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沉积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沉积

生物化学沉积
2)环境:它们多赋存于海相地层中;
3)含矿岩系:为富含有机质的页岩、砂岩-碳酸盐岩。矿层内 常含有化石或有机质;常具旋回性,出现几个矿层;
4)矿体形状:主要为层状、透镜状、扁豆状;沿走向可以延长 很远、但沿倾向延长比较小。受海水进退的影响,在倾向上常 呈雁行式分布;
5)矿石组构:胶状、隐晶质、细粒状以及生物碎屑结构;以致 密块状、条带状和浸染状构造为主;矿石有用矿物多为磷酸盐、 硫化物、碳酸盐、氧化物 等。
例如在爱沙尼亚早志留世的磷块岩矿床中,有三层磷块岩几 乎全由矿化的圆货贝的贝壳组成;我国昆南磷块岩矿床中则 有矿化软舌螺层。
南非的好望角,在赤 道暖流与南极寒流的 汇合处,生物大量死 亡,其遗体在海底堆 积起来形成磷酸盐结 核。
(2)生物-化学沉积成因
这种观点认为磷块岩矿床不是由生物的遗体直接堆积 而成的,而是与生物在海底淤泥中化学分解有关。
生物在成矿过程中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直接参与成矿作用:是指成矿物质直接来自生物有 机体本身,沉积的生物遗迹、生物残骸而成的矿床; 例如磷块岩矿床、硅藻土矿床、沉积硫矿床、白垩 矿床、生物灰岩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
间接参与成矿作用:是指生物(细菌)活动促使成 矿物质沉淀富集形成的矿床。生物遗体经过腐烂、 分解、或者生物在其生命的延续活动过程中所形成 的产物、酶、有机酸、腐殖质等组分的影响下,改 变了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促使金属元素聚集成 矿,如Fe,Mn,Al,U,V,Cu,Zn,Co,Ni, Ge,黄铁矿…..等矿床的形成。
在气候炎热干旱的浅海地带,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吸 收磷)。当这些生物死亡后下沉到海底淤泥中,通过 细菌化学分解,形成富含磷的淤泥水。由于富磷的淤 泥水发生扩散作用,磷围绕碎屑进行聚集,形成磷结 核。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沉积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是由颗粒物质在水或风等运动介质中沉积而成的。

根据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沉积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碎屑岩碎屑岩是由已经存在的岩石、矿物、贝壳等碎屑颗粒在水或风等介质中沉积而成的。

根据颗粒大小不同,碎屑岩可以分为砾石、砂岩和泥岩三种类型。

其中,砾石是指颗粒大小大于2毫米的碎屑物质沉积形成的岩石;砂岩则是指颗粒大小在0.063-2毫米之间的沉积物形成的;泥岩则是指颗粒大小小于0.063毫米的沉积物形成的。

2.生物化学沉积岩生物化学沉积岩是由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在水体中逐渐聚集并形成的。

常见的生物化学沉积岩包括白垩土、珊瑚礁和鸟粪等。

3.化学沉积岩化学沉积岩是由水中溶解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逐渐沉积并形成的。

常见的化学沉积岩包括石灰岩、盐岩和硅化物等。

4.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沉积岩是由火山喷发产生的碎屑物质在水或风等介质中沉积而成的。

常见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包括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等。

5.冰川沉积岩冰川沉积岩是由冰川运动过程中带来的碎屑颗粒在融水或雪水中逐渐聚集并形成的。

常见的冰川沉积岩包括冰砾石和泥炭等。

6.风成沙质沉积物风成沙质沉积物是指在风力作用下,由于颗粒大小不同,被分选出来形成了以砂为主要组分的地表覆盖层。

常见的风成沙质沉积物包括荒漠和戈壁地区的黄土、流纹状砂岩等。

总之,沉积岩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征而得出的。

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在地质学上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和资源勘探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机制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等几个互相衔接的阶段。

但这些作用有时是错综复杂和互为因果的,如岩石风化提供剥蚀的条件,而岩石被剥蚀后又提供继续风化的条件;风化、剥蚀产物提供搬运的条件,而岩石碎屑在搬运中又可作为进行剥蚀作用的“武器”;物质经搬运而后沉积,而沉积物又可受到剥蚀破坏重新搬运,等等。

1、风化作用:地壳表层岩石(母岩)在大气、水、生物、冰川等地质营力的作用下,使得岩石松散、破碎、分解的地质作用。

其产物为各种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生物碎屑和溶解物质。

1)物理风化: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

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的生活活动(人类活动)、水、冰及风的破坏作用。

物理风化总趋势是使母岩崩解,产生不同尺度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

2)化学风化: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主要影响因素:水、二氧化碳、有机酸等。

化学风化总趋势:不仅使母岩破碎,而且使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本质的改变,同时在表生条件下形成粘土物质、各种氧化物和化学沉淀物质如:各种粘土矿物,赤铁矿、褐铁矿、铝土矿、煫石(SiO2)等氧化物及碳酸盐矿物等。

3)生物风化:在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和水圈的全部,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存在。

因此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在风化作用中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生物对岩石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又有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

主要影响因素有细菌、O2、CO2、有机酸。

生物风化途径:氧化还原反应、吸附作用、络合物作用。

2、搬运与沉积作用沉积物发生的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主要是流动水和风为主,其次是冰川、重力和生物。

由于沉积物性质的差异,常见的搬运方式有:机械搬运和沉积、化学搬运和沉积、生物搬运和沉积。

沉积矿产

沉积矿产

三角洲或含生 物碳酸盐浅滩
HST 浊积扇 EST LST 含生物碳 盆地扇 LST 酸盐浅滩 扇端
埕 子 口 凸 起
扇中-扇根 LST
义和庄凸起
E
有斜坡中断-单侧断断陷盆地层序地层模式
缓斜坡
中央洼陷
陡坡带
ES3上 EST-HST 退积型三角洲或含 生物碳酸盐浅滩 EST-HST ES3中 浊积扇 扇中-扇根 LST
同生沉积—后生富集矿床
姚家组上下段辫状河沉积为有利铀矿层,同时铀矿处在断层附近的构造低洼区
•流体方向的继承性有 利于铀富集与成矿。
•成矿期含矿流体方向 与砂体形成时期的古 流向一致时有利于富 集的可能性最大。 •是否成矿还与砂体的 非均质性密切相关。
6.深海沉积矿产
• 水深4000-6000米的海底, 富含Cu、Ni、Co、Mn等金 属的多金属结核,仅太平 洋底具有商业开发潜力的 多金属结核资源总量就达 700亿吨。 • 海底山表面的富结壳和分 布于大洋中脊断裂活动带 的海底热液硫化物。 • 大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
反韵律
高 位 体 系
层 序 II 正韵律
铀矿显示主要集中在层序 高位体系域中,集中在最 大湖泛面之上的砂砾岩层 中,这与最大洪泛面作为 稳定的隔水底板具有密切 的关系

反韵律
湖 进 体 系 域
正韵律
ZK19-16孔 铀矿显示段 基本特征
反韵律
开鲁盆地钱家店凹陷
嫩江组(K2n) 姚家组(K2y) 拗 青山口组(K2qn) 陷 泉头组(K2q) 阜新组(K1f) 沙海组(K1sh) 断 九佛堂组(K1jf) 陷 义县组(K1y) 上古生界C-P变质岩系 基底:太古界花岗片麻岩
七、沉积矿产

沉积地质学基础

沉积地质学基础

沉积地质学基础一、引言沉积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沉积物和岩石的形成、演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它对于认识地球历史和预测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沉积物的形成、分类、特征和分布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沉积物的形成1.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指水流或风等外力作用下,岩屑或生物遗骸等材料在地表上集聚并逐渐淤积形成沉积物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可以是几年甚至几百万年。

2. 沉积物来源沉积物来源广泛,包括岩屑、生物遗骸、化学沉淀等。

其中,岩屑主要来自于风化和侵蚀作用,生物遗骸包括植物和动物遗骸以及微生物残骸等,而化学沉淀则是指溶液中某些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发生反应而形成固体颗粒。

3. 沉积物成因沉积物的成因可以分为机械作用、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三种。

机械作用是指岩屑在水流或风等外力作用下集聚并逐渐淤积形成沉积物的过程。

生物作用是指生物遗骸在水体中逐渐沉积形成沉积物的过程。

化学作用则是指溶液中某些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发生反应而形成固体颗粒。

三、沉积物分类1. 根据颗粒大小分类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将沉积物分为泥质、粉砂质、细砂质、中砂质和粗砂质等五种类型。

其中,泥质包括粘土和淤泥两种,颗粒大小小于0.002毫米;粉砂质包括细砂和极细砂两种,颗粒大小在0.002-0.063毫米之间;细砂质包括中砂和较细的细砂两种,颗粒大小在0.063-0.5毫米之间;中砂质包括较大的中砂和较小的粗砂两种,颗粒大小在0.5-1毫米之间;而粗砂质则包括较大的粗砂和较小的卵石两种,颗粒大小在1-2毫米之间。

2. 根据成分分类根据成分,可以将沉积物分为碎屑岩、生物化学岩和化学沉积岩三种类型。

碎屑岩主要由机械作用形成,包括砾岩、砂岩和泥岩等;生物化学岩主要由生物作用形成,包括珊瑚礁岩、白垩土等;而化学沉积岩则是指由化学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包括盐类沉积物、硅酸盐沉积物等。

四、沉积物特征1. 沉积结构沉积结构是指沉积物中不同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空隙度。

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表4-5)。

另外,还有一些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暂称之为特殊沉积岩类。

一、碎屑岩类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个亚类。

(一)沉积碎屑岩亚类这一类岩石是由母岩风化和剥蚀作用的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又称陆源碎屑岩。

除小部分在原地沉积外,大部分都经过搬运、沉积等过程。

根据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本类岩石又可分为: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

砂岩类——碎屑直径在2—0.05mm之间。

粉砂岩类——碎屑直径在0.05—0.005mm之间。

粘土岩类——碎屑直径小于0.005mm。

上述各碎屑岩类的相应粒级,碎屑含量必须占碎屑总量的50%以上,如砾岩中大于2mm 的砾石碎屑含量应占一半以上;如果其中含有25—50%的砂,则可称为砂质砾岩;如果其中含有5—25%的砂,则可称为含砂砾岩。

其余岩类命名原则,依此类推。

1.砾岩类凡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的岩石都属此类。

砾岩中砾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

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角砾岩和砾岩两类。

(1)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堆积而成。

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而成;由海浪冲击海岸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或者由冰川搬运的冰碛堆积而成(称冰碛岩);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称断层角砾岩,碎屑多呈尖棱状)。

(2)砾岩组成砾岩的砾多为次圆状或圆状。

根据成因,砾岩可能是在海滨潮间带由海浪反复冲刷磨蚀堆积而成,分选和磨圆度都比较好,成分比较单纯;也可能是由河流短距离搬运而成,分选和磨圆度较差,砾石成分也比较复杂。

砾岩中一般少有化石,或含贝壳等生物碎屑化石。

2.砂岩类由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

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

沉积岩的特征

沉积岩的特征

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 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 大小均匀者分选性好;反之,分选性差。 大小均匀者分选性好;反之,分选性差。
2、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 、非碎屑结构: 作用和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 作用和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其中大多 数为晶质和非晶质。此外, 数为晶质和非晶质。此外,某些岩石由呈 生长状态的生物骨骼或骨架, 生长状态的生物骨骼或骨架,其内部充填 其它性质的沉积物,称为生物骨架结构。 其它性质的沉积物,称为生物骨架结构。
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形成时所生成的岩 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 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 有以下几种类型: 有以下几种类型: 层理
波痕 风成波痕
泥裂
合线
结核
常见沉积岩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砾岩、角砾岩 砾岩、 砾岩 2砂岩 砂岩 3粉砂岩 粉砂岩 4粘土岩 粘土岩 5硅质岩 硅质岩 6石灰岩 石灰岩 7白云岩 白云岩
沉积岩的特征 沉积岩的结构:指沉积岩颗粒的性质、大小、 沉积岩的结构:指沉积岩颗粒的性质、大小、 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1、碎屑结构 、 砾状结构
碎屑结构按其碎屑物的大小可以分为: 碎屑结构按其碎屑物的大小可以分为:砾 状结构、砂状结构、 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砂状结构和泥状结 构。

外力地质作用类型

外力地质作用类型

外力地质作用类型一1.风化作用:在外因作用下,岩石发生机械崩解或化学分解,变成松散的碎屑或土壤。

2.剥蚀作用:岩石因机械作用或化学作用而被剥蚀。

如河岸岩石被流水冲刷,导致河岸后退;山顶被剥蚀而变矮。

3.搬运作用: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它处。

(1)机械搬运---以机械方式破坏的产物(泥、砂、砾等)被流水、冰川、风搬运。

(2)化学搬运---以化学方式破坏的产物是通过真溶液或胶体溶液进行搬运。

如石灰岩溶于水之后,以Ca++,HCO3-离子形式搬运;长石风化后形成粘土矿物、二氧化硅在水中呈胶体质点被搬运。

(3)生物搬运---生物吸取介质中的化学元素来营养自己,建造其骨骼,死亡后在一定的地方堆积下来,也起着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如流水搬运物在河流转弯处、湖口或河口因流速减慢而沉积;风的搬运物因风力减弱或受阻拦而堆积。

(1)机械沉积---机械搬运物按机械方式沉积,受重力支配。

重的物质搬运近且先沉积,轻的搬运远而后沉积。

(2)化学沉积---化学搬运物沉淀作用受化学反应的规律支配。

在真溶液中溶解度小的物质搬运近且先沉淀,易溶物质后沉淀;水中胶体质点的沉积是通过与电解质的中和作用或正、负胶体中和作用,或水的蒸发作用等。

(3)生物沉积---生物有机体直接发生堆积。

如钙质骨骼生物堆积,成为石灰岩;植物被埋后转变成煤。

(4)生物化学沉积作用---生物作用与化学作用可以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物质的沉积。

如铁细菌吸收水中的铁而沉淀出铁矿。

石灰岩(碳酸盐灰泥,原以为化学沉积,实有生物作用参与,也可能就是生物作用)。

沉积作用的产物即沉积物,分别称为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生物化学沉积物。

5.固结成岩作用: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称固结成岩作用。

(1)压实作用---上覆沉积物压力使孔隙变少、水份挤出、变硬。

(2)胶结作用---碎屑沉积物的粒间孔隙之中有水溶液,它在成岩过程中会发生化学沉淀,这些物质使碎屑胶结变硬。

转载沉积岩分类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转载沉积岩分类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转载沉积岩分类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根据化学沉积分异的一般顺序,简述主要岩类和岩石如下。

(一)铝、铁、锰质岩类是富含铝、铁、锰质矿物的化学或生物化学岩。

Al、Fe、Mn是溶液中活动性较差的元素,往往以胶体形式在原地或海湖边缘沉积,但在深海盆Fe、Mn等也有大量沉积。

1.铝土岩又称铝矾土。

主要由三水铝石(Al[OH]3)、软水铝石和硬水铝石(AlO[OH])等组成,故根据成分有一水硬铝石、一水软铝石、三水铝石之分。

常含有SiO2、Fe2O3等混入物。

铝土岩和粘土岩外貌和性质相似,一般称Al2O3/SiO2>1者为铝质岩;≥2.6者称铝土矿;若<1者则称粘土岩。

和粘土岩相比,铝土岩岩性致密,硬度和比重较大,没有可塑性。

致密块状、鲕状或豆状结构。

因含杂质不同,颜色有白、灰、黄等。

成因不一,主要由铝硅酸盐矿物(如长石等)化学风化分解后形成的氧化铝经搬运在海、湖盆中沉积而成,也有一部分是残积而成。

是炼铝的主要原料。

我国河北、辽宁、山东、河南、贵州、云南等省分布甚广。

2.铁质岩为富含铁矿物的化学岩或生物化学岩。

主要矿物成分有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等。

常混入砂质、粘土、硅质等。

致密块状、鲕状、豆状或肾状结构。

含铁在30%以上即可称为铁矿。

在地质时代的陆地表面,更主要是在浅海边缘形成。

我国中、上元古界、泥盆系、石炭系等地层中常富含沉积型的铁质岩(铁矿)。

3.锰质岩为富含锰矿物的沉积岩,一般含锰20%以上即成锰矿。

主要矿物有软锰矿、硬锰矿、菱锰矿等,常混入砂、粘土、氧化铁、二氧化硅等杂质。

多呈黑、黑褐、黑紫等色。

有的性软、染手、呈土状;有的很硬,呈鲕状、肾状等。

在地质时代锰质岩多在海、湖盆边缘形成,也可在风化壳中形成。

目前全世界都在瞩目一种现代海底形成的金属矿源,即锰结核。

1873年被英国海洋调查船首先在大西洋发现,但到1958年世界上才对锰结核进行正式有组织的调查,并逐步开展锰结核的勘探、试采和提炼技术的研究工作。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沉积后期的作用机理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沉积后期的作用机理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沉积后期的作用机理摘要:沉积岩的形成受众多因素的控制,总的来说,包括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搬运和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

文章遵循唯物主义论以及物质的对立统一观念,在原始物质一节中从陆源物质、生物来源物质、深部来源物质、宇宙来源物质这几方面进行了叙述。

在搬运与沉积作用一节中从机械搬运与生物搬运两方面进行了描述,这也是沉积岩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与生物作用。

在沉积后作用这一内容中主要就同生作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表生作用就行了叙述。

总之,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沉积物与环境不断斗争的过程。

关键字:沉积岩形成过程沉积后期作用机理沉积岩是地壳上先形成的出露(或曾出露)的岩石,又叫叫做母岩,可以是岩浆岩、变质岩[1]。

沉积岩形成过程的讨论,是沉积岩形成理论的核心。

沉积岩石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问世,已经几十年,至今业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五十年代初期,苏联地质界曾经开展过一次关于沉积造岩作用的原动力问题的讨论。

题目可谓大矣,但答案却很少触及问题的本质。

例如,有人认为,“沉积物或沉积岩的产生,乃是矿物质在地表的迁移过程中发生分离(分异)和混合(掺合)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也有人认为,“沉积作用的原动力包含在介质物质,即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物质所具有的力能和岩石圈物质所具有的力能里面” [2]。

这些提法看起来大相径庭,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即离开物质的运动,表面地、片面地、形而上学地看待沉积岩的形成。

后来沉积岩形成作用的理论研究,也有了大的进展,但问题依然不少,亟待解决。

1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及来源沉积岩原始物质是形成沉积岩的物质基础,其来源有四种,即陆源物质、生物源物质、深源物质及宇宙源物质[3]。

陆源物质是母岩风化作用的产物,是沉积岩原始物质最主要的来源;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有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以及宇宙物质等,其中母岩的风化产物是最主要的。

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

沉积学 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

沉积学   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
1.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碎屑+新生成物质+火山碎屑+宇宙源物质
2.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 溶解物质、深层卤水
3.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 生物源物质
一、流体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牵引流:能沿沉积底床搬运沉积物的流体。
重力流:沉积物多呈悬浮状态搬运,在重力的作用下 整体流动的高密度流体。
(一)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内摩擦定律: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粘滞切应力与流速梯度是直线关 系,动力粘滞系数为常数。
3.风化壳的厚度 决定于母岩性质、气候、地形、构造等因素。 气候湿热、地形平坦、构造活动稳定,则风化壳厚度 较大;
古风化壳的地质意义和经济意义: 地壳上升、不整合的重要标志 古地理、古气候分析的重要依据 铁、铝、高岭土等矿产; 可以形成油气藏。
二、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其它来源
(一)生物成因的沉积物 1.无机成分为主的生物残骸
是生物的硬体部分——常保存为化石,成分为碳酸盐、 磷酸盐和硅质等。
2.有机生物残体
动植物的软体部分——有机物(碳氢化合物)。 经埋藏成岩后: (1)不溶物质——干酪根:不溶于有机溶剂的固体有机质。 (2)可溶物质——烃类、沥青等。
一部分转化为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煤等, 大部分呈分散状态存在于沉积岩中。
SiO2·nH2O(蛋白石)
K[AlSi3O8]→K<1Al2[(Si,Al)4O10][OH]2·nH2O→Al4[Si4O10][OH]8→
钾长石 +H2O
水白云母
+H2O 高岭石
Al2O3·nH2O(铝土矿)
(2)斜长石 产物同钾长石相似
斜长石→蒙脱石、黝帘石、绿帘石、方解石→高岭石→

蛋白石 铝土矿
受原子与离子特性、矿物特征、介质pH、Eh、生 物及气候条件等的影响。

矿床学11-沉积

矿床学11-沉积
❖ 生物分解产物参与对成矿物质的搬运;
❖ 促进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
(4)火山沉积成矿作用
无论是海相火山作用还是陆相火山 作用,均可带来大量成矿物质。这些物 质一旦进入水盆地,通过正常的沉积作 用形成矿床,便是火山沉积矿床;形成 火山沉积矿床的作用便是火山沉积成矿 作用。
2.沉积矿床的成因分类
以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为主形成的沉积矿床称为机械 沉积矿床,又叫砂矿床。
(2)海滨砂矿床 a.有关矿种有锆英石、独居石、钛铁矿、磁铁矿、硅砂。 b.有利成矿区域是河口附近、陆源碎屑发育的滨海带。 c.矿体成条带状沿滨线分布,厚仅数米、宽可达数百米, 长可达数千米。
桃园海滨砂矿床地质剖面图 1-含矿砂层;2-砂矿体;3-正长岩;4-淤泥层
d.矿床分类 海滨砂矿按矿体所在部位可分为海滨砂 矿和海成阶地砂矿。
除上述砂矿类型外,还有铌铁矿—钽铁矿砂矿及 水晶、萤石、磷灰石、石棉等砂矿。
玉石采场
(二) 蒸发沉积矿床(盐类矿床)
1、概念:盆地中溶解的无机盐类经蒸发作用沉淀或富 集而形成的矿床,又称盐类矿床。
蒸沉积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即 卤水浓缩过程中按盐类溶解度递增顺序依次沉淀。
蒸发沉积矿床的有用组分是盐类矿物和卤水。常见 盐类矿物如下:
(二)沉积矿床的形成条件
1.物质来源
盆地流域内的岩性特点和含矿性决定矿床的形成和 类型。
2.气候条件
蒸发沉积的盐类矿床只有在干旱气候环境中才能形 成。炎热潮湿气候,并且是准平原化地区的海或湖盆地 边缘地带,发育沉积型铝土矿;而温暖潮湿环境则发育 沼泽铁矿。
3.适宜的地貌条件 地貌对沉积作用的影响很大,因而对沉积矿床的形 成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4.地质构造条件 构造运动对沉积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含 煤、含磷、含盐等岩系可厚达数百乃至 数千米,显然, 没有地壳局部地段的长期下降是不行的。

常见沉积岩--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类

常见沉积岩--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类

常见的沉积岩四.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类化学岩主要是母岩化学风化后的溶解物质,在化学条件适当或有生物参与的化学作用下,从海水和湖水中沉积而成。

据基成分可分为: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硅质岩、碳酸盐岩,盐岩和可燃有机岩等。

这些岩石除碳酸盐岩外,一般分布较少,但大部份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成为有用的矿产。

(一)碳酸盐岩类岩石的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主要以方解石、白云岩为主,其次为一些碎屑物、泥质及生物遗体等。

主要碳酸盐岩有:1.石灰岩:岩石主要由方解石组成,质纯者呈白色,含有杂质时常呈灰色至灰黑色。

岩石致密坚硬,常具结晶结构、鲕状及生物结构。

2.白云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白云石,含少量方解石。

岩石较坚硬,具细粒结构,极少为鲕状结构,一般无生物碎屑。

3.泥灰岩:泥灰岩的成分复杂,它是介于碳酸盐岩和粘土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石。

标准的泥灰岩含25~50%的粘土物质。

岩石颜色较浅,呈灰色、浅黄色、浅绿色及紫红色等,结晶程度差,隐晶质至细粒结构,多呈致密块状,遇稀冷盐酸(HCl)剧烈起泡。

(二)硅质岩类硅质岩是由化学或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富含SiO2(70~90%),它主要由蛋白石、玉髓和石英等矿物组成,其次有粘土矿物、碳酸盐岩矿物及生物遗体等。

1.硅藻土:主要由硅藻类遗体及少部分放射虫类的骨骼和海棉骨针等所组成,具典型生物结构,颜色为白色或浅黄色。

岩石质较多孔,疏松易碎,层理不清,吸水性强,手摸时具粗糙感。

常与粘土岩共生。

2.燧石岩:是一种致密坚硬的岩石。

主要由玉髓、微粒石英和蛋白石等组成。

岩石坚硬、致密、均匀,具贝壳状断口,颜色多为灰色、灰黑色。

常呈层状、透镜状及结核状产出。

呈层状的燧石岩常与含磷或含锰的粘土岩或碳酸盐岩共生。

结核状者产于碳酸盐岩中或粘土岩中,往往沿一定层位分布,形成燧石条带。

微生物对沉积的作用

微生物对沉积的作用

微生物对沉积的作用微生物,这些肉眼难以察觉的生命体,在许多重要且复杂的自然过程中都发挥着作用。

其中,他们对沉积的作用是极其复杂和多样的。

微生物不仅可以通过影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改变沉积物的形成过程,还可以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来影响和改变沉积物的分布和特性。

微生物可以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来改变沉积物的化学性质。

例如,某些微生物可以通过氧化硫化物或还原硝酸盐来产生酸性物质,从而改变沉积物的pH值。

这些化学变化不仅会影响沉积物的物理性质,还会影响其周围的生物群落,从而进一步影响沉积过程。

微生物在沉积物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河流和湖泊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影响泥沙的沉积来改变河床和湖底的结构。

微生物还可以通过产生生物聚合物来影响沉积物的聚集和沉淀过程。

这些生物聚合物可以促使颗粒物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团块,从而影响沉积物的形成和分布。

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影响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来影响沉积过程。

有机质是沉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分解和转化过程受到微生物的影响。

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解有机质来释放出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被植物和其他生物利用。

微生物也可以通过转化有机质来影响其分解速度和方式,从而影响沉积物的形成和分布。

微生物对沉积的作用是极其复杂和多样的。

它们通过影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参与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以及改变沉积物的形成过程等方式来影响和改变沉积物的形成和分布。

这些影响不仅对地球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微生物对沉积的作用,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来改善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随着微生物学和沉积学的快速发展,微生物席沉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分支逐渐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

微生物席沉积学主要研究微生物与沉积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理解地球表层系统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席沉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硅质岩成因

硅质岩成因

硅质岩成因:具不同成因硅(质)岩SiO2的来源及形成方式也不同。

但总的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种:生物或生物化学沉积成因、化学沉积成因及交代成因。

(1)生物或生物化学成因SiO2的沉积条件是SiO2浓度>120×10-6、pH<7 的酸性环境。

但海水为弱碱性,则有利于碳酸盐沉积,而不利于SiO2沉淀成岩,但当大量菌藻类繁殖、死亡和有机质分解时,放出有机酸、CO2等,造成局部酸性水环境,便有利于SiO2沉积。

(从Fe2O3:FeO可以看出样本形成于局部酸性水环境)由此,生物或生物化学沉积成因硅质岩中,主要是水体中部分SiO2来源于生物,许靖华(1979)等认为该种成因又可分为藻类的捕获作用、硅藻的堆积作用两种成因。

①藻类的捕获作用,是在藻类富集生长区,它们在安静舒适的潮间-潮上环境大量繁殖,死亡后的遗骸在缓慢下沉至海底的过程中,藻类等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分泌一种粘液物质,捕获和粘结水体中的SiO2胶体质点,使之沉淀,这主2 要是由蛋白石((SiO2·nH2O)组成的骨骼容易被溶解,分散成溶胶状态保存在沉积物中,形成有机硅源。

这种生物和生物化学相伴生的沉积作用机理,已被叠层石硅质岩明暗相间的基本层及其中的藻迹微结构和丰富的有机质所证实。

②硅藻的堆积作用。

许靖华(1979)指出,前寒武系的大量燧石层主要是硅藻堆积而成的;以蓝绿藻为主的藻类是中元古代时期海洋中最主要的生命形式,它适应各种水介质条件,在海洋中广泛分布,这种生命体具有十分惊人的繁殖能力,是主要的造岩生物。

另外,海洋中的硅质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存活动,将海水中分散状态的硅质吸附组成自身的机体。

当其死亡之后,遗体就象雪花似的沉向海底在碳酸盐补偿界面以上,因海水为碱性,压力小、温度高,硅质生物遗体在下沉过程中便被海水溶解或部分被溶解,只有下沉到碳酸盐补偿深度以下的深水环境,由于压力大、温度低,才免遭溶蚀,形成生物结构较完整的硅质岩。

沉积物的分类和形成

沉积物的分类和形成

沉积物的分类和形成沉积物是所有地球表层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物质。

它们以各种方式形成,然后在地球表面上进行广泛的沉积和分布。

这些物质包括颗粒状、结晶状、生物质和有机物。

首先,在关于沉积物的分类中,除了它们的组成物质外,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产生方式为它们分级。

这些沉积物来源于人造结构、人类活动、水体运动、气候变化、生物活动、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

在组成物质方面,分为三个方面,包括物理性质沉积物,化学性质沉积物和生物性质沉积物。

在物理性质沉积物中,布赖泥、砾石、砂、卵石和碎屑是最常见的形式。

其存在物理切割或风化原因、水力击打或其他力运动导致产生了物理性质。

在化学性质沉积物方面,这些化学性质产生于风化、化学变化、化学沉淀和其他化学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盐和膏。

在生物化学沉积物方面,这些物质是在生物体外部或内部形成的,包括骨骼、贝壳、牙齿、植物残渣和其他生物残渣。

其次,在沉积物的形成过程方面,它们总体上可以分为湖沼沉积物和海洋沉积物。

对于湖泊和河流的形成,它们往往受温度、降雨、水流速度、水流方向和底部底层的形态而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当水体安静时,底层沉淀的物质会慢慢形成沉积物,而这种物质往往是由矿物质和生物质组成的。

然而,在海洋沉积物形成方面,它们的形态和产生原因大有不同。

在浅海或水平流下,风干、氧化、沉淀和淀积成为了海洋沉积物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沉积物可以根据颗粒大小分为颗粒状物质和稀疏的泥状物质。

当形成深海沉积物时,来自地壳内的质量、运动和地壳运动灰烬成为影响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深海沉积物可以被紧密地压缩和成形为岩石,例如页岩、黑板岩和泥岩。

在总结方面,沉积物既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也有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和深海沉积物。

在分类方面,物理性沉积物包括布赖泥、砾石、砂、卵石和碎屑;化学性沉积物包括盐和膏;生物化学沉积物包括骨骼、贝壳、牙齿、植物残渣和其他生物残渣。

在形成方面,对于湖泊和河流的形成会受到温度、降雨、水流速度、水流方向和底部底层的形态的影响;而海洋沉积物的形态和产生原因大有不同,需要考虑风干、氧化、沉淀、淀积和地壳运动灰烬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