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绵阳自主创新的现状
1、企业创新平台初显雏型
近10年来,先后争取国家在绵开展了制造业信息化绵阳示范基地建设、电子政务示范城市、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科普示范城市试点、实施专利战略试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试点等多项试点示范工作。分别建立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20个和42个;建立或正在组建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5个,各类专业孵化器10个,建立重点实验室26个,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成立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20个,技术产权交易所等其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0余个,技术中心企业建有国家及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5个,在海外设立开发机构19个,与其他组织联办开发机构25个。
2、科技创新取得长足进步
“十一五”时期,国、省、市三级财政工业类研究与开发(以下缩写为“R&D”)投入达5亿元,支持实施科技攻关、“863”、创新基金和技术创新等科技计划项目1000余项,共获专利授权1000余件,取得科研成果1500余项,获得国、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200余项,完成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近3000项,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达42%。清华大学、电子科大、四川大学、西南交大、西南财大等10余所高校先后与绵阳建立起了校地、校企合作关系。
全市技术中心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3.9%。
3、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成效明显
全市科技人员达1 8万人,拥有“两院”院士26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待遇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近千名、具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近万名。每万人有R&D科学家和工程师33人,企业R&D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社会R&D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达36%。“十一五”期间,全市共获得专利授权千余件,实施专利技术近500项,新增销售收入百亿元;近三年参加和主持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40项,新产品企业标准制定率和备案率达80%。
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千余家,产业特色鲜明的几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正在高新区、科创园、经开区、科学城等科技资源相对源密集的区域逐步形成。主要骨干企业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资源管理等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环保为重点的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增长极和成渝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
绵阳市一些产业虽然规模较大,但高端控制权仍然在境外,核心技术、关键元件和高档设备仍然主要依靠进口,制
造业发展规模与自主创新能力不对称。其中,大中型企业对自主创造重视程度仍不足,数量居多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怠于创新,缺乏产业升级自发内在需求。大部分企业R&D 投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在1%以下。专利授权量虽然较多,但发明专利较少,且多为小发明、小创造,专利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发明专利的应用转化能力较差。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存在不够高新的问题。
2、技术创新人才缺乏
目前我市科技人才大量聚集在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远离市场,难以做出有效的技术创新成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万从业人员中从事R&D活动人员仅近万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仅占40%。中小企业5万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数仅10%,一般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难以掌握和拥有核心技术。
3、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在发达国家,80%的研发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立了科技机构的仅有70家。
通常发明专利被认为是衡量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市发明专利仅占专利授权总数13%,其余专利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能代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发明专利为数很少,与绵阳科技城的形象不相称。
4、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尚不宽松
政府财政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低,引导和支撑乏力。“十
一五”期间,本级财政用于研究与开发项目资金仅5000万元,仅占国家同期投入到绵阳的研发项目资金(不含国防科研经费)的20%。与技术市场相适应的中介服务不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咨询、融资咨询、管理咨询、技术产权交易和建立企业间联系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缓慢,导致企业获得技术创新信息不灵,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率低,创新风险加大。
三、加强自主创新的思路和对策
1.加强对新型工业化的宣传,走科技型发展之路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改造提升传统和特色产业,努力把绵阳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用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理论来指导工业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和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
2.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企业主的素质
应该建立经常性的培训制度,以不断学习来解决知识老化问题,可以经常组织企业主到先进国家参观考察,让他们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到先进同行中去找找差距,思考一些问题,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这样也可以解决一些“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以激励他们不断进取。要鼓励企业主培养和聘请职业经理人,这是一个企业长远利益所在,也是企业能长治久安的好措施。
3.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发展风险投资事业。针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小,数量众多,贷款成本高的特点,可以采取利息市场化或赋予银行更多的利息浮动权来解决。在风险基金设立上,应该由众多主体参与。引导企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甚至个人等众多主体投向风险资本。
(2)进一步尊重知识和人才,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意识。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提供住房、转移户口等各种安居政策,解决好他们的职称、人身保险等后顾之忧。企业也应实行灵活的利益分配政策向技术人员倾斜,如采取技术入股等方式,以吸引优秀人才。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技术创新意识。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适度超前。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快能源、交通、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道路和城市交通枢纽建设,优化投资硬环境。同时鼓励在工业园区中建立共用的技术开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等公共平台,大幅度提高企业发展的保障能力。
4.加大政府引导作用,健全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日本、台湾在各县市都设有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内容有咨询服务、信息服务、技术创新服务、金融服务、财政服务、职业培训服务、产品销售服务、国际化服务、配套协作服务和组织化服务等10项。绵阳应由政府出面予以引导,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完备的,能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