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0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河南省2020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根据(平顶山一中开学检测、南阳一中第九次考试、南阳一中二月份网上考试、南阳一中2月23日检测、驻马店市高三语文(三)、鹤壁市高中第二次模拟考试、河南省九师联盟核心模拟卷、河南省名校联盟模拟仿真考试、郸城一高第三次周考)试卷汇编平顶山一中开学检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闻人说海北①事有感聂夷中②故乡归路隔高雷③,见说④年来事可哀。
村落日中眠虎豹,田园雨后长蒿莱。
海隅久已无春色,地底真成有劫灰⑤。
荆棘满山行不得,不知当日是谁栽。
【注】①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
②聂夷中,唐末诗人,河东人,生卒年不详。
作者一作明代丘濬。
③高雷,高山;雷,山名,在河东蒲坂县南。
④见说,听说。
⑤劫灰,本指劫后的余灰,后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题,言身在异乡,对故乡之事只是听闻;“哀”字点明题中之“感”,哀情笼罩全篇。
B.颔联给出一组特写镜头,意象绵密,动静结合,写尽灾乱后田园荒芜、萧条凄凉的悲惨景象。
C.颈联前句承上联感叹海北灾乱由来已久,“春色”既指美好的春光,也喻指百姓的安定生活。
D.本诗与其代表作《咏田家》(其一)写法完全一致,将叙事、写景、议论、直抒胸臆为一体。
15.本诗题为“闻人说海北事有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感”的层次与内容。
(6分)【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手法、情感的能力。
答题时,应密切联系诗歌文本、标题、作者、注释,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在准确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特色的基础上,细读每一个选项,关注每一个细节,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14)D.理解有误。
本诗以叙事、写景为主,兼有议论成分,但并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咏田家》则不同,前四句叙述中兼有评说,后四句则直接抒情,这种写法在聂夷中的诗歌中其实是比较少见的。
(15)本题其实就是要分析引发诗人有所感的人事物。
由“故乡归路隔高雷,见说年来事可哀”可知,作者感叹的是自己与故土分割,不仅距离远,时间还特别长;“海隅久已无春色,地底真成有劫灰”则是引起诗人感叹的第二层,诗人感叹自己的家乡在战乱后民不聊生,极其哀伤;“荆棘满山行不得,不知当日是谁栽”一句,诗人开始思考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引发了他内心无尽的惆怅。
河南省六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调研语文试题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礼记》通过规范礼乐活动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日常生活嘉益分配的差异”。
B项,不是“维护”,而是“体现”。
C项“《礼记》中的官民”表述不当,应是在《礼记》中,无论是庶民还是政治人物。
)2.D(混淆两个概念,原文是“对我们理解古典中国及现代中国,以及发掘古典中国日常生活之政治维度,有着一定积极意义”)3.C (“体现儒家主导的价值观”扩大了概念的范围,原文是“反映儒家主导的政治价值观念”)4.D(错在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大兴国际机场也成为全球枢纽机场中首次实现场内通用车辆100%新能源的机场”)5.D(D项说法不严密,原文是“第二个真正意义上的双机场城市”)6.原因:解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深度饱和问题。
(2分)作用:①支撑“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②拓展北京城市的功能发展和经济再飞跃;③为环京城市的发展和多城市共享发展提供自身的价值导向,对周边的就业和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带动效应。
(原因2分,作用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4分)7.D (“爱管闲事”说法错误)8.①结构上,这段话为下文责怪大奶奶埋下伏笔,并且引出了“海爷娘的死”“大奶奶寻死”“大奶奶悔过”等情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人物塑造上,这段话表现了海爷的细心孝顺,自己外出经商,放心不下娘,临行前叮嘱大奶奶“好生照料”,同时也暗示了大奶奶的蠢笨,只记住了海爷话的前半句,忽略了后半句。
③主旨上,这段话揭示了“尽孝心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的主旨。
(每点2分,共6分)9.(1)细节描写,如“上了马,海爷却坐不住,马背上跟有啥硌着他屁股似的”。
表现了海爷对母亲的担心以及对大奶奶伺候母亲的不放心。
(2)动作描写,“海爷突然起身,将桌上的盖碗往地上一摔”,表现了海爷对大奶奶照料母亲方式的不满。
(3)语言描写,如“她操了一辈子的心,当了一辈子的家,习惯了。
你突然让她闲着了,甚至连饭都要人喂了……”,表现了海爷非常了解母亲的性格,采用合适的方式对母亲尽孝。
河南省2020届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开源软件是指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即代码创作者在遵循相关开源协议的基础上,将自己开发的软件源代码向全世界公开,允许其他开发者进行自主学习、测试、修改、二次开发和传播等,以协同方式改善软件产品的质量和优化软件功能等。
开源软件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都有许多流行的软件产品,如Linux电脑操作系统、安卓手机操作系统、MySQL和PostgreSQL开源数据库等。
在软件世界中,开源软件已成为数字企业的流行趋势,也成为数字企业的战略方向和商业模式,开源战略对于数字企业具有重要作用。
开源战略有利于数字企业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数字产品质量。
数字产品开发具有典型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企业初始进入市场时往往需要较大的研发资本投入,一般企业难以承受,而通过开源战略,数字企业可以有效分摊巨额开发成本。
另外,数字企业的产品往往使用很多其他公司的专利,需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而开源战略可以大幅减少数字企业使用专利的授权费用。
开源战略通过将开源产品向开发者、合作伙伴等开放,通过众多参与者的力量对产品进行测试、改进和优化,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完善产品,从而使开源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越来越好。
开源战略有利于降低数字经济的技术风险水平。
作为数字经济的技术基础,ABC等信息技术的风险对数字经济的风险水平有重要的影响。
相比于闭源软件等,开源软件在技术上更具有自主可控的优势。
闭源软件是一个黑箱,用户难以清楚认识内部情况,因此闭源软件等产品存在较大的被监控、被劫持、被攻击、被禁售、密钥和证书失控、无法打补丁等安全风险,而开源产品由于源代码开放,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并且可以修改和优化代码,因此技术风险水平较低。
河南省郑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郑州市2020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木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近代科学兴起以,人类见证了科学改造世界的力量,也充分享受到了科学成果带来的社会福祉。
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自主性,如果任其无约束地发展,它的潜在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摧毁人类。
如何让科学始终朝着善的方向发展,是今天人类亟须解决的问题,科技伦理的兴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科技伦理的目标很明确,即通过有效的规范,保证科学研究的所有环节都处于伦理的规训下,使研究的整个链条都指向追求善的目的。
科技伦理发生作用的空间结构包括政策环境、研究主体、研究手段、研究对象与研究结果等,这个研究链条的每个环节内都存在伦理缝隙。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科学就会从人类福祉变成人类的噩梦。
科学是探索未知的事业,其本性是喜欢自由的研究氛围。
由此,人们自然会认为,不应该为科学研究附加任何约束,所有这些约束都是研究的障碍。
这种说法在社会上很有市场。
其实,这是一种短见。
哲学家托德·莱肯曾指出:“我们对人类的有限性的焦虑,致使我们设计出更高级的不变的实在,这就是上帝、形式、道德法则。
”也就是说,我们要设计出一个远离我们的完美王国,去应对我们所面对的不确定现实。
道理很简单,任何时代的人的认知都具有时代局限性,总有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出现。
如果是好的倒也无妨;如果是恶的,其影响就很难消除。
而且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这种可能性不是小了,而是变大了。
为此,预先设置一些高于当下实践要求的伦理规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危害。
河南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29页)
河南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九师联盟9月质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文学创作,有两个倾向性的东西必须要警惕。
一个就是无病呻吟,过分个人病态的感受以期引起别人的同情或同感。
第二个就是既故作姿态,又语焉不详,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他要表现的到底是什么。
这两种倾向的通病都是离心灵很远,( )。
他们对前人作品的,还没怎么说到内容,总是先说到什么手法和某某流派,令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
其实,写作就像谈话,既然是谈话,就要有谈话的艺术,像相声一样,我们喜欢老派人说的相声,如侯宝林,马三立,不动声色,暗藏玄机,通过让你喜不自禁。
而现在那些说相声的,什么都整到舞台上去。
现在有的写作者也是如此,功夫都用在写作之外,怪力乱神、乌烟瘴气,生生把一件高尚的事情做成的低级勾当。
文学在物质化的世界里正在渐渐失宠,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虽然文学绝对不会消失到无,更不能忽略不计,但它已经堕落到如此。
所以,作家的道义和责任感,有时候也反映在说话的方式上,使作家的生活态度在作品里显影。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放大回味抖包袱暴殄天物B.夸大回味耍伎俩焚琴煮鹤C.夸大回顾耍伎俩暴殄天物D.放大回顾抖包袱焚琴煮鹤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愉当的一项是(3分)A.即使他说的是所谓的心里话,那也不是来自心灵,而是心脏B.即使他说的是所谓的心里话,那也是来自心脏,而不是心灵C.尽管他说的来自心脏,前不是心灵,那也是所谓的心里话D.尽管他说的来自心脏,那运不心话,见不是来自心灵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但是,虽然文学已经堕落到如此,但它绝对不会消失到无,更不能忽略不计。
B.但是,虽然消失到无的文学已经论溶到如此,但它绝对不能忽略不计。
C.但是,虽然文学已经沦落到如此,但它绝对不会消失到无,更不能忽略不计。
河南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名篇名句默写专题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于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卫风·氓》中用来表现因思念而痛苦,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一句写出了南朝宋文帝的惨败,和前面写其父刘裕如虹气势的诗句“”形成鲜明对比,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两句,既是自况,又借以勉励同乡晚生马生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
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重点字:泣、涕、涟)2)赢得仓皇北顾气吞万里如虎(重点字:赢、皇)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重点字:奉、若)点评】《氓》名句辑录: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焦作市普通高中2020 届高三第四次模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自古以来,大爱情怀和自我牺牲是中华民族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精神特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句,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
(2)《劝学》中用雕刻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______________ ”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敬畏是人类的一种伦理精神与道德品格。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有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有德之人,敬畏圣人的思想理论;小人不懂天命而不加敬畏,对有德之人态度轻慢,对圣人的言说多有轻蔑。
其中的“天命”实际上是指自然及其运行规律。
那么,人类又为什么要对自然和自然规律怀有敬畏之心呢?这是因为,人类是自然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高级动物,须根据大自然的时节变化、气候变迁与星移斗转来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如春耕夏作、秋收冬藏,春夏减衣、秋冬加衣。
饮食也是依时节而变。
这表明,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在根本上必须遵从自然秩序和自然法则。
不仅如此,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向人类提供生命存活与延续的物质给养,每个人的衣、食、住、用、行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都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和馈赠。
因而,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而从自然生态史来看,在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前,某些动植物就早已生活于地球之上。
这就意味着,某些地球生物具有比人类更为悠久的地球生活史,人类应该对它们予以敬畏、尊重和爱护。
现代自然科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每一生物物种在地球生态系统中都有他人他物无法代替的独特功能与价值。
并且,任何一个物种,上至人类下至一株小草或一只蚂蚁,也都有着自身的生存法则。
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不再是隐私权的客体,也不是人格权衍生出的财产权的组成部分,而成为国家、企业和个人共享的数据资源。
因此,关于个人信息的立法不应再狭隘地局限于个人利益或私权保护,应侧重规范信息资产合理开发中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应更好地发挥个人信息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公共产品作用。
个人信息作为传统法律上人格权的客体,一直处于静态而稳定的法律关系之中。
然而,近十年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正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
这一变革的根本原因:随着社交时代的到来,数据量激增,云计算普遍运用,物联网雏形逐渐显现等,数据资产在政治、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中的核心地位愈发凸显。
与在传统隐私权或人格权保护中个人居于主导地位不同,在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时代,单个主体作为大量信息流的一个末梢,其可识别性的符号化特征在以关联关系为核心的大数据要求的全样本分析中,已经成为模糊的信息加工客体。
个人信息不是纯粹的私法权利客体,享有与使用它而产生的利益不能仅从私权保护的角度进行狭隘的思考。
就个人信息的范围而言,在个人提供的信息产生的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中,既有个人所创建的信息,又有他人参与创建或主要由他人创建的信息(如信用信息和信誉信息等),故而,已经不能完全从隐私权或人格权的私有化属性方面进行边界厘定。
在大数据时代,单一性个人信息的价值越来越不明显。
个人信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微观效应,迅速让位于大数据时代全部样本的信息挖掘产生的分析价值和预测效用。
个人信息保护方式必须向此种经济和科技运行模式妥协,由此构建新型的个人信息公开化和可利用化的法律规范。
个人信息经过数据企业的批量或整体性加工,变成符合一定目的数据资产。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数据资产作为深度把握社会财富流动、维护社会秩序、节约社会资源、预测及避免重大系统性风险的公共数据。
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中大禹治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禹面对洪水,因势利导,不“堵”而“疏”,是因为中国人一般认为人是宇宙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要适应宇宙的流程。
B、中国的古先帝权衡思索“堵”和“疏”的矛盾,综合运用当时各种原始的知识和技能终于治水成功,这里表现出的东方文化的典型特征是综合。
C、大禹治水精神在中国世代弘扬,培育了中华民族自省、自律的集体本位主义,并进一步形成了礼治思想和重义轻利的文化观。
D、大禹继承父亲的治水大业,辞妻别家,三过其门而不入,体现了东方重纵向血缘相承的伦理道德观念和重社会责任的民族文化传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的人伦道德观禁锢人的个体性、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完全不能适用于现代社会。
B、西方文化着重强调个性解放,人格独立,有利于人才涌现和文化发展,但也造成了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混乱、个人主义的无限膨胀。
C、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呈现了中西文化的美丽景观,千年来双方相互借鉴、彼此“扬弃”,才生成了当前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图画。
D、靠神的启示,诺亚建方舟渡过了洪水灾难,这一方面给人类繁衍留下了种子,但也给人类要向上帝忏悔自己提供了恶劣的先例。
3、大禹和诺亚的故事饱含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诺亚借方舟避开灾难,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战胜洪水,一消极逃避一积极抗争,体现了中西文化不同的世界观。
B、面对人类的“罪恶”,上帝采取的方式是毁灭人类,这说明西方文化的核心侧重于激进、跃动和分析。
C、大禹治水暗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在宇宙中有独立的价值;诺亚方舟表明上帝是绝对存在,人从属于上帝。
D、西方文化充满躁动和遐思,同中求异,使得思潮蜂起、理论迭出;中国文化稳健娴静,异中求同,更认可整体观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河南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河南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1~3小题。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实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正日益清晰地出现在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中。
从空间上看,当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客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呼唤着主观的或精神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的提出。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当然也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就是说,人类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把握与确认,人类共同利益是我们提出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支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
【最新】2020全国2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
从功能说,它们从宣扬皇权的政治性作品转化为私家收藏中的纯粹山水画;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河南省2020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根据(平顶山一中开学检测、南阳一中第九次考试、南阳一中二月份网上考试、南阳一中2月23日检测、驻马店市高三语文(三)、鹤壁市高中第二次模拟考试、河南省九师联盟核心模拟卷、河南省名校联盟模拟仿真考试、郸城一高第三次周考)试卷汇编平顶山一中开学检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化世族作为地方精英的身份也在发生转变。
在传统时代,他们主要被称为与科举功名相关联的“士绅”,主要活动是筹建善堂善会、义田义庄、会馆公所,书院义塾,编修方志等。
到了清末新政以后,文化世族又参与地方自治,地方商会、新式学堂教育等活动,科举的废除,实业救国的倡导,使得传统以科举功名确定的士绅身份,逐渐蜕变为以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为评价标准的绅商,他们在社会活动中有很大的话语权。
清末废除科举,不仅动摇了传统社会结构的根基,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人才标准与教育方向,儒学首次遭遇全面危机,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成为时代的号角。
在这一历史的转折过程中,文化世族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向,不少科举世家转变为新式教育制度下的院士、教授、工程师世家,如苏州著名的大阜潘氏就是如此。
此外,随着清末以来对家族制度的批判与改革,家庭内部平等与重视个体的观念也逐渐成为世人的追求,由此也带来传统家庭教育中“严父慈母”身份与形象的一些变化,这在川沙黄氏家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取代苏州成为江南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其文化的多元性与国际化程度都是传统城市苏州所无法比拟的。
一些头脑较为灵活的世族子弟也与时俱进,进入国际化的上海大都市。
在这里,这些世家子弟不仅获得了谋生的机会,而且同时在上海调适自身,逐渐适应上海生活,从苏州吴湖帆在上海的生活与交游就可以看出苏州人对上海的倾慕。
当然,苏州人始终没有抛弃故里的家族血缘网络与文化传统,他们往返于苏州和上海之间,并在新的都市空间建立起地缘性的同乡组织,以增强其在大都市的生存竞争能力。
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敬畏是人类的一种伦理精神与道德品格。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有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有德之人,敬畏圣人的思想理论;小人不懂天命而不加敬畏,对有德之人态度轻慢,对圣人的言说多有轻蔑。
其中的“天命”实际上是指自然及其运行规律。
那么,人类又为什么要对自然和自然规律怀有敬畏之心呢?这是因为,人类是自然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高级动物,须根据大自然的时节变化、气候变迁与星移斗转来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如春耕夏作、秋收冬藏,春夏减衣、秋冬加衣。
饮食也是依时节而变。
这表明,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在根本上必须遵从自然秩序和自然法则。
不仅如此,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向人类提供生命存活与延续的物质给养,每个人的衣、食、住、用、行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都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和馈赠。
因而,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而从自然生态史来看,在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前,某些动植物就早已生活于地球之上。
这就意味着,某些地球生物具有比人类更为悠久的地球生活史,人类应该对它们予以敬畏、尊重和爱护。
现代自然科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每一生物物种在地球生态系统中都有他人他物无法代替的独特功能与价值。
并且,任何一个物种,上至人类下至一株小草或一只蚂蚁,也都有着自身的生存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根据(平顶山一中开学检测、南阳一中第九次考试、南阳一中二月份网上考试、南阳一中2月23日检测、驻马店市高三语文(三)、鹤壁市高中第二次模拟考试、河南省九师联盟核心模拟卷、河南省名校联盟模拟仿真考试、郸城一高第三次周考)试卷汇编平顶山一中开学检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无意义文本”真的可以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素材吗?以其为内容能够写出有感染力的书法吗?支持者认为,( )。
其实,书法艺术与文学、文字学、篆刻学等密不可分。
仅仅强调其视觉属性,显然失之偏颇。
当下,书法创作中文辞的重要性不仅不应被忽视,反而应该加强;文辞与笔墨的关系不仅不应割裂,反而应该和谐统一。
文本是书法的灵魂所系。
书法的书卷气,以及艺术风格等,皆与文本背后的人文精神息息相关。
关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只有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其文化根本才没有动摇。
书法艺术一直承担着“载道”的功能。
优秀书法“对于内身而说,足以陶冶人心,有‘修身’之力;对于社会而言,则有移风易俗、感化人心之效”。
以《兰亭集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等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均是笔墨与文辞交相辉映的产物,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民族风骨、人文精神,体现着书家的文化修养与艺术素养,至今熠熠生辉。
对当代书法创作而言,怎么写很重要,写什么更重要。
所书文本代表着书法家的人生理想、文化认同、文人风骨,不可轻视。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书法艺术应该具有独特价值,当代书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图式的拓展上,必须具备与文本没有关系的视觉审美价位B.书法艺术应该具有独立价值,当代书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图式的拓展上,应该具备与文本没有关系的视觉审美价值C.书法艺术应该具有独特价值,当代书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图式的拓展上,应该具备与文本没有关系的审美视觉价值D.书法艺术必须具有独立价值,当代书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图式的开拓上,应该具备与文本没有关系的审美视觉价值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载道”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B.近日,在常州市孟河镇,稻田艺术让“孟河医派”的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四位代表人物,栩栩如生地来到了市民面前。
C.人称万世之师的孔子,是以读书人的形象彪炳千秋的,可真实的孔子无论从身形、力气、武功,还是将兵杀伐都可以用“勇武矫健”来形容。
D.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对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尽管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其文化根本并没有动摇。
B.至于书法的价值判断,不仅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而且其文化根本并没有动摇。
C.关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因为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所以其文化根本并没有动摇。
D.至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如果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那么其文化根本就没有动摇。
【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要熟记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18)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解答】(16)从材料的上下文的意义来看,所选句子强调是书法作品独立于书法内容(或者说是不受制于书法内容)的“价值”,A、C两项中的“独特价值”意思是独有的,与一般不同的价值,显然不合文意;A、D两项中的“必须”,语气过于绝对与生硬,均应易为“应该”;另外,C、D两项中的“审美视觉形象”词序不当,根据前后文,应为“视觉审美形象”。
综上,本题B项为正确项。
(17)A.引号表示特定含义;B.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否定、讽刺;题干及C项中的引号表示强调,兼有引用的意味,本题正确选项是C项。
(18)根据文意可知,画线句子应该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文中画线句、B项、C项、D项,分别使用了表示条件、递进、因果、假设等关系的关联词,因而错误,本题应选A项。
答案:(16)B(17)C(18)A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何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心理学家发现,人们总是反复不断地用一种更加积极、自我吹捧的方式来重构自己过去的记忆。
比如,父母经常谈论自己照顾、教养孩子的方式,认为与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高度吻合的,但①。
又如,很多人都会谈到“事后之明”,也就是在事件发生后,将自己无意的选择、举动说成是有意为之,甚至还会将②:“添加”在自己的记忆中。
其实,我们经常意识不到自己心存偏见,宽于待己.严以待人——对待自己,无意识地进行高估、美化,而对于他人,则常常③,根本没有进行过严肃、理性的思考。
可见根据“第一印象”判断是不理性的。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
“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
“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解答】语段介绍了记忆重构的相关知识。
第①处根据“们总是反复不断地用一种更加积极、自我吹捧的方式来重构自己过去的记忆”、“与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高度吻合”推断,应该是“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第②处根据“将自己无意的选择、举动说成是有意为之,甚至还”推断,应该是“根本不是自己所为的事情”;第③处根据“根本没有进行过严肃、理性的思考”、“根据‘第一印象’判断是不理性的”推断,应该是“根据第一印象就下判断”。
答案:①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②根本不是自己所为的事情;③根据第一印象就下判断。
【点评】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
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
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把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5分)“河南青台遗址发现的‘北斗九星’标志物大小与天体实际亮度基本一致,为天文遗迹无疑”。
8月27日,正在郑州参加“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的考古学家们在现场考察荥阳青台新石器时期遗址时再次发出惊叹,认为5000多年前的郑州先民已会观象授时,并具备成熟的礼制。
1981年至1988年,郑州市文物部门先后对青台遗址进行了6次发掘,在一个瓮棺中发现了灰白色碳化丝织物,在另外一个瓮棺中还发现了褐灰色碳化纺织物碎片及块状织物结块。
后经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鉴定,这些织物残片属于桑蚕丝织物,“其中一块就是我们所说的绫罗绸缎中的罗,而且是经过染色处理的彩色丝绸制品。
”顾万发说,“这些丝绸距今5300至5500年左右。
”【分析】本题考查提炼语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
本题要求压缩语段,注意理清语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注意字数限制。
【解答】语段的第一句话交代事件,事件是:河南发现“北斗九星”标志物,接下来介绍考古专家在郑州发现5000多年前的郑州先民已会观象授时。
第二段介绍在郑州发现了彩色丝绸制品,而且这些丝绸距今5300至5500年左右。
最后将信息组合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河南考古发现“北斗九星”标志物、彩色丝绸,证实5000多年前先民已会观象授时、养蚕织罗。
【点评】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1.分层取舍法。
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
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
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
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
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
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南阳一中第九次考试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来而不往非礼也”“()”,是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在一些地方却被异化成一种的“人情礼”,发人深省。
人情味是甜的,弥足珍贵。
据记载,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信使北去,于是托付他将花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带去,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今天,礼尚往来成为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婚丧嫁娶、添丁增口、上梁搬家……寻常日子里的每一次起伏,亲朋好友都会相聚一堂。
推杯换盏中,品味的不是酒肉,而是难以的人情。
然而,人情债却是苦的、咸的、辣的、怪的。
人们习惯以“我”为中心,涟漪般一圈一圈按照距离远近划分亲疏。
而变味的人情交往,则仿佛这种以“我”为中心的“人情旋涡”,甚至变成一种敛财手段、简单化成一种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关键就是在传统礼俗和间划出一条线,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鲜明导向,反对天价人情、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
“化俗不易,贵在因民。
”让人情债失去市场,才能让人情味重新回归。
让我们走出人情的围城, 摆脱人情债的束缚,在新的时代的风尚中 。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有德于我,虽小,不可忘也B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C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D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甚嚣尘上磨灭 清规戒律 健步如飞 B .甚嚣尘上泯灭 陈规陋习 奋勇前行 C .愈演愈烈泯灭 清规戒律 奋勇前行 D .愈演愈烈 磨灭 陈规陋习健步如飞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 晔,成就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