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分析与研究

合集下载

合社科联字[2009]3号

合社科联字[2009]3号

合社科联字[2009]3号关于举办“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理论研讨会的通知市有关部门、省暨合肥市有关专家学者: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决策部署,合肥、芜湖、蚌埠三市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经研究决定,联合举办“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理论研讨活动。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围绕建设“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区域”的总体要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对策措施,推动合芜蚌三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开创全省自主创新工作新局面,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二、参考选题参与研讨人员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体制机制创新、集聚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产业、优化创新环境等重点问题,可参考以下选题,也可自行选题,认真撰写论文或调研报告。

1.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思路研究2.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目标定位研究3.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主要任务研究4.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政策措施研究5.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研究6.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在全省发展战略中的定位与功能研究7.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与省“十一五”创新推动战略关系研究8.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如何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研究9.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与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关系研究10.合肥、芜湖、蚌埠三市自主创新的优势与劣势对比分析研究11.合肥、芜湖、蚌埠三市在合芜蚌试验区中的功能与定位研究12.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创新型产业升级与培育的对策研究13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创新型人才、企业家培养与集聚工程研究14.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创新型载体与平台建设研究15.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创新文化与环境的培育与优化研究16.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投融资体制配套改革研究17合芜蚌试验区建设科技教育体制配套改革研究18.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人事分配制度配套改革研究19.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土地管理制度配套改革研究20.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研究21.合芜蚌试验区建设行政管理体制配套改革研究三、组织安排本次研讨活动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社科联,芜湖市委宣传部、芜湖市社科联,蚌埠市委宣传部、蚌埠市社科联联合主办,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社科联牵头并具体承办。

安徽合芜蚌产业自主创新之我见

安徽合芜蚌产业自主创新之我见

安徽合芜蚌产业自主创新之我见【摘要】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

本文主要围绕安徽合芜蚌地区产业自主创新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自主创新的建议,提出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合芜蚌;产业;自主创新;建议自主创新是异于技术引进以及模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来达到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的目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愈演愈烈的经济竞争背景之下,安徽合芜蚌产业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中把握主动权、赢得有利地位,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1.自主创新的内涵在内容上,自主创新包括:一是原始性创新,即前所未有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及原理性主导技术等独特的创新成果;二是集成创新,即通过对各种现有的相关技术的融合汇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新兴产业;三是引进技术再创新,即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在过程上,自主创新包括:一是知识创新,即着重对自然界进行研究从中获得新发现,主体为大学及科研院;二是技术创新,是着重将理论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以服务于人类,往往以企业为主体。

2.合芜蚌的发展现状2.1合芜蚌概况安徽合芜蚌是安徽省的合肥、芜湖、蚌埠三城市的合称。

合肥市是安徽的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它通过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与城市功能的完善在竞争中崛起,展示了并不多见的“朝阳”城市的现象;芜湖市,处于皖南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中心地位,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蚌埠市是仅次于合肥的省内重要交通枢纽以及科教中心,工业基础也比较好。

近几年,由于区位优势减弱,蚌埠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全省的中等水平。

2.2合芜蚌自主创新建设成就及问题2008年10月,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启动建设,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把经济社会发展看作一个社会经济系统,从生产、消费、社会文化以及居民点的分布等着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之上形成新型结构系统。

关于提高蚌埠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基于合芜蚌综合配套改革试

关于提高蚌埠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基于合芜蚌综合配套改革试
E l i s l : r i c l : e r ' a n a my l区域 经 济
关于提高蚌埠市 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 —
基 于合芜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发展视角
安徽 蚌 埠 2 3 3 0 0 0
石 舍 玉
安徽 财 经 大 学
项 目资 助 : 安 徽 财 经 大 学2 0 1 4 年 度 大 学 生科 研 创 新 基 金 项 目。项 目编 号 : X S K Y 1 4 1 0 Z I 3
摘要 : 2 0 0 8 年, 安徽省 委按 照 胡锦 涛 同志视 察安徽 时 的指示 , 在原 有合肥 市 国 家科 技创 新型 试点市 的 基础上 扩展 范 围, 深化 内涵 , 创立 了合 芜蚌 自主创 新综合 改革试验 区。合 芜蚌 自主 创新综合 配 套改革 试验 区建设五 年 以来 , 合 肥 、 芜湖、蚌埠三市 充分 发挥主体作 用和科教优 势 , 有效 带动全省 提 高 自主 创新 能力。对于蚌埠 市而言 , 试验 区的 建 设带来 了巨大 的机遇 , 同时 , 提 高蚌埠 市 自 主 创新 能力从而促进 整个综合 配套改革试验 区的发展意 义重大。本 文 在蚌埠市加 入合 芜蚌 试验 区的背景下 , 针对蚌 埠市 自主创新 发展的现状 , 提 出 了促 进蚌 埠市 自主创新 能力发展 的一
系列 建 议 。
关键词 : 自主 创新 ; 合 芜蚌综合 配套改革试验 区; 建 议


合 芜蚌试验 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简 介
安 徽省 委 、 省政 府 下 决 心建 设 “ 合 芜蚌 自主 创 新 综合 配 套 改 革试
创 新 是 一个 国家 和 民族 兴 旺 发达 的 不 竭 动 力 ,同时 也 是提 高 验 区 ” , 根 本 目的 是发 挥 科 教 创 新 优 势 , 带 动 全 省 促 进 资 源 的 合 产业 竞 争 力 和 经 济 发 展水 平 的关 键 。提 高 自主创 新 能 力 , 是促 进 理配 置 , 更 好 的实 现可 持续 发展 。 安 徽 省转 变 经 济 结 构 和促 进 产 业 升 级 的 重要 举 措 , 也 是 实 现 安徽 合肥 、芜 湖 、 蚌埠 3市 是安 徽 省 十分 重 要 的 3 个 经 济 和 工 业 省跨 越 式 发展 的根 本途 径 。 自主 创 新 暨建设 “ 合 芜 蚌 自主创 新 综合 配套 改 革试 验 区动 员大 会 ” 。 中心 , 其中 , 蚌 埠 市 是 皖北 地 区经 济 发展 的 中心 , 而 合 肥 市 与 芜 很 强 的辐 射 效 应 , 促 进 蚌 埠市 提 高 自主创 新能 力 , 对 于提 高 皖 北 2 0 0 8年 l 0 月 1 7日 , 安徽 省委 、 省政 府 在 合肥 召 开 全 省 推进 湖 市 , 分 别对 应 皖 中和 皖 南地 区的 发 展 。蚌 埠 市 对 皖北 地 区具 有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26•【字号】皖政办[2009]37号•【施行日期】2009.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09〕37号)合肥、芜湖、蚌埠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试行)》(皖发〔2008〕17号)精神,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思路立足现有创新平台资源基础,探索“科技路路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资源的整合与结合,以联通产业研发、融通成果转化为重点,打造一批共性技术研发高地和创新型产业成果转化基地;以畅通要素流动为突破口,构建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的交易大市场;以贯通中介服务、互通资源共享为保障,营造研发有力、转化顺畅、交易活跃、服务高效的大环境,努力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立体化、网络化、一体化区域创新大平台。

二、总体目标到2010年,初步形成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高地,基本建立科技中介服务和资源共享体系框架,基本确立“科技路路通”模式,基本建成创新要素交易大市场,工作推进体系逐步向全省辐射、延伸,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

到2012年,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多层次成果转化载体建设基本满足创新型产业发展需要,基本建立科技中介服务和资源共享体系,形成创新要素集中区、成果转化示范区、机制创新先行区,创新要素交易大市场成为全国最具影响的品牌之一。

三、主要任务(一)实施五通工程,构建区域创新特色大平台。

1.产业研发联通工程。

积极促进研发载体与产业发展、研发成果与交易转化、研发机构之间以及与企业的联通,着力打造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高地。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一体化问题探析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一体化问题探析

( ) 快 实 现 经 济 发 展 方式 的 转 变 1加
中央在 20 0 9年 全 国 经 济 工 作 会 议 中 明确 提 出 :更 加 注 “
重 推 进 改 革 开 放 嚣I 自主 新 , 强 经 济 增 长 活 力 。 这 意 味 着 增 ”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转 变就 是 实 现 经 济 增 长 从 主 要 依 靠 增 加 物 质 资 源 消 耗 向主 要 依 靠 科 技 进 步 、 动 者 素 质 提 高 、 劳 管理 创 新 转 变 。 十 七 大 报 告 中 明 确 指 出 : 高 自主 创 新 能 力是 国 家 提
特 大 城 市 为依 托 , 增 长 形 形 极“ 20 。 0 8年 胡 锦 涛 总书 记 在 视 察 安 徽 时 明 确 提 出 :安 徽 教 “
育 资 源 丰 富 , 技 实 力 比较 强 , 该 在 自主 创 新 方 面 有 更 大 科 应 作 为 ” 为贯 彻 落 实党 的十 七 大 精 神 和 胡 总 书 记 考 察 安 徽 时 。 关于 “ 自主 创 新 方 面 有 更 大作 为 ” 重 要 指 示 。2 0 在 的 0 8年 1 O

建设创 新型国家。 验 区以“ 试 自主 创 新 ” 主 题 能 有 效 地 促 进 为 技 术 创 新 活 动 与 经 济 活 动 的互 动 , 低 对 自然 资 源 的 依 赖 程 降
度 和 对 生 态 环 境 的破 坏 程 度 , 动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由 粗 放 推
型 向集 约 型 转 变 日 。
体制机 制 , 转变发展理念 、 新发展模 式、 对 创 改革 管理 机 制进行 改革试 验 , 以期 在 区域 发展 模 式创 新方 面进行 实践 , 筑经 构

合芜蚌试验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认识

合芜蚌试验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认识

合芜蚌试验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认识【摘要】近年来,安徽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对产业支撑作用有所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去年达到3907亿元,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典型创新型企业,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

但也应看到,我省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相比还不适应,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多数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对此,笔者基于调研,就合肥、芜湖、蚌埠三市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一些构想。

【关键词】合芜蚌试验区;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一、合芜蚌试验区背景、发展及现状开展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合芜蚌试验区是省委、省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推进自主创新体制机制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

自2008年10月安徽省设立合芜蚌试验区以来,试验区已经在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仅2009年一年,试验区新兴产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户,占安徽省总数的70%以上,在全省新认定的99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试验区累计达589家,占全省总数近60%。

试验区三市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占全省的55%和64%。

在创新要素的带动下,去年1―11月份,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343.5亿元,其中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6%,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3个百分点。

近期,国家已同意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由此“合芜蚌试验区”将上升到国家层面并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合肥、芜湖、蚌埠三市稳定增长速度和中部大多数城市一样,主要不是源于自主创新,而是由投资驱动带动的高增长。

由于无法或很少获得核心技术,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购进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65%以上,70%以上设备投资依靠进口。

同时,由于缺乏鼓励自主创新的机制,使得大部分企业宁愿低水平复制生产能力,也不愿意在技术和人力资源上投资。

各城市产业结构趋同化明显加快,而产业结构升级却不明显。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政策探索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政策探索

· 10 ·丝路视野【摘要】“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为抓手,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探索具有安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积极落实执行国家试点政策的同时,安徽省及合肥、芜湖和蚌埠三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措施,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以创新试点政策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经验总结。

【关键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省份;合芜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政策探索张文君(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00)一、合芜蚌试验区创新试点政策概述2008年10月,安徽省合肥、芜湖和蚌埠三市紧紧围绕《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国家各项试点政策的实施,并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股权激励试点,协同推进财税支持、科技金融、管理创新、人才特区、创新创业等各项试点工作,合芜蚌试验区试点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见图1)。

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合芜蚌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月还批复同意《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要求安徽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合(肥)芜(湖)蚌(埠)地区为依托,与建设创新型省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统筹结合,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行创新改革试验,授权安徽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普惠性税收政策、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在合芜蚌试验区开展的科技创新试点政策有170多项,其中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23项、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政策12项、税收政策28项、财政科技投入政策10项、科技金融政策17项、人才政策14项、创新创业政策18项、综合类政策50多项;其中国家层面出台政策60项、省级层面出台政策49项、市级层面出台政策67项。

图1 合芜蚌试验区创新试点政策体系图二、合芜蚌试验区政策突破点和成功经验“十二五”以来,安徽省合肥、芜湖和蚌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别构建了扶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

安徽合芜蚌试验区自主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安徽合芜蚌试验区自主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财政 科 技投 入 占
4
在 国 家首 批 认 定 的 自主 创 新 产 品 中 我省 有 9 个 产 品 入
7 围 其 中合芜 蚌 三 市 有 7 个 占全 省 的7 7 . %

市 财 政 支 出 的 比 重 达 2 8 % 高 出全 省 1



个百 分 点


20 09


分 别是 :语 音


发 展观 而 做 出 的重 大战略决 策 其 目的是 通 过体 制 机 制 的突

9 自去 年 1 0 月 1 7 1 合芜 蚌试 验 区 建 设 启动 以来 省 及 三 市 按 照 先行 先试 勇于 突破 ; 政 府推动 市 场 主 导 ; 突出重 点
, “ , , ,
形 成 特 色 ;省 市 共 建


16 6 %

工 业 总产 值 增 幅 比 全 省 增 速 快 7 4 6 个
百 分点 合 芜 蚌地 区 对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的集 聚 作 用



步 凸 现 产 业 集 中度 稳 步提 升 电子 信 息
, ,



公 共 安 全 光 伏 生 物 质 文化 创意 节 能 环 保 等
、 、

术 产 品 在 出 口 产 品 中所 占比重 分 别达 6 4

1% 和7 0 8 % 。

今年第
车股 份 有限 公 司 ) 机 动 车尾 气 道 边 监 测 系统 B D H


1
(安徽
季 度 合芜 蚌 3 市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增 加 值 占G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分工与合作的有利条件 、 创新投融资机制和建立 稳定 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 合芜蚌 自主创新试验 区建 设 的
几点建议。 关键词 : 芜蚌试 验 区; 合 自主 创 新 ; 长 三 角 泛 中 图分 类 号 : 14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 2 X(00J5— 0 9— 4 17 90 2 1 0 0 1 0
21 0 0年 1月 1 国务 院 正式 批 复 《 江 城 市 21 3, 皖
带承 接产 业 转 移 示 范 区 规 划 》 将 安 徽 沿 江 城 市 带 域 , 区域经 济 发展 三个 最 大 的 “ 长 核 ” 对 全 省 , 是 增 , 承接产 业 转 移示 范 区 ( 含 蚌 埠 市 ) 设 纳 入 国 家 创新 能力 的 提升 和经 济 的发展 具有较 强 的带 动作用 不 建
芜蚌试 验 区建设 中 当前 还 存 在 一 些 问题 和不 足 , 与
其 以科 技 创新 为特 色 、 辐射还有 一定 距离 。
1 合 芜 蚌 自主 创 新 试 验 区建 设 的成 效 与 存 在 问题
合芜 蚌 三 市 横 跨 安 徽 皖北 、 中 、 江 三 大 区 皖 皖
A h i rvnea dt dut n f cn m cs u t e hspp raaye o epo l uha n u Poic n eajs h met oo i t c r.T i a e n l s m rbe sc s oe r u z s ms
t v r l e o o c s ae,i n v t n i v sme ta d i o a in e io me to he He W u Be g I - he o e al c n mi c l n o ai n e t n n nn v to nvr n n ft — — n n o d pe d n n o ain Te tn src ,a d p s fr r o r p s l b u o An uib id He e n e tI n v to si g Ditit n ut o wa d s me p o o a s a o t h w h u l s -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辫
§ 藏 il
区 域 经 济
匕 】建 设 舍 芜 蚌 自主 创 新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验 区是 安 徽 摘
经 济发 展 战略 的重 大 举措 。本 文介 绍 了合 芜 蚌 试 验 区 的发 展 概 况 , 析 了发 展 中的 突 出 问题 , 提 出 了相应 的对 策 。 分 并
以上工业企业达 3 5 家 , 0 4 较试验 区建立前增长了 1 倍 。 0 试验区
高新 技术产业 产值 、 利和发明专 利授 权量 、 专 新增 高层次人 才
数、 技术合同交易额等均 占全省 6%以上 , 0 多项指标大幅提升 。 2 1 年 ,试验 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5 8 01 2 4亿元 ,增加值 占
G DP的比重 由试验区建立前的 1. 4 %上升到 2 . 4 1 %。试验区的 8
骨干 工业 企业 主要装备水平 6 %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0 新产
品产值率近 3% 0 左右 。 在科技部最近公布的 21 年度 国家重点 01
新产品认定结果中 ,安徽有 5 个产 品被 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 4 品, 其中合芜蚌 试验 区有 2 9个 , 占全省 5%; 利授权 量达到 4 专 2 47件 , 09 比成 立前增长 了 88 名牌 产品数达 到 2 6 , 0 %; 3 个 增长 了 22 5%;输 出技 术合同 42 8 2项 ,比上年增长 1. 3 %;成交额 5 5. 69 3亿元 ,比上年增长 3 . %,占全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 的 42 5
占到了 1%。中小企业 的研发能 力十分薄弱 , 6 全省 9 : 35 %的企业
五年 内的申请量低于 1 件 ,中小企业创新 的主体地位还没有 o 确立 。龙头企业牵引力还不足 、 关联企业数量偏少 , 形成相 还未 对完整 的产业链 。总体来看 , 合芜蚌试验 区内创新 型企业增长 速度较 陕, 但在数量和实力上仍然十分薄弱 。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十周年实践探索与经验研究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十周年实践探索与经验研究

一、合芜蚌示范区建设的十年发展历程1.创建起步阶段(2008—2010年)2008年10月,在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基础上,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布局的大背景下,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合芜蚌试验区”)的战略任务,启动合芜蚌试验区建设。

2009年12月,合芜蚌试验区部际协调小组成立。

合芜蚌试验区进入国家推进层面,成为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之一。

2010年,合芜蚌试验区的3个高新区全部进入“国家队”。

这一阶段,安徽省委、省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出台了实施意见,成立了部际协调小组,合芜蚌试验区的整体架构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2.先行先试阶段(2011—2015年)2011年7月,合芜蚌试验区参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进入国家“3+1”示范区序列。

2011年11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推进暨重大政策试点启动大会,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安徽省财政厅等部门出台了7个相关配套细则,形成了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1+7”政策体系。

2013年,合芜蚌试验区享受与北京中关村等3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

合芜蚌试验区列入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摘要: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合芜蚌示范区”)建设十年来,以构筑先发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为主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开展先行先试政策创新,不断推动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成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赢得更多竞争优势的创新高地、辐射带动全省协调发展的主要力量。

文章梳理了合芜蚌示范区建设十年的发展历程,分析合芜蚌示范区建设的做法,总结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和启示,并对未来合芜蚌示范区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合芜蚌示范区发展历程实践探索经验启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十周年实践探索与经验研究文/李南凯赵今明李红兵肖玲玲丁元欣(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创新平台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管理改革试点。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低碳产业的问题及对策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低碳产业的问题及对策
说 , 碳 产 业 是 指 运 用 低 碳 技 术 生 产 节 能 产 品 和 新 能 源 产 品 的经 低
集 聚 工程 、 新 载 体 建 设 工 程 、 新 平 台 建 设 工 程 、 新 环 境 优 化 创 创 创 工程 。试 验 区 的这 一 主 战 略 如 能 得 以 有 效 贯 彻 将 为低 碳 产业 技 术 的发 明 、 散 与 利 用 创 造 有 利 环 境 。 扩 2 . 资 源 和 区位 优 势 。 第 一 , 芜 蚌 试 验 区 居 中靠 东 , 肥 、 2 合 合 芜 湖 、 埠 同 为 中部 地 区 中等 规 模 的新 兴 城 市 , 长 三 角 区域 的 腹 蚌 是
选 择 就 与 低 碳 产 业 不 谋 而 合 , 此 试 验 区 的 产 业 基 础 以 及 政 策 导 因
向都 为低 碳 产 业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良好 条 件 。 其次 , 碳产业是新兴 产业 , 核心 在于低碳 技术 的创新 , 低 其 而 技术 的 创 新 依 赖 于 整 个 创 新 体 系 , 芜 蚌 试 验 区 将 有 可 能 为 创 新 合 体 系 的建 立 提 供 最 佳环 境 。试 验 区 明 确 提 出 自主创 新 是 发 展 的 主 战 略 , 探 索 推 进 自 主创 新 的有 效 途 径 和 体 制 机 制 , 实 施 六 大 创 为 将 新工 程 , 即创 新 型 产 业 升 级 工 程 、 新 型 企 业 培 育 工 程 、 新 人 才 创 创
20 年 1 08 0月 , 徽 省 正 式 启 动 合 芜 蚌 自主 创 新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安 试 验 区 建 设 , 为 全 国 唯 一 提 出 以 自主 创 新 为 主 题 的综 合 配 套 改 成
革 试 验 区 。 2 0 年 1 , 技 部 正 式 同 意 把 合 肥 科 技 创 新 试 点 工 09 2月 科 作 部 际 协 调 小 组 转 为 合 芜 蚌 自主 创 新 综 合 试 验 工 作 部 际 协 调 小 组 , 进 建 设 合 芜 蚌 自 主创 新 综 合 试 验 区 。科 技 部 将 会 同 有 关 部 推 门在 培 育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 进 创 新 型 企 业 和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服 务 推

安徽合芜蚌产业自主创新之我见

安徽合芜蚌产业自主创新之我见
新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 的问题 , 重点 阐述 自主创新 的建议 , 出 自己的浅见。 提 ’
【 关键词 】 芜蚌 ; 合 产业 ; 主创新 ; 自 建议
自主创新是 异于技术 引进 以及模仿 的一 种创造性 活 动 . 经济快速 发展的关键 目前 , 安徽产业规模不大、 层次不高 , 产 它通过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核心技术 来达到实现新 产品价值 业发展所 面临的能源 、 环境约束 H益增强。发展 自主创新有利 的过程 的 目的 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 于国家及地 区经济发展 于克服经 济发展瓶 颈 , 出一条科 技含量 高 、 对 走 经济效益 好 、 环 和经济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 愈演愈烈 的经 济竞 争背 境污染少 、 资源消耗 少 、 人力 资源优 势得到充分发挥 的新型工 景之下 . 安徽合芜蚌产业 只有拥 有强大的 自主 创新 能力 . 才能 业化道路 . 促使加 快构建 现代化产业体系 . 推动经 济增 长从依 在竞争 中把握主动权 、 赢得有利地位 . 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靠资源 向依靠创新转变 . 安徽制造推 向安徽创造 。 将 32有利于安徽 经济跨越发展 . . 促进中部崛起 1自主创新 的 内涵 . 当前 安徽 的经 济总体 实力与 发达地 区仍有很 大 的差 距 在 内容上 , 自主创新 包括 : 一是 原始性 创新 , 即前所未 有 根本动力在于技术创新 。加快安徽 的科学 发现 、 技术发 明及原理性 主导技术等独特 的创新成果 ; 要实现安徽跨越式 的发展 , 提升技术创新 能力 . 突破体制观念 的束 二是集成创新 . 即通过对各种现有 的相关 技术 的融合 汇聚 . 形 合芜蚌产业 自主创新 . 从 成具有竞争力 的产 品或新 兴产业 ; 三是 引进技术再创新 . 即在 缚 . 而引领科技创新 区域发展 。 33 .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 推进和谐社会 的建设 引进 国内外先进技术 的基础之 上 , 消化 吸收进行再创新 . 形成 科学发展观要求 的 自主创新 .并不是一 时的创新而是可 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新技术 区域的可持续 自主创新体系 . 整合创 在过程上 , 自主创新包 括 : 是知识 创新 , 一 即着重对 自然 持续的创新 。建立产业 、 有利 于打造科技创新为特色 的区域品牌 . 实现有条件 界进行研究从 中获得新发现 , 主体为大学及科 研院 : 二是技术 新资源 , 以带 动全省 自主创新力 的提升 . 出一条适 走 创新 . 是着重将理论科学成果转 化为技术 以服务 于人类 . 往往 的地方率先突破 . 合 自身的和谐 的发展之路 以企业 为 主体 。

合芜蚌自主创新区发展环境问题研究

合芜蚌自主创新区发展环境问题研究
为 芜湖腾 飞插 上 了翅 膀 ; 蚌 埠市地 处淮 河 中游 , 面 向
从 政治 、 自然 、 经济、 社 会 与技 术 环境 五 方 面进 行分 析, 发 现创 新 区发 展 环境 陷 阱 问题 尚存 , 因而 , 如何 让 合芜 蚌 地 区跳 过“ 发 展 环 境 陷 阱” , 成 为创新 区未
在 南部 , 而蚌 埠市则 在北 部 , 它们分 别 为安徽 中 、 南、 北 部 的地理 中心 。其 中 , 合 肥市 为安徽 省会 , 是全省 政治、 经济 、 文化 、 信息 、 金融 和商 贸 中心 。合 肥市具 有 一定 的旅 游资 源 , 交通 运输环 境便利 , 尤其 是刚建 成通 航 的新 桥机 场 , 给 合肥 地 区带 来更 强 的地 理 区 位优 势 ; 芜 湖市位 于安 徽南部 , 滨临南 京 、 背 靠长 江 , 处于重 要 的经济 地理 位置 。 境 内 山石 资源 丰富 , 有 海 螺水 泥厂 入驻 。方特 、 马仁奇 峰等旅 游景 点 , 给 芜湖 旅游 业带来 了生机 。公路 、 铁 路 以及 长江水 路运 输 ,
善 传 统产 业 ; 三 是扩 大企 业创 新 内容 , 构 建创 新 型企 业 组 织 。
关键词 : 自主 创 新 区 ; P EE S T分析 法; 发展 陷 阱
中 图 分 类号 : F 1 2 7 ; F 2 0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2 0 0 6 ( 2 0 1 3 ) l O 一0 0 1 8 —0 4
合芜蚌 自主创新区发展环境 问题研究
张 磊, 查 华 超
安徽 电子信 息职 业技术 学院经 济管理 系, 安徽蚌 埠 , 2 3 3 0 6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良好 开 端 。
关键 词 : 安徽 省 改革 试验 区 自主 创 新
合肥、 芜湖 、 埠 三 市 集 中 了安 徽 省 力 图通 过 体 制 机 制 的 突破 , 索 多的研 究表 明产 业 集聚特 别是 产 业 蚌 探 徽省 大部分的4 新资 源 , 4 是我 国中西 依 靠 自主创新 引领 区域 经 济发 展 的 集群 对 于整 个 区域 经济发 展 有很 强


合 芜蚌试 验 区建 设分 析
暨建设 “ 艽蚌 自主创 新综合 配套改 合 革试验 区动 员大会”。此举标 志着安
1 论 依 据 . 理
过 不 同地 区拥 有 的 区位优 势 以及 自
( ) 1 从产 业集 聚理论 看 , 来越 然 资源优势建 立合理 的经 济群 , 个 越 整
9 部产业结 构 , 促进 各种产 业 自身的发 市 场 已形 成 自己的 品 牌 , 试 验 区建 6%。三 市登记技 术合 同交 易额共 有 是
1 .亿 元 , 72 同比 增 长 了 8 %, 中转化 _ 其 2 试 验 区 成 员 中 的 芜 湖 其 三 大 支 本 地 和 引进 外 省 技 术 成 果 9 0项 , 3 占
部 地 区 科 技 资 源 较 为 密 集 的 地 区之 新 路 径 , 立 比 较 完善 的 区 域 创 新 体 的 拉 动 作 用 。从 这 一 思 路 出发 , 徽 建 安


三市共 有 10多所 高等 院校和科 系 ,成 为 中 西 部 乃 至 全 国创 新 型 人 省 区域 发 展 的 关 键 就 是 在 区 域 内部 3
创 新 综 合 试 验 区 可 以 认 为 是 安 徽 省 经济飞跃 。而在合 芜蚌 自主创新综合 在 的 不 足
增长极 , 到 中心城 市的 带头拉 动作 足。合 芜蚌 自主创 新试验 区建设 决策 起
合 芜 蚌 自主 创 新 试 验 区 就 是 在 用 。 肥 工 业 结 构 独 具 特 色 , 合 肥 提 出后 . 省 不 断 加 大科 研 投 入 的 力 合 与 全
又从 根 本 上 避 免 了产 业 配 置 不 合 理 万 吨 , 上 年 增 长 1 %, 泥 8 41 企 业 5 比 . 水 2 8. 3 3家 。 芜 蚌 埠 三 市 省级 以上 创 合
所造成 的资 源浪 费, 有利 于实现 区域 万吨 , 长 1 .%。 增 84
经 济 发 展 与 区域 资 源 环境 的 协 调 。
( ) 芜蚌 试 验 区创 新 环 境 建 2合 设有待加强 。 合肥 、 芜湖 、 蚌埠三 大城
市 作 为 安 徽 的 三 个 核 心 城 市 , 在 交 施 等 一 些 硬 性 环 境 方 面 , 一 些 发 达 与
二、 合芜蚌试验区建设现状分析
2 .%。主要工业产品 中 , 21 生铁 、 粗钢 、
水 通 1 . 合芜蚌 自主创新试 验 区取得成 通 、 电 、 讯 等 公 共 设 施 和 产 业 设
钢材等 原材料 类产品 增 1%以上 , 效 0 家
用 洗 衣机 、 电冰 箱 和 空 调 增 长 均 超 过
陈 艳
( 肥 工业 大学 ) 合

要: 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际, 安徽 省总结发展经验 , 理清发展 思路 , 启动 了合芜蚌 自主创 新综合试验 区
的建 设 , 试验 区 的 建设 符 合 经 济 学的 理论 要 求 , 要 整 合 合 肥 、 需 芜湖 、 埠 三 市 的优 势 资 源 , 蚌 建议 通 过 “ 走 自主 创 新 工 业 化 道路 、 设 以企 业 为 主体 的创 新 体 系 、 设 高新 技 术 产 业基 地 ” 方 法 , 造 试 验 区建 设 建 建 等 营
息数 据与应 用服 务之 间的 中间数据 , 土地 、 资金 、 商引 资 、 技 孵 化 、 招 科 环 入驻 ,建立地理 信息产 业孵化 器 , 扶
负责向服 务 系统提供 数 据 支撑 ) 推 境 建设 、 息交流 等 政 策扶 持 , 设 持 和 培 养 一批 具有 发展 潜力 的 中小 , 信 建
新 型 ( 点 ) 业 已达 5 试 企 7家 , 占全 省
作 为 老 工业 基 地 的蚌 埠 拥 有矿 5 %, 新技 术 企 业 达 到 4 7家 , 省 0 高 5 全
( 俱 乐 部 理 论 。俱 乐部 理 论 由 产 资源优 势 , 农 副产品 深加 _ 2 2) 把 r _ L精 9个 获 国 家首 批 认 定 的 自主 创 新 产 品 -
总 体 而 言 , 芜 蚌 三 点 一 串是 极 3 . 主要 集 中在 电子信 息 、 合 4 %, 2 生物 医
入 长 三 角 , 式 成 为 其 一 员 , 先 需 大 的增 长 核 , 作 为安 徽 经 济 发 展 的 药 、 化 创 意 等 新 兴 产 业 领 域 。 正 首 可 文
俱 乐部 。 而一 旦 加 入 俱 乐部 后 , 得 千 里 淮 河 在 此 交 ; , 建 设 中的 京 沪 半 年 , 三 市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增 加 值 占 还 1是 2 决 定 对俱 乐部 的 利 用 率 , 利 用 率 又 高速铁 路 重点布局 站点 , 该 高铁 通达 北 GDP比 重 为 1 .%, 74 占规 模 以上 工 业 取 决 于 俱 乐部 物 品 数 量 、 员 人 数 和 京和上 海仅 需 3小 时和 2个 小时 , 成 蚌 增 加 值 的 比 重 为 3 . 9 %, 同 比提 高 了 2
会费, 当每个成 员实现 最 大个体 效 用 埠 的 交通 枢 纽作 用在 试验 区建 设 中 28个 百分点 。此 外 , 市 2 0 . 三 0 9年净
时 ,就 实现 了俱 乐部 内 外 同 时 均 衡 。 可以着重发挥 。
根 据 俱 乐 部 理 论 的 观 点 , 徽 省 要 融 安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企 业 4 9 户 , 占全 省 3
进 地 理信 息应 用服 务 。
项 目推 介 、 业 经 纪 、 才培 训 、 险 地理信 息企业 , 商 人 风 形成具 有特 色的地理
5创建示范基地 .
投资、 代理 服 务 、 识 产权 评价 等 各 信息技 术与服务 产业集群 , 知 示范和 带 责任编辑 : 张敏
在 皖 江城 市带 承接 产 业 转移 示 类 中介服 务机 构 , 步形成 市场化 运 动 全 省 地 理 信 息 产 业发 展 。 逐
响。任何一个社会成 员都 力求个人效 化进程 的不 断加 深 , 埠作 为重要 运 加 3 %和 3 . 蚌 3 26 %, 占安 徽 省 高新 技 术 用最大 , 为此 他 首 先 得 决 定 是 否 加 入 输 枢 纽 的 作 用 日益 彰 显 , 沪 铁 路 和 产业的 5 . 京 58 %和 5 . 51 %。在 2 0 年 上 09
布 坎 南 模 型 与 蒂 布 特 模 型 阐 述 。即在 细化 工 、 用机 械 及 汽 车 零中 , 乐部 成 员 的 效 用 受 到 璃及 玻 璃 深加 工 三 个具 有 广 阔发 展 俱
在产 业方面 ,09年合 芜蚌 三市 20
范 区 和 合 芜 蚌 自主 创 新 综 合 试 验 区 作的产业服务体 系。以园区作 为地理
2 1 年第 5期 01
决参 } 策考
展, 同时也 通过建 立产业 结构联 系网 设 的 现 实基 础 。 络 .加 强 区域 内 部 各 地 区 之 间 的 联

5 %,其 中发 明 专 利 占全 省 的 1 群 层 经 济 结 构 的 形 成 优 化 了 区域 内 车 、 家用 电 器发展 速 度 较 快 , 国 内 徽 省 5 . 在
私人 物 品 消费量 、俱 乐部 物 品 消 费 前 景 的 产 业 , 为 工 业 发 展 的 重 点 加 高新技 术产业 实现 产值 15 . 作 44 9亿元 ,
量、 乐部 的拥挤程度 三 个 因素 的影 以大力培 育和扶 持 。另外 , 着工业 增 加 值 4 2亿 元 , 别较 上 年 同期 增 俱 随 0 分
这 些 理 论 的 基 础 上 . 承 走 创 新 工 业 有很 强 的 区位优 势 、 秉 经济联 系和 互补 度 , 与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相 比 , 远 但 是
化道路 , 把合 肥 、 芜湖、 蚌埠 三 市独 特 关 系的 芜 湖 通 过 汽 车 产 业 与 合 肥 接 远 不够 的。2 0 年 , 07 合芜蚌 三市规模 的工业资源充 分的利 用起 来 , 势互 轨 , 埠 工 业基 础 相对 较 弱 , 以尾 以 上 工 业 企 业 R&D 投 入 强 度 不 足 优 蚌 可 补 , 育 出 自身的 创新 品 牌 , 培 力争 形 随 合 肥 、 湖 之 后 , 过 产 业 活 动 进 06 明 显 低 于 国 际 平 均 水 平 。2 0 芜 通 .%, 08
性地理数据 的共建 、 共享。 着力构建基 设 立 地 理 信 息 产 业 园 , 为 地 理 信 息 信息产 业发展 的重要 空间载体 , 引 作 吸
础 地 理 框 架数 据 ( 连 接 基 础 地 理 信 产 业 创 新 发 展 基 地 。 加 强 园 区规 划 、 资金投 入 , 引国 内外地理信 息 企业 是 吸
成安徽 经济发展 的增 长极 , 动整 个 行要 素转移 , 带 因此 这三 个城 市需要互 年 试 验 区 R& 投 入 不 到 武 汉城 市 圈 D
安 徽 经 济 腾 飞 并 且 更 快 融 入 长 三 角 相 支撑 , 结合 本 身 的特 点 , 行 产业 的 13 占 G 进 /, DP的 比例 低 于武 汉城 市 城 市群 之 中 。 的 数 据 可 以反 映 出 : 大 重 点 产 业 实 八 现 增 加 值 4 2 6亿 元 , 比 上 年 增 长 1. 3 间 的 创 新 转 移 , 实现 整 个 安 徽 经 济 圈 03个 百 分 比。 来 . 20 08年 合 肥 市 政 府 统 计 公 报 中 跨 越 式 发 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