八采 油厂 地质研 究所 ,陕西西安
7 1 0 0 0 0 )
摘 要 : 合 理压 力水平是 油 田开发分析 中的关键参数 ,它指既能满足产 液量的需要 ,又不会 降低 开发 效果 的压力水 平。主 要运 用 注采平衡原 理方 法,结合 X1 1 、Y4 7 、X1 2 油 藏开发动 态数据 资料 ,作 出采 出、注入量 与地层压 力的关 系图版 ,通过 图 版确定相对应 油藏 的合理压 力水 平,为下一步 的开发规划 、综合调整及 日常管理提 供依据 。 关键 词 : 合 理压力水平 ;油田开发 ; 注采平衡 中图分类号 : T E 3 5 7 . 6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6 4 9 0( 2 0 1 7 )0 8 - - 0 0 5 3 - 0 1
演224区侏罗系油藏开发特征
1 区域概况镇原油田位于甘肃省庆阳市,横跨庆城—镇原—环县三县,隶属于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原超低渗透油藏第四项目部)。
镇原油田的主力油层主要是长8、长3、延9、延8、延7油层组。
1.1 渗透率分布特征对演224区36口油井延9油层段渗透率进行统计发现,渗透率最大值为31.48×10-3μm2,最小值为1.17×10-3μm2,平均值为9.14×10-3μm2;其中渗透率<10×10-3μm2油井数占工区总井数的18.9%,渗透率介于5~10×10-3μm2的油井数占工区总井数的59.5%,大于15×10-3μm2的油井数占工区总井数的8.1%。
根据数据统计,演224区延9油藏平均孔隙度为12.8%,平均渗透率9.14×10-3μm2,按总公司砂岩储层分类标准,延9油藏属于低孔低渗油藏。
1.2 电阻率分布特征对演224区36口油井延9油层段电阻率进行统计发现,电阻率最大值106.02Ω·m,电阻率最小值15.4Ω·m,平均值43.18Ω·m;其中电阻率小于20Ω·m的井数占总井数的13.9%,介于20~40Ω·m的井数占总井数的27.8%,介于40~60Ω·m的井数占总井数的47.2%,大于60Ωm的井数占总井数的11.1%。
演224区电阻率分布平面图上可以看出,高电阻带主要分布在油藏中部和西部,南部和东部区域电阻率普遍偏低,沿主砂体河道两侧电阻率值均偏低。
1.3 饱和度分布特征根据钻井、测井资料显示,演224区原始含油饱和度最小值14.01%,最大值为64.23%,平均值为51.53%,在分布直方图上出现以50%~60%为轴线的正态分布特征;含油饱和度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两个鼻隆构造的高点位置,油藏南部镇181-101区域含油饱和度较低,基本符合后期油井含水分布规律。
侏罗系油藏富集规律研究及建产目标优选分析
侏罗系油藏富集规律研究及建产目标优选分析摘要:侏罗系油藏具有面积小、分散的状态。
且受到复杂的油水关系影响,导致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虽然侏罗系油藏具有典型的小而丰富的特征,虽然规模小,但是储量相对较为丰富,单井的产量较高,因此研究侏罗系油藏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侏罗系油藏;富集规律研究;建产目标优选侏罗系油藏砂体沉积的规模普遍较小,因为河道砂体的宽度较小,其储层厚度一般在5~15m的范围中,具有油井点分散,勘探发现难度大的特征。
因此也将侏罗系油藏称之为隐蔽性的油藏。
一、侏罗系油藏特点分析侏罗系各个油层组油藏,可以发现侏罗系油藏具有如下的特征。
(一)油藏规模较小,复合面积相对较大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可以发现,虽然其显示存在油气,但是整体上来说油藏规模较小。
砂体呈现纵向的普遍性发育,在横向上为迅速递变,整体上来说构造的变化相对较大。
(二)油藏类型多,岩性作用较大某侏罗系油藏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其具有显著的岩性控制作用。
分析其遮挡的类型可以将其划分为砂岩尖灭遮挡油藏,砂岩顶变遮挡、地层超覆以及透镜体四种类型的油藏。
(三)断层控制作用显著在此侏罗系油藏盆地的西翼地区为西缘断褶构造带,呈现断层的发育,对油气成藏的圈闭、运移以及遮挡、破坏四个要素进行了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油气藏的富集以及分布产生了影响。
二、侏罗系油藏富集规律研究(一)侏罗系油藏古地貌刻画方法主要通过印模法、古地质图法以及地层厚度、砂体厚度分析法进行骨面貌的刻画,同时利用古水系预测分析、井-震结合地质分析的方式进行河谷、古河、斜坡、高地以及河间丘等地质面貌的划分。
1.井—震联合通过井—震联合的方式进行反演前侏罗纪古地貌识别分析。
通过对古河谷的地震资料进行分析,在宏观分析的方式之下进行地质面貌的特征分析,利用地震剖面上的识别标志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具体的河谷位置。
2.地层厚度法通过进行勘测地区的地层厚实分析,则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侏罗地层。
例如,分析某西区,发现在三叠纪末印支运动的作用之下,导致盆地呈现整体的抬升趋势,而其延长组的顶部在不同程度遭受了侵蚀与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填沉积,则形成了侏罗系地层。
侏罗系小型隐蔽性油藏预测及评价
1951 侏罗系成藏有利条件1.1 优质的烃源岩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主要存在两套生油岩系,一套为三叠系延长组的暗色泥岩,另一套为侏罗系延安组的煤系烃源岩。
特别是延长组长7油层组形成了厚达近百米的生油层,其次延安组由延9~延6也有30~100米的暗色泥岩同样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尽管为一套煤系地层但也有一定的生烃能力。
研究区位于生烃能力最强的深湖相烃源岩(延长组长7)中心,即最有利生烃区,为延安组油气的聚集提供了先天性优越条件。
1.2 良好的储集层甘陕古河及其次级河道发育辫状河沉积。
在主河谷中沉积物较粗分选差,相对位置较低不利于油气聚集,而在河道两侧地形相对较高的斜坡地带,特别是支流河与主河道交汇地带,边滩沉积发育,沉积物以中~细砂为主,分选较好,物性好,成为良好的储层。
1.3 致密的盖层延安组延9~延6期已演变为平原湖沼环境,河流体系区出现大面积几乎不受活动水道影响的泛滥沉积,泥炭沼泽广泛连片,广大地区已经被岩性较致密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所覆盖。
这套偏泥岩性为主的地层,分布广而稳定,属于延9~延6油藏的盖层,其为下部地层中的油气向上运移起到了区域上的封盖作用。
2 隐蔽性油藏预测思路2.1 老井全面复查对全区探井、评价井重新复查,对老井进行重新认识,对可疑油层结合周边完井资料进行重新认识,寻找浅层复杂隐蔽性油藏的可能信息,预测成藏有利区,为滚动建产提供有利目标。
2.2 精细刻画古地貌充分利用周边完钻井资料,按照“标志层对比、旋回控制”原则细分小层,绘制砂体等厚图,精细刻画古河道,预测河道砂体的展布方向,寻找油气有利聚集区。
2.3 立足鼻状构造寻找构造高点区域发育的鼻状构造是形成岩性~构造油藏的必备条件,在认真分析油层顶面构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精细绘制局部砂顶构造等值图,录找构造高点。
2.4 立足见显示井点,寻找有利圈闭在对老井进行复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河道砂体走向及构造等值线,结合油藏形成条件,圈定有利圈闭,筛选产建有利区。
侏罗系油藏成藏富集规律研究及建产有利区优选
侏罗系油藏成藏富集规律研究及建产有利区优选薛虎正;兰庆;贺彤彤;蒋钧;肖博文【摘要】吴起地处两古河道交汇处,属于侏罗系成藏的有利地区,吴起油田侏罗系油藏均为河流相沉积,古地貌对侏罗系油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侏罗系油藏在吴起区域属于点散面广,油藏“小而肥”,单井产量高,埋藏深度浅,利于快速建产拿油上产,对新井产量及油田产量具有重大贡献,开发价值高.对吴起油田侏罗系油藏储集层特征、构造特征、砂体展布、成藏富集规律等进行研究,并从加强开发未动用储量、扩边增储的角度,研究侏罗系油藏上产方向,为后续增储建产提供指导性意见.【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4(033)006【总页数】4页(P74-77)【关键词】古地貌;侏罗系;成藏富集规律;增储建产【作者】薛虎正;兰庆;贺彤彤;蒋钧;肖博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 油田地质特征侏罗系油藏在本区分布广泛。
延9、延10是侏罗系主要油藏,为河流相沉积,以曲流河亚相为主,发育心滩、边滩、天然堤等多种微相,岩性以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物性相对于三叠系长6油藏较好(平均空气渗透率15~25 mD)。
1.1 地层对比及含油层系地层对比原则:在区域标志层的控制下,依据电性曲线组合特征,参考地层厚度及局部标志层划出油层组,进而根据沉积旋回、岩性变化划分出小层。
侏罗系延安组地层对比主要标志层为延6、延7、延8、延9、延10顶煤,电性曲线特征表现为高电阻、高声波时差、低伽马、大井径,特别是延6顶和延9顶煤层在本区分布稳定,将延安组地层划分为延4+5、延6、延7、延8、延9、延10共六个油层组,每个油层组又可分为若干个小层。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缘断褶带侏罗系油藏建产技术研究及实践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缘断褶带侏罗系油藏建产技术研究及实践王碧涛;曹丽;康乐;沈焕文;周飞;徐宁【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缘断褶带侏罗系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受沉积特征的影响,侏罗系油藏规模小,砂体变化快,建产风险大.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缘断褶带侏罗系油藏为研究对象,从油藏的形成、特点、古地貌刻画等多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侏罗系油藏建产的主体技术,本文的思路及技术对盆地其他地区同类油藏的建产具有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7(036)009【总页数】4页(P94-96,112)【关键词】陕北斜坡;天环坳陷;两找一打;上岸探边;旋回对比【作者】王碧涛;曹丽;康乐;沈焕文;周飞;徐宁【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4三叠系沉积末受印支运动的影响,盆地进一步抬升沉积的延长组顶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形成沟壑纵横、丘陵起伏的古地貌景观,在此背景下,沉积了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地层。
富县组及延安组下部延10地层为侏罗系早期的河流充填式沉积,填平补齐了受剥蚀的沟谷纵横的古地貌。
在沟谷中沉积了一套粗粒序的砂岩沉积,高地腹部局部地区缺失延10地层,在地貌逐渐夷平后,发育一套中细砂岩、砂泥岩及煤系地层等泛滥平原河流相沉积。
发育的甘陕、宁陕、蒙陕一二级古河的下切为油气的运移形成了良好的通道,古高地和古斜坡沉积的砂岩为油气的储集形成了良好的存储条件,同时泛滥平原沉积的泥岩及煤等细粒沉积成为油气的遮挡条件,印支运动形成的西倾单斜和差异压实形成的低幅度鼻状构造相配合,形成众多的延安组小型油气富集区[1-4]。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目录1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2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2)3.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 (5)3.1层序地层理论 (5)3.2坡折带理论 (6)3.3复式输导体系理论 (7)3.4相势控藏理论 (7)4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和技术 (8)4.1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准确选区选带是隐蔽油藏勘探的基础 (9)4.2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采集、高保真处理是隐蔽油藏勘探的保障 (11)4.3多井多层位标定、构造精细解释、变速成图是隐蔽油藏勘探成功的关键 (12)4.4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地震正反演等预测技术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手段 (14)4.5已钻井重新认识、“滚动勘探”模式是隐蔽油藏勘探的重要途径 (16)4.6应用油气化探技术勘探隐蔽油气藏 (16)4.7按照隐蔽油气藏的类型选择勘探方法 (17)5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8)5.1存在问题 (18)5.2发展趋势 (18)参考文献 (19)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日益减少,隐蔽油气藏已成为未来最具储量接替前景的勘探目标。
所谓隐蔽油气藏通常是指以地层、岩性为主要控制因素、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油气藏[1]。
隐蔽油气藏成条件复杂、圈闭形态不规则、埋藏和分布具有隐蔽性、勘探难度较大,人们对隐蔽油气藏研究还不系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完善。
本文结合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研究现状,总结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思路与技术,分析了隐蔽油气藏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隐蔽油气藏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以指导日后隐蔽油气藏勘探。
1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关于隐蔽圈闭,最早在1964年由美国著名石油学家Levorsen进行了完整的论证,随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古地貌圈闭的油气勘探。
目前普遍认为,隐蔽圈闭是指用常规技术方法和手段难以识别的圈闭,它们主要是由于沉积、古构造运动、水动力变化及成岩作用所引起的,包括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上倾尖灭、透镜体、古河道、潜山、礁体及裂缝圈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侏罗系小型隐蔽性油藏预测及评价
【摘要】华庆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陕北斜坡;区域内侏罗系延安组含油层系较发育,但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已很难发现大面积侏罗系油藏,小型隐蔽性油藏成为主要的勘探目标。
本文结合华庆地区区域地质背景,以侏罗系成藏有利条件、成藏模式为出发点,总结了侏罗系隐蔽性油藏的预测思路,并筛选出6个潜在隐蔽性油藏有利建产区,为下步产能建设提供了目标。
【关键词】鄂尔多斯华庆油田侏罗系隐蔽性油藏
1 侏罗系成藏有利条件1.1 优质的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主要存在两套生油岩系,一套为三叠系延长组的暗色泥岩,另一套为侏罗系延安组的煤系烃源岩。
特别是延长组长7油层组形成了厚达近百米的生油层,其次延安组由延9~延6也有30~100米的暗色泥岩同样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尽管为一套煤系地层但也有一定的生烃能力。
研究区位于生烃能力最强的深湖相烃源岩(延长组长7)中心,即最有利生烃区,为延安组油气的聚集提供了先天性优越条件。
1.2 良好的储集层
甘陕古河及其次级河道发育辫状河沉积。
在主河谷中沉积物较粗分选差,相对位置较低不利于油气聚集,而在河道两侧地形相对较高的斜坡地带,特别是支流河与主河道交汇地带,边滩沉积发育,沉积物以中~细砂为主,分选较好,物性好,成为良好的储层。
1.3 致密的盖层
延安组延9~延6期已演变为平原湖沼环境,河流体系区出现大面积几乎不受活动水道影响的泛滥沉积,泥炭沼泽广泛连片,广大地区已经被岩性较致密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所覆盖。
这套偏泥岩性为主的地层,分布广而稳定,属于延9~延6油藏的盖层,其为下部地层中的油气向上运移起到了区域上的封盖作用。
2 隐蔽性油藏预测思路
2.1 老井全面复查
对全区探井、评价井重新复查,对老井进行重新认识,对可疑油层结合周边完井资料进行重新认识,寻找浅层复杂隐蔽性油藏的可能信息,预测成藏有利区,为滚动建产提供有利目标。
2.2 精细刻画古地貌
充分利用周边完钻井资料,按照“标志层对比、旋回控制”原则细分小层,绘制砂体等厚图,精细刻画古河道,预测河道砂体的展布方向,寻找油气有利聚集区。
2.3 立足鼻状构造寻找构造高点
区域发育的鼻状构造是形成岩性~构造油藏的必备条件,在认真分析油层顶面构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精细绘制局部砂顶构造等值图,录找构造高点。
2.4 立足见显示井点,寻找有利圈闭
在对老井进行复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河道砂体走向及构造等值线,结合油藏形成条件,圈定有利圈闭,筛选产建有利区。
3 潜在隐蔽性油藏预测
通过老井复杂、古河道刻画、砂顶构造精描,结合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的成藏模式,共筛选出潜在隐蔽性油藏4个。
3.1 白404区延9油藏
白404井区位于甘陕古河南斜坡,在延93时期该区发育网状交叉河道,并发育近东西向鼻状隆起。
白404井位于河道分叉部位,在鼻状隆起的配合下构成成藏有利区,目前该区已完钻开发井8口,平均钻遇油层4.64m、含油水层4.62m。
通过复杂邻井陈09-42井资料,该井延93层钻遇油水同层12.0m,目前单采延9层:日产液3.96m3,日产油3.01t,含水9.4%;北部陈011-40井钻遇油层10.8m,油水同层1.4m,录井显示较好;通过周围井资料对比,该区河道砂体走向近向南北向,由于鼻隆构造及侧向岩性遮挡形成圈闭,发育构造~岩性油藏;预测含油面积1.85km2,可建产能1.8×104t。
3.2 元427区延10油藏
该区位于元435延10油藏西部,通过复杂老井共有6口井显示较好,井均钻遇油层4.3m,油水同层4.2m;分析认为该区受构造~岩性控制作用形成两个油藏,含油面积共计2.15km2,可建产能2.0×104t,其中北部油藏已完钻5口,井均钻遇油层6.8m,油水同层4.6m,完试5口,井均日产油11.9m3,日产水4.9 m3。
南部油藏含油面积1.67km2,可建产能1.5×104t;已完钻1口,钻遇油层4.6m,油水同层15.4m。
3.3 白228区延9油藏
白228井区位于白239开发区以南,通过复查老井,该井北部7口长6完钻井有油气显示,其中白282-45井钻遇油层3.5m,电阻率21.97Ω·m,声波时差242.84μs/m,孔隙度16.80%,渗透率15.89×10-3μm2,含油饱和度53.37%。
白284-39井钻遇油水同层6.5m,试油日产油1.5m3,日产水3.0m3,目前日产液3.96m3,日产油1.72t,含水48.2%;地质研究认为该区发育近南北向的延93河道砂体,白259井~坪101井之间为鼻状构造隆起高部位,形成油气聚集有利区,构造与岩性双重控制作用成藏;预测含油面积3.4km2,可建产能3.0×104t。
3.4 白492区延9油藏
白492井区位于白153开发区东南部,通过复查老井,有5口长6开发井延9层有油气显示,井均钻遇油层1.5m,油水同层6.7m;其中关124-159井钻遇油层7.8米,电阻率23.57Ω.m,声波时差251.81μs/m,孔隙度17.08%,渗透率40.68×10-3μm2,含油饱和度54.89%。
该区位于两条河道交汇区,并发育小型鼻状构造隆起,形成油气聚集有利区,属于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油层物性较好,孔渗性较好;预测含油面积0.75 km2,可建产能0.7×104t。
4 结论及认识
(1)在华庆地区探井与评价井的密度已经较高的情况下,仍然不能有效的控制延安组河道砂体走向与小型隐蔽油藏圈闭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应作好地层精细对比,细分小层至砂体,分析上下砂体之间关系,精细预测砂体走向。
在砂层划分的基础上分析微相的展布,寻找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
(2)研究区延安组下部地层厚度变化大,位于甘陕古河位置的地层厚度大,古河侧向及周边的较薄,表现地层沉积厚度明显受古地貌影响。
认真刻划古地貌,划分古地貌单元,特别是延101时期的古地貌形态,对预测古地貌油藏是十分必要的。
(3)该区在西倾单斜背景上发育一系列走向东西与北东向的鼻状构造隆起,这些鼻状构造对油气的聚集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
但构造平缓、起伏幅度小、闭合面积小,易被忽略或遗漏,所以需进行微构造精细分析,寻找被遗漏的小型鼻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