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选择,填空,判断1 . 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 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 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2.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 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3.现实型文学特点:再现性,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的特点:表现性,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特点:暗示性,朦胧性。
4.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1)古代三种文学类型杂揉在一起(2)近代三种文学类型充分发展(3)现代文学类型多向流变5.三种主要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6.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报告文学7.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形象层面,意蕴层面形象层面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性的统一言语层包括:是内指性的,具有心里蕴藉性,具有阻拒性文学意蕴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8.中国古代对文学层面的认识:(1)二层次说:庄子----言意说,《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三层次说:王弼(三国)-----言象意。
9.西方对文学层面的认识:(1)四层次说----但丁(中世纪):字面意义,比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意义(2)二层次说-----黑格尔(近代,18世纪):外在性状,内在意义(3)五层次说------英伽登(20世纪):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冲图示化面貌,再现客体,形而上的特质。
10. 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即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通常有三种: 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 统称艺术至境三美神。
分别简称典型、意境和意象。
人类的精神需要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 作为全面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文学艺术, 便渐渐形成三种基本类型即写实型、抒情型(又称理想型) 和象征型; 形成三种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即典型、意境和意象.11.1888年4月,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观点。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其他文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形式的艺术性表达,诉诸于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
2.文学的特征
(1)艺术性:文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2)虚构性:文学创作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独立的世界。
(3)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
(4)普遍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5)多元性:文学包括多种文体和流派,以及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二、文学的分类
1.根据叙事方式的分类
(1)史诗:叙述英雄事迹和民族历史,常以韵文形式进行。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相对于不自由的、片面发展的现实个性而言的。
在文学活动中,现实不自由的、片面发展的个性,在审美理想的作用下升华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个性。
审美个性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性的复归。
2、文学形象文学形象即意象,它是由语言文字的涵义构成的,又是被读者内心体验到的,它融合了主体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想象力等。
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意象性和模糊性。
3、审美意象文学形象的核心是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审美意识的基本单位。
文学形象的创造就是审美意象的创造。
审美意象构造的材料是生活经验即感性意象,它不经过抽象和概念化阶段,而是在审美理想(人的自由要求)作用下,转化为审美意象。
4、审美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由于解除了现实关系,我们能够以自由的审美主体的身份,重新感受生活,思考人生的真谛,体验人生的价值。
审美体验是对人生的全身心的体验,具有知情同一性;审美体验是超现实性的,达到了哲学的高度,成为对生存意义的领悟。
5、文学的虚拟性文学作为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虽然要以现实为基础,但又必须按照审美理想选择、改造生活中的素材和体验,塑造审美意象。
由于审美理性的作用,文学描绘的世界偏离了现实世界。
但文学的虚拟性又给人以真实感。
由于审美意识是充分的非自觉意识,主体丧失了理智,把幻象当作真实;又由于主体与客体融合,对象意识成为自我意识,所以我们才会有艺术同情。
6、原型原型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
所谓原型是指文化-心理原始结构。
文学原型即原始文化-心理活动,分解开来包括原始巫术文化和原始意识。
文学发源于原始巫术,它是文学的母体、胚胎和前结构。
文学意识的前身是原始意识,原始意识结构也成为文学的深层心理结构。
7、神话传说神话传说和巫术礼仪是原始文化的两种基本形态。
神话传说以神话故事来表达原始人对世界、历史的认识,是原始人的百科全书,也体现他们的情感愿望。
对原始人而言,神话不是虚构,更不是一种文学活动,而是绝对真实的记述,不容怀疑。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
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
(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
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
(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无论在中国或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诗论”,因为诗的起源最早。
19世纪以前,整个文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笼统而未分化的状态。
19世纪以后,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从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习惯将文艺学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文学发展史,即按照历史的顺序研究一定范围内文学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规律,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对一定时期的文学思潮和创作实践进行总结。
文学史可按国别、地域划分,如《欧洲文学史》、《英国文学史》;也可按历史时期为断代史,如《中国当代文学史》;也可按作品种类划分为专史,如《中国小说史》、《中国诗歌史》2、文学批评,即对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学现象(泛指一切与文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评论的科学。
其主要对象是当代的作家、作品、文学潮流。
3、文学理论,即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上述三分支之间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
文学理论为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提供理论武器,离开文学理论的指导,文学发展史就成了一笔糊涂账,文学批评也就失去了活的灵魂。
反过来,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又可以丰富、补充和发展文学理论。
注:“三分法”影响很大,但本课程还是倾向于采用“五分法”,即在以上和分支的基础上,再加上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
因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有着历史的发展,理应同文学发展史一样,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比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气质与风格的关系、文学鉴赏的条件、文学的社会作用等等。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意象”说、“滋味”说、“物感”说、“象外”说、“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意境”说、“出入”说。
4.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克罗齐”直觉”说康德:审美态度说弗洛伊德:“无升华意识”说荣格“原型”说5.文学社会学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久远的渊源,中国古代可以上溯到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在西方,文学社会学的初坯可以追溯到18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
他在其社会学著作《新科学》中“发现了真正的荷马”并以古代希腊社会研究的成果来考察荷马及史诗创作,从而开创了把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
6.法国的艺术理论家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六个基本观念:(1)艺术活动论(2)艺术交往论(3)艺术生产论(4)艺术反映论(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6)人民文学论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恩格斯:“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与物质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的性质)2.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说3.中国古代的“感物说”,就强调天人合一、物我相通,但这并不影响很多文论家对世界的强调。
4.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讲“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5.《尚书·尧典》:“诗言志”6.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第一大点: 文学理论1. 文学定义和特点a.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b. 文学的特点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2. 文学分类与流派a. 文学的分类方式和标准b. 主要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3. 文学审美理论a. 审美的概念和特征b. 主要审美理论的介绍和比较4. 文学批评方法a. 文本批评和作品批评的关系b. 传统和现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5. 文学与社会文化a. 文学反映社会文化的作用b. 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分析第二大点: 文学史1. 古代文学史a. 古代文学发展的特点和重要作品b.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介绍2. 近代文学史a. 近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背景b. 近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 现代文学史a. 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主要特点b. 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介绍4. 当代文学史a. 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作品特点b. 当代文学的反思和创新5. 文学与时代精神a. 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b. 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第三大点: 文学作品分析1. 文学作品与艺术形式a. 不同艺术形式对文学作品的影响b.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分析2.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a. 文学作品的结构组成和层次分析b.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3.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a. 文学作品的主题提炼和分析b. 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评析4. 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审美a. 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b. 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5. 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a. 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b. 文学作品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分析第四大点: 中国文学概览1. 古代中国文学a. 古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和瑰宝b. 古代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2. 近现代中国文学a.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崛起和发展b.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诗歌与韵文a. 中国诗歌的特点和形式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4. 散文与小说a. 中国散文的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品5. 戏曲与戏剧a. 中国戏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第五大点: 国外文学概览1. 古代西方文学a.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发展和特点b.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2. 欧洲文学a.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特点和作品b. 欧洲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美国文学a. 美国文学的发展和主题特点b. 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4. 亚非拉文学a.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发展轨迹b.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5.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鉴a. 跨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b. 文学互鉴的案例分析和启示总结:。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西方的艺术模仿说认为,如果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的话,那作家、艺术家就是“模仿者”。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后世许多文艺理论家、艺术家都持这种观点。
2.西方另一些理论家认为,艺术主体实质是移情者。
德国心理学家费舍尔父子、立普斯、伏尔盖特等都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3.文学创造一般过程划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
4.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三个环节。
5.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
6.文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
7.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忆法(把那些对自己刺激最强的信息直接与中心意念挂钩),挨次扫描法(对记忆的所有有关内容反复而有系统地搜寻,直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按层次推论法(作家把所需回忆的信息按类别、分层次地在头脑中搜寻,并不断与中心意念相联系、比较,以提取最精确、最能符合意念的信息)。
8.想象主要有三种: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9.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将联想归纳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10.真、善、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真、善、美是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 的价值结构,它们相互融通,属于人类三个根本的精神世界:认识、伦理和美学。
11.“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12.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一说.并产牛了广泛的影响。
13.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4.西方提出的“三一律”,要求动作、情节、时间空间的整一。
15.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即意境、典型和意象。
16.典型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
17.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0个、20分)1、文学包括3个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文本由三个部分构成:语言系统—言、形象系统—象、意蕴世界—意。
3、文学的唯一媒介物是语言。
4、文学理论的四大分支: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
5、把典型人物说成“熟悉的陌生人”的是别林斯基。
6、庄子:“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二、名词解释(4个、20分)1、再现论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再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2、实用说“实用说”是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
“实用说”的文学观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但它同时也注意到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3、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先秦“诗言志”说(《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朱自清评其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4、课本剧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
改写的时候注意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
5、蒙太奇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说明电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同样的东西因不同的剪辑表现出不同的意义。
6、三一律三一律(three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
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1.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中国的“文学”定义:先秦最早使用“文学”一词是《论语.先进》。
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汉代《史记》、《汉书》中有“文学”与“文章”之分。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依据文辞的音韵形式,将韵文划归为“文”,将散文划归为“笔”。
西方“文学”定义: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literature变为专指“想象的作品”。
3.文学的定义:文学是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4.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文学学)。
研究文学的学问最早称为“诗学”或“诗论”。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5.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了文学活动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作品与世界的关系——文学本质论作品与作家的关系——文学创作论(三角关系图)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文学作品论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文学接受论6.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经验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形式主义方法、比较文学方法第一章文学本质论1.文学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奴隶制时代《硕鼠》《七月》,封建时代《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资本主义时代《名利场》《悲惨世界》2.文学被称为“语言艺术”是根据艺术媒介所做出的分类。
艺术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3.(简答)什么是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什么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它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人为表现中心,建基于人与世界之间的一种价值关联之上。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渗透的状况;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表现为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与深层的功能性、理想与认识性。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二章1. 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文学观念不发展变化的.2. 文学四要素:艾布拉姆斯: 世界,作家,作品,读者3.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募仿或再现。
4. 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情感自然流露。
5. 实用说: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6. 客观说:把作品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
7. 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就这种关系,强调读者对作品的的感受和创造.8.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性质的,凝聚着个体经验的,交通耸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9. 符号论文化概念的提出者是卡西尔10. 经验和体验:个人的经历和见闻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称为经验。
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意、诗意和个性的部分.11. 寓教于乐的观点:由古罗马时的贺拉斯提出的11. 价值阅读:读者试图尽可能的敏锐的和准确的描述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12. 审美审美是指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美的观照和感悟和判断.13. 艺术真实性:就是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合情合理的性质.14. 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由作者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而尚未阅读的实际语言形态.而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的实际语言形态.简言之,文学文本加上读者阅读变成文学作品.15. 节奏: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的时间所呈现的长短、高低、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16. 文学层面: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词法、句法、篇法等方面构成的语法规则.17. 文学语言组织、形象系统、意蕴世界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是直接和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文学形象系统是由文学语言组织所呈现的感性生活画面,而文学意蕴世界则是指文学语言组织和文学形象系统所可能展现的深层体验窨,是文学的最核心层面.第三章1. 文学形象指文学文本中呈现出来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自然的人生图画.2. 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生命律动的本质特征,韵味无穷的美感特征.3. 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隔、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4. 文学象征意象指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的和完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基本概念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文学活动:文学以活动的方式而存在,是整个人类活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文学活动作为文学理论的客体是复杂的多层次系统.从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 文学理论的性质【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
【对象和任务】 任务: 世界 (文学四要素) 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发展的根由、规律。
M 。
H 。
艾布拉姆斯 2。
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作品 《镜与灯》 3。
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4.作品构成论: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读者 作家5。
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应有品格】实践性: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其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也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价值取向:民主的:以提倡广大人民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为归依;科学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总结出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经验,具有深厚的学理性;现代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 文学理论的形态【形态多样化依据】文学活动过程分类两种文学哲学: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反应→反映论视角(马克思主义) / 表现论文学心理学:创作-作品-接受是一个心里转换过程,带有特殊的心理行为。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文艺学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A世界:艺术模仿论〔再现论〕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西方: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柏拉图提出理式世界、感觉世界、艺术世界。
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否认艺术。
亚里士多德人提出对世界的摹仿有两种:历史学家对世界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个别的、具体的事;诗人对世界的摹仿——具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或应有的事。
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到达真理。
肯定艺术。
中国:观物取象说需注意的问题:文学不能脱离世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文学所反映的世界不等于现实生活。
B 艺术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中国:“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应该注意的问题: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
文学的表现活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文学本质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C作品:艺术形式论〔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
“陌生化”效果。
强调从形式构成中去阐释内容所具有的审美效果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
表达性作品二元对立需注意的问题: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中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把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隔绝开来,孤立起来,是片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无论在中国或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诗论”,因为诗的起源最早。
19世纪以前,整个文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笼统而未分化的状态。
19世纪以后,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从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习惯将文艺学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文学发展史,即按照历史的顺序研究一定范围内文学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规律,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对一定时期的文学思潮和创作实践进行总结。
文学史可按国别、地域划分,如《欧洲文学史》、《英国文学史》;也可按历史时期为断代史,如《中国当代文学史》;也可按作品种类划分为专史,如《中国小说史》、《中国诗歌史》2、文学批评,即对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学现象(泛指一切与文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评论的科学。
其主要对象是当代的作家、作品、文学潮流。
3、文学理论,即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上述三分支之间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
文学理论为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提供理论武器,离开文学理论的指导,文学发展史就成了一笔糊涂账,文学批评也就失去了活的灵魂。
反过来,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又可以丰富、补充和发展文学理论。
注:“三分法”影响很大,但本课程还是倾向于采用“五分法”,即在以上和分支的基础上,再加上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
因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有着历史的发展,理应同文学发展史一样,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比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气质与风格的关系、文学鉴赏的条件、文学的社会作用等等。
文学理论的任务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这种划分法与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有关,他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读者、世界这四要素构成的。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的中国文学理论,应具有两个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
(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1、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实践的总结,它来源于实践并受实践检验,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2、文学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文学理论也应与时共进,不能固步自封、僵化守旧。
3、辩证对待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思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它公开宣布文学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反对“回到古典”和“全盘西化”,但同时又主张要汲取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合理的文学理论成果。
因此,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同一客体可以形成多对象,并可运用多视角、多方法加以研究,所以形成了多样化形态。
从不同角度观察,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一、世界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之一,即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由于文学活动总是涉及到一种意识反映行为,这就成为艺术模仿论和再现论的立论根据。
在西方以摹仿说为中心的再现理论是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一种文学观念。
很多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都认为艺术的本性在于对自然的摹仿和再现。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再现生活。
在摹仿说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影子的影子”、“模仿的模仿”,和真理隔了三层,并因此而否定艺术存在的合理性。
亚里斯多德则认为一切艺术实际上都是摹仿,它们的区别只在于摹仿所用的媒介和摹仿所取的对象、所取的方式不同。
与柏拉图所持的观点相左,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同样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诗甚至可以比历史记录包含更大的真理性。
与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强调了文学与世界的联系,肯定了文学的价值和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诗学》被誉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奠基之作,他的主张成为后来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一千余年”(别林斯基语)。
摹仿说的代表人物还有德谟克利特、达?芬奇、莎士比亚、歌德、雨果、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以摹仿说为中心的再现理论直到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兴趣后才受到冲击,但仍有不少人坚持此说,比如别林斯基。
中国人虽然没有古希腊那种“摹仿说”,但从“观物取象”说可以看出,中国古人也认识到,文艺的起源是与人“观”天地鸟兽的运动变化并加以摹仿的行为有关的。
在中国古代,虽然再现说整体上不受强调,但仍有不少人持此观点,如司马迁、刘勰、白居易、梁启超等,都曾论述过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再现说侧重从客体方面,从文学的外部关系和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艺术的性质,强调文艺对生活的依赖关系和反映关系,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但在旧唯物主义影响下,再现说忽视文艺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否认艺术来源生活却可以高于生活,反映生活却又可以改造生活,将艺术与生活等同起来。
尤其是发展到十九世纪,当再现说失去了早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后,其理论上的缺陷便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
二、作者文学活动不仅与生活有关,而且与作者有关。
作者创作了作品,并在作品中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并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情。
这样,作者在文学活动中便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情感,因此文学也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侧重于从作者方面研究文学,便出现了“表现说”文学观和艺术观。
中国古代文论中很早就有表现说观点,一直强调作品与作者情感的关系。
强调文学是作者的表现的产物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传统,这典范地体现在早先秦就形成的“诗言志”说中。
“诗言志”说认为,诗歌是作者的情感和志向的表现。
但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这种作者表现观往往是与“观物取象”所代表的反映世界的观念和谐共存的。
在西方,对文学与作者的联系、作品表现功能的认识产生较晚。
19世纪,随着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表现说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
“表现说”认为作家是文学活动的中心,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因而应从作家方面来考察文艺的本质和特征。
主张艺术是是艺术家内在本性和情感的自然表现,作品的价值来自作者本身的价值,它所表现的有情感和本能这两方面,后者指生命的原初状态和潜意识的心理层次。
再现说视文学为镜子,表现说视文学为灯盏——燃烧着作家思想情感的灯盏。
表现说与摹仿说相比有三方面突出区别:一是在文学本质问题上,表现说不是突出被摹仿的世界的决定作用,而是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文学批评家柯勒律治以及美国作家爱伦?坡都强调过诗是情感的表现;二是在文学批评问题上,更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创造作用;三是在文学创作问题上,不是强调文学创作对客观规律的遵循,而是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如柏拉图将文艺看成是灵感的表现,康德也认为艺术是天才的产物,诗是“想象力的自由游戏”。
表现说侧重从作者角度,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文学现象,弥补了再现说忽略创作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弱点,对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有不少新的发现和阐明。
但近代西方兴起的表现说,其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它强调文学艺术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并认为人的情感以及表现这种情感的艺术是与现实无关的,这显然是错误和片面的。
因为事实上,人的任何情感都是由种种物理的、心理的、环境的和传统因素构成的总体关系,是现实与外部现实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
三、作品文学所反映的世界并不等于世界本身,文学表达的情感也与作者的实际情感有别,因而,作品便具有了独立价值。
作品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它是作者的艺术创造、能超越现实事物的本真状态,包含着更为普遍的、深刻的意蕴,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作品一经产生便具有了客观独立性,成为“第二自然”。
于是,便有人侧重于从作品的角度来研究文学。
俄国形式主义出现于1914年,以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评未来派诗歌的文章《词语之复活》为发端,到1930年停止活动。
其代表人物主要是什克洛夫斯基和雅各布森。
此派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反对把文学作品当做历史文献,反对以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心理学等方法来研究文学,试图创立一种独立的专门研究文学材料的“文学科学”。
他们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笼统的文学,而是“文学性”,是使一部作品成其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作品的“形式价值”,同时,什克洛夫斯基还提出有名的“陌生化”理论。
英美新批评派以1941年美国兰色姆(1888—1974)的《新批评》一书而得名。
这一批评学派的代表人物除兰色姆外,还有英国诗人艾略特(1888—1965)、理查兹(1883—1981)和韦勒克?沃伦等。
兰色姆创造了一个术语,即“文学本体论”。
他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品。
而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是细读文本,详加分析,不重视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
在作者——作品——读者这三个文学活动的环节中,它割去了作者和读者这两个环节,而将作品这个中间环节作为独立自在的实体。
新批评派在盛极一时之后,终于在50年代末期开始趋向衰落。
新批评派理论对我们有启发意义,即说明了作品本体分析,尤其是语言形式分析的重要。
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它舍弃了文学活动的其它几个环节。
另外,其作品分析仅限于语言形式,特别是修辞手法,不能顾及全盘。
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在法国盛极一时。
结构主义将文学结构提高到自主地位,试图在繁多现象背后寻找“秩序”,在表层的活动下面发掘深层的结构关系,并提出了种种原理,设想了种种模式。
这对美学和其它人文学科的科学化、精确化,起到了推倒作用,有着重要的启迪。
但结构主义仅仅用抽象的结构分析的方法来探讨作品,将复杂的社会的、心理的文学现象简化归结为语言现象,割断了文学与生活及作者的关系,这显然是有其难以克服的唯心主义、形式主义的消极因素。
作品本体论经历了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等阶段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并与“再现论”和“表现论”相抗衡。
此论在突出作品形式的魅力,开阔作品研究新途径方面具有意义。
但它将文学仅仅视为作品形式,并以作品研究海关了文学的整体研究,显然导致了唯心主义和形式主义。
四、读者文学活动不只是作者的创作活动,它还包括读者的阅读鉴赏活动,只有经过读者阅读,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