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课件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授
明朝中期,正式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海上贸易空前发展的时代。 明政府依然对私人海上贸易进行限制,加之海防废弛,倭寇 与中国沿海商人、海盗勾结,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更加猖 獗。他们大肆烧杀抢掠,武装对抗明军,沿海百姓的生命财 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时称“倭患”。
抗倭图卷
新授
戚继光,抗倭民族英雄,山东邓州(今蓬莱)人,年强势就写 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在抗倭斗争中,他针 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创造了攻防兼宜的 “鸳鸯阵”战术,以12人为一队,配以长短兵器,因敌因敌变 换队形,灵活作战。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等地九战九捷,速荡 平了浙江的倭寇。此后,戚继光调任福建、广东,与另一名抗 倭名将俞大猷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使东南 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新授
郑和下西洋的作用:
(1)郑和航海的时间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每周开辟新 航路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郑和下西洋期间,亚非也多次派遣使者来到中国。郑 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 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博闻 “西洋”一词大约出现在五代时期,所知的地理 范围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在明朝,西洋包括今 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海域及其沿岸地区。 到清代后期,西洋则泛指欧美国家。早在郑和出 使西洋之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就漂洋过 海,到西洋谋生。
亚洲、非洲; 太平洋、印度洋。
新授
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 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 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第一站到达占城, 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 远到达古里。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 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有学者对航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认为郑和重要航线有56条,航线总长15000英里。
新授
倭患平息后,海禁逐渐废弛,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 日益繁荣。在厉行海禁时,漳州月港因为辟为海隅、地脊人 贫,成为海商进行走私贸易的小海港。开放海禁后,成为海 上进行走私贸易的小港湾。开放海禁后,明廷在这里设置海 澄县(今福建龙海),允许百姓出海贸易。海商的船只日夜 航行在海面上,与外国商人进行频繁的贸易活动。这里的百 姓日常吃用和互相馈赠之物都为外国货,街访小孩都会说外 国话,能当翻译。
新授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 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 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 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俞大猷 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 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 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
俞大猷(1503年-1579年)
岳麓版 七年级下册第38课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
导入
长期以来,中国不仅通过陆路,也通过海洋与 城外世界有很多交往。明朝的中国在与海外世 界的联系中,既有积极的外交活动,又有倭寇 侵扰之患。明朝时如何开展海上活动的?又是 怎么抵御倭寇的呢?
新授
一、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经济逐步繁荣,国力日益强盛。明成祖为了扩 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决定派郑和 率领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出身于云南 一个回回家庭,祖父和父亲曾从海道 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他从小就对 西洋的情况有所了解,对海外世界充 满了向往与好奇。正和少年时入宫做 了宦官,后投靠朱棣,由于机智勇敢, 深受信任,朱棣登基后被赐郑姓。
新授
今斯里兰卡的国立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块“郑和碑”,碑文记 载着1409年郑和远航到斯里兰卡,相当低佛教寺庙布施香礼的 一段历史。今天,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能找到与郑和有关 的遗迹,如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垄市、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三宝山、 泰国的郑和塔、非洲索马里的郑和屯等。
新授
善思
仔细观察《郑和下西洋航线图》,说说郑和船队经过了几 大洲几大洋。
新授
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
郑和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过西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洪海沿岸
郑和率领的船队规模庞大,第一次下西洋时的船队有船只208只, 船员来自各行各业,共27800多人。郑和船队最大的宝船长达44 丈,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建造过的最大的木质帆船。郑和穿戴 带着罗盘针、航海图,应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
新授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中 国古代先民在经营海洋和从事海上渔业的实践中,最早发现钓鱼岛并予以 命名。钓鱼岛不但一直被东南沿海民众作为航海标志广泛利用,而且最晚 从明朝就被中国官方划入海防范围实行管辖。1561年,明朝驻防东南沿海 的最高将领胡宗宪主持、郑若曾编撰的《筹海图编》一书,明确将钓鱼岛 等岛屿编入“沿海山沙图”,纳入明朝的海防范围内。清朝不仅沿袭了明 朝的做法,继续将钓鱼岛等岛屿列入中国海防范围内,而且明确将其置于 台湾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
明朝时期,中外地图的标绘表明了钓鱼岛 属于中国。如,1579年明朝册封使萧崇 业所著《使琉球录》中的《琉球过海图》、 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绘制的《坤 舆全图》等都将钓鱼岛列入中国版图、 1877年英国海军编制的《中国东海沿海 自香港至辽东湾海图》等地图,也将钓鱼 岛列入中国版图。
新授
倭寇斗争的目的:为了保证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 主要战役: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等地 九战九捷,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抗倭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其作用是: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 安居乐业,为了抵御倭寇,加强海上安全,明代还绘制了 沿海地形图,确定了明朝政府的海防范围,其中,东南沿 海的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都已包括在内。
新授
二、抗倭斗争
明朝初年实行海禁的原因:明太祖为了抵御海上各种敌对势力 对明朝统治的威胁,实行海禁,限制海外贸易,但私人海上贸 易禁而不绝,日本等周边国家是主要贸易对象。 倭寇的组成:由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的武装集团,经常到我 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走私贸易,也时常抢劫财物,沿海人民把 他们叫做“倭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